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麻疹要注意 疫苗協對抗

麻疹要注意 疫苗協對抗#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彭雅筠/綜合報導)因應近期國內外麻疹感染疫情頻傳,今年截至5月8日止,國內累89例麻疹病例,59例為國內感染,30例為境外移入病例,德國麻疹累計病例共11例。麻疹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在世界各地發生,儘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它仍然是全球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感染麻疹的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咳嗽、鼻炎和結膜炎,然後會出疹。傳染期估計是從皮疹出現前五天到四天後,來自麻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感染性液滴可在空氣中傳播長達兩小時,因此,即使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疾病也可能在公共場所傳播。典型麻疹感染包括四個臨床階段: 潛伏期-潛伏期時間為6至21天(中位數為13天)。 前驅症狀-前驅期階段約二至四天,特徵是發燒、全身乏力和厭食,隨後出現結膜炎、鼻炎和咳嗽。 出疹-開始發燒後大約兩到四天開始出疹,由紅色的斑丘疹組成,通常先出現在臉部和頭部,隨後開始向下擴散,五到六天後依照出現的順序消退。 恢復期-咳嗽可能再持續兩週。麻疹病例約30%會發生一種或多種併發症,包括腹瀉、繼發性感染、肺炎、腦炎等。腹瀉是最常見的併發症(約8%),年輕患者中常見中耳炎發生(約在5%至10%),而大多數死亡個案則是由呼吸道併發症或腦炎引起的。麻疹併發症風險較高的群體,包括免疫功能低下的宿主(如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患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患者)、孕婦、維生素A缺乏或營養狀況不佳的個體。懷孕期間得麻疹與嚴重的孕產婦及胎兒併發症風險增加有關,可能造成嬰兒出生體重低、自發性流產、早產、胎兒宮內死亡,也和孕產婦死亡的風險顯著增加。麻疹疫苗MMR(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為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臺灣新生兒常規施打時間為12個月時施打第一劑及5歲到入學前施打第二劑。至於臺灣現行公費MMR疫苗則提供育齡婦女(15-49歲)施打,若目前未懷孕者,可檢具近3個月內德國麻疹抗體檢驗陰性報告,施打1劑,以預防婦女懷孕期間受感染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且接種疫苗後4週內應避免懷孕。婦女於懷孕期間,如經檢測未具德國麻疹抗體,應避免前往德國麻疹流行地區,並於產後儘速持德國麻疹抗體陰性證明,就近至各衛生所(臺北市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12區附設門診部)或合約院所接種1劑MMR疫苗,以保障母親己身及幼兒健康。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也提醒,民眾出入醫院或人潮密集公共場所等,應戴口罩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應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接種MMR疫苗的幼兒至麻疹流行地區;如需攜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前帶幼兒自費接種1劑MMR疫苗;一般民眾(特別是1981年後出生的成人)如計劃前往流行地區,出國前2至4週可先就醫諮詢評估是否需自費接種MMR疫苗。 

年前忙碌免疫力差 當心3大病上身

年前忙碌免疫力差 當心3大病上身#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冬天要當心免疫力也跟著氣溫一同低下,讓流感、肺炎、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有機可趁!流感容易出現併發症,最常見的併發症肺炎,已經連續2年為國人死亡十大死因第3名!除了流感、肺炎要注意,接近年關繁忙事務眾多,若身體過於疲累,皮蛇就有可能上身!一名60多歲老翁,平日活動力強、常爬山,自認身體硬朗。日前為家務繁忙一陣子,不料竟出現皮蛇,更出現劇烈神經疼痛問題,生活大受影響。精神一蹶不振,也讓家庭氣氛陷入低迷。98%帶狀皰疹患者曾感受過急性疼痛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預防保健及慢性病防治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至行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台語稱為「出水珠」。因為病灶沿著單側的神經呈現帶狀分布,如同蛇繞身的畫面。發作初期時患者可能會覺得皮膚怪怪的、有輕微痛感,因此容易不以為意,大概3、4天後,可能會出現小水泡,伴隨加劇疼痛感。雖然感受因人而異,不少患者描述皮蛇讓人痛不欲生。據國內研究統計,98%患者曾感受過急性疼痛,且大多數為中重度的疼痛。若帶狀疱疹的位置在頭臉部,患者可能會留下視覺障礙或是聽力障礙等嚴重後遺症。此外,甚至約20%患者在病灶痊癒後,會發展成持續數月甚至數年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種種疼痛表現均可能干擾睡眠或是日常活動,甚至衍生出焦慮、憂鬱的狀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每3人有1人一生中發過帶狀皰疹吳至行醫師表示,許多人都得過「水痘」,水痘痊癒後,病毒仍會潛伏在背根神經節中,年紀大了、抗體會大幅下降,如果又因為過度勞累或環境氣溫等改變等致使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被活化進而侵犯神經,引發帶狀疱疹,帶來強烈的疼痛感。任何曾經感染過水痘的人,終其一生都有發生帶狀疱疹的可能。據統計,每3人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至少發過一次帶狀疱疹。免疫力往往在40歲以後逐漸開始走下坡,因此除了流感及併發症,50歲以上的民眾也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流感發病速度快 容易出現明顯頭痛、倦怠症狀至於「流感」,吳至行醫師表示,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相較於一般感冒症狀是慢慢出現,而流感發病速度快,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發作到痊癒所須時間約需1至2週才能完全恢復,且比一般感冒更易引發併發症,嚴重甚至導致死亡。得到流感後可能會造成續發性的感染,其中常見肺炎。若此時患者本身有慢性疾病,罹患肺炎恐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幅提高死亡率。據研究指出,流感住院患者中,併發肺炎者的死亡風險為沒有併發肺炎者的4.5倍。免疫力下降病上身 施打疫苗來防範流感、帶狀疱疹等疾病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經常無法有規律作息,建議平時應維持身心愉悅,營養均衡、增加體能活動維持及提升免疫力。國內預防接種委員會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年施打流感疫苗;疾管署也提供65歲以上民眾施打一劑公費的肺炎鏈球菌疫苗。無論有無得過帶狀疱疹,都可以依醫囑施打一劑帶狀疱疹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帶狀疱疹及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發生的機率。吳至行醫師提醒,雖然疫苗產生抗體通常需要約1至2週的時間,但民眾不應侷限於時間點,擔心來不及預防而未有積極作為,應該即刻行動來落實自我保護。

防流感併發肺炎 接種疫苗預防勝治療

防流感併發肺炎 接種疫苗預防勝治療#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107年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數據顯示,自10月1日起共累計99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1例個案死亡。同時根據萬芳醫院105年、106年數據顯示,流感或肺炎住院病人人數排名院內第一。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 長者高危險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炎連續2年高居台北市十大死因第三位,且106年十大死因中只有肺炎呈現增長趨勢(增7.2%)。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此應該與人口老化有關,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人口調查資料,台北市人口老化指數高於全國平均值,高居六都之首。為何肺炎會成為老人殺手?吞嚥功能受損、黏膜纖毛功能受損、免疫力下降和多種慢性疾病,都是導致長者容易感染肺炎的原因。李文生主任強調,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雖然目前流感尚未真正進入高峰期,但流感併發重症案例數已超過去年同期。而接下來跨年連假才是關鍵,隨人群接觸機會增加,感染流感和肺炎的風險也大增,提醒高風險族群於流感高峰期來臨前,務必增強免疫力和主動施打疫苗預防流感。長者治療肺炎效果不彰 預防勝於治療肺炎不僅死亡率高,且臨床治療有諸多限制,復發機率高。研究發現約7至12%肺炎出院病人,因治療不彰於30天內再次入院治療,這可能與治療效果不彰、年紀大、多重疾病、受損的身體機能等原因有關。在常見的社區型肺炎病人中,有40至60%無法確認感染源。且因長者咳痰不易,透過痰液培養細菌時間較長,故臨床上通常透過經驗性投藥治療,進而造成治療效果不彰。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 主動預防肺炎流感高峰期將至,為預防流感和肺炎,最理想的狀況是同時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李文生主任呼籲民眾可依照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和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加強保護力!今年流感疫苗因異常事件,國內不少醫療院所正面臨流感疫苗供貨不足情形,建議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主動預防,加強抵抗力!國外研究顯示不論同時接種流感疫苗跟肺炎鏈球菌疫苗,或單獨接種流感疫苗或肺炎鏈球菌疫苗,跟完全沒有接種這2種疫苗的年長者相比,肺炎住院率都較低。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

秋冬好發水痘 家有幼兒別輕忽#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進入秋冬季節,又到了水痘好發時期,家長們可得多注意,今年水痘病例數及群聚事件,有明顯增加趨勢,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統計,全國近三週(第44-46週)健保門診人次分別為898、917及995人次,較去年同期637、737及834人次為高,且截至第46週為止,共通報117件,較去年同期增加58,不得輕忽嚴重性。水痘具高傳染性 初症發燒、疲倦又頭痛民眾一旦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等,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的水痘,就會造成感染;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水痘為高傳染性疾病,也會經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初期患者會出現輕微發燒、疲倦、頭痛或肌肉痠痛等症狀,一兩天後皮膚則會出現紅疹,且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 水痘儘速就醫 自主健康監測21天衛生局進一步說明,症狀會持續蔓延到臉到四肢,當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形成粒狀痂皮後,就不具傳染性,因此學校與家長都應提高警覺,若發現孩童出現症狀時,請落實生病在家休息直到痂皮結痂為止,並經醫師認可後再返校上課,另外,接觸者也應做好全面的個人衛生習慣,並採取自主健康監測21天,以降低疫情風險。幼兒滿一歲確實接種疫苗 有效預防感染水痘要有效預防感染水痘,最好的方式就是按時預防接種疫苗,尤其出生滿12個月的幼兒,家長應帶至衛生所等機關完成疫苗接種;衛生局提醒,若學童不具有水痘抗體者,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可於暴露後72小時內自費注射水痘疫苗,最遲5天內接種,仍可具有7成保護力,即使超過6天後接種,仍可提供後續保護力。(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兒童染流感危險四冠王 疫苗打對沒?

兒童染流感危險四冠王 疫苗打對沒?#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還認為流感只是小感冒、咳嗽幾天就沒事嗎?兒子在幼稚園染上流感,回家後傳染全家,大人、小孩竟接力陸續重病1個月才痊癒,夫妻倆甚至為了照顧孩子請假,慘痛經驗嚇得全家開始年年接種流感疫苗。許多民眾常輕忽B型流感嚴重性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秘書長暨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醫師表示,每年秋冬台灣進入流感季節,兒童是傳散與造成流行的重要樞紐,每年都有流感疫情的原因主要為流感病毒變異大,一旦產生抗原性的改變就容易造成大流行,且流感病毒傳染力極強,最新研究更發現,流感患者不需要咳嗽、打噴嚏或說話,僅單純的呼吸就可以讓流感病毒微粒懸浮於空中導致傳染。目前主要會造成季節流行的流感病毒以A、B兩型為主,A型病毒有數種不同亞型4,台灣主要流行為H3N2及H1N1,B型則有維多利亞株與山形株2種。許多民眾常輕忽B型流感嚴重性,實際上,據統計台灣B型流感流行率2010至2017流感季平均佔約4成。B型流感與A型流感造成的臨床症狀類似,有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也會引起重症,上一個流感季(2017-2018年)流感相關的重症及死亡案例,8成為B型流感所致。預測流感流行病毒株 並非每次都準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黃柏誠表示,三價流感疫苗組成依世界衛生組織每年預測的流感病毒株而定,在2種B型流感病毒株中建議1種來放入疫苗,由於2種B型流感病毒可能會同時並存,若猜錯病毒株,流感防疫恐有漏洞。四價流感疫苗,完整涵蓋2種A型、2種B型,可提供民眾更完善預防選擇。專家呼籲,建議年齡6個月以上都應施打流感疫苗,儘早施打才能獲得完整保護力。現行流感疫苗有2種,分別是三價與四價流感疫苗。黃柏誠醫師說明,世界衛生組織每年2月會根據過往流感監測數據,來預測今年三價流感疫苗要涵蓋哪一種B型病毒株。因各國流行病毒株不同,加上2種B型流感常共存出現,導致預測失準機率高,因此發生多次疫苗猜錯的狀況,機率過半,使疫苗保護力打折。流感最常從兒童開始流行 易感染、易發燒呂俊毅醫師表示,兒童是流感流行重要的樞紐,容易受到感染、傳染力又強,容易傳染給家人或是同學,所以流感的流行通常從兒童開始,可稱是流感4冠王:1) 最易感染/從民國105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門、住診合計(包括急診)就診率統計來看,0至4歲小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就診率居全年齡之冠。2) 發燒比例最高/研究指出,95%的14歲以下兒童會因流感而發燒,但成人得到流感不見會發燒。3) 病毒停留時間最久/研究顯示小孩帶病毒時間會比成人多4天左右。4) 傳染力最強/罹患流感的人在發病前1天至症狀開始後的3至7天都可能會傳染給他人,但幼兒的傳播期更長,可長達7天以上。四價流感疫苗 現在6個月以上即可以接種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如日本等,都紛紛將四價疫苗納入公費接種計畫,今年WHO也首度優先提及四價流感疫苗的成分,再提及三價流感疫苗的成分。四價流感疫苗過去僅能於3歲以上接種,但現在6個月以上即可以接種。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也特別更新兒童流感預防建議,強調6個月以上孩童施打流感疫苗的重要性。呂俊毅醫師與黃柏誠醫師共同呼籲,莫輕忽流感,特別是小孩、年長者以及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是流感併發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更要特別注意,6個月以上都應盡速接種流感疫苗,可以考慮接種保護力更廣泛的4價流感疫苗,保護自己與家人「就4現在,疫起防流感」。

擔心流感疫苗副作用?醫師破迷思

擔心流感疫苗副作用?醫師破迷思#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流感疫苗15日剛開打,55歲的劉先生在疫苗開打第1天即前往接種公費疫苗。劉先生以前聽聞似是而非的流感疫苗資訊而不敢施打,這次是第一次施打,幸好諮詢醫師釐清對流感疫苗的困惑。醫師提醒,施打疫苗產生抗體,仍是目前醫學上唯一可預防流感的方式,民眾若有疑慮,可到住家附近合約院所向醫師諮詢。不預防得流感才用藥 小心引發嚴重併發症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任巫慶仁表示,流感疫苗施打後,極少數的人出現副作用可能是略有過敏反應,例如發燒、類似重感冒症狀。不過,施打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病毒,還是可能得到一般小感冒,並不是因為免疫力降低。有的人怕疫苗的可能導致副作用,不施打疫苗,認為萬一得了流感再使用抗病毒藥物。然而,可惜幾年抗病毒藥物使用後的統計,發現大部分抗病毒藥物已經無效,而且最常用的克流感這幾年也開始有抗藥病毒株產生。其他對於重症的各種治療,包括抗病毒藥物,皆沒有確認直接有效的證據。流感疫苗保護力 平均可達30至80%巫慶仁主任表示,施打流感疫苗2周以上才會產生保護力,效果不超過1年。建議每年施打的原因,是效期的緣故。根據國外文獻,流感疫苗的保護力因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而異,平均可達30至80%,對健康的成年人有70至90%保護效果。對老年人可減少50至60%嚴重性及併發症,並可減少80%死亡率,重要性不言可喻。打疫苗、勤洗手、注意衛生 預防流感疫苗是否會白打?巫慶仁主任表示,今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施打四價疫苗,政府目前提供三價疫苗,但不論是三價或四價,都有一定防護率。對流感疫苗有疑慮時找醫師諮詢,若不慎得到流感時,務必戴上口罩、多喝水,居家自我健康隔離管理。而施打疫苗、勤洗手、注意口鼻衛生習慣,是預防流感的不二法門。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幼兒等7族群受惠

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幼兒等7族群受惠#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每年冬季是流行性感冒猖獗季節,為了防患未然,衛生福利部已於10月15日開始展開60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接種作業。11月流感疫情報到,尤其長輩和幼童抵抗力差,建議應儘早到醫院施打疫苗。50歲以上、幼童等7大族群 可公費接種流感疫苗今年接種的三價流感疫苗可有效抵抗A型流感(H1N1及H3N2)及B型流感,10月15日起開放國內(1)50歲以上成人、(2)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3)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4)幼保、安養機構人員、(5)醫事及衛生等單位防疫相關人員、(6)禽畜業者及(7)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含BMI≧30)、 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等族群,免費至各地醫療院所施打;國小、國中、高中職學生則在11月1日起在校集中施打。流行性感冒疫情 每年11月初開始逐步升溫600萬劑流感疫苗約可涵蓋全台約25%人口,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盧進德表示,施打流感疫苗後至少需2週抗體才會產生,且每年流行性感冒從11月初開始到年底期間將逐步升溫,過年前達到最高峰,因此建議民眾於開放施打期間儘速完成施打。青壯年族群可獲得70至90%保護效果,高齡者則可減少50%流感併發症發生風險。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型別不一定相同,每年均須重新接種。發燒、未滿6個月嬰兒 不宜施打民眾去醫院施打流感疫苗時應攜帶健保卡及身分證,若是孕婦或嬰兒父母、幼教人員等特殊族群則須攜帶相關證明文件,於門診掛號經醫師評估再行施打。非公費接種對象可自費接種流感疫苗,若希望有加強保護則可自費施打四價流感疫苗,可有效抵抗2種A型和2種B型流感。羅東博愛醫院呼籲,發燒或正患急性中度重疾病者,最好病情穩定後再接種;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資料,不予接種;已知對疫苗成分過敏者、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也不予接種。疼痛反應率低 施打疫苗度流感高峰流感疫苗成分與效力國際皆同,被認為安全且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經統計僅5%民眾施打後出現注射部位疼痛等輕微反應。盧進德副院長提醒,公費施打對象把握時間儘速到院施打,平時也應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增強自身抵抗力,才能抵禦病毒入侵,健康度過流感高峰季。

曾得流感免打疫苗?型別不同仍感染

曾得流感免打疫苗?型別不同仍感染#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秋冬時節流感病毒開始活躍,政府將從10月15日起實施公費流感疫苗施打。27歲李小姐1周前因為發燒、咳嗽及全身痠痛,經過快篩發現得A型流感,使用克流感幾天後開始退燒。她疑惑5天劑量克流感吃完後,如果還有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是否需要繼續使用克流感?是不是得了流感後,今年就不需要打流感疫苗?醫師提醒,得過一種流感病毒感染,別誤以為對所有流感病毒株具免疫力或抗體。建議仍應接受流感疫苗施打,防範其他種的流感病毒感染。得過流感 仍可能染其他型別病毒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任巫慶仁表示,克流感跟流感疫苗不一樣。克流感是得流感後,可能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流感疫苗是未感染流感前施打,讓身體產生流感病毒抗體對抗它。吃完醫師建議的5天克流感後,通常不需要繼續服用,僅需症狀治療即可。但若呼吸道感染的症狀變嚴重,例如黃痰或濃鼻涕,有時及須考慮其他續發性細菌感染,並使用抗生素治療。此外,因為人類流感的病毒株主要有4種,得過1種流感病毒感染,並不會對其他種流感病毒株有免疫力或有抗體,還是建議應接受施打流感疫苗,防範其他種的流感病毒感染。政府提供公費疫苗予優先族群將開跑10月15日起,很多診所醫院將提供政府公費流感疫苗給指定優先建議施打的族群,例如50歲以上民眾、高風險慢性病人、身體質量指數BMI過高族群、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安養、養護、長期照護對象、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的父母,或無法適時在學校施打的國小中學以上學生等。此外,如果想要自費施打四價流感疫苗,就是含四種流感病毒株的疫苗,也可先洽詢醫療院所是否有提供。巫慶仁醫師強調,要預防流感,增加群體體免疫,減少重症產生,施打疫苗產生抗體,仍是目前醫學上最有效的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