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新光醫院聯手生技廠 拚細胞治療抗癌

新光醫院聯手生技廠 拚細胞治療抗癌#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細胞治療拚速度,新光醫院聯手生技公司將再送7案!衛福部去年9月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台灣多所醫院火速申請,盼幫助更多患者。新光醫院日前宣布,將與生技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MOU),除原本3件外,並將再送7件細胞治療計畫,包括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實體癌等適應症。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表示,透過院方的基因檢測和廠商的細胞產品,可實現個人化精準醫療。 細胞治療正夯 醫院忙送件 去年9月衛福部優先鄰近國家開放《特管辦法》,開放六項自體細胞治療,允許由醫院向衛福部提出治療申請案,並由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TP) 」的合作機構代為培養治療細胞。適用對象包含自體免疫細胞治療;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傷口等患者。 新光醫院繼日前自體免疫細胞治療及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送件後,再添合作對象,與生技公司合作,未來將陸續推出約7件細胞治療計畫,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實體癌、中風及脊髓損傷等適應症。 新光醫院指出,衛福部開放《特管辦法》為細胞療法奠定了長期發展契機,最先可預見當屬癌末的市場需求;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7年癌症死亡人數為48784人;換言之,若採用細胞治療末期癌症的市場價值上看百億。 醫院聯手生技廠 醫療碰撞優質細胞產品 新光醫院侯勝茂院長表示,台灣開放《特管辦法》,必須結合醫院的精準檢測評估、優良臨床照護、治療後續的追蹤評估與優質細胞供應廠商,才能有效的延長病患生存期,與治療的生活品質。此次與生技產商合作,結合了新光精準醫學中心的新式基因檢測、準確評估與診斷,以及生技業界高水準的細胞產品,將真正實現精準化、個人化的精準醫療服務。 尖端醫董事長蘇文龍會指出,身為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技術衍生公司,專精檢驗事業,且長期投入細胞保存與細胞治療垂直整合,更同時擁有兩座符合組織庫規範的GTP實驗室,可投入細胞培養量產治療服務的行列。將好的細胞治療產品投入新光醫院,造福病患與推動醫療及產業的進步。 建立智慧醫療大數據 患者治療新選擇 生技產業年度盛會2019亞洲生技大會將於7/25日登場,新光醫院將與生技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展現「基因檢測智慧平台」與「精準醫療個案管理平台」,建立以智慧醫療串聯的大數據資料庫,為每位患者提供客製化檢測、精準治療選擇、療效評估追蹤等進階醫療服務,尤其首重細胞治療的療效追蹤,結合資訊系統的大數據分析,替患者提供治療新選擇。 【延伸閱讀】阿嬤晚期肺癌怕打針 口服化療撐過2年超勵志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36/

54歲女突發失語、視線模糊卻不打119 險錯過中風血栓溶解治療時機

54歲女突發失語、視線模糊卻不打119 險錯過中風血栓溶解治療時機#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腦中風不是冬季限定!夏天多因天氣炎熱,身體水分流失多,血液變濃稠,或開冷氣室內外溫差大,血管收縮異常而阻塞,尤其三高慢性病患要特別留意。一名54歲的林小姐,患有心房顫動,平時靠阿斯匹靈控制病情,一天獨自在家接電話時,發現口齒不清,視線有黑影模糊,當下懷疑自己腦中風了。 9成6患者未及時就醫 腦中風迷思要破除 林小姐說,腦中風發生當下,她努力練習說話,期待可以好轉,但在撥打電話給身為家醫科醫師的丈夫後,先生叫她趕快就醫,想到要住院,她又花了些時間隨手收拾了一下行李,才上計程車。 花時間練習說話、收拾行李、攔計程車送醫,這些絕對是錯誤的認知與行為,因為腦中風治療需要分秒必爭,否則每小時腦加速腦部老化3.6年。若自行就醫困車龍,或送到無法處理腦中風的醫院都會延誤治療。統計發現,高達9成6民眾沒有及時就醫,許多人以為只是年紀大,所以短暫四肢無力,甚至誤信民俗療法放血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腦中風4.5小時內溶栓治療 可降腦損風險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暨台灣腦中風學會秘書長趙雅琴醫師指出,若是缺血性腦中風,在4.5小時內就醫,使用靜脈血栓溶解劑,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病人的失能和殘障,所以呼籲病人一旦發現有任何腦中風症狀的話,應儘快撥打119送醫。   高醫設「超急性腦中風治療機制」 盼提升75%溶栓率 高雄市65歲以上人口破40萬,而腦中風的發生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民眾更該留意腦中風威脅。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建立「超急性腦中風治療機制」,整合急診、神經內外科、放射科等跨科團隊,最快讓病人在到院30分鐘內完成檢測與評估,40分鐘內完成施打血栓溶解劑;高醫腦中風團隊在過去五年內共救治超過4200人,未來也立下2020年目標,盼提升75%溶栓率。 FAST四字口訣 腦中風把握時間搶送醫! 趙醫師也呼籲民眾可透過「F.A.S.T」口訣辨認腦中風,「Face」臉部表情是否對稱;「Arm」平舉雙手,一手是否無力垂下;「Speech」說話是否有大舌頭症狀,口吃不清晰;「Time」記下明確發病時間;若懷疑是腦中風,應儘快撥打119送醫,讓腦中風損傷風險降到最低。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27/

阿嬤晚期肺癌怕打針 口服化療撐過2年超勵志

阿嬤晚期肺癌怕打針 口服化療撐過2年超勵志#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一名70幾歲女性患者,診斷出第四期肺腺癌,且無法標靶治療,但她強烈抗拒打針化療,醫師建議口服化療藥物,雖然起初吃不習慣,但吃了1年半後病情仍良好。目前由於體力較差,暫時停用,但從診斷至今靠口服化療藥已撐過2年。診治該案例成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林建中鼓勵,懼怕打針化療的肺癌患者,仍要吃口服化療藥物,比起都不治療,生活品質和身體不適絕對能改善。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 晚期化療不可缺 林建中醫師說明,肺癌可分成小細胞肺癌(15%)和非小細胞肺癌(85%),而非小細胞肺癌中,又可分成鱗狀上皮細胞癌(20%)和肺腺癌( 80%)。吸菸患者常好發鱗狀細胞肺癌,而不抽菸的婦女則以肺腺癌為主。 由於非小細胞肺癌早期無症狀,高達75%大部分患者不舒服時,大多是晚期癌症發生遠端轉移所致。手術是早期非小細胞癌主要治療方式,至於無法手術的晚期肺癌以標靶藥物優先,再尋求免疫治療,如果都不符合的患者則仰賴化學治療。 林建中醫師補充,早期肺癌治療目標就是治癒,以手術清除腫瘤,甚至追加化療、放療,徹底根除癌細胞。由於40%早期患者治癒後仍會復發,術後化療成關鍵角色。至於晚期肺癌已經難以根治,主要目標是控制腫瘤,「不要使其變大,甚至變小」是最好的結果。 擔心化療副作用? 相信醫師別煩惱 因此,肺癌患者都有機會使用化療藥物;然而,許多患者仍擔憂副作用而抗拒治療。林建中醫師強調,目前患者對於化療接受度變高,因為醫師最初也不會使用過強的化療藥物,而是隨患者適應再加強劑量。另外,噁心、噁吐等副作用,也可使用止吐劑等藥物緩解,加上醫師對於化療藥物越來越熟悉,所以會盡量不讓化療患者受苦為原則。 不過,許多患者仍懷有過去不好的刻板印象,尤其排斥針劑型的化療藥物。醫師指出,化療藥物可分針劑型或口服型,其中針劑型的優點是可以同時施打兩種以上藥物治療,總體療效相對較好。大部份2-3週打1次,但患者需至醫院施打,有時施打時間較長,血管容易硬化,須做人工血管。 年紀大、體力差 口服化療藥助續命   對此,林建中醫師建議,若患者年紀較大、體力較差、無法照顧自己,口服藥物是另一種選擇,「吃1-2週,休息1週,在家就可服用。而且一些研究顯示,單獨口服或針劑化療藥物的療效沒有明顯差別。」但無論打針或口服兩者都有副作用,仍需定期回診追蹤。 他提到,在上述晚期肺腺癌案例中,能靠口服化療藥控制這麼久,實屬難得,也見證口服化療藥也有不錯療效。不過服用口服化學藥物後,血球免疫系統可能降低,容易發生感染,因此要避免生菜、生肉等生食,水果也應去皮、清洗乾淨,若生機飲食要注意無菌。 晚期肺癌積極治療 活得更好更有品質 林建中醫師鼓勵肺癌化療患者,若體力許可,可先打針化療,若1-2次後可負荷,應盡可能繼續治療;若無法接受針劑,仍要使用口服化療藥物,「因為對晚期肺癌而言,有治療絕對比沒治療好,不舒服的狀況和生活品質都能改善。最怕患者拖延不治療,待病情惡化,食慾、體力都很差時,口服化療藥物肯定也負荷不了。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23/

孩子出遊好怕腸胃痛 靠電解質液加益生菌神救援

孩子出遊好怕腸胃痛 靠電解質液加益生菌神救援#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暑假期間,許多爸媽開心帶孩子出國旅遊,其中不少人因國外不同的氣候及飲食,遭遇到水土不服的問題,而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瀉。日前,有位林小姐帶著兒子到東南亞旅遊,孩子因一時無法適應國外環境及飲食,引發腸道菌叢失調,而出現腹瀉症狀,嚴重影響孩子食慾,加上在國外就醫相當不便,令林小姐十分憂心!所幸她帶了數包電解質液(ORS)及益生菌沖泡劑,即時讓孩子服用後,不僅腹瀉次數減少,體力也逐漸恢復。旅程後半段,孩子終於能盡情享用異國美食,盡興玩樂。 選擇電解質補充液 應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腹瀉會造成人體水分及電解質大量流失;因此,若出現腹瀉症狀時,建議應適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防止脫水症狀產生。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研究指出,口服電解質補充液可減少腸胃炎引發脫水,其效果等同於以靜脈注射方式來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專家也建議,在選用口服電解質液時,應注意是否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低滲透壓配方,並盡量選用無添加香料、色素等添加物的電解質液,以減少腸胃的負擔。 電解質液加益生菌 臨床證實效果加倍 治療腹瀉除了靠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外,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服用口服電解質液搭配益生菌,較單獨補充口服電解質液,更能縮短腹瀉時間及嚴重程度。新光醫院小兒腸胃及營養專科劉明發醫師表示,醫學文獻研究顯示,LGG菌株是目前實證較適合孩童使用的益生菌,其可改善腸絞痛、使腸道菌相平衡,恢復及維護消化菌群。因此在外旅遊遇腸胃不適時,大人小孩均可安心使用電解質液及益生菌合併的沖泡劑(LGG+ORS),以增強腸道機能,並預防脫水,改善腹瀉症狀。 旅遊維護腸道健康 美食當前不暴飲暴食 專家也提醒,民眾在國外旅遊期間,應注意適當飲食。大快朵頤的同時,也應避免攝取過量,防止腸胃道負擔過大;凡碰到沒吃過的食物,建議淺嚐即可、勿過量,不要讓腸胃道問題壞了出國旅遊的興致。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26/

癲癇發作竟與肺腺癌有關? 精準治療控制癌細胞

癲癇發作竟與肺腺癌有關? 精準治療控制癌細胞#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49歲的男性,因癲癇發作出現意識不清、全身抽搐甚至呼吸衰竭,趕緊送進加護病房,進一步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肺竟有一顆大於10公分的腫瘤,腦部也有五顆以上轉移的腫瘤;醫師透過支氣管內視鏡做腫瘤切片檢查,以及基因檢測確診為ALK陽性肺腺癌。除了控制癲癇外,醫師也盡快進行肺腺癌治療,進行兩次化療後,副作用使他身體難耐,爾後才依照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口服標靶藥物,目前肺部與腦部的腫瘤皆受到良好的控制。 肺癌早期難發現 近五成患者確診已晚期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為十大癌症之冠,每年有近13000個新診斷個案,且每年有近9000位患者因肺癌逝世。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張時杰主任指出,肺癌可謂台灣新國病,五年存活率不到兩成,因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據臨床資料顯示,近五成的患者初診斷已是肺腺癌晚期,若不依循常規治療,存活期不到三個月。此外,十大癌症中,肺癌為遠處轉移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近四成的肺腺癌患者最終會有腦部轉移的現象,甚至許多患者因出現中風、頭暈與頭痛等症狀就醫,接受治療才發現原來這些病症為肺腺癌轉移腦部所致。 基因檢測不可少 標靶治療更精準 張時杰主任進一步說明,國人肺腺癌的致癌基因型態,以EGFR(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基因突變最多,約佔一半;其次為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的基因變異,約佔3至5%。ALK陽性的肺腺癌雖然較少見,但更容易發生遠處轉移,如腦部及骨轉移。目前醫療進步,不論是針對EGFR或ALK皆有搭配之標靶藥物,特別是ALK陽性肺腺癌腦轉移的患者,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的口服標靶藥物,能有效控制病情,且新一代的標靶藥物其小分子的結構,更容易穿透大腦血管,進到大腦內控制腫瘤,使症狀獲得良好的改善。 360度全方位治療團隊 造福宜蘭地區患者 宜蘭地區高齡化比例相當高,罹患肺癌的平均年齡約為72歲,比全台灣罹患肺癌平均年齡高出7歲,張主任指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早在10年前,就針對宜蘭地區進行疾病分析,發現癌症對宜蘭鄉親是個偌大的威脅。因此,院方成立「癌症多專科團隊」,針對不同癌別,給予宜蘭地區民眾更完善的醫療服務;此外,胸腔癌多專科團隊更拿到107年醫策會癌症品質認證,有專業的胸腔內、外科醫師分別負責手術及相關的全身性治療,也有營養師、病理科醫師、個管師給予民眾專業的照護與協助,更有腫瘤心理師,輔導患者罹癌心中的壓力與焦慮,希望透過360度全方位醫療照護,讓患者可以安心留於宜蘭就醫。 高風險族群應注意 健康篩檢不可少 張時杰主任最後呼籲,及早發現與治療是提高所有癌症存活率的關鍵,如家族中三等親內有肺癌患者、長年吸菸者或是長期因職業暴露於危險因子的民眾,應注重癌症篩檢,如有必要,應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一旦發現病灶,應即刻治療,才能遠離肺癌的危害。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04/

矯正歪斜笑容 動態美學評估是關鍵

矯正歪斜笑容 動態美學評估是關鍵#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林峻皓醫師表示,牙齒排列、肌肉、骨骼等因素,都可能影響一個人的笑容,經過精準評估,才能發現真正問題,也才能擬定適合治療策略。 恢復漂亮微笑曲線 隱形牙套矯正新利器 除了臉部肌肉、軟組織,牙齒排列也是影響笑容主要因素。林峻皓醫師表示,若評估需要做牙齒矯正,治療療程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以目前常見的隱形矯正療程來說,患者需搭配矯正進度進行牙套配戴,而醫師可以透過精準數據輔助,模擬牙齒矯正狀況,加上充分的治療經驗,來設計與規劃牙齒移動的進程,預見治療結果,幫助患者重拾漂亮笑容。而隱形式牙套相較傳統式牙套,因為厚度大大降低,所以在治療過程中,無論是評估牙齒形狀顏色,甚至是唇型臉型的感覺,都會來得精確許多。 此外,隱形式牙套也減少了許多口內與口腔周圍組織的摩擦,所以患者在運用口腔周圍肌肉時能更接近正常,也較容易達成美麗笑容的肌肉訓練。隱形矯正療程比傳統方式來得舒服,多數患者經過專業、輕鬆的矯正療程,齒列排列整齊之後,微笑曲線也就更漂亮、更迷人。 全方位診治 展露燦爛笑容 林峻皓醫師也提醒,民眾在選擇療程時,一定要諮詢專業醫師建議,在有經驗的醫師評估之後,大多能找出問題所在,根據不同問題,擬定適合治療策略,如果是牙齒排列影響笑容外觀,可以考慮進行牙齒矯正療程,若是肌肉不平衡造成,需要進行肌肉訓練、笑容訓練,如果是骨骼問題,也許就得將正顎手術等手術療程列為選項。治療前謹慎評估規劃,治療才能發揮效果,患者也才能展露燦爛、自然笑容。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92/

畢業求職瘋考照 醫藥行銷師專業認證夯!

畢業求職瘋考照 醫藥行銷師專業認證夯!#健康醫療網

畢業新鮮人積極考照找工作 醫藥行銷師專業認證正夯 畢業季節來臨,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專業證照考核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時下正夯的醫藥行銷師認證,你知道那是什麼嗎?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高孟熙理事長表示,醫藥行銷工作者為醫藥供應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當各行各業都在強調專業認證時,更不應該疏漏這麼重要的醫藥行銷人員。他必須將藥物的正確資訊傳遞給醫護人員,使醫師、醫護人員於最終決策時,能使用安全、有效的藥物,達成正確的疾病診治目的。 醫藥行銷師認證四階段 教育考核培訓進修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常務理事李勝文說明,醫藥行銷師認證主要分為四大階段:基礎教育課程、考試、培訓、持續教育。對於非本科系的人員,必須修習基礎教育課程,包含生理學、藥理學、醫藥行銷學、藥事法規與醫藥行銷倫理,共計6個學分108個小時。課程結束後便進行證照考試,考試通過後需參與兩天的培訓課程,待取得醫藥行銷師資格,6年內必須完成120小時的醫藥及行銷管理相關課程進修時數,維持醫藥行銷師的資格。 企業培訓新寵兒 醫藥行銷師認證提升員工專業度 醫藥行銷師在台灣已經推行24個年頭,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秘書長陳建州説,目前取得醫藥行銷師認證人員總共2,787位,而在台灣各大醫療相關企業中,也有相當比例的醫藥行銷人員通過醫藥行銷師專業認證。藥品公司負責人黃明義董事長表示,醫藥行銷師認證提供企業良好的員工培訓制度,不僅有效提升員工的專業度,取得認證的員工於工作表現也較積極、主動。公司內部也有正式公告,通過認證員工不僅全額補助證照費用,另外還有獎金以示鼓勵。 產官學多方配合 推廣醫藥行銷認證不遺餘力! 透過產官學多方配合,目前於台北醫學大學、高雄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長榮大學等皆有醫藥行銷師相關資訊及培訓作業,即便不是醫藥本科系也有基礎教育課程可供入門,有興趣的畢業新鮮人可於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官方網站,搜尋更多相關資訊。 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https://www.tpmma.org.tw/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905/

電競選手爭榮譽 心理師鼓勵自我探索

電競選手爭榮譽 心理師鼓勵自我探索#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我喜歡和選手當朋友而非師生,較能聽見孩子們的心聲。」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CCCE)將於7/16-18日開打,電競教練MayJay(周奕傑)談到與選手相處時有感而發,選手有時對未來迷惘,但能在團隊、比賽甘苦之間學習,思索職業電競是否是自己所渴望的目標。心理師林萃芬鼓勵,追求電競榮耀當下,可以自我提問、探索,將所學灌注下一旅程;也可諮詢心理協助,透過心理技巧探索潛能,找到人生方向。 職業接軌從校園深耕 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電競選手」對現代人來說已非陌生詞彙,但大眾的印象僅停留在打遊戲,卻不明白實際上的工作內容。事實上,精進遊戲操作技術固然重要,對職業選手而言,耗費最多時間的卻是團隊磨合。大部分電競項目都是團體賽,需要與5名以上隊友組隊,同隊伍的其他選手來自各方、各國,除了要克服語言的隔閡,更得花心思培養默契。 曾為實況主的MayJay,在學生時期於校園賽中取得斐然成績,現任多間學校的電競講師與校隊教練,其帶領的隊伍全數都將出賽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CCCE),該賽事不只有電競比賽項目,更有主播賽評、剪接製播等電競產業鏈技藝競賽。 MayJay分享,他從校園比賽出身,能在學生時期就接觸、甚至直接操作,對未來進入電競產業很有幫助。在帶隊的過程中他體會到,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努力的方法與天賦也因人而異,打電競能培養學習團隊合作,理解在練習中途產生衝突並不是壞事,反倒能促進彼此溝通,共同進步。 從失敗中學習 養成校園選手榮譽心 身為教練的MayJay說,喜歡跟選手當朋友而非師生,更能聽見孩子們的心聲,學生也更能聽進他的建議。他指出,校隊選手正處敏感年紀,對於未來時常迷惘,但身處在有共同目標的校隊裡面,其實有更多機會思考,成為選手一途到底是不是本身所渴望的;也能從勝敗之間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甚至體諒、開解其他戰友。 MayJay帶領的隊員也曾回饋,雖然擔任校園選手多是為了被職業隊選上而打拼,除了自身努力,校方支持也非常重要。當對團隊有了認同感,代表學校出去比賽時,自然會希望就讀的學校能被更多人看見、認識,增進獲勝渴望。 電競選手會迷惘 心理師鼓勵自我探索 針對電競選手迷惘,心理師林萃芬指出,實踐夢想未必是一輩子的自我實現,但有些夢想有階段性,不代表對人生沒有幫助。電競選手和一般運動員養成類似,總會面臨退役,而比賽中多養成出鎮定、放鬆等自我調節能力,應同時培養心理技能,在電競中設定目標,懂得自我探索,未來轉換跑道會順利很多。 她建議選手,可以看書、心理諮詢、自我提問,譬如自問人格特質適合什麼產業?其他興趣是什麼?自助也是自我探索很重要的方式。 但若自我探索仍迷茫、恐懼,可以諮詢專業心理師,透過職業興趣量表,或諮商心理治療幫助探索潛能,鍛鍊心理技能,找到人生方向。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91/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