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塊

頸部出現不痛硬塊 小心恐是口腔癌

頸部出現不痛硬塊 小心恐是口腔癌#硬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署2008年癌症登記報告,口腔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居台灣男性10大癌症第4位,過去10年的口腔癌上升率更是男性癌症之首,菸酒、檳榔是首要致癌因子,好發年齡介於40至60歲。台大頭頸腫瘤科主任柯政郁醫師表示,常有患者即使出現頸部硬塊,只因不痛,便不以為意,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外觀明顯,才在家人或旁人的注意、關心下就醫,常已是癌症第四期(最後一期)。柯政郁解釋,口腔癌是指發生在口腔部位的惡性腫瘤,可出現在口腔的任何部位,包括唇、舌、口底、頰黏膜、齒齦、腭部、及顎骨等。另外,有些全身性癌症亦有可能轉移至口腔,包括消化道癌症、乳癌、肺癌、肝癌、攝護腺癌、多發性骨髓瘤、惡性淋巴瘤等。其中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約佔所有口腔癌的90%以上。在口腔癌發生部位方面,也隨著地區不同而有不同差異。在歐美地區,以抽菸及喝酒為主要致病因子,口腔癌發生部位以舌部或口底為主;但在以嚼檳榔為主要致病因子的地區,如台灣及印度,頰黏膜所佔的比例大幅增加,在台灣約佔4- 5成,印度甚至高達8成。這可能與酒精液體較易影響舌下及口底,且舌下及口底黏膜缺乏角化保護層,穿透性較高有關;而檳榔嚼食,則須長期與頰黏膜接觸、磨擦,而易導致此部位的病變。如果在上頸部的側面,尤其是在胸鎖乳突肌(俗稱大板筋)的內側,出現兩公分長的不痛腫塊,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大約有80%的機會是來自耳鼻喉領域的轉移癌症。柯政郁提及咽癌或口咽癌有一種特性,有時原發處的腫瘤很小,可是頸部腫瘤已經很大。頸部若出現不痛的大硬塊是很嚴重的一件事情,會痛的腫瘤往往是發炎性的,比較沒有關係。至於表淺、比較小的不痛硬塊,也可以較放心,只要經過檢查,沒發現有癌症,便可追蹤檢查,腫塊只要不變大、變多,即使沒有消失,也可放心。(資料來源/柯政郁醫師提供)

乳房有硬塊!僅百分之十是乳癌

乳房有硬塊!僅百分之十是乳癌#硬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乳癌儼然成為現代婦女們的健康殺手,但是如果在乳房摸到硬塊就一定是乳癌,一定對身體有害嗎?其實,大部分的乳房硬塊都不是乳癌,而是良性的纖維囊性疾病和纖維腺瘤,乳癌的機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如果停經後的婦女朋友們,突然在乳房摸到硬塊,那可真要多加注意了!乳房有硬塊,好緊張會不會是乳癌!許多女性只要在乳房摸到硬塊就會開始焦慮害怕,但是其實女性們不必太過於緊張!康聯預防醫學外科醫師張容蓉說明,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硬塊時,請先保持冷靜,有幾個判斷原則,可以讓自己做第一步的判斷。首先請仔細觸摸分辨,硬塊是米粒狀或塊狀?觸摸時是否會痛?這種現象是否以前發生過?在月經週期結束後是否跟著消失? 如果檢查的結果,是最近才發現的硬塊,形狀屬於塊狀、輕觸不會痛,而且在月經週期後仍未消失,那就需要進一步到乳房外科門診,交由專業醫師做詳細的檢查,確認腫瘤屬於良性或是惡性。因此,張容蓉建議,女性朋友一旦發現乳房有硬塊或腫痛時,千萬不要慌張,也不要不予理會,而應尋求專科醫生的協助。乳房專科醫師會根據年齡、病史以及月經史詳細了解,然後進行理學檢查,必要時安排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

逃避救醫 女子20公分腫瘤險撐破乳房

逃避救醫 女子20公分腫瘤險撐破乳房#硬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一名52歲張姓女子,2年前在左邊乳房摸到一塊如橄欖大的腫塊,醫師判斷只是纖維囊腫,但不到3個月的時間,這個腫塊竟擴大到8公分左右,經過切片確認是乳房的惡性腫瘤。不過張姓女子一直逃避就醫治療,以致腫瘤日益變大。去年6月,乳房腫瘤已經有14公分,但張小姐仍舊心存僥倖,不斷拖延,想逃避治療。經親人說服,終於接受全身性檢查,但腫瘤已增至20公分,乳房看起來像是快被撐破了一樣,此時乳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頸椎、腰椎以及兩側腋下。台中醫院陳駿逸醫師明白地告訴她,這已經是她最後一次可以治療的機會。張姓女子接受治療後,兩週內腫瘤竟快速縮小成12公分,經過4個月左右的治療,並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病理化驗的分析顯示乳房內的腫瘤幾乎完全消失,只有顯微鏡下看到幾個乳癌細胞殘存。陳駿逸表示,罹患癌症的病人,心理上當然會感到徬徨,但正面的面對病痛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一味的逃避反而可能使病情更加惡化。呼籲若有任何不適的症狀,及早就醫及早治療,也許就不用這麼辛苦。(圖:台中醫院提供)

別再逃避! 女子拖延誤乳癌治療良機

別再逃避! 女子拖延誤乳癌治療良機#硬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摸到胸部有不明的腫塊的時候,相信大部分民眾都會心生警覺,儘快安排時間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因為這是最常見的乳癌症狀之一。但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黃世民醫師指出,其實門診中有大約2成的民眾並非第一時間就來就醫,而是在發現胸部長出不明腫瘤後,仍抱持著逃避心態拖延許久才到醫院檢查,一旦確定為乳癌時已錯失早期治療的機會!一名31歲的莊姓女子在男友陪同下到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看診,莊女親友中曾有人罹患乳癌及肺癌,算是高危險群,一年前她偶然摸到右乳側有小小的不明腫塊,明知道應該趕快到醫院檢查確定原因,但就是提不起勇氣,同時她也抱持著鴕鳥心態自我安慰,覺得自己還這麼年輕,運氣不會這麼差,就這樣拖了一年。經細胞學及正子造影檢查後,赫然發現已經是乳癌第四期,腫瘤不僅長到3公分大,還轉移至肺部。黃世民指出,乳癌為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多年來,衛生主管機關及各大醫療院所為了宣導乳癌防治的重要性,積極透過各種管道教育大眾乳癌的自我檢測、相關症狀和篩檢,因此大部分的女性朋友都知道發現乳房及腋下有不明的腫塊時,應前往醫院檢查,尤其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更須注意是否為乳癌的徵兆。其實許多民眾都具有乳癌常識,但摸到腫塊時,卻仍抱持著僥倖逃避的心理諱疾忌醫,致使病情延誤。黃世民語重心長的表示,其實像莊小姐這樣的例子在門診中真的是屢見不鮮,發現胸部腫塊就儘快前來檢查的患者只佔了8成,有2成則會拖延許久,甚至等症狀變嚴重了才來看醫生,錯失早期治療的良機。黃醫師指出,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屬於良性,透過超音波或乳房攝影立體定位針刺切片,都能以最快速、低侵入性的方式檢測出腫瘤的良惡性,早期發現早期治療,0期乳癌的存活率接近100%,第1期乳癌存活率則可達90%以上。醫師建議民眾,若得知女性親友提起自己有相關問題時,一定要積極鼓勵,甚至以行動催促當事人趕快就醫,才有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片來源:光田綜合醫院提供)

簡單預防腸病毒 正確「勤洗手」

簡單預防腸病毒 正確「勤洗手」#硬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每年4到6月,腸病毒總是造成多起傷亡病例,雖然疫情大約在6月下旬的高峰期後,呈現下降趨勢,但仍應注意小心防範。預防腸病毒及其他病毒首要工作,非常簡單,就是正確及確實的「勤洗手」。洗手是提高個人衛生、預防傳染病最簡單及有效的方法,許多人花錢嘗試各式各樣提高免疫力的偏方,卻忽略了這一簡單、有效又能自保的良方。依國內一項研究資料顯示:1.草率的洗手方式,尤其是洗手後將手上多餘的水利用衣服擦乾,測得洗手後殘留的菌數不減反增。2.依正確的洗手方法(濕搓沖捧擦)洗手,有用肥皂比沒用肥皂手部所測得之殘餘菌數要少。一般建議洗手的時間為如廁後、進食前、咳嗽及打噴嚏後、處理食物前、摸完寵物後、處理過排泄物或呼吸道分泌物後、從外面返回住家或辦公室時、及任何時候手部髒時。每天確時依上述時機做好正確洗手可常保個人清潔衛生,減少病菌感染的機會。◎正確洗手的方法正確洗手方法包含下列五個步驟:1、濕: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2、搓:雙手擦上肥皂、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至少要洗20秒。3、沖: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4、捧: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手實際上已污染了水龍頭,故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或用擦手紙包著水龍頭關閉水龍頭。5、擦:以擦手紙將雙手擦乾。基隆市七堵區衛生所呼籲民眾,若能多洗手,並且用正確的方式洗手,就可以有效防範腸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並能杜絕許多傳染病常保身體健康。

乳房硬塊80%非乳癌 定期檢查除憂慮

乳房硬塊80%非乳癌 定期檢查除憂慮#硬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年輕女性因乳房出現硬塊而擔心到吃不下、睡不著。一些上班族或媽媽們,閒暇還會抽空去做SPA按摩,卻在美容小姐按摩下赫然發現胸部有乳房硬塊,因而心慌意亂地前往求診。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湯雅涵醫師表示,其實,發現乳房腫塊不用過度擔心,因為80%的乳房腫塊並不是乳癌。最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常見於三、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其次是較常發生在青春期或二十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女性身上纖維腺瘤,腫瘤大小從豆子大到橘子樣大小不等,有時會不止出現一個,觸摸時有圓形、平滑、堅實的特性,類似大理石的質感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纖維囊腫的特徵是兩側都有,會有悶痛、壓痛及脹痛感,尤其是月經來前症狀會更加嚴重,腫塊也曾變大,摸起來感覺輪廓清楚,微微可動,一般會認為是荷爾蒙失調造成,有些婦女在月經來前二個星期,就會發現乳房腫脹,且摸到一些疼痛的硬塊,但在月經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年輕女性和青少女罹患乳房硬塊,被診斷為纖維腺瘤的機會約佔百分之九十,然而百分之六十被診斷的「囊腫」會自然消失。纖維腺瘤是乳房常見良性腫瘤,在臨床上,都是單側單發性,少數是兩側多發性,最常被發現在乳房外側上方的位置,其生長緩慢,直徑大約在五公分以下,多在青春後期會自然消失。此外,有一般俗稱「囊泡」或「水泡」的乳房囊腫,是屬於多發性的,大部分觸摸起來有疼痛的感覺,觸摸感覺上類似海綿。            雖然「纖維腺瘤」以及「囊腫」是青春期女性最常見、可以觸摸的硬塊,但隨著月經週期的變化或者個體的發育成熟,有四分之一的纖維腺瘤會變小,而一半左右的乳房囊腫會消失。其餘良性的乳房硬塊,包括有因乳頭感染而形成的乳房膿瘍、脂肪瘤、外傷所導致的血腫。無論如何,定期的乳房自我觸摸檢查是很重要的,對於無法確定診斷的乳房硬塊,除了定期追蹤檢查之外,針吸細胞學檢查以及乳房硬塊切片組織病理檢查,是最直截了當而安心的乳房腫瘤檢查方法之一。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

腰痛、血尿、腰部硬塊 小心腎細胞癌#硬塊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好發於60~70歲老年人,以男性居多,台灣地區每十萬人中約有10至12人罹患此病,發生率雖然不高,但由於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容易被忽略,在過去,病患出現症狀求診時通常已是末期。不過,近年來腎細胞癌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探究原因可能與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定期接受健康檢查,讓難以發現的腎細胞癌無所遁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癒後遠比以前好得多。此外,標靶藥物的出現也帶給病人新生的希望。新光醫院外科部黃一勝部主任表示,腎細胞癌是發生於腎皮質的腫瘤,由於腎臟位於後腹腔深部,有任何病變不易被發現,加上腎細胞癌初期沒有明顯的症狀,更增加早期發現的難度,當然超音波是早期診斷的工具,若能定期檢查,就能早期 診斷出來。但是若等到出現腎臟疼痛、腫塊以及血尿到院求診時,幾乎都已經是晚期。由於腎細胞癌對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以免疫療法做為治療的唯一選擇,但效果始終有限。近幾年發展出的標靶藥物,大幅降低腎細胞癌的死亡率,給醫界打了一劑強心針;目前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可分成兩類,一類是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主要針對轉移性亮細胞型腎癌患者,這類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另一類則是阻斷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讓腫瘤細胞無法長大與擴散,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錠(Afinitor)兩種藥物。黃部主任進一步說明,腎細胞癌可分為四期,第一期是腫瘤範圍仍位於皮質內者,第二期則為侵犯到皮質外周,此兩期的病患皆屬於早期,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若能完整將腫瘤切除,癒後良好,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即可;當癌細胞侵犯到周邊大血管、腎靜脈、下腔靜脈及淋巴結時是第三期,若再加上任何器官的轉移,則歸類至第四期,這兩期屬於晚期,在治療的方式上,針對僅有少數部位轉移的病人,仍可進行多部位開刀將腫瘤一一摘除,術後輔以標靶治療;倘若癌細胞已經侵犯擴散至多重器官時,通常就不建議進行手術,除非病人出現疼痛、出血等狀況時,才會考慮將侵犯部位切除,減輕病人痛苦,否則幾乎都是服用標靶藥物控制腫瘤的生長與擴散。目前健保給付的第一線藥物為紓癌特(Sutent),服用後可能出現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不適等副作用,通常是服藥四周後停藥兩週休息的方式進行療程,若腫瘤明顯縮小,則表示藥物有效,可持續用藥,若腫瘤並無縮小,則需評估是否要轉成第二線的藥物。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最新報告,病患在服用紓癌特後,若出現高血壓、手足症候群等副作用症狀,表示病患治療成效較佳。另外,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中有一部份是屬於預後較差的一群,這類的病人可以考慮使用特癌適(Torisel),已有研究指出,此藥物使用在預後較差晚期腎細胞癌的病患身上,有明顯的療效,而且特癌適於今年元旦起,健保開始給付在高危險群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治療,為此病患每月可節省將近13萬元的醫療費用,讓病人家庭的經濟負擔得以紓緩。黃部主任叮嚀,腎細胞癌的發生率或許不高,但不能因此輕忽這種疾病可能帶來的威脅,定期的健康檢查並且輔助影像學是唯一能早期發現的管道。此外,若有出現任何的腰部疼痛、血尿甚至是摸到腫塊,都應盡早到院接受醫師檢查,才能徹底遠離腎細胞癌的威脅。

炎亞綸健康亮黃燈 胸口長硬塊、常暈眩

炎亞綸健康亮黃燈 胸口長硬塊、常暈眩#硬塊

『飛輪海』成員炎亞綸,最近因為演唱會與戲劇演出排程十分密集,過度勞累之下,感冒半個多月竟然一直沒好,而且還常常頭暈目眩,似乎是健康拉警報,而且根據他在微博表示,發現到胸口有硬塊,讓他的醫生父親十分擔心,緊急幫他安排健檢。(圖片翻攝自炎亞綸的微博。)昨天(3日)炎亞綸透過經紀公司表示,因忙拍偶像劇,加上演出商演,常覺得噁心頭暈,醫生診斷罹患「眩暈症」,且因胸口發現硬塊,昨做全身健康檢查,報告農曆年前才會出爐。但是這個消息讓所有關心他的粉絲,都紛紛上微博表達心疼之意。根據高雄長庚醫院的衛教文章表示,良性陣發性頭位眩暈症發生原因很多,像是頭部外傷所引起之迷路震盪、慢性中耳炎等都可能引起。通常患者會出現的症狀是當頭部轉至某一臨界點,便發生激烈的眩暈,改變頭位時,眩暈感即馬上消失。眩暈時間不會超過30秒,約2至5秒之後才會再出現。如果眩暈很厲害,會伴隨噁心、嘔吐、發冷等自律神經症狀。在日常生活上,會建議病人不可做太劇烈的運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