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

你的胖全是商人害的!小心「設計食物」恐讓你暴食成癮

你的胖全是商人害的!小心「設計食物」恐讓你暴食成癮#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肥胖的人越來越多,這已經是世界性的現象。在已開發的國家中,人民普遍的超重,體脂肪比例過高。「胖子國」美國就不用提了,就連在台灣,男性的肥胖比例已經超過50%,女性則逼近40%。這就造成了非常多肥胖相關的健康問題,以及國家額外的醫療負擔。不管是為了健康還是美觀,防止過胖以及減肥,似乎已經漸漸成為現代人的一大要務。各種減肥的偏方、撇步、「課程」,像雨後春筍一樣的迅速興旺,成為一大商機。「暴食罪」是科學問題,不是向神懺悔就好那麼問題來了:肥胖的人,當初為什麼要把自己吃得那麼胖呢?還有,既然都已經嫌自己胖了,為什麼不能靠自己的意志減下來就好呢?天主教的戒律中,有所謂的「7大罪」(seven deadly sins),其中的一個大罪就是「 暴食」(gluttony),也就是對食物沉迷、貪得無厭的意思。其實不僅針對食物,暴食也涵蓋對任何物欲的過度沉迷、不可自拔的行為。可想而知,天主教在描繪暴食這個大罪時,一定都用個大胖子當模特兒。在他們的宗教觀念中,人會吃太多都是自己的錯,意志不堅之故,吃得越多,罪過就越大。妙的是,在天主教會的歷史當中,暴食的胖教士還真不少,會不會他們每吃一頓,都可以自己向自己懺悔一次,所以不用怕暴食罪的累積?那麼,暴食與肥胖,到底像不像天主教所說的那樣,肇因於個人的貪欲與意志不堅,錯都要算在當事人自己的頭上呢?這個用道德或哲學的角度來爭論,均屬無益,吃的欲望與胖的現象都是人的生理,凡屬人的生理,只有科學能告訴我們答案。我以前常開玩笑說,體重控制與減肥根本就不是醫學問題,而是數學問題。你吃下去的熱量超過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胖,你吃下去的熱量少於你消耗的熱量,你就變瘦。所以,只要是會算算術的人,都沒有理由會過胖。開玩笑歸開玩笑,但其實肥胖是大學問,牽涉到極新穎的腦科學,路上走著的每一個胖子,腦子裡面都進行著厲害的生理變化。大腦「獎賞迴路」成飲食質變起源前面說過,肥胖人口的比例是逐年增加的。為什麼?難道說,近代人要比古代人更貪吃嗎?並非如此。第1個原因,隨著科學的進步,食物越來越容易獲得,也越來越便宜。換句話說,古代食物普遍不夠,除了少數王公大臣與教士,想吃就吃,所以有資格變胖之外,一般人就算再貪吃也沒有東西吃,只好乖乖的瘦。這個原因很簡單,大家一聽就明白,但是第2個原因一般人比較不知道,就是食物的「質」的變化。從上個世紀的後半到現在,我們所吃的食物,在本質上與更早以前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糖分與脂肪比例,遠遠的高於以往。例如含糖飲料、糖果、蛋糕、餅乾這些所謂的「高熱量而低營養」的食物,在一般人食物當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些食物與大自然產生的「天然食物」不同,我們可以把它們稱作「設計食物」。科學家在老鼠的身上,做了許多食物的實驗。老鼠的食量很大,幾乎不停的在吃,科學家模仿人類的「設計食物」,替老鼠設計了一種高糖含量、高脂肪含量的實驗食物,跟牠們平常吃的飼料(天然食物)不同。實驗的內容是這樣的:他們給這些小老鼠的主要食物還是「天然食物」,但間歇性的,每天有幾個小時餵給他們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連續幾個禮拜之後,老鼠發生一種奇妙的變化:牠們對「設計食物」產生出類似藥物上癮的臨床表現,包括渴求、暴食、戒斷症狀,以及情緒過嗨等等。老鼠與人類的腦中,都有一個所謂的「獎賞迴路」,學名叫「中腦皮質多巴胺神經徑路」(mesocortical dopamine system),它從腦幹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tegmentalarea)出發,行經基底核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而到達大腦皮質。它的功能簡單來說,就是讓生物體在嚐到「甜頭」(比方說美食、性、賭博贏錢等等)時產生「爽」的感覺。它本來是生物在演化上為了生存與趨利,所產生的不可或缺的機制。與這個獎賞迴路相抗衡的,有另外一個「懲罰迴路」,它的功用則是避害。它會在某些外界的刺激或自己的行為導致對自己有害的後果時,壓低獎賞迴路的「爽感」,提升這個生物體的警覺,減少牠對於上述刺激或行為的渴望。在所有動物(包括人類)的整個演化過程中,這個「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的協作,可以說是完美無間。它們成功的讓我們尋求利益,遠離禍害,使得物種得以長治久安,綿延不絕。然而不要忘記,演化所遵循的是大自然,我們的「獎賞迴路」針對的是「自然」的甜頭(好的刺激或行為),我們的「懲罰迴路」針對的也是「自然」的禍患(壞的刺激或行為)。那麼,如果有某種刺激的性質或強度,遠遠超出了自然的範圍的話,我們的腦會發生什麼事呢?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違禁藥品,又稱毒品。比方說古柯鹼(cocaine)與海洛因(heroine),都是人類用化學技術提煉純化出來的物質,過去的人類在演化過程當中,並沒有機會從大自然接觸到它們。換句話說,我們大腦的「獎賞迴路」與「懲罰迴路」並不認識它們,當然更談不上應付它們。糖、脂肪對生存演化有利,卻也讓人類如「毒品上癮」人腦在初接觸到毒品時,它們所帶來的爽感強度,就遠遠超過我們的大腦所能應付的範圍。反覆接觸之後,它們就會進一步的修改,扭曲我們原本的那兩個天然迴路,大大提高「獎賞迴路」對這些物質的渴望,同時大大壓低「懲罰迴路」對其後果的警覺。如果暴露毒品的時間夠長,次數夠多的話,這個人就會渴求越來越多的毒品,卻對它帶來的任何負面影響視而不見。這種腦變化,就叫做「上癮」。正常人之所以很難理解,癮君子為什麼會對那種鬼東西渴望到那種程度,殺人搶劫坐牢都在所不惜,其實就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已經產生質變,與我們不同的緣故。在上述的老鼠實驗當中,科學家發現,老鼠們被反覆餵食高糖高脂肪的「設計食物」後,對這些食物產生上癮的現象,而牠們腦部的變化,與對毒品上癮時的腦部變化幾乎一模一樣。換句話說,科學家可以藉著餵食糖與脂肪含量比天然食物高得多的設計食物,在老鼠腦中製造出「食物癮」。那麼,人又是如何呢?人的大腦獎賞迴路,先天就會被糖與脂肪觸發。這個很容易理解,因為糖與脂肪代表著能量,人體需要能量,也需要儲存能量,所以糖與脂肪的攝取是對生存有利的。人類的老祖宗得到能量不容易,大自然中的糖與脂肪在古代並非垂手可得,甚至可以說相當的稀罕,所以人類的大腦就演化出熱愛糖與脂肪的獎賞迴路,古人才會一逮到機會就吃甜的跟油的,把能量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在自然環境中演化出來的大腦,早就習慣了應付大自然的食物。大自然的食物中沒有那麼高含量的糖與脂肪,所以在自然環境中的人類,就算遇見了很大量的食物,也不會有獎賞迴路扭曲的上癮現象。然而,自從工業革命,科技發達以後,糖以及脂肪的獲取變得非常容易,並且成本低廉,人們發明了許多不是用以「生存」,而是用以「取悅自己」的食物。在自然環境中,並沒有哪一種食物是同時富含大量糖與大量脂肪的,可是在人造食物當中,這種例子卻是俯拾皆是,比方說:糕餅。像糕餅這種同時富含糖分與脂肪的食物,自然界並不存在,我們的腦子天生就不知如何應付。就好像未經人事的無知少年,乍遇身經百戰的美豔妖姬,瞬間就天雷勾動地火,愛得死去活來,愛得不顧一切。反覆嘗試之後,更會沉溺而不可自拔,只有吃到了它才能得到滿足,對任何其他天然食物反倒都覺得淡而無味。近年來的科學研究顯示,人類對這些設計食物上癮的大腦變化,跟前述實驗中的老鼠是一樣的。高糖與高脂肪的食物會讓人上癮,對食品工業來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舉個例子:「飲料」。就生存的角度來說,飲料是完全多餘的。人需要補充水分,但有什麼理由,我們要在我們的飲水之中,加入大量的糖分呢?這裡面的玄機就在於,飲料工業只要在水當中加入足夠的糖分,就能讓人上癮。對飲料上癮的人,無法再接受淡而無味的飲水,所以就會不斷的用離譜的高價,去購買原本很便宜的飲水。糕餅類或其他的「垃圾食品」也是一樣,這些產品的共同特徵,就是高糖或高脂肪,最好是兩者兼具。它們的外型與口味,可能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但全都是誘使消費者反覆吃下過多的糖分與脂肪,然後對之上癮罷了。說得極端一些,這類食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更像是毒販與癮君子之間的關係。設計食物營養低,卻讓你淪為「食物癮君子」這並不是單一事件。人類的飲食習慣,正在消費者不知不覺當中,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製造的高糖高脂肪(加上化學香料以及防腐劑),但是低營養的設計食物,正在利用它們的成癮性,逐漸的取代熱量適中,高營養的天然食物,成為我們飲食的主流。從中得到好處的,是食品工業的製造者以及經營者(他們自己的主食反倒是高品質的天然食品),而付出代價的,當然就是觸目可見、滿街的「人類胖老鼠」。回到前面那個天主教的「7大罪」議題:「暴食」真的都是胖子自己的錯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未必。在古代只有天然食物,一個人吃得太多,也許可以歸咎於他自己。但在今天,飲食是龐大的商機,一個人從孩童時代開始,就不斷的被暴露到充斥成癮性設計食物的環境當中,很難自免於大腦迴路被修改,成為另一個一輩子的「食物癮君子」。要想在根本上防治過度肥胖的時代問題,需要的恐怕是全人類的集體智慧。(本文摘自/醫療不思議:顛覆認知的醫學古今事,一個腦科醫師穿梭於診療室與歷史檔案間的私筆記,那些你不知道的身體祕密、病症來源、醫療掌故……/麥田出版)

厭惡自己沒價值 暴食女看這科擺脫焦慮

厭惡自己沒價值 暴食女看這科擺脫焦慮#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54歲郝小姐罹患焦慮症、堆積症、暴食症,長期服用安眠藥,認為自己在世上沒有存在價值而常有輕生念頭,透過血拼、吃甜點才能感覺滿足、感覺自己還活著。一年後,郝小姐發胖超過10公斤,更低看自己、厭惡人生,某天因無法再忍受嚴重失眠和便秘向中醫求診,沒想到改變她的一生。如今郝小姐不但擺脱焦慮等困擾,還瘦了10公斤,再次穿上最愛的皮衣皮裙。天天哭泣懷疑自己為何而活 醫師傾聽打開心防郝小姐說:「我很幸運,遇到一位醫師願意和我聊天、相信我能變更好,即使我說我只能做小小改變也沒關係。他都這麼信任我,我就試著做做看,沒想到我真的改變了,原來靠自己走出來的感覺這麼好,我學會愛自己、相信自己。」 衛福部台北醫院中醫科醫師郭建志表示,郝小姐身高162公分、體重60公斤,未達肥胖的標準,卻因為合併焦慮症,加上多次減肥失敗、無法控制食欲、購物欲,讓她天天哭泣、懷疑人生、也懷疑自己為什麼活著。因此透過正確的勸誡與中醫治療,加上多傾聽,才讓郝小姐打開心防,願意相信醫療也願意靠自己在飲食上做出改變,才能夠真正瘦下來。很多患者看到自己改變時,也同時強化自信心,提高對自己的期待,覺得生活是有樂趣的,並不是毫無意義。 中醫治療是什麼?每一個焦慮症患者都適用嗎?郭建志指出,因人而異,中醫會依患者身心狀況進行治療,焦慮症在中醫屬於驚悸、怔忡或善驚的範疇,原因多為情志失調、肝氣鬱結、憂思過度,導致心脾陰血虧虛,主要分為五大類型:1. 心膽氣虛:氣短乏力,語言低微,心慌易驚,少眠多夢。2. 陰血不足:虛煩失眠,潮熱盜汗,手足心熱,面色無華。3. 痰火擾心:心煩意亂,夜寐易驚,口乾口苦。4. 心火旺盛:面紅目赤,口舌生瘡,煩躁易驚。5. 肝鬱血虛:胸脅脹滿,情懷不舒,煩躁易怒,面色爪甲蒼白。郝小姐有焦慮症併暴食症及失眠狀況,屬於第二類陰血不足,治療時需多傾聽,了解患者更深層的憂慮與需求,疾病診斷後以藥物、食物搭配,著重於增加代謝、促進排便為主,建議掌握「惟量是問、少吃多動」原則,多吃高纖低熱量的蔬果,如芭樂、火龍果、番茄,少吃高熱量、高脂肥肉、油炸類、高膽固醇類的食物,也不要因為選擇的食物是低熱量就吃多,應衡量每日所需熱量與自己耗用的體力多寡,掌握每餐攝取的總量及熱量,搭配適量運動改善,例如看電視時就能邊伸展四肢,把能坐就不要站的習慣改成能動就不要坐。

讀寄宿學校遭霸凌 少女反覆拒食暴食

讀寄宿學校遭霸凌 少女反覆拒食暴食#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16歲女孩從小被媽媽強迫吃不愛的食物,家人關係雖親密,但一到用餐時間氣氛就變緊繃。三年前父親因意外離世,媽媽送女孩出國讀寄宿學校,一年前放假返家時,她表達不想吃原本愛吃的甜點,陸續出現異常愛哭、便秘、停經情況,媽媽細問才發覺,女兒在校受到同學言語嘲諷,認為自己身材很糟,因此常以白開水度日,媽媽趕緊帶她返台,希望改善進食狀況,並要求記錄每天吃的食物,沒想到反而出現暴食,女孩看到體重增加又崩潰拒食,反覆在拒食跟暴食之間。從小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表示,女孩從小養成的飲食習慣及經驗,加上環境改變適應困難,同儕人際困擾,自我感覺及調適不良等情況,而用飲食抒解壓力,但吃了又陷入擔心變胖的悔恨,造成拒食跟暴食的反覆,出現飲食障礙的症狀。陳家駒解釋,飲食障礙者通常會非常在意外表,大吃大喝後會後悔催吐;或是為了不引起注意假裝有吃飯,又偷偷丟棄食物,甚至使用藥物催吐或灌腸。長期除了影響健康,還會影響生活、學業成績、人際相處等。從小的飲食習慣與情緒、性格養成有關。陳家駒說,培養良好的飲食營養衛生習慣及餐桌禮儀,學習情感人際互動,都是社會化訓練一環,會塑造人的性格與情緒處理的能力。家庭提供的資源及父母依附陪伴支持學習的程度,都會影響到未來發展。若嚴重營養不良 有5~25%死亡風險混亂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引發各種疾病,如營養不良、肥胖、厭食、濫用藥物、酗酒、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吸菸、胃腸身心疾病、癌症等。治療上依個人症狀而不同,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關係治療、情緒認知管理治療、溝通及團體治療等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研究指出,厭食症患者因嚴重者營養不良,統計有5~25%死亡風險;住院治療者最常須6年才能出院。

暴食又貪杯灼傷食道 當心食道癌上身

暴食又貪杯灼傷食道 當心食道癌上身#暴食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朱姓大叔每晚聚餐跑攤,常狼吞虎嚥加快進食速度,對於朋友勸酒也來者不拒,一杯杯黃湯總是直接「吞」下肚,以致於最近出現劇烈乾咳、喉嚨癢痛症狀,就醫發現喉部多處潰瘍且食道灼傷,醫師提醒,烈酒易灼傷食道及造成胃食道逆流,若不改變飲食習慣,小心食道癌悄悄上身後悔莫及。 食道灼傷狂咳 吃貨大叔:喉嚨快咳斷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部醫師徐俊傑指出,該患者因工作關係經常得熬夜應酬,席間都會喝烈酒助興,直到日前散攤返家後,發現喉嚨搔癢難耐,早上出門上班開始不斷乾咳,原本以為是著涼感冒不以為意,但咳嗽症狀卻越來越嚴重,患者形容「喉嚨幾乎快咳斷了」,才趕緊就醫求救。 經鼻內視鏡檢查,發現喉嚨部位有多處潰瘍,且下咽喉及上食道處明顯有灼傷,深入詢問是否有吃海鮮,患者回答前一天吃了多道鮮魚及甲殼類海鮮美食,因此研判可能是狼吞虎嚥過程中,細小銳利的魚刺及甲殼劃傷食道產生潰瘍,加上烈酒豪飲刺激,造成嚴重的下咽喉及上食道處灼傷,所幸傷口沒有明顯出血,開藥後就讓患者回家休息,並囑咐患者短時間勿吃堅硬食物,同時避免刺激性飲品。 徐俊傑表示,酒精對食道及胃黏膜會產生刺激,引起嘔吐及胃食道逆流,只是輕微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常不自覺,但長期侵蝕下,容易灼傷喉嚨及食道,造成食道黏膜傷害,之後又會因喉部癢痛所引起的劇烈咳嗽,導致喉嚨及腹部持續用力,造成胃食道逆流加劇,喉嚨傷口也會逐漸擴大,若未及時治療,症狀會更加嚴重。乙醛去氫酶基因缺乏者 飲酒過量罹癌風險為常人50倍徐俊傑提醒,根據研究,若屬於「乙醛去氫酶」基因(ALDH2)缺乏者,長期過量飲酒罹患食道癌、口咽癌、肝癌的風險為正常人的50倍,即使不飲酒者也較一般人增加21%,由於國人有此缺損基因者比例達47%,高居全球之冠,因此更是上述癌症的高風險群,必須提高警覺。 徐俊傑建議,若民眾長期接觸酒精、香菸或檳榔等致癌物,一旦發覺口腔黏膜異常病變、吞嚥異常、喉嚨不適卡卡、聲音沙啞甚至咳嗽不停等症狀,千萬不要輕忽,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

壓力暴食5因素導致低體溫 當心免疫力低下

壓力暴食5因素導致低體溫 當心免疫力低下#暴食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的溫度要提高才能改善血液循環,而在血液解毒上也很重要。人體的溫度提高,能增強免疫力,所以泡腳、半身浴、喝生薑茶都非常好。首先,改掉讓我們身體溫度降低的生活環境和習慣非常重要,因為即使再怎麼泡腳、喝生薑茶升高身體的溫度,若平常的生活習慣沒有改變,效果也會減半。究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有哪些生活習慣會造成低體溫,了解這些原因後將它們去除,就一定能夠使體溫上升。引起低體溫的環境與生活習慣1)暴飲暴食/體內生成熱度、維持體溫的器官比例上,以肌肉約占整體的20%、此外,肝臟占20%、大腦占18%、心臟約占11%左右。如果暴飲暴食的話,為了消化吸收過多的食物而大量血液流到腸胃,被困在那裡,本來要生產熱度到其他器官的血液量減少,身體本身熱度的產生量減少了,體溫當然會下降。2)攝取過多陰性食品和水分/在韓醫學裡,將食物分為陽性食物和陰性食物。陽性食物性質溫暖;陰性食物性質寒冷。讓身體變冷的食品即為「陰性食品」,食品水分含量很多的飲料、會產生熱脂肪的水果,去除所有營養成分的白砂糖、還有很多水分的葉菜及生菜、麵食、化學調味料和化學藥品,全部都算陰性食品。水是代表性的陰性食物,喝太多冷水、沒辦法排出的水分累積在體內時,會引起水中毒;連睡在寒冷的地方、拉肚子,或長時間在冷氣房裡所產生的頭痛、下雨時才有的神經痛,全都是水中毒症狀,如果吃很多這種陰性食品會導致體內所有熱度下降。3)限制過多鹽分/近來,鹽分被認為好像是影響健康的敵人一樣。在韓醫學上把鹽分視為是能使身體產生溫熱的東西。在日本某一個地方,為了減少高血壓或腦中風的發生率而減少鹽分的攝取,但他們的血壓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腦梗塞的死亡率,這是因為過度輕看鹽分的重要性才發生的事。過度減少鹽分攝取的飲食習慣,無法幫助維持體溫。當然,一定要避開化學鹽分,並攝取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海鹽,如果能常運動把鈉排出去的話,就沒有造成心臟負擔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高血壓,還能維持平均體溫。4)壓力/受到過大壓力,不僅心情不悅,身體也會變得不舒服。當我們承受壓力時,有一條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會變得活潑,會增加緊張的荷爾蒙腎上腺素或是降腎上腺素,以及皮質醇的分泌腎上腺素會使血管縮小,血液循環變得糟糕,使老廢物質容易在體內累積,同時也增加血液裡的膽固醇和中性脂肪,使血液被污染。還會增加製造血酸的纖維蛋白原讓血液被污染的速度變快,引起腦血栓和心肌梗塞。皮質醇融化白血球裡的淋巴細胞降低免疫力,容易引起罹患各種疾病的作用。這樣的結果會使血管縮小,讓血液循環變得不好,整個身體因而變得冰冷。5)室內、外溫差嚴重/室內溫度和室外溫度差異很大,也會造成低體溫症。夏季是很危險的季節,若室內空氣大約25度上下,走到室外大概30度左右,對外部刺激產生敏感的自律神經會因此失去平衡。這種情況反覆發生的話,疲勞不易紓解,不容易熟睡,食欲也會變差,當然肩膀會痠痛、手腳冰冷,導致自律神經系統混亂,使血液循環更加惡化,同時還會導致賀爾蒙系統或消化系統異常。(本文摘自/清血果汁3週解毒計畫,戰勝慢性病!/三采文化出版)

臉上暗淡無光 9成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及壓力

臉上暗淡無光 9成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及壓力#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工作壓力、生活忙碌、睡眠不足,讓你的肌膚暗沉、失去光彩了嗎?事實上,不良的膚況不僅影響氣色、妝感不佳,甚至引起許多皮膚問題(如:老化、細紋)產生。皮膚科醫師馮愛真就表示,除了選擇適合的保養品外,也要從飲食、運動及生活習慣等多方面下手,才是打造完美素顏肌膚的重要關鍵。擺脫暗沉肌 保養之道首重天然成分!事實上,因為現代人工作壓力和飲食習慣影響,肌膚出現暗沉、蠟黃的狀況越來越明顯,年齡層也有逐漸下降的趨勢。根據醫學報導指出,9成的肌膚問題來自忙碌、壓力、紫外線及不良的生活習慣;其他如:抽菸、喝酒及心理壓力,營養不均,都會讓皮膚的問題雪上加霜。「從肌底開始保養,就算素顏也會亮!」馮愛真醫師強調,要有好的肌膚狀態,一定要針對自己的肌膚狀況(油性、乾性或混和性)來挑選適合的保養品。舉例來說,像女性最在意的皮膚暗沉、蠟黃問題,添加天然植物精華的保養品也都是不錯的選擇。近幾年,保養觀念越來越多強調天然、植物萃取的成分,幫助肌膚補充活力,以下列出常見的三大天然保養成分:1)龍膽根龍膽根具備淨化代謝的幫助,排除肌膚內因疲憊及壓力所累積的多餘水分、老舊廢物等負面因子,幫助對抗自由基,同時改善疲憊暗沉的膚況。2)紅景天植物中常見的紅景天,因能夠深入肌底,提供細胞必需的氧氣,進而帶動肌膚新陳代謝。3)野山藥富含許多高優質營養成分的野山藥,能夠補充肌膚所需要的營養(維生素和礦物質),強化肌膚天然保濕屏障,幫住水分不流失。馮愛真醫師最後呼籲,要維持好的肌膚狀況,除了飲食均衡、避免攝取過多醣類及油炸物,同時維持良好生活及定期運動的好習慣!此外,保養品除了要選擇能夠深入肌底作用,也必須注意一定要是經過人體皮膚試驗過,才能確保使用上的安全。

6成上班族開工累、鬱、昏 恐過年暴食惹禍

6成上班族開工累、鬱、昏 恐過年暴食惹禍#暴食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調查顯示,農曆年後約有66.3%上班族產生至少悶、昏、躁、累、鬱等其中一項生理反應!醫師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輕忽這些生理反應,背後恐潛藏著腸胃問題。此外,年後因腸胃相關問題求診的民眾,較平常多出2~3成,問診原因多以腹脹(55.9%)、便秘(43%)或腹瀉居多,恐是過年暴食所引發的腸胃不適。國泰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葉姿辰醫師表示,過年期間民眾大多飲食不正常、暴飲暴食,攝取過多肉類和高油、高脂、高鹽的食物,易造成腸胃負擔;且腸胃問題不易察覺,悶、昏、躁、累、鬱等現象可能是腸胃問題的前兆,但大部分的受訪者卻無法辨識上述症狀可能是由腸胃不適所引起,而輕忽腸胃道的保健。對此,提醒民眾腸胃保健應從日常做起。暴食引腸胃不適 趁年後時機補充腸胃道好菌葉姿辰醫師說明,腸道負責吸收養分、提供身體能量,且幫助未消化吸收的廢物從腸道排出,因此若有好的腸胃就能抵禦壞菌入侵、調節身體機能;建議大家利用年後時機平衡腸胃負擔,可採用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或選擇益生菌產品,如優酪乳、優格等補充好菌,讓腸胃道平衡、增強免疫力,免腸胃困擾。

想變「紙片人」激烈減重 當心罹暴食症身心出問題

想變「紙片人」激烈減重 當心罹暴食症身心出問題#暴食

社會近年來吹著一股紙片人的風氣,許多女性都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減重方法,希望能越瘦越好,但反覆的採用各種不同的激烈減重法,體重沒減掉,暴食症反而在不知不覺中上身。何謂暴食症?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醫師說,許多人以為大吃大喝就是暴食症,其實暴食症者在暴食時,會無法控制食量,吃進大量的食物,以滿足飢餓,但之後又會有罪惡感,開始擔心體重,便會清瀉或是嘔吐。這樣的情況反覆發生,一周至少一次以上,就已經罹患了暴食症。洪建德醫師指出,暴食症患者一旦長期挨餓、清瀉等行為,會使得血糖與電解質缺乏,誘發極度的饑渴,一旦接觸食物時,就會狂吃喝,以補充減重流失的體液與營養,使得體重瞬間回升。外人可見病患體重高低起伏很大,且生活重心都在體重與身材上。洪建德醫師提到,暴食症所引起的併發症在生理上會出現電解質失衡、食道潰瘍、心律不整、肌肉無力、貧血、影養不良所引起的感染等。心理上會有社交障礙,與失去掌控的無力感。症狀與憂鬱症引起的次發性暴食症不易區分,應轉介專家。在治療方面,應先注意併發症,同時教導完整的減重方式與基本生理機轉,配合運動習慣,改善飲食內容,必要時會診精神科。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