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台灣老化指數持續上升,老年人口將多於小孩,老人越來越多,憂鬱的老人也會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全台約有31萬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但僅有一小部分曾經就醫,許多人對老年憂鬱症沒有足夠的認識,易因莫名的身體疼痛,而到處掛不同科別的門診,延誤就診時間與醫療資源浪費,提升老年憂鬱症辨識,減少醫療資源成本的浪費。面臨老化出現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臺北榮總醫院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治醫師蔡佳芬說明,老年憂鬱症除了與身體疾病(慢性病)有關外,也受到面臨老化而出現的心理、社會因素影響,例如因為退休而感到失落、孤獨、面臨親友一一離世的悲傷,或覺得自己沒有經濟條件與價值等狀況,又沒有足夠支持系統時,就可能引發老年憂鬱症。蔡佳芬醫師建議家人可以從言語或行為觀察,若老年人常唉聲嘆氣、抱怨身體不適、失眠、經常負向思考甚至出現自殺意念時,就需要多陪伴長輩,滿足其心理需求,若症狀持續兩周以上,就需要尋求專業協助。建立紓壓習慣 重新建立生活目標對老年人多關懷與傾聽,觀察其行為,憂鬱症是可以被治癒及預防的疾病,長者平時要建立紓壓習慣,可以參與社區活動找回自我價值,重新建立生活目標,心情也會變得比較開朗,養成每日運動的好習慣、與親友相聚,並增加與人互動交流的時間,也可從事志工服務,讓自己累積正向快樂的能量,一開始先以嘗試的心態接觸,不要害怕或覺得無趣,當認識不同的人,就會有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