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

乾癬症狀越顧越遭?治療3大關鍵報你知

乾癬症狀越顧越遭?治療3大關鍵報你知#健康醫療網

2022-03-21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乾癬由於皮膚表面明顯的皮膚紅斑與脫屑症狀,經常被誤以為只是皮膚病,值得注意的是,它其實是因為免疫系統異常導致全身性發炎反應的自體免疫疾病。奇美醫院皮膚科林旻憲主治醫師表示,乾癬患者有對高的比例會出現代謝症候群、糖尿病、乾癬性關節炎等共病。 因此,病人應該積極的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並遵循醫囑按時回診。而現今醫療端為了協助病人及早檢測相關症狀,也採取皮膚科、風濕免疫科等跨科別合作的治療方式,若患者出現類似症狀,應積極向各科醫師反映,才能避免疾病越顧越糟! 乾癬治療關鍵一:兼顧皮表症狀與體內發炎 乾癬所產生的大量皮屑固然困擾,但就怕以錯誤的方式處理,反而造成病情惡化,林旻憲醫師舉例,部分患者會使用磨砂膏來去除皮屑,不只會造成皮膚過度刺激,若磨出血還可能導致二度細菌感染,除了依循正規醫療團隊提供的治療方案,在保養上建議盡量使用溫和、有保濕功效的產品,避免病灶越顧越糟。 除了肌膚的症狀要注意,相關共病的管理也不可輕忽,若想要穩定乾癬病況,還是應該兼顧體內和體外的健康,尤其若出現共病徵兆,更應及早警覺。以常見的共病「乾癬性關節炎」為例,若乾癬病患發現關節有僵、腫、痛,應於就醫時告知皮膚科醫師來進一步檢驗。此外,林旻憲醫師也表示,病人平時也應保持規律運動習慣,如手部伸展與健走等都是不錯的選擇。當日常照護與用藥都有好好把關,皮表症狀和體內發炎都能獲得有效改善。 乾癬治療關鍵二:緊密醫病溝通,跨科別的全方位照護 乾癬症狀表現相當多樣化,患者也常因此忽略乾癬的非典型症狀。平常大家可觀察自己的頭皮、肚臍或股溝私密處是否有隱藏的紅斑脫屑,甚至是指甲凹陷、甲床分離等,若有發現相關症狀,建議可與醫師確認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成大醫院皮膚光療科主任王德華教授表示,乾癬不是只有皮膚的問題,一旦注意到患者合併有共病時就會邀請風濕免疫科等不同領域專家一同照護,若患者能在發現異常狀況的第一時間積極與醫療端溝通,就可做更全面性的診治,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尤其是站在醫生角度,與病人分享治療的建議,並接受他們的想法,保持相互尊重且密切的醫病溝通,是成功治療的一大關鍵。 乾癬治療關鍵三:就自身需求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方案 透過良好的醫病溝通釐清了病因之後,下一步就是選對適合的治療方案。王德華教授說明,傳統的乾癬治療有外敷藥、口服藥及照光治療等方式,醫師會依病患的嚴重程度評估最適合的作法。而近年來也出現生物製劑這種新方式,治療的成功率高,對於口服藥物仍未獲得改善,或不方便至醫院照光治療的病人是一項新選擇。通常患者使用生物製劑之後,皮膚和關節的疼痛都能獲得緩解。 王德華教授強調,以目前乾癬的醫療技術來看,不論使用採取何種方式,只要有持續且適當的治療,並按時回診追蹤,大多都能獲得良好控制。也提醒乾癬患者,即使皮表的症狀消失,體內還是有可能在持續發炎,因此千萬不可自行停藥,好好就醫、諮詢專業才能避免再度復發。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99

腎臟癌出現血尿、腰痛多已晚期,醫師呼籲健檢早發現,早治療

腎臟癌出現血尿、腰痛多已晚期,醫師呼籲健檢早發現,早治療#健康醫療網

2022-03-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腎細胞癌在腎臟癌當中佔高達九成比例,抽菸、肥胖、三高等都是危險因子,由於初期多無症狀,一旦出現無痛性血尿、腰痛時,多已進展到後期,早期發現治療效果相當好,不過對腎臟癌晚期病人即使透過化療、放療效果仍相當有限。 所幸,隨著新藥不斷發展,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能延長存活時間,改善生活品質,今年12月通過健保給付可用於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更能夠減輕負擔,可說是病人的一大福音。醫師也強調民眾應建立定期健檢觀念,40歲以上或是患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更需提高警覺,才能及早發現及治療。 出現無痛性血尿 腰痛多已晚期 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邱文祥教授表示,腎細胞癌好發於40~70歲族群,一年約有1300新增案例,早期發現經由手術治療後患者大多能獲得良好的預後。而在腎臟癌當中,以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比例最多,腎細胞癌早期多無症狀,一出現血尿,表示癌細胞已滲透腎臟表皮侵襲泌尿組織,若出現更嚴重症狀,則代表癌細胞已壓迫腎臟周圍肌肉或神經,因此出現這些症狀的患者確診後大多已是晚期。 這也凸顯出健康檢查對腎臟癌的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多數健檢的超音波範圍會涵蓋腎臟,此時較小的癌細胞將有機會被檢出,也有部分患者是接受肝臟等消化道超音波時意外發現。邱教授表示二十多年來的門診觀察下,95%以上病人多無症狀,是透過超音波發現並經由電腦斷層診斷為腎臟癌。   新一代多重標靶藥物 為晚期腎細胞癌病人帶來新曙光 一名70多歲男性確診為腎細胞癌,經手術切除卻不幸轉移至肺部及淋巴,所幸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新一代標靶藥治療,明顯控制住腫瘤至今長達三年時間。治療過程中雖有手足裂、疲倦、腹瀉等副作用,但經由醫師協助調整劑量下多能夠獲得有效改善。 因晚期腎細胞癌相當棘手,以往發現時幾乎束手無策,放射線、化療都難以產生效果,邱文祥教授進一步說明,腎細胞癌根據病理組織切片可分為亮細胞與非亮細胞。亮細胞約佔七成,過往傳統標靶只對亮細胞有效,但現有新一代標靶藥物則對兩種都有效果,有效延長轉移病人7~12個月存活時間,無惡化存活時間與整體反應率也有明顯提升,而且70~80%病人能看到腫瘤縮小,為病人帶來一線曙光。 晚期病人往往得承受多許多不適,尤其是轉移骨頭的人常痛到難以入眠,新標靶藥的出現也不僅在治療上能有顯著效果,也大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品質。醫師也提醒,無論是否為高危險群,定期健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最佳防範之道。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2977/

人氣動漫男主眼睛突爆血!醫師評評理可能是這病

人氣動漫男主眼睛突爆血!醫師評評理可能是這病#健康醫療網

2022-03-18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超人氣日本動漫鬼滅之刃,描述男主角為了保護妹妹以及全人類,進而加入殺鬼道路的熱血劇情,該部動漫如今更新第三季—遊郭篇,更是引來網友熱烈討論,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男主角炭治郎大戰上弦陸鬼的打鬥橋段;在打鬥中,炭治郎的眼睛並沒有受到外傷,但卻開始變紅最後又流血,駭人的畫面更是引發網友熱烈討論,這眼睛的狀況是什麼原因,還是炭治郎得了什麼隱疾? 結膜下出血有兩種:外傷型與非外傷型 台北中山醫院小兒科吳其穎醫師表示,像炭治郎這種眼睛流血的情況,在醫學上比較知名的診斷為「結膜下出血」,其病症狀況就如動畫演出一般,眼白變成鮮紅看起來十分駭人,而結膜下出血主要分為外傷型與非外傷型兩種。 吳其穎醫師進一步補充,外傷型的結膜下出血,發生原因像是患者太過用力地搓揉眼睛或因跌倒擦撞、在路上遭遇飛沙走石擦傷等,造成微血管受傷破裂出血;而非外傷型的結膜下出血,也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患者咳嗽、打噴嚏或是嘔吐太過用力,造成眼睛局部壓力上升,擠壓微血管破裂導致。 結膜下出血類似皮膚淤青 不需特別處理 吳其穎醫師說明,大部分民眾發現自己結膜下出血時,因為紅色的眼睛很恐怖,常常會驚慌失措甚至以為自己要失明了,但大部分的非外傷型結膜下出血,其實是不需要醫療處理的。 吳醫師進一步說明,民眾可以想像結膜下出血就類似於皮膚的瘀青,只是它發生在眼白的部分,所以鮮紅色的瘀血會特別顯眼看起來很恐怖,在確認出血狀況沒有持續擴散、沒有影響視力或產生其他身體不適症狀的前提下,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出血的部分約兩週後身體就會自行吸收。 反覆性結膜下出血要注意  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 吳其穎醫師提醒,雖然大部分的結膜下出血不需要特別處理,但如果反覆性發生就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因爲其他疾病造成,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或是有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以及先天或後天有凝血問題的病患,都有較高機率發生反覆性結膜下出血的狀況,如是上述情形,建議諮詢醫師從病源著手治療,才能從根本解決反覆性結膜下出血的病症。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121/

牙齒生病恐引發全身疾病 全民落實口腔健康4字訣

牙齒生病恐引發全身疾病 全民落實口腔健康4字訣#健康醫療網

2022-03-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根據國外2021年一份調查,疫情期間各國因封城與戴口罩限令,導致民眾對口腔衛生重視程度大幅下降,大約兩成五的兒童沒有做到一天刷牙兩次。3月20日是「世界口腔健康日(World Oral Health Day)」,由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打造的照護網,與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醫師呼籲民眾重拾對口腔健康的關注,妥善照顧口腔以維持身心健康。 3成年輕人無定期檢查口腔 5成有口臭 知名無糖口香糖品牌的照護網,在今年展開台灣青年世代口腔健康問卷,調查台灣18-30歲年輕族群的口腔健康狀況。根據調查,6成5年輕人過去2年內曾發生牙齒疼痛、牙齦發炎出血或牙齒敏感等症狀;但有3成沒有定期口腔檢查,出現病症仍置之不理,長期下來花費更多金錢與時間治療,且幾乎每2位就有1位有口腔異味困擾,超過半數影響人際社交、職場的自信心。 根據調查,有口腔異味困擾的年輕民眾都會尋求增加刷牙次數、使用含氟漱口水以及嚼無糖口香糖等方式改善。黃耀慧提醒,口腔異味成因複雜,第一步先尋求牙科醫師診斷是否為口腔疾病造成,後續才以刷牙、含氟漱口水或無糖口香糖改善問題。 糖尿病、心肌梗塞、大腸癌、失智症 與口腔健康息息相關 今年世界口腔健康日的主題為「BE PROUD OF YOUR MOUTH」(以口腔健康自豪)。黃耀慧醫師也強調,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息息相關,據多份國外醫學研究報告表示,嚴重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其心腎死亡的風險高出3倍;重度齲齒患者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較普通人高1.13倍;有牙周疾病者罹患失智症較普通人高出1.17倍、有失智症者罹患牙周疾病則1.69 倍。 各項數據都指出口腔健康是維持全身健康的要件之一,但台灣僅有一成六的青年世代認知到口腔健康可以減少多項系統性疾病的發生率,與今年「世界口腔健康日」推廣重點訊息:「維護良好口腔衛生習慣能確保全身健康」呼應,應加強國人口腔健康對身心重要性的認知。 嚼無糖口香糖 有效降低致齲菌 2021年4月英國生物醫學中心口腔健康期刊(BMC Oral Health)刊載的實證醫學文獻顯示:嚼食無糖口香糖,可以有效控制成人與兒童口腔中致齲菌(突變型鏈球菌)數量。英國頂尖研究學府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發表的實證醫學文獻,檢驗並比較嚼食無糖口香糖與未嚼食無糖口香糖的成人與孩童,結果顯示嚼食無糖口香糖可有效降低28%蛀牙發生率,可作為口腔預防性照護的輔助措施。   平時應落實 口腔保健4字訣 黃耀慧醫師提醒民眾,防疫不鬆懈、口腔保健不可妥協,人人應落實「愛牙四守則」,謹記「檢、刷、線、嚼」四字訣,包含:一、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二、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三、每天使用牙「線」(棒);四、吃完、喝完,「嚼」無糖口香糖或使用含氟漱口水。通過正確方法清潔維護口腔,為口腔健康而自豪,好好享受有品質的健康生活。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副理事長黃耀慧醫師呼籲民眾天天「愛牙四守則」輕鬆做好口腔保健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102/

攝護腺癌患者避免漏尿、勃起障礙全靠「美軍機器人」

攝護腺癌患者避免漏尿、勃起障礙全靠「美軍機器人」#健康醫療網

2022-03-17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 達文西機器人手臂輔助的內視鏡手術,在泌尿科領域中有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傷口小、出血量低,以及術後恢復期短是一大特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程威銘表示,一名近7旬的老翁罹患攝護腺癌,原只想電療,但家屬希望老翁將整個攝護腺摘除,讓癌細胞完全消失,在堅定勸說與幫忙負擔治療費用之下,老翁接受達文西手臂手術治療,手術歷時約6小時,出血量僅200C.C.,術後疼痛感低,下床活動幾乎無礙,也無漏尿,目前為止癌症的控制也相當良好。 模擬人類手腕旋轉 機器人手臂手術無死角 程威銘表示,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原先是應用於美國國防部,當時因戰場上的傷兵若需緊急手術,但要請醫生上戰場風險更大且醫療資源恐怕不夠,因此如果有一套機器手臂,醫生只要遠端遙控就可將手術處理完成。於是美國國防部挹注資金,請廠商研發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但後來遠距離端操作的實際應用並不多,不過對醫療發展有很大助益,主刀醫師不再需要手拿器械、久站在病人身邊執行手術,只要在另一房間並坐在椅子上,接著透過螢幕顯示操作機器人手臂即可。 以往傳統腹腔鏡手術,就像手拿一雙50公分的筷子深入肚子裡的器官夾出異物,角度會受到局限無法旋轉,而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則模擬手腕的旋轉動作,非常適合用於縫合手術,而泌尿科的器官大多長在腸子的後方或下方,使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再適合不過。不過,達文西也有缺點,程威銘說明:「像手術當中要切多深、綁多緊,原本親手執刀的傳統手術會有感覺,但達文西只能透過螢幕用眼睛看,因此可能會出現誤差,因此達文西未來的發展將出現手部的回饋,可以讓醫師感受到使力是多少,提高精準度。」   ▲醫師操作達文西手臂機器人。圖:程威銘醫師提供。 達文西好處多:出血量低、勃起障礙、漏尿問題少 程威銘表示,在泌尿科,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目前除了應用於攝護腺癌的攝護腺根除性手術,還包括腎細胞癌部分腎臟的切除手術、疝氣手術,以及女性子宮、膀胱或直腸脫垂,透過達文西手臂機器人,能做到更加精準的醫療與精細縫合,讓患者的治療更降一分風險。 程威銘表示,以攝護腺癌為例,傳統是剖腹手術,約有10-15公分的傷口,且肚子最下面有恥骨擋住攝護腺,且攝護腺上還有粗血管,因此開刀時800-900 c.c.的出血量是家常便飯。再加上切除攝護腺之後,還須將膀胱與尿道縫合,但容易引發尿液流到肚子裡的情形,因此患者術1-2個月都須裝上尿管。另外,若傷到通往陰莖的神經,也會造成勃起功能障礙。 達文西手臂手術只是在肚子上打五個洞,傷口僅約2-3公分,疼痛感也降低;程威銘表示,手術時會在肚子裡打氣,此時氣壓會壓著血管,因此大副降低出血量,約100 c.c.,手術時間也可大幅縮短,且不意傷到附近組織或神經,縫合又能做到滴水不露,因此術後漏尿、勃起功能問題或其他併發症的狀況相對少。   ▲達文西手臂機器人手術進行畫面。圖:程威銘醫師提供。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103/

小分子標靶藥物 HER2腦轉移剋星

小分子標靶藥物 HER2腦轉移剋星#健康醫療網

2022-03-16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標靶藥物問世後這十年來,許多原本無法控制的癌症獲得了控制,目前例如乳癌、肺癌、大腸癌等癌症,都會在手術前或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來縮小腫瘤或是殺死殘存在身體中的癌細胞。 對於HER2陽性乳癌患者來說,因為惡性程度高,即便使用了標靶藥物來做為輔助性治療,十年內發生復發轉移的機率仍高達三成。最棘手的是當中還有30~55%的病患會復發轉移到腦部。 因為藥物特性,傳統標靶藥物很難進入腦中,達到治療的效果,造成乳癌腦轉移病患在控制病情上十分不容易。但去年台灣通過HER2乳癌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此藥物分子量小,比起傳統藥物更容易通過腦部,成為目前醫師對抗與預防腦轉移的一大利器。 乳癌強化輔助治療 可降低六成復發率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科陳省吾醫師表示,在早期HER2乳癌,使用傳統輔助標靶藥物後,一年內再接續使用新一代小分子標靶藥物做強化輔助治療一年,可以再降低六成的復發機率;對於HER2乳癌常發生的復發腦轉移,在研究數據上也看到有降低的趨勢。 陳省吾醫師補充,對於早期乳癌高風險的族群,例如病理未完全緩解、有淋巴結轉移,或是腫瘤較大的病患,使用這樣的強化輔助治療得到的好處更多。 乳癌腦轉移首選 小分子藥物立大功 在晚期乳癌,此類藥物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中心陳若白主任解釋,對於乳癌已經發生腦轉移的病人,目前除了小分子標靶藥物外,也可以使用放射線來治療腦部的腫瘤,但副作用可能有記憶喪失等腦部功能的損傷,因此少有病患願意接受放射線的治療,此時就可以選擇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來治療。 陳若白主任分享,有位五十歲病患罹患乳癌多年,不幸轉移到腦部後,因為多重抗藥性無藥可醫,後來使用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治療,腦部腫瘤快速獲得控制,半年多來病情穩定,腫瘤也縮小了。 晚期乳癌治療複雜 需與醫師共同討論治療策略 陳若白主任叮嚀,晚期乳癌的治療需要考慮癌症的分型以及轉移的部位,也必須兼顧患者的生活品質與對藥物的接受程度,患者與醫師一同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與頻率,才能順利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84/

女生的痛子宮肌瘤 無痕治療海扶刀

女生的痛子宮肌瘤 無痕治療海扶刀#健康醫療網

2022-03-16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約有6成的女性會有子宮肌瘤情形,有些會大到壓迫神經影響排尿,即使不太大的肌瘤也讓女生備感壓力。子宮肌瘤原因多元,研究發現子宮肌肉層有比較多的荷爾蒙接受器讓其長大,但也與個人體質及飲食西化有關。 子宮肌瘤大概是僅次於經痛,讓女性最苦惱的問題,傳統的治療,是利用腹腔鏡採取微創手術,將子宮肌瘤摘除,太大者甚至得將子宮切除;近15年來國際上已發展利用海扶刀治療,讓肌瘤消融減積達到治療目的,而國內醫院也在6、7年前就引進該項技術,以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為例,自2014年底引進海扶刀無創,並且成立海扶刀治療中心,目前已有700例以上的治療經驗。 林口長庚婦產部主治醫師陳威君指出,海扶刀並不像傳統治療有一把刀,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海扶治療,它是利用超音波將高能量聚焦在肌瘤上,能量的安全治療範圍會往外擴大1至1.5公分,範圍並不大也不會傷及其他組織,治療時也不像腹腔鏡微創手術得全身麻醉,而是採取舒眠麻醉,為精準治療的一環。 一名正值更年期的婦女就因為海扶刀救了她的子宮。這名50歲左右的婦女,原本就有子宮肌瘤,想說進入更年期後肌瘤可能就會停止生長,一直未積極處理,但肌瘤沒有縮小反而不斷長大,壓迫到泌尿系統造成頻尿,後來因解不出尿送急診治療,醫師建議將子宮摘除,她不願意轉而救助陳威君。 陳威君說,婦女的肌瘤約12公分,她不想摘除子宮,也不想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最後就用海扶刀治療,半年後腫瘤已消減至7-8公分,已無頻尿大幅改善生活品質。依林口長庚醫院的統計,海扶刀治療3個月後,肌瘤的體積可減少50%,半年後可縮減60%,第3年大概約80%,由於經組織壞死凋亡,肌瘤再復發機率很低。 海扶刀在治療前後都需經由核磁共振確認,術前還要進行定位模擬手術,評估治療效果,若發生肌瘤血流豐富,消融效果差或肌瘤再復發程度高,就不適宜採取海扶刀手術,另外,尺骨上的體脂肪若超過2.5公分,需使用較高的能量,會擔心有皮膚燙傷情形,得拉長治療時間。 而海扶刀除了用在子宮肌瘤,還可以用在子宮肌腺症(子宮內膜增生),其盛行率約15%,由於子宮內膜增生不一,有時候會影響到受精卵著床;一名37歲的女性因子宮內膜增生厚度達5公分,試了各種療法一直未能懷孕成功。 後來陳威君利用海扶刀治療患者的子宮肌腺症,由於肌腺症不像肌瘤有個外膜,因此在能量的控制更需要小心,要避免能量跑到子宮腔,而肌腺症的消融效果可以達到80%-90%,而女患者在經過治療後已成功懷孕生子,對患者而言是一舉兩得。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85/

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合作「好孕專車」孕媽咪享6千元車資補助及限量好禮!

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合作「好孕專車」孕媽咪享6千元車資補助及限量好禮!#健康醫療網

2022-03-1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了照顧懷孕婦女出門產檢的交通問題,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好孕專車」,讓孕婦前往醫院產檢時,享有更便利安心的乘車服務,並攜手盛和雅集團旗下嬰兒用品廠牌,贈送價值650元好禮給前200位搭乘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的媽咪們。屏東縣政府自3月8日起發放價值6,000元的紙本好孕車券,提供給孕媽咪作為車資補助,單趟搭乘不限使用張數、折抵金額無上限、不限定在屏東縣地區內使用。 孕媽咪挺著肚子開車或騎機車實在不方便,遇到先生要上班而其他親朋好友也無法載孕媽咪做產檢時,該怎麼辦?台灣大車隊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好孕專車」,由屏東縣政府提供價值6,000元的孕婦產檢車資補助,正是築起孕媽咪便利性及省下交通費的福音。只要設籍在屏東的媽咪或設籍前新住民,並於屏東縣指定的19家婦產科醫療院所領取孕婦健康手冊時,同步申請屏東好孕車券,當場即可領取面額100元及200元各20張的屏東好孕車券,總價值6,000元。除本次與屏東縣政府合作之外,從101年起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已在新北市、嘉義市、高雄市合作,目前全台共有4縣市提供此服務。   ▲屏東縣長潘孟安(中)、台灣大車隊高雄分公司宋玉芳副理(左)、台灣大車隊高雄分公司小隊長張誠正(右),台灣大車隊品牌與屏東縣政府一起打造屏東友善婦女懷孕環境 台灣大車隊關心女性乘客安全,除了在北、中、南4縣市推出「好孕專車」車資補助服務外,也替晚歸的女性提供女司機接送,只要打開55688 APP按下確認叫車,再從「備註需求」中選擇「女司機」,就能讓夜歸女性及孕媽咪回家之路更安全。同時APP還有「分享路徑」的功能,搭車就可以同步將自己的路程分享出去,讓親朋好友確實掌握妳的所在地,行車軌跡一目了然。   ▲台灣大車隊好孕專車一覽表 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3075/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