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

疫情高峰期 1歲童染腸病毒克沙奇A型

疫情高峰期 1歲童染腸病毒克沙奇A型#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腸病毒重症案又添一例,日前疾病管制署公布今第4例腸病毒重症案,是一位住在南部1歲多男童,他在5月多時出現發燒、咽峽炎、抽搐、左下肢無力及步態不穩等,疑似急性腦脊髓膜腦炎症狀,所幸即時就醫治療,目前已康復出院,經研判後確診為克沙奇A5型腸病毒重症。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為止主要流行的腸病毒為克沙奇A型,而截至為止前,已累計共4例腸病毒重症個案,其中克沙奇A2型、A16型、A5型各1例,另一例為腸病毒71型。A型病毒多為輕症表現 5歲以下幼童為高危險群感染克沙奇A型病毒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過去少有重症個案,最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並無明顯開始活躍的跡象,研判近期發生大規模重症疫情的風險仍低,但請醫師與民眾持續保持警覺,注意防範。疾管署提醒各位民眾,家中若有5歲以下的嬰幼兒應多加留意,因為他們為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此外,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更需特別注意,腸病毒感染者有時症狀並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但仍具傳染力,且不容易察覺及預防,所以,無論在家中或公共場所,都要落實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及正確勤洗手,才能降低感染與傳播的機會。

小兒麻痺疫情升溫 敘利亞為高危險區

小兒麻痺疫情升溫 敘利亞為高危險區#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國際間小兒麻痺症傳播列入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並對有小兒麻痺症疫情且發生移出病例的3個國家(巴基斯坦、喀麥隆、敘利亞),以及有疫情未有移出病例但具風險的7個國家(阿富汗、赤道幾內亞、衣索比亞、伊拉克、伊朗、索馬利亞、奈及利亞)提出臨時建議。其中包括應確保全民及長期居留者於出國前4週至12個月,均完成1劑OPV或IPV疫苗接種,對於未能完成接種之緊急或頻繁出國旅客,應確保於離境前接種1劑OPV或IPV疫苗,另須提供旅客疫苗接種狀態證明文件以供備查,期望該等措施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小兒麻痺疫情逐漸增加中據WHO公布的評估資料顯示,歷年1至4月為小兒麻痺低傳播季節,只是全球目前為止,累計通報達68例小兒麻痺症病例,已超過去年同期通報24例,且分析近期個案後發現,約6成小兒麻痺症患者歸屬於國際間傳播所致,多由成年旅客攜帶病毒造成傳播,使得疫情恐危及全球根除小兒麻痺症計畫成果,甚至造成病毒於國際間散播的風險升高。台灣雖為根除地區 但國際交流頻繁仍需注意此外,疾管署也表示,我國雖已於2000年由WHO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國際交流頻繁,且國際間傳播風險提升下,我國將面臨病例自國外移入的風險,未完成疫苗接種者仍為高危險群。因受到全球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缺貨影響,特別提醒家中有年滿18個月之幼兒,請於年滿27個月(2歲3個月)時,配合第三劑日本腦炎疫苗接種時程再一起接種五合一疫苗第四劑,該兩項疫苗可以同時間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提醒家長務必按時攜帶幼兒完成接種,以預防感染。預透過疫苗 防勝於治療最後,疾管署呼籲各位民眾,小兒麻痺症主要是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傳染力極強,感染者在暴露病毒36小時後可在咽喉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72小時後即可透過糞便排放病毒,時間長達3-6週,且由於超過95%以上的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僅小於1%%會出現麻痺症狀。且在國際傳播風險提升下,但可以透過疫苗有效預防,所以,若要前往高風險地區前,應至國際旅遊醫學門診諮詢評估,未完成小兒麻痺疫苗接種之幼兒應避免隨行。

疫情升溫!今年首例女嬰染腸病毒重症

疫情升溫!今年首例女嬰染腸病毒重症#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居住於中部的9個月大女童,4月下旬出現發燒、疱疹性咽峽炎、意識不清、抽搐及左側肢體無力等疑似腦炎症狀,所幸即時就醫治療,目前狀況穩定恢復中,經研判為克沙奇A2型腸病毒重症個案。因此,疾管署呼籲民眾預防方法仍為落實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有重症前兆立即至大醫院接受治療。腸病毒種類繁多 勿輕忽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即將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10型及A2型病毒為主,但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其他型別偶爾也有導致重症案例,醫師與民眾仍然不可掉以輕心。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傳染力強,容易在人口密集且互動密切的場所傳播,家庭及教托育機構常見群聚感染,疾管署提醒民眾應定期進行環境清潔,兒童常接觸之物品及玩具,應時常清洗消毒,並應教導兒童做好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

腸病毒蠢動 北市疫情較去年嚴重

腸病毒蠢動 北市疫情較去年嚴重#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冬季有流感,夏季則有腸病毒,目前全台氣溫均日漸升高,也讓腸病毒開始蠢動,根據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顯示,臺北市近四周腸病毒急診就診率,較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左右,提醒幼托機構及學校加強通報、落實學童勤洗手,以及環境、教具及玩具清潔消毒工作;也呼籲家長配合「生病不上課」,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及讓病童適當休養。學校、大型公共場所 務必落實消毒因應腸病毒流行期來臨,臺北市衛生局於3月底前已完成北市1,063家國小、幼兒園與托育中心,及63處孩童常出入遊玩的大型公共場所環境消毒、洗手設備等腸病毒防治查核與輔導工作。分析不合格原因最高的前三項,依序為未能正確執行漂白水稀釋及擦拭的方法(38家次)、其次為對腸病毒疫情與停課通報機制不瞭解( 15家次)、及未能提供擦手紙或學童未帶手帕(13家次),102年不合格項目相同,僅排序不同,皆已加強輔導改善,後續衛生局也將不定期稽核與衛教。衛生局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更容易擴散,提醒家長,當孩童感染腸病毒時,要注意是否出現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包括:持續發燒、持續嘔吐、嗜睡、意識不清或抽搐、呼吸心跳急速等症狀時,並請儘速帶至大醫院就醫,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

天氣逐漸回暖 腸病毒疫情攀升

天氣逐漸回暖 腸病毒疫情攀升#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桃園縣衛生局監測發現,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比例有急遽上升趨勢,第14週(3月31日至4月5日)全國腸病毒急診就診率2.75‰,較第13週上升64.7%,衛生局呼籲教(托)育機構應加強腸病毒防疫措施,防範腸病毒疫情發生。 衛生局於3月份已完成全縣各國小、幼兒園共771家洗手設備查核,同時嚴格要求學校務必依桃園縣「1127腸病毒停課標準」,即1週內同1班級有2名以上學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該班應停課7天。勤洗手+定期消毒同時,環境亦應定期清洗消毒,如幼童常接觸的門把、桌椅、餐桌、樓梯扶手及玩具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一般市售漂白水與清水比例為1:100)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降低異味,以有效防治校園腸病流行疫情。 衛生局提醒家長,家中幼童生病應在家中充分休息,並觀察是否出現「高燒不退」、「嘔吐」、「肢體無力」、「睡夢中抽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如有這些病徵,應迅速送往醫院就醫,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獲得妥適治療。

日本爆發麻疹疫情 前往國人應多留意

日本爆發麻疹疫情 前往國人應多留意#疫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疾管署公布今年第7例境外移入麻疹確定個案,該名個案為本國籍29歲男性,在中國大陸河南省工作,4月3日搭機返臺,當日出現紅疹,經就醫後確診,目前已解除隔離在家休養。疹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前6例均為至東南亞探親或居住時感染(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此外,疾病管制署也表示,近期中國大陸麻疹病例,較去年同期增加53%,且麻疹疫情約自2月起開始上升,於4至5月達高峰後逐漸下降,所以提醒民眾若有出國應多加留意自身狀況。日本、大陸為流行疫區 應多加注意除了中國大陸之外,日本近年來也是麻疹病例數較近年來為高,且日本又是國人經常前往旅遊地區,對此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中國大陸、日本該等流行地區前,應先至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接種需求,未滿1歲及未完成疫苗接種之嬰幼兒應避免前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機會。疾管署指出,日本麻疹疫情自去年爆後發,截至止已有231人感染,為近4年同期平均的2.4倍,目前疫情仍位於高點。然而,病例集中於東京都、京都府、靜岡縣、千葉縣及埼玉縣等地區。麻疹傳染性高 出國可先至門診評估接種疫苗需求疾管署表示,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極易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因此,疾管署呼籲家中若有滿1歲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未完成接種前,接種疫苗有效預防。此外,提醒各位民眾,若要前往麻疹流行地區,可至國內醫院的「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是否有接種疫苗需求,並應隨時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不觸摸口鼻,出入人潮密集地區可戴口罩加強自我防護,如有發燒、鼻炎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旅遊史及相關接觸史。

注意!腸病毒疫情升溫 進入流行季

注意!腸病毒疫情升溫 進入流行季#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腸病毒疫情上週開始上升,國內近2週急診腸病毒病例比率從1.67‰,上升到2.76‰,已進入2.6‰的警戒區。雖然今年迄今尚未有腸病毒感染重症之確定病例,但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據疾管署資料顯示,容易導致重症的腸病毒71型目前活躍度尚處於低點,本年尚未檢出感染的輕症個案。目前社區流行之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病毒為主,大多數是以輕症表現,但仍有導致重症的風險,民眾及醫師不可掉以輕心,應提高警覺小心防範。疫情上升 勤洗手防範疾管署再次提醒,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或帶至安親班,並請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台灣鄰國皆爆麻疹疫情 嬰幼童最好別帶出遊

台灣鄰國皆爆麻疹疫情 嬰幼童最好別帶出遊#疫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根據統計,今年全球麻疹疫情,均較去年以倍數成長,來勢洶洶,我國疾病管制數就提醒,近期中國大陸、日本、越南、菲律賓及新加坡等鄰近國家麻疹疫情頻傳,提醒民眾前往上述國家時應避免攜帶未滿1歲及未完成MMR疫苗接種之嬰幼兒隨行,並應注意個人衛生,以降低感染風險。鄰國麻疹個案 皆以倍數成長疾管署指出,中國大陸今年2月共通報4,091例麻疹病例,較1月增加近2倍;日本自去(2013)年底至今累計通報139例麻疹病例,約為前年同期病例數的3倍;越南北部河內市等省市及南部胡志明市目前面臨今年第二波兒童麻疹疫情,且出現重症個案。菲律賓今年至第7週累計通報15,683例麻疹病例,其中3,434例確診,疫情以呂宋島馬尼拉市都會區最為嚴重,其次為Calabarzon區及中呂宋地區;新加坡今年迄今累計通報62例麻疹病例,較去年同期累計及近五年同期平均大幅增加,目前疫情呈現每週新增6至8例病例趨勢疾管署指出,麻疹是高傳染性疾病,於出疹前後4天均具傳染力,極容易藉由頻繁之國際交流,如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進入國內,在不具免疫力的族群間快速傳播,但可透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國人出國旅遊人數眾多,疾管署呼籲家中若有滿1歲尚未接種MMR疫苗之嬰幼兒,請儘速完成接種,未完成接種前,請避免攜往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機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