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

勿餵食嬰兒蜂蜜 嬰兒中毒危險性高#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嘉義市政府指出,因蜂蜜偶含肉毒桿菌芽孢,而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及腸道菌叢尚未發展健全,且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如嬰兒食用含肉毒桿菌芽孢之蜂蜜,肉毒桿菌孢子就有可能於腸道中生長,產生毒素而造成中毒。早期發病症狀包括疲倦、眩暈、食慾不振、腹瀉、腹痛及嘔吐等症狀。神經性症狀通常於12~36小時間出現,但亦有數天後才發生,會造成視力模糊或複視、眼皮下垂、瞳孔放大或無光反射、顏面神經麻痺、唾液分泌障礙、口乾、吞嚥困難、言語困難及四肢麻痺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給予適當的呼吸系統照護及抗毒素治療,死亡率可降低至7%以下。嬰兒肉毒桿菌中毒要給予支持性之照顧,不可注射抗毒素以免造成過敏之危險,故相對於成人,一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應避免餵食蜂蜜,嬰兒肉毒桿菌中毒危險性較高。

慎防河豚毒素中毒 去年至今五案例

慎防河豚毒素中毒 去年至今五案例#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台灣四面環海,漁產種類豐富,食品藥物管理局(簡稱食管局)日前接獲一起民眾食用不知名魚種的「魚卵」後,出現頭暈、嘴麻及四肢麻痺等中毒症狀的案例,這已經是由去年到今年4月16日止所發生的第5例個案了。 (圖為澎湖縣衛生局提供)澎湖縣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經魚種鑑定為兇兔頭魨(Lagocephalus sceleratus),兇兔頭魨是屬於四齒魨科,俗名有糯米規(基隆)、烏規或規王(高雄)、麵規(澎湖)及仙人河魨等,成魚體長可達1公尺以上。河豚的毒性有種別、部位、個體、地域和季節性的差異,海水河豚種類的卵巢、精巢及肝臟均含有高量的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即使高溫烹調也無法破壞,若誤食中毒,目前尚無解毒劑。主要中毒症狀有嘴麻、手麻、暈眩、頭痛、嘔吐、複視、無法發聲等,潛伏期約10分鐘至數小時,嚴重者將危害生命。 近年來發生的河豚毒素中毒案件,大多是因民眾不明瞭自己吃的是有毒河豚,或吃到其他含有河豚毒素的水產品而中毒。鄭局長呼籲,切勿購買及食用不知名或來路不明的魚類等水產品,如果食用水產品後感到舌頭麻痺或苦辣,應立刻吐掉,並以清水漱口,直到不適感消失為止。若症狀未改善,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飲食內容,並保留吃剩的檢體,以利正確診斷及治療。

入夏食物易孳生細菌 5撇步防中毒

入夏食物易孳生細菌 5撇步防中毒#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時序邁入夏季,因氣溫上昇的影響,有利各種微生物及細菌的繁殖,食品容易腐敗,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事件。衛生局表示,宜蘭縣近年來食物中毒檢出之病原菌以腸炎弧菌居多,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次之;發生地點以餐廳及外燴為主,其次為出國旅遊、自宅烹調等,衛生局提供5撇步教民眾預防食物中毒。宜蘭縣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預防食品中毒有「5撇步」,食品安全把關,食物中毒就不來找:要洗手:調理時手部要清潔、傷口要包紮。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應超過70℃。要低溫保存:保持低於7℃,室溫下不宜久置。衛生局劉建廷局長指出,民眾如果不慎發生食品中毒或有疑似食物中毒現象,請迅速至醫院就醫,以免延誤病情。若發生食物中毒現象,並採集並保留剩餘的嫌疑食品密封冷藏,以及收集嘔吐物或排泄物,以利追查中毒原因,衛生局將啟動食品中毒機制進行相關調查,釐清原因,保障民眾飲食的安全。

疑飲料中毒 衛生局派出調查小組調查

疑飲料中毒 衛生局派出調查小組調查#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雲林縣衛生局在4月20日下午約2點20分左右分別接獲消防局、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成大醫院斗六分院通報,內容表示雲林國中約有15位學生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件,在中午出現嘔吐、上腹痛、腹瀉等症狀,並以送往該分院急診室就醫,雲林縣衛生局的「食因性疾病調查小組」立即派員分別至醫院、學校、85度C做疫調訪查。 根據查獲結果,當天午餐人數大約1373餘人,午餐是由該校提供。菜單內容包括義式肉醬麵、奶黃包、炸蝦捲、黃瓜排骨湯。此外,該校學生7年4班學生31人於上午11時左右外購85度C之綠茶多多及海岩多多等2款飲品,而在下午1時50分左右,有15人陸續出現不適症狀,並被分別送往疾病管制局以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中區管理中心檢驗。就醫的15位學生當中,有14位已分別由家長帶回休養。其中還有1位學生留院觀察中。該校也呼籲學生請勿外購飲品,亦請85度C暫停供應涉嫌2款飲品,雲林縣衛生局將對本案持續監控,以防疫情擴大。

吃海鮮要注意!遵守五要原則防中毒

吃海鮮要注意!遵守五要原則防中毒#中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由於春季天氣溫差變化大,近來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頻傳,最近1位市民外出遊玩食用當地攤販銷售之生蚵、蚵仔煎及蝦子等食物,回家後,發生發燒、腹痛、腹瀉等疑似食品中毒症狀,經醫院採檢檢出霍亂弧菌而通報,今年度(101)迄今已有通報11件,主要發生食品中毒之飲食地點以餐廳為主,其次為飲食攤販,檢出病原菌-腸炎弧菌共計2件,疑似食品中毒的病因食物,則以海鮮類食物為主。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統計,98~99年食品中毒病因以腸炎弧菌為主(其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菌),嘉義市去年度(100)總計通報食品中毒案件有15件,其中發生食品中毒之飲食地點以餐廳及自宅為主,疑似食品中毒的病因食物主要是海鮮類,醫此嘉義市政府衛生局特別呼籲市民出外用餐應特別注意用餐處所的衛生品質,在處理海鮮食品時,是否有使用自來水充分清洗。此外嘉義市衛生局更進一步提醒民眾,尤其在水源不足的外食攤販食用生鮮海產或其製品時,更應注意,所有選用之生鮮魚貝類食材最好都經過高溫煮熟後再食用,另外夏季將至,氣溫升高,食品如保存不良,即可能發生腐敗而導致食品中毒,提醒民眾及餐飲業者應隨時注意遵守預防食品中毒的「五要」原則:「要洗手、要新鮮、要徹底加熱、要低溫保存、要生熟食分開處理」,以避免食品中毒發生。

男一氧化碳中毒昏倒 誤以為血糖過低

男一氧化碳中毒昏倒 誤以為血糖過低#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一名44歲的陳姓男子在家昏倒二次,趕緊由老婆送至童綜合醫院急診室就醫,原以為是血糖過低造成昏倒,沒想到竟是一氧化碳中毒,所幸就醫才查出他與老婆都是一氧化碳中毒,緊急安排高壓氧治療。急診室余宣宏醫師說,這名患者患有糖尿病須打胰島素,5日早上在家昏倒二次,以為是血糖過低致使,所以來醫院就醫,幫患者檢查發現他並無心臟及腦部問題,於是抽血檢查一氧化碳,發現一氧化碳濃度達23.6%,為一氧化碳中毒,趕緊詢問家中還有沒有其他的人,所幸只有他與老婆。他的老婆陪同他就醫,問她有何不舒服,她陳述有頭暈及頭痛的情形,檢查發現她的一氧化碳濃度達13.3%,給予兩名患者100%純氧治療,並安排高壓氧治療。余宣宏醫師強調,近二天就有多起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光週日本院的急診室就有三名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就醫,加上5日這二名就有五例患者,民眾要特別注意。經余醫師詢問才知道這對夫婦最近回舊家居住,熱水器裝在陽台卻屬密閉室,可能是4日晚洗澡時就發生一氧化碳中毒,但患者不知道。他們舊家的熱水器雖然裝在戶外,卻是密閉式的陽台有裝窗戶,卻不見得真正通風。余宣宏醫師強調,由於一氧化碳中毒常讓人無法查覺,由於它的無色、無味讓人措手不及,等到發現時往往悲劇已發生。這名患者昏倒以為是血糖過低造成,還好就醫查出原因救了他與老婆的性命,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臨床上也常發現集體中毒或一家人全部發生中毒的情事,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大多為頭暈、噁心、想吐,有些患者會出現腸胃炎的症狀,嚴重者會意識不清,可能成為植物人,甚至危及生命。在急性中毒的病患中,有3%會產生永久的後遺症,如智力減退、大小便失禁等,大多在2至3週後出現這些症狀。提醒民眾,為了居家安全,一定要記得開窗保持通風,熱水器務必安裝在戶外,避免意外的發生。

全家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治療救命

全家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治療救命#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19日晚間中部發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案件,一家5口吸入有毒氣體,陷入昏迷,緊急送往林新醫院救治,全家包含2名大人、3名小孩都出現嗜睡、昏迷、意識不清的症狀。當天台中林新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馬上給予氧氣,抽血檢測發現全家人一氧化碳中毒指數飆升,大兒子(10歲)最為嚴重,送達醫院已呈現意識不清及抽蓄現象,一氧化碳濃度高達41%,次嚴重為林姓母親(32歲,一氧化碳濃度40%)與章姓父親(41歲,一氧化碳濃度36.5%)呈現昏迷,另外症狀較輕微是二兒子(3歲,一氧化碳濃度27%)、小兒子(2歲,一氧化碳濃度17.8%)則呈現嗜睡現象,急診主任第一時間通知高壓氧中心李潤宇主任,隨即將患者送入高壓氧艙治療,所幸一家五口的生命全部救回。事後林姓母親表示,當天晚上先生用熱水洗紗窗,她感覺頭暈不適,也發現小孩哭聲有異,要走到廁所時就不支倒地,先生見狀馬上播打119,但也即刻昏迷過去,幸好緊急醫療施救得宜,小孩及先生都沒事。林新醫院急診醫學部李建國主任表示,今年冬天陸續接獲許多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因一氧化碳本身無色、無味、無臭,一般人常在意外中毒時不自覺,是隱形的殺手。一氧化碳中毒的毒性,會依暴露時間長短和濃度多寡,而損害人體的嚴重程度而定,因此若在家發現昏昏欲睡、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等,必須馬上開窗讓空氣流入,並且爭取時間早期送醫治療。林新醫院高壓氧中心李潤宇主任表示,當天一家五口在最短時間內即進高壓氧艙治療,恢復情形良好,也已出院,後續門診追蹤治療即可。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中毒

民眾過年期間常見魚類或海鮮佳餚,近日台中市一間餐廳傳出疑似吃海鮮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例,原本慶祝初五開工,請朋友到自家經營的餐廳吃飯,沒想到餐廳老闆娘卻在夜間發生上吐下瀉的狀況,其他四個小孩也有同樣的情況,送至治療後發現是海產類食物不新鮮所導致。(圖為高雄旗津漁港的海鮮,翻攝自維基百科。)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衛教文章表示,海鮮如貝類很容易受到汙染,沿海地區的海域或海底的汙泥很容易潛藏著一種「腸炎弧菌」,這種菌類繁衍快速,在夏季更是經常發生因腸炎弧菌的食物中毒案件,其潛伏期約4至24小時,一般若吃下不新鮮的海產後約四小時就會發生急性腸胃炎,但這種菌遇到醋酸約一分鐘就可殺死,另外只要海鮮煮熟或在超過80度的熱水中都可避免細菌的產生。海鮮類引發的食物中毒屬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細菌最適合繁衍的溫度在攝氏4到65度,加熱及冷藏的溫度都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台灣氣候溫暖,若食物放置在室溫下更容易滋生細菌,生鮮食物、海鮮等應保持容器的清潔、迅速的處理、然後再放入冰箱的冷凍庫或加以煮沸後再食用,細菌才不會因此趁機繁殖,造成腹瀉、食物中毒等症狀。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