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流感疫苗自12月起  擴大全民接種

流感疫苗自12月起 擴大全民接種#疫苗

時序入冬,將進入流行性感冒流行季節高峰期,根據本局統計,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實施以來,至11月27日止,臺中市已有超過12萬人受惠,而成人流感疫苗目前尚存2萬劑,幼兒流感疫苗僅存1200餘劑,如您為流感疫苗接種對象,敬請於11月底前把握最後幾天優先接種機會!因為自12月1日起將開放全民接種,只要您家中有年滿6個月以上嬰幼兒或成人,成人請攜帶身份證及健保卡、幼兒請攜帶健保卡及兒童健康手冊前往接種。另鑑於往年開放時民眾反應十分熱烈,對於有意願接種之民眾,請在12月開放後儘速至臺中市各區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疫苗則提供至用罄為止。    以上擴大對象接種時,除疫苗免費提供外,其餘掛號費及診察費則需由民眾自行負擔,合約院所得依縣市訂定之收費標準收取。本市各區衛生所為服務民眾,則不收取任何費用。若欲查詢本年度流感疫苗接種地點,歡迎至本市衛生局網站線上查詢http://www.tcchb.doh.gov.tw,或電洽本局及各區衛生所。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HPV疫苗 100%預防子宮頸癌?!#疫苗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發現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德國科學家,說起這種病毒,一般人或許陌生,但講到它引發的疾病:子宮頸癌!國人應耳熟能詳,因為這是台灣婦女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增病例近六千人,幸而隨著抹片篩檢的推廣及疫苗的研發成功,子宮頸癌已能早期診斷、早期預防、且治療成功。目前已知的HPV超過200種,其中96種會感染人類。 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婦產科-郭石城醫師指出,感染生殖道的HPV又分兩大類型,「高危險病毒」與侵襲性子宮頸癌、外生殖器癌相關,常見的有16、18、31、33、35、45、52及58型,其中16與18型的盛行率在子宮頸癌病例中高達70%;另一種「低危險病毒」,如第6、11型,會導致生殖器疣及良性子宮頸病變,90%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為其所引起。HPV通常經由性行為傳染,少數經母嬰垂直感染。根據國健局資料,台灣女性的HPV感染盛行率約15%;估計有性行為者半數以上終其一生會遭HPV感染,50歲以下婦女更有80%曾感染,但僅約1%的感染者出現臨床症狀。人體感染HPV後3-6個月會產生免疫反應,90%以上的感染者可在兩年內將病毒自然清除;但若身體未產生適當的免疫反應,HPV便可能引起生殖器疣及輕度的子宮頸癌前病變。持續的HPV感染,特別是感染高危險病毒型,數年後,可能發展成重度子宮頸癌前病變或侵襲性子宮頸癌。郭石城醫師表示,衛生署目前已核准的HPV疫苗,主要可預防高危險的HPV-16、18及低危險的HPV-6、11,由於疫苗不含病毒基因,所以不具感染性,安全性高。根據臨床實驗,疫苗對於HPV-16、18引起的第二、三級子宮頸癌前病變、原位腺癌,預防效果幾達100%;對HPV-6、11、16、18所造成的生殖器病變及癌前病變,亦有將近100%的預防效果。不過,要取得完整的保護效果,HPV疫苗應在六個月內接種三劑,也就是施打第一劑後的第2個月接種第二劑,第6個月打第三劑;若無法如期完成接種,也應於一年內接種完畢,所以花費並不便宜,大約要上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孕婦及已患子宮頸癌的婦女並不建議施打HPV疫苗,而且施打疫苗期間及之後一個月內不要懷孕;若接種期間懷孕了,並不需流產,但建議暫停施打疫苗,待生產後再繼續未完成的針劑。此外,HPV疫苗的保護力非百分之百,估計在台灣,97%由HPV-16、18造成的感染,及90%由HPV-6、11引起的生殖器疣,都可藉此預防,但接種者仍可能感染其他HPV病毒型,進而引起子宮頸癌病變,所以疫苗只能減少六到七成的子宮頸癌風險,郭醫師提醒,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有絕對的必要。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

天冷預防流感 醫師提醒施打疫苗、注意衛生#疫苗

又到了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其實,流感在臺灣一年四季均有病例,而以秋、冬較易發生流行,所以入冬前,高危險群最好施打疫苗以防罹病。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更為嚴重,例如全身肌肉酸痛、高燒、頭痛都較嚴重,而咳嗽、鼻塞、流鼻水則不如一般感冒明顯;且流感所需的復原時間較長,通常一周以上才能康復。流感的另一特色是常會全家老小都得病,而且容易引起支氣管炎、肺炎、腦炎等併發症,這多發生在老年人、嬰幼兒、或有免疫缺陷的人身上,可能導致嚴重後遺症,甚至死亡,這也是老人、小孩應優先接種疫苗的主因。流感病毒分為A、B、C型,A型的症狀最嚴重,也是造成全球大流行的主因,B型症狀較輕微,但偶而也會引發嚴重病症,C型則相對威脅性較小。所以,疫苗主要預防A型及B型流感,每年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之前流行的病毒種類,預測下一年流行的病毒株,廠商再據此製造疫苗,因此每年都不一樣。永和耕莘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周彥廷表示,去年開始,免費流感疫苗接種擴大到國小一、二年級學童,希望能阻斷流感傳染的傳遞鏈,但因含汞、副作用等爭議,令許多人對接種疫苗心生畏懼。事實上,疫苗所含的「硫柳汞」被稱為乙基汞,是作為疫苗保存劑之用,並不會在人體累積,且可代謝掉,與造成人體傷害的甲基汞不同。根據國外大型研究報告,尚無證據顯示這類疫苗會造成人類傷害。相反的,每年有許多老人、兒童因流感而導致肺炎、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換句話說,感染流感引發嚴重併發症的機會,要比施打疫苗的危險性高出許多。當然,周彥廷醫師提醒,除了疫苗,良好的衛生習慣也可防範流感肆虐。例如,經常用肥皂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潔手液清除手上的病毒細菌;咳嗽、打噴嚏應遮住口鼻;當感冒或流感流行時,幼童、免疫不佳或慢性病患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有感冒症狀時在家休養,不要上班上學;勿與他人共用茶杯、吸管、碗筷;同時常清潔居家、教室或托兒所中的門把、冰箱把手、電話及水龍頭等,以防病毒散播。至於流感的治療,目前只能症狀控制,「克流感」對A型、B型流感都有效,但要在發病1、2天內使用,才能有效縮短病程。專家並不建議一有感冒症狀就吃克流感,因為濫用藥物可能引起病毒抗藥性,反使流感大流行時無藥可用。

加強原住民、新移民兒童醫療照護

加強原住民、新移民兒童醫療照護#疫苗

為加強2至6歲及國小1至2年級之原住民及新移民子女免受感染A型肝炎威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6年1月2日起提供免費A型肝炎疫苗接種。截至今年(97)10 月5日止已有1,130人次孩童受惠,該疫苗共需接種2劑(間隔6個月),因疫苗即將用罄,故第一劑接種將於10月31日截止受理,衛生局再次提醒,凡家中有符合接種資格者、或尚未完成第2劑接種的幼童,請爸爸媽媽快帶至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接種,以免向隅。急性病毒性A型肝炎屬第2類法定傳染病,潛伏期2至6週,典型症狀包括疲倦、厭食、發燒、黃疸、茶色尿、上腹痛等,有許多人感染後只出現輕微症狀或無症狀,尤其年齡愈小症狀愈輕,並有群體感染的危險。行政院衛生署鑑於山地鄉自來水普及率不佳及特殊生活習慣,是較易受感染的族群,故自84年起即為山地鄉出生滿2歲至國小6年級兒童、9個鄰近山地鄉之A型肝炎高感染地區出生滿2歲至學齡前兒童,以及金門縣、連江縣滿2歲以上至12歲以下兒童免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疫苗接種後可提供20年以上保護力,防治成效頗佳。北市衛生局表示設籍北市的原住民並未被列入衛生署免費補助對象,由於住在都會區的原住民也會返鄉聚會,所以居住於都市的原住民幼童仍有受感染之危險性,且台灣臨近的大陸和東南亞亦為A型肝炎高流行區,可能造成A型肝炎防疫上的漏洞,新移民及其子女於返鄉探親時,受A型肝炎感染或為帶原者的機會較大。故為維護臺北市原住民小朋友的健康,自96年1月2日起提供設籍北市年滿2至6歲原住民幼童免費接種A型肝炎疫苗,並陸續擴大嘉惠新移民2至6歲之子女及就讀國小1-2年級原住民與新移民子女。目前疫苗所剩不多,第一劑接種將於10月31日截止受理,衛生局要提醒符合資格者,及已完成第一劑且已達6個月以上而未完成第2劑接種者,請速前往協辦之醫療院所接種,相關注意事項如下:一、 接種費用:除疫苗免費外,其餘費用均需自行負擔。二、 需攜帶證件:1.全民健保IC卡、2.兒童健康手冊、3.身份證明文件。三、 接種地點: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及12區院外門診部。

出現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呼籲接種流感疫苗

出現流感重症死亡病例 呼籲接種流感疫苗#疫苗

針對台灣南部出現老人感染流行性感冒重症死亡病例,從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3天,花蓮慈濟醫院提醒,11月即將進入流感流行季,特別是年滿6個月至3歲、65歲以上的高危險群,應該儘快接種疫苗。 依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通報資料,這名流感重症死亡個案是一名75歲女性,居住在台灣南部地區,有高血壓病史,她在10月13日發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發燒(38℃以上)等類感冒症狀,隔天在區域醫院就醫接受X光片檢查發現有肺炎、兩側肺浸潤,住進加護病房中治療,不料發病第三天,病況持續惡化,最後因為心肌炎、敗血性休克與心臟衰竭,不幸往生。經檢驗確認感染A型流感。 花蓮慈濟醫院自10月1日起即提供免費流感疫苗注射,65歲以上老人及罕見疾病患者單純施打免費,合併看診收取看診掛號費一百元,診療費比照健保標準收費;滿6個月至3歲以下的嬰幼兒,比照預防接種收費二百元,疫苗免費,若採取合併看診施打則收取掛號費用一百元,其餘看診的診療給藥部分,依健保收費標準收費。若75歲以上老人不接種流感疫苗,單獨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或與流感疫苗錯開時間注射,也比照預防接種收費兩百元、疫苗免費。 花蓮慈院感染科專家王立信副院長呼籲,尚未接種流感疫苗的老人與孩童,請趕快到醫院或衛生所接種。由於台灣相較於其他地區,是比較特別的,一年到頭都會有流感病毒被分離出來,但流感真正的高峰期,是在11月到明年2月,現在接受施打還來得及,因為疫苗在接種二周後就會開始產生抗體。王立信也提醒家長,小兒病患如果感冒時間超過3天以上,並出現意識障礙或是發燒後出現癲癇症狀,就要特別注意,而流感重症在幼兒身上,也經常會以腦炎或腦膜炎等症狀表現。 家中有65歲以上的老人家更要注意,王立信強調,流感容易引發肺炎與各式併發症,嚴重的甚至導致死亡。所以當老人出現嚴重高燒、咳嗽、呼吸困難、血壓降低、休克、神智障礙等一定要迅速送醫。75歲以上長者還可合併免費接種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另外,有免疫功能異常的病患,也建議施打流感疫苗。 花蓮慈院目前已經施打1300多劑流感疫苗,王立信副院長認為,除了小孩與符合資格的民眾等流感高危險族群應及早施打之外,一般民眾也可適時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為預防流感多一層保護,減少重症發生。

嬰兒期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接種

嬰兒期常見的疾病及預防接種#疫苗

感 染*易生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胃腸道感染。*週歲前慢性肺疾病早產兒:易罹患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罹病機會:早產兒較足月兒多。*住院機率:出生後出院的第一年早產兒為足月兒兩倍。*避免至公共場所。*家中禁煙,避免吸入二手煙。*按時預防接種。*罹病時儘速就醫。疝 氣一、 腹股溝疝氣 發生率 一般而言為1%早產兒約5%出生體重 ?1000公克早產兒:高達30%出生體重 < 2500公克早產兒:為足月兒的10倍出生體重 < 1500公克早產兒:為足月兒的20倍 危險性 1/3發生嵌頓(incaceration),多於出生後10個月內一經發現即應外科手術治療二、 臍疝氣早產兒發生率高。極少嵌頓。多於兩歲前自然消失,部份可遲至三至五歲。未自然消失,可考慮外科手術。隱睪症─未降可能形成睪丸癌胚胎期七個月大時睪丸開始下降。胚胎期九個月大時95%睪丸降至陰囊。早產兒至足月時約26%睪丸降至陰囊;週歲時94%睪丸降至陰囊。一至二歲仍未降,應以外科手術治療。雙側隱睪應考慮染色體檢查。血管瘤早產兒發生率較高。出生後數月內長大較快,約至週歲時長到最大,後漸萎縮,多於五歲前消褪。部位明顯,面積較大,有礙外表或影響視力、聽力或呼吸等生理功能等,宜轉皮膚科治療。預防接種─為控制或根除傳染病流行重要的一環早產兒也須預防接種以避免嚴重的傳染病:(一)卡介苗(BCG):為預防粟粒型肺結核和結核性腦膜炎,接種時間為足月兒─出生後滿24小時或早產兒─體重>2500公克(體重過輕,免疫力不全,副作用較大)。接種禁忌:(1)高燒(2)嚴重疾病及免疫不全(3)出生時伴有嚴重先天性疾病嚴重濕疹。副作用為:(1)接種後10-14天─紅色結節 (2)接種後4-6週─化膿或潰瘍 (3)接種後2-3月─癒合結疤 (4)局部淋巴腺炎(與疫苗菌株有關)─少數(10%) (5)骨髓炎;漸進散播性疾病─罕見。(二)B型肝炎疫苗:接種時間:出生3-5天後,體重>2200公克,接種第一劑肝炎疫苗。或早產兒一個月後,不論體重,均接種第一劑肝炎疫苗。接種禁忌:(1)先天畸型,嚴重內臟機能障礙 (2)呼吸困難、心臟機能不全 (3)嚴重黃疸 (4)昏迷或抽痙。(三)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DPT):接種時間:基礎劑─出生後二、四和六個月各一劑,加強劑─十八個月大。早產兒與足月兒接種時間相同,產生的免疫力一樣。早產兒不必因體重不足延緩接種或減少劑量。接種禁忌:(1)高燒 (2)嚴重疾病 (3)明顯營養不良 (4)嚴重心、腎、肝臟疾病 (5)早產兒有腦室出血或腦部病變則須待穩定後接種 (6)腎上腺皮質素治療中。注意事項:(1)接種後輕揉較不會有硬塊,破傷風抗體產生較佳,發燒比例略高 (2)若中斷間隔未超過六個月均為有效。(四)小兒麻痺疫苗(polio):接種時間:出生後二、四、六和十八個月各一劑口服小兒痲痺疫苗(二滴)。早產兒二個月大仍住院時,應注射沙克疫苗,否則等至出院時給予口服疫苗。接種禁忌:(1)高燒 (2)類固醇治療中 (3)腸炎、腹瀉。注意事項:腹瀉時─接種無效因(1)服用的疫苗會被排泄掉。(2)引起腹瀉的病毒會干擾疫苗的吸收。(3)但服用一小時後腹瀉,可能為疫苗引起,不必補服。(4)口服疫苗時,吐了出來,可補服一劑。(5)服用疫苗後,不慎於半小時內進食,不需補服。副作用很少:麻痺─遠低於自然感染率(發生率約三百萬至五百萬分之一)。(五)麻疹(Measles),日本腦炎疫苗(Jap. B encephalitis) ,和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MMR):接種時間、劑量、與注意事項早產兒與足月兒相同(九個月大時早產兒體重已與足月兒相近)。麻疹和德國麻疹接種禁忌: (1)高燒。(2)嚴重疾病。(3)免疫不全。(4)腎上腺皮質素或抗癌藥物治療中。(5)孕婦。日本腦炎接種禁忌:(1)高燒。(2)嚴重急性疾病。麻疹副作用:(1)發燒(5-15%)─接種後5-6天,持續1-2天 (2)紅疹(5% )─接種後20天,持續2-4天 (3)腦炎或腦病變─極少(低於百萬分之一)。德國麻疹副作用:(1)發燒、紅疹、淋巴腺炎─接種後5-12天 (2)嬰兒少見,年紀愈大愈多。日本腦炎副作用:(1)偶有發燒、頭痛、局部腫脹(<1%),持續2-3天 (2)神經學症狀和死亡─極少。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注意事項:(1)與B型肝炎疫苗應間隔一個月 (2)與三合一疫苗(DTP或DTaP)間隔至少三週(因DTP可能加強JBE之腦組織抗原性)。(六) B型流行性感冒嗜血桿菌疫苗:劑量與用法:年齡2-14個月,劑量0.5ml,2個月後再接受0.5ml ,當最初的二劑量在12個月大前完成接種,必須於年齡12至15個月間追加一劑量。年齡≧15個月單一0.5ml劑量。**PedvaxHIB可併用DTP及OPV、MMR (不同注射位置與針筒)副作用(48小時內):(1)局部反應(0.4%):腫/變硬、痛、紅斑。(2)全身反應(0.3%):發疹、發燒、蕁麻疹。(七)水痘疫苗:接種時間:12個月至13歲接種一劑。接種注意事項:(1)可與MMR疫苗同時接種(採不同針筒在不同部位接種,若未同時接種,則應間隔一個月)。(2)需要時,可與DTP、Polio、HBV、Hib等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3)13歲生日後須接種兩劑疫苗,間隔4至8週。(4)大於18歲者先做血清檢驗再決定是否注射疫苗。接種禁忌:(1)嚴重發燒。(2)淋巴球<1200/mm3或缺乏細胞免疫反應能力。(3)對Neomycin全身過敏。(4)Aspirin(應間隔6週)。(5)孕婦、哺乳。副作用:(1)局部反應 <1%。(2)水泡樣紅疹 <4%。(3)輕度發燒 4-5%。(資料提供:奇美醫院小兒科主任 陳德人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