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3月嬰來不及打疫苗 確診日本腦炎

3月嬰來不及打疫苗 確診日本腦炎#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一名3個多月大男嬰感染日本腦炎,為自1999年來最年幼個案,已住院逾2周。因日本腦炎疫苗得滿15個月才能施打,小小孩想預防得靠防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14日在疫情周報表示,台灣近期新增4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中市潭子區50多歲男性(於南投縣南投市租屋)、新北市三重區60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40多歲男性及彰化縣大村鄉3個多月男嬰。一口氣增4例 3月嬰破最年幼紀錄劉定萍指出,4人分別有發燒、頭痛、步態不穩、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除台中市個案已出院外,其餘3人仍在住院治療。研判可能是住家、工作地或活動地附近有水稻田、豬舍或鴿舍等,接觸病媒蚊。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4名個案中有3人是成年人,症狀也典型;但出現3個月大男嬰,為自日本腦炎在1999年列入法定傳染病後出現最年幼個案。上次未滿1歲個案為2007年1名6個月大男嬰。3個月大男嬰6月底時出現高燒、食慾變差、哭鬧而到診所就醫,隨後轉到大醫院,住院隔日就出現全身抽搐症狀入住加護病房。因有神經系統反應,通報日本腦炎也確診。目前已住院超過2周,意識已清醒,是否造成後遺症還需觀察。滿2月大可用含DEET防蚊液 濃度需小於30%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年長者和年幼者較容易出現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林詠青表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但須滿15個月大才能接種。嬰兒若要防範,只能靠防蚊。因為病媒蚊主要在戶外活動,應避免在蚊媒吸血高峰的黃昏或黎明活動。小小幼兒使用防蚊液也有學問,林詠青說,滿2個月大嬰孩就可使用含敵避(DEET)防蚊液,但濃度需小於30%;若要使用含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則要滿6個月大。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迄今共13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低於近年同期,感染者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13例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桃園市3例、彰化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新北市、台中市、嘉義縣及台南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

麻疹傳染力極強 全球每年染2千萬人

麻疹傳染力極強 全球每年染2千萬人#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麻疹是種高度傳染性疾病,病原為「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是一種RNA病毒。根據估計,每年全世界有超過2000萬人感染麻疹。麻疹病毒的潛伏期約7至21天,開始發病時患者會出現高燒、咳嗽、結膜炎、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接著口腔黏膜會出現一些白色斑點,然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從臉部逐漸往軀幹、四肢擴散,紅疹會持續約7天後漸漸消退。部分患者會併發肺炎、中耳炎、腦炎,嚴重可能導致死亡。嬰兒、營養不良、健康狀況差的人病情會較為嚴重。由於麻疹病毒可以經由飛沫傳染,且在紅疹出現前、消失後4天,皆具有傳染力,所以非常容易散布。如何治療及預防麻疹?對於麻疹目前沒有特別的藥物,大多是採支持性療法,也就是補充水分、改善症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給予患者維生素A,認為有助於減少併發症及死亡率。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疫苗,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產生對抗麻疹病毒的抗體。目前台灣的小朋友在出生滿一歲及國小一年級時都會注射「MMR」混合疫苗,裡頭包含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隨著疫苗接種的普及,近年來麻疹的本土病例已相當少見。尚未接種疫苗的幼兒要避免出入人潮多的公共場所,而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能避免各式各樣的傳染病。世界上許多國家都仍有麻疹流行,例如中國、泰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雖然大多數人都有接種過麻疹疫苗,不過隨著年齡增長,防護的效果可能會逐漸下降,在出國之前可以請醫師評估。返國之後假使出現發燒、咳嗽、紅疹,要盡快就醫,並告訴醫生曾經旅行的地方。接種部位可能會有些微腫脹、發紅。有些人可能在接種疫苗一、兩周後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或紅疹,但是症狀大多較輕微。由疫苗產生的嚴重併發症極為罕見。按時接種疫苗是較適當的做法。麻疹和德國麻疹有什麼差異?麻疹和德國麻疹是兩種不同的疾病,但是同樣是經由飛沫傳染,且會出現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較不同的是德國麻疹會讓患者耳後淋巴結、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德國麻疹對發育中的胎兒影響很大,當孕婦感染德國麻疹時,可能導致胎兒畸形或死亡。所以為了避免影響胎兒,生育年齡的女生會全面接種疫苗。

家長憂疫情 幼童疫苗接種率跌一成

家長憂疫情 幼童疫苗接種率跌一成#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家中滿5歲至入小學前的孩子,在迎接人生新里程的同時,自體保護力也準備好了嗎?入學後因集體活動及同學間互動頻繁,一旦有人生病,容易發生疾病群聚感染,接種疫苗是目前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方式。受疫情影響,為避免進出高風險的醫療院所,許多家長延遲帶小孩接種疫苗,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分析疫情發生前疫苗接種數據,發現5項常規疫苗適齡幼兒接種率,下降區間為0.53~9.6%。其中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接種率下降8.08%,如出現麻疹疫情,恐影響幼兒抵抗力。三項幼童疫苗完成率僅65.02%依據疾管署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系統資料顯示,截至109年4月底止,北市即將入國小一年級之新生計2萬3788人,其中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第2劑(MMR2)接種率為78.9%、活性減毒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第2劑(JE-CV_LiveAtd-2)接種率為76.92%、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DTaP-IPV)接種率為72.81%,上述三項疫苗全數完成率為65.02%,尚有8322名學童未完成全數接種。降低集體生活 感染疾病風險台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余燦華科長提醒家長,各項常規疫苗應按時接種,以達完整保護力,接種滿5歲至國小入學前疫苗,可持續延長保護及維持幼兒時期接種疫苗之免疫力時效,進而提升學童群體免疫能力,降低集體生活造成疾病感染之風險。余燦華科長呼籲家長檢視家中寶貝的兒童健康手冊,若尚有未完成接種者,應儘速帶往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讓寶貝快樂上學,健康成長。北市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名單可至台北市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主題專區/疾病防治/預防注射)查詢,如有相關疑問可於上班時間撥打衛生局預防注射專線:(02)2375-4341或1999台北市民當家熱線洽詢。

母慢性咳嗽咳不停 當心嬰兒染百日咳

母慢性咳嗽咳不停 當心嬰兒染百日咳#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小寶寶咳不停,小心得了百日咳!一名未滿兩個月大的嬰兒連續兩周咳嗽、流鼻水且食欲降低,住院治療後局部改善出院,不料兩天後又有明顯的陣發性咳嗽及吸入性哮聲,因此再度入院檢查,經醫師詢問嬰兒接觸史才發現,嬰兒母親有慢性咳嗽病史,懷孕28到36周也未自費打百日咳疫苗,懷疑嬰兒得到百日咳,經通報疾管署採檢並給予抗生素治療後,嬰兒才逐漸康復。咳嗽伴吸入性哮聲 當心家中群聚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醫師施養真表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細菌性疾病,會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強,因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包含除咳嗽,也可能會打噴嚏、流鼻水,因此較難區別,但持續咳嗽超過兩周,每次咳嗽又連續不斷、咳到臉紅,還有如倒抽氣的吸入性哮聲時,就要戴口罩就醫檢查,否則在家中可能引發群聚感染。施養真醫師指出,每年接到的嬰幼兒百日咳個案,都是有慢性咳嗽症狀的家長或家中長輩傳染給嬰幼兒;嬰幼兒感染百日咳症狀較嚴重,六個月以下的嬰幼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呼吸中止、缺氧、癲癇、缺氧性腦症變或因持續性嘔吐引起營養失調等重症,而其他年齡層感染後,症狀較輕微。孕婦、會接觸嬰兒的家屬應施打疫苗施養真醫師表示,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式是按時接種疫苗,國內百日咳疫苗施打政策為嬰幼兒於出生後每2、4、6、18個月及5歲時各接種一劑相關疫苗,而剛出生的嬰兒尚未接種疫苗也是感染高風險族群,因此建議孕婦每胎於產前28至36周施打百日咳疫苗,會接觸嬰幼兒的家人也應施打;雖然百日咳發生率已逐年下降,但疫苗保護力僅6至10年,每3到5年會出現一個流行高峰,因此成人需遵守預防接種建議按時施打。

新冠疫苗啟動人體攻毒試驗道德嗎?

新冠疫苗啟動人體攻毒試驗道德嗎?#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苗被視為終結大流行的終極解方。首例疫苗已進入試驗,然而研發曠日廢時,必須經歷第三期大規模研究,長時間觀察接種疫苗的族群才能得到結果。對次,生命倫理學專家Nir Eyal日前發表預印論文提出一個大膽想法:「人體攻毒試驗」,用病毒感染人體來實驗,加速疫苗研發,這合乎道德嗎?來看看Nir Eyal在權威期刊《自然》的訪談。為何新冠病毒疫苗要進行人體攻毒試驗?美國羅格斯大學大眾生物倫理中心與哲學系科學倫理學家Nir Eyal表示,原因就在於疫苗更快可實際使用,他解釋,疫苗研發在第三期試驗最費時,一組人施打疫苗,一組人僅打安慰劑,科學家透過兩者的感染率差異,評估疫苗效益。然而,疫情期間,受試者生活中都會做好隔離等防護措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觀察到結果。所謂「人體攻毒試驗(human challenge studies)」,是挑選約100名自願者感染病毒,觀察接種疫苗是否能免於感染,因此受試者人數更少,時程更短。過去有以病原體感染健康人體實驗的先例?Nir Eyal提到,這對於致死率低的病原體很常見,包含流感、傷寒、霍亂和瘧疾。感染致命病原體也有過先例,但這些實驗都有相同目的:確保安全。研究如何進行?Nir Eyal說明,候選疫苗一定要通過初步試驗,能引起人體免疫反應。接著,招募低風險的自願者(年輕力壯),給予安慰劑或疫苗後,等待疫苗生效,然後讓他們暴露病毒。最後,觀察疫苗組是否表現較佳,可能是病毒量、症狀出現時間或感染跡象。受試者有何風險?Nir Eyal強調,必須挑選年輕力壯的受試者(25-40歲),可大大降低風險。此外,實驗者必須頻繁注意受試者是否感染,若有感染立刻接受最出色的治療,包含所有可能候選藥物。因此,受試者的總體風險可能比想的還低,甚至比實驗外被感染的人接受正常的醫療系統救治的風險低。符合道德嗎?Nir Eyal認為,所有受試者都是自願的,重點是他們的選擇是否理性,必須確保他們知情同意且沒有誤解任何資訊。事實上,人是會做出利他的決定的。這類研究雖然引入風險,但也排除風險,雖無法評估確切的整體風險,但即使基於私利,選擇自願參與試驗應該也是一種合理的決定。此外,Nir Eyal指出,社會本身就常常要求一些人士陷入風險,例如醫護人員,其實也陷入感染的風險中。因此,臨床試驗本身的目的,即是降低風險,並在風險和社會貢獻之間取得平衡。在這種情況下,疫苗可能是人類社會擺脫經濟停滯與大量死亡之間的唯一途徑。該給受試者金錢補償嗎?會擔心剝削弱勢嗎?Nir Eyal認為,該研究應受到民眾高度信任,不應該給予自願者太高的金錢報償,以免剝削窮人。並提醒試驗必須遵循規則,合乎道德規範,否則在論文數據發表會遭遇許多困難,反而影響疫苗上市。(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今年首例百日咳 深圳返台男中鏢

今年首例百日咳 深圳返台男中鏢#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出現今年首例百日咳個案,為北部40多歲男性,曾去中國深圳洽公,幸已痊癒。百日咳為飛沫傳染,不論有無發病都有高度傳染力,接種疫苗是最好防範法。 嬰兒感染恐引發肺炎或致死疾管署指出,該名男性個案去年12月底到中國深圳洽公,今年1月10日返台,1月30日出現咳嗽有痰,期間曾到多家診所就醫,2月5日到醫院就醫後採檢通報,11日確診,目前已痊癒,同住接觸者3人沒有疑似症狀。百日咳感染症狀為持續咳嗽超過兩周,伴隨鼻炎、打噴嚏、輕微發燒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成人很少出現併發症;嬰幼兒感染後症狀通常較為嚴重,特別是6個月以下的嬰兒更是重症高危險群,可能引起肺炎、抽搐、腦病變、腦出血、死亡。接種疫苗是最有效預防方法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國內目前提供嬰幼兒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疫苗,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嬰幼兒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此外,由於家庭群聚中感染源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建議懷孕婦女、嬰兒照顧者可自費接種一劑疫苗,以降低嬰幼兒感染機會。返家抱嬰兒前先更衣洗手疾管署呼籲,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如發現自身或家人出現疑似症狀,應戴上口罩儘速就醫,並按醫師指示確實完成治療,以免造成傳染。

你有做好這3件事 遠離子宮頸癌嗎?

你有做好這3件事 遠離子宮頸癌嗎?#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情人節愛侶們花前月下發生親密行為,也不能忽略安全性,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據統計,除愛滋病、性病等,HPV病毒絕大多數也是經由性行為接觸傳染。長期持續感染可能導致菜花、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恐導致子宮頸癌的發生,婦產科醫師林正宗表示,子宮頸癌逾九成是高危險病毒HPV所導致,建議除了定期抹片外,同步做HPV DNA檢查及施打疫苗。定期做抹片檢查HPV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感染,其中第16、18型,是導致女性子宮頸癌的高危險病毒,約佔七成;第6、11型感染則造成尖形濕疣(俗稱菜花),可同時影響女性與男性。HPV病毒潛伏期長達10年以上,民眾若自身免疫力低,病毒就有機會影響健康。目前政府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下有過性經驗的女性,最好也自費做抹片檢查。HPV DNA篩檢傳統的抹片檢查雖可發現子宮頸發炎、病變、癌症等情形,但對感染掌握度只有七成,而HPV DNA檢查的掌握度高達九成,林正宗醫生表示,門診曾有病患因抹片及HPV DNA同步檢查,發現了三種高危險病毒,經定時追蹤、觀察後及時控制,建議婦女可同步進行,合併判讀。HPV病毒主要雖為性接觸感染,但不代表沒有性行為就不會被感染,有極少數是因碰觸不潔的環境而受感染。林正宗醫師表示,有患者在產前、產後均未發現HPV病毒,卻因在公共場所泡溫泉而感染菜花。由於子宮頸癌不易透過抹片早期發現,若能在抹片檢查之外,再加上疫苗的保護,可說是做足防護。施打HPV疫苗林正宗醫師呼籲,女性若經濟能力許可,只要無發燒、感染,最好能施打疫苗,直接阻絕HPV病毒的感染,並降低後續得到子宮頸癌的風險,而男性亦可接種疫苗預防菜花。但和所有疫苗一樣,HPV疫苗為預防性而非治療性,無法對所有的接種者都產生保護作用,亦不能取代常規的抹片檢查功能。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

疫苗佐劑已成熟?有助控制武漢肺炎#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前中研院院長、現任生策會會長翁啟惠提出,觀察目前趨勢,2019新型冠狀病毒未來或將演化成如同流感的季節性傳染病,並認為最有效的防治方式是疫苗。不過,研發疫苗首重抗原,後續可搭配的疫苗佐劑卻非一蹴可及,多掌握在各國大廠手中。所幸,昱厚生技開發的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二期臨床試驗已證實安全和有效性,有望加速疫苗開發。昱厚生技總經理兼任研發長徐悠深博士表示,該佐劑不僅可加強疫苗免疫反應,且可製成鼻噴劑型疫苗,對於呼吸道黏膜感染的新型冠狀病毒預期可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只待各界開發出疫苗抗原,可馬上投入人體臨床試驗!疫苗研發費時 佐劑平台技術加速研發武漢肺炎讓全球聞之色變,專家指出美國國衛院的疫苗可能要等3年,針對疫苗開發難度,徐悠深博士表示,必須短期內製備出抗原,又製備出抗原不代表疫苗完成,還要經過動物實驗,才能進入人體一至三期臨床試驗,進而大規模接種,坦言需要很長的時間,三年已是保守估計。此外,抗原的產量是疫苗發展須考慮的瓶頸,有時製造的抗原會不夠,若有佐劑平台技術加入,可以減少抗原使用量,等量生產的抗原可以施打更多人。進一步而言,若是一般肌肉注射疫苗,無法在黏膜產生抗體,病毒還是會在黏膜處複製後進入血液,這時血液中的抗體才能發揮作用。而加入黏膜佐劑,可將疫苗製成噴鼻劑型,在黏膜組織誘導出抗體,只要病毒進入呼吸道,可以馬上中和,避免進一步感染,無論針對SARS、這次武漢肺炎病毒都能提供更好的保護效果。噴鼻式疫苗已成為現今疫苗發展的趨勢之一,2003年發現SARS病原體的香港大學傳染病權威袁國勇教授,日前也發布其團隊亦投入研製噴鼻式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疫苗分兩部分:抗原+佐劑 佐劑能增強抗原免疫反應徐悠深博士解釋,疫苗分成「抗原」和「佐劑」兩部分,抗原是病毒上面的蛋白質、醣類等,可以經由生技技術量產製成疫苗,接種進人體後可誘導免疫系統產生免疫反應。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可快速啟動抵抗病毒,因此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最好方法。然而,單獨使用抗原接種的免疫反應可能不穩定,尤其是新興傳染病,添加佐劑後,抗原免疫反應可以增強,例如佐劑會吸引免疫細胞吞噬抗原,進而將病毒抗原資訊帶回免疫系統,使身體產生更多有效抗體。LTh(αK)黏膜佐劑技術平台Ready 催生噴鼻型疫苗SARS之後,政府積極推動疫苗及佐劑之研究,徐博士經多年研發成功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將大腸桿菌的LT蛋白去毒,並保留其生物活性製成「疫苗黏膜佐劑LTh(αK)」。徐悠深博士提到,此佐劑加入季節性流感抗原,製成鼻噴劑型的流感疫苗,已在台灣完成臨床一、二期試驗,證實安全性,且能有效在呼吸道黏膜誘導產生很高的專一性抗體,結果發表國際期刊,規劃進入臨床三期。該佐劑技術平台如何加速疫苗開發?由於徐悠深博士解釋,沒有添加適當佐劑的疫苗,可能在後續臨床試驗容易因免疫效率難以掌握而失敗,因此,「只要武漢肺炎疫苗的抗原製備完成,就可添加LTh(αK)黏膜佐劑,增加試驗成功率,若情況緊急,可能從一期試驗進展至三期,通過後盡快接種高風險的族群。」由於因應流行性傳染病時,疫苗研發是不可或缺的,專家學者也體認到想要儘快找出疫苗,得預先開創所謂的「平台技術」,當傳染疫情爆發時,可按病毒的特異基因序列依已建立的平台技術,快速製成疫苗。抗原與佐劑平台技術因預防醫學的興起,吸引世界級科學家與藥廠致力投入,徐悠深博士說,在這2019冠狀病毒爆發的緊要關頭,昱厚生技的LTh(αK)佐劑平台技術已成熟並完成量產準備,願意與產學研各界積極合作新疫苗開發,盡早製作出有效疫苗,儘快解除國民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恐懼。(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