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

家人、物欲成「小三」 感情出問題#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善處理「第三者」的伴侶,經常在他們進入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之前,便已出現這一類措手不及的傾向。一個經驗老道的諮商師,通常可以從伴侶如何談及其他人,便隨即觀察或診斷出此類傾向與問題,其中最明顯的,不外乎他們如何在諮商師面前聊及對方的種種。不善於處理「第三者」 可能導致不健全的親子關係一般而言,這些伴侶會不斷將他們最首要的伴侶邊緣化,他們透過與他者或其他事物建立獨占而排他性的連結,來背叛對方。比方說,其中一位伴侶可能重視自己的姊妹更甚於自己的伴侶,而另一方則可能將酒精看得比自己的配偶還要重要。這兩個人通常都與他們的小孩建立一種不健全或扭曲的親子關係。對他們而言,親密伴侶都不是生命中最親近的諮詢者,也從不為彼此的人身安全與內在安全感付出任何努力。他們要麼無能為力去創建,或根本無法維繫真正的伴侶圈圈。可能原生家庭時 就讓孩子們隨意介入伴侶圈圈當然,他們都不是罪大惡極的人。事實上,他們不過就是正常而尋常的凡夫俗子,他們只是不懂得發展一種與他者的連結方式──所謂他者,意即自外於「他們倆」的那些人、事、物。他們並沒有連結於安全的愛。這些伴侶可能是孤島型特質或浪潮型特質,也或許純粹因為太年輕缺乏經驗。另外,也可能在他們年幼時,各自原生家庭的父母經常設下了錯誤的典範,屢屢破壞他們的伴侶圈圈而隨意讓孩子們介入,這些不適切的行為模式,使年長後的伴侶「有樣學樣」,以致混淆了成年後的伴侶關係。(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感情升溫卻期待壞事發生 是大腦搞鬼

感情升溫卻期待壞事發生 是大腦搞鬼#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交往的熱戀期間,情侶對心中深切的希望殷殷期盼,心嚮往之。當兩人的親密關係逐漸加溫而雙方日益親近、越來越相互依賴時,伴侶圈圈可能於焉成型,而他們對天長地久的渴望與感知也與日俱增。當然,那可是他們最期待、互許對方的未來。親密關係中 開始期待糟糕的壞事然而,有時候,伴隨「安全感」而來的,卻是一種截然相反的狀況。源於早期生命對依賴的期待與恐懼,因為沒有在交往熱戀或約會期間出現,卻在親密關係的升溫與互許承諾時被啟動了。結果是,伴侶們竟在他們的親密關係中,開始期待最糟糕的壞事發生,而非好事臨門。期待最糟的壞事,從達成目的的角度而言,一點兒也不合邏輯,從表面的意識與警覺性來看,也毫無必要,因為這一類的期待置身於大腦深層的非語言區域。身為伴侶與別人的伴侶,我們大部分人首當其衝要面對的,是最基礎的生存法則,以及幾近獸性與本能的自我。大腦最初的連結 是爭奪而非愛事實上,我們幾乎可以這麼說,人類是因為簡單的一條命令「你不可被殺」而安然歷經數千年的。愛與爭奪,同時是我們大腦的生存條件。雖是這麼說,然而大腦最起初、最重要的連結是爭奪而非愛。顯然,大腦最首要的功能,是要先確保我們以個體與物種的本質,先求能讓個體好好活著。其實,這是異常美好而重要的事。不幸的是,我們大腦中那個善於保護我們免受殺害的部分,同時也有點魯莽與愚蠢。它們最基本的信念是:「先殺再問」。(本文摘自/大腦依戀障礙/橡實文化)

想保持感情熱度 先跳脫理所當然想法

想保持感情熱度 先跳脫理所當然想法#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不拘泥於常識,不為壓力所壓迫,自己做決定是很重要的。要不要繼續婚姻生活,還是要結束,怎麼說都是以自己的想法為優先。對法國女性來說,男性是怎麼愛著自己、是否能實際感受到對方是愛著自己的,將決定未來兩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可以走下去,這是很重要的。日本人結婚 壓力來自社會、媒體、雙親但是在日本,我深刻感受到,很多人得承受來自社會、媒體、雙親的壓力。或是被父母說:「都一把年紀了還不結婚」,或是被主管說:「你還沒結婚嗎?」又或是被戀人施加壓力:「我們都已經交往這麼久了,你為什麼還不向我求婚?」還有人會在自我介紹的場合中,光明正大地說:「我正在進行為了結婚而主動去做的活動」。我也曾被問過:「朵拉為什麼不結婚呢?」「沒有預定要結婚嗎?」這種時候,我都會半開玩笑地回答:「我既是自由也是要結婚的喔。」比起視在一起理所當然 更要保持想見面的熱情我也經常會聽見有人說:「一個人不會感到不安嗎?」但我並不害怕孤獨。一個人生活、獨處的時間,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雖然我也曾有段時期是和戀人同居,但當時的形式也是在彼此的公寓間來來去去。我們每個禮拜各三天會在我家跟他家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就是彼此獨處的時間。我們認為,比起把在一起這件事變成很理所當然,我們更想持續保持「想見面」的熱情。「若是單身,老後該怎麼辦?」其實我並不太去想以後的事,我只是坦率地活在現在的心情中。自小,我就夢想著總有一天要住在國外,好奇心與獨立心都比別人多上一倍。我想活得自由,若是「為將來考慮」而結婚,對對方來說也未免太失禮了。總之,我現在對於不結婚這件事並沒有感到不安。(本文摘自/任性與優雅/世潮出版)

避免閃婚變怨偶 4大建議看清楚

避免閃婚變怨偶 4大建議看清楚#感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愛得不夠的人,因為想太多而不願結婚;被愛沖昏頭的人,卻因為雙眼被蒙蔽,而衝動閃婚。曾見過好幾對戀人,天雷勾動地火,一拍即合,如膠似漆,當下覺得宇宙間沒有任何人事能把彼此分開,自認感情無堅不摧,不聽盧姐的勸告,僅僅認識不到幾個月就閃電結婚!婚後果然吵鬧不休,大打出手,一下子女生離家出走,一下子男生跑去她娘家大吼。婚前4建議一定要看  激烈的爭吵影響到工作,雙方家長也因此隔空交戰,當時婚前所愛上的優點,在婚後全變成了致命的缺點,婚前來不及發現的習性,婚後才驚覺是自己最無法忍受的德行!結婚不到半年就成了怨偶,實在是不忍卒睹。不是所有的閃電結婚都必然會成為怨偶,但是以概率來說,閃婚的幸福比例實在太低!如果你與認識不到幾個月的人有閃婚的念頭,請冷靜的參考下列的建議:1) 如果你們這麼確定就是彼此,請將交往期再拉長個半年9個月/既然這麼確定,應該也沒差這一點時間吧!2) 對於自己很在意的事情,不著痕跡的設定一點情境狀況題,看看對方的反應/例如,如果你很在意對方是否喜歡小孩,可以製造機會,安排姪子/外甥或親友的小Baby 與他相處,觀察他最自然的應對反應與肢體行為。3) 計畫一趟自助旅行/安排個一週或十來天的的旅遊行程,到離島、國內、國外都可以。重要的是,旅行最容易在短時間內看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性和價值觀,藉由行程安排、消費的模式、旅途中遇到的突發事件、隨機應變的能力、對新事物的探索與接受度等,可以讓你們對彼此迅速的更加了解!不要等到度蜜月時才大吵大鬧,事情就會比較大條……4) 如果真的義無反顧,堅持閃婚,我們怎麼攔也攔不住,那麼請你最少也完成下列退而求其次的「底限行為」──• 擬定生活公約。• 婚前健康檢查。• 認識他的家人/朋友。• 別太快有小孩。(本文摘自/我不要一個人孤單的過/時報出版)

聽孩子說 勝過對孩子說

聽孩子說 勝過對孩子說#感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回,我跟美珍的媽媽相約一起去公園運動,不可避免的,我們的話題最終又落回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她跟我抱怨:「你知道嗎?美珍每天放學回來都是跟我不斷重複講學校發生的一切。」我向來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跟女孩們相處,所以眼神裡帶著讚許地點頭說道:「哇,那很棒耶!這是促進感情非常好的方式。」「可是我覺得她好吵,每天回來話怎麼那麼多......」美珍媽媽轉而看向我:「我好羨慕你跟你女兒,你們的感情看起來非常好,你到底都用了什麼方法?」我跟女孩們的相處,沒有捷徑,所有的感情皆是我們一點一滴從無至有的慢慢經營,而我給予女孩們的,除了陪伴,最多的就是傾聽。「啊,可是我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美國時間......」美珍媽媽停了停又說:「是不是聽她說,就會慢慢有改善了?」「傾聽,不止是聽,還有很多的竅門。」說完這句話的我,也跟美珍媽媽分享了我跟女孩們之間的一些小故事,就算是跟女孩們相處有道的我,在傾聽這件事情,也不是每次都做到盡善盡美。女孩每每回到家,都樂此不疲地跟我不斷分享所有的事情,有一次,比姐姐早回來的小女兒回家又跟我講了最近重複發生的事情:「媽媽,我跟你講喔,今天我在溜滑梯的時候,小新又推了我一次!我真的覺得我很不幸運,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第三次了!」「下次你要小心一點,不然跌倒會很痛的。」我承認我應付得非常草率,但至少我回應了她的問題,是不是?小女兒無奈地聳聳肩:「媽媽,小新前幾天推我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的,我這次真的很小心了。」「會不會是他覺得你在跟他玩,所以才會特別推你呢?」小女兒突然很嚴肅地看向我,她搖著頭糾正我的說法:「老師說過,玩溜滑梯的時候不可以跑,可是他每次都會跑得特別快,而且我已經跟他說『不可以!』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既然你看到他跑得很快,就要小心避開他,這樣才不會被他撞到,是不是?」女孩陷入沉思,我自以為聰明地幫她再度擺平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晚餐時間,就讀小學的大女兒此時也回來了,姐妹倆除了餐前洗手之外,還會幫忙擺好碗筷,趁著這點空檔,小女兒將跟我講的事情原封不動地再次轉述給了姐姐,我不動聲色地佯裝忙碌,其實也暗自觀察,看看大女兒會有怎樣的反應。聽完妹妹講述的姐姐表情很吃驚,她拉過妹妹的手詢問:「他又推你喔,你這個小可憐,你摔倒了嗎?有沒有受傷啊?」我原本若無其事的心態被女孩對妹妹的這番安慰給打動了,小女兒在放學後跟我訴說的這一段,她要的並不是身為家長的我的管教,亦不是要我們給予建議,她們除了單純的需要跟我們分享,如果真的有所求,也只是希望我們給予同理心的關注,這麼簡單的事情,我在女孩跟我傾訴的當下,卻忽略了。那天晚上,姐妹倆相談甚歡,不太喜歡畫畫的妹妹居然主動拜託姐姐做她的小老師,願意跟她一起完成一幅畫作,姐姐教得具有耐心,而妹妹也頗有定力地將一幅畫作完成,而在這一晚,姐妹之間的情感昇華,不僅是因為那一幅畫作而產生彼此尊重與互助,更多的是,妹妹更加仰賴及信任姐姐,她熱愛的姐姐無時不刻陪同她去面對生活裡的任何關卡。而我對自己未能及時的傾聽所導致的失意與內疚,在姐妹情深之前變得蕩然無存了,因為大女兒將我尚未滿分的同理心補充得恰到好處,且女孩給予妹妹的同舟共濟的相助,是我一直以為想要培養的,但我知道,那種共同進退的情感培養不來,這種情感天生俱來,卻又與日常生活的灌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正因為如此矛盾,所以才更顯得難得珍貴。(本文摘自/聽孩子說,勝過對孩子說/時報出版)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

放下手機吧!研究:眼神有助加深夫妻感情#感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一種情形,當你因為競爭不過雲端神秘的小三,而採取扼殺的非常手段,想要奪回主導權,無法認真面對你的競爭者優勢,這時候與另一半的關係,會陷入一種衝突、甚至激烈抗爭。許多的人會要求另一半在用餐時不要使用手機,在兩人相處的時間不要用網路。在那一刻只屬於彼此的時間裡,不要有第三者介入其中,這未必不是一種釜底抽薪的方法。但是若未能配套,將導致更進一步的疏離,甚至導致對方的憎恨。我的確要說,許多人因為時間與生活都被網路佔據了,留給另一半的空間少之又少,讓兩個人的關係漸行漸遠,讓家庭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可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稍微地限制自己,在家庭互動的時間裡,能夠保留給另一半私人的時間、空間,家庭的這個組織,才不致於因神秘小三而支離破碎。這有賴於每個人的自制力與相互提醒;我擔心的是,有這麼一天,家,這樣的一個概念,最後會變成網路的一個附屬,要找家人,得上網去搜尋,這位家人流連忘返在哪?很多人會說:「現在的人,都可以多工處理不同的事情,一面使用網路,一面與家人互動,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一部份。」你當然可能一方面在網路上聊天,一方面同時在與家人用餐,所以原本的兩人關係,就因為對方連結了網路,就從原本「點對點」的關係變成了「網對網」的關係。這樣的關係,素材變豐富了,資訊的內容變的更多元了,也可以了解另一半在不同面向,所呈現的各種不同角色與性格。期待另一半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與你互動呢?妳也可以試著去尋找他在其他的關係中所呈現的樣子,然後和他所相對應的樣子,做學習,那這樣也沒有什麼不好。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如果可以從網路中學到新的人際互動技巧,進而穩固家庭的關係,對家庭的成員來說,都是好事。如果有一天,發現當與另一半互相凝視的時候,已經覺得很陌生,妳還記得彼此的曾經有過的情有獨鍾嗎?研究發現,人與人互動的線索裡,看人的眼神是很重要的親密關係的來源,當你看到對方濃情密意的時候,腦中會分泌幸福感受的化學物質,也促進對方與你的進一步互動。而且從對方與你深情對望的眼神,完全能體會到眼睛會說話這件事;可以分別出他不同眼神的各種意思。好比發現,像是自閉症的人在眼神交會的這方面能力比正常人不好,因此,他們也比較沒有辦法有同理心。我擔心的是,當使用網路作為溝通的唯一橋樑的時候,人們之間的眼神接觸就會越來越少,特別在伴侶的關係之間。如果深情對望的時間減少了,兩人的親密感就會逐漸地下降,無形中幸福就會越離越來越遠。而且因為少了眼神的互動,與另一半能夠易地而處,設身處地為另一半著想的能力也會逐漸地減少,這種種不利於家庭成員互動的方式,對於家人間來說,的確是一個隱憂。當家人成員中已經沒有辦法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時,那麼家庭這樣一個互相信賴、彼此維繫的平台,可能就會隨之瓦解。回歸家庭吧,好好看著你的另一半,深情萬千的凝眸一望,那怕是多一秒,就足以天長地久了。(本文摘自/SOS,3C成癮怎麼辦/大塊文化出版)

感情、工作亮紅燈 胖男減重50公斤扭轉形象

感情、工作亮紅燈 胖男減重50公斤扭轉形象#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肥胖不是病,胖起來卻要人命!根據國健署統計發現,男性腰圍超過標準90公分、BMI值在24到27的過重族群,相較於20年前增加3倍。且不只成人,學童的肥胖比例也攀升至新高,原因可能為現代人習慣外食,容易攝取高糖、高油食物所影響。醫師表示,肥胖者較一般人多出3倍機率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等慢性疾病。BMI高達60.2 體型遭女友父嫌先前因身形壯碩但卻擁有漂亮女友,被網友封為「勵志哥」的張先生,就是肥胖一員,26歲、體重174公斤,BMI 60.2的他從小身材就較一般孩子更壯碩,雖然有跳街舞的運動習慣,但由於身型圓潤的關係,不僅舞蹈動作受限,在校園中與異性互動上也有困擾,卻也沒有因此而進行減重。直到遇上失戀危機與求職困境後,才讓他不得不正視過重所帶來的問題。因女友父親對他過重體型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與觀感有意見;而工作上,張先生經常需要開貨車運送商品,開車時因為肥胖問題,肚子會卡住方向盤;為了自身安全與扭轉形象,他下定決心進行減重,因BMI值嚴重超標,在醫師建議下進行手術,順利減掉50公斤。肥胖者易罹三高 充足睡眠+均衡飲食減重雙和醫院代謝及體重管理中心黃銘德醫師表示,肥胖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之危險性高一般人3倍以上,而癌症、高血壓也有2倍的風險,因此解決肥胖問題已成了刻不容緩的事。常見減重的方式有「透過飲食運動減重」、「服用藥物減重」與「手術減重」等方法;黃銘德醫師建議,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與適度的運動是維持良好身材的不二法門。在面對減重時,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態度,當遇上減重停滯期時也不須過於沮喪,如果肥胖情況依舊,可至醫療院所的專業體重管理中心諮詢醫師建議,並進行適當飲食控制與藥物治療,當長達半年以上仍未見成果,則可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胃袖狀切除、胃繞道或胃束帶等手術治療,改善體重問題。

走不出來!統計:6成自殺未遂 受情所困

走不出來!統計:6成自殺未遂 受情所困#感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台南一連發生3件情殺事件,讓人省思如何理性且和平的分手呢?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殺人後自殺相較於一般自殺事件,是更為複雜之社會議題,如情侶分手的情殺、父母親殺子後自殺、兒女弒親後自戕等。根據衛生局統計分析103年度自殺未遂個案共2,464人,自殺未遂原因分析以「感情因素、家人間情感因素」佔57.95%為最多,「憂鬱症、精神疾病」占13.71%,「生理疾病、久病不癒因素」佔8.25%;顯見感情是現代人際關係裡最大的挑戰,隨著兩性關係愈為開放,情殺案件卻不斷增加。5招保護自己  遠離危險情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情傷或者情殺事件的男女主角不論年紀與歷練卻同樣墮入情感漩渦無法走出!因打不開情結,連累無辜者,造成彼此家庭破碎。若事發當下,可以給自己再多一分鐘的冷靜或各退一步,就可以阻止悲劇發生,學習理性及正向的情感表達相對的重要。建議若無法相處已協商分手者:●應有「緣盡情了」心態,避免藕斷絲連或金錢借貸。●避免同住一個屋簷下。●探視子女盡量選在公共空間。●離婚夫妻應避免獨處,若對方有不軌言行,應嚴詞制止。●一旦遭對方性侵或性騷擾立即報警,並保留事證。衛生局也呼籲,對身旁處於感情困擾的親友及時伸出援手,以簡單的3個步驟:1問、2應、3轉介,關心情傷中的親友,一句「您怎麼了?」聽聽他的心聲,給於客觀的回應,若感覺無法幫助則建議轉介專業心理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