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

賞花招惹『花粉熱』 過敏噴嚏打不停

賞花招惹『花粉熱』 過敏噴嚏打不停#鼻塞

春天花草樹木盛開,形成一股賞花的熱潮。然而,花粉處處飛揚時,有過敏體質的人就會吸入或接觸空氣中飄浮的花粉,以致於出現不停地打噴嚏和咳嗽…等情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 張棋楨醫師指出,花粉是過敏原的一種,它會與過敏抗體IgE結合刺激免疫細胞放出致敏物質(組織胺、發炎介質等),而產生鼻子癢、流鼻水、鼻塞、打噴嚏、眼睛癢、喉嚨癢、咳嗽等症狀,這就是所謂的『花粉熱』,它包括了過敏性鼻炎及過敏性結膜炎。■ 哪些花粉會引起過敏?張棋楨醫師表示,一般會引起花粉熱的花是靠風傳播花粉的風媒花,而花朵外形色彩鮮豔美麗靠昆蟲傳播花粉的蟲媒花(如玫瑰、向日葵、蒲公英、油菊等)則較不會。風媒花可分為草本植物及木本植物二類,這些植物遍佈世界各地。許多人誤以為台灣沒有什麼會引起過敏的植物,其實這些植物也生長在你我周圍,只是大家不太熟悉罷了,根據調查台灣以狗牙根、羊蹄、刺莧、油加利及木麻黃最常見。而日本以杉木居首,美國以豕草最多。 在一年四季中有各種不同的花粉在散佈,花粉季通常是由二月或三月開始,一直延續到十月。每逢花粉季時,在美國各地的州政府會印製或公佈當時花粉的種類及每日的花粉濃度(每立方公尺空氣中所含的花粉數量),如花粉濃度達每立方公尺空氣含20~100顆微粒,便會引發過敏徵狀。提醒有花粉熱的患者要注意防範,反觀國內只有氣象報告包括溫度、濕度或舒適度而已。 ■ 如何診斷對花粉過敏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 - 廖學聰醫師說,凡是在春天容易發作的結膜炎、鼻炎、咳嗽、氣喘或有暴露於某些植物間就容易發作的病史,都要懷疑有花粉過敏的可能性。其診斷的方式可用皮膚過敏原試驗或抽血(如MAST、CAP)來確定是哪一種花粉過敏。預防勝於治療,當對花粉過敏時,要去認識對自己會過敏植物的外觀形狀,每逢開花季節時就少去招惹它,然而要完全避免花粉是不可能的,如何減少暴露在花粉的作法,廖學聰醫師指出有以下幾種:(1)花粉濃度高時減少外出活動。(尤其是在草地運動)(2)在花粉季期間使用空氣調節清淨器。(3)趁花粉濃度較低時(花粉濃度最高時是在上午五點到十點之間),讓屋子通風。(4)外出時,要戴口罩、眼鏡及帽子。一旦有花粉熱症狀時可以服用一些抗組織胺(抗過敏)的藥物,幫助患者度過花期。若實在太嚴重,則可以考慮減過敏療法。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鼻塞

台灣空氣污染嚴重,再加上海島型的潮濕氣候,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隨處可見,尤其當氣溫驟變與粉塵環境下更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主要特徵為陣發性突然發作的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陳彤瑄護理師指出,在中醫門診乃屬常見的疾病,患者久病之後會經常反覆發作且不易痊癒。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花粉、灰塵、黴菌、昆蟲類排泄物。 此外,還有遺傳因素,陳彤瑄護理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病史常可追溯到孩童時期或青春期,而且過敏有體質遺傳的傾向 ,若雙親之一有過敏性鼻炎 ,其小孩的罹病率為25%-30%。若雙親皆有,則機率增至75%-80%。 該病發作時可見鼻黏膜淡紅、蒼白、腫脹。鼻竅內可見清稀鼻涕,未發作時鼻腔黏膜即可恢復正常。但對病史較長,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見鼻黏膜極度蒼白、腫脹,使得鼻黏膜形成鼻息肉。鼻分泌物檢查或抽血檢查可發現IgE免疫球蛋白偏高。陳彤瑄護理師建議,有這個問題的民眾,日常生活保健與飲食宜忌,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偏「寒證、虛證」患者多為鼻黏膜血管耐受能力低,且對溫差過敏。應該養成長期運動的習慣以助全身性的氣血循環,才能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飲食禁忌方面應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汽水、啤酒〉,涼性蔬菜〈如:白蘿蔔、竹筍、空心菜、白菜、冬瓜、苦瓜、芹菜、絲瓜〉。涼性水果〈如:西瓜、椰子、橘子、葡萄柚、水梨、番茄〉等。二、偏「熱證」患者常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應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練習放鬆身心,疏解壓力,練習靜坐、瑜珈或是氣功都是不錯的辦法。飲食方面則忌食油炸類〈如:炒花生、油條、炸雞〉,火爆類〈如:燒雞燒餅、爆米花〉,煙燻類〈如:香腸、火腿〉,高熱量食物〈如:蔥蒜、韭菜、花椒、牛肉、羊肉、鱔魚、南瓜、淡菜、乳酪、酒…等〉。其它如海鮮類及咖啡辣椒、沙茶醬等刺激性食品也應避免。三、簡易家居保健法每天早上只要花五分鐘時間,就可以改善鼻子的功能:早上一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接著用溫毛巾覆蓋在鼻子上呼吸蒸氣兩分鐘。再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指壓兩分鐘。最後指壓頸部兩側風池穴一分鐘。

善用「藥物過敏卡」 就醫安全有保障

善用「藥物過敏卡」 就醫安全有保障#鼻塞

藥物過敏,顧名思義,即是吃了、抹了或打了藥物之後所引起的「過份敏感」現象,藥物會引起過敏,是由於體內的免疫系統將藥品視為外來物質而產生一種免疫球蛋白 E (簡稱IgE)的抗體,這種抗體與體內的某些細胞結合後,促使一些會引起過敏症狀的物質釋出。澄清醫院平等院區藥劑部 - 張君婉指出,藥物過敏在皮膚方面的症狀,如發疹、發紅、發癢;呼吸器官方面的症狀如鼻炎、氣喘、呼吸困難;其他如發燒、關節痛、休克、暈眩、心跳異常、心律不整等。 藥物過敏的種類可分(一)立即型:在服藥後一小時內例如全身型過敏反應、支氣管痙攣、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二)加速型:發生在服藥一小時以後,三日內例如蕁麻疹、哮喘。(三)延遲型:發生於第一次接觸藥物的三日以後,如黏膜與皮膚的症候群:皮疹,剝落性皮膚炎、貧血、血小板數目減少、白血球數目減少。理論上,任何藥物都有可能引起過敏,藥物過敏是和個人體質有關,任何藥物都可能有人對它過敏,只是發生機會的大小而已,發生時的嚴重程度也因人而異。張君婉說,當您懷疑藥物過敏時,可以先停藥,若症狀嚴重時就應儘速就醫;如果是輕微症狀,也可先打電話詢問醫師或藥師處理方式。《藥物過敏卡保障自己》當確定藥物過敏的藥品時,請記得向醫師或藥師拿取藥物過敏反應紀錄卡,記載發生過敏的藥物名稱及藥物過敏發生的症狀等。張君婉建議,將藥物過敏卡與健保IC卡一起放置,並於就診時出示給醫師看,方便讓醫師知道您曾對何種藥物過敏,以避免再次處方相同的藥物。這將是對自己用藥安全最大的保障。

金魚眼?可能是鼻子作怪!

金魚眼?可能是鼻子作怪!#鼻塞

民眾如果感覺視力模糊、複視、眼睛突出、眼球活動受限,就醫求助卻遲遲未改善,甚至病情更嚴重,有可能您罹患了「鼻竇黏液囊腫」疾病,請趕緊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表示,一名41歲女性患者,數個月前開始有左眼複視、眼球轉動困難、眼眶腫脹及左眼眶上移情形,至數家醫院檢查卻仍找不出病因。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後,醫師經安排頭頸部電腦斷層影像掃瞄,發現罹患左側上頜竇黏液囊腫。並經眼科檢查顯示,視力和視野均無缺陷,隨即安排進行鼻竇內視鏡手術,將囊腫切開並清理膿液樣內容物。術後檢查病患眼眶外觀和眼球轉動皆正常,持續門診追蹤無復發現象。黃弘孟說,此症狀較一般鼻部疾病不同的是,病患大多沒有流鼻水、鼻塞等鼻部症狀,不易與鼻竇聯想在一起而延遲診斷,他並表示,相較於其他鼻腔腫瘤,「鼻竇黏液囊腫」具侵犯性,只要及早確立診斷、及時治療,症狀幾乎可完全復原。傳統鼻竇手術,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在恢復鼻竇功能。手術中僅摘除已成不可逆變化組織,例如息肉、囊腫…,以建立通暢鼻竇開口,可恢復正常功能,則儘量予以保留。在經由醫師仔細術前評估,小心而適當手術處置及定期術後追蹤治療,大多數患者皆可得到不錯療效。鼻竇黏液囊腫因其侵犯鼻竇部位而有不同症狀,如眼眶上方腫大、視力模糊、複視、臉頰腫痛或難纏頭痛等,而頭痛位置大多位於前額、眼後及頭頂。黃弘孟指出,以往對於鼻竇黏液囊腫治療方式,以根除性手術為主,現因鼻竇內視鏡手術風行及技術成熟,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是保持鼻竇開口暢通及維持正常鼻竇生理功能,目前為治療鼻竇黏液囊腫最佳方法。黃弘孟說,與傳統鼻竇手術比較,鼻竇內視鏡治療有以下優點:(一﹚減低病患痛苦,(二﹚減少不必要的臉上切痕,(三﹚減少住院時間及開支,(四﹚維持正常鼻竇生理功能。一般治療效果都相當不錯。黃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眼球凸出、複視、眼球活動受限,以及視力障礙等症狀,除了眼科、新陳代謝科外,也應至耳鼻喉科門診求診,以便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鼻塞

又到了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其實,流感在臺灣一年四季均有病例,而以秋、冬較易發生流行,所以入冬前,高危險群最好施打疫苗以防罹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更為嚴重,例如全身肌肉酸痛、高燒、頭痛都較嚴重,而咳嗽、鼻塞、流鼻水則不如一般感冒明顯;且流感所需的復原時間較長,通常一周以上才能康復。流感的另一特色是常會全家老小都得病,而且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這多發生在老年人、嬰幼兒、或有免疫缺陷的人身上,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這也是老人、小孩應優先接種疫苗的主因。流感病毒分為A、B、C型,A型的症狀最嚴重,也是造成全球大流行的主因,B型症狀較輕微,但偶而也會引發嚴重病症,C型則相對威脅性較小。所以,疫苗主要預防A型及B型流感,每年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之前流行的病毒種類,預測下一年流行的病毒株,廠商再據此製造疫苗,因此每年都不一樣。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周彥廷表示,去年開始,免費流感疫苗接種擴大到國小一、二年級學童,希望能阻斷流感傳染的傳遞鏈,但因含汞、副作用等爭議,令許多人對接種疫苗心生畏懼。事實上,疫苗所含的「硫柳汞」被稱為乙基汞,是作為疫苗保存劑之用,並不會在人體累積,且可代謝掉,與造成人體傷害的甲基汞不同。根據國外大型研究報告,尚無證據顯示這類疫苗會造成人類傷害。相反的,每年有許多老人、兒童因流感而導致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換句話說,感染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要比施打疫苗的危險性高出許多。當然,周彥廷醫師提醒,除了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防範流感肆虐。例如,經常用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潔手液清除手上的病毒細菌;咳嗽、打噴嚏應遮住口鼻;當感冒或流感流行時,幼童、免疫不佳或慢性病患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有感冒症狀時在家休養,不要上班上學;勿與他人共用茶杯、吸管、碗筷;同時常清潔居家、教室或托兒所中的門把、冰箱把手、電話及水龍頭等,以防病毒散播。至於流感的治療,目前只能症狀控制,「克流感」對A型、B型流感都有效,但要在發病1、2天內使用,才能有效縮短病程。專家並不建議一有感冒症狀就吃克流感,因為濫用藥物可能引起病毒抗藥性,反使流感大流行時無藥可用。

感冒季一來鼻塞惹人厭!鼻噴劑迅速解除警報

感冒季一來鼻塞惹人厭!鼻噴劑迅速解除警報#鼻塞

根據統計,每年9月至隔年1月是感冒高峰期,約有七成感冒患者容易出現鼻塞症狀,並且可能長達一週以上。 臺大醫院耳鼻喉部葉德輝醫師表示,鼻子每天傳送超過12,000公升的空氣,是相當重要的器官。一旦感冒鼻塞,鼻腔無法順暢流通空氣時,鼻子便喪失淨化空氣、暖化空氣、保持濕度及嗅覺等生理功能;進而對於病患在生理及心理產生負面的影響。例如,夜間因呼吸不順而失眠,白天效率低落以及嗜睡等狀況。多數鼻塞患者會使用像是熱敷、喝熱水、吸爭氣等物理方式改善症狀,甚至有六成以上感冒患者曾使用綜合感冒錠劑來對付鼻塞。根據臨床研究顯示,綜合感冒錠多為合併去鼻充血劑與抗組織胺藥物等成分,其中去鼻充血劑藥效開始作用時間緩慢,及抗組織胺藥物容易造成嗜睡等問題,並無法提供鼻塞患者立即解決症狀的需求。葉醫師表示,患者其實可以選擇去鼻充血劑噴劑形式的非處方藥物,目前較新型的去鼻塞噴劑可於數分鐘達到舒緩鼻塞症狀的效果,並且可以延續12小時的呼吸暢通,是感冒時除了口服藥物之外的新選擇。黃允志藥師也表示,去鼻塞噴氣的優點在於藥物是直接噴灑於鼻子阻塞處,使腫脹的鼻黏膜血管快速收縮,解除鼻塞功效明顯且迅速,可以滿足一般人對於解除感冒鼻塞的需求。葉醫師也建議,鼻塞時最好不要用嘴巴呼吸,除了在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服藥,只要多運動、作習正常,很快就可恢復健康的身體。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鼻塞

洪小弟最近鼻涕老是流個不行,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更是厲害,而且不時有咳嗽的情況發生,學校老師也反應洪小弟上課不專心,鼻子常發出聲音,洪媽媽於是帶洪小弟來院治療。洪小弟的症狀是因為鼻子過敏所造成的,經治療後已經緩解許多,上課更能專心了。過敏疾病一直是困擾著父母親的疾病之一,當小朋友過敏的症狀發生時,常讓全家人無法正常的作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敏性疾病一開始的症狀跟感冒很類似,所以家長們如果沒有馬上察覺小朋友的過敏已經發作了,往往會等到症狀嚴重時才就醫,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常見的過敏疾病有三大種,簡單來說出現在皮膚上稱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發生於鼻子則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發生於支氣管則為氣喘病,這三種症狀常常會相互伴隨發生。■ 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典型四大症狀為「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這些症狀跟感冒都很類似,但是如果小朋友常在清晨起床後打噴嚏流鼻水,時常鼻子眼睛癢以及習慣性的倒吸鼻涕,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過敏性鼻炎常會讓會讓小朋友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小孩的學習能力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氣喘氣喘與感冒常常同時發生,氣喘病的發作也常因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引發。小朋友如果久咳不癒或是經常有感冒的狀況發生,或者特別在夜間及清晨咳嗽且有胸悶的症狀,若還有喘鳴及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且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可能是氣喘病發作而不是單純的感冒症狀了。■ 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皮膚會乾燥、易有搔癢感且敏感易受刺激。常見得症狀有(1)皮膚乾燥且有紅疹或脫屑的疹子(2)臉上、手腕、手或膝蓋的皺折處有搔癢感或疹子(3)身上長疹子的皮膚變厚。如果有以上的任何一個狀況,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中醫將過敏分三大類:肺氣虛、肺脾氣虛和腎氣虛,例如過敏性鼻炎病人容易打噴嚏、流鼻水,古人認為是因為三臟功能運作不正常,造成鼻子過敏的症狀。小孩子因過敏常會食慾不佳的,屬於肺脾氣虛;如果沒有腸胃問題,就屬於肺氣虛。有些人是成人後才過敏,基本上屬於腎氣虛,治療也是朝這三方面著手。台北市衛生局建議,如果身體不適時,最好還是前往醫院診所檢查,才不會傻傻的搞不清楚原因。

慢性鼻炎治療新利器

慢性鼻炎治療新利器#鼻塞

當鼻炎的症狀〈鼻涕分泌過多、鼻涕倒流、鼻塞、鼻子癢、打噴嚏、嗅覺異常和咳嗽等等〉持續超過8~12周時,便符合所謂「慢性鼻炎」的定義─在台灣,常見的慢性鼻炎包括過敏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肥厚性鼻炎和慢性鼻竇炎。慢性鼻炎的治療方法,分為藥物治療〈口服藥或鼻噴劑〉和手術治療。臺安醫院 江裕群醫師表示,手術的治療主要應用在藥物治療效果不彰的患者,去除鼻腔內部的不良結構。限於器械的因素,傳統的手術方法常伴隨有疼痛、出血、術後需要鼻填塞或結痂過多的缺點。某些局部破壞黏膜的手術方式〈例如電燒、冷凍、遠紅外線或雷射〉,雖然侵襲性較小,具有無痛,流血少,不需住院等優點;但因其治療範圍有限且復發率高,並非人人適用。「微創」手術的特點在於「微小創口」,侵襲性小,能大幅減少對正常組織構造的傷害。微創手術除了節省手術時間外,因為能精確定位,降低了手術的危險性與併發症;出血量少,術後多不需要鼻填塞,也大大減少傳統手術術後的不適。醫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讓我們在接受更好的醫療同時,也減少痛苦,甚至併發症的發生;「微創」手術就是一個例子。「微創」手術減少了傳統手術的不適和併發症,也為許多原本不適用於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例如年長者和兒童〈因為麻醉和出血的風險〉,提供一項立即有效的手術治療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