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家庭

爸母必知 1~2歲的孩子在想什麼?

爸母必知 1~2歲的孩子在想什麼?#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怎麼照顧1~2歲的孩子?1歲的孩子在想什麼?如何引導幼兒學習?如何讓孩子安全探索環境?分離焦慮怎麼辦?照顧幼兒,這些事爸媽一定要知道。  原來要這樣照顧1歲多的孩子! 孩子開始想要獨自探索、想要自己嘗試  湯佳樺心理師指出,隨著孩子逐漸發展到學步期,孩子會開始可透過爬、走來探索這個世界,許多家長會出現的狀況是當孩子在探索時,家長會很快地說「不行」,這樣的反應其實會影響到孩子本身的自主探索。建議家長可將孩子透過爬、行走可觸碰到的範圍,將危險物品收拾到孩子碰不到的地方,若會擔心孩子進出入廚房等危險場域,則可用圍欄區隔空間。 在認知能力發展中,建議家長在引導孩子上,以孩子目前所具備的能力作為基準,讓孩子挑戰有點難度的任務(家長輔助)。建議家長可嘗試看看先動口、再動手、最後再示範,一開始家長可先透過口語引導孩子嘗試,例如:當孩子要拼拼圖時,其實他僅需要拼圖旋轉即可,家長可試試看跟孩子說「我在想能不能轉轉看這塊」,讓孩子可以自行嘗試,接著,若孩子成功完成,即可鼓勵孩子「太棒了!媽咪就知道你能做到!」 如果孩子在理解家長所述有困難,家長可嘗試輔助孩子的手,陪著孩子完成;最後,再讓家長先示範後,讓孩子再次模仿學習。其次,家長可先將孩子想要完成的目標以及孩子目前能力可完成的目標分步驟,先讓孩子完成第一步,接著家長協助完成其他步,這也是一個方向。   當孩子想要嘗試的時候,有些家長會很迅速地跟孩子說不行或說道理,其實以孩子當時的認知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並不一定可理解家長所述。家長可先試想看看,若讓孩子真的去做嘗試,可能會影響到什麼,家長可先將預防措施做好,讓孩子自主嘗試。以穿衣服為例,孩子可能冬天會想要穿短袖衣服,但家長擔心孩子冷,就會堅持要孩子穿外套;但有時候也可以先順著讓孩子穿短袖衣服,接著再問孩子說:「啊!可是兔兔(孩子衣服上的Logo)可能會怕冷,我們幫兔兔穿一件外套。」用相對遊戲化的方式、或順著孩子思考脈絡,讓家長與孩子能夠在正向氛圍狀況下,完成家長原先期待孩子做的事情。   孩子分離焦慮可能較嚴重 若真的要離開孩子,建議家長不要突然消失,應陪伴孩子練習一次又一次的分離。建議家長可先用增加距離讓孩子練習分開,例如:先退到門邊(孩子看得到的的門邊);再退到門後,最後再離開現場。每一次都需要練習,也讓孩子知道家長就算離開,還是會回來。當家長離開後回來,皆需要肯定孩子在過程中的勇敢,但若孩子仍無法,不要直接要求孩子一定要接受父母當下的離開。 孩子可能會一直丟玩具  重點要先回到陪伴孩子玩玩具的目的是什麼,若是要建立跟孩子的正向親子互動,有時候需要先順著孩子玩玩具的脈絡,家長可先融入孩子的遊戲情境陪伴著孩子玩,當孩子因為遊戲碰到挫折感到苦惱時,家長再引導孩子可以怎麼做。孩子如果一直亂丟玩具,家長雖然仍可適時提醒孩子這個行為並不適切,試著反應行為背後可能的原因,讓孩子了解家長可以明白為什麼他要這麼做,接著再引導孩子可以怎麼做(跟他說可以怎麼做),當家長只是跟孩子說不可以,可能還是會讓孩子重複用同樣行為來表現,所以建議讓孩子了解到接下來可以怎麼做。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推嬰兒車上下公車 這樣做才安全

推嬰兒車上下公車 這樣做才安全#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帶孩子出門,使用嬰兒推車最安全方便?!嬰兒車是北鼻出門最好的交通工具,但一不小心也可能成為意外傷害的導火線。推嬰兒車帶寶寶出門要注意哪些問題?上下公車、火車怎麼做最安全?快來看專家怎麼說! 推嬰兒車出門雖然是最方便、輕鬆的選擇,不過風險也不少,來看看哪些細節是推嬰兒車時應該注意的呢? 嬰兒車安不安全?盯「這5點」 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指出,挑選嬰兒車時應檢查是否有標準局核發的檢驗合格標章、收合過程是否安全、螺絲卡榫有無鬆脫、煞車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長條狀配件。可以快速收合的推車,很容易讓孩子夾傷;附手繩、綁帶等條狀配件容易捲入車輪或風扇,也不安全。此外,每個孩子的特質不一樣,有的孩子好動、有的孩子怕生,應該根據孩子的生活習性選擇適合的款式。 包包提袋 須放在推車下置物籃 使用推車前須確保每個卡榫都有鎖上,將包包及育兒用品放在下方的置物籃,避免吊掛在把手上;同時避免在遮陽罩及兩側扶桿吊掛長條狀物品。將孩子抱上車後應扣緊安全帶,隨時留意孩子的動態,防止孩子盤腿坐或觸碰車上機關。 許多人都會把嬰兒車當成購物車,在推車把手上掛滿提袋,這樣做很容易讓推車失去平衡,在轉彎或上下人行道時傾倒。 推嬰兒車過馬路 最好在側邊牽拉 林月琴表示,小嬰兒的脖子很軟,在崎嶇不平的路面推車,孩子的頭頸容易受傷。應該儘量走在平坦的路面;上人行道時將推車整個抬起、小心輕放,下人行道時轉身倒退,先將後輪抬起、放下,再用後輪為支點翹起前輪,慢慢往後滑動再放下。如需停留最好鎖緊車輪避免車子滑動。 過馬路時最好有兩個人一前一後跟著推車走。如果只有一個人,標準型推車應改從側邊牽拉;輕便型傘車可收起掛在臂彎,用另一隻手抱起孩子過馬路,無論在馬路或人行道,都應該避免讓孩子幫忙推推車。 搭公車停放無障礙座位 一定要鎖緊車輪 林月琴表示,推嬰兒車搭公車,低地板公車是相對安全的選擇。上公車以後可以直接推到無障礙座位鎖緊車輪,坐在旁照顧孩子。若搭乘一般公車,上車後先將推車收起放在安全處,再抱孩子到座位坐好;搭車時扣緊安全帶;下車時將車子推到門邊,轉身抓緊推車兩側抬起,再慢慢倒退走下階梯。 列車進站風速大 月台候車最好站在中間 到中長程目的地,通常需要搭火車或捷運。林月琴提醒,列車進站時風速較大,在月台候車時最好選擇中間或中間靠後的車廂位置,將車子推到安全的黃線區就定位鎖緊車輪,列車到站後再解鎖。 林月琴表示,小小孩開始會爬、會站以後活動力特別強,上車後一定要將孩子身上的安全帶繫緊。如果孩子容易怕生,可以將遮陽罩放下阻隔陌生人的視線。火車上下車的方式可比照公車。無論是搭捷運或是搭火車,到站前兩站就要開始慢慢移動到車門旁邊,以免推車卡在人群中增加風險。 上、下手扶梯 和前方行人保持距離 雖然嬰兒車一般不建議搭手扶梯,但難免還是會碰到電梯故障的時候,此時要怎麼做比較安全呢?林月琴表示,推嬰兒車上手扶梯應該與前方行人保持兩個階梯的距離,防止前面的人在出口處逗留阻礙推車前進。上手扶梯時順勢將推車推上階梯,先將前輪抵住接縫固定位置,再稍微抬高後輪讓推車保持平衡;下手扶梯時轉身抓緊推車握把慢慢倒退踏上階梯,將推車前輪抵住接縫固定位置,再稍微抬高後輪讓推車保持平衡。推嬰兒車搭手扶梯應避開人潮擁擠的時段,以免增加風險。 無論孩子的年齡在1歲以下或是1歲以上,單獨帶小小孩搭大眾交通工具都是一大挑戰。外出帶孩子搭車盡量不要獨自一人。另外,小小孩的體力不比成人,出門不要在外面逗留太久。就算孩子可以躺在推車上休息,也要控制時間。畢竟公共場所有各式各樣的病菌,環境也不如家中舒適,多多留意才能確保孩子的健康及安全。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疫情不減 寶寶要不要延後打疫苗?

疫情不減 寶寶要不要延後打疫苗?#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武漢肺炎確診案例暴增,不少家長除了擔心要不要讓孩子上學以外,更怕帶年紀更小的寶寶到醫院打疫苗,會陷入感染風險中,紛紛詢問醫師是否能延遲到疫情趨緩後再接種預防針?看看兒科醫師怎麼說。 武漢肺炎疫情當前,為了避免感染風險,政府及衛生單位都大力宣導,非必要應減少出入醫療院所,這也讓許多家長擔憂,如果要帶寶寶接種疫苗怎麼辦?是不是要延後到疫情趨緩後再接種?這情形也反映在門診,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發現,近期竟有1/3的幼童未依照時程回診施打預防針,甚至必須追踪病情的腎臟病童也有不少人未回診。 寶寶可不可以延後接種疫苗? 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之快讓全球聞之色變,最佳的防疫之道就是「待在家最安全」,但該接種疫苗的幼童卻因擔心出入醫療院所的危險而被延宕。緊張的家長紛紛詢問:「可不可以不要打針?或是延後到疫情緩和時再接種?」 依政府規定,嬰幼兒從出生到小學入學前,針對各種的疾病的預防接種疫苗將近20劑,建議都要按照時程接種,拖到小學入學前最後關頭集中施打並不好。且延後打疫苗反而會讓寶寶失去該有的保護力,除了武漢肺炎以外,還可能面臨其他傳染性更高的流行性疾病所威脅,如:流感、輪狀病毒、水痘等,李敏駿醫師提醒,防疫很重要,但該按時施打的預防針以及必須追踪的病仍應完成,家長千萬不要因「疫」顧此失彼! 除了大醫院,還有這3個地方可以打疫苗 武漢肺炎病毒仍在變異中,何時要緩和下來還不確定,為了全面性的保護孩子,該按時接種的疫苗不能不打,若到大醫院會有顧忌疑慮,不妨到以下3種地方施打。 1.地區醫院 地區醫院一樣如大醫院設立的健兒門診,且設備齊全,就診人數相對大醫院來得少,爸媽可以就近帶寶寶前往進行健康檢查及接種疫苗。 2.診所 衛福部合約的兒科診所也可以接種疫苗,只要年齡與時程符合,有帶健保卡與兒童健康手冊,也都可以接種疫苗。 3.衛生所 衛生所涵蓋範圍很廣,包含偏鄉地區(如山區、離島)、一般鄉鎮及都市地區都有衛生所的駐點,爸媽一樣可就近帶寶寶前往接種疫苗。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爸媽沒注意到的事 可能引起寶貝爭寵

爸媽沒注意到的事 可能引起寶貝爭寵#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面對大寶偷打弟妹、行為退化、愛哭鬧生氣,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大寶、二寶真的不能和平相處嗎? 別擔心~心理師來幫您!  手足之間的爭寵,對爸媽來說真是一個難題,面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掙扎,可能是因為各位爸媽們沒注意到的這些事,而引起的戰爭喔~來看看應該如何避免吧! 小孩爭寵的原因有哪些? 1.弟妹出現,讓大寶覺得爸媽被搶走,對自己的愛也被瓜分了。 2.大寶看到弟妹用哭的可以被安撫與滿足需求,會開始學習用哭的方式來表達。 3.爸媽花比較多的時間照顧二寶,陪伴大寶的時間卻變得比較少。 4.被比較。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親子諮詢中心湯佳樺心理師特別提醒,盡量少對大寶說「比較」的話,例如:「你看弟弟都乖乖的,你都不乖。」家長可以直接提出對大寶的要求或期望,而非用比較方式表達。 如何處理手足爭寵? 爸媽要先考量小孩本身的年齡、氣質、手足之間的年齡差~ 年齡 例如:大寶3、4歲,弟妹是嬰兒。3、4歲的小孩會以自我為中心,一旦出現爭寵的退化行為時,爸媽要注意幾個重點: 1.不要強迫大寶一定要「分享」或禮讓弟妹。 2.爸媽最好講求公平與輪流。例如:這個玩具大寶先玩,再換二寶玩,兩人輪流。 3.分工陪伴。如果有其他人家人可以照顧二寶,建議先大寶為主,每天最好都有「專屬大寶的時間」;如果沒有人可以幫忙時,可嘗試從日常生活作息規律性做調整,減少大寶的生活的變動。當媽咪需要照顧二寶時,可以先跟大寶說:「我先餵妹妹喝奶,餵完奶以後,玩遊戲時間,我會來陪你。」或是讓大寶一起幫忙照顧,並藉此稱讚大寶:「有你幫忙真好,不然媽咪好忙喔!」  氣質 氣質差異也會影響手足互動,爸媽大多會先顧慮到反應較大的小孩,但其實反應較小不一定沒事,可能是天生氣質而使他比較不會做出適切的反應,所以爸媽也要留意。若從氣質特性做考量,在照顧順序上,有時候也可以先反過來,先照顧反應較小的小孩,再去照顧反應較大的小孩。 此外,也要留意「手足中,誰是比較握有主導權的那個人(通常是堅持度比較高的孩子,而不一定與年紀大小有關)」。爸媽要提醒堅持度比較高、比較有主導性的孩子,請他注意另一方是否做到他的要求,另外也要提醒堅持度比較低的那一方,如果不喜歡、不開心的時候,要表示出自己不喜歡。 考量年齡差 小孩們相差幾歲比較不會爭寵?大致來說,相差4~7歲,爭寵情況可能會降低,年長的哥哥姊姊就像是小家長一樣,也可能會被弟弟妹妹當成學習的榜樣;相差0~3歲則比較像同儕,較容易爭寵但非絕對,還是要看爸媽如何處理而定。 如何預防手足爭寵?        *用大寶能夠理解的方式,預告「家中又有新成員要報到了」這件事。例如對3、4歲的大寶說:「媽媽的肚子裡又有一個弟弟妹妹了,以後又有多一個人來陪你一起玩了。」 *爸媽多陪伴大寶,同理大寶的不安。大寶也需要有適應期,不必要求「二寶出生後,大寶立刻就要接受」。 *懷孕有不舒服症狀時,有些大寶會誤會「是二寶害媽媽不舒服的」,媽媽可以跟大寶說:「以前你在媽媽的肚子裡時,媽媽也會這樣不舒服,這是很正常的事。」此外,也可以引導大寶當小幫手,幫媽媽拿東西。 *讓大寶有「正向經驗連結」,把二寶到來與好的事情連結在一起。例如:邀大寶一起替二寶取小名;並可買禮物給大寶,說是二寶送的;或是跟大寶說:「有了二寶以後,以後去餐廳吃飯時,可以多點一份你喜歡的食物,大家一起吃。」當二寶出生後、年齡稍長時,建議多讓大寶與二寶一起玩、一起合作,累積更多正向互動經驗。 *如果已經做了以上全部的事,大寶對於二寶的到來充滿期待,卻因實際情形與想像有落差而感到很失望,爸媽也要同理大寶的感受,再幫大寶逐漸修正期待,例如:想想什麼事是大寶與二寶可以一起做的,也陪大寶一起討論。例如說:「我知道妹妹不能做這件事,你很失望,我們一起來想想可以怎麼做。」 爸媽常犯的錯誤有哪些? 爸媽不要立刻當裁判 當小孩爭吵時,大人可以討論「下次再發生時,可以怎麼做?」例如:小孩們爭搶同一個玩具,可以討論「下次誰先玩,誰再玩」(但誰先開始玩的順序也要輪流與對調)。 不一定要逼小孩立刻道歉 有些事情即使有明顯的對錯,雖然還是需要道歉,但道歉「不一定是當下的第一要務」,以免小孩學到「只要道歉了就沒事了」,應該要讓小孩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造成對方不舒服」,學習「解決人際衝突的方式」,例如:犯錯的是3、4歲的二寶,可以問:「姊姊現在生氣了,我們可以怎麼做?」,但假如二寶的年齡只有2歲,則只要道歉即可,爸媽還是要依據小孩的年齡來調整教養方式。 年紀大不一定要禮讓 爸媽不要跟大寶說:「因為你年紀大,所以你要讓弟弟妹妹。」可以改成跟大寶說:「這個玩具兩個人一起玩,會比一個人玩更好玩喔!」、「這個玩具可以一起分享」,用「分享」的詞比「讓」更佳,也不要強迫分享。 依小孩的需求,給予公平的準則 給孩子們的東西,不一定要完全一樣才是公平。要依據小孩本身的需求與喜好而定。 湯佳樺心理師補充,有些大寶會模仿爸媽對自己說話的語氣與行為,來教訓二寶,其實大寶的表現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反映出大人對大寶的教養方式是否需要調整。建議爸媽以「正向溫和引導的方式」來照顧孩子,少說:「你不行、你不要」,多說:「你可以怎麼做」。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

產後漏尿好崩潰!3招教妳這樣改善#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漏尿,顧名思義就是指尿會不由自主地流出,光是想像這樣的畫面,就知道這是個多讓人困擾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有些運動可以改善尿失禁,一起來了解吧!   尿失禁、漏尿是個令人尷尬的事情,尤其媽咪們在生產前後,更容易發生,藝人Ella就曾因產後膀胱脫垂尿失禁問題進行手術治療。究竟有哪些原因會導致漏尿?來看看醫生怎麼說~ 尿失禁的定義? 茂盛醫院婦科主任林于翔醫師表示,尿失禁是指尿不由自主地流出,如果會影響日常生活,再來考慮後續的處理。 尿失禁的種類? *應力性尿失禁:這是孕婦與產後最常見的尿失禁類型。當咳嗽、跑步、大笑時,就容易尿出。 *急迫性尿失禁:與頻尿相關。膀胱會不由自主過度收縮,導致來不及去廁所解尿就尿出來。 *滿溢性尿失禁:尿道狹窄阻塞,當膀胱過脹,就會容易尿出。 *功能性尿失禁:神經受損或老年失智症患者,可能會因膀胱功能異常而不慎尿出。 如何改善尿失禁? 減少負重以減少腹壓,盡量不要穿過緊的衣褲。 生產完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做重量訓練;核心肌肉訓練如果強度不會過強,產後1個月即可做,若過強的核心肌肉訓練,也建議等產後3個月再開始做。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改善輕微尿失禁,如果產後做凱格爾提肛運動不會痛,剖腹產後可立刻開始做(但不能用到腹部的力量)、自然產後大約2週可開始。 少數長期尿失禁者須就醫,但並不是所有尿失禁患者都要動手術,磁波椅或陰道雷射也有助於改善。 產後尿失禁,多久會改善? 生產完1週內容易尿不出來,只要分段慢慢解尿即可,嚴重者則會用導尿管;生產完1週後會出現應力性尿失禁,大多在產後3~6個月可自行改善,如果沒改善,就要就醫。此外,有些人會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但喝水與尿失禁並無直接關係,而且如果因為尿失禁而不敢喝水,容易有感染或結石,所以仍要正常飲水。 尿失禁手術會有後遺症嗎? 如果已嘗試上述各種方式仍未改善,且尿失禁影響生活,才會動手術。有些人擔心婦科手術會導致脫垂或尿失禁,其實癌症手術才較易有這種問題,其他手術則通常不會有不良後遺症。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家有噴火龍寶寶?孩子愛生氣10好處

家有噴火龍寶寶?孩子愛生氣10好處#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家裡有噴火龍寶寶嗎?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發脾氣?不少父母總為孩子愛生氣而頭痛,但其實生氣的背後卻有10個優點,一起來看看。 幼兒發脾氣可以說是育兒過程中最具有挑戰性的事,當寶寶開心的微笑,我們會覺得自己像個好父母;但當孩子在地上翻滾尖叫,我們則會感到無助和不知所措。然而,發脾氣卻是建立孩子情感和幸福的重要成分,生氣時可以學習面對問題並保持鎮定,以下就來看看有哪10個好處。 1.學習控制情緒 寶寶一遇到不開心的事,通常會透過哭鬧來宣洩情緒。 或許在大人眼裡實在棘手,然而爸媽不知道的是,眼淚中含有皮質醇,它是一種壓力荷爾蒙,當人類承受壓力時,會透過情緒性的哭泣來釋放壓力,所以下一次寶寶哭鬧時,爸媽先不要中斷,讓寶寶學習緩解心情並控制壓力。 2. 促進學習 爸媽或許有發現,當孩子玩積木玩一陣子後,可能會因為卡關而發脾氣,但當發完脾氣後,不僅可以繼續組完積木,甚至組裝的比想像得更好、更完整。   這是因為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擁有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尤其對6歲以前的嬰幼兒來說,學習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然而就算要利用挫折學習也有但書,就是孩子必須在快樂、放鬆的環境中成長,反之學習效果將有限。 3.睡得更好 當孩子經過一陣大吵大鬧後,通常會因為精疲力盡而很快睡去,這是因為他們在承受某種壓力或是試圖處理生活中發生的事,耗費了較多精神,因此可以比平常更快入睡。 4.讓孩子知道界限 有時候孩子生氣是因為你說「不」,這通常發生在爸媽要堅守教養原則,而孩子一直想越過那條線的時候。 若爸媽能堅定拒絕,即使孩子當下哭鬧不開心,卻也能認知父母的底線,對於教養有幫助。 5.孩子信任你 發脾氣其實是一種信任的表現,不少父母總是不喜歡孩子愛哭鬧,然而孩子哭鬧也會挑對象,當他信任你才會在你面前釋放各種情緒,反之,若是在不熟識的面前則會較壓抑或不安。 6.增進親子關係 雖然孩子在生氣時可能看起來一點都不可愛,但若是在寶寶生氣的當下給一些溫暖的話並擁抱他,孩子通常會無條件接受,並更加親近父母。 7.培養自我意識 有時候孩子的怒氣會用其他方式表現出來,例如:攻擊性。像是當要求他穿衣服、分享等,孩子會因為某些原因或情緒而掙扎、不想配合、甚至丟東西。情緒的表達代表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萌芽,有助於訓練思考與認識自己。 8.如果在家中較常發脾氣,則在公共場合發生的可能性就較小 家通常是最具有安全感的地方,當孩子可以在家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時,父母也有更多機會可以一起協助孩子控制情緒,反之,若孩子在家時常屬於壓抑狀態,則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機率也會增加。 9.孩子正在做大多數人都忘記怎麼做的事 隨著年齡成長,孩子的哭聲也會減少,某種程度來說,這表示孩子學會調節情緒,然而其實大人也需要釋放情緒,尤其對於男人來說,更難找到安全感與真正釋放情感的樞紐帶,下一次當心情接近崩潰時,別太壓抑自己,找個地方抒發情緒吧! 10. 彌補成長中的遺憾 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可能會回想到小時候自己因為生氣而被父母責罵,覺得父母沒有同理自己,因此當孩子生氣時,我們或許可以更站在他們的立場思考,並進一步傾聽孩子的聲音,彌補成長中遇到的遺憾。   下一次當孩子又哭鬧時,不妨先將「不准哭!不可以生氣!」的台詞放一旁,讓孩子好好釋放情緒,並觀察他的進步,必要時也可以擁抱他,給他一些溫暖,將有助於情緒的正向發展喔!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花5分鐘測驗自己是不是恐龍爸媽

花5分鐘測驗自己是不是恐龍爸媽#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養育孩子最怕的就是教出一個慣小孩,為人父母都曉得教養應該要寬嚴並濟,期盼可以教出懂事的孩子,然而教育並不簡單,有時若沒有堅守原則,就有可能慣壞小孩,先來做個小測驗,測試自己是否不小心教出小霸王,如果是的話,再重新調整腳步育兒吧! 測驗開始! Q1.沒有時常陪孩子會怎麼做? A.買很多禮物給孩子 B.會想辦法撥空陪伴孩子,例如:睡前時間 C.不會改變任何現狀 Q2.當孩子一直緊盯某個玩具時,接下來他可能會? A.要求你買給他,若沒有買就會開始吵鬧 B.會告訴媽媽,玩具好可愛,可以買嗎? C.沒有任何表示 Q3.當你睡眠不足,孩子又在煩你時,你會? A.堅持原則太累了!就讓孩子繼續吵,甚至起來陪他玩 B.忍住睡意,告訴孩子不可以吵鬧 C.不一定,有時會教訓孩子,有時會放縱孩子 Q4.當你正在和其他大人說話時,孩子會? A.孩子會一直插嘴 B.孩子會安靜在旁邊等待 C.孩子會試著搭話,希望可以融入話題 Q5.當孩子做事時,例如:穿衣服、玩拼圖遇到挫折,你會? A.絕對不能讓孩子遇到困難,會馬上插手幫忙 B.等到孩子已經嘗試處理過仍有困難才加入 C.不一定,有時會幫忙,有時不會 Q6.你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切嗎? A.沒錯,都會盡可能的滿足孩子 B.希望如此,但不會過度滿足他 C.不會 Q7.當孩子做錯事時,你會? A.孩子太可愛了,總是不忍心告訴他做錯什麼 B.讓孩子了解他做錯什麼 C.有時候會讓孩子了解他做錯什麼,有時候不會 Q8.你會為了討孩子開心而買玩具嗎? A.會 B.有時候會 C.不會 Q9.當孩子在公眾場合發脾氣時,你會? A.忽略 B.趕快讓孩子安靜下來 C.不一定,有時候會趕快讓孩子安靜下來,有時候會忽略 Q10.帶孩子出去時會不會擔心孩子哭鬧而讓你難堪? A.會 B.不會 C.謝天謝地,孩子幾乎不會隨便哭鬧,所以沒擔心過 測驗結果 選A最多者→孩子是潛力小霸王,爸媽要小心了! 爸媽要小心了!很多跡象表明,孩子已經有些被慣壞,像是遇到挫折就會哭鬧,得不到的物品就會吵,尤其有時候父母還會為了討好孩子而沒理由的買禮物給他。 現代父母生得少,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希望他們人生可以很順遂,都不會遇到挫折,然而這樣的寵溺孩子無非是將孩子推入慣小孩的黑洞,自己在無形中也成了直升機父母。 趁孩子還小,爸媽應趕緊重新建立教養規則,賞罰分明、恩威並施,並且不能打破規則,才能慢慢培養孩子的規矩,提升受挫力,學會調節情緒與克制慾望。 選B最多者→恭喜爸媽!孩子不是慣小孩 恭喜爸媽,由於有堅持教養原則,因此孩子沒有被寵壞。 這類型的爸媽較為理性,也懂得如何從生活中教養孩子,了解如何適度窮養,所謂的窮養並不是真的讓孩子感到貧窮,而是知道該怎麼給予合理的物質享受,以及教會孩子如何克服慾望,慢慢培養出負責任、懂事的小孩。 選C最多者→似乎有點太放任孩子,要多關心小孩喔! 大多數的父母都不會否認自己深愛孩子,然而有些父母卻對孩子不怎麼關心,使孩子出現一種「媽媽總是把我丟一旁,對我不聞不問」的感覺。 長期在冷漠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雖然不一定會成為小霸王,卻多少都會有些情感飢渴,希望爸媽可以多關心自己。 爸媽不妨敞開心胸,試圖改變親子相處模式,勇敢關心孩子,不管是關愛或責備都直接說,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件很自然的事,親子關係也可以更加分喔! 參考資料:《Parents》Quiz: Are You Raising a Spoiled Brat?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中西醫教妳超實用!懷孕初期養胎祕笈

中西醫教妳超實用!懷孕初期養胎祕笈#兩性‧家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懷孕初期要注意哪些事情?何時可以驗孕?懷孕初期可以做運動嗎?需要吃中藥進補嗎?孕期營養如何攝取?孕吐較嚴重,該如何緩解?是否可以吃紅棗?要吃哪些種類的魚比較好?一起聽聽看專家怎麼說。 婦產科醫師怎麼說? 婦產科醫師提醒注意事項 吳文毅主任表示,大致上的注意原則其實整個孕期皆大同小異:懷孕不能抽菸、喝酒、不吃不明藥物、不能使用毒品、不建議染髮、不能用含有A酸的化妝品(例如:退斑膏)、也不建議在孕期做醫美或整型,例如:雷射、脈衝光、電波拉皮等。此外,也避免過度照射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如果要照X光與電腦斷層掃描,應先告知醫師自己已有身孕。 懷孕初期,胸部大多會變大一點,胸部變大的速度比肚子變大來得快,建議不要穿太緊的內衣,可改穿孕哺內衣(但即使懷孕初期胸部已變大,通常要到懷孕中後期才會開始脹奶,後期也可能產生初乳)。此外,因為荷爾蒙改變,膚色也可能會變深、黑色素沉澱,可用傘和帽子來防曬;有些孕婦也會感覺到頻尿,建議不要憋尿、也不要因此而少喝水。 許多孕婦在懷孕初期會孕吐,應少量多餐。如果孕吐嚴重,醫師會給予維生素B6來改善(但並非所有孕婦皆必須服用B6,孕吐嚴重者才需要)。另外,懷孕初期因荷爾蒙改變,許多孕婦會比較想睡覺,建議多休息。   懷孕初期出血,會流產嗎? 吳文毅主任表示,懷孕初期萬一下體出血,應盡快就醫找原因。大致上來說,如果胚胎已有心跳後出血,大多為先兆性流產,如果依據醫囑多休息與服用黃體素,胎兒有可能保得住;如果沒有心跳、醫師判定為空包彈(萎縮卵),也會流血,但這種狀況卻無法保住胎兒。 一般來說,大約6週可觀察到胎兒心跳,最慢8週必須有心跳。一旦有心跳,即可發孕婦手冊。   何時可以驗孕? 吳文毅主任建議,月經該來時沒來,即可驗孕。如果驗了沒懷孕,大約2天後可以再驗一次孕。   懷孕初期可以運動嗎? 吳文毅主任表示,如果在懷孕前已有運動的習慣、而且在沒有出血或特別醫囑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做運動。但不要貿然比懷孕前增加過多運動量。在做運動時,應穿防滑平底鞋,避免跌倒;但如果胚胎著床不穩、有出血或有特殊醫囑,則不宜做運動。 此外,孕期做運動時,不建議舉重,應避免腹部用力(腹部用力可能會引起子宮收縮)。而且做運動應視身體可以負擔的範圍,不要過於勉強。   中醫師怎麼說? 若無特殊狀況,不需要進補或吃中藥 楊佩鈺醫師表示,根據中醫古籍《內經》所言:「兩神相摶,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類似現代授精的概念;「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堅而毛髮長」。人的「先天」稟受於父母,父母的身體狀況對寶寶的體質會造成影響,懷孕前最好能維持較佳的身體健康狀況。另外,俞橋《廣嗣要語》:「苟無胎痛、胎動、漏血、瀉病及風寒外邪,不可輕易服藥。」其中「胎痛、胎動、漏血」類似於現今先兆性流產的概念,「瀉病及風寒外邪」則指腹瀉、生病或感冒。因此孕期如果沒有流產或感冒、生病等狀況,則不需要吃藥。懷孕初期不需要特別進補。 中醫師提醒注意事項 北齊徐之才《逐月養胎方》針對懷孕前三個月,有詳細的說明與提醒:「妊娠一月,名始胚。飲食精熟酸美,受禦宜食大麥,無食腥辛,是謂才正。妊娠一月,足厥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厥陰內屬於肝,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妊娠二月名始膏,無食辛臊,居必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結。妊娠二月,足少陽脈養,不可針灸其經。足少陽內屬於膽,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裏,當慎護勿驚動也。妊娠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未有定儀,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欲生女者,弄珠璣,欲子美好,數視璧玉,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角而內感者也。妊娠三月,手心主脈養,不可針灸其經。手心主內屬於心。毋悲哀思慮驚動。」 楊佩鈺醫師從以上的中醫經典論述、結合現代社會的觀念,大致整理出懷孕初期應注意的養胎原則如下所示: 懷孕一到三個月胚胎正在發育,母體的血液比較集中在下腹腔,因此易倦怠乏力。建議多休息、保有充足的睡眠,不搬重物與過度勞動,可多吃大麥、全穀雜糧,此時期不必食用過多補品、也不要吃太多肉,亦不要過度擔心憂慮、或處在易受驚嚇的環境,盡量讓心情保持平和,讓胚胎平穩的發育。 楊佩鈺醫師說明,由於此時期有些孕婦孕吐症狀明顯,建議多食用醋薑或生薑,可以溫胃止嘔;而且,此時期孕婦可吃有酸味的食物,倘若食慾不振、一吃就吐,應少量多餐,餐前可食用一兩片生薑或醋薑,也可食用陳皮梅、紫蘇梅、金桔來開胃,降低嘔吐的頻率和強度。孕吐若體重降低5%、食量僅剩不到原本的1/3,建議盡快就醫治療(或是慎重起見,體重下降就可就醫諮詢),中藥在治療孕吐反胃、嘔吐酸水的效果不錯。此外,孕婦雖然可以吃紅棗,但在孕吐嚴重時若吃紅棗,可能會加重嘔吐症狀,因此並無建議食用。 有些人在懷孕初期吃較多肉或補品,例如:十全大補湯、羊肉爐、薑母鴨、四物飲,其實不建議在懷孕初期吃,因為懷孕初期的胃腸較虛弱、吸收不佳,氣血積聚在子宮內養胎,吃太補或太多肉可能會使身體更燥熱,也可能加重孕吐症狀(不過葉酸仍建議服用)。   營養師怎麼說? 施淑梅營養師建議: 1.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孕婦吃的東西都會影響到自己和寶寶,所以須留意飲食是否均衡。建議吃新鮮、衛生、當季在地的食物。 2.熱量:懷孕初期體重只要增加1~2公斤即可,飲食著重均衡,不需額外多攝取熱量。 3.蛋白質:自懷孕初期開始,孕婦每日需額外增加10公克的蛋白質。不過孕婦也不用因此而吃過多蛋白質。其實10公克蛋白質,大約可換算為3湯匙的魚或肉、或是3/4盒的盒裝豆腐、或是大約1個半的蛋。 4.全素食者注意:需要補充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例如:紫菜、海藻類、強化維生素B12的營養酵母等食物或服用維生素B12補充劑。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2.6μg。 5.魚的選擇:如果要從魚來攝取蛋白質,對於重金屬(甲基汞)濃度偏高的大型魚類(例如:鯊魚、旗魚、長鰭鮪、油魚等),建議應減量攝取;建議孕婦可適量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例如:鮭魚、鯖魚等),有利於胎兒腦神經發育,並降低重金屬汙染的風險。 6.多吃綠色蔬菜:綠色蔬菜中含有有助於寶寶神經發育的葉酸。孕婦如果缺乏葉酸,可能會引發自發性流產及胎兒神經管缺陷。葉酸攝取不足,也會使孕婦本人感到疲倦、情緒低落、暈眩,也可能貧血。建議攝取量: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600μg的葉酸,另如柑橘類水果與全穀雜糧類食物也富含葉酸。 7.攝取維生素D:適度日曬,且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例如:魚類、雞蛋、乳製品、菇蕈類(黑木耳、香菇)等。攝取足夠維生素D有助於使胎兒的骨骼正常生長,同時亦為出生後幾個月的所需做好儲存與準備。建議攝取量: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10μg。 8.攝取富含鎂的食物,有助於減少子癇前症的發生率:萬一孕婦嚴重缺鎂,則容易發生胎兒子宮內發育不全的狀況。而且除了鈣以外,充足的鎂也能預防孕期抽筋的狀況。適量攝取含鈣、鎂食物,有助於安定心神、幫助放鬆,緩和懷孕期間可能的緊張、焦慮心情。建議攝取量: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355mg。富含鎂的食物例如:全穀類、堅果類、一般瘦肉類、深綠色蔬菜、香蕉等。 9.攝取含鋅食物:孕期適量攝取含鋅食物,可改善孕婦精神倦怠及避免影響生長發育。缺鋅對胎兒影響較大,可能會使胎兒生長遲緩、畸形、神經管缺損、體重不足等。建議攝取量: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15mg。主要營養來源:海鮮類(牡蠣、甲殼類)、全穀類、堅果類…等,其中以甲殼類等海鮮含鋅量最多。 10.選用加碘鹽及適量攝取含碘食物:懷孕時,若碘嚴重不足,可能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甚至增加嬰兒的死亡率。建議孕婦應選擇添加碘的碘鹽來取代一般鹽(但甲狀腺病人應先諮詢醫師的意見),並多吃含碘食物,例如:海帶、紫菜等海藻類食物,額外補充身體所需的碘。建議攝取量:整個孕期建議每天攝取200μg。 11.改善孕吐的方法:可在醒來起床前,先吃一些全榖雜糧類食物,如全麥餅乾、全麥饅頭…等以改善孕吐,但不要與水或液體一起吃(建議將液體及固體食品分開進食)。應少量多餐、少吃刺激性食物。   吳文毅 學歷:臺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臺大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總醫師            臺大醫院婦產部研修醫師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病房主任            臺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臺大醫學院醫學系兼任講師   楊佩鈺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 經歷: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住院醫師            台灣中醫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韓國慶熙大學韓醫學院臨床交流 現任: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施淑梅 學歷: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 現任:亞東紀念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文章授權提供/嬰兒與母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