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全家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治療救命

全家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治療救命#中毒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19日晚間中部發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案件,一家5口吸入有毒氣體,陷入昏迷,緊急送往林新醫院救治,全家包含2名大人、3名小孩都出現嗜睡、昏迷、意識不清的症狀。當天台中林新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馬上給予氧氣,抽血檢測發現全家人一氧化碳中毒指數飆升,大兒子(10歲)最為嚴重,送達醫院已呈現意識不清及抽蓄現象,一氧化碳濃度高達41%,次嚴重為林姓母親(32歲,一氧化碳濃度40%)與章姓父親(41歲,一氧化碳濃度36.5%)呈現昏迷,另外症狀較輕微是二兒子(3歲,一氧化碳濃度27%)、小兒子(2歲,一氧化碳濃度17.8%)則呈現嗜睡現象,急診主任第一時間通知高壓氧中心李潤宇主任,隨即將患者送入高壓氧艙治療,所幸一家五口的生命全部救回。事後林姓母親表示,當天晚上先生用熱水洗紗窗,她感覺頭暈不適,也發現小孩哭聲有異,要走到廁所時就不支倒地,先生見狀馬上播打119,但也即刻昏迷過去,幸好緊急醫療施救得宜,小孩及先生都沒事。林新醫院急診醫學部李建國主任表示,今年冬天陸續接獲許多一氧化碳中毒的事件。因一氧化碳本身無色、無味、無臭,一般人常在意外中毒時不自覺,是隱形的殺手。一氧化碳中毒的毒性,會依暴露時間長短和濃度多寡,而損害人體的嚴重程度而定,因此若在家發現昏昏欲睡、頭暈、想吐、四肢無力等,必須馬上開窗讓空氣流入,並且爭取時間早期送醫治療。林新醫院高壓氧中心李潤宇主任表示,當天一家五口在最短時間內即進高壓氧艙治療,恢復情形良好,也已出院,後續門診追蹤治療即可。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

開工宴客吃海鮮竟中毒 母子五人送醫#中毒

民眾過年期間常見魚類或海鮮佳餚,近日台中市一間餐廳傳出疑似吃海鮮引發的食物中毒案例,原本慶祝初五開工,請朋友到自家經營的餐廳吃飯,沒想到餐廳老闆娘卻在夜間發生上吐下瀉的狀況,其他四個小孩也有同樣的情況,送至治療後發現是海產類食物不新鮮所導致。(圖為高雄旗津漁港的海鮮,翻攝自維基百科。)彰化基督教醫院雲林分院衛教文章表示,海鮮如貝類很容易受到汙染,沿海地區的海域或海底的汙泥很容易潛藏著一種「腸炎弧菌」,這種菌類繁衍快速,在夏季更是經常發生因腸炎弧菌的食物中毒案件,其潛伏期約4至24小時,一般若吃下不新鮮的海產後約四小時就會發生急性腸胃炎,但這種菌遇到醋酸約一分鐘就可殺死,另外只要海鮮煮熟或在超過80度的熱水中都可避免細菌的產生。海鮮類引發的食物中毒屬細菌性食物中毒,通常細菌最適合繁衍的溫度在攝氏4到65度,加熱及冷藏的溫度都容易成為細菌的溫床,台灣氣候溫暖,若食物放置在室溫下更容易滋生細菌,生鮮食物、海鮮等應保持容器的清潔、迅速的處理、然後再放入冰箱的冷凍庫或加以煮沸後再食用,細菌才不會因此趁機繁殖,造成腹瀉、食物中毒等症狀。

女童吃炸雞暴斃 竟是亞硝酸鹽中毒

女童吃炸雞暴斃 竟是亞硝酸鹽中毒#中毒

根據大陸媒體指出,北京有一位1歲大的女童,在吃了炸雞之後半個小時後,嘴唇開始發紫,不斷地大哭大鬧,家人緊急將她送醫之後,在當天晚上就急救無效死亡。女童的父親懷疑是炸雞所引起的,因此緊急報案後,當地警方將販賣炸雞的張繼存逮捕。經過檢驗後發現,炸雞中含有過量的亞硝酸鹽,甚至超過人體食用標準的150倍,醫師研判女童應該是食用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引起中毒死亡。(圖片為張繼存受審的畫面,翻攝自大陸新華網。)今年4月21日下午,銘銘的母親和姑姑在豐台區汾莊市場,買了張繼存店裏的炸雞回家給銘銘吃。約半小時後,銘銘的嘴唇發紫,不停哭鬧,送到醫院治療後,在當天晚上搶救無效死亡。經過調查後發現,炸雞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超過國家標準150倍,銘銘則符合服用含亞硝酸鹽的食物引起中毒死亡。根據大陸新法規定,只要生產的食品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不管是否造成了嚴重後果,都可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有嚴重後果發生,那麼在量刑時要加重,因此判處有期徒刑8年,並賠償女童父母29萬餘元。根據維基百科指出,香港城市大學生化系副教授林漢華表示,亞硝酸鹽具有防腐作用,通常用於香腸、臘腸、火腿等加工肉類製品。人體吸收過量亞硝酸鹽,會影響紅血球的運作,令到血液不能運送氧氣,口唇、指尖會變成藍色,嚴重的話會令腦部缺氧,甚至死亡。香港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兼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亞硝酸鹽毒性極強,過量吸收會即時出現中毒反應,例如腹痛、嘔吐等,並破壞血液送氧功能,需要即時送院治理,才不至於喪命。

買魚煮湯竟河豚中毒 魚販辯稱不知是河豚

買魚煮湯竟河豚中毒 魚販辯稱不知是河豚#中毒

在市場買魚竟然買到河豚,桃園有三戶人家,日前在龜山鄉中和南路向林姓魚販購買不知名魚後,回家煮成魚湯準備補一下,沒想到喝下肚後出現嘴唇麻、四肢麻痺等症狀,緊急就醫後才發現原來是河豚中毒;桃園地檢署檢察官林秀敏指揮刑警大隊,將魚販帶回調查,並且查扣32隻上午才批來的河豚,此外仍要釐清林姓魚販是明知河豚有毒還出售,還是不知道所購買的魚類是河豚。(圖片為河豚其中一種,翻攝自維基百科)當警察搜索到林姓魚販所持有的河豚時,林姓魚販辯稱是向台北漁產運銷公司所批來的,並且出示進貨單,表示自己以為那是無毒河豚,才敢向客人販售,還說「刺龜(河豚的台語名)是有毒,我賣的是河豚,無毒啦!」但是台北漁產運銷公司總經理陳清華卻表示,昨天看到新聞即主動查證,確認在交易量較大的批發市場沒有賣河豚,自營的台北魚市更不可能,來源不可能是台北漁產運銷公司。桃園衛生局食品衛生管理科長連恆榮強調,雖然目前政府沒有禁止販賣河豚肉,但林姓魚販未盡告知責任,已經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只要檢驗的結果出爐,確定是因為河豚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將依情節處6萬到600萬元罰鍰;販售行為若已危害人體健康,還有刑責,可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1000萬元以下罰金。警方則表示,雖然林姓魚販並非故意而是過失,但是依照法律規定,可能要面對1年以下有期徒刑。衛生局呼籲販售者,販售前應告知民眾販售的魚類是否需特殊調理方式;而且不知道如何調理河豚的民眾,千萬不要購買,因為河豚的毒素能夠耐高溫,無法加熱破壞,吃了非常容易中毒。優活推薦:吃河豚風險大,恐致命 餐廳料理應以安全為優先!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0297 蕁麻疹會因食物引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336 危險!吃蝸牛爬過的食物 染「廣東住血線蟲」婦人險喪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375

男子一口氣喝光威士忌 酒精中毒送進加護病房

男子一口氣喝光威士忌 酒精中毒送進加護病房#中毒

花蓮一名賴姓男子因為酒癮發作,所以跑到超商偷洋酒,沒想到被店員發現,於是索性將180ml(毫升)的威士忌直接喝下肚,結果造成急性酒精中毒,員警只得先將他送醫治療,等他出院再移送法辦。台北榮總衛教文章表示,酒精中毒是一個人身心對於酒精的上癮,容易造成慢性病、生活品質的破壞。酒精中毒的併發症包括慢性肝病、神經炎、胃出血、癲癇及腦功能減退、胰臟或心臟的傷害。婦女若在懷孕期飲酒,會透過臍帶的輸送,將酒精送到胎兒體內,成胎兒身心的傷害。一般來說,男性酒精上癮的人比女性多四倍。酒癮早期症狀有失眠、多夢、為了喝酒造成家庭不睦、習慣星期一宿醉等,晚期可能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眼前一片黑暗、震顫、產生幻覺,甚至出現黃疸、內出血、昏迷等身心危害。若酒癮者有心想改善,可從正常飲食、良好生活習慣著手,與醫師建立良好溝通、或加入戒酒團體,利用群體的力量戒酒,評估生活因素,長期努力或家人的支持照顧,並有治療中心能為患者短暫解毒,若發現家人有反覆酒精中毒症狀,應及時就醫診斷,日行萬步不止瘦身 還可以延長壽命並防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49&HN_Yr=0&HN_Mon=0怕打呼吵到別人嗎? 熟睡君幫你「喬」位置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53肺炎鏈球菌19A難纏 男童肺部壞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48&HN_Yr=0&HN_Mon=0

漂白水混鹽酸國中生中毒 化學物品傷身平時應注意

漂白水混鹽酸國中生中毒 化學物品傷身平時應注意#中毒

高雄市有三名國中生因為好奇漂白水和鹽酸混合後的味道有多臭,竟相約嗅掃廁所剩下的混合液體,結果出現胸悶等症狀送醫急救。醫師認為這是漂白水接觸到人體皮膚,經過化學作用反應,所以對三名國中生產生吸入性刺激傷害。台北榮總醫院表示臨床毒物科醫師楊振昌表示,一般家庭中的漂白水,主要含有次氯酸鈉,次氯酸鈉為弱鹼性,一般 pH 值在 9~12,所以對於暴露的部位可以產生刺激作用。另外,次氯酸鈉接觸到口腔、食道或胃黏膜時,可以和水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碳酸氫鈉與偏次氯酸,而後偏次氯酸再互相作用產生鹽酸與氧分子,造成腐蝕作用。楊振昌醫師更解釋,如果將次氯酸鈉與鹽酸混合作用後,則會產生氯氣及氫氧化鈉,對呼吸道及黏膜造成刺激,並可能引起化學性肺炎,這次三個國中生就是這樣混著用,才會出現中毒症狀送醫。此外楊醫師也提醒民眾,隨著氣溫逐漸降低,洗廁所時有可能會使用熱水來清洗,但是鹽酸若跟熱水合併使用,會產生刺激性氣體,一旦吸入,恐將導致眼睛刺痛、呼吸急喘、喉嚨灼熱等不舒服症狀,民眾要特別注意。楊振昌醫師表示,在生活周遭有很多的化學物品,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像是在粉刷牆壁時所使用的油漆,也需要注意,因為油漆中含有甲苯,會抑制中樞神經,如果工作環境空氣不流通,恐怕會出現頭暈、疲倦等中毒症狀。還有部分家庭清潔劑、消毒清潔劑、甚至加強型的消毒清潔劑,都含有強酸強鹼,可能會造成皮膚紅腫與呼吸道的傷害,所以使用清潔劑時,盡量戴手套、戴口罩來避免接觸這些有毒物質,若有任何不適要即刻就醫。一氧化碳中毒 高壓氧治療獲生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6075農民有機磷中毒 全身無力、疲累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772農民噴灑農藥未戴手套 有機磷中毒全身無力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72

農民有機磷中毒 全身無力、疲累

農民有機磷中毒 全身無力、疲累#中毒

一名三十六歲農民就因噴灑農藥工作超時,加上沒有戴手套而導致「有機磷」農藥中毒,在出現全身無力、疲累等症狀後送醫,所幸並無大礙。 噴灑農藥只戴口罩可是不夠的!農藥毒素可能經由呼吸或皮膚接觸被人體吸收。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蔡宏斌表示,這位年輕農民在噴灑農藥時雖有戴口罩,但未戴手套的雙手直接接觸農藥,才因此導致中毒,大家在噴灑農藥時可大意不得,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他提醒,當出現頭痛、全身不適、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時,就應立即停止噴藥,及時就醫,以免出現意識模糊、呼吸肌肉乏力等重型症狀,最嚴重還可能會致死。 蔡宏斌醫師建議,噴灑農藥盡量選在清晨、黃昏時段進行,避免中午高溫,噴藥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小時,而且要適度休息。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個人的防護,著長褲、長袖、手套、口罩等,工作完後立即脫去衣物盥洗全身。 延伸閱讀「有機磷中毒」: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772

死狀角弓反張 並非「肉毒桿菌」中毒症狀

死狀角弓反張 並非「肉毒桿菌」中毒症狀#中毒

南投縣信義鄉中毒4死案,疾管局初步判定林敬儀夫婦與田福榮夫婦4人是因肉毒桿菌引起中毒死亡,但最後結論要等到26日最終報告出爐。但有醫師提出質疑,4人死狀都是角弓反張的僵硬姿勢,怎麼看都不像肉毒桿菌中毒的模樣。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22日指出,一般典型肉毒桿菌中毒症狀是癱軟,林杰樑的確也很納悶。5日晚林敬儀(55歲)、王美永(48歲)夫婦與田福榮(40歲)、伍曉珍(37歲)兩對夫妻一起吃飯,但6日凌晨4人陸續感到身體不適,送醫後不治,死者都是全身抽搐、肌肉僵直,臉上並露出苦笑樣,表情詭異,一度引發該鄉民的恐慌,誤以為水質遭到汙染。至於同鄉的第5例死者史達海,則是因胰臟炎與蜂窩性組織炎,引發敗血症死亡。這起中毒死亡案件曾排除是肉毒桿菌造成,如今疾管局又初步認定是肉毒桿菌引發中毒,引起討論。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一般典型的肉毒桿菌中毒症狀包括肌肉無力、眼皮下垂、視力模糊、吞嚥困難與呼吸困難。林杰樑說,從4名死者的症狀來看,都有肌肉僵直、角弓反張的情況,與一般典型的肉毒桿菌中毒症狀不同,若真的要說是肉毒桿菌中毒,只能說是「變異型」的肉毒桿菌中毒。林杰樑指出,疾管局目前初步判定與肉毒桿菌有關,只能等到最後報告出來再看;而林敬儀等4人因胃裡食物已全部消化,檢體比對更加困難,對此林杰樑說,疾管局可以採集死者腸胃中的檢體進行培養,以判定到底是不是肉毒桿菌引發死亡。林杰樑提醒,要預防肉毒桿菌中毒必須注意幾點,民眾如果自行醃製食品,酸鹼值要控制在酸性4.6以下,也可以加入檸檬汁、醋酸控制酸性;若真空包裝食品沒有標示「無菌充填」,最好要煮沸再食用,而罐頭如果出現膨脹的情形,就不要食用;1歲以下的小朋友不要餵食蜂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