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

研究:老年人有同情心 更長壽

研究:老年人有同情心 更長壽#老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你是個擁有同情心的人嗎?若是的話,恭喜你在晚年時,較容易充滿幸福感及擁有健康狀態。日前有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年長婦人、勇敢的人與最近經歷重大傷痛的人,最可能對陌生人產生悲憫心。且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指出,研究人員說同情心與年老時的健康狀況與幸福感有關,而缺乏慈悲心者恐讓他們在晚年時變的寂寞、孤單,嚴重者還可能陷入孤立狀態中。擁有慈悲心、同情心 使得生命更為長壽該研究報告,主要是針對性別、承受苦難的經歷與心理狀態3種指標進行研究,並在聖地牙哥隨機挑選1000多位民眾接受訪問,平均年齡為77歲。結果顯示,女性不論在年齡、收入、教育等任何條件下,都比男性更具同情心,另外,也發現在過去1年中曾有經歷過傷痛者,不論是遭遇親友死亡或是生病,都具有較同情心。此外,加州大學精神醫學系教授,也是該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艾勒(Lisa Eyler)博士表示,如果我們能培養人們的慈悲心,就能增進他們的健康與幸福感,甚至使他們更長壽,由此可見,培養慈悲心、同情心,可使晚年生活的更加快樂、幸福。

愛滋病「慢性病」化 老年問題漸受關注

愛滋病「慢性病」化 老年問題漸受關注#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過去,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感染者自己,都會認為若遭愛滋病毒感染,並不會活太久,但其實,隨著醫藥科技的進步,愛滋病毒感染者,能規律服藥要的話,愛滋病幾乎是與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一樣是所謂的慢性病,因此,根據露德協會的調查指出,與早期的資料相比,愛滋病患已會對未來的生活產生期盼,並開始擔憂老年生活該如何打點,是否能有人能陪伴?愛滋病患年老後 恐沒人陪伴?露德協會指出,因醫療科技發展,愛滋已經是一種慢性疾病,感染者餘命亦與非感染者無異,因此在老年生活議題上,過半數以上會擔心老年後經濟狀況、照顧及安養等問題,也有四成五以上會擔心沒有人陪伴。今年的調查中發現,感染者之間會發展出「另類家屬」的情誼,認為同樣身分的人住在一起,除彼此有照應外,也減少一些因疾病帶來的相處壓力。因此,如果未來成立愛滋老人社區,和過去兩年調查結果相較,贊成比率從4成大幅提升至6成以上。愛滋病患遭歧視未減 其老年問題難解決與歷年的調查資料分析比對,今年調查的結果可以明顯的看出感染者對自己感染後的生命想法開始轉變,從早期覺得自己不會活很久到開始期待的老年生活,並關注老化、長期照顧、保險、生活保健等議題,此結果提醒著各界應關注帕斯堤老化議題,而建構相關福祉已刻不容緩。但是,愛滋病患者受到的社會歧視,還是不曾隨著時間而慢慢減少,在實務上,許多急需長期照顧的帕斯堤經常被以罹患法定傳染病或無能力照顧特殊疾病為由被拒絕於養護機構之外,如何落實愛滋權益保障條例,維護感染者就養的基本權益,還有待長期照顧體系一起加入反歧視的行列。露德協會呼籲,隨著愛滋慢性病化,加上各愛滋團體積極進行社會教育,愛滋感染者所處環境雖仍有許多汙名與歧視,但社會大眾的了解跟友善,已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相對於感染者的生活壓力亦逐年減少。但與愛滋其他疾病共病、老化、隱私的議題,仍是不可輕忽的焦點。

樂閱讀/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

樂閱讀/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老年

英文報紙常在角落刊登一些日本報紙沒有報導的有趣新聞。有位名叫比亞利絲.姆拉的夫人,在82歲那年,決定後半生要住在伊利莎白皇后二世號船上。她表示,住在船上比住在倫敦便宜,一個月只需支付船公司61萬6千3百20日圓(約合台幣20萬元),又無需擔心生活上任何雜事。她曾與丈夫遊遍世界五大洲,丈夫於兩年前往生後,老太太決定把船當作自己的家。夫人已習慣在船上,也很喜歡船上的生活。不需要外出購買食品、汽車用不上,連瓦斯費、電話費都不用再支付了。試著想了想覺得這麼做很合理。住在船上,就不再需要僱傭人、修理屋子或為盆栽澆水了。夫人說,現在最煩惱的是,每天都有好吃的料理,但是,已經吃不太下了。也有人說如果她選擇住進倫敦老人院,則一個月的經費是38萬9千8百80日圓(約合新台幣13萬元),比她現在的生活費還不到一半。姆拉夫人生活愉快。每天玩橋牌、跳社交舞,或閒坐游泳池畔。她還加保航海醫療保險,房間是第四號船艙單人房。船隻每週要進港四至五次,這時,她就下船,外出閒逛。現在的電子郵件很方便,她一點也不覺寂寞。和兩個兒子都有聯繫,兩個兒子會輪流上船陪老母親過聖誕節。姆拉夫人的生活看似夢幻,但是也許並沒有那麼幸福。有時,人會因貧窮而獲得救贖;有錢、雲端似的生活反覺無聊,是另一種受罪。窮人雖不知今晚是否有食物可吃,卻對生存感受深刻。姆拉夫人或許覺得無須世人認可,也能踏實地活著。今後的老人們,是否有必要思考:應該過較有創造力的老後生活。至於我們夫婦呢?我雖偏好鄉村生活,外子卻相反。他的說法是,能聆聽電車駛過街道的聲音,眺望盲目跟隨流行的那些「小姐們」的姿態,又可以觀戲或展覽會,所以還是城市好。有段時期盛傳,豪華客船已退流行了。但是現在,客船又出現了。想來是有錢的顧客現身了的關係。奢侈消費,對振興世界的經濟畢竟還是有利的。(本文作者/曾野綾子)(摘自/人生的收穫/天下雜誌出版)

老年失智 透過專業課程減緩退化

老年失智 透過專業課程減緩退化#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台灣即將邁入高齡化社會,老人安養、照護問題日益重要,因此新北市政府關懷老年族群、從8月起舉辦一系列失智宣導活動,希望讓民眾對失智症有更進一步的認識,透過課程讓長者和家屬都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瑞齡學堂 家屬患者一同受惠新北市65歲以上的長輩約有36萬人,是全國老年人口最多的縣市,根據衛生福利部2012年的調查,台灣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4.97%,由此來估算,新北市約有1萬8千人的失智人口,因此市政府結合社區和醫療院所的資源,從去年起特別針對老年人口進行失智症篩檢、並持續追蹤屬高風險的患者;不只如此,新北市衛生局也替輕度失智症患者開辦「瑞齡學堂」、並提供家屬支持團體課程,讓失智症患者與家屬都能從課程中得到支持,學習如何陪伴患者和疾病共存。瑞齡學堂是希望透過專業人員設計的課程,可以延緩失智症患者生活功能的退化和增加社會互動,也讓家屬藉由團體課程學習如何照顧的技巧和互相情緒支持;家屬在課程中和成員分享心情點滴、適時抒發心中壓力、相互鼓勵、分享和支持,而失智症患者透過不斷的思考、活動,讓自己的生活機能不再快速退化。初篩失智 透過專業提早治療若是早期發現失智症狀,就能透過專業協助減緩,因此若家中長輩有記憶力衰退、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行為情緒改變等,可立即前往各區衛生所或醫院做初步篩檢;為了關懷老者,第二梯次的瑞齡學堂即將在8月底開始,有需求的民眾可上衛生局網站報名,且8月31日、9月7、14日還會舉辦失智症系列電影和營養講座,讓國人更加瞭解病患的照護問題。

社會漸老化 老年人心理衛生怎麼顧?

社會漸老化 老年人心理衛生怎麼顧?#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台灣漸進高齡化社會,在我國老年照護水準,還未跟上社會人口老化的腳步時,老年人的心理衛生相對重要。根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101年度接獲的400餘案自殺企圖通報長者中,約有23%的長者是因「家人間情感因素」造成心理困擾而採取自殺行為。因此,如何維持家人間相處的平衡,將是守護銀髮族的重要議題。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統計資料指出,造成老年人自殺企圖的主要原因除「家人間情感因素」以外,「生理疾病」因素約佔35.2%,且約有2成自殺企圖的長者同時併有上述兩項心理困擾。自殺防治中心在關懷訪視自殺企圖長者的過程也發現,受生理疾病困擾而企圖自殺的長者,常是抱持著「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而萌生以死解脫的念頭,然而這樣看似出自善意的想法,實際上往往非親友的本意,反而使彼此相處落入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換言之,在高齡化的社會中,不僅長者本身經驗到生理機能衰退或甚至失能之苦,親友及子女也同樣面對長者老病過程中自己感到的不捨、無奈及焦急等情緒交相折磨。自殺防治中心指出,這是家人間須共同面對的功課,因此,親友和銀髮族如能對這樣的處境寬心以對,才能使彼此活得更自在。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社工科主任董秀珠針對家屬與長者相處平衡之道提出以下建議。「放心允許自己放鬆」,長者面對身體機能衰退難免感到沮喪失落,有時亦會想要證明自己還有用或不拖累家人而試圖多做些什麼,然而老化為人生必經的過程,接受它並安心地做個被照顧者亦是一種幸福。「寬心接受各種結果」,失能或重症的療癒結果原本即存在著難以預料的風險,若然須面對長者是否動手術或做侵入性治療的重要抉擇,無論抉擇之後的結果是否盡如人意,請理解所做的抉擇乃是出自治療的善意,無需以抉擇對錯的價值判定增添心理困擾。以及「開心尋求專業協助」,如老年人在生活上有碰到難題,都可撥打市民熱線1999向專人洽詢。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

失智非正常老化 民眾常錯失治療時機#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台灣自民國82年開始邁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率不斷上升,在101年達到11.2%。失智老人人口數估算超過19萬人,佔老年人的盛行率約1.7到4.4%。根據經建會社區失智症盛行率推算,社區失智人口在民國145年將超過72萬人,即每100人中就有4人是失智症病人。失智症是隨著年紀越大盛行率越高的疾病,65歲到85歲間每增加五歲失智症的盛行率便會倍增。失智症人口不斷急速增加。然而,在台灣仍有七成的失智症病人隱藏在社區中未被診斷,主要是因為老年人記憶力變差、語言表達困難、判斷力變差、行為能力退化常被當作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因此而未及時診斷,也就失去了治療先機。但失智並非正常老化,失智症是發生在老年期的漸進性智能退化,並影響記憶、抽象思考、語言能力、操作功能和日常生活執行功能。導致失智症的原因很多,首要之務便是在鑑別診斷。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就是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症次之,其他尚包含路易氏體失智症、額顳葉型失智症等等。診斷的目的在區別可逆及不可逆的致病病因,以對症下藥。而在確定失智症診斷後,也才能導入適當醫療資源及社會服務。七成的失智症病人在認知功能變差的病程中會合併出現行為精神症狀(BPSD),包括有憂鬱、妄想、幻覺、錯認及其他行為障礙,是照顧者最主要的壓力來源,也常常是家屬開始帶病人就醫的原因。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表示,許多病人還未就醫前,往往就因為妄想家人或鄰居偷竊自己財務、另一半外遇、錯認家屬、幻聽、重複問、逢人便抱怨兒子媳婦虐待不給飯吃等,而干擾鄰人,或屢與家屬發生口語甚至是肢體衝突,造成親子、手足、配偶、社交關係破裂,實為憾事。其實這都是導因於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不認識。在門診中,不僅要收集病史、安排檢查,與病人建立良好醫病關係及治療,也要同理家屬,並對家屬衛教有關行為精神症狀與失智症的關係,以及未來如何因應之。由於早期診斷對於失智症的預後影響深遠,因此,奇美醫學中心精神科主治醫師高霈馨建議家中如有長者,尤其是失智症高危險群,如65歲以上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動脈硬化、巴金森氏症、中風或有失智症家族史等等,出現疑似記憶力或其他認知功能缺損時,家屬不妨透過一些簡易而能在家自行施測的問卷進行初步的失智篩檢。(資料來源:奇美醫院電子報提供)

老骨頭跌不得? 老人平時活動應多注意

老骨頭跌不得? 老人平時活動應多注意#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署立台中醫院骨科洪宗賢醫師表示,隨著社會高齡化,許多老人醫學問題日漸顯著。小兒醫學不等於縮小的成人,那老人醫學更不僅是年紀變大的成人。人類仍無法完全了解老化的機制,但老化的問題卻無時無刻在發生。許多高齡居家及活動產生的意外創傷也層出不窮。就有一名九十五歲的李婆婆,因為右大腿越來越腫痛,家屬帶她到醫院急診就醫,結果顯示右股骨下端骨折,家屬則表示不記得病患有明顯跌倒病史,怎麼會有這麼厲害的骨折?還有另一名九十二歲的婆婆因不小心跌倒,導致左側髖部骨折,送到附近醫院醫師表示因年紀太大,心臟瓣膜有問題等等,不適合開刀,給予止痛就好。但病患疼痛難耐,止痛藥根本無法止痛,家屬不知該如何?署立台中醫院院長李孟智說,診間最常發現長輩們因居家意外,如跌倒,而造成生活品質受限,手術風險卻又會令家屬擔心而怯步,甚至放棄。長輩只好臥床無法行動。有鑑於此,台中醫院特設有超高齡骨鬆特別門診。李孟智也特別提醒,超高齡老人常見骨折部位,像是腰椎骨折(輕微跌坐)、手腕骨折(拉單槓,倒退走)、肩部及髖部及腳踝骨折(絆倒)、高能量撞擊更常伴隨生命器官的損害及多處骨折(車禍)。而醫院對超高齡骨折病患的治療目標,希望能夠減輕病患的疼痛,恢復原有的生活舒適感、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避免永久失能、減輕原有患疾的負擔,並避免惡化、避免臥床照護的併發症。讓老年人也能享有該有的生活品質。(圖片來源:署立台中醫院提供)

成大失智症中心 讓關懷從行動做起

成大失智症中心 讓關懷從行動做起#老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因台南成大醫院前院長林炳文的鼓勵與支持,成大醫院成立成失智症中心,積極推動大台南地區失智症醫療服務與關懷行動,在老年人口逐漸增多的大台南地區,幫助民眾能認識、關懷與重視這無聲、且漫長的失智症。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至今揭碑2週年,提供個別化的免費照護諮詢服務達410人次、辦理免費民眾教育訓練、病友家屬座談會及各項衛教活動達15場次以上,其中2012年失智症中心所主辦的活動,參與民眾人數更高達2500人次。失智症中心召集人白明奇表示,身為第一個國立級的失智症中心,成員們提供專業醫療、教育、創新與服務的精神,對本院醫療同仁、病友家屬、鄰近社區民眾及院外人員提供學習機會,以盡到醫學中心的之社會責任。此外,也積極向衛生署南區醫療網爭取經費,充份利用有限的資源,辦理各項失智症教育推廣工作, 今年,成大醫院失智症中心將發行「失智症衛教專刊」,將實際生活面上失智症的照護問題,以簡淺易懂的方式,提供正確知識供大眾閱讀與認識;更鼓勵民眾將自己的照顧經驗與心得分享,讓疾病照顧生活化、去污名化,未來將更努力陪伴大眾一起關懷失智症。白明奇更補充,失智症的照護已經超越醫療層面,更是家庭、社會與國家未來的重要問題。(圖片來源:成大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