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24小時內死亡率5成!留意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

24小時內死亡率5成!留意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採訪報導)全球每年有數十萬人因腦膜炎死亡,細菌性腦膜炎中最常見且致命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更因快速惡化、高重症率與嚴重併發症令人畏怯。其流行時,每10名健康者中即有1人為無症狀帶原者,若與其親密或長時間接觸,其接觸者發病機率為一般人的500~800倍,易造成大規模群聚感染。4月24日為世界腦膜炎日,醫師指出,國人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所知有限,呼籲民眾留意流行性腦脊髓膜炎「4」大症狀、「2」招預防要牢記,透過疫苗接種超前部署保護力,才能遠離「4」大併發症傷害。長時間接觸帶菌者 發病機率增500~800倍根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超過200萬人遭受腦膜炎危害,近30萬人死亡,因併發症而生活失能人數高達50萬人。中東、非洲等地為高盛行區,每年平均奪走數千條人命。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邱南昌表示,流行腦脊髓膜炎因無症狀帶原比例高,也曾於台灣大流行過,高峰時期每年約有300人確診。近年則是以2008年台北縣國中校園爆發群聚感染事件,共計五名國中生確診、一名疑似案例,其中一名學生病情嚴重,一度意識改變送入加護病房救治。此外,2017年軍營中也曾發生群聚感染事件。近期雖僅有零星個案,然2018年三例確診個案中,即有兩例死亡,足以顯示對民眾生命的危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為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的猝發性感染疾病,好發於每年11月至隔年4月,透過接觸無症狀帶原者的鼻咽喉分泌物或飛沫傳染,潛伏期約2至10天,一旦流行時,無症狀帶菌率可達5~10%,若長時間或密切與帶菌者接觸,其接觸者發病機率為一般人的500~800倍。易與感冒混淆 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活動力差症狀應警覺此外,一旦帶原者免疫力低下或接觸免疫力不佳嬰幼兒,極可能進展為嚴重腦膜炎敗血症。由於早期症狀多不具特異性,易與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混淆,當民眾出現劇烈頭痛、高燒不退、噁心嘔吐、神智不清,或嬰幼兒出現發燒、嘔吐、躁動不安、活動力差等「4」大症狀,應提高警覺。嬰幼兒又因囟門未閉合,症狀更為不典型,若未能即時確診、接受治療,24小時內死亡率高達5成;就算即刻治療,每7名患者中即可能有1人死亡,家長們須特別注意。引發敗血症死亡近4成 倖存恐面臨腦麻、聽力喪失、智力損傷等併發症新竹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林千裕表示,約有5~20%病患直接進展成嚴重腦膜炎敗血症,死亡率近四成,且倖存者中每三人就有一人恐出現腦性麻痺、聽力喪失、智力損傷、癲癇等「4」大嚴重併發症。根據疾管署統計顯示,臨床確診個案中,4歲以下嬰幼兒占比超過三成,一旦感染,每10名孩童就有1人終生將受嚴重併發症影響。腦是生命中樞,尤其嬰幼兒處於腦部發育階段,當腦部遭受腦膜炎雙球菌侵害,「4」大嚴重併發症不只是影響病患本身,更擴及家庭、照顧者與整個公共衛生體系皆需付出高昂代價。邱南昌表示,台灣上述兩起群聚感染事件,與環境密閉擁擠息息相關,為遠離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危害,民眾應牢記「2」招預防,加強落實個人良好衛生習慣與咳嗽禮節、避免長時間處於密閉擁擠空間;此外,針對嬰幼兒與免疫力差的高風險族群,如持續性補體缺損、脾臟功能缺損、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預防勝於治療,可透過疫苗接種提升對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保護力。林千裕提醒,台灣近年雖確診個案零星,並未將相關疫苗納入常規接種,然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憑藉高帶菌率、重症率與致死率,不啻為隱藏殺手,更可能是下一個新冠肺炎。目前美國、英國、澳洲已將各血清型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列入嬰幼兒常規接種項目,家長可參考國際趨勢,經由醫師評估後,自費為家中幼兒接種疫苗,超前部署「保護力」。 

7種成人應接種疫苗 備足完整抵抗力

7種成人應接種疫苗 備足完整抵抗力#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門診有位媽媽扶著疼痛難耐、罹患帶狀疱疹(俗稱皮蛇)的阿嬤來看診,她問:「長皮蛇後再打疫苗有沒有用?我現在打有沒有用?」樂生療養院社區醫學部主任郭紋翠表示,隨著新冠肺炎疫苗的問世,讓接種疫苗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再度受到關注。疫苗施打應由醫師針對個別健康與年齡等狀況,提供應施打的項目和接種時間點。郭紋翠提出以下七種成人應接種的疫苗 ,只有備足完整的抵抗力才能預防疾病、遠離各類傳染病。50歲以上流感疫苗:每年打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65歲以上及未滿65歲高風險群(如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免疫功能不全、人工耳植入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腦脊髓液滲漏者、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者),只要一劑,終身受用。帶狀疱疹疫苗:50歲以上成人,不論之前是否得過水痘或皮蛇,建議都要打一劑。20歲到50歲流感疫苗:慢性病患,每年打一劑。A型肝炎疫苗:高危險群(慢性肝病、血友病、曾經移植肝臟、男同性戀或雙性戀或藥物成癮者),或是職業易暴露(如醫療人員)、工作需往來流行地區者,建議接種兩劑。B型肝炎疫苗:未曾接種B 型肝炎疫苗者,應依「0-1-6個月」之時程接種三劑。若為感染高危險群(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之工作者等),則應追加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三合一疫苗:對於未曾接種、接種史不清楚者或檢驗未具麻疹或德國麻疹抗體者,應接種兩劑,且間隔至少四周。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子宮頸癌疫苗):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於沒有性經驗且未曾感染過的女性接種效益最高,因此9到14歲或無性經驗者,可諮詢醫師視情況施打。目前HPV疫苗有三種(2價、4價、9價),其中2價疫苗可供15歲以上女性施打,4價及9價疫苗適合15-45歲女性,但這三種疫苗不建議交替施打。

流感與水痘蠢動 孩子保護力缺這一劑

流感與水痘蠢動 孩子保護力缺這一劑#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驟降,正是各種病毒伺機而動之際。民眾積極提防流感,但卻可能忽略冬季也是水痘病毒傳染的旺季。許多家長以為孩子在1歲階段打過一劑水痘疫苗後就夠了,但根據研究顯示,接種一劑水痘疫苗雖然已有相當的保護力,卻仍約有15~20%的人可能沒得到有效且充足的保護,因此,國內外皆建議以接種兩劑水痘疫苗為最佳策略,幫助遠離水痘帶來的傷害及後遺症。然而面對兒童健康手冊上緊湊且密集的公費疫苗接種時程,家長應如何安排家中孩童及時補足保護力以安心過冬呢? 杜絕水痘 接種兩劑疫苗已成全球共識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科部副部主任朱世明醫師表示,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大家相對重視流感病毒的預防,但千萬不能忽略冬季也是水痘病毒好發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年底的水痘門診就診人數是全年最高,過去兩年11月與12月的平均就診人數高達8000人。主要因水痘病毒具有很強的傳染力,台灣雖已將水痘疫苗納入兒童常規公費施打,仍無法完全杜絕,因為打一劑水痘疫苗只有80~85%保護效果。朱世明醫師觀察,近期在診間幼兒的水痘感染人數逐漸增加,有部分家長認為接種一劑公費疫苗就足以抵禦水痘感染。事實上,世界各國認為接種兩劑才能達到98.3%的保護效果,有些國家建議滿1歲後施打一劑疫苗,4至6歲上幼兒園時再打第二劑。然而有許多家長提出家中孩童若已超過6歲,是否還可以補接種第二劑?朱世明醫師表示,依據衛福部預防接種委員會建議,凡是未滿13歲的孩童,除公費提供第一劑疫苗接種外,皆應自費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勿因疫情延誤接種 讓孩子暴露在疾病風險水痘是病毒感染,不只會經由皮膚接觸、飛沫傳染,更可怕的是能透過空氣傳播。只要曾得到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會終身潛伏在神經系統的神經節中。平時與我們相安無事,但當免疫力下降時,就有機會復發成帶狀疱疹(俗稱皮蛇)。許多家長面對兒童健康手冊上密密麻麻的公費疫苗接種時程,還要找時間接種流感疫苗及水痘疫苗感到不知所措。朱世明醫師提醒,水痘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而流感疫苗則是「不活化疫苗」,依照衛福部的指示,這兩種疫苗可以依醫囑同時在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機接種。醫師呼籲切勿因疫情而延誤孩子接種疫苗時程,讓孩子暴露在疾病風險。和任何疫苗一樣,接種水痘疫苗不一定能對所有的接種者產生保護作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皮疹、發燒、過敏反應。如有醫療疑問,請務必洽詢醫療人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英藥廠結盟拚疫苗 投入十億佐劑增量

英藥廠結盟拚疫苗 投入十億佐劑增量#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大流行(pandemic),各國皆面臨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眼見秋冬第二波疫情又起,疫苗研發成為當務之急,各國都如火如荼投入研發,大家都在問疫苗何時能問世?好消息是全球疫苗領導藥廠葛蘭素史克(GSK)日前宣布貢獻自家專利佐劑技術,將生產高達10億劑的佐劑,預計供成功研發出新冠疫苗之合作夥伴使用。『為盡早完成新冠疫苗的研發,GSK現在已與多個組織與藥廠結盟,包括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CEPI、Innovax、Sonofi、Medicago、Clover Biopharmaceuticals、Chongqing Zhifei等,在治療方面也正與Vir共同開發中』GSK台灣分公司總經理Mick Stanley談到為何GSK積極與各方合作時表示,『面對這場全球性健康危機,唯有結合各方所長,才能讓研發事半功倍,為人類與病毒的這場戰爭搶得最大贏面』。全世界都等著用 佐劑讓保護力更好更久!提到GSK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專利疫苗佐劑技術,Mick說明,為配合GSK佐劑的特性,此次的合作都是與以製作新冠病毒棘狀蛋白(S protein)抗原的夥伴結盟。『以蛋白質作為抗原是很常見的疫苗技術,此時再結合GSK的佐劑,更是能解決當務之急』Mick分析,面對全球大流行的階段,疫苗生產將面臨的實際問題便是「量」,如何利用最少的抗原製造出最大量的疫苗,以供全世界人口使用。『添加GSK佐劑後可減少每劑疫苗所需的蛋白量,以同樣的蛋白量來說,約可增加2-3倍的產量』Mick進一步解釋,『佐劑不僅可大幅提升產量,且與單獨的疫苗相比,添加佐劑後還可增強免疫反應,這是因為抗原進入人體引發免疫反應時,佐劑就好比提供了抗原能充分發揮的優良養分,讓免疫反應更加強烈,因此可讓保護力更佳,也能維持更久的時間』。堅守安全優先 新冠疫情中學習疫苗價值雖然大家都期盼疫苗快速問世,但Mick強調安全性是絕對不能妥協的關鍵。『疫苗是提供給身體健康者使用的,必須經過嚴格的多次臨床試驗,一般來說,在美國要通過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審查,參與第三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至少必須達1萬人以上,經過大規模的試驗證實疫苗的效果與安全性後才可能上市』,因此通常疫苗研發都需約10年以上的時間,『這次因應全球大流行疫情,各界全力投入才能破天荒僅一年時間就見到研發成功的曙光』。除了新冠疫苗的開發外,GSK也致力於發展新冠肺炎的治療,投入2.5億美金的資源與舊金山的生技公司Vir Biotechnology合作,寄望Vir已研發出的兩種病毒抗體VIR-7831及VIR-7832,這兩種病毒對新冠病毒的棘狀蛋白具有高度親和性,在活性病毒細胞檢驗中,具有中和新冠病毒的高度潛力,被認為是新冠肺炎治療的潛力候選療法。『疫苗的誕生可說為人類對抗傳染疾病打開一條全新的道路,使我們不需要實際生病就能取得抗體』,這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為人們的健康與生活帶來極大衝擊,同步彰顯疫苗對於人類健康的重要性。Mick最後也提到,『全球大流行的狀況未來也一定會再發生,因此在新冠疫情中的學習也十分重要,像台灣迅速抗疫的對策就令人印象深刻,相信人類最終能用醫學打贏這場對抗病毒的戰爭』。

揭疫苗面紗 醫籲施打保護自己及他人

揭疫苗面紗 醫籲施打保護自己及他人#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已經買到1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但專家憂心若沒有與民眾做好風險溝通,可能重演2009年H1N1疫苗施打不到一半的情形,呼籲民眾,施打疫苗才是有效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的方法。不良事件≠不良反應 針對近來多起流感疫苗疑似不良事件通報,造成民眾恐慌,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李秉穎表示,不良事件不等於不良反應,不良事件是指施打疫苗後發生頭暈、痠痛等情形,不過這只有時序關係,不一定有因果關係,必須確定是由接種疫苗疫苗引起的症狀,才稱「不良反應」,前者是疑似,後者是確認,兩者不應混為一談。他強調,所有疫苗都是經過嚴格臨床試驗和上市後追蹤,才能在臨床上使用。李秉穎舉例,幾年前以色列4名老人一同接種同個批號疫苗死亡,引起國際震動,台灣也將該疫苗下架,但經WHO調查發現並無直接因果關係,後來以色列進行研究,發現有打疫苗的長者死亡率反而低於沒打疫苗者,短期內的死亡率增加跟有無施打疫苗並沒有直接關係,當時有民眾三度向他確認疫苗是否安全無虞,讓他很無奈。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指出,有一群反疫苗群體,只要有關疫苗安全的風吹草動,就會被拿來大做文章,媒體也是都先報了再說,等到最後確認跟疫苗無直接相關,澄清的報導卻少之又少或篇幅很小,長久如此,難免影響民眾對疫苗的信心。曾有11個月大的女嬰打完疫苗後猝死,最後證實是B19微小病毒導致心肌炎過世,與疫苗無直接相關。集體施打恐懼感會傳染也有許多研究證實,身體對於施打疫苗的巨大恐懼,會轉移為其他症狀釋放,也就是所謂的暈針,李秉穎醫生說,這種情形非常容易透過人際傳播,例如在校園集體打疫苗,前面的人出現頭暈等,後面施打的人就容易有這個問題,因此建議學校明年施打新冠疫苗時,要做好妥善安排,像是疫苗同意書必須詳載暈針的症狀讓學子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曾發生過暈針的學生單獨接種,另外學校在等候打針時,可以利用團康、衛教活動,降低學生的恐懼感。

慢性病患染肺炎致死率高 醫籲打疫苗

慢性病患染肺炎致死率高 醫籲打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隨著天氣轉涼,新冠肺炎在歐美捲土重來,許多國家單日確診人數創新高,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最新統計,新冠肺炎患者常合併感染肺炎鏈球菌,且以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居多。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呂俊毅表示,肺炎鏈球菌感染是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慢性病患一旦感染肺炎,會增加治療難度,連帶提高重症、致死風險。腎友染肺炎死亡率增14倍 洗腎時程恐提前以糖尿病患者為例,肺炎死亡人數近年增加5倍;心臟血管疾病患者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則為一般人的6倍以上;腎臟病患染肺炎死亡率更較一般人高出14至16倍;有近1/4高血壓患者因肺炎死亡,顯示慢性病患者應重視肺炎感染的危機。為提醒大眾提高警覺,國內五大醫學會、基金會攜手呼籲,應積極採取保護措施,規律用藥、控制慢性病,並主動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加強自我保護力,遠離肺炎致死威脅。肺炎連續四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每年奪走1萬5千條人命。呂俊毅指出,國內約一成的成人鼻腔中帶有肺炎鏈球菌,當免疫力下降,病菌就會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引發肺炎。慢性病患者感染風險更高,一旦惡化成肺炎,容易快速惡化,引發菌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等重症。根據調查,台灣因肺炎住院的患者中,有36.8%為慢性腎臟病患,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林裕醫師提醒,慢性腎臟病患一旦感染肺炎鏈球菌,會提高急性腎損傷風險,加快腎臟病的進程,甚至可能急需洗腎。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信彰指出,高血壓、肥胖者也是肺炎高危族群,若血壓升高、肺部功能降低,就會增加肺炎感染的風險;至於肥胖者罹患肺炎風險,約為一般人1.4至2倍;吸菸者感染肺炎鏈球菌機率較非吸菸者高出1.5倍。有菸癮、心血管疾病、肥胖者都屬高危族群心、肺常有共病發生,心臟血管病患因抵抗力和肺功能不佳,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是一般人6倍以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代表陳文鍾醫師提醒,心臟血管疾病患者因血管病變,導致心臟難以輸送足夠血液和養分到身體其他部位,若同時肺部感染,會增加心臟肌肉耗氧量,容易誘發心臟衰竭。肺炎每年奪走全球250萬人性命,今年因新冠肺炎恐會有440萬人死於肺炎感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截至5月底數據顯示,罹患新冠肺炎者32%有心血管疾病、30%有糖尿病,慢性病患住院率高出6倍,死亡人數更達12倍,讓慢病病患者處於極大的肺炎感染風險中。呂俊毅表示,雖然新冠肺炎尚未有疫苗可以接種,但可以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進行預防,根據研究顯示,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對降低併發肺炎鏈球菌感染具有保護作用。

差幾天打疫苗 女嬰遭皮蛇爸傳染水痘

差幾天打疫苗 女嬰遭皮蛇爸傳染水痘#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病毒肺炎疫苗何時上市猶未知,醫師提醒家長千萬別忽略孩子應常規接種的疫苗,「一針也不可懈怠」!一名未滿1歲女嬰,差幾天就可施打水痘疫苗,竟被罹患帶狀疱疹的爸爸傳染水痘病毒,未施打過水痘疫苗的新住民媽媽也感染,一家三口被迫一起戰「痘」。新住民媽媽未打過水痘疫苗 陪病也中招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余孟恭表示,反覆高燒的女嬰到急診室時頭、臉與軀幹都已出現紅疹、紅色丘疹,合併嚴重搔癢,導致水痘破裂與局部皮膚細菌感染;住院後,進一步從女嬰接觸史清查傳染源,發現發病前兩周,父親曾經長皮蛇(帶狀疱疹),沒幾天孩子也反覆發高燒且冒出細小紅色皮疹,推測極可能是被父親傳染。可怕的是,女嬰母親陪病三天,居然也開始冒出紅色皮疹,醫師詢問才知道,女嬰母親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從未施打過水痘疫苗,因孩子長水痘也被傳染,一家三口一起治療。父親持續觀察外,女嬰跟母親都投以抗病毒、止癢的抗組織胺及治療細菌感染的抗生素等藥物。住院五天後,女嬰從最初的水疱發展到膿疱最後結痂,母親則在用藥後快速好轉。幼兒當心腦炎等併發症 老年人注意肺炎、敗血症余孟恭醫師指出,治療水痘最好的方式是注射疫苗,只要曾經接種過疫苗,身體多少還是會有抗體具有保護力,即使再次感染水痘病毒,症狀會輕微一些,併發症狀也會少一點。他建議女嬰滿周歲後,仍應再施打水痘疫苗,讓保護抗體維持更高、更好。「長水痘,不可輕忽,因為要擔心的不只是留下痘疤而已。」余孟恭醫師提醒,除有重症疑慮的出血性水痘,感染水痘的幼兒須留意有無繼發性細菌感染、敗血症或腦炎等併發症;老年人則應注意是否有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及時適當治療十分重要,才能避免致命危機。

3月嬰來不及打疫苗 確診日本腦炎

3月嬰來不及打疫苗 確診日本腦炎#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疾管署公布,一名3個多月大男嬰感染日本腦炎,為自1999年來最年幼個案,已住院逾2周。因日本腦炎疫苗得滿15個月才能施打,小小孩想預防得靠防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14日在疫情周報表示,台灣近期新增4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中市潭子區50多歲男性(於南投縣南投市租屋)、新北市三重區60多歲男性、桃園市八德區40多歲男性及彰化縣大村鄉3個多月男嬰。一口氣增4例 3月嬰破最年幼紀錄劉定萍指出,4人分別有發燒、頭痛、步態不穩、意識不清、抽搐等症狀,經就醫通報後確診。目前除台中市個案已出院外,其餘3人仍在住院治療。研判可能是住家、工作地或活動地附近有水稻田、豬舍或鴿舍等,接觸病媒蚊。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4名個案中有3人是成年人,症狀也典型;但出現3個月大男嬰,為自日本腦炎在1999年列入法定傳染病後出現最年幼個案。上次未滿1歲個案為2007年1名6個月大男嬰。3個月大男嬰6月底時出現高燒、食慾變差、哭鬧而到診所就醫,隨後轉到大醫院,住院隔日就出現全身抽搐症狀入住加護病房。因有神經系統反應,通報日本腦炎也確診。目前已住院超過2周,意識已清醒,是否造成後遺症還需觀察。滿2月大可用含DEET防蚊液 濃度需小於30%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年長者和年幼者較容易出現症狀。嚴重者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林詠青表示,最有效的預防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但須滿15個月大才能接種。嬰兒若要防範,只能靠防蚊。因為病媒蚊主要在戶外活動,應避免在蚊媒吸血高峰的黃昏或黎明活動。小小幼兒使用防蚊液也有學問,林詠青說,滿2個月大嬰孩就可使用含敵避(DEET)防蚊液,但濃度需小於30%;若要使用含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藥劑,則要滿6個月大。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迄今共13例日本腦炎確診病例,低於近年同期,感染者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13例確診個案居住地分別為桃園市3例、彰化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2例、新北市、台中市、嘉義縣及台南市各1例,個案活動地附近多有高風險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