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

腹脹如懷胎九月 竟取出子宮肌瘤狀似嬰兒

腹脹如懷胎九月 竟取出子宮肌瘤狀似嬰兒#子宮肌瘤

40初頭許姓女子(化名),原本身材纖細瘦小,近年來,卻發現自己的小腹日漸變大,沒想到前往沙鹿光田綜合醫院看診時,竟發現子宮中養了一顆巨大的子宮肌瘤,經醫師開刀取出後,發現這顆腫瘤重達五公斤,且形狀看起來就像一個未成型的嬰兒,讓醫護人員都十分驚訝。該病患表示,大約五年前開始,她發現自己的小腹好像有變胖的趨勢,尤其最近一兩年,肚子大到像懷孕9個月一般,連親朋好友都嘲笑她是不是懷孕了。雖然她自己也覺得奇怪,但因為沒出現任何不適感,加上工作繁忙,因此一直沒到醫院進行檢查。直到前陣子,許小姐因腹部有腫脹不適感,故前往光田綜合醫院看診,經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以及超音波檢查後,赫然發現許小姐骨盆腔裡竟然有一顆巨大的子宮肌瘤,且該腫瘤已經壓迫到腎臟,造成單邊腎臟水腫。蘇棋楓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型成的良性腫瘤,主要是因為女性賀爾蒙刺激子宮造成,而罹患的機率、數量、位置都因人而異,平均每3~4位女性就有一位可能罹患子宮肌瘤,許多婦女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蘇棋楓醫師進一步表示,肌瘤生長的位置可分為子宮腔內、子宮體本身以及子宮外部。通常生長在子宮腔內的肌瘤因為會影響子宮收縮和經血的排出,症狀會較為明顯,患者可能會出現經血量多、經期過長甚至不孕、易流產等問題。如果肌瘤長到一定的大小時,甚至會壓迫到周邊器官,如壓迫到直腸時,會有莫名便意,若壓迫到膀胱,則會出現頻尿的狀況。因此,蘇棋楓醫師建議女性朋友若發現自己腹部有壓迫感、不正常腫大、經期時間過長、經血量過多的情形時,應儘快到醫院婦產科接受詳細的檢查。若經診斷為子宮肌瘤,症狀不嚴重時,尚可透過藥物控制,等更年期過後,肌瘤就會萎縮。如果症狀較為明顯或肌瘤位置在子宮腔內,建議可以透過手術切除。目前手術治療的方式包括腹腔鏡手術、傳統手術和子宮鏡切除術,需視患者腫瘤的位置、數量和大小來評估治療方式。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

六分鐘護一生效果佳 國人子宮頸癌存活率高於英美#子宮肌瘤

95年癌症登記於三月剛公布,顯示每年癌症人數仍在不斷的上升,每7分10秒就有一人被診斷癌症。但值得欣慰的是「六分鐘護一生」,在近年政府及民間大力推廣篩檢的努力下,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均呈現下降情形。政府從84年開始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免費子宮頸抹片篩檢服務,篩檢率已從84年的20%上升至94年的53.8%,而國民健康局電話調查結果更發現,30歲以上婦女每三年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比率已達70.5%。癌登資料也顯示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25人,下降至95年的13.2人(降幅達47.2%);標準化死亡率也由84年的每10萬人口有11.1人,下降至96年的5.8人(降幅達到48%);定期篩檢也讓早期檢出(原位癌)比例於87年開始明顯高於晚期檢出(侵襲癌)比例;同時也讓子宮頸癌的五年存活率提昇到74%(已超越美國的71%及英國的61%);在在顯示抹片篩檢的推廣已大幅降低子宮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 然而,台灣的子抹篩檢率雖已提昇,但相較於美國各年齡層的平均篩檢率之85.2%,我們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再從全球民族來看,亞裔女性未定期篩檢子宮頸癌的比率占40%,比起其他民族平均的18.2%明顯高許多,顯示亞洲人的確對子宮頸抺片檢查較不積極。有很多病友是因為有症狀才檢查出已罹患侵襲癌,常常悔不當初,那時再想「如果能定期做抹片檢查就可以早點發現了」已經來不及了。近期子宮頸疫苗的消息炒的火熱,還是要呼籲,子宮頸癌病程發展相當緩慢,定期抹片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即使打了疫苗還是要持續做抹片檢查,希望女性朋友都能夠響應「六分鐘護一生」活動。為了避免忘記檢查,建議婦女每年選擇固定一天作為篩檢日(例如生日或結婚紀念日),方便提醒自己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男生也要關心愛護您的太太女兒,記得提醒他們定期去做抹片,才能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本文由癌症希望協會提供,癌症希望協會學術委員暨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鄭文芳執筆)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

預防子宮頸癌,不可三缺一:疫苗、抹片、HPV檢測#子宮肌瘤

自2006年,四價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以來,如今全世界包括台灣在內,已有106個國家核准上市,23個國家由政府出錢免費施打;但是否施打了子宮頸癌疫苗就不會得到子宮頸癌?而且子宮頸抹片檢查也不需要再做了嗎?相信這是許多婦女關心的議題。台灣近年來,在國民健康局大力推動婦女接受一年一次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下,三年篩檢率也只到50%,每年有近2000名子宮頸癌新增病患,每年死於子宮頸癌的患者雖有遞減,但在2008年仍有將近800名婦女死於子宮頸癌。即使在歐美先進國家,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普及率已達80%以上,近10幾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生率仍無法繼續有效的下降;可見,單靠子宮頸抹片檢查並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子宮頸癌的發生。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 - 李海翔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研究已知,子宮頸癌的發生與人類乳突狀病毒(HPV)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沒有HPV感染的婦女幾乎不會得到子宮頸癌。其實,HPV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無論男女,終其一生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會得到HPV的感染,但是只有少數的高危險HPV會產生子宮頸癌,也只有少數婦女會持續被高危險HPV感染,而產生子宮頸癌。所以,HPV的檢測(發現高危險群)就顯得非常重要。子宮頸癌疫苗主要是針對高危險HPV type 16&18,李海翔醫師指出,經臨床證實,子宮頸癌疫苗確實可以在人體內產生抗體,有效的保護免於HPV的感染,尤其是針對年輕的女孩,產生較高的抗體效價,似乎有較好及較長的保護效果。至於疫苗最長的保護年限可達幾年,目前並不清楚,但是多數的專家都相信,至少可達10~20年的時間以上,但是對於已經得到子宮頸癌的患者,子宮頸癌疫苗並不具至治療效果。免於子宮頸癌的恐懼,是所有婦女朋友的盼望,也是所有婦產科醫師努力的目標,李海翔醫師提醒,唯有全面施打子宮頸癌疫苗、HPV檢測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同時並進,相信子宮頸癌必定會在台灣逐漸減少消失於無形。

子宮頸癌年輕化 預防接種從年輕做起

子宮頸癌年輕化 預防接種從年輕做起#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及子宮頸癌癌前病變年輕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近年已有明顯年輕化趨勢,現今子宮頸癌一旦被發現時,多已經屬於嚴重的末期。」再再顯示子宮頸癌的衛教宣導刻不容緩。■ 子宮頸癌年齡層下降 竟出現17歲患者高達99.7%的子宮頸癌都是由HPV(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起,HPV分為高危險型及低危險型兩種,最常見的高危險型HPV16、18型,會導致癌症,而低危險型如HPV6、11型,可能導致子宮頸癌前病變及生殖器疣(菜花),有些持續感染HPV病毒的人,可能會導致抹片異常、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等疾病。劉偉民醫師表示:「近年來感染HPV病毒的年齡層逐年下降,根據美國的研究統計,74%的女性第一次感染HPV(人類乳突病毒)的年齡為15~24歲,在台灣,北醫門診病患中,甚至有17歲少女罹患子宮頸零期癌的病例,因此女性千萬不要再以為子宮頸癌是年長者的專利。」根據衛生署統計,子宮頸癌的發生率在婦癌中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二,且子宮頸癌的手術醫療花費及危險性均很高、後遺症也多,不但耗損國家、社會的成本,對家庭及個人的折磨更是無法想像,因此,防治婦癌向下紮根確實有其必要與急迫性,正確醫學知識的傳遞和實際防疫行動,兩者需要同時並行。■ 北醫婦癌防治從內開始、從年輕做起  關懷一校三院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邱文達、與附設醫院院長吳志雄共同表示:「將婦癌防治推廣至台灣每個角落,是臺北醫學大學及附設醫院共同的責任及使命,但首先需加強內部學生、教職員對於婦癌防治的知識,才能逐步向外推廣。」因此,在北醫各單位的傾力配合及催生下,終於在2009年成功結合「預防醫學」及「實踐防疫」雙領域,領先全台首度於一校三院(臺北醫學大學、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署立雙和醫院),針對子宮頸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急需重視的婦癌,推行防護服務。也同時提供年輕的女性學生完整周全的婦癌知識教育,及落實預防接種計畫,更讓疾病預防由內而外、從年輕開始。■ 接種疫苗為最前線防護經過政府大力推廣子宮頸癌抹片後,已發揮巨大成效,但今天的患者一旦發現子宮頸癌,卻往往已是末期,同時癌前病變的比率卻與日遽增,劉偉民主任強調,定期子宮頸癌抹片檢查,雖然可以早期發現”癌前病變”,但無法避免”癌前病變”的發生,但是疫苗的接種卻是第一線防護,可將子宮頸癌和子宮頸癌癌前病變的發生率降至最低,且愈年輕時接種,抗體產生的效果較佳,疫苗防護的效果也較好,並能同時提供子宮頸原位腺癌、外陰癌前病變、陰道癌前病變及生殖器菜花的預防。【北醫防治婦癌大使賈靜雯分享】藝人賈靜雯的母親是子宮頸癌第三期的患者,之前一路陪著媽媽治療,深深體會罹患子宮頸癌患者的折磨和家屬的煎熬,賈靜雯表示,媽媽在北醫的治療之下恢復狀況良好,回憶起當初的沉重心情,賈靜雯進一步呼籲,女性應更主動、積極的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定期抹片、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才能將子宮頸癌、陰道及外陰癌前病變、生殖器疣等疾病的威脅減至最低。

關心女性子宮頸癌 張鈞甯邀您一起時尚作公益

關心女性子宮頸癌 張鈞甯邀您一起時尚作公益#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是發展相當緩慢的癌症,只要定期抹片檢查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減少60%至90%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甚至子宮頸原位癌可達100%的治癒率。大部分的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且現階段尚無藥物可以治療,因此,子宮頸癌的預防更顯重要。為了呼籲女性朋友關心自己的健康,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以及每年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雙重防護降低子宮頸癌的威脅性。因此今年「iROO女性關懷運動」以關心女性子宮頸癌作為主軸,於3月8日至4月8日iROO全國65家門市進行愛心商品的義賣活動,並邀請到台灣癌症基金會子宮頸癌防護大使的張鈞甯擔任活動代言人,張鈞甯也為這次的活動獻聲錄製廣播,希望用聲音喚起更多民眾的參與,投入「iROO女性關懷運動」一起關心女性朋友的健康。這次的愛心義賣商品也結集了民眾的創作巧思,iROO服飾品牌於去年11月舉辦「Love & Care時尚創意T恤設計大賽」,從公開徵稿500多件作品中選出了2件優勝作品,分別製作成「愛心創意T恤」,與iROO服飾品牌創意團隊所設計製作的「Love & Care時尚絲巾」及「時尚創意購物袋」,一起進行限時限量的公開義賣。此次愛心商品皆限時、限量發售,並將所有義賣所得全數捐贈台灣癌症基金會,作為子宮頸癌防治及購買子宮頸抹片車之用,深入鄉鎮縣市、服務偏遠地區婦女。歡迎民眾至iROO全國65家門市挑選,一起與張鈞甯健康、美麗作公益。‧iROO女性關懷運動活動網站:http://www.canceraway.org.tw/carelove/

剖腹產中合併子宮肌瘤切除 不再是禁忌!

剖腹產中合併子宮肌瘤切除 不再是禁忌!#子宮肌瘤

陳小姐(化名)長久以來都有經期腹痛的困擾,每次月經來時,經血多,腹部疼痛還須要靠止痛藥才能夠緩解,飽受困擾的陳小姐後來到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求診,經超音波檢查發現,有數顆直徑大小從2.5公分到20公分左右的肌瘤在子宮上,原本要預定時間接受肌瘤切除手術治療,卻發現已經懷孕了,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告知陳小姐,肌瘤應不至於影響到胎兒,建議順其自然懷孕。接近臨盆的日子來臨,子宮肌瘤並沒有因為懷孕的關係而改變,反而最大一顆約20公分的肌瘤阻擋到產道,必須選擇剖腹產手術。後來在劉偉民主任建議下,接受改良型剖腹產合併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順利產下一名男嬰3086克重,也同時切除了子宮肌瘤,後經追蹤,這位媽媽又順利的再度懷孕、產下第二胎。北醫附設醫院婦產部團隊運用「改良型剖腹產合併子宮肌瘤切除術」,成功替多位孕婦同時接生,並解決子宮肌瘤問題,免除婦女二次動刀的痛苦。接受改良型剖腹產合併子宮肌瘤的孕婦中,最大的一顆肌瘤直徑將近40公分,生產完後手術房的同仁們都驚呼說像是生了雙胞胎一般,這位媽媽過兩年後也順利的再度懷孕;而最多顆的肌瘤是一位33歲的孕婦,每次肚子一收縮時,除了圓滾滾的肚子外,肚皮上還可以驚見好幾顆大小不同的突起物,手術中發現共有7顆大小不等的肌瘤,也一併於術中切除。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約三分之ㄧ育齡婦女都有子宮肌瘤的困擾。以往剖腹產同時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是項禁忌,但劉偉民主任提出了改良型手術,不但使此類患者不必再接受一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或子宮切除手術,又可同時減輕患者長期受肌瘤所累之苦,主要因為合併子宮動脈結紮手術,大大減低了手術中失血,以及子宮肌瘤未來的復發機率。  劉偉民主任指出,從1999年至2003年,期間有36位此類孕婦接受改良型剖腹產手術合併子宮肌瘤切除,另外取同時段36名患者為對照組(只實行單純剖腹產,未合併子宮肌瘤切除),術後追蹤63個月發現,除了前者的手術時間略為增加外,術中出血量,術中併發症,術後併發症,術後血紅素改變量並無明顯差異,但前者36名中病患僅有一位因肌腺瘤疼弄難耐,再次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相對的,對照組則有36.2%(15位)的孕婦,因子宮肌瘤的困擾再度於63個月內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或子宮切除手術。此一臨床研究,由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第二年住院醫師林睿禹撰稿,近期將於於知名國際期刊登出(已獲通知接受刊載),創下國內最年輕住院醫師完成國際知名期刊SCI原著研究論文撰寫的首例。

迎接婦女節 提供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

迎接婦女節 提供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佔歷年台灣地區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女性癌症死因首位則為肺癌)。若能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會有良好的成效,這是因為子宮頸可藉由簡單的檢查即可看得到、摸得到,故極方便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而且在內診時,也可趁機發現是否有子宮肌瘤、骨盆腔腫瘤、膀胱或陰道脫垂、尿失禁等常見婦女生殖器異常,可惜國內婦女接受抹片篩檢的比率僅約三成,相較於歐美先進國家仍不算普及。為迎接婦女節的到來,和平院區加強推廣子宮頸抹片篩檢之重要性,特於當週(3/2-3/6)舉辦來院參與30歲以上婦女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之民眾,即贈送精美小禮品乙份,並於3/3-3/5舉辦「貼心婦幼情  關懷百分百」婦女節系列慶祝活動,期待能帶給社區民眾兼具趣味、溫馨、健康的和平院區健康之旅,為婆婆媽媽留下特別的回憶。此次系列活動特別安排關懷樂音心靈饗宴活動、健康美容講座及當週,欲藉由現場音樂演奏帶來美妙樂音、精采健康講座及免費健康篩檢,促進社區情感交流,為達關懷散播溫馨情之優美旋律,營造溫暖、快樂、活力的『真、善、美』就醫環境。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

定期抹片篩檢 向子宮頸癌SayNo!#子宮肌瘤

子宮頸癌,是子宮頸內部的細胞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HPV)而發生病變,它可能出現在任何有過性行為的婦女身上,年輕或年老者都有機會。面對子宮頸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永遠是不二法門。天主教聖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洪思齊表示,在20年前,經常有婦女過去從未看過婦產科,因為不正常陰道出血,最後不得不就醫,檢查後原來已經是子宮頸癌第三期,甚至輸尿管已經被癌腫塊阻塞而造成腎水腫頻臨腎衰竭,此時可說是藥石罔效,著實令人婉惜。近年來,由於衛生政策的大力推廣子宮頸抹片,加上婦女朋友對於本身健康認知的進步,上述的悲劇已經大幅減少了。洪醫師指出,子宮頸是陰道與子宮腔的交界,其轉換帶(transformation zone),醫學上稱為T-zone,是兩種不同的組織,即多層鱗狀上皮與單層柱狀上皮的移行區。此T-zone是子宮頸癌最好發之處,子宮頸抹片檢查就是要特別採集此處的細胞做顯微鏡檢查。子宮頸癌可以說是HPV感染之罕見續發症。換言之,該病毒若感染了T-zone,多數會在7~8個月後自行消失;只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會於日後10~20年間,發生高度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由於從感染到發病長達十餘年,只要婦女朋友定期接受抹片篩檢,多可以在初期病變階段就發現;此時只要接受較簡單而少副作用的手術治療,就有接近100%的治癒率。但是洪思齊醫師仍要提醒婦女朋友,子宮頸癌初期時幾乎是無聲無息,毫無症狀,只有靠醫師抹片或陰道鏡檢查才得以早期發現。此外,標準的抹片檢查程序,還包括骨盆腔內診,因此子宮肌瘤,卵巢瘤或子宮、膀胱脫垂,甚至尿失禁也可能藉此機會得以發現,可說是子宮頸抹片的附加價值呢! 最後,再一次提醒您,您今年「抹」了嗎?希望您珍愛自己,才能有本錢珍愛家人。讓我們一起向子宮頸癌Say No!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