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科

少年讀書壓力大罹強迫症 不斷擔心家裡會失火

少年讀書壓力大罹強迫症 不斷擔心家裡會失火#身心科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若孩子突然產生怪異行為,家長就得多加注意。台中就有一名國三張姓少年,在校成績優異,自我要求甚高,常常熬夜苦讀,為的就是希望考上一所好學校,不料近期張姓少年的性格突然轉變,時不時會過度擔心家人的安全,在校期間還會打電話不停向父母關切生活狀況,例如,父親出門是否戴安全帽?母親過馬路是否小心?家裡的電線是否會走火?等等,所幸父母驚覺不對,趕緊帶孩子到身心科看診,才被診斷為強迫症。強迫症通常為壓力所引起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醫師官達人表示,此青少年的症狀為強迫性精神官能症簡稱強迫症,目前致病的成因不明,但許多研究顯示與腦部中樞神經系統出現問題有關,此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發病,平均發病年齡是20歲,兒童青少年中男比女多且發病年齡早。強迫症有兩大評估指標大里仁愛醫院身心內科主任官達人提到,50~70%的強迫症是因某些壓力所引起,患有強迫症的青少年常有兩大指標為「強迫性思考」、「強迫性行為」,症狀是多為重覆出現的思想或行為;強迫性思考是一種不想要、侵入性、衝動或影像的想法,當症狀出現時,通常患者感到很討厭、無意義、無法接受,或很難擺脫,伴隨而來的是不舒服的感受和焦慮,讓人有一股衝動想去擺脫它。常見的強迫性思考的例子包括,擔心與人握手會被沾污、一再懷疑自己已做了某些行動,諸如行車中傷及他人或離去時未鎖門、東西凌亂或不對稱時會強烈不舒服,當強迫思考出現時,可運用其他的想法來對抗或抵消它,不讓它出現。強迫性行為是重複性的行為(如洗手、排序、檢查等)或心智活動(如祈禱、計數、重複默念字句等)。假如不做強迫性行為,焦慮會一直增高,而在做了強迫行為之後可以暫時降低焦慮,但也因此不斷地強化個案去執行強迫性行為的動機。有關治療兒童青少年強迫症,官達人說明,不能完全套用成年人的治療方式,必須依據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特性,由家庭、學校和醫院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適當地誘導孩童去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教導放鬆技巧的訓練,並給予解釋、安慰、鼓勵等,逐步設法減輕焦慮的感覺;雖藥物治療可以對症狀的減輕有很大的幫助,但如果可以透過藥物治療及行為療法同時並行,效果會比單靠藥物來的更佳。

震災「震」壞了健康 醫師籲:勿過度煩惱

震災「震」壞了健康 醫師籲:勿過度煩惱#身心科

日本嚴重的地震、海嘯與核災猶如鋪天蓋地一般將災民拖進了人間煉獄,而台灣作為鄰近國家更是感同身受,對於災害最新狀況無不隨時掌握,密切關心。但對大災難的恐懼與生命無常的不安,已開始在民眾的心中發酵,醫院身心科近日觀察到門診有增加1~2成民眾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甚至導致原本控制良好的恐慌症、憂鬱症再度發作。因此醫師要特別提醒民眾關心災情之餘,也要適時的放鬆心情、正向思考。如果有壓力過大、失眠、情緒失控、發呆沮喪、恐慌等難以調適的身心症狀時,建議可向醫院的身心科醫師尋求諮詢與協助。曾太太是嫁到大甲的家庭主婦,日本震災發生後,關心災情的她就隨時鎖定新聞電視,每次看到哀鴻遍野的慘況和生離死別的畫面就想起921南投娘家房屋全毀,好友罹難的傷心往事,這幾天她常常莫名的傷心哭泣、觸景生情,晚上也想事情想到睡不著,搞得精神不濟頭痛欲裂,只好到醫院掛病號。光田綜合醫院身心科溫偉鈞醫師解釋,由於台灣與日本都是地震、海嘯、土石流甚至核安問題需要特別關注的國家,善良的台灣民眾對於日本的災害特別能感同身受。加上最近幾日各國際媒體24小時播報日本的災情與驚悚畫面,可能也勾起了許多人對於過去921震災、88風災等可怕災害的傷痛回憶,進而影響心理。大部分的人在歷經或目睹災變發生時,都可能出現如情緒失調、沮喪憂鬱、失眠、頭痛、腸胃不適等程度不一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大部分人通常都能慢慢自我調適,不會長期影響,但少部分民眾可能會影響個人生活作息、人際關係甚至引發恐慌症、憂鬱症的發作。溫醫師要特別提醒民眾,關注國際重大災情固然重要,但是過度的憂鬱煩惱對身心健康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建議大家心情低落不安時,可以外出找親友分享心情或適當運動,都有助於壓力的紓解。收看災情報導時,也多由人與人的大愛互助、親情或生命可貴等正面角度來思考,就比較能避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發生。如果有上述較嚴重的症狀發生時,也可到醫院身心科求助,千萬別讓震災「震」壞了身心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