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研究:高脂食物吃太多 恐導致憂鬱症

研究:高脂食物吃太多 恐導致憂鬱症#憂鬱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駱冠蓉/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忙碌,大多以外食為主,能兼顧健康跟美味是很大學問,但你知道原來食物的選擇還會影響心情嗎?巴西最新研究發現,高脂肪飲食可能會引發焦慮症、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相關症狀。白老鼠高脂飲食 服藥後仍憂鬱研究人員在實驗中長時間餵白老鼠高脂肪食物發現,體重增加以外,血糖也不斷升高。除了這些變化,白老鼠開始表現出焦慮和憂鬱的症狀,使用藥物治療之後,情況仍然沒有改善。不過當研究人員停止餵白老鼠高脂肪食物,並用健康食物取代,白老鼠焦慮和憂鬱的症狀開始慢慢減輕,體重也逐漸下降,血糖也恢復正常,結果顯示,新陳代謝與精神疾病之間可能存在重要的連結,但仍需要進一步研究。過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就曾提出,高脂肪的飲食可能與過動障礙和學習障礙有關係。研究證明過多的脂肪可能會改變腦袋內化學物質的新陳代謝,其中像是掌控情緒的多巴胺,會造成行為上的改變。外食族救星 10撇步健康吃三餐老是在外的民眾,該怎麼吃才能遠離高脂肪食物,進而擁有健康和好心情呢?國健署曾提出10個外食健康小撇步,供大家參考。1) 慎選用餐地點,以能供應新鮮健康食物的店為優先,不選擇吃到飽的餐廳。2)以全穀類為主食,少吃炒飯、炒麵,避免攝入過多油脂。3)每餐攝取足夠的各色蔬菜,以達每日至少三份蔬菜(1.5碗)的建議量,可增加纖維素,促進腸胃蠕動、增加飽足感。4)以白肉代替紅肉,例如以魚肉、雞胸肉取代牛肉、豬肉。5)減少油炸食物攝取,並選擇瘦肉,去除皮脂,並少用酥皮、酥脆食物以及加工食品。6)多選擇清蒸、汆燙、清燉、涼拌的食物,並減少芶芡食物。7)每天攝取兩份新鮮水果,若要喝現榨果汁,切記不要濾渣、勿加糖。8)主動要求店家減少調味料、沙拉醬用量。9)主動要求店家供應白開水或無糖茶,每日至少攝取2000 ml的白開水。10)即使是外食,三餐仍應規律進食,少吃甜食、下午茶及宵夜。

工時長、壓力大 職場「三低」族陷憂鬱危機

工時長、壓力大 職場「三低」族陷憂鬱危機#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林小姐外型亮麗,曾任職於國內電子大廠業務,外人很難看出她長年飽受憂鬱、躁鬱之苦,3年前,林小姐任職的公司景氣影響,不得不開始裁員,再加上本來的業績壓力,讓原本樂觀的她漸漸變的鬱鬱寡歡,睡眠品質也大幅降低,最後不得不離開職場,並且開始足不出戶,把自己關在家中。林小姐就醫後才發現自己罹患了重度憂鬱症,持續3年的治療,終於讓她重拾笑容,也回到職場,恢復正常生活。身心科診所黃偉俐醫師提醒,憂鬱症患者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造成情緒大幅波動,但透過專業協助及正確的診斷,並且搭配用藥治療,患者就能夠抒發心理壓力,讓憂鬱的症狀得到改善。職場壓力大 身心科門診量漸增他表示,景氣不佳帶來工作壓力,統計有2/3民眾會因為減薪或裁員,造成的焦慮和壓力的情形,進而可能使自殺率上升。全球需求放緩,在產業調整與市場瓶頸下,台灣出口飽受影響,呈現負成長,甚至不少大企業傳出實施無薪假、裁員減薪,造成「職場三低族」的出現,也就是低薪資成長、低生活期待以及低身心耐受。黃偉俐醫師進一步說明,面對大環境情況普遍低落,隨著「三低」族群增加,身心科門診量也逐漸增加,可以預見未來面臨壓力,身心出問題的個案數將越來越多,且恐出現「三高」風險,即是無薪假人數增加,進一步造成失業風險高、工作時間長而導致感情與失婚風險高,另外則是壓力太大造成身心健康風險高。適時尋求諮商 培養興趣抗壓身心科醫師賴虹均也表示,培養興趣,調劑身心狀態和釋放壓力,並且維持適度並良好的社交,也有助於減少壓力荷爾蒙;必要時尋求諮商,她強調,諮商不代表病情嚴重,其內容可以包括職場、職涯、家庭、人際等領域,做一番整理,再重新出發。

小看血液循環不良 憂鬱癌症恐找上你

小看血液循環不良 憂鬱癌症恐找上你#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東洋自古以來流傳的養生祕訣──少食長壽、深呼吸長命。其中,也有「深呼吸即是長壽」的說法。深呼吸所帶來的好處,可是多的數不清。直接一點地說,深呼吸能「治百病」也不為過。因為深呼吸的最大功效,就是促進血液循環。深呼吸可以將交感神經的緊張,替換為副交感神經占優勢,以利全身的血管開通。百病的源頭,就是因為血液循環出了問題。組織會因此陷入低營養、低含氧量,體內毒素逐漸堆積,難以排出體外。因為這種新陳代謝的障礙,身體組織失去生命力、抵抗力、免疫力,進而受到傳染病和癌症等各種疾病的侵襲。透過以下三個步驟:利用深呼吸法,改善血液循環改善,進而療癒疾病。病情就會逐漸好轉。具體來說,深呼吸對下列疾病皆有效果。1)癌症/易發生於高血糖、低含氧量、低體溫的部位。深呼吸法可以避免這三項原因,癌症的症狀也會因此好轉。2)糖尿病/過量飲食是最大的問題。此外,壓力也是原因之一,而深呼吸有緩和壓力和抑制血糖值的效果。3)心臟病/壓力及精神緊張會使血管收縮,引起心肌梗塞、狹心症等疾病。而深呼吸會擴張血管、讓血液循環得到改善,因此心臟病也能夠逐漸好轉。4)腦中風/腦出血、腦梗塞等疾病,同樣也是由血管異常所引起。因此,呼吸法對於這類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5)高血壓/深呼吸能使血管擴張、脈搏穩定,因此能夠改善高血壓的症狀。6)肝臟疾病/由於能夠恢復全身代謝機能,進而緩和肝臟的負擔。因此,肝臟異常也能漸趨復原。7)腸胃疾病/交感神經一緊張,會帶給腸胃強大的壓力。像是胃痛和腸道痙攣等就是最典型的症狀,其他還有胃酸過多、胃潰瘍、腹瀉、便祕等。而深呼吸,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運作,腸胃也能較為放鬆,進而促進各種疾病的自然治癒力。8)皮膚病/異位性皮膚炎,也是壓力產生的典型症狀。因此,以深呼吸來刺激副交感神經的運作,就能抑制壓力反應,進一步促進新陳代謝,排出沉積在皮膚細胞等地方的毒素,恢復健康的肌膚。9)身心症/身心症是由於自律神經的平衡遭到破壞而引發,藉由深呼吸可以使其逐漸恢復。10)憂鬱症/常常吸氣、吐氣,就能活化腦內血清素的分泌。腦內血清素被稱為理性荷爾蒙,能夠改善憂鬱症和神經官能症(Neurosis)的症狀。11)手腳冰冷、虛寒/深呼吸可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環,進而讓身體恢復暖和也是理所當然的。12)白髮/造成白髮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毛根處的血液循環不順暢。由於缺乏營養和氧氣不足,會造成黑色素沉澱的作用受到阻礙。可以藉由深呼吸打開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因此白髮也有恢復黑髮的可能。只是,同時必須戒除肉類和動物性脂肪等酸性食品,以及相當於皮膚毒藥的合成洗髮精、造型品。13)禿頭/掉髮跟白髮的形成原因相同,只要改善微血管的血液循環不良,或許會有復原的可能。在那之前,請務必捨棄對皮膚有害的化學物質、合成洗髮精等「掉髮凶手」。在洗頭髮之前,先拒絕廣告的洗腦吧!(本文摘自/空腹奇蹟/商周出版)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

3歲前學習 恐阻礙大腦發展、變笨#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媽媽共和國」這個名稱雖帶有負面意義,但是就像「韓國的教育熱忱」一樣,我們必須重新賦予正向的意義,導向正確的方向。只要能夠幫媽媽們重新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就有更大的空間能夠去超越猶太人媽媽或北歐風格媽媽(Scandimom),問題的重點並不在於媽媽共和國本身,而是在於她們採取的路線。當我們讓猶太人,或包括芬蘭在內的教育先進國家的父母們,看到韓國對嬰幼兒所施行的早期教育以後,他們的感想,是「震驚」一詞,因為這些才五歲的孩子,既要會讀、會寫,還要練習簡單的算數問題,甚至要學習外語,讓他們看了備受衝擊,有些人還用「虐待」來形容這種早期教育。而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先進國家的幼兒教育機構,主要都是讓孩子和老師一整天待在戶外跑跳玩耍,只會教孩子基本的社會規範與問題解決能力,頂多是以藝術類型的活動為主。所有認知學習的課程,都是在進小學以後才開始,所以看到韓國的嬰幼兒教育後,會感到震驚也是極其理所當然的。現今韓國的社會,陷入了「學習中毒」的狀態,韓國的父母因為恨不得能夠讓年幼的孩童多學幾樣東西,持續焦慮不安,讓小孩學韓文、學英語、學怎麼看書、告訴他們所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管什麼事情,都想讓孩子學到一些教訓或啟示,誇張的程度簡直就像遊戲或賭博上癮一樣。韓國人自己因為處於韓國文化的氛圍之中,無法理解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然而學習中毒的現況,正引領著我們孩子的大腦,走向註定毀滅的道路。韓國教育開發院(Kore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KEDI)在2010年發表了一篇「幼兒課外補習教育實況暨影響分析」,當中指出全國家裡有滿三歲到學齡前幼兒,共2527戶當中,有99.8%正在接受補習教育,代表幾乎所有家庭都讓嬰幼兒補習,是一份相當具衝擊性的統計資料。不僅如此,從幼兒專門英語補習班的增加狀況來看,也可以發現正在逐漸成長的趨勢,從2008年的505個,一直到2011年的915個,三年之間增加率足足有80%,由此可見,補習教育已經形成了一股流行風潮。嬰幼兒補習教育的起跑線,正在逐漸往下延伸,關於這點,其中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從育兒政策研究所在2008年三月對出生嬰孩所做的追蹤調查報告,可以看到出生一年後,原本全職家庭主婦的托兒所使用率,只有微不足道的1.1%,在一年六個月以後變成7.9%、兩年以後24.8%,兩年六個月以後,竟激增到44.9%。現今的國家政策,讓親子之間情感關係逐漸疏離,對家庭與社會來說,也是沒有助益的事情,因此為了讓父母充滿喜樂的養育子女,確實有必要將育兒輔導政策,導往能夠真正幫助父母的方向。最近翰林大學洪賢周教授率領的團隊,以軍浦市的五所小學為對象,針對「課外補習對孩童心理健康的影響」展開調查,從結果可以得知,包括學科和才藝課程在內,一天補習四小時以上的孩子,有高達30%顯露出憂鬱症症狀。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小孩罹患憂鬱症比成人還危險。因為年幼時期罹患的憂鬱症,具有慢性病的性質,即使長大成人,也有復發的可能,加上這段期間是人格形成及人際關係基礎建立的關鍵,如果這時罹患憂鬱症,也會嚴重影響成長發育。首爾大學的徐有憲教授主張,過度的先行教育會阻礙大腦正常發展,人類的大腦必須要「階段性」的接受適當的教育,才可以正常發展。三歲之前是擔任旺盛精神活動的大腦皮層所構成的部分,也就是額葉、頂葉和枕葉均衡發展的時期,必須注意孩子情感和情緒上的發展。三到六歲,是調節人類大腦綜合管理思考、創造力、判斷力和情感部分的額葉,集中發展的時期,所以要注意孩子的禮貌和人格教育。徐教授也強調,早期教育中常出現的韓文或英語等語言學習,應該要在六歲以後,也就是擔任語言與聽覺功能的顳葉,及擔任立體空間思考功能的頂葉,開始快速發展後再正式實行。無論如何,最重要的就是若讓孩子負擔過多的早期學習,有可能會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大腦發展受到嚴重阻礙。(本文摘自/哈柏露塔,猶太人的教養祕訣/大是文化出版)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

研究:小孩挑食 憂鬱、焦慮症風險恐增2倍#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相信每個人的家中,都有一、兩個挑食兒童,可能是不喜歡青椒、苦瓜、胡蘿蔔等蔬菜,也可能是不喜歡水果等,但對於正在長大的小孩來說,各種營養的攝取卻非常重要,一旦開始挑食,不僅影響身高、保護力外,日前更有研究發現,小孩挑食可能與精神狀況有關,未來罹患憂鬱、焦慮症的機率也會高出2倍左右。兒童只要挑食 皆易有心理問題該研究主要是由杜克大學,在2007~2010年間針對3400多名平均2至5歲的研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超過5分之1的兒童會挑食,且不論挑食狀況如何,皆有焦慮、憂鬱等其他心理問題。但若要以挑食程度來區分的話,問題較嚴重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會增加2倍;中度者焦慮症增加1.7倍,外出用餐時也較容易有行為問題;至於輕微者,則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分離焦慮症。對此研究人員表示,此研究報告並不是想提升家長的恐慌,當然有些兒童長大後,挑食問題就會改善許多,但對於部分健康已經出現問題的兒童,希望能趕快找出解決辦法,而目前研究刊登於《小兒科期刊》。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

早期失智症有跡可循 迷路、憂鬱皆為警訊#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隨著台灣高齡化社會以及老化人口增加,使得失智症問題日趨嚴重,65歲以上族群約有8%,也就是有近15萬人罹患失智症或有輕微認知功能障礙,且每增加5歲罹病機率就成長一倍之多。因此,雙和醫院老年精神科李耀東醫師提醒,失智症除了常見的記憶力減退的症狀,若家中長輩在情緒或行為上變的跟以前不一樣,且維持一段時間,這可能就是失智的警訊。目前臨床上認為老年憂鬱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徵兆之一,也是來罹患失智的危險因子,民眾應該提高警覺。早期發現接受治療 就能減緩病情惡化程度其實失智症即早發現,透過藥物治療,就能延緩發展病程!像是一名住在土城的許太太,因為每天都會在固定的地方轉車回家,但某天卻突然忘記該怎麼搭車回家,使得她察覺不對勁,立刻刻到醫院神經科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失智病變,但所幸經過治療後,延緩疾病發展的速度維持良好。因此,雙和醫院神經內科胡朝榮醫師表示,由於國人普遍對失智症的認知不足,所以,呼籲民眾要認識失智症,了解原因及症狀,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接受治療,以控制並減緩病情惡化,維持病人心智功能及生活品質,並減輕照護者的負擔。三高、抽菸、頭部外傷 皆為失智症危險因子失智症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外,透過正確的觀念也可以預防及延緩失智的發生;除了遠離失智危險因子,包括三高、抽菸、頭部外傷等危害外,增加大腦保護因子,如多動腦、多運動、注意飲食均衡等,都是民眾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預防失智的最佳辦法。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

退休憂鬱風險增!9大祕訣老年快樂生活#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次餐敘,60出頭、即將屆齡退休的陳醫師問我:退休生活應如何安排?是否該繼續行醫?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於2013年發表的流行病學追蹤研究,顯示退休人士的健康和精神狀況,在短期內因工作壓力的解除而小幅提升,但中、長期後自覺健康甚佳的可能性少了四成,且出現憂鬱症狀的風險增加四成。也難怪陳醫師對退休有點焦慮。關於退休對身體和精神狀況影響的醫學文獻非常多,但大都是流行病學研究,其結果並不一致,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都有,不能一概而論。而且,老年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身體病痛、親人去世、經濟問題、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等,退休只是原因之一。退休可能對某些人造成經濟困難、無價值感和孤單寂寞,而出現憂鬱症狀,但不能與憂鬱症畫上等號。9大祕訣 好好規劃新生活不過,的確有人在退休後,頓失生活重心,無所適從,而覺得無聊,甚至產生焦慮或憂鬱,因此,退休生活真的需要用心規劃。1)愈早準備愈好/2014年,美國《老年精神》期刊上有篇研究,3939位英國公務員在平均46歲時接受問卷調查,長期追蹤21年後,平均67歲且都已退休,並接受憂鬱症的評估。結果發現:在中年時的職業位階低、生活水準差、工作壓力大以及親密人際關係貧乏者,較易得到憂鬱症。這意味著從中年時就該開始經營,到了退休時,才能有老本、老伴、老友,較不易得憂鬱症。在接近退休的前幾年,更要積極規劃,包括把工作或手上的計畫圓滿結束、經驗傳承、尋找退休後的合適居處,並籌劃各種活動。2)心理調適/退休後沒有了頭銜和權位,頭上光環不再,過去所受的禮遇消失,也許會感受到人情冷暖,心理要提早調適。3)從事另一個全職或兼職工作/在這個過渡時期(bridge employment),逐漸適應,慢慢退休。有些人,尤其是男性,價值觀建立在工作上,生活中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沒有談得來的朋友,也不熱中遊山玩水,如果突然不工作了,可能很難適應,甚至讓家人困擾。例如日本的「丈夫退休症候群」,退休的日本男人整天在家指揮太太,導致太太憂鬱症或夫妻關係緊張。因此,有人會再找一份全職或兼職工作,例如有些醫師從公立醫院退休後,再到私人醫院繼續執業或只看門診,增加收入是其次,主要是繼續服務病人,有成就感,覺得人生有意義。4)擔任志工/每星期一天或半天擔任志工,可以選擇與自己專業有關的(比較能駕輕就熟)或是全新的行業(較有新奇感),服務他人,覺得自己有用,且學習新知,加入志工團體,結交新朋友,生活更有趣。5)終身學習/除了看書、上網和閱讀報章雜誌外,還可到社區大學、其他公益或宗教團體選課,如電腦、攝影、自然生態和古典音樂等等,以豐富生活。6)保持原有的嗜好,並培養新的興趣/例如,維持原本喜歡的運動如乒乓球,還可涉足於盆栽、學太極拳和打麻將等。7)多運動/如果原本就有運動的習慣,如騎單車,請繼續。若沒有,至少要多走路、健行,增強體能。8)旅遊/不見得一定要出國旅遊,台灣有許多美景祕境,居家近郊的山間小徑、溪流和公園,都值得一遊。9)與親朋好友和晚輩多相聚/互相串門子、喝下午茶、吃商業午餐、一起出遊等,不僅聯絡感情,也才不會落寞無聊。要不要幫忙帶孫子?見仁見智,每家都不同。如果子女忙碌,自己身體硬朗、捨不得孫兒被別人帶或基於經濟的理由,那麼就幫忙帶,那可是個全職工作。折衷的方式是不定期、在需要的時候才幫忙帶,既可以含飴弄孫,又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本文摘自/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寶瓶文化出版)

失眠、頭痛,小心體內重金屬過多!

失眠、頭痛,小心體內重金屬過多!#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近幾年開始,台灣的食品業,幾乎每個月都能上演一次,如八點檔肥皂劇般,荒腔走板的食安戲碼,然而,食安危機頻傳,政府又毫無任何魄力,就此將黑心食品完全堵絕,在民眾只能力求自保的今日,該如何張起防護網,把有害物質隔絕在體外?食安危機所帶來的症狀 現代醫學難根除「最近門診常出現莫名全身痠痛,以及長期失眠的患者,」開業診所江明吉醫師觀察,在食安危機四伏的今日,有愈來愈多的患者,身體明明找不出病因,卻老是感到全身不舒服,他推測,有一大部分可能是黑心食品毒素長期累積體內,又加上生活型態不良所造成的。江醫師說,尤其是重金屬汙染!黑心食品毒素最大問題之一,就是重金屬,如果這些有害物質不斷累積在體內,全身的組織、細胞、免疫系統,甚至內分泌都可能會受影響,進而產生莫名頭痛、憂鬱、失眠等症狀,這些問題,若憑藉藥物、保健食品是沒有辦法完全改善,亦或根本找不出病因。那麼該如何把身體的毒素排出呢?江醫師指出,第一是遠離毒素來源,像是油漆、水彩、指甲油、化妝品、廉價茶等,第二,從改善體內環境做起,例如,改善腸道環境,維持腸胃健康,多補充硒、鋅等礦物質,促進體內金屬硫蛋白質的合成,解緩重金屬堆積。國外排毒研究:氦氖雷射能提升細胞代謝,加速毒素排除江醫師表示,根據英國醫學論文指出,氦氖雷射能夠提升細胞代謝,加速毒素排除,他解釋,氦氖雷射能夠經由類似針頭的光纖管,插入血管後釋放光能,形成攔截點,血液經體內循環系統經過攔截點,而達到研究所描述的效果:1)抗發炎/氦氖雷射照射之下,能夠減輕身體的發炎反應。 2)穩定體內脂質過氧化作用/體內脂質不穩定,會釋放致癌物質,氦氖雷射可以穩定脂質,避免致癌物釋出。 3)促進大腦釋放腦內啡/腦內啡是身體自行分泌的天然止痛劑,提高疼痛閥值,加以緩解身體各種不適。4)增加細胞粒腺體製造ATP/ATP是細胞的能量來源,氦氖雷射能加速能量的釋放,促進細胞代謝,增生體內膠原蛋白,微循環變好,抵抗力增加。5)身體神經迴路增加(REFLEXOGENIC EFFECT)/就像身體的警報系統,若身體神經迴路增加,能使免疫力有所提升。江醫師觀察,氦氖雷射自從被運用在醫學用途後,不少國外案例都發現,那些身上有較難癒合的傷口,經氦氖雷射治療後,傷口狀況皆有改善,在他門診上經雷射治療,失眠、偏頭痛、不明痠痛等患者,也出現症狀解緩的跡象。雖現今醫學進步之下,就連雷射也能幫助改善身體健康狀況,然而,江醫師提醒,若民眾想選擇氦氖雷射治療,除了慎選有衛福部核可之儀器,所使用的雷射管、雷射光纖針的產地也有所不同,例如有德國進口及其他國家生產的,了解越清楚越能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但江醫師還是建議,平日最好養成正常作息,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遠離毒素,才能減少各種有毒物質對身體的危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