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艾成日前墜樓離世,令親友與粉絲措手不及,他生前吐露過的憂鬱症病史也再度引起討論。然而,每每有名人因身心疾病選擇離開,除了不勝唏噓之外,若疾病降臨在親友身上,我們該如何應對與陪伴,避免憾事發生?
藝人艾成日前墜樓離世,令親友與粉絲措手不及,他生前吐露過的憂鬱症病史也再度引起討論。然而,每每有名人因身心疾病選擇離開,除了不勝唏噓之外,若疾病降臨在親友身上,我們該如何應對與陪伴,避免憾事發生?
46歲的芸姐(化名)是名銀行高管,生性追求完美性格,去年高齡生下孩子後,更工作、家庭兩頭燒,身心承受龐大壓力,出現經常失眠、頭暈頭痛及肩頸僵硬問題,甚至有胸悶、心跳加速狀況,到身心診所接受自律神經檢查,竟發現心臟彈性老化程度達75歲,抗壓指數也比正常人低,經確診為「廣泛性焦慮症」。
你曾經「想死」嗎?掙扎於死亡念頭,或許正代表著你拼命想活。榮獲2021日本心理大獎「評選委員會MVP獎」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平光源寫下《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其中,分享了一個26年前的自己重考3次的「想死」經歷,解釋為何「接受死亡作為一種選項」,反而能使你精神上獲得解脫,開始思考存活的可能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藝人寶媽日前因確診新冠肺炎,擔憂自身病況,導致恐慌症發作。許多民眾也因為接觸媒體和社群上大量疫情訊息,一有不適就懷疑自己染疫,但就醫後卻顯示正常。疫情肆虐的時代,緊張、不安和焦慮成為大眾共同經驗,嚴重時我們會以「恐慌」來形容。在精神醫學上,也有關於「恐慌症」(panic disorder)的明確定義。
一名19歲的M同學,高中畢業後進入理想的大學科系就讀,看似順利,近2個月卻逐漸出現異樣。原本認真學習的他開始無故不去上課,作業也是勉強完成,整天無精打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也不太想跟同學說話,寧可窩在宿舍裡不想出門,情緒感到莫名低落,甚至曾出現輕生念頭。
心情好也吃,不好也吃,如果你習慣用吃來解決焦慮煩躁,即使理智上知道該停了,再吃下去對身體不好,卻忍不住一直把食物送進到嘴裡,很多人總以為是料理太美味了,或自嘲太貪吃,但諮商心理師莊博安在《慢性焦慮》卻在書中分析,這種「情緒性進食」也是慢性焦慮的體現,其實心理正在求救。以下為原書摘文:
與憂鬱症患者相處,具體該怎麼做,才不會加重對方病情,或傷害自己的情緒健康。知名YouTuber阿滴在罹患憂鬱症後靠著身邊親友支持,逐漸康復,並在《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一書中分享,憂鬱症陪伴者本身也須要注意到的問題,除了同理、不說教,尤其要照顧好自己,避免不自覺隨著患者一起陷入憂鬱。以下為原書摘文:
面對情緒難關,甚至確定罹患憂鬱症,影響了生活與工作,我們該如何重新整理自己?知識型YouTuber阿滴在2021年7月向外界揭露罹患憂鬱症一年,並將這段時間與疾病共處的心得,集結成《按下暫停鍵也沒關係》一書,分享給同樣困在身心疾病中的朋友們,他如何試著讓自己停下來修復,覺察自己的真正需求,一步一步重建。以下為原書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