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麻疹現蹤 已滿1歲嬰幼兒應盡速接種疫苗

麻疹現蹤 已滿1歲嬰幼兒應盡速接種疫苗#疫苗

針對桃園發現1名6歲男童為麻疹本土病例,疾管局表示,麻疹好發在冬末及春季,為經由空氣、飛沫以及病患分泌物傳播的高傳染性疾病,由於傳染力強,未具免疫力之接觸者感染發病之機率相當高,接種疫苗則是預防麻疹最經濟有效的方法。現行常規預防接種時程為出生後12個月,以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疾管局表示,對於家中已滿1歲但尚未完成接種之嬰幼兒,應儘速攜往衛生所或合約院所由醫師評估後接種。此外,亦提醒民眾應避免攜帶1歲以下或未完成疫苗接種嬰幼兒前往麻疹流行地區。疾管局也呼籲,醫師在病患就醫時,提高警覺,詢問病患旅遊史及疫苗接種史,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以利衛生機關及時採取防治措施,避免疫情擴大。民眾如有相關疑問,可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洽詢。疾病管局也指出,今年國際麻疹疫情嚴峻,歐美先進國家及鄰近之中國大陸、日本、東南亞地區,均有眾多病例報告,尤其是歐洲麻疹疫情自去年持續至今,導至麻疹疫情擴散至其他地區國家。疾管局說,截至今年5月,已有18個歐盟會員國共通報超過10,000例麻疹病例,其中4例死亡;而美國、日本及中國,至5月中旬止,亦分別傳出有80、206及5761名病例。此外,今年越南北部亦發生大規模之德國麻疹流行疫情,估計超過千名病例。由於每年約有高達數萬到數百萬人次的國人赴前述國家旅遊、探親或從事經貿活動,疾管局呼籲民眾,前往上述地區前,最好先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做好自我保護,同時避免將病毒帶回國內。

嬰幼兒喜歡握拳頭不放?醫師籲:小心腦損傷

嬰幼兒喜歡握拳頭不放?醫師籲:小心腦損傷#疫苗

您家的寶寶常會握著拳頭不放嗎!台中沙鹿有一位七個月大的林小弟,看起來聰明可愛,但是左手常常握著拳頭不放,原本家人不以為意,後來到光田醫院打疫苗順便接受檢查時,才赫然得知孩子於胎兒期曾因腦部損傷導致腦性麻痺,因此左手才會常常握著拳頭。所幸及時發現並轉介至該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接受復健治療後,左手活動功能已有顯著的進步,往後與其他孩子應不至有太大的差別。光田兒科暨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江國樑醫師表示,林小弟出生過程十分順利,平時也看不出有什麼異狀,但在七個月大時,家長發現孩子左手好像常握著拳頭不放,一開始還以為孩子只是左手比較有力量,才喜歡握緊拳頭。沒想到最近到醫院打疫苗與檢查時,才得知狀況並不單純,立即轉介到光田早期療育評估中心進一步檢查。經院方評估後,發現林小弟除了左手外觀一直呈現緊握,拇指靈活度明顯差於右手外,力量也比較差。進一步透過神經學理學檢查、體感覺誘發電位,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林小弟右腦腦室附近有一個因缺氧、缺血引起的局部腦損傷病灶,這個位置的傷害正好會影響手部精細動作操作。回溯其病史,才從媽媽口中得知曾在懷孕晚期跌倒撞到腹部,當時有輕微的陰道出血,但後來無大礙。推測當初的撞擊很可能就是林小弟腦部傷害的原因。江國樑醫師表示,腦性麻痺是指胎兒或寶寶在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在尚未發育成熟前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而導致往後運動機能產生障礙,另外還可能造成智能、語言、行動、性格甚至感覺系統,如聽覺、視覺、觸覺等種種的機能的問題,有的學者將腦性麻痺另外稱作「腦損傷症候群」。腦部的損傷並不會持續惡化,但隨著寶寶腦部受傷部位與程度的不同,臨床表現可能會因人而異。因此在治療或教育此類病兒時,必須審慎的評估障礙的種類與嚴重度,再就每位病人的需要,從藥物、復健及教育型態內容訂定出個別的、全人的指導方向。以林小弟為例,如果沒有早期接受復健治療,恐怕導致左手的肌肉及關節硬化,嚴重影響往後的活動。而林小弟在接受近四個月物理與職能復健治療後,左手功能已明顯進步,並不至於與同年齡兒童落後太多。江國樑醫師也特別列出相關的臨床徵兆,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下列的症狀時應提高警覺!延伸閱讀「各類型腦性麻痺的臨床特徵」: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266

幼兒「咽」害 掌握暑期黃金防治

幼兒「咽」害 掌握暑期黃金防治#疫苗

WHO世界衛生組織2007年統計,全球每年有10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感染,台灣地區臨床數據也證實五歲以下兒童最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嚴重侵襲,盛行率約為9.9%~17.7%,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教授李秉穎醫師指出,國外臨床經驗顯示接種七價接合型疫苗可降低五成鼻咽腔帶菌率,綜合評估降低幼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效果達94%,但疫苗從施打到產生保護力約需2周至1個月以上的時間,提醒家長應把握暑假黃金時機防治幼兒「咽」害,透過疫苗有效降低鼻咽腔帶菌率。鼻咽腔帶菌是造成肺炎鏈球菌傳染的關鍵原因,國外臨床發現學齡前兒童鼻咽腔帶菌比例高達六成,因五歲以下兒童本身鼻咽腔容易帶菌,當免疫力減低時,細菌就從呼吸道或血液侵襲器官,引發兒童中耳炎、敗血症、菌血症、肺炎及腦膜炎,除了容易造成自身疾病之外,也容易傳染給其他人,因此在幼稚園或托兒所等兒童聚集場所可能會因帶菌者透過飛沫傳染,增加感染肺炎鏈球菌疾病的風險。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呂俊毅醫師指出,台灣的臨床數據證實五歲以下兒童最容易受到肺炎鏈球菌的嚴重侵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在兩歲以下嬰幼兒的發生率就很高,預防肺炎鏈球菌的工作最好在嬰幼兒階段就及時進行,不宜耽擱。 近年來則發現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增加的趨勢,醫師建議疫苗預防也更顯重要。根據台大醫院分析1984到2006年接受抗生素治療的病童發現,自2000年後幾乎七成以上都對盤尼西林或紅黴素有抗藥性反應,不但治療成本提高,也讓小朋友染病治療時必須與抗藥性問題奮戰。因此WHO建議肺炎鏈球菌疫苗應該優先納入國家常規接種的考慮之一,目前已有超過48個國家納入幼兒常規接種疫苗中。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教授李秉穎醫師解讀國際防治經驗,發現自常規接種七價的接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後,美國五歲以下兒童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病例顯著減少、加拿大兩歲以下兒童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病例也顯著下降,可見疫苗能帶來明顯的保護效用。國外臨床研究證實,兩歲以下的幼兒施打七價接合型疫苗後,可降低約五成左右(42.3%~56.7%)疫苗型別肺炎鏈球菌的帶菌率。並因為減少幼兒間彼此傳染或被幼兒傳染的機會,而對家中未接種疫苗的新生兒或老人有間接的保護效果,產生有效的群體免疫力。整體而言,降低幼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效果達94%,即使非施打疫苗的65歲以上族群也有65%的保護效果。美國疾病管制局也指出透過疫苗降低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每年可直接、間接預防3萬個侵入性肺炎鏈球菌病例,防治成效可觀。臨床上也發現常規接種七價接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後,兩歲以下兒童肺炎鏈球菌的抗藥性也降低了81%,能有效解決目前抗藥性攀升的問題。面對開學後幼童群聚感染風險增加,入秋冬之後又將進入肺炎鏈球菌的好發時期,李秉穎醫師提醒,疫苗從施打到產生保護力約需2周至1個月以上的時間,不建議在流行當下才採取行動,家長應把握暑假黃金時機防治幼兒「咽」害,透過疫苗有效降低鼻咽腔帶菌率,為幼兒做好準備。

子宮頸癌疫苗,該選哪支好?

子宮頸癌疫苗,該選哪支好?#疫苗

子宮頸癌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這個觀念在媒體與醫界的教育下,可說是越來越普及。但是對於HPV病毒帶來的疾病,妳了解多少?而兩支子宮頸癌疫苗,又該選哪支好?這些疑問值得深入探討。HPV真的這麼普遍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魏志尚指出,根據本土大規模追蹤研究,發現全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正在感染HPV。只要有過性接觸,就可能感染HPV,女性終其一生約有50~80%會被感染,這個事實可能令人驚訝!因為HPV的感染在初期通常沒有症狀,到了真的有症狀出現時,表示已經發展成疾病,這也是爲什麼HPV會被稱為「沉默殺手」的原因。抹片檢查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發展成更嚴重的疾病前偵測出病變,他建議只要有過性接觸的女性,都應該每年定期進行抹片檢查。而人類乳突病毒的影響,只侷限於子宮頸嗎?其實人類乳突病毒好發於黏膜處,舉凡子宮頸、陰道、外陰部、肛門、口腔、咽喉甚至是眼眶等,都是HPV可能入侵的地方。魏志尚表示,HPV分為高、低危險型,對於女性來說,以HPV16、18為主的高危險型,可能導致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而低危險型HPV6、11型則可能導致抹片異常、輕度陰道/外陰癌前病變和惱人的菜花,並且可能和口腔、咽喉的癌症有相關性。魏志尚說,門診時常遇到年輕大學生或上班族哭著來求診,表示自己性生活單純,只有一個性伴侶,為何會得到菜花?他解釋,菜花是HPV引起,HPV相當普遍,可能在任何情況下感染,因此並非性生活氾濫才會得到菜花。最近的醫學文獻報導,甚至在廁所門把、水龍頭開關等處,都能發現HPV存在。市面上的兩支疫苗,都能預防HPV16、18型引發的子宮頸癌,四價HPV疫苗除了提供HPV16、18型引發的陰道癌前病變、外陰癌前病變,也另外預防HPV6、11型所引發的菜花。民眾可依照自己需求,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延伸閱讀「疫苗比較」: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883

破傷風針哪裡打?一有傷口就要打破傷風針?感染科醫師呼籲:不是的

破傷風針哪裡打?一有傷口就要打破傷風針?感染科醫師呼籲:不是的 #疫苗

一劑破傷風疫苗的保護力是十年 過多的追加注射反而會引起過敏反應「醫生,我小兒子剛剛不小心跌倒,膝蓋有一個傷口,麻煩幫他處理一下,不要忘了幫他打一針破傷風!」類似這樣打破傷風針的情形,不時在急診室發生。無論任何傷口,病患或家屬都會擔心破傷風而要求醫師打預防破傷風針。台東基督教醫院感染科醫師藍志堅表示,其實不是所有傷口或任何時候都要打破傷風針,一劑破傷風疫苗的保護力是十年,過多的追加注射反而會引起過敏反應。 藍志堅醫師進一步指出,「一般來講,若幼兒及國小學生都有遵守我國基礎預防接種政策,或成人最近十年內曾有追加注射,則十年內都有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在這十年內,對一般不大不深的傷口,人體有足夠的抗體保護而不需再追加注射。若過去不確定有否完成基礎預防注射,或最近十年內沒有追加注射,則有傷口時,可予追加一劑為宜。」 延伸閱讀: 魚刺卡喉嚨怎麼辦?會自己消失嗎?教你3招「正確自救法」別亂喝水 如何判斷要不要打破傷風?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的外毒素所引起,大多是由破傷風桿菌芽胞經由受到土壤、塵土、糞便(動物及人類)污染的穿刺傷口而侵入,致死率約在10~90%之間。當傷口越深,越有可能讓此種厭氣性的破傷風桿菌增殖而發病。若傷口很表淺,則發生的機會比較小。民眾一旦受傷就醫,除了要對傷口作適當之消毒清創處理之外,醫師也會按傷口之大小、深淺,以及過去破傷風疫苗接種情形,來判斷是否需要追加疫苗注射。 為了避免受傷時造成緊張擔憂,對於破傷風,平時就要做好預防接種,成人凡有在工作中接觸土壤、污物、動物者,以及軍人、警察等意外創傷高危險群,建議每十年定期追加破傷風注射以維持主動免疫力,以備不時之需。 延伸閱讀: 受傷該貼紗布或人工皮?不想留疤,教你正確選擇「6種傷口敷料」 破傷風針哪裡打? 至於該如何追加破傷風疫苗?藍志堅醫師提醒民眾,只要到醫院掛內科、外科、感染科、家醫科門診,經醫師評估後再行施打即可。

排毒可以從那些器官來下手?

排毒可以從那些器官來下手?#疫苗

肝、腎、腸、肺、皮膚,可以說是人體的五大排毒器官,因此要排毒可以從這些器官下手。一旦身體的毒素降低或是清光了,我們的身體就會提高對過敏的容忍度,自然過敏就不會輕言復發了。肝臟排毒法:每天吃大量的有機新鮮蔬果或喝有機蔬果汁。由於新鮮蔬果汁偏寒涼屬性,因此若是寒性體質的人,可在果汁中加入生薑或肉桂粉一起打成汁,以免有越喝體質越寒的後遺症。補充可強化肝臟解毒功能的營養補充品。服用苦茶油加檸檬汁,以刺激肝臟排放膽汁(Liver Flush),同時將多餘殘留的毒素,從肝臟排出,並經由大便將毒素帶出。最好可以在喝下苦茶油、檸檬汁後的一個小時,再喝下由纖維粉沖泡成的汁,這些纖維會在腸道中將肝臟所排出的毒素吸附,形成大便排出體外,否則毒素在大腸中逗留太久,又會被腸壁回收,那就前功盡棄了! 腎臟排毒法,促進腎臟排毒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每天喝一五○○~二○○○C.C.左右的小分子潔淨水,把毒素從尿液中排出即可。建議可以使用好一點的濾水器,徹底將水中的重金屬、農藥、戴奧辛等等污染源過濾。有腎臟病的人不能喝太多水,否則會增加腎臟負擔,甚至反而造成「水毒」的症狀。 腸道排毒法,促進腸道排毒的方法,是三餐要吃大量含有纖維質的食物,並將白米改成糙米或是五穀雜糧。纖維質會促進腸胃蠕動,而且是形成糞便的主體,使食物殘渣不會在腸道逗留太久。要養成每天至少排便一到三次的習慣,而且留意大便是否成形(最好是香蕉狀,不是顆粒狀,不是鉛筆狀;也不是散落一堆,更不是腹瀉或是水便,也不能很黏稠),排便時有通暢感與舒適感。只要我們可以保持腸道通暢,毒素自然就不易在腸道累積。 肺臟排毒法:盡量處在空氣清新、負離子較多的環境,可使用負離子偵測器,測測看你居家或辦公環境的空氣負離子含量,並建議使用空氣負離子產生器。養成呼吸緩慢但較深沉的方式。最好學習如何腹式呼吸,也就是吸氣時胸部不動,腹部突出;呼氣時胸部依舊不動,腹部凹入。並且時常練習,既可以促進肺排毒又可以按摩內臟。 皮膚排毒法:主動皮膚排毒:促進皮膚排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流汗。被動皮膚排毒:洗澡時,用天然絲瓜布輕輕刷洗身體,這種刷洗可擴展皮表微血管等,將囤積在皮下微血管內與淋巴管內的過敏原或毒素,帶到血液循環中,進而排除。刮痧的原理與絲瓜布刷洗類似,但更激烈。經由刮痧,有毒素的皮膚部位很容易產生皮下出血,刮完後你將會感到舒暢,因為身體的毒素已被釋放到破裂的微血管當中,等白血球來清除。本文摘自:過敏,原來可以根治!:陳俊旭博士的抗過敏寶典,由新自然主義發行文章出處:http://www.i-nature.com.tw/articles1/2/251.html

流感小疫苗‧健康大保護,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開始囉!

流感小疫苗‧健康大保護,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開始囉!#疫苗

今(98)年的公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即將於10月1日全面展開,施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老人(民國33年12月31日前(含)出生者)、機構對象、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滿6個月以上(民國98年4月30日前出生)至3歲以下嬰幼兒、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相關人員、禽畜工作人員、國小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童之外,今年更新增3-6歲幼兒。12月1日起,如公費季節性流感疫苗尚有剩餘,將開放全民施打至疫苗用罄為止。依據往年經驗,預估流感在12月中旬開始流行,農曆年前達到高峰。疫苗施打後需約2週後才會產生抗體保護效果,面對即將到來的流感季節,現在接種疫苗正是時候。為方便民眾就近完成接種,如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對象,可前往台中市245家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接種流感疫苗;醫事及衛生等單位相關人員(由衛生局安排接種)、禽畜工作人員(安排至衛生所接種),國小一至四年級學童則在校由醫護人員集中接種;而台中市各區衛生所為服務民眾,則於一般預防接種時間提供免費接種服務。另H1N1新型流感疫苗,預計11月開打,詳細接種日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公告之。如欲查詢本年度流感疫苗接種地點,歡迎電洽台中市衛生局及各區衛生所,或至本局網站http://www.tcchb.doh.gov.tw/線上查詢。本局防疫專線:04-23801151提醒家長,秋冬同時是輪狀病毒與流感高峰,應讓寶寶於六個月內完成輪狀病毒疫苗接種,有助於臨床上鑑別診斷初期症狀相似的這兩種疾病。世界衛生組織也已建議各國,以疫苗做為對抗輪狀病毒流行最有效的方式。以口服二劑型輪狀病毒疫苗為例,自寶寶六週起即可接種,兩劑間相隔至少四周,最早可在十週大完成兩劑疫苗,不僅保護寶寶的健康,更可避免感染後的醫療支出與難以計數的心理負擔。

治療結核病 需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

治療結核病 需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疫苗

結核病肆虐人類健康已達數千年之久,古代木乃伊身上即有發現結核病感染,在上個世紀初結核病仍是不治之疾;幸賴抗結核藥物自1944年後陸續問世,結核病的治療呈現大幅進步。肺結核很可怕的是,肺結核會傳染;不可怕的是,只要病人規則服藥兩個星期後,就不具傳染力。肺結核是可以治好的,不過,必須長期服藥,必須連續規則服藥六個月以上。但是病人常常在症狀消失之後,自以為好了就不再服藥,殘存體內的細菌就會產生抗藥性,使得治療更加困難。九成以上的人感染了結核桿菌都不會生病,因為我們體內的免疫系統自動會把入侵的細菌消滅。只是身體狀況不佳時,才會讓細菌在體內生長繁殖而生病,這時就要借重藥物來殺細菌。體內的細菌減少到一個程度,症狀會消失,容易讓病人誤以為病好了而停藥,這時殘存體內的細菌,又會慢慢生長繁殖,而且對藥物產生抗藥性,等再度發病時,原來可以殺死細菌的藥就會失效。所以,結核病的治療,一定要持續服藥六個月以上,把體內的結核菌殺光,除惡務盡,否則如同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和平院區位居臺北市萬華、中正區且為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傳染病防治中心,肩負起社區防治之責,對於捍衛萬華區社區民眾健康與結核病防治亦為本院區之使命。為了強化肺結核的防治,必須讓肺結核防治觀念深入社區,將於98年3月22日於該院區A棟10樓大禮堂舉辦“萬華區防癆社區天使”工作坊訓練活動,訓練課程的重點包括:臺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院長璩大成主講的-「結核病防治基本概念」;國立陽明大學周碧瑟教授主講的-「防癆社區天使的緣起及使命」、「人權教育:尊重與包容;去污名化、去標籤化-從結核病患人權談起」以及前金門縣衛生局長吳秉賸主講的─「防癆社區天使工作內容與實務分享」。日後再由社區種子志工深入社區辦理結核病宣導活動,藉以發現有異常特徵之民眾,可再進一步到院檢查,以減少未經治療的結核病患於社區中造成的病菌散播。以期達到加強民眾對結核的認知、結核病防治觀念和強化結核病防治網擴大及深入社區找出個案協助服藥等目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