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電競選手要護眼 眼科醫師這樣建議

電競選手要護眼 眼科醫師這樣建議#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2019年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CCCE)將開打,選手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小心職業傷害!北榮眼科部主治醫師許志堅提醒,電競選手成年後較易有高度近視,應每年檢查眼睛,才能及早發現眼軸持續變長、白內障,青光眼及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而眼睛疲勞須適時休息,並多從事戶外活動,讓眼部肌肉放鬆。若有乾眼不適現象,則可熱敷眼部、使用人工淚液減緩症狀。若眼部持續不適則需就診尋求醫治。 電競選手長期近距離用電腦 小心眼疾併發症 許志堅指出,電競選手多於年少時已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腦,成年後易成為高度近視患者,只要近視超過500-600度,或眼軸長度超過2.65公分就屬於高度近視。一般成年後近視不太增加,但有些人可能因高度近視使鞏膜組織(眼球外部的強韌結締組織)變得更薄,甚至產生後鞏膜葡萄腫,進一步造成高度近視性的黃斑部病變。且高度近視者常在較年輕時就罹患白內障,甚至在四、五十歲就需接受白內障手術。 另外,長期高強度的近距離用眼,也可能使睫狀肌痙攣,造成近視度數假性加深。可向醫師求診確定其近視度數加深原因。而適當的中斷近距離用眼時間和休息、戶外活動可改善睫狀肌過度收縮的現象。另外未成年的電競選手,若平時已使用散瞳劑治療近視,更應該注重螢幕使用時間。散瞳後瞳孔放大,藍光恐進入眼睛更多,對視網膜影響更大。若無法減少使用螢幕時間,則降低螢幕藍光強度、配戴過濾藍光眼鏡等則是另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緊盯螢幕眼睛乾 熱敷、人工淚液適時緩解 針對其他過度用眼危害,許志堅提到,長期緊盯螢幕常減少眨眼頻率,加上刺激的電競、螢幕藍光也易使選手亢奮而有睡眠障礙,都可能造成乾眼症,讓眼睛有乾、癢、脹痛、灼熱感、流淚、視力模糊,甚至頭痛的感覺,眼睛外觀可能呈現紅腫現象。此外,睫狀肌也較易過度收縮,影響眼睛調視功能,產生視力模糊。 他強調,當眼睛不適即是身體在提醒選手應該休息,除可用熱敷消除疲勞外,也可點人工淚液輔助減少不適感,並盡量在觀看螢幕時眨眼,讓眼睛淚液分泌且均勻分布在眼睛表面,或者利用眼鏡或特殊螢幕,過濾較易引起不適的藍光。 戴隱形眼鏡又長時用眼 眼鏡材質藏玄機 電競比賽中,常見選手配戴隱形眼鏡,恐加深過度用眼的不適。許志堅解釋,軟式隱形眼鏡材質分為水膠和矽水膠,水膠的透氧力來自含水量,長期配戴下,鏡片水分蒸發恐會吸收眼部水分,使眼睛更乾澀;而矽水膠的高透氧力來自鏡片的矽含量,雖鏡片相對較硬,卻較適合乾眼症。然而,高度近視因度數高、隱形眼鏡的鏡片較厚,傳氧力(透氧率/鏡片厚度)低,都更容易造成眼角膜缺氧而產生併發症,一天配戴時間不宜過久。 眼睛疲勞就要休息 定期檢查職業路更長 究竟如何保護眼睛,才能使職業路程走更遠?許志堅建議用眼30分鐘,則應休息10分鐘。若現實考量無法達成,則也應該在眼睛不適時,中斷目前工作;而電腦使用時間極長者,要提醒自己多眨眼以促進淚液分泌並使其分布均勻,另可考慮調整電腦螢幕光源,或配戴可過濾藍光的鏡片,甚至減少使用時間。而結束工作後,應多到戶外走走。 重視眼部清潔也很重要,每天可熱敷眼部,每次5-15分鐘,並將眼睫毛附近的分泌物清洗乾淨:另外,飲食均衡,少吃刺激性食品,睡眠充足不熬夜,多運動,並保持心情愉快,都是視力保健不二法門。醫師提醒,成年後若度數增加,最好至眼科檢查,而電競選手等長時用眼族群,應一年檢查一次眼睛。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63/

他突然癲癇發作 竟是腦出血造成

他突然癲癇發作 竟是腦出血造成#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65歲阿伯從沒有癲癇病史,有一次在家突然倒下,全身抽搐且口吐白沫,家人趕緊送台大醫院急診,醫療團隊進行大腦斷層掃描發現,阿伯的大腦表面有大片出血,研判是腦出血引發癲癇,馬上在4小時內用微創手術清除血塊,之後搭配抗癲癇藥物治療,所幸及時救治,阿伯撿回一命,癲癇也獲得控制。 不可輕忽! 癲癇也可能是腦出血症狀之一 上述阿伯的腦出血症狀,與一般民眾認知很不一樣。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博浩表示,根據臨床觀察,約7成腦出血病例為高血壓引起,典型腦出血症狀包括手腳癱瘓、半邊身體麻痺、視力模糊、講話不清楚等,有人會劇烈頭痛,其中約10%-20%的患者會出現癲癇症狀,如抽搐、口吐白沫、失去意識等。當出血靠近大腦表面,就會影響到大腦皮質,發生異常的放電現象,進而引發癲癇。這類患者多半出血量大,往往超過50cc,血液瀰漫大腦,加上血塊本身有毒素,很容易對腦神經造成傷害,治療更是刻不容緩。 隨著微創手術的進步,腦出血治療成功率也大幅上升,黃博浩醫師解釋,大腦組織就好像豆腐,當出血位於深處,吸取血塊工具就得深入大腦深部,傳統是以鐵鉤勾出一條路,對腦部組織的傷害較大,現在在斷層掃描或超音波的輔助下,可用「套管」經由腦部縫隙直達深部出血區域,原理就好像用吸管吸取血塊,對周邊組織傷害較小,可視出血位置,採用不同方法。 台大團隊目前已成功完成超過400多例腦出血微創手術,超過八成患者都能在病發後4小時內就能接受診治,因此腦出血死亡率從傳統4成之多降至6%,再出血比率也從15%降至2%-3%,併發症風險也從15%降至7%,患者神經功能恢復也更加良好。   ▲黃博浩醫師指出,目前透過微創手術可吸取大腦血塊,減少周邊傷害,患者多半復原良好。 術後使用抗癲癇藥物 減少癲癇傷害 當腦出血的區域較大,患者產生癲癇的機率就會增加。因此手術後,醫師多會建議使用抗癲癇藥物,以避免大腦神經異常放電,持續傷害腦部細胞,或癲癇發作導致新的再出血危機及可能衍生的意外事故。黃博浩醫師指出,腦出血患者出現癲癇比率為16%,接受手術後並搭配抗癲癇藥物控制,患者癲癇比率可降到2%到3%,生活品質多有明顯改善。 「腦出血在24小時內治療,就非常有機會恢復正常,治療當然越快越好!」黃博浩醫師也提醒,腦出血患者接受治療後,需要積極復健,壓力不宜過大,更需要家人的支持,血壓、血脂、血糖等三高控制,也很重要。此外,有早發性中風家族病史的民眾,更得多注意腦出血威脅。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18/

一站式醫美服務 宜蘭民眾新體驗

一站式醫美服務 宜蘭民眾新體驗#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現代人對於醫美整形接受度越來越高,不少愛美民眾會選擇定期到醫美診所「進廠維修」維持年輕美貌,就有醫美集團前進宜蘭羅東開分院,滿足宜蘭民眾對醫美整形的需求! 心繫宜蘭鄉親對醫美治療需求 醫美集團總院長黃仁吳回鄉開分院 這家醫美集團的醫療團隊平均資歷超過十五年,該醫美集團總院長黃仁吳醫師在門診時觀察到,有很高比例的宜蘭鄉親如果要做醫美治療,往往都會選擇自行開車、坐火車或客運舟車勞頓前往台北,由於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在地宜蘭人,心繫宜蘭鄉親對醫美治療的需求及地域上的不方便,因此在歷經數年籌備下,計畫將自己的醫療專業回饋給養潤自己成為資深整形外科醫師的宜蘭。 門診採取預約制度 產品堅持使用原廠正貨 此間醫美診所宜蘭羅東分院的營運規劃如同台北總院,為了使病患擁有更好的醫療品質,門診皆是採取預約制度,醫療團隊包含十多名在醫美業界各有專精的執業醫師,產品堅持使用原廠正貨,小至在注射微整形針劑前,都會在病患面前展示完整外包裝、原廠雷射標籤、QRCode與衛生福利部許可號碼等資訊,讓病患擁有安心看得見的微整形服務。   ▲雖然現今醫美整形技術安全度已相當高,但在進行任何醫療行為前,都應告知病患可能風險,切勿避重就輕影響病患自身權益。 客製化一站式醫美服務 提供治療新體驗 該醫美診所選用之醫療儀器,也都通過衛福部許可認證,拒絕靠低價促銷吸引病患,而是以合理實惠的價格,提供病患高端的醫療品質,並依醫美集團SOP客製化一站式醫美服務,從線上客服、門診諮詢、手術模擬、體檢報告、術後護理、居家關懷、個人病例追蹤與管理規劃出醫美一站式整合服務,病患不需到處奔波,便可在同一地點接受多元化的醫療服務,以更便利、更符合忙碌現代人需求的完善醫療系統,提供病患醫美治療新體驗。 口碑相傳高達83%再訪客戶 締造集團發展良好根基 黃仁吳醫師認為,醫美整形也是一種必需謹慎看待的醫療行為,更是一份跟人相關的產業,如何扭轉生硬冰冷的就診流程,轉換成病患感受到溫度的新體驗,致力成為台灣領先的醫美治療提供者,也因為這樣的理念與堅持,有高達83%的再訪客戶,透過口碑相傳,締造集團發展的良好根基。   ▲病患在進行任何治療前應慎選經政府核准的專業醫美診所找醫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充分溝通、達成共識,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優質一站式醫美服務。 勿貪小便宜反落入醫療高風險 慎選政府核准經驗豐富專業醫師 黃仁吳醫師最後提醒,並非每間醫美診所都願意設置多元高端醫療儀器與提供病患整體治療規劃服務,病患在進行任何治療前一定要多方詢問,慎選經政府核准、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進行一對一諮詢,充分溝通、達成共識,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優質一站式醫美服務,切勿因貪小便宜反倒落入醫療高風險中。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44/

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 脊椎手術精準醫療新選擇

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 脊椎手術精準醫療新選擇#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 脊椎疾病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像是輕微的椎間盤突出、關節肥厚,保守治療就能改善。不到兩成病患因為神經壓迫,還是需要手術治療,而脊椎手術難度高,操作不好會損傷神經血管,造成肢體麻痛、癱瘓,甚至中風死亡。 脊椎植入螺絲釘 誤差恐損傷神經 脊椎手術常見的其中一種,就是在脊椎植入螺絲釘,以往會在脊椎處劃開大傷口,醫師能看清脊椎構造執行手術,但恢復期長,感染風險高;來到微創手術時代,術式傷口變小了,看不清脊椎結構成一大挑戰,手術仍有一定風險。 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林乾閔副院長坦言,傳統手術是靠醫師肉眼,加上X光定位,實際上並無法真正知道脊椎骨內部的長相,同時因為沒有很明確的植入螺絲釘的參考角度,所以萬一螺絲釘鎖到脊椎骨的外側,就會傷及神經。 呼吸起伏也不怕?! 即時3D影像導引手術高度穩定 精準醫療興行,為脊椎手術也帶來好消息。2019年,台灣引入第一台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即時掃描病患脊椎,透過3D影像導引系統,精確鎖定螺絲釘植入位置,手術精準度高達99%。 林乾閔副院長表示,在ROSA勵羅莎機器手臂的導航下,可以清楚地看到脊椎骨的內貌,這讓醫師能從電腦螢幕中,評估最正確的螺絲釘植入脊椎骨裡的角度及通道,即使脊椎變形嚴重的病人,仍然可以靠著很小的傷口,就將螺絲釘鎖入脊柱內。手術中,麻醉後的病人仍會有些呼吸起伏,或是在鎖螺絲釘時,會針對脊椎進行上下擠壓,這時ROSA勵羅莎手術機器人依然可以穩定追蹤這些浮動,不會因此造成螺絲釘移位,傷及神經。 誤差值小於0.2毫米 安全手術新選擇 醫師表示,造成脊椎骨不穩定的情形,包括外傷、腫瘤、關節鬆動等,需要幫病人進行固定的手術,ROSA勵羅莎機器手臂都能執行,術式範圍還含括腦部手術,如腦腫瘤定位、巴金森氏症電極植入、癲癇等,甚至能做到小於0.2毫米的誤差值,讓受脊椎及腦部疾病所苦的病人,能有更安全的新選擇。 【延伸閱讀】 *她膝關節損壞 竟因愛登山惹禍! *吹冷氣膝蓋就痛? 機器人置換讓你不再難受 *脊髓損傷復健新科技 機器人腳幫大忙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34/

職業電競選手壓力大 心理師這樣建議

職業電競選手壓力大 心理師這樣建議#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電競戰隊成員難免摩擦,心理諮商師籲負擔修補關係責任!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CCCE)將在今年7月16日至7月18日開打,參賽選手陳楷雋談起選手承擔課業和比賽壓力時表示,隊員間偶爾也有爭執,但共同努力獲勝讓他非常享受團隊氛圍。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指出,比賽難免有磨擦,但一定要自覺傷害別人,立即更正並道歉,才有助凝聚團隊關係。 加強自我心態調整 流暢溝通是關鍵 城市盃校園電子競技邀請賽(CCCE)將在暑假開打,參賽選手陳楷雋同學目前擔任校園隊伍《能仁熊武士》隊長,談起選手承受的心理壓力,他感慨兼顧學業與練習是蠟燭兩頭燒,時間安排非常重要。 他還透露,校隊成員間偶爾也會為了比賽或團練內容而有爭執。但他非常享受身處團隊之中,與大家共同努力、奪下勝利的感覺,所以即便有小摩擦也能自我調適,帶動團隊為下一場賽事而努力。 陳楷雋說,《能仁熊武士》是一支樂觀的隊伍,如果有隊員真的「心態炸裂」,大家會很體貼的先不去打擾,給情緒低落的同學一點時間整理心態,過一陣子後再來檢討。「只要團隊間能互相體諒,並且不放棄保持溝通,即使面對巨大的壓力,也能夠一起承擔。」 職業電競選手壓力大 職業戰隊常駐心理師 與仍在學的校園選手不同,晉升為電子競技職業選手,日日面對高壓的比賽與勝敗,更有許多人是離鄉背井,為了追夢而離開家鄉打拼。與一般體育賽事不同,第一次觀看比賽的人恐怕會被螢幕上這些年輕的臉龐嚇一跳,即使已經是倚賴電競收入的職業選手,也不過是平均15-25歲的青少年。背負來自多方壓力的同時還得勤勉練習,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大考驗。 職業戰隊為了因應密集的練習,多是集體住宿,成員的輪替、轉隊也非常頻繁,電競選手們在全心強化自己能力的同時,也得時時面對與人相處、適應環境的壓力。為了照護職業選手們的心理健康,許多海內外戰隊都備有常駐或定期來訪的專業心理師,不只傾聽電競選手傾訴關於比賽、練習的煩惱,也時常協助化解同儕或同事之間的誤會與心結。 夥伴難免有摩擦 心理師:主動修復關係 心理諮商師林萃芬指出,電競比賽具刺激性,使選手交感神經旺盛,比賽過程中,易高壓、焦慮、易怒,容易有負面想法,衝突也油然而生。每個人焦慮承受狀況不同,有時表現不好,難免壓力過大,甚至為了贏得比賽,將壓力釋放在伙伴上,口氣不耐煩,講話比較難聽。 她建議,若查覺到自己講話太直,口氣太差,傷害到別人,應立即修正並道歉,「抱歉夥伴,剛剛我急了點」即使是這點表示都會讓關係好很多。每個人都難免刺傷別人,但一定要有自覺,如果只是一次性事件,關係很容易恢復,就怕這種衝突接二連三,容易破壞人際。 林萃芬強調,信任感對於關係很重要,不要預期每個人都容易釋懷,必須覺察對別人造成的影響,主動負起修復關係的責任。 【延伸閱讀】CCCE城市盃電競賽開打 醫師教你舒緩肌肉不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30/

8旬嬤罹肝癌 治療一年腫瘤竟消失無蹤

8旬嬤罹肝癌 治療一年腫瘤竟消失無蹤#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今年滿80歲邁入耄耋之年的王阿嬤(化名),因本身有慢性C型肝炎,故一直有定期前往醫院抽血、檢查追蹤的習慣。在六年前的檢查中,赫然發現肝臟長了一顆2公分腫瘤,後兩年間因復發也陸續接受兩次電燒治療。去年初回診,因胎兒蛋白高達42255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腹部有淋巴結異常腫大,經醫師評估後開始服用肝癌一線標靶藥物,希望能穩定病情避免惡化。直到今年回診檢查,竟發現腹部內的淋巴結腫瘤已全部消失,讓醫病都備感驚喜。因此目前王阿嬤仍持續遵循醫囑,按時用藥回診,控制病情。 肝癌重階段性治療 晚期又分一二線戰場 收治王阿嬤的基隆長庚醫院腸胃科主治醫師嚴卓立副教授表示,依數據顯示,服用一線標靶藥物後,讓腫瘤消失或減小的機率只有1-8 %,但只要積極接受治療,一二線藥物接軌有望大大延長患者生命。臨床肝癌治療上,如癌細胞開始遠端轉移,出現於肺部、淋巴結、骨頭或肝臟內血管栓塞,導致患者無法接受局部治療或動態栓塞時,便定義為晚期肝癌。近年晚期肝癌治療選項多元,又可分為一、二線階段治療,目前一線治療大多使用口服標靶藥物,若開始失去效果則會進入第二線治療。 晚期肝癌治療選標靶還是免疫? 醫:評估副作用選適合療法 嚴卓立副教授說明,目前二線治療主要有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兩種選項,原則上都可與一線標靶藥物做接軌治療,且在今年均已有條件下開放健保給付,協助減輕患者經濟上的負擔。於臨床應用上,二線標靶藥物副作用與一線標靶藥物類似,服用後可能產生手足起水泡,脫皮,疼痛、腹瀉、高血壓,但可透過藥物控制及劑量調整緩解不適;而免疫療法雖然在促使腫瘤縮小反應上表現良好,除了自費金額較高,因是增強全身免疫系統的作用機轉,若出現副作用也有較高風險,偶有危及生命,需要依賴醫師的警覺性及早處置。故醫師與患者事前都需審慎評估考量,以選出最合適的治療方法。 晚期肝癌治療首重肝功能 肝炎、肝硬化需定期追蹤 嚴卓立副教授提醒,雖然近代晚期肝癌治療選項日趨多元,但無論是二線標靶或免疫療法,患者都需具備一定的肝功能才能接受治療。因此,民眾如有肝炎、肝硬化等症狀,務必切記定期回診追蹤。若能提前發現肝癌、及早治療,就有機會在這場戰役中多保留體力,在一線治療失去效用後,還有足夠的肝功能嘗試二線療法,提高延長生命的機會。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15/

氣溫變化大致久咳不癒 提高警覺防氣喘

氣溫變化大致久咳不癒 提高警覺防氣喘#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 近日氣溫屢創新高,中午過後又突然傾盆大雨,氣溫、濕度變化加劇,氣喘病患小心明顯症狀。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胸腔內科董安修醫師表示,氣喘是一種遺傳體質和環境因素雙重影響的慢性氣道阻塞疾病,常見且容易演變成嚴重慢性病,知名歌手鄧麗君就是因此病而過世,民眾不可不慎。 氣喘屬肺炎死亡風險因子 咳嗽症狀勿輕忽 董安修醫師指出,氣喘的誘發因子包括過敏原、空氣汙染原、環境溫度或濕度改變、運動和強烈的情緒變化等,這些因素造成呼吸道的過敏反應而產生氣喘,常見症狀如喘鳴、胸悶、呼吸困難或咳嗽,氣喘也是慢性咳嗽常見原因。根據衛福部最近一期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肺炎死亡人數排名從第四晉升至第三,而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病、氣喘、糖尿病等慢性病,都屬於肺炎死亡的潛在風險因子,因此氣喘的診療與控制顯得非常重要。 年輕女孩久咳不癒 竟是氣喘 董安修醫師分享,23歲的吳小姐之前就有久咳不癒的問題,2個月前感冒後,持續咳嗽不停;至胸腔科門診求診,經詢問後發現,病患常在半夜睡覺時咳醒,感覺胸悶、胸痛,有時候會聽到有異常呼吸聲,甚至有吸不到氣的感覺,也常流鼻水。在做了肺部相關抽血、肺功能檢測及支氣管擴張試驗後,診斷為氣喘。病患在使用藥物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睡眠和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持續追蹤後,氣喘症狀控制良好。 氣喘民眾應遠離過敏原  遵守醫囑定期回診 董安修醫師提醒,若有氣喘體質,應遠離過敏原,如塵蹣、花粉、蟑螂、寵物的毛髮、藥物、化學物質、病毒等,定期清理家中的棉被、維持家中環境清潔,同時盡量避免空氣汙染、二手菸的危害;而維持適度運動,避免劇烈的活動也相當重要,在天氣變化時,隨時注意氣喘病發的症狀,在症狀發生時給予適度治療。隨藥物進步,董安修醫師解釋,吸入性類固醇和支氣管擴張劑已成為治療氣喘相當有效的藥物,只要盡可能遠離過敏原,遵守醫囑使用藥物,並定期回診,大部分病人都能控制氣喘,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女聲樂家脖子腫如球 靠經口甲狀腺手術切除不留疤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10/

肺癌肝轉移活不過3個月? 免疫組合療法助延命

肺癌肝轉移活不過3個月? 免疫組合療法助延命#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肺癌出現肝轉移,還有得救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肺癌連續9年居國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每年奪走9千多條人命,而在各種肺癌類型中,肝轉移往往是臨床醫師最感到棘手的一種,一確診通常活不過3個月。然而,北部一名婦人卻在免疫組合療法的幫助下,突破治療困境,重拾希望和生機! 脊椎手術就醫 竟發現1/2肝臟被肺癌細胞佔據 這名60多歲婦人,沒有抽菸的習慣,剛開始因脊椎受傷壓迫造成不適而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竟意外發現罹患肺癌,且一半的肝臟皆被肺癌細胞佔據,肝功能指數高達數百單位(一般人正常值在40單位以下),加上檢測未見EGFR/ALK基因突變,無法使用標靶藥物,使用化療的效果又有限,因此心情沮喪,茶飯不思,不知如何是好! 收治患者的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表示,肺癌患者一旦出現肝轉移,不管使用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效果都很差。但,婦人在綜合評估後,接受「三代同堂」免疫組合療法,才完成第一次療程,回診檢查即見肝功能指數明顯下降;第二個療程結束就發現肝臟癌細胞消失一大半,且之後每次追蹤都發現腫瘤一次比一次縮小。 顯著的改善效果,終於讓婦人找到希望,重展笑靨。而且,治療迄今已半年多,肝指數完全恢復正常,病況也持續好轉,打破肺癌肝轉移患者活不過3個月的魔咒! 免疫療法巧搭標靶和化療 肺癌肝轉移治療新突破 李岡遠主任表示,「三代同堂」組合療法是免疫治療、化療和抗血管新生標靶治療的統稱,三者各司其職。老生代的化療藥物的攻擊力強,負責直接撲殺癌細胞,但過程中也可能破壞周邊微環境,形成免疫抑制的情況,而中生代的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卻能幫助微環境恢復正常,減少惡性基因的驅動,同時協助新生代的免疫藥物充分作用,攻破腫瘤防線,有效阻殺癌細胞。 如果用棒球來形容,化療如同先發投手,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就像防守的捕手和野手,而免疫藥物則像最後的終結者,合力成就一場成功的抗癌賽事! 醫學研究發現,免疫治療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和化療的組合療法,不僅能突破目前肺癌肝轉移患者的治療瓶頸,延長整體存活期,降低疾病惡化死亡的風險,對於其他晚期肺癌患者,也能有效提高治療反應率,增進存活機會。 晚期肺癌不放棄希望 免疫組合有機會留住生機 至於接受免疫治療前,是否需檢測生物標記如PD-L1的表現量?李岡遠主任基於「錢花在刀口上」的原則,認為PD-L1表現量達50%以上,可以單獨使用免疫療法。PD-L1表現量未滿50%的患者,使用免疫治療也可能有效,但建議搭配化療等療法,有助提升治療反應率。 至於較難控制的族群,包括:肝轉移、EGFR突變、PD-L1表現量低或零者,使用免疫藥物和化療不容易有反應,還需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助力,效果較佳。前述肺癌肝轉移婦人,便是PD-L1表現量低,卻經免疫組合療法找回生機的代表。 隨著醫學不斷進步,許多過去難以治療的病症,近年都出現新的契機,醫師呼籲晚期肺癌病友不要放棄希望,與醫師充分溝通,擬定合適的治療策略,仍有機會攻克癌細胞,找回生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2803/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