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

旅行後!閉上眼才能看見的12份禮物

旅行後!閉上眼才能看見的12份禮物#社交

1)洞察/旅人心中都有個黑洞,接觸陌生世界會讓陌生的光進到洞裡,清楚看見洞裡模樣。2)自我覺察/我覺得沮喪、我覺得寂寞、我覺得痛苦、我覺得緊張、我覺得焦慮、我覺得憤怒。旅行時,心靈上的感覺與情緒會特別敏銳,甚至會觸及內心深層的恐懼。3)自我接納/一般人很難把看不見的東西收進口袋。唯有發現,才能接納。發現自己會沮喪、寂寞、痛苦、焦慮,把這些情緒整理完後才能接納,否則負面情緒經常會灑落滿地。4)自我實現/旅行並不代表實現人生的全部,它只是一小部分。倘若能把這一小部分與其他生命中的小部分順利拼湊,人生會更完整,並能實現自我。5)啟發/在路上,世界是一面鏡子。當你遇見一個對生命充滿熱情的老人,你要反問自己:有年輕人的熱情嗎?當你看見一個窮人滿臉微笑,你要反問自己:貧窮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當你被小偷拿走錢財,你要反問自己:生命中什麼東西最值錢?6)問題解決/旅行可以是逃避,旅人不必被逃避的思緒所困住。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但逃完後還是要解決問題;就像古人使用三十六計,是為了準備打贏下一場仗。旅行是一種深呼吸的預備過程,把信心預備好方能面對問題,接著解決問題。7)學習社交技能/旅行時要認識陌生人,不能只依賴嘴巴裡的語言。一個眼神、握手、擁抱、微笑,都可以當成是送給陌生人的禮物。善用全身的五感社交技能,全世界都有家人。8)認知上的改變/上路後,當你遇見不要命的年輕人、不服輸的老人、行動不方便的人、不怕貧窮的平凡人、不怕死的病人,你會開始發現「改變」並不難,難的是打破過往的認知。9)情緒上的改變/航行在海面上的船隻,能感受真實的海洋情緒;行走在路上的旅人,能貼近真實的內在情緒。因為貼近,然後傾聽,接著包容,再來接納,最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10)行為上的改變/改變完內在世界後,更重要的是外在世界的改變。 從原本懼怕陌生人,回家後要伸出接納的手;原本疏離的朋友,回家後主動打電話給對方;原本敬畏父母,回家後要寫封信給他們。行為上的實際改變,生命上能獲取實質的養分。11)參與/人會慢慢獨立,但也逐漸冷漠,進而造成疏離。真正的愛應該是參與;參與家鄉土地的一切。旅行歸來後,壞的事,讓我們加入改變的隊列;好的事,讓我們加入認同的行列。12)復原/生活久了難免會跌倒與傷害,但不要緊,旅行是一種療癒。生活在他方,有時能讓人沉澱、放鬆、靜止、歸零,讓原本傷痕累累的靈魂,慢慢復原。(本文摘自/給回來的旅行者/天下雜誌出版)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

多運動、維持社交 5撇步預防失智症上門#社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近日有報導指出,有午睡習慣者,罹患失智症風險增加,然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孫瑜醫師表示,午睡可能反映夜間睡眠不足或品質不佳,但若長期使用白天補眠,容易造成惡性循環、社交下降,因此她建議民眾,維持白天的活動量,多動腦、多運動、多社交,並採地中海飲食,以預防失智症找上門。1) 多動腦/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可降低5成罹患失智症之風險,對新事物保持好奇心、多閱讀報章雜誌、寫作、打麻將、規劃旅遊等。民眾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增強腦細胞間有效的神經鍵結,並儲備大腦認知功能。2) 多運動/每週規律地從事2~3次以上的運動,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等,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3) 採地中海型飲食/地中海飲食被證實可降低7成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多攝取富含omega-3脂肪酸之魚類,並且不建議喝酒。4) 多社會互動/研究顯示,多參與社交活動可降低4成罹患失智症之相對風險,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之風險。孤單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則增加2倍以上。5) 維持健康體重/中年時期肥胖者(BMI≧30),其阿茲海默症發生的相對風險上升3倍,過重者(BMI介於25~30之間)升高2倍。老年過瘦(BMI﹤18)失智風險亦提高。因此建議,避免肥胖、過重或過瘦,維持健康體位為佳。此外,研究顯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建議調整飲食、運動,以維持正常血壓、血糖及膽固醇。嚴重的頭部外傷也是阿茲海默的危險因子之一,風險是一般人的4 倍以上,建議騎單車或機車時應戴安全帽,並避免其他頭部受傷之機會。提醒民眾,抽菸及罹患憂鬱症,都會使罹患阿茲海默症相對風險上升近2倍,因此建議民眾,應適時紓壓,並立即戒菸,以預防失智症上身。

寶寶2歲半還不會說話 當心影響社交發展

寶寶2歲半還不會說話 當心影響社交發展#社交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強強2歲半了,還未曾開口說話,只會用手,指出想要的東西,大人無法意會時,便大聲哭鬧,同時也無法理解簡單的指令,如「去拿球球」,或「拿去給爸爸」。而家長卻也不太在意,總認為長大一點就好了。台南市衛生局呼籲,請家長們千萬別輕忽寶寶的聽語問題。聽力缺損 儀器檢測可早期診斷台南市衛生局指出,寶寶聽力缺損的問題是看不出來的,如未在黃金治療期被發現及治療,將會延遲語言發展及學習落後,繼而可能出現社會交往及精神發育等問題。寶寶聽語發展的黃金時段是在3歲以前,但又以這3年中前6個月的聽力對語言正常發展最為重要。研究顯示,約有一半聽力缺損的新生兒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健康新生兒,而先天性聽力缺損雖有輕、中、重等程度區分,如未透過精密儀器的篩檢是不易被早期診斷。6個月接受療育 可望與正常小孩相當目前衛福部全面補助本國籍出生3個月內的寶寶,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家長們,要把握聽力篩檢的時程,若能及早發現,於6個月前接受療育,未來在語言、認知及溝通技巧等發展,將幾乎與正常小孩相當。透過篩檢結果為通過,表示目前聽力在正常範圍,但不代表往後就無聽力問題,將來也可能因疾病或受傷造成聽力的缺損,建議家長務必持續觀察寶寶成長階段的聽語發展;若為不通過,並非已確立診斷,只代表寶寶須接受進一步的聽力確診檢查。期望透過早期診斷,充分把握聽語治療的黃金期。

研究:兒童每天打電玩1小時竟有助於社交力

研究:兒童每天打電玩1小時竟有助於社交力#社交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科技進步的發展,使得現在的孩子們身處在螢幕的時代裡,長期接觸電腦、電視、電玩、智慧型手機等3C產品的時間,遠遠大過於從事戶外活動,如此一來的累積,就容易使身體失去動能。不過你知道嗎?雖然長期使用對身體的害處多,但根據一項英國牛津研究報告指出,每天讓孩子玩電動,只要不超過1小時,其實是有助於他們的社交能力,也比較不會有過動及情緒的問題發生。適度的打電玩 有助於社交、調適能力該研究報告主要針對5000名10~15的兒童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若是每天花1小時玩電玩的人,比起一般完全不玩的人,更擅長社交,調適能力也比較好,所以也少有情緒問題,更比較沒有過動的情形發生。但若是增加到3小時的話,對他們來說只有害處沒有益處,目前刊登於《小兒科期刊》。

樂閱讀/陪孩子打鬧 增進社交技巧

樂閱讀/陪孩子打鬧 增進社交技巧#社交

孩子要成功,在各方面都需要社交技巧;社交技巧不好的代價非常大。任何爸爸只要聽過孩子的傷心故事,知道孩子如何被其他孩子討厭、甚至是被排擠,就知道這樣的事多麼地令人心痛。如果爸爸的遊戲時間可以增進孩子的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融入團體,那將是非常值得的投資。曾有一項探索型的研究 ,試著去了解學校裡受歡迎的男孩女孩,他們的爸爸在家中是如何陪他們玩遊戲的呢?結果發現,透過打鬧遊戲,他們學習到三種特殊技巧。學習控制興奮情緒第一項技巧是控制自己的興奮情緒,這對小小孩來說是很困難的──管理強烈的情緒(即使是「開心」),對小小孩而言,是很費力的事。許多爸爸與小孩的遊戲是一連串的活動,混雜著一絲絲害怕和擔憂。孩子不知究竟會發生什麼事,即使他「幾乎」可以確定一切都會很好。這類害怕是促成許多遊戲中興奮、極度開心的重要元素,與驚恐不同。讓我們回溯一下「躲貓貓遊戲」:寶寶喜歡這個遊戲,他看著爸爸把臉藏在書本後面,也知道爸爸何時會露出臉,發出震耳欲聾又振奮人心的「噗!」,並對著他笑。而突然加快的心跳和上升的血壓、急促的呼吸,以及可能上升的腎上腺素,都是他正在學習掌控的生理狀態──躲貓貓遊戲可以讓他在安全的環境中,練習控制生理反應。解讀他人情緒、傳遞情緒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社交技巧是解讀別人的情緒及傳遞情緒。嬰兒可藉由和父母互動及觀察,來學習這些能力。等進入學步期,他們就會將自己從父母身上學得的技巧運用在其他孩子身上──也就是有可能成為玩伴或朋友的人——而玩伴在成長階段,將左右孩子開心與否,和有沒有自信心。對學步期的孩子而言,要發展出偵查別人情緒的能力,靠的不只是觀察,還有「從做中學」。在打鬧遊戲中,他們可以學習面部表情的意義,以及自己該如何用表情表達內心,而緊繃的身體或其他各種姿勢又各蘊含了什麼意思?這些學習是對外,也是對內的:除了體察別人的情緒之外,孩子也開始體驗自己所經歷的各種情緒。打鬧遊戲的好處在於,這樣的學習,可以透過有趣的遊戲,發生在任何一個時刻。(本文作者/理查‧佛萊契)(摘自/爸爸陪你長大/大好書屋出版)

網友見面當心風險 增社交經驗多判斷

網友見面當心風險 增社交經驗多判斷#社交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暑假即將到來,也是青少年的打工旺季,沒有功課壓力的暑假正是各地網友網聚的好時機。但這幾年最讓家長擔憂的無非是網路交友所衍生的種種問題。青少年透過臉書、即時通、APP、skype、留言板、部落格、無名相簿各種管道結交朋友,家長可與青少年一起學習社交技巧、分享學習心得、增進社會經驗,避免網路交友所衍生的問題。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日前服務的案例一位女網友(小芬),去年在網路上認識住在南投的男子(化名阿元),兩人相約到南投賞花,小芬一上車就喝了一杯阿元提供的咖啡,不料喝完咖啡後就全身無力、昏昏欲睡,小芬接著就被載到汽車賓館性侵得逞。事後小芬向阿元表達不滿,也向友人哭訴遭到阿元迷姦。不過阿元死不認錯,小芬憤而提告,阿元因觸犯性侵害犯罪防治法,需服刑及接受身心治療及輔導教育。網路交友是ㄧ種趨勢,常令人無法抗拒,但卻需要父母師長協助孩子適當應用,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把危機化為轉機。在暑假開始之際,父母可以協助孩子自我保護,並積極學習營造安全的網路交友行為。衛生局呼籲各位民眾,每年暑假是網路犯罪的高峰期,不但女網友遭性侵案件層出不窮,也發生不少青少年為了急著賺錢,被誘惑被騙而在網路上販毒。常見的網路交友問題是女生被誘拐而離家出走,甚至未婚懷孕,被迫墮胎等不堪的事情發生。衛生局發現性侵害案件逐年增加之趨勢,尤其以網路交友最多,因次呼籲市民朋友們網路交友要特別謹慎,尤其為人父母者,勿以為暑假子女都在家中上網,沒有出門就不會有問題,還是要注意子女網路交友的對象,以免發生憾事,若有相關問題可撥打臺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諮詢專線或113婦幼保護專線。

「三少」讓你睡好覺 養生則是要「三寶」

「三少」讓你睡好覺 養生則是要「三寶」#社交

「睡覺」這件事占去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但要怎麼睡得「好」,可是大有學問!根據統計,門診中約有六成左右的人抱怨睡不好,大多都有過沒睡著,卻有昏睡的感覺;或是明明已經睡很長的時間,仍覺得睡不飽的經驗。精神科醫師陳家駒指出,睡好覺能養精蓄銳、改善新陳代謝甚至減緩細胞老化,若想要一覺好眠,則要遵守「三少」原則─口中言少、心中事少及腹裡食少。口中言少:少說話,讓環境安靜下來。心中事少:沉澱自己的心緒,讓腦袋放輕鬆,不要就寢時依然    思考著生活或工作中的事務,減少心理的雜念。腹裡食少:避免吃很飽時候就寢。除了三少原則外,醫師也提醒,想睡好首先要養成固定規律的作息與固定睡眠的量,如果白天覺得體力不佳時,可以短暫午睡來恢復體力,但不要睡太久。陳家駒醫師表示,長時間的睡不好,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情緒差等症狀,甚至引發神經衰弱、腦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陳家駒醫師呼籲,養生有三寶:吃好、睡飽、煩惱少。睡得好,除了能幫助身體健康,也能有養生的效果,因此覺得可能有睡眠問題時,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評估自己的睡眠狀態,找出睡好覺的方法。癌症治療帶來「疲憊症」 造成患者很大困擾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44&HN_Yr=0&HN_Mon=0糖尿病患B肝風險倍增 美政府籲接種疫苗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41&HN_Yr=0&HN_Mon=0感冒沒好、吐氣有喘鳴聲 嬰幼兒當心細支氣管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39&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