#失眠

年紀大總是睡不好?!三招讓你睡眠不再有障礙

年紀大總是睡不好?!三招讓你睡眠不再有障礙#失眠

根據一項針對台灣社區老年人的身心調查研究顯示,約有百分之四十二的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的苦惱,造成「睡眠障礙」的原因是多樣性的,臨床上必須針對可能的病因仔細進行鑑別診斷,才能對症治療,而不是僅僅給予鎮定安眠劑就可以一勞永逸。 如何來改善並治療銀髮族的「睡眠障礙」?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精神科-楊聰財醫師提出以下三點建議:1、必須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規律的生活作息是良好睡眠的必要條件,包括固定的日間活動、就寢時間、臥室適當的通風、溫度(25℃)及周遭噪音的消除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不只對睡眠有幫忙,亦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而且它是自助且無副作用的方法。 2、身體、精神疾病或藥物服用是睡眠障礙發生的主因,因此治療這些疾病或選擇較不影響睡眠的藥物則可以改善睡眠:如疼痛處理、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治療及避免酒精的使用等。 3、藥物治療建議可以選擇安眠藥、抗憂鬱劑等:安眠藥可以改善睡眠的質與量,傳統的安眠藥讓人有容易成癮、影響認知功能及白天精神不濟等副作用的印象,如果自行到藥房購買或未經醫師指示服用則更容易有此副作用;然而新一代的安眠藥則明顯減少以上的副作用。因此,如果在以上的處理方法效果不佳時,在醫師的指示下,短暫服用安眠藥仍為較佳的選擇。有些抗憂鬱劑也有安眠的效果。抗憂鬱劑的優點為同時可以有改善情緒的效果,甚至對一些疼痛的處理也有幫忙。坊間有些宣稱含有褪黑色素且有安眠效果的藥物,楊聰財醫師提醒,雖然有理論上根據,但因其未經嚴格的藥物試驗及品管,建議仍需經醫師指示謹慎使用。現代醫療的發展、進步已經可以對銀髮族的睡眠障礙疾病提供準確的診斷及完善的治療,因此如果您發現周遭的親朋好友、長輩有此問題,千萬不要視之為正常老化現象或是避諱求醫,應該儘速求診,讓熄燈號早日停止罷工。

別讓「壓力」吞噬你!

別讓「壓力」吞噬你!#失眠

近來經濟不景氣、股市重挫,加上各種政治弊案、天災人禍紛擾,整個社會都籠罩在一股低氣壓中,因此,一些與壓力相關的情緒問題也明顯增多。在壓力普遍較大的現代社會中,該如何調適,以免情緒的壓力鍋爆炸,是每個人都應正視的課題。壓力究竟從何而來?來源其實非常廣泛,包括身體或情緒上、內在或外在的因素,不同的身體和情緒刺激、內在衝突,乃至重要的生活事件,甚或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都可能從中產生壓力,進而造成生理或心理方面的影響。我們對壓力的反應,簡單的說就是「戰或逃」,此一過程是由自律神經系統所控制,大腦會釋放出一種荷爾蒙,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感覺敏銳,新陳代謝也產生變化;而這些生理影響,會因恐懼、緊張、不安等不同感覺,有所不同。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張傑文醫師指出,理論上這種反應是為因應壓力而生,隨著壓力的消失,也應該回歸正常。不幸的是,許多現代的壓力源並不會立刻消失,以致身體總要維持在謹慎反應的狀態,當這些反應持續過久或變得過度時,就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及情緒障礙。與壓力有關的情緒問題,主要是憂鬱與焦慮的症狀,常見者包括失眠、情緒低落、煩躁不安、容易緊張、心悸、呼吸急促、容易發脾氣等。張傑文醫師強調,這些症狀如果經常發生,甚至已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功能,就必須注意,是否自己處理壓力的能力出了問題。如何增強壓力調適的能力?張傑文醫師提供以下簡單的方法參考:首先,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很重要。許多人在面臨壓力的時候,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且變得急躁,在此狀況下,思考及判斷力都會受影響,對於壓力的處理,當然也變差。因此,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甚至刻意放慢腳步,才不會因壓力慌了手腳。其次,很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不但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心理的放鬆及睡眠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釋放壓力,因此多運動對壓力的調適非常有用處。第三,學習一些放鬆的技巧,可以紓解緊張的狀態,也有助於調適壓力。第四,作好時間管理,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作妥適的時間分配,才不會造成一團混亂,也才能夠有條理的把事情都處理好。當然,當壓力已大到自己無法調適時,應儘早尋求專業的協助,才不會讓失調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壓力也才不會愈積愈多、愈來愈大。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

安神抗失眠 中醫證治主調和陰陽氣血#失眠

您最近常常睡不著?或者很容易驚醒?常有些人會說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易入睡,白天常常無法集中精神或者常覺得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除了服用安眠藥外,從中醫觀點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在中醫醫學中「不寐」,即一般所謂〝失眠〞,症輕者入寐困難,有寐而易醒,有醒後不能再寐,亦有時寐時醒等,嚴重者則整夜不能入寐。在西醫對睡眠障礙的定義:一種睡眠的質或量令人不滿意的情況,且持續一段時間。抱怨睡眠潛伏期過長、夜醒的頻率增加或睡眠無恢復性,而失眠持續時間至少四週以上,失眠頻率為每週三次以上。失眠可引起病人焦慮、抑鬱,或恐懼心理,並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不寐常見於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症等。奇美醫院中醫部主任-劉鳳醫師表示,一般中醫認為正常的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平陽秘〞,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則安定。不寐病位多在心,主要指神明之心,與肝、膽、脾、胃、腎關係密切。臨床症狀有虛實之別,虛証大多由於陰血不足或氣血虧虛,治療多以滋補肝腎或益氣養血;實証宜清火化痰,消導和中。劉鳳醫師指出,臨床上有以下幾種類型,治療多以調整陰陽為原則:心脾兩虛型:其症狀有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四肢無力、精神疲倦、飲食無味、氣色不好、胸悶胃口差,可服用歸脾湯。陰虛火旺型:其症狀有心煩不寐、心悸不安、精神焦慮、容易生氣、頭暈耳鳴、健忘、腰酸夢遺、五心煩熱、口渴咽乾,可服用黃連阿膠湯。心膽氣虛型:其症狀有不寐多夢、易於驚醒、膽怯恐懼、遇事易驚、心悸氣短、倦怠、小便清長或虛煩不寐、形體消瘦、面色蒼白、易疲勞或不寐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口乾咽燥,可服安神定志丸。痰熱內擾型:其症狀有不寐頭重、痰多胸悶、心煩、嘔惡噯氣、口苦、目眩或大便秘結、一夜難眠,可服用溫膽湯加黃連、瓜蔞。肝鬱化火型:其症狀有不寐、急躁易怒、嚴重者徹夜不寐、胸悶肋痛、口渴喜飲、不思飲食、口苦而乾、目赤耳鳴、小便黃赤或頭暈目眩、頭痛欲裂、大便秘結,可服用龍膽瀉肝湯加減。除了以上類型外,在日常養生也可以運用食療的方式來促進睡眠,平時在家可以煮些藥膳來改善睡眠,劉醫師提供下列食療以供參考:生大棗、桂圓、核桃、蓮子共煎湯,可酌加冰糖或紅糖沖服。白木耳燉冰糖。蓮子粥:蓮子去心、芡實、鮮荷葉加適量糯米,煮粥食用。核桃芝麻丸:胡桃仁、黑芝麻略加,掐成泥作丸服用。另外可以經常按摩穴位如:兩耳神門穴、兩手腕部之神門、靈道、通里及內關穴,上述穴位皆有定心安神的效果。對抗對失眠,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愉快尤其重要,盡量避免情緒激動,適當的活動及規律的生活作習,都能有直接助益。劉醫師建議,有失眠現象的民眾,治病宜早;按時服用藥物,可配合氣功及心理治療。此外,因失眠証型諸多,如何辨証分治,選方用藥,須有賴於專業合格之中醫師處方用藥為宜。

讓人一夜好眠的寢具怎麼選?

讓人一夜好眠的寢具怎麼選?#失眠

寢具對人的脊椎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一天至少有七、八小時的睡眠時間,算起來一輩子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待在床上,此外,我們都知道睡眠品質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因此選擇適合的寢具來保護脊椎,是一件完全馬虎不得的事情。■ 床墊要軟硬適中以床墊來講,因為每個人對「舒適」的感受不同,加上對於床墊的軟柔度反應也不一,所以目前的學術研究結果,還很難去定義什麼是最適合人體工學的床墊。不過,我們在挑選床墊時,還是有幾個大方向可供參考。所謂軟硬適中的床墊,是指當身體躺下去時,它的彈性不會過於強烈而造成反彈,也不會因太過柔軟而整個塌陷。太硬的床墊,只能以點狀式的區塊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平躺下來後,會發現自己的骨盆、肩膀所受的壓力特別大,腰部會有點懸空的感覺。而太軟的床墊,通常一開始躺下會感到很舒服,好像身體整個都被包覆住,但是如果身體會不自主的弓起來,這就表示這個床墊對身體來說太軟了。從脊骨醫學的角度來看床墊,擁有美國、加拿大兩國脊骨神經醫師執照的黃如玉醫師表示,會比較推薦獨立筒系列的彈簧床。獨立筒的軟硬度可以根據個人的體重來選擇,它的支撐方式是屬於多點的平均支撐,人體需要較多支撐點的骨盆、背部、肩膀等,都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撐。而且因為每個彈簧是分開獨立的,腰椎、膝蓋等比較凹陷的區塊,也可以和床墊完全貼合。獨立筒床墊還有一個優點,可以避免同床睡覺的兩個人彼此干擾,同時也不會因為兩個人的重量不同產生支撐不足的問題。黃醫師指出,在選擇床墊時,還需考慮到個人的體重。因為支撐的需求與重量成正比,簡單的說,體重較重的人需要較硬一點的床墊。但這只是一個大原則,在購買床墊的時候,一定要試躺、試睡,符合個人的需求,才是好的床墊。■ 枕頭著重高度和材質枕頭的作用,在於填補和支撐平躺時頸椎與床之間的空隙,來維持頸椎應有的弧度,不會因為平躺時的地心引力讓頸椎弧度改變,或讓周圍肌肉在睡眠時無法放鬆。選擇枕頭時,必須注意高度和材質兩大重點。購買時須以平時睡覺的姿勢來測試。不過,黃如玉醫師特別提醒一點,大部分的人躺在枕頭上的位置都太低了,當個人躺在枕頭上時,從肩膀以上的部位應該都要被枕頭覆蓋、支撐住,才是正確的使用法。最適合的枕頭高度,是在平躺時下巴能與地面平行,不會往上或往下傾斜;在側躺時,肩膀到耳朵和頭之間都要被支撐和覆蓋到,而下巴依舊維持在兩個鎖骨中間。至於要選擇哪種質料,黃醫師認為,乳膠的枕頭為佳,因為它的彈性很好。如果要選擇其他材質,過敏體質的人必須避免毛絨類的棉被或枕頭,有些年紀大的長輩習慣睡在硬式枕頭上,但是一定要注意是否整個頸部都能被支撐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檢查你的枕頭是否適合自己:在剛睡醒時,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頭部是離枕頭很遠,還是和睡前的位置差不多。因為人在入睡時會自動尋找最舒服的姿勢,如果枕頭不適合你,你自然就會離開那個不舒服的位置。當你發現自己早上起床,頭都不在枕頭上時,就代表你可能需要更換一個新枕頭!(文案部份擷取自,新自然主義「體態,決定你的健康」一書)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

更年期不適 別怕荷爾蒙治療#失眠

一名49歲的女士過去月經都很正常,大約27~32天來潮一次,但去年初開始,她的月經變得不規則,初期一個月來潮2次,到了年中又變成兩個月才來潮1次,不但月經週期改變,經血量也明顯減少。到醫院求診,醫師詢問之下才發現,她半年前也開始出現夜間盜汗、入睡不易、午後心悸等症狀,而且因為陰道變得乾澀,與先生已將近一年沒有性生活。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胡偉敏指出,像該女士的狀況,其實就是典型的更年期症狀,也是許多中老年女性的共同困擾;但有人認為,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過去,也有人擔心治療更年期得用荷爾蒙藥物,恐傷身體,往往隱忍不適,不願就醫,白受許多罪。根據「2004年台灣更年期醫學會荷爾蒙治療指引」,荷爾蒙治療是緩解婦女更年期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心悸、失眠、陰道萎縮乾澀等)最有效的方法。但須注意,何時開始接受荷爾蒙療法,會影響其效益和可能的副作用。目前醫界認為「荷爾蒙治療」對停經早期的婦女效益多,晚期使用則副作用增加。胡偉敏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更年期、即停經初期(約45-55歲),婦女若出現更年期症狀,或有骨質流失疑慮者,便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不過,在接受荷爾蒙治療之前、以及長期使用荷爾蒙時,婦女都應接受完整的健康及風險評估。尤其治療超過5年以上者,乳癌風險會少許升高,但這並不具統計學上的意義;只要停用荷爾蒙,乳癌的風險又會降回正常。以上述女士為例,由於她的家族並無乳房、子宮內膜等惡性腫瘤病史,而且其婦科及乳房超音波等檢查均正常,她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女性荷爾蒙治療。結果三個月後,先前的不適症狀有明顯改善,和先生也逐漸恢復魚水之歡。胡醫師強調,只要慎選對象、使用時機,荷爾蒙治療仍利大於弊,但在病患接受治療前,醫師一定要提供專業諮詢,告知所有可能的好處與風險,讓患者有充分的資訊決定是否使用。

山頂洞人一天有25小時

山頂洞人一天有25小時#失眠

何謂生物節律?心臟大約每一秒鐘跳動一次是一種生物節律,而從人類的睡眠來說,大概每90分鐘會有一個由淺到深、由深至淺而後進入快速動眼睡眠的循環,這也是一種生物節律,至於不管是孩童、年輕人或是老年人,都是以24小時的生活節奏來過日子,其實也算是一種生物節律。睡眠與清醒週期的規律性(一種以大約24小時為週期的生物節律),早在大約兩百年前就有科學家觀察到,含羞草葉片的開合動作有著規律的週期,也就是說葉片在白天會張開,然後到了晚上再閉合,就這樣每天以24小時的週期循環下去,不過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規律?科學家為了想證明是否和光暗週期有關,便將含羞草給放在櫃子裡,然後讓含羞草暴露在持續24小時的燈泡照射(沒有了夜晚)並觀察葉片的開合現象,出乎意料地,含羞草葉片竟然持續保持週期性開合的現象,只是開合的週期變成短於24小時,而一旦將含羞草重新放回有光暗週期的自然環境中,則葉片開合的週期又會被微調成24小時。到了1960年代睡眠約日節律研究開始萌芽的時候,有人把自己當成研究的對象隔離在離地底數十公尺的洞穴裡,結果發現人類竟然也同樣出現了所謂的自走節律,只是這週期變成是以大約25小時的循環來過日子(這也就是說,上床睡覺的時間,以地球的標準時間來說會一天一天的延遲),於是當經過了兩個多月的地底生活後,一出來竟發現平白無故地遺失了20多天。上面的實驗顯示,在生物體內確實存在一個時鐘,這個時鐘決定了我們的生活節律,決定我們何時該起床,何時該睡覺,只是大多數體內時鐘設定的週期並不是剛好是24小時,而是大於24小時,彰化基督教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王介暉醫師表示,外在光暗週期會協調著人身體各種器官、各種構造的週期性運作,完整地發揮正常生理功能;一旦這樣的協調性被破壞,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包括睡眠障礙;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當人們出國洽公或旅遊時,橫跨了多個時區,原本理當保持清醒的場合卻頻頻點頭打盹、哈欠連連,只因為人體內的生理時鐘跟外在環境無法搭配得上。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輪班工作的族群以及經常熬夜的學生,已經有許多的研究報告指出,體內生理節律一旦失調,是有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統疾患甚至是癌症的機率的。日出、日落,事實上跟每個人每一天都有著密切的交流與互動,但電燈發明後,打破了白日、黑夜的藩籬,在人類盡情享受夜生活同時,恐怕身體健康也隨著時間慢慢流失,因此王介暉醫師建議,一旦出現因體內生理節律失調而造成的睡眠障礙,千萬不可輕忽,應及時尋求睡眠專科醫師的諮詢,以免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品質!

「鬼壓床」是怎麼一回事?

「鬼壓床」是怎麼一回事?#失眠

鬼月到了,你是否有過「鬼壓床」的經驗?這種言之鑿鑿的鬼神附身,醫學上正式名稱「睡眠癱瘓」或「睡眠麻痺症」,是睡眠疾病的一種,壓力太大、過度疲累時就會發生。 本月起進入俗稱「鬼月」的農曆七月,各種鬼怪傳說紛紛出籠,其中最普遍、也最常被提及的就是「鬼壓床」經驗。 許多人都自稱,有過熟睡到一半、被鬼壓床的經驗,驚醒後毛骨悚然,擔心自己是不是真的被鬼魂纏身?其實,「鬼壓床」在醫學上稱為「睡眠癱瘓或睡眠麻痺症」,是睡眠疾患的一種,統計顯示,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的人,一生中都會發生一次鬼壓床的經驗,遇見了並無大礙;不過,若有人天天都覺得被鬼壓床,苦不堪言,恐怕就得求醫諮詢。 嘉義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葉世彬,就曾接獲三、四例天天都為「鬼壓床」所困擾的病例。一名攝影公司老闆兩年來,幾乎天天都有鬼壓床困擾,弄得他想睡又不敢睡,終於因為害怕睡覺,導致慢性失眠。還有一名三十幾歲的女性,不僅經常被「鬼壓床」,還合併有幻覺,認為自己看到了「小精靈」;當她念大悲咒時,小精靈竟也跟著她念大悲咒,讓她害怕不已。據統計,大約有20% 到30%鬼壓床患者,會同時出現幻覺,因此常被誤認為”撞鬼”或”卡到陰”。 葉世彬醫師表示,經常被鬼壓床的人幾乎都認為這是鬼怪作祟,所以多半尋求宗教解決。其實,鬼壓床是一種極普遍的睡眠疾病,若無特別病因在醫學上則稱為「單獨性睡眠癱瘓症」;若經常發生則稱為「慢性單獨睡眠癱瘓症」,鬼壓床同時也是猝睡症的四大主要病徵之一;另外,也可能是由基因遺傳所導致。 睡眠過程中有「快速動眼期」和「非快速動眼期」,葉醫師解釋,當睡眠處在快速動眼期時,全身所有的肌肉張力會降到最低,只剩下橫膈肌和眼睛能夠移動;所謂「鬼壓床」就是一個人在快速動眼期間醒來,只有大腦有知覺,但全身的肌肉張力卻還未恢復,因此無法移動身體,造成被壓在床上的感覺,這樣的狀態通常持續一、兩分鐘就過去;而處於壓力太大、過度疲倦、熬夜、日夜顛倒時,最容易發生。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情形?葉世彬表示,病因可能是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出問題。若把快速動眼期比喻為全身「斷電」的狀態,鬼壓床可能是因為某種神經傳導物質出了問題,導致人雖醒來,「電流」卻未能接回去;而天天都感覺被鬼壓床的人,大部分可能是腦部功能較不好,體質因素使然。 針對經常發生睡眠癱瘓症、導致慢性失眠的人,葉世彬醫師建議,可以低劑量的三環抗憂鬱劑治療,服藥一、兩個月後,大抵能有效改善病症。然而若久久才發生一次,只要調整一下生活作息及注重一下睡眠衛生就可以,並不需要藥物治療。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

聊得正高興他睡著了-談猝睡症治療#失眠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經驗,一群人正聊得起勁,身旁的朋友卻突然往後一倒就睡著了。叫也叫不醒他,但十分鐘後他又自己醒了過來。睡眠佔掉人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睡眠上的疾病也是千變萬化,有的人晚上睡不著、有的人一天到晚打瞌睡,更有的人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就睡著了。在原發性的睡眠疾病中,有一種稱為「猝睡症」的疾病,它和嗜睡不同的是,嗜睡可能是一直都很想睡,但猝睡卻可能在任何時候(也許是交談中)突然的就睡著了,尤其是在情緒強烈變化時,如恐懼、開心等之時,突然的就猝倒了,且此種睡著是連肌肉也都變得全無力氣、頭歪向一邊等完全睡著的情況。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許正典指出,「猝睡的睡眠型態和熟睡不同」,熟睡期時比較不會做夢,但猝睡的熟睡期很短,動眼期很長,眼球的肌張力下降且跳動很快。猝睡症的患者在醒後常表示,睡前會出現一些幻覺,但無法控制的就倒了;有些患者的幻覺則出現在猝睡後快醒之前;另有些患者在快醒過來之前會有鬼壓床的現象(即所謂睡眠麻痺症),這在一般人的身上是比較少見的,在猝睡症患者的身上卻很容易發生。通常患者每次發作,約「睡著」數分鐘(每個人不太相同),此時很難叫醒他,但若不叫他,大約數分鐘後會自己醒過來。一般人突然猝倒的情況並不多見,但也不是一次的猝倒就認為是患有猝睡症,通常必須是每天都會發生,且持續發生三個月以上,才稱為猝睡症;如果發生了猝睡的症狀,應該先懷疑是不是有癲癇、歇斯底里症候群或轉化症等,並排除藥物或酒等所引起的猝倒。目前的盛行率約為每一萬人中有四個到十六個猝睡症的患者,男女的罹患比率差不多。而家族中有人罹患猝睡症,或者本人有睡眠障礙者,是猝睡症的高危險群。正由於猝睡症的患者在猝睡前或將醒之前會有幻覺出現,少數患者會被當成是精神分裂,因為患者一天可能只發生一、二次,家人對其突然睡著覺得很奇怪,患者常無法做事、又有幻覺,因此常當成是精神分裂來看待。許正典醫師表示猝睡症治療時,必須先排除身體上的疾病、腦瘤、癲癇等,可以先做多功能睡眠腦波檢查,有時可加做多功能潛伏期測驗等,如果動眼期很長、肌張力下降等,則可能真的有猝睡症。因為猝睡症患者腦中的多巴胺分泌較少或不平衡,因此可以用精神興奮劑來治療;有些患者服用後效果不好或睡不著,則也可以用三環抗憂鬱劑(可壓制動眼期睡眠);再不行,再使用其他藥物。許醫師建議如果患者擔心依賴性問題,或患者不適合使用藥物,則醫師會請患者做猝睡日記,以排定每天的「打瞌睡」時間;因為患者的猝睡時間雖然不同,但每個患者每天卻有大致固定的猝睡時間,只要這段時間內停下來休息(即所謂「打瞌睡時間」),對其生活的影響會較小。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大腦的運作會逐漸穩定,此時即可由醫師判斷是否減藥甚至停藥;此外,猝睡症大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尤其是卅歲以下的年輕人),而此時正是需要勞心勞力工作的時候,年紀漸大時常會自行改善。由於猝睡容易發生在情緒變化強烈時,因此患者平時情緒波動應儘量不要太劇烈。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最好不要從事高危險的行業或行為,如擔任高樓清潔人員、開車等,以免突然猝倒發生危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