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

男子嘴破誤認火氣大 竟是口腔癌作祟

男子嘴破誤認火氣大 竟是口腔癌作祟#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別輕忽了嘴破這個小毛病,超過2周未癒合的傷口,小心是口腔癌!54歲的王先生不菸不酒,從小喜歡吃辣,舌頭破洞好幾周,他一直以為是壓力大或是缺乏維生素,拖了3個多月,就醫檢查確診是口腔癌。很多民眾以為嘴破是「火氣大」,輕忽了它可能是癌前徵兆,而口腔癌有8成的患者是因後天環境影響,如發現有2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爛、硬塊應立即就醫檢查,必要時切片檢驗。檳榔、菸、酒 3大危險因子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最新10大癌症死因,口腔癌成長快速,占第5位,每年約奪走逾2000條性命!嚼檳榔、抽菸和喝酒是誘發口腔癌三大危險因子,嚼檳榔罹患率是不嚼者的28倍、嚼檳榔又吸菸罹患率提高為89倍,菸、酒、檳榔通通來,罹患率更高達123倍。醫學界已經證實,吸菸、嚼檳榔又喝酒不但會罹患口腔癌,也會連帶使得罹患食道癌、咽喉癌的機率大增,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不但要戒除檳榔、更要遠離菸害。基隆市衛生局也表示,目前國民健康署有補助30歲以上嚼檳榔、吸菸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進而降低癌症的發生和死亡。

暴增!十年來台灣口腔癌病患增兩倍

暴增!十年來台灣口腔癌病患增兩倍#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設立之國際癌症研究總署在1987年研究指出「嚼含菸草的檳榔」或「同時吸菸與嚼檳榔」對人類口腔、咽及食道有致癌性,因此,遠離毒害疼愛自己,才是保有健康的身體最佳方式。且據最新癌症登記和死因統計,近10年台灣每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已增加2倍,每年約有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罹患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勇敢拒絕菸檳誘惑 保有最佳健康狀況菸、檳榔對健康之危害,已是你我皆知的事情,因此,台南市立醫院今年首度結合安平區公所、安平衛生所與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社會勞動役的勞動人,特別選在愚人節開設「戒菸、戒檳班」課程,參與的近30位民眾,都齊呼選在愚人節立誓要戒菸、戒檳,不是整人的玩笑話,而是真的為了自身健康,也為了家人努力,決心勇敢拒絕菸檳誘惑。戒斷菸檳除保健康 又能擁有最佳環境安平區公所林國明區長也表示,倘若民眾四處吸菸、嚼食檳榔,將嚼食完檳榔渣、菸蒂隨意亂吐、丟棄,除個人形象不佳外,也造成社區環境的髒亂,時尚旅遊勝地名譽將大打折扣。林區長也呼籲要戒除菸、檳惡習,對於已經嚼檳榔、吸菸一大把年紀的民眾,真的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因此,希望凝聚大家的力量,讓有意戒菸、戒檳榔民眾的決心凝聚在一起,共同屏除這惡習。

口腔出現白斑、硬塊 恐為口腔癌警訊

口腔出現白斑、硬塊 恐為口腔癌警訊#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若你是有吃檳榔、抽菸習慣的人,那麼請注意,應定期做檢查,避免口腔癌找上門。在台灣,每10名口腔癌患者中,就有9位有嚼檳榔的習慣,根據死因統計,每年約5400名新診斷口腔癌個案,2300人因口腔癌死亡,為台灣男性所罹患的主要癌症中,發生和死亡情形增加最快者。遠離危害因子 定期檢查以保健康54歲的邱大哥是位清潔隊員,100年口腔黏膜篩檢發現有癌前病變,歷經切除病變部位及補皮後,曾戒除半年的檳榔,但朋友、同事間總是以檳榔、香菸當交際橋樑,久而久之又再次嚼食檳榔。102年時在柳營區衛生所的邀約下參加了戒檳班,每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篩檢又再次發現口腔呈現白斑,「我不敢去醫院,萬一切片是癌怎麼辦」這是邱大哥一直不願到醫院就診的心聲,經過八個月的面訪、電訪鼓勵勸說後,終於到醫院就醫並進行切片,幸好切片結果並非口腔癌。柳營區衛生所提醒「檳榔子本身就是致癌物」,「吃檳榔即使不加配料,也會導致癌症」,鼓勵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戒檳)及吸菸民眾,每兩年可免費進行口腔黏膜篩檢,從102年6月開始,18歲以上至未滿30歲嚼檳榔(含戒檳)之原住民,也享有每二年免費口腔黏膜篩檢的福利,若發現口腔或周圍發現腫脹、硬塊、白色脫屑斑塊、口腔內有未癒合潰瘍,時間超過兩周以上或出現麻木或疼痛感、反覆不明原因流血,更應立即就醫檢查,以保健康。

研究:口腔癌青壯年預後佳 勿放棄治療

研究:口腔癌青壯年預後佳 勿放棄治療#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的口腔癌發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加上復發率高,往往使得患者失去信心,放棄治療機會。因此,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和腫瘤中心研究團隊,針對口腔癌治療後的預後因子做研究,發現青壯年預後的狀況未較差,反而是所有年齡族群中較佳的,呼籲病患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發表此研究的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李清池醫師表示,青壯年口腔癌病患常是肩負家庭重擔的角色。一旦罹病,便會對個人、家庭、及社會造成極大之影響!因此有些口腔癌病患因擔心預後不佳,而躊躇不前,不願積極接受治療。唾液有血、吞嚥困難是警訊但李清池醫師也表示,研究顯示,青壯年罹患口腔癌後其預後並未較差,反而青壯年口腔癌之預後皆是所有年齡族群中較佳的;此研究成果並獲得國際期刊登載,也為口腔癌的病患帶來一大福音。李清池醫師說,在台灣,口腔癌排行男性十大癌症第四名,並有逐年增加之趨勢。因此提醒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的民眾,得定期做檢查,最好的方法還是戒掉菸酒與檳榔。而當有頸部腫塊,口腔潰瘍兩週未癒合、唾液有血絲、吞嚥困難,或莫名的耳朵疼痛、牙關緊閉等,就應尋求專科醫師診療。

別搞錯!嚼檳榔不加料一樣會致癌

別搞錯!嚼檳榔不加料一樣會致癌#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民眾誤以為,只要嚼不含配料的檳榔子就不會罹癌。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1年針對18歲以上男性,進行認知調查,結果發現近5成民眾仍不知檳榔子會致癌。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早在2003年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即證實「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且即使不加紅灰、白灰、荖花或荖葉等配料,光嚼檳榔子本身就會致癌。若在加上配料如荖花含有黃樟素、丁香油等毒性成分共同作用,可能導致口腔表皮細胞層萎縮變薄,誘導發炎反應與細胞修復性增生,其他配料如紅灰、白灰等會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加重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別以為口腔癌不會找上自己,台灣九成口腔癌患者都是檳榔族。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4位,罹患口腔癌的人一年新增將近6千5百人,約2千5百個家庭因而失去至親。因此衛生局呼籲:30歲以上曾嚼檳榔或現有吸菸的民眾每2年都應免費接受1次口腔黏膜檢查,千萬別心存僥倖!

建築工、司機、漁民 罹患口腔癌機率高

建築工、司機、漁民 罹患口腔癌機率高#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口腔癌是台灣十大癌症中最趨年輕化、也是病情變化最快的一個癌症,據國民健康署調查指出台灣每年約有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其中又以建築工人、司機與漁民最多,口腔癌中90%與嚼食檳榔有關,若同時嚼食檳榔、抽菸、喝酒者,罹患口腔癌機率更是一般人的123倍。民眾應戒除嚼食檳榔、吸菸及常態性飲酒等不健康行為並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在癌前病變前,提早發現、盡早治療,避免進展為癌症。罹患口腔癌之後將面臨長期的醫療以及家庭照顧和經濟上的壓力,而且患者經手術後,可能會留下明顯的功能缺損,若太晚發現則預後不良,五年存活率不到5成。因此,為了自己的健康,應戒食檳榔,若有吸菸者更應戒除,因為兩者合併使用,更容易引起口腔癌、喉癌、咽癌和食道癌。早期口腔癌不會有疼痛感覺,且無明顯症狀,患者很難察覺,因此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時機。基隆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對於自己口腔黏膜的任何變化提高警覺,善加把握免費癌症篩檢機會接受檢查。免費口腔癌篩檢對象:30歲以上「有吸菸或嚼檳榔」習慣的民眾,篩檢間隔為每2年1次。

醫訊/口腔癌防治健康講座

醫訊/口腔癌防治健康講座#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人生活中離不開煙或酒或檳榔,殊不知道這些毒物是很容易導致口腔癌的;另外,在口腔癌的治療過程中,對患者與家屬都是一段難熬的過程,因治療中很容易切除頭臉頸部的患處,影響患者尊嚴,在清理過程中有的也會聞到某些氣味。有鑑於此,國泰醫院總院社區護理組特舉辦「口腔癌的預防與保健」講座,邀請該單位陳瓊茹護理師主講,張護理師將分享腦中風衛教知識。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口腔癌的預防與保健時間:102年12月9日(一)上午8:30~9:00地點:醫院(台北大安區仁愛路4段280號\捷運紅線信義安和站出口1或5)內科候診室洽詢:02-2708 2121

醫訊/泌尿疾病防治講座

醫訊/泌尿疾病防治講座#口腔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泌尿道癌是台灣人常見的癌症之一,男性以攝護腺癌、膀胱癌以及腎臟癌為主;而女性以膀胱癌及腎臟癌為主,依衛生署的統計,2003年台灣地區死於該疾病將近二千人,從此得知它對國民健康危害甚為劇烈。另外,膀胱炎雖然沒有膀胱癌嚴重,但還是要及早發現與治療。除此,還有一些其他的泌尿道疾病。有鑑於此,國泰醫院總院社區護理組特舉辦「泌尿系統的預防與保健」講座,邀請該單位吳淑雯護理師主講,護理師將分享泌尿系統衛教知識。活動訊息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場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泌尿系統的預防與保健時間:102年12月10日(二)上午8:30~9:00地點:醫院(台北大安區仁愛路4段280號\捷運紅線信義安和站出口1或5\捷運忠孝敦化站出口3\捷運藍線忠孝敦化站出口3)內科候診室洽詢:02-2708 212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