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黑戶寶寶無法接種疫苗?疾管署澄清

黑戶寶寶無法接種疫苗?疾管署澄清#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網傳部分外籍移工在台生下沒報戶口的「黑戶寶寶」,這些孩子無法享有台灣的醫療、社福、教育等資源,移民署卻無相關數據及作為。移民署表示從2007年至2019年5月底,生母為失聯移工或不實身分者的非本國籍新生兒共通報734人,內政部、移民署及社政單位均依規定進行安置、協尋、收養及歸化工作。衛福部疾管署也發出澄清,基於防疫及維護非本國籍或未具戶籍等收容機構兒童的健康權益,均會協助安排各項常規疫苗接種,以建立兒童免疫力,並非無提供疫苗。移民局取得失聯的移工的相關數據報告,從2007年至2019年5月底,移民局已登錄9,381名未有國籍身份的出生孩童。透過篩檢數據得知,754名移工媽媽失聯或無法識別身分。由於「無國籍」孩童沒有身分記錄或相關辨別身分的資訊,因此他們無法正常的獲取醫療服務或教育資源等,進而在我國引發許多層面的社會問題。這些「無國籍」的非台灣兒童皆由相關的社會機構進行處理,並依據母親的國籍獲取暫時性的居留許可。則當內政部確定孩童的母親確定失聯後,才會進行收養孩童和歸化新國籍身分的後續處理。2019 (108)年起衛福部為積極掌握該等對象提供必要之醫療照護,其中對於政府部門收容安置或開案輔導中之13歲以下非本國籍兒少,由相關單位造冊通知本署轉知地方政府衛生局(處),協助個案完成預防接種。本年截至7月底,本署計接獲9縣市社政單位轉介39名兒童,已轉請各縣市衛生局協助該等兒童疫苗接種事宜。若有相關疑問,可撥打國內免付費1922防疫專線(或0800-001922)洽詢。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一起傷寒家庭群聚,共3人確診,為北部30餘歲女性、其幼齡女兒及同住之30餘歲女性印尼籍看護,3人皆無出國史。「傷寒」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為全球性的疾病,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7月15日傷寒確定病例共14例,其中4例為本土個案,10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吃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病徵包括持續發燒、頭痛、疲倦、食慾不振和便秘或肚瀉(在成年患者當中,便秘較為常見;而在兒童患者當中,肚瀉則較為常見)。部分患者或會有脾臟及肝臟發大,以及在胸口、腹部和背部出現玫瑰紅色斑點的情況。嚴重個案的患者可能會有腸臟出血及穿破、神志不清等併發症,若果不及時醫治可引致死亡。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用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2)食物應選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3)用煮沸的開水或包裝完整的飲品;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料。4)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或飲料;不食用已去皮或削好的水果。建議於出國前施打疫苗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的民眾(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等),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向醫師諮詢,評估接種傷寒疫苗(施打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建議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施打)。傷寒疫苗僅可保護人體免於傷寒桿菌的感染,但無法阻斷其他細菌的侵襲。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飲食史。

疫苗注射沒?家有小一生要注意這3劑

疫苗注射沒?家有小一生要注意這3劑#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家中今年有即將入小一新生的家長請注意!你的孩子注射疫苗了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長,今年小學開學日為8月30日,新生須繳交「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給學校,請家長現在就檢視家中寶貝的兒童健康手冊,「出生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要接種的3劑疫苗是否皆已完成接種,若尚未完成,儘速帶家中寶貝到合約醫療院所完成應接種之疫苗。小學開學繳交「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影本請家長於暑假期間(開學前須完成),帶寶貝至合約醫療院所完成小一新生入學前3劑疫苗接種:1)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二劑)2)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一劑3)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四合一疫苗(單一劑)國外麻疹疫情延燒 出國預防要做足近期國際往來交流頻繁,不少民眾更是熱衷出國度假,東北亞、東南亞及香港等一向為國人熱愛的旅遊景點。今年起,隨著日本、韓國、香港、澳門、菲律賓、越南等鄰近國家麻疹病例增加,台灣的麻疹疫情也逐漸升溫。自108年6月1日起,針對設籍臺北市6個月以上未滿1歲嬰兒,如需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可申請先接種一劑MMR疫苗,其費用由臺北市支應,申請者須攜機票及嬰兒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相關文件,至臺北巿12區健康服務中心完成資格審查後,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2區院外門診部辦理接種。提醒家長,幼兒滿12個月後仍須按時程完成後續共2劑公費常規MMR疫苗接種,以預防疾病侵襲,確保校園防疫安全之外也預防家中幼兒受感染。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

3大HPV人類乳突病毒迷思專業公開#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人類乳突病毒HPV病毒可能導致台灣女性得到子宮頸癌,更可能造成多項癌症及皮膚病。根據美國研究報告,不論男女,人的一生感染HPV的機率高達80%。衛生福利部統計的子宮頸抹片篩檢量資料,顯示越來越多民眾注重自身的健康,並願意提升自我保護措施。此外提醒民眾認識HPV病毒及破除三迷思,一同預防HPV。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台灣每天有4位女性被宣告得到子宮頸癌,每5位子宮頸癌前病變,就有一位是20-34歲的女性!癌前病變一旦惡化成子宮頸癌,就有致死的可能。目前僅有少數的癌症可以通過疫苗來預防,呼籲台灣民眾千萬不要忽略HPV疫苗對於預防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的重要性,盡早依照醫囑接種HPV疫苗,愛護自己及他人。」國人對HPV的3大迷思:迷思一:有安全性行為就不會感染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陳保仁醫師提及,HPV感染力強,人一生中被感染機率高達8成!研究也指出,只要有親密接觸,即使性生活單純的人也有可能互相傳染,幾乎每2對情侶/夫妻就有1對會感染。此外,長期免疫力低落也可能增加HPV的感染風險。迷思二:HPV只會導致子宮頸癌若長期持續感染,便可能導致多項癌症及皮膚病等疾病的發生。常見的癌症包含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食道癌、呼吸道癌等;皮膚病變如尖型濕疣(菜花)、皮膚疣、扁平疣等。迷思3:只有女性必須預防HPV感染男女皆常見,並非女性專利,因此男女均不可輕忽。陳保仁醫師表示:「性行為是最常見的傳染途徑,但HPV也可能透過接觸皮膚傷口、黏膜或體液而感染;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 HPV的物品,包含公共浴池、溫泉、游泳池等場域也可能感染HPV。」國一女生公費HPV疫苗接種自107年12月底開打,除了公費疫苗外,男性也應該一同預防HPV,偕同伴侶依照醫囑自費接種 4價或 9價 HPV疫苗,加碼防癌保護。人類乳突病毒(HPV)共計有100多型別,子宮頸癌有7成是因為持續感染第16及18型之高危險型別HPV,目前通過我國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疫苗有2價、4價和9價,皆可預防此二種高危險型別的HPV病毒。

麻疹要注意 疫苗協對抗

麻疹要注意 疫苗協對抗#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彭雅筠/綜合報導)因應近期國內外麻疹感染疫情頻傳,今年截至5月8日止,國內累89例麻疹病例,59例為國內感染,30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德國麻疹累計病例共11例。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發生,儘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它仍然是全球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麻疹的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然後會出疹。傳染期估計是從皮疹出現前五天到四天後,來自麻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感染性液滴可在空氣中傳播長達兩小時,因此,即使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疾病也可能在公共場所傳播。典型麻疹感染包括四個臨床階段: 潛伏期-潛伏期時間為6至21天(中位數為13天)。 前驅症狀-前驅期階段約二至四天,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和厭食,隨後出現結膜炎、鼻炎和咳嗽。 出疹-開始發燒後大約兩到四天開始出疹,由紅色的斑丘疹組成,通常先出現在臉部和頭部,隨後開始向下擴散,五到六天後依照出現的順序消退。 恢復期-咳嗽可能再持續兩週。麻疹病例約30%會發生一種或多種併發症,包括腹瀉、繼發性感染、肺炎、腦炎等。腹瀉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約8%),年輕患者中常見中耳炎發生(約在5%至10%),而大多數死亡個案則是由呼吸道併發症或腦炎引起的。麻疹併發症風險較高的群體,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患者)、孕婦、維生素A缺乏或營養狀況不佳的個體。懷孕期間得麻疹與嚴重的孕產婦及胎兒併發症風險增加有關,可能造成嬰兒出生體重低、自發性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也和孕產婦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麻疹疫苗MMR(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臺灣新生兒常規施打時間為12個月時施打第一劑及5歲到入學前施打第二劑。至於臺灣現行公費MMR疫苗則提供育齡婦女(15-49歲)施打,若目前未懷孕者,可檢具近3個月內德國麻疹抗體檢驗陰性報告,施打1劑,以預防婦女懷孕期間受感染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且接種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婦女於懷孕期間,如經檢測未具德國麻疹抗體,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並於產後儘速持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就近至各衛生所(臺北市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2區附設門診部)或合約院所接種1劑MMR疫苗,以保障母親己身及幼兒健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提醒,民眾出入醫院或人潮密集公共場所等,應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麻疹流行地區;如需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前帶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一般民眾(特別是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如計劃前往流行地區,出國前2至4週可先就醫諮詢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MMR疫苗。 

年前忙碌免疫力差 當心3大病上身

年前忙碌免疫力差 當心3大病上身#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要當心免疫力也跟著氣溫一同低下,讓流感、肺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有機可趁!流感容易出現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肺炎,已經連續2年為國人死亡十大死因第3名!除了流感、肺炎要注意,接近年關繁忙事務眾多,若身體過於疲累,皮蛇就有可能上身!一名60多歲老翁,平日活動力強、常爬山,自認身體硬朗。日前為家務繁忙一陣子,不料竟出現皮蛇,更出現劇烈神經疼痛問題,生活大受影響。精神一蹶不振,也讓家庭氣氛陷入低迷。98%帶狀皰疹患者曾感受過急性疼痛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至行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台語稱為「出水珠」。因為病灶沿著單側的神經呈現帶狀分布,如同蛇繞身的畫面。發作初期時患者可能會覺得皮膚怪怪的、有輕微痛感,因此容易不以為意,大概3、4天後,可能會出現小水泡,伴隨加劇疼痛感。雖然感受因人而異,不少患者描述皮蛇讓人痛不欲生。據國內研究統計,98%患者曾感受過急性疼痛,且大多數為中重度的疼痛。若帶狀疱疹的位置在頭臉部,患者可能會留下視覺障礙或是聽力障礙等嚴重後遺症。此外,甚至約20%患者在病灶痊癒後,會發展成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種種疼痛表現均可能干擾睡眠或是日常活動,甚至衍生出焦慮、憂鬱的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每3人有1人一生中發過帶狀皰疹吳至行醫師表示,許多人都得過「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仍會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年紀大了、抗體會大幅下降,如果又因為過度勞累或環境氣溫等改變等致使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被活化進而侵犯神經,引發帶狀疱疹,帶來強烈的疼痛感。任何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終其一生都有發生帶狀疱疹的可能。據統計,每3人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至少發過一次帶狀疱疹。免疫力往往在40歲以後逐漸開始走下坡,因此除了流感及併發症,50歲以上的民眾也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流感發病速度快 容易出現明顯頭痛、倦怠症狀至於「流感」,吳至行醫師表示,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相較於一般感冒症狀是慢慢出現,而流感發病速度快,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發作到痊癒所須時間約需1至2週才能完全恢復,且比一般感冒更易引發併發症,嚴重甚至導致死亡。得到流感後可能會造成續發性的感染,其中常見肺炎。若此時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罹患肺炎恐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幅提高死亡率。據研究指出,流感住院患者中,併發肺炎者的死亡風險為沒有併發肺炎者的4.5倍。免疫力下降病上身 施打疫苗來防範流感、帶狀疱疹等疾病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經常無法有規律作息,建議平時應維持身心愉悅,營養均衡、增加體能活動維持及提升免疫力。國內預防接種委員會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施打流感疫苗;疾管署也提供65歲以上民眾施打一劑公費的肺炎鏈球菌疫苗。無論有無得過帶狀疱疹,都可以依醫囑施打一劑帶狀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帶狀疱疹及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發生的機率。吳至行醫師提醒,雖然疫苗產生抗體通常需要約1至2週的時間,但民眾不應侷限於時間點,擔心來不及預防而未有積極作為,應該即刻行動來落實自我保護。

防流感併發肺炎 接種疫苗預防勝治療

防流感併發肺炎 接種疫苗預防勝治療#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7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數據顯示,自10月1日起共累計9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1例個案死亡。同時根據萬芳醫院105年、106年數據顯示,流感或肺炎住院病人人數排名院內第一。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長者高危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炎連續2年高居台北市十大死因第三位,且106年十大死因中只有肺炎呈現增長趨勢(增7.2%)。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此應該與人口老化有關,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人口調查資料,台北市人口老化指數高於全國平均值,高居六都之首。為何肺炎會成為老人殺手?吞嚥功能受損、黏膜纖毛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和多種慢性疾病,都是導致長者容易感染肺炎的原因。李文生主任強調,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雖然目前流感尚未真正進入高峰期,但流感併發重症案例數已超過去年同期。而接下來跨年連假才是關鍵,隨人群接觸機會增加,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也大增,提醒高風險族群於流感高峰期來臨前,務必增強免疫力和主動施打疫苗預防流感。長者治療肺炎效果不彰 預防勝於治療肺炎不僅死亡率高,且臨床治療有諸多限制,復發機率高。研究發現約7至12%肺炎出院病人,因治療不彰於30天內再次入院治療,這可能與治療效果不彰、年紀大、多重疾病、受損的身體機能等原因有關。在常見的社區型肺炎病人中,有40至60%無法確認感染源。且因長者咳痰不易,透過痰液培養細菌時間較長,故臨床上通常透過經驗性投藥治療,進而造成治療效果不彰。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 主動預防肺炎流感高峰期將至,為預防流感和肺炎,最理想的狀況是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李文生主任呼籲民眾可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和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保護力!今年流感疫苗因異常事件,國內不少醫療院所正面臨流感疫苗供貨不足情形,建議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主動預防,加強抵抗力!國外研究顯示不論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跟肺炎鏈球菌疫苗,或單獨接種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跟完全沒有接種這2種疫苗的年長者相比,肺炎住院率都較低。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進入秋冬季節,又到了水痘好發時期,家長們可得多注意,今年水痘病例數及群聚事件,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統計,全國近三週(第44-46週)健保門診人次分別為898、917及995人次,較去年同期637、737及834人次為高,且截至第46週為止,共通報117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8,不得輕忽嚴重性。水痘具高傳染性 初症發燒、疲倦又頭痛民眾一旦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等,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的水痘,就會造成感染;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水痘為高傳染性疾病,也會經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初期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兩天後皮膚則會出現紅疹,且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 水痘儘速就醫 自主健康監測21天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症狀會持續蔓延到臉到四肢,當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形成粒狀痂皮後,就不具傳染性,因此學校與家長都應提高警覺,若發現孩童出現症狀時,請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直到痂皮結痂為止,並經醫師認可後再返校上課,另外,接觸者也應做好全面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採取自主健康監測21天,以降低疫情風險。幼兒滿一歲確實接種疫苗 有效預防感染水痘要有效預防感染水痘,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預防接種疫苗,尤其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家長應帶至衛生所等機關完成疫苗接種;衛生局提醒,若學童不具有水痘抗體者,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於暴露後72小時內自費注射水痘疫苗,最遲5天內接種,仍可具有7成保護力,即使超過6天後接種,仍可提供後續保護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