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

沒排卵也會有月經!中醫:治不孕要照「經期4時」調整

沒排卵也會有月經!中醫:治不孕要照「經期4時」調整#不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外表舉止優雅、裝扮合宜的38歲少婦來看診,她表示經由婦產科檢查,卻發現卵巢已開始老化,醫師建議她若想懷孕,需接受人工和試管的療程,但是實際上其排卵狀況卻不佳,甚至有好幾次都沒有排卵,或是勉強找到排卵但排的卵不夠好,因此求助中醫希望能調理身體,讓身體內在機能回復年輕。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當月經來的第1天,就是月經週期開始計算的第1天,隨著經血排出,腦下垂體、卵巢及子宮又開始一連串的變化,濾泡期、排卵期、黃體期、行經期不斷的重複循環,這就是正常的月經週期。女性有正常月經週期,不一定會排卵在正常狀態下,卵巢每個月經週期只會排出1顆卵泡,但是有許多月經失調、卵巢功能不全、排卵功能異常的女性,常會沒有排卵的情形,因而導致無法懷孕。排卵障礙是造成女性不孕症常見的原因,排卵障礙包括完全沒有排卵、很少排卵或是不規則排卵。雖然排卵障礙常見的臨床特徵是閉經、月經稀發或是子宮不正常出血,但是排卵和月經並非等號,有排卵不一定有月經,有月經也不一定有排卵,所以也有不少月經週期正常的婦女是沒有排卵的。蔡易昌解釋,會造成排卵障礙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大家熟知的多囊性卵巢之外,其他像是高泌乳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情緒、壓力、過勞、熬夜或日夜顛倒、暴瘦或暴胖、過度運動、腦下垂體功能障礙、卵巢囊腫、卵巢衰老等。而中醫針對排卵障礙、或是無排卵的問題,有一套特別的中醫週期調理法。「腎氣」好壞,決定女性生育功能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中《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認為是「腎氣」影響著「天癸」的變化,決定著生殖功能的有無,不僅貫穿於女子一生各生理時期,也體現在月經週期的動態節律變化中。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提到:「女子,陰類也,以血為主,其血上應太陰,下應海潮,月有盈虧,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與之相符。」還有宋朝的婦科名著《婦人大全良方.調經門》提到:「所以謂之月事者,平和之氣,常以三旬一見,以像月盈則虧也。」都寫到這種週期變化。蔡易昌表示,每個時期的腎中陰陽有所偏盛,經後期至排卵期,腎陰由虛轉盛,陰長陽消;排卵期陰盛陽動;排卵期至經前期腎陽漸充;行經期任疏泄,陰陽俱虛。說明腎氣只是在一個完整周期裡維持總體動態平衡,所以補益腎氣需順應腎氣,在女子一生不同生理階段和月經週期各時期的盛衰變化而調之,這就是中醫周期調理。月經週期變化前中後,有不同調理方式月經期:胞宮氣血由滿溢瀉漸至空虛,腎氣、天癸作用相對消減,常用疏調、通下、固攝諸法。經後期:胞宮氣血由虛至盈,腎氣漸復健盛,也是陰長陽消之時,常用調經、種子、消癥的基礎階段。排卵期:腎氣充盈,是陰陽轉化、陰及生陽、陽氣發動、陰精施泄的種子時期,治療以促期陰陽轉化為宗旨。經前期:腎氣實而均衡,陽盛陰長,氣血充盈,治療以維持腎氣均衡為原則。月經期宜疏,經後期宜育,排卵期宜化,經前期宜衡。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病患回診時表示:「最近的排卵狀況都很好,在這個月已有取到2顆不錯的卵,上個月也有1顆不錯的,婦產科醫師也表示情況順利,接下來就可以準備人工受精了。」中醫週期調理,是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加以不同調理,不使用賀爾蒙類藥物,不干擾體內正常生理,也可以配合婦產科的生殖療程,可以有效提高療效、縮短療程。(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搶「●歲前」!首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

試管嬰兒擴大補助搶「●歲前」!首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農曆年「屬虎帶煞」的民俗傳說,往往造成虎年出生率偏低,且依照內政部統計,台灣從2020~2021連續2年死亡率超越出生率。但在2021年7月試管嬰兒擴大補助上路後,許多不孕夫妻皆把握補助機會,預計虎寶寶的誕生能提高今年生育率。試管嬰兒擴大補助,第一批虎年寶寶3月誕生根據衛福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7日止,已有20,592對不孕夫妻已取得補助資格,而全台第一批透過補助成功懷孕的寶寶也即將在3月誕生。婦產科醫師就指出,根據過往經驗,試管嬰兒的累積活產率約落在4~5成,推算今年全台可以增8千~1萬2千位以上新生兒,全台生育率可望首次止跌,縮減出生人數和死亡人數的差距。 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提醒,試管嬰兒補助最高年齡上限是44歲,但高齡婦女常見卵巢衰竭、染色體異常等問題,導致取卵數少或胚胎無法順利著床,超過40歲後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懷孕率僅約為10%~20%、活產率僅5%~10%。根據國際最新出版的2021年《生殖生物醫學》也指出,就算是卵子庫存量正常的女性,43歲以上使用自身卵子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活產率也極低。43歲不放棄,做試管成功懷孕而林時羽也分享2名透過第一批補助,皆在43歲植入胚胎並成功懷孕,且即將誕下虎年寶寶的試管嬰兒案例。鄭小姐曾因卵泡的數量偏低,又有家族性卵巢衰竭的遺傳體質,導致每次的取卵數不多,在經過多次的集胚後,剛好在去年7月1日補助開跑當天植入2顆,1顆著床成功,順利懷上單胞胎。另一位黃小姐則是經歷多次人工授孕和試管嬰兒療程,儘管卵巢的庫存量正常,但除了有子宮肌瘤的症狀,胚胎的著床和生長發育一直不順利,再檢測後才發現是胚胎染色體異常,因此決定在第2次取卵後做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剛好檢測出一顆正常的胚胎,植入後就成功懷孕,現在準備3月迎接「虎子」誕生!林時羽表示,2名準媽咪是典型的試管嬰兒案例,一種是透過累績夠多的胚胎數量後,由母體選擇好的胚胎留下,經自然淘汰機制順利著床成功;另一種則是先進行染色體檢測,挑選出正常的胚胎才進行植入,成功懷孕。年輕時可先凍卵、35歲前做試管更好雖然做試管嬰兒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政府的補助能多少降低一般小家庭的經濟負擔,協助度過每一個治療週期。但林時羽強調,根據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統計,相較延遲1~2年施術者,35歲前進入試管療程可提升近15%活產率。鼓勵難孕夫妻最重要的還是把握黃金生育年齡,年輕時可以先進行凍卵,避免日後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費用,才能完成當爸媽的願望,也能更準確掌握生育的規劃。

我有「不孕症」嗎?醫師教你「2招」自我判斷

我有「不孕症」嗎?醫師教你「2招」自我判斷#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近期越來越常聽到適齡女性選擇「試管嬰兒」、「凍卵」作為傳承下一代的新選擇。而「白癡公主」、「理科太太」等知名KOL,近期也陸續傳出接受凍卵手術,就怕年過30後生育功能受影響,未來萬一有需要可以派上用場。關鍵35歲!不孕症2大判斷依據一般民眾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不孕症?台灣生殖醫學會秘書長何信頤提出,主要有2大判斷依據:1. 小於35歲的男女沒有採取避孕措施,進行規律的性生活1年以上無法懷孕。2. 35歲以上的男女,進行規律且沒有避孕措施的性生活6個月以上仍沒有懷孕。何信頤建議,若已知自身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舉凡如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皆應該提早接受評估。延伸閱讀: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最高40萬 「好孕地圖」速查全台疫後世界「鬧嬰兒荒」!10大不生首因「給不起一個家」長期關注台灣生育議題的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也針對在疫情期間網路上的生育相關議題討論,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網友們在疫情期間「10大不生原因」。結果顯示近1年以來,除了不想生之外,「健康狀態(不孕)考量」討論聲量亦迅速升溫,顯示晚婚趨勢下,年輕的網路世代也憂心「生不出來」。新冠病毒肆虐全球2年,包括義大利、西班牙、美、日等大國因疫封鎖或疫情嚴重,生育數創新低。台灣雖然沒有受到嚴重疫情影響,但「缺生情況」也不樂觀,不僅去年新生兒人數僅16萬5,249人,創下史上新低,甚至首度出現死亡人數多過出生數、「生不如死」的警訊。究竟影響民眾生育意願的原因是什麼?根據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委託網路大數據分析,「10大不生原因」排行包括:1. 買不起房不能給孩子一個家2. 低薪養不起小孩3. 社會、職場對孕婦不友善4. 沒時間照顧小孩5. 考量身體健康狀況6. 生育金補助少7. 不喜歡小孩8. 享受2人世界9. 工作比小孩重要10. 找不到安心的保母、幼兒園結果指出,「買不起房、給不起孩子一個家」是網友不想「做人」首要原因。顯示若政府想要針對台灣網路世代「催生」,改善房價以及職場勞動條件仍是當務之急。晚婚不生,夫妻恐共同面對不孕風險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表示,依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男女初婚年齡男性平均32.3歲、女性平均30.3歲。晚婚趨勢,造成青年男女結婚後生育黃金年齡相對有限。然而,除了晚婚不生之外,不孕風險也是夫妻婚後需要面對的共同問題。張帆建議,若不想讓健康狀態影響後續生育計畫,不妨參考「30要知道、35要諮詢、40要支援」原則,依據女性年齡,進行不同的生育規劃。亦可善用婚後孕前健康檢查,進一步了解是否有家族不孕病史、或可能提高不孕風險的潛在疾病,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此次網路大數據分析,亦同時調查目前青年族群對於不孕症補助的關注議題。其討論聲量最高的5大議題為:「如何算是符合「不孕」資格?」「不孕症補助機構有哪些?」「一定要夫妻才能申請嗎?」「申請前需要做什麼檢測?」「做過試管失敗,之後再做也能補助嗎?」何信頤指出,只要是一般夫妻,一方為我國國籍,且妻子未滿45歲,並具不孕症診斷證明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的民眾,都可以至全台逾90家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

怕不孕想求子趁「這3早」,30歲後生育風險飆5成

怕不孕想求子趁「這3早」,30歲後生育風險飆5成#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不孕不代表完全不能懷孕,而是「不容易」懷孕!生育能力男女都要檢查,想求子,早婚早生是關鍵。近年越來越多晚婚男女遇到不孕問題,採用先凍卵、試管嬰兒或其他生殖技術等方法達成「做人計畫」,就是因為台灣男性、女性平均結婚年齡雙雙突破30大關,已來到32.3歲與30.3歲的超高齡,極可能已錯過最佳妊娠期。35歲成高齡產婦險中求子38歲的謝太太與老公一同創業,為求經濟穩定,因而推遲求子計畫,直至35歲才意識到自己已成高齡產婦,錯過良娠時機,因而尋求人工生殖機構協助,選擇成功率較高的試管療程並且順利成功懷孕。但大齡生子過程辛苦,謝太太孕程後期不幸發生子癲前症,緊急送醫後,醫師評估須立即進行剖腹以保住胎兒,當時胎兒尚未足月僅36週屬早產,雖然手術後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卻也讓謝太太深刻體會到高齡產婦面對生死交關時險象環生,仍心有餘悸。30歲後卵子即剩5% 恐落入無「產」階級台中茂盛醫院執行長李俊逸表示,有結婚生子計劃的民眾最好趕在30歲前完成,以保有最佳生育力;若已成為大齡夫妻想要備孕,應儘早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孕前5項檢查」,確認精蟲品質、卵巢、子宮、荷爾蒙與黃體等功能是否健康,若是檢查結果不佳,也能立即接受不孕治療。鑑於台灣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其中因高齡導致不孕的比例節節上升。以女性來說,最適合懷孕年齡為25至30歲,而女性30歲後的平均卵子數量已不到巔峰時期的5%,且排卵數量會逐年降低。若逾35歲後,即便進行人工生殖療程,懷孕率及活產率更急遽下滑至低於4成,「卵」實力恐成求生阻礙之一。此外,男性也可能因為生活壓力大、環境賀爾蒙等影響精蟲品質,即使性功能正常,但精子品質或數量也也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大齡生育能力急速弱化是夫妻雙方要一起面臨的問題。李俊逸強調:「生理機能不可逆,一旦年過30,最好立即開始求子計畫。」「5查3早」夫妻一起行動 好孕及早報到中華民國不孕症基金會董事長李茂盛指出,備孕夫妻若想及早掌握到不孕可能性,應儘早採取孕前「5查3早」行動,才能讓好孕及早報到!5查:家族史檢查男性精液精蟲檢查(如精蟲穿透力分析)女性卵巢功能檢查(如AMH檢測)輸卵管攝影荷爾蒙及黃體功能檢查3早:早婚早懷孕儘早一同至生殖醫學中心進行檢查最後,李俊逸指出掌握良「娠」時機的另一層意義,為可擁有較平順的懷孕與生產過程。由於生產年齡超過35歲即為高齡產婦,生理條件變差,也較難承擔懷孕後的生理變化,孕期及分娩的危險性也隨之提高,且早產風險相較25-30歲生產者更增加51%。此外,早生懷孕成功率也相對較高,小孩出生後夫妻兩人也有較多體力與可以照顧,因此強烈建議想生趁早,能夠減少許多孕程折磨,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成長。

焦慮、失眠、月經不順?甲狀腺疾病作祟恐為不孕主因

焦慮、失眠、月經不順?甲狀腺疾病作祟恐為不孕主因#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作祟,恐致卵巢早衰、難孕、流產!一名35歲女易焦慮、失眠、月經不順,原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所致,殊不知因長期不孕問題就醫,竟意外被診斷出卵巢功能低下,35歲卵巢年齡已達45歲!根據統計,台灣甲狀腺亢進盛行率近3%,目前全台20至40歲女性約有312萬人,換句話說,將近10萬名適齡女性可能潛在甲狀腺問題,且女性好發率高於男性,主要的症狀包括失眠、心悸、自律神經失調,也可能造成月經不規律,出血量減少。月經不順伴隨失眠焦慮 可能是甲狀腺疾病引起TFC台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何彥秉解釋,甲狀腺疾病在過去較難與不孕產生直接聯想,卻可能成為阻礙懷孕、導致不孕及重複流產的隱形陷阱,不可小覷。該名女子為了順利懷孕,長期以麻油、燒酒雞等方式調經、養體質,檢查後才發現不孕是甲狀腺疾病惹的禍。免疫性甲狀腺問題會讓體內產生抗體,有較高的機會異常攻擊卵巢,造成卵子庫存量下降、卵巢早衰,引發女性難受孕、胚胎不易著床,甚至是早期流產的機率。但因症狀不易察覺,可能讓不孕悄悄發生卻不自知,導致發現時為時已晚。備孕女性應正確就醫 揪出不孕關鍵對症下藥何彥秉表示,不論是否正在備孕,若女性發現自己有月經不規律、經血少,合併易疲倦、焦慮等症狀,應即早到專業的生殖中心找醫師進行卵巢功能、卵子庫存量評估。如發現有潛在甲狀腺問題、卵巢功能低下跡象或曾被診斷有甲狀腺疾病,但尚未完成生育計畫,更需特別留意自己的卵巢功能,應盡早與醫師討論,避免落入不孕、重複流產的陷阱中。何彥秉提醒,現代女性常見的焦慮、失眠、月經不順等問題,千萬別以為只是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所導致的文明病,這些問題可能已是甲狀腺疾病的徵兆,不應輕忽。

最難治良性腫瘤 不孕元凶5成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

最難治良性腫瘤 不孕元凶5成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對夫妻來看診,太太手中拿著厚厚一疊醫院的資料。她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瘤,骨盆腔也有很多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沾黏,用過止痛藥、避孕藥、停經藥,年初花了20幾萬元做達文西手術,也做過兩次試管,不過一直沒有懷孕,不知道該怎麼辦呢? 跑到子宮肌肉層為子宮肌腺症,長在卵巢為巧克力囊腫甚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簡單來說,就是原本應該位於子宮內膜的組織細胞,跑到了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而這些迷路的內膜組織,也會和正常的子宮內膜一樣,每月隨著月經周期變化,而產生長大、剝落、出血,引發一連串的慢性發炎反應。子宮內膜異位跑到子宮肌肉層中增生就是「子宮肌腺症」,如果跑到卵巢就是「巧克力囊腫」,大小甚至常可見到十幾公分,就像是腫瘤一樣,所以也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瘤」;其他像是輸卵管阻塞、骨盆腔沾粘等,都與它有密切相關。常見症狀包含經痛、性交困難、骨盆腔疼痛、排尿及排便困難、腹瀉、不孕問題。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不孕症女性大約有25~50%是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而子宮內膜異位症約有30~50%無法自然懷孕,有疼痛或不孕者發生此疾的機會更高達80%。子宮內膜異位是婦科最複雜的疾病,它也被認為是最不容易治療的良性腫瘤,因為它會到處沾黏,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又極容易復發。中醫方面,子宮內膜異位瘤屬於「痛經」、「癥瘕」的範疇。中醫古籍《女科證治準繩》中提到「血癥若夫腹中瘀血,則積而未堅未至於成塊者也,大抵以推之不動為癥,推之動為瘕也。」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提出病因「多因經脈失於將理,產褥不善調護,內傷七情,外感六淫,陰陽勞逸,飲食生冷,遂致營衛不輸,新陳干忤,隨經敗濁,淋露凝滯,為癥為瘕。」說明了子宮內膜異位瘤的中醫病機。在清朝醫書《柳選四家醫案.愛蘆醫案.婦人門》有提到「痛經數年,不得孕育,經水三日前必腹痛,腹中有塊凝滯…詢知閨閣之時,無是病,既嫁之後,有是疾。」清楚記載了相關的病程變化。中藥調理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減輕,腫瘤縮小現「生」機中醫把這些異位的內膜,稱為「離經之血」,離經之血蓄積下焦而致病,積聚成為瘀血,形成癥瘕。發生的機制可因氣滯、氣虛、寒邪、邪熱、手術等原因,導致任、臟腑功能失調,氣血不和,血不循經,離經外溢為淤。瘀血留聚,氣機不暢,脈絡不通,發為痛經。積滯日久,積而成癥,進一步影響胞脈、胞絡,造成任失調等變化,影響其「為血海、任主胞胎」生理功能,所以臨床表現除了痛經之外,還常伴月經失調、不孕等症狀。根據中醫病機,子宮內膜異位瘤、巧克力囊腫,主要是與腎虛瘀結兼氣虛、肝氣鬱、痰濕等有關,所以治療上除了要調整腎虛、氣虛的體質之外,也要配合處理氣滯、瘀結、痰濁、濕熱等常見體質證型,就可以一方面慢慢改善、縮小異位的內膜組織,一方面提升人體正常的氣機運行,就可以讓失衡的內分泌系統恢復,不但不會出現上述西藥的不舒服症狀,也可以降低治療後的復發率。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理,她回診時高興地說:「蔡醫師,我這幾次的生理期幾乎沒甚麼痛了,平時的下腹部悶痛感、異物感也減輕了,昨天回診婦產科,醫師也說我的子宮內膜異位瘤縮小不少喔,真是太好了!」(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

想懷孕天天食補瞎忙 3迷思恐錯過「生」機#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直以來我到底在瞎忙什麼?」一名40歲女性經歷流產後,想要再懷上寶寶,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調養身體一年多,卻始終未能成功懷孕。瀕臨放棄邊緣,最終尋求醫師協助,才發現竟是子宮沾黏、高齡卵子質量低惹的禍,並非體質問題。內政部資料顯示,出生率持續低迷,2020年新生兒數量僅16萬5249人,今年1~8月更首度跌破10萬人,創歷史新低,即便現今生育觀念轉變、頂客風氣盛行,但仍有夫妻迫切希望能生兒育女,卻未能圓夢。7月起政府擴大施行試管嬰兒補助,放寬不孕夫妻申請甫滿百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婦產科醫師李怡萱呼籲,婚後備孕1年 (高齡的話半年)沒有結果,就應到不孕症門診諮詢、檢查,避免耽誤適當懷孕年齡。李怡萱指出,過去試管嬰兒療程費用高,成為求子路上一大沉重負擔,現已有補助能減輕經濟壓力。然而仍有許多不孕夫妻對於試管嬰兒有「不自然、人工」迷思,花費大把時間嘗試各種方法只為自然懷孕,卻遲遲無果,她列舉常見3種拖延觀念:拖延觀念1:天天食補、補充保健品,只為養成受孕好體質李怡萱提醒,想成功懷孕,體質固然重要,但若嘗試一段時間還是未能懷孕,就應尋求專業不孕症醫師諮詢,檢查是否子宮構造、免疫內分泌或是胚胎異常問題,才能及早解決造成不孕的根本問題。拖延觀念2:做遍各種愛愛新招當實驗,大姨媽依舊每月準時到來以為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提高受孕率。換新體位是可以嘗試的方法,甚至是夫妻間的情趣,但並非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除了地心引力外,精卵品質才是提升受孕機率的關鍵!現已有高科技醫學技術,能輔助醫師判斷、篩選健康的精卵跟胚胎,用精準醫學幫助不孕夫妻克服不孕原因,及早圓夢。拖延觀念3:每月計算排卵周期,等來的卻是生理期35歲以下女性每個周期成功懷孕的機率約20~25%,但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排卵期雖是受孕影響因素之一,但計算排卵期容易造成夫妻雙方壓力,讓做愛變成做功課,結果月經還是按時來報到,長期下來很容易累積焦慮及挫折感。建議透過完整檢查,先確認沒有子宮、輸卵管等生理問題後,再計算排卵周期也不遲!李怡萱提醒,許多不孕案例是子宮構造、免疫或胚胎品質出問題,後續經由適當處置、藥物或試管療程搭配著床前胚胎染色體篩檢(PGT-A),有助成功克服不孕問題,順利懷上健康寶寶,如發現自己有不孕、難孕狀況,除了補充保健品、中醫調養體質、嘗試各種體位、計算排卵期外,其實應該諮詢醫師,避免走冤枉路錯過最佳受孕時間。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最高40萬 「好孕地圖」速查全台

人工生殖擴大補助最高40萬 「好孕地圖」速查全台#不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採訪報導)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為催生,7月起擴大人工生殖補助,36歲的林媽媽是第一波受惠者,進行試管嬰兒療程已成功懷孕九周。林媽媽婚後即開始求子之路,由於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仍無法懷孕,諮詢醫師後確定夫妻倆有不孕問題,嘗試5年人工生殖療程,進行第三次時適逢補助上路,「心態上真的有差,減輕不少經濟壓力,讓我能夠安心備孕,沒想到好『孕』來得這麼快!」34歲後卵實力下滑 正常性生活一年未懷孕儘速求醫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7月1日正式上路的人工生殖補助擴大方案,將補助對象擴大至45歲以下不孕症夫妻,補助次數40歲以下每胎最多6次、40至44歲每胎最多3次,首次申請補助額度10萬元,再次申請為6萬元,胚胎植入數量上也限制在1至2顆內,母嬰健康受保障。台灣每7對夫妻中就有1對不孕,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明哲指出,以開始進入生育能力臨界點的35歲為基準,小於35歲的男女在沒有避孕的前提下,規律性生活一年以上無法懷孕,或35歲以上規律性生活半年沒懷孕,或有不孕症的危險因子,如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病史、生殖系統先天疾病、性功能障礙等,出現以上任一情況即為不孕徵兆,夫妻雙方需盡早至生殖機構檢查,把握懷孕黃金期。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張帆指出,女性生育能力30歲後開始退步,過了35歲後急遽下滑,即便進行人工生殖,懷孕與活產率也會在34歲走下坡,若計畫生第二胎的夫妻,只剩不到3年黃金時間,關於家庭計劃的討論,已從原本討論生幾個的選擇題,剩下生不生得出來的是非題,因此,近20年來轉而求助人工生殖技術的女性年齡最高占比延後6歲,2019年來到38歲,已是卵實力走下坡階段,成功率相對較低。每胎最高雖可補助40萬元 醫:若試管失敗先揪原因根據國健署6月公布的最新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統計,平均小於35歲進行2.1次人工生殖會成功,35~37歲2.5次會成功,38~40歲增加為3.3次才會成功,41歲以上要超過5次以上才會成功,顯示越早進行人工生殖治療,成功率越高。張帆表示,雖然每胎最高可補助6次至40萬元,但對一般受薪家庭的負擔仍相當沉重,他建議若做試管失敗,應先找出原因,例如將成功的胚胎植入子宮,卻懷孕失敗,可能是子宮的問題;若胚胎前期發展順利,第三天活動力變弱,可能是精子品質問題,要治療的對象就是丈夫了。台灣生殖醫學會與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為有生育需求的不孕症夫妻,攜手打造「好孕地圖」(https://infertilitymap.org/),彙整衛福部許可的93間人工生殖機構資訊,一指即可找到鄰近院所,期望幫助需求者「好孕成家,預約幸福」,一圓家庭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