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

深入認識「經濟艙症候群」

深入認識「經濟艙症候群」#胸痛

深部靜脈栓塞不僅會引發血栓後症候群,還有可能合併肺動脈栓塞而致死。醫學的進步,讓深部靜脈栓塞已算是可以預防又有藥物可治療的疾病,俗稱的「經濟艙症候群」就是一種深部靜脈栓塞,它是由於在擁擠的空間長時間久坐所引起。高齡、長時間處於靜態、接受大手術、遭逢外傷、罹患癌症或血液疾病、懷孕及接受口服避孕藥、賀爾蒙治療的婦女與遺傳都是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子。深部靜脈栓塞係由於靜脈血液鬱積 80%,沒有明顯症狀,因為小腿的栓塞,不易立即完全阻斷下肢靜脈的回流,不過會因部位、範圍、程度、緩急而有所不同。一般常見於單側肢體腫脹,將患部的腳掌往足背方向推壓,會導致小腿肚、大腿、鼠蹊部等出現疼痛感。如果是急性栓塞,就會在患部引發劇痛,尤其是肢體活動時更痛;較高位的急性栓塞引發的症狀較嚴重,如果沒有發紫,稱為白色腿腫,如果呈紫藍色,稱為紫藍色腿腫。更嚴重的是,若所有靜脈回流阻塞,甚至會導致靜脈性壞死。若有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咳血或心跳過速等等症狀,則要考慮肺動脈栓塞的可能。通常如經醫師診斷出雙側腫脹,是為全身性的病變。如果未經治療,可能會導致栓塞後徵候,如持續性下肢腫脹、疼痛、硬結、色素沉著、潰瘍等。其復發的機率很高,甚至破壞深部靜脈瓣的功能,造成慢性靜脈不全症。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指出在治療深部靜脈栓塞方面,主要為減除患者症狀,防範肺動脈栓塞,防止栓塞血塊復發及栓塞後徵候的產生。通常醫師大多採用藥物或其他支持性療法,只有在嚴重的急性靜脈栓塞及併發肺動脈栓塞,才會採用外科手術治療。一般說來,深部靜脈栓塞經專科醫師治療一週後,患肢可見改善,並可下床活動;不過,仍應以彈性襪或彈性繃帶支持患肢靜脈回流防止鬱積,至少六個月。若患肢腫脹嚴重,要小心靜脈性壞死的可能,此時必須進行靜脈栓塞移除,以免血栓附著靜脈壁過於牢固或纖維化。手術後可迅速改善肢體靜脈回流,避免肢體壞死,但是仍需要預防血栓再形成。由於深部靜脈栓塞復發率很高,慢性靜脈栓塞尤其不易根治,所以,預防遠比治療重要。

胸痛的「四大殺手」

胸痛的「四大殺手」#胸痛

胸痛的原因林林總總,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即心肌梗塞或缺氧、主動脈剝離、自發性氣胸及肺動脈栓塞會危及生命的安全。心肌缺氧即所謂的狹心症,常發生於運動、飲食後、情緒激動或寒冷的天氣狀況,此時心肌氧氣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心臟的冠狀動脈卻因硬化、狹窄而血流不暢,無法充分供應心肌所需的氧氣而造成供需失調,導致病人發生胸悶、胸痛的心絞痛症狀。經過休息一會兒或服用硝酸甘油舌下片後,胸悶、胸痛可緩解而恢復正常,這個時間稱為「穩定型心絞痛」期,但有些人的心絞痛則轉變成所謂「非穩定型心絞痛」期,意即胸痛之發作頻率增加,而在休息時或輕度活動即可引發胸痛發作,此為相危險之警訊,必須趕緊求醫,否則極有可能併發可怕的「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肌梗塞,乃是冠狀動脈的硬化斑塊,因情緒、壓力、運動等外在因素的影響而突然裂開,繼而吸引血液中之血小板、血球及纖維蛋白之附著而產生血栓及造成血管阻塞;因此阻塞的血管無法供應心肌所需之氧氣,使得心肌發生缺氧、損傷及心肌壞死。急性心肌梗塞為內科最嚴重的急症之一,病人往往可在數分鐘之內死於致命的心律不整。心肌梗塞發作時,病人常會有嚴重的胸痛,且持續時間可長達三十分鐘以上,甚至數小時之久,也常合併心悸、冒冷汗、呼吸困難及虛脫等症狀。急性主動脈剝離時,病人會產生突發性的胸部劇痛而類似撕裂或刀割的胸痛,即使注射止痛劑亦無法緩解,而且疼痛可蔓延至肩頸、背、腹,甚至下肢,視主動脈剝離範圍而定。急性主動脈剝離,若未能即時的診斷與治療,病情將迅速惡化,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九十。自發性氣胸,常會產生突發性胸側之疼痛及伴隨呼吸困難;原發性氣胸源自於肋膜下的肺氣腫泡破裂,最常發生於20至30歲的年青人。尤其是抽煙的患者及身材高瘦的男性;續發性氣胸則常見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患者。自發性氣胸診斷較無困難,通常照一張胸部X光即可診斷出來。急性肺動脈栓塞,絕大多數源自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血栓移行至右心而後阻塞肺動脈造成胸痛或胸悶、呼吸困難、昏厥及休克的症狀。急性肺動脈栓塞及下肢靜脈栓塞常見於長期臥床,下肢或骨盆骨折、心臟衰竭、腦中風或搭機坐在狹窄座位上太久(八小時以上)的情況,造成靜脈回流減慢,導致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甚至引發急性肺動脈栓塞。天主教聖功醫院 張士琨醫師建議在胸痛的治療方面,首重的是預防;儘量避免緊張、繁忙的生活;多運動及戒煙;注意飲食,不要吃得過鹹、過甜及太油膩,必要時得併用藥物嚴格控制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以預防動脈血管硬化引發之併發症。胸痛發生時應保持鎮靜及早就醫,尤其是有多重心臟血管危險因素者,如: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長期抽煙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更須格外的注意。若胸痛症狀不是非常急迫劇烈則可先到心臟科就診;醫師會依病情安排相關之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