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

高齡族不愛動問題多 掌握溝通3原則

高齡族不愛動問題多 掌握溝通3原則#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老年人不出門問題多多,有日本新創企業研發電動輪椅、肌力裝,冀望未來以科技輔助介入長照問題。預防醫學暨家醫專科醫師洪暐傑表示,老年人久不出門,容易有憂鬱、肌少症等問題,感染、死亡風險都會增加,對於科技輔助樂觀其成。不過,他也提醒,照護長輩應秉持「尊重」、「自主」和「關懷」,以多溝通、鼓勵取代強迫,才是最佳原則。長期不出門 肌少症、憂鬱現隱憂針對老年人不出門的原因,洪暐傑醫師指出,可能是行動不便(關節退化、骨刺,肌無力、中風等)、有頻尿等大小便問題,或者情緒上懶得出門,覺得出門無趣,也有人怕出門增加家人照護負擔,甚至是社交退縮,怕被外人冷落,以及擔心裝有鼻胃管、坐輪椅,外觀不好看不敢出門。洪暐傑醫師強調,如果老年人長期不出門,長期社交退縮,很容易演變為憂鬱症,且在家若吃得隨便,營養素不足,加上活動力不夠,出現肌少症,「肌肉量少10%,免疫力就會下降,肌肉量減少超過30%,直接與感染和死亡的風險增加有關。」此外,長輩長期待在家,可能習慣24小時都在睡覺,作息顛倒,容易情緒不穩定,易與家人起衝突,甚至與整家族都鬧翻。都是醫師在臨床上常見遇見的狀況。老年照護大不易 照護者也會職業傷害 洪暐傑醫師臨床上還觀察到,照護過程中,7成照護者常有下背痛的困擾,因為搬運照護需長期彎腰,嚴重會導致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手麻腳痲,甚至照護者有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醫師也曾遇過照顧者,力氣不夠,搬運長輩過程中,支撐不住雙雙跌倒,兩人都骨折了。他提醒,照護者要特別小心,確保搬運姿勢和動作,避免照護和被照護者都受傷。面對高齡浪潮需求 日本研發高科技輔具同樣面臨老人化浪潮的日本,意識到老年長照的重要性,結和高科技來幫助長輩與照顧者,甚至設計多有巧思,讓人對輔具改觀。例如有企業研發電動輪椅,外觀具未來感,且多輪設計,操作性方便。甚至針對照護者,也有極具科幻概念的肌力裝,不靠電力以空氣動力提供支撐力,讓照護者在搬運時更省力,避免受傷風險。洪暐傑醫師對於科技輔助樂觀其成,表示很多家屬僅是用輪椅把患者推至公園,但在旁邊聊天,沒人理會長輩,不是很好的狀況。電動輪椅的優點,是長輩可以自行操作,當握有主控權,情緒有很大不同,如果不能自主,很容易有上述憂鬱等情形;至於肌力裝,若有助於減少照護者關節、肌肉壓力,是有助於預防肌肉、骨骼受傷,甚至避免兩兩跌倒。不過醫師提醒,使用這類輔具還是要諮詢專家,包含輪椅的安全性、操作性、輪椅高度,都是需要評估的。照護長輩 醫師籲尊重、自主和關懷許多人總是希望給長輩最好的,但洪暐傑醫師說,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長輩,長輩有自己的想法和習慣,應秉持「尊重」、「自主」和「關懷」原則,只要沒有太大健康危害,讓長輩感覺被尊重很重要,並給予生活上各種關懷。「預防醫學教科書中,針對90歲以上人瑞的建議,白話就是『醫師不見得活的比病人久了』。」醫師說,只要沒有太大危害,盡量不要強迫病人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過,長輩是否出門,仍是大哉問。洪暐傑醫師建議,民眾仍要多鼓勵、溝通,取代脅迫,對於家屬和長輩才是較好的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

住隔離病房好焦慮 緩憂鬱這樣做#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被隔離人數也不斷攀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關心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況,進行情緒支持與評估,在訪視的30名隔離個案中,發現約有一成出現焦慮或憂鬱等情緒困擾。精神科醫師建議看書、追劇、睡好或放輕鬆,都有助減低焦慮。常見焦慮、憂鬱、極度不安高醫隔離病房與精神部醫療團隊合作,在資訊工務部門協助下,架設遠端的會談系統,讓精神科醫師及心理師在不直接接觸被隔離者的狀況下,與入住隔離病房者進行對談評估。初步發現,多數被隔離者情緒狀況穩定,約僅10%呈現焦慮或其他情緒困擾,需要進一步藥物或心理的協助,所幸這些被隔離者經兩次採檢結果都呈陰性反應。高醫精神醫學部主任柯志鴻醫師指出,在2003年SARS期間,全球約50篇心理相關的論文均顯示,SARS不僅造成病人生理的危險,也導致大眾普遍惶恐,在疫情最初階段,群眾或患者最常見的三種情緒就是焦慮、憂鬱、極度不安(急性壓力反應);而感染者、被隔離者及第一線工作人員則是最常暴露在這些壓力的高風險族群。擔心感染親友 睡眠精神狀況差柯志鴻主任指出,被隔離者擔心的不僅是自身可能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擔心隔離前是否感染家人或朋友,回到社區後是否遭到異樣眼光?以及經濟衝擊等多重壓力,常出現憂鬱、焦慮、不安的情緒,進而影響到睡眠或身體精神狀況。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恐增憂鬱及焦慮!

每天坐超過8小時 恐增憂鬱及焦慮!#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算過自己一天坐著的時間有多長嗎?根據一篇刊登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的研究指出,平日每天久坐時間少於8小時,比久坐時間超過8小時者的憂鬱及焦慮程度低。該研究為一系統回顧研究,研究者以42名每週工作30個小時以上的成年人為對象。參與者佩戴身體活動測量器(activPAL)持續一週,以身體活動步數作為共變量,依參與者每天坐著的平均時間,分為「低於8小時」、「8-10 小時」、「10 小 時以上」三組,並將參與者完成的焦慮和憂鬱量表(HADS)及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 (SF-12),採共變數分析進行檢測。結果顯示,平日的久坐時間對焦慮和憂鬱以及心理健康和活力有顯著的影響,週末則無明顯差異。以平日坐著的時間分組比較發現,「低於8小時」組別成員的焦慮和憂鬱程度低於另外兩組,且心理健康和活力的得分較高。坐著的時間越久 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教授徐錦興表示,上述研究結果與大眾的認知相同,如果坐著的時間越久,情緒低落的情形就越明顯,像是上班族,工作時已 長時間久坐,回到家又選擇靜態的看電視,就比較容易會有情緒低落和焦慮感,相反地,如果進行一些有氧活動,當活動的時間夠久、強度夠高,就會分泌腦內啡、多巴胺等激素,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受。建議民眾可透過現代化工具,像是手機 APP、運動手環、智慧手錶…等,設定一天坐著的時間不超過8小時,提醒自己定時起來走動,可降低久坐對身心健康產生的危害。長時間坐著 易造成肩頸腰痠痛、減少與他人互動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無論我們坐著的時間多長,都該增加身體的活動力,「坐」會影響身體與心理,常常是因為坐的時間拉長或工作者只專注於電腦作業,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肩頸腰的痠痛、減少與他人的互動,焦慮與憂鬱的各種負向情緒沒能轉換。如果無法改變「坐」的行為,可先從調整坐姿著手,即便是坐著也能進行簡單的活動,像是身體扭動、轉動、伸展擴胸、腳伸直擺動、提肛…等,避免久坐造成身體的僵化及專注力的下降、加重鬱悶。建議民眾可試著計算自己一天起身的次數,發現自己坐著的時間實在太長,就應調整改變。而企業端不妨增設每天15-20分鐘的休息時間,鼓勵員工起身活動或搭配音樂做操,增加員工福利的同時也能提升工作效能,不僅能幫助員工維持健康的身心,還能增加公司的生產力,相信這是企業與民眾所樂見的。

定期檢視情緒 寫心情日記防憂鬱

定期檢視情緒 寫心情日記防憂鬱#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憂鬱是一種不快樂的情緒,當不快樂的情緒強度影響身心和生活、發作時間延長、發生頻率增加,就須專業介入。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說明,網路是現代新興的工具,帶來感官的反應,過度使用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視力、姿勢及情緒等身心健康。她也強調了解與覺察情緒的重要性。建議可嘗試使用憂鬱情訊檢測APP或手寫心情日記做紀錄,了解自己當時實際的感受,屆時尋求醫療協助時,也能藉此份紀錄讓醫師更了解整體狀況,包含情緒起伏的時間點,情緒低落的前因後果等。呼籲有憂鬱情緒孩子的家長,適時調解自身的情緒,不受孩子負面的話語影響,把他每一點小進步都看成大進展,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情。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 避免憂鬱上身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發現,12.4%青少年「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扣除睡眠時間,青少年每天有近五分之一的時間都感覺壓力大。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在憂鬱防治上,非常多的研究顯示「情緒篩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因此基金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研製3種憂鬱情緒檢視量表,因應需求開發了「憂鬱檢測APP」,其中包含名人紓壓分享、放鬆練習、好圖分享等,提供民眾所在位置周邊包含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選擇。民眾可以時時檢視情緒,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有效防治憂鬱症的第一步。心理健康看不見 卻影響自我與周圍的人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表示,過去曾因工作壓力陷入低潮,在兒子的邀約下一起參加了馬拉松,靠著跑步運動,促進及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他分享使用憂鬱檢測APP經驗,花2-3分鐘就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可以提醒自己適時放鬆或需要找人談談、求助專業等。他提醒,心理健康是看不到,卻經常影響著自己及周圍的人,非常需要重視的事。使用檢測APP可客觀地了解自己情緒變化,透過持續記錄及回顧,就不會讓負面情緒累積而不自覺。透過書寫心情日記 與自己對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40份,結果發現青少年心情不好時,僅不到2成青少年會「主動求助」。不想求助的原因以「不想麻煩對方」最多,其次為「說不出口」。13.5%受訪者「常」覺得孤單,越覺得自己「孤單」,其達憂鬱的比例越高,憂鬱程度越嚴重者,「與他人互動/聊天」而上網的比例越高。葉雅馨說,孤單與憂鬱相關,這與過去文獻結果一致,現在青少年習慣使用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軟體發佈訊息與他人聯繫,雖然更及時便利,但仍有許多人感到孤單。透過書寫心情日記,記錄壓力的事情經過及後續處理方式,經由與自己對話,釐清問題與矛盾點,找出困擾的地方,學習篩檢自己的情緒,了解是否需尋求專業協助,甚至在未來遇到相似的壓力事件,就可回溯日記參考解決方式,避免再次陷入負面的情緒。

3個問題 釐清是否有憂鬱傾向

3個問題 釐清是否有憂鬱傾向#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統計,臺灣的憂鬱症盛行率約占總人口8.9%,大約有200萬人符合憂鬱症狀,但很多人擔心被貼上標籤,或要吃抗憂鬱藥而不敢就醫。對此,藥師郭建宏強調:除了吃藥之外,越早察覺自己有憂鬱傾向,透過非藥物方式調整現況與情緒,就能早日跳出憂鬱漩渦。憂鬱情緒3肇因想要釐清是否憂鬱傾向,可以先問3個問題。1. 你最近有沒有發生大改變,而這個改變足以影響你整個生活?如:轉職、升遷與壓力有關,或是家人、情人發生大變故,與情感有關。2. 你是否有失眠問題和情緒管理上的困擾?有時會突然失控,如:會無法自控的嚎啕大哭或勃然大怒,尤其這樣的狀況是以前不曾發生過的。3. 你這樣的情況已經維持多久了? 民眾也可自行到衛福部下載「心情溫度計_簡式健康量表」和董氏基金會的「憂鬱症量表」,透過自我檢測量表,可及早釐清現況,找出憂鬱根源並正確治療。抗憂鬱5大面向對於有輕、中度憂鬱傾向,或自覺生活已被負面情緒影響者,可以先從以下5大面向做起:1.改變、調整生活:比如你是因長期處在壓力過大的工作環境下導致憂鬱,就必須跳出這個環境,才能獲得改善。2.調整睡眠時間和營造睡眠氛圍:長期睡眠不足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是影響情緒的重要肇因,先讓自己睡飽睡足;若已處在不易入睡的狀態,則可透過營造睡眠氛圍,像是黑暗、安靜的環境助眠。3.檢視日常飲食並善用對心緒有裨益的營養素:現代人追求窈窕,很多人會不吃、少吃或偏食,長期下來會讓人情緒變差;另可補充穩定心緒的食物及營養品,如:睡前喝牛奶、吃鈣片或是攝取堅果、香蕉與糙米類,攝取對睡眠、穩定心神及放鬆有助益的GABA(γ-氨基丁酸)和色胺酸。4.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每天規律運動30分以上,身體經過新陳代謝,大腦會產生讓人感到快樂的腦內啡,有助於轉移思慮和情緒。5.人際協助:人是社會性群居動物,人際支持相當重要,平時可與熟識的好友碰面、談心宣洩。學名藥、原廠藥沒差!藥師郭建宏說明,臨床常用的第一線抗憂慮症藥物,在今年退出臺灣市場,引起病患不安,但我國的製藥廠均通過GMP(優良製造標準)與PIC/S(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認證,上市的學名藥必須通過兩項重要測驗,證明不只與原廠藥的有效成分相同,就連效果也和原廠藥一樣,服藥者不必過度擔心。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廣!病友易憂鬱焦慮

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廣!病友易憂鬱焦慮#憂鬱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常面臨皮膚搔癢難耐、掉皮屑、流湯流膿等困境,因病症影響廣,患者生活品質、夢想實踐均受衝擊。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攝《異外人生 異氣相挺–勇敢追夢我挺你》挑戰極限微電影,盼喚起民眾對異位性皮膚炎之重視,也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因現在已有劃時代的治療問世,新型生物製劑可望有效控制疾病,活出精采「異」外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暨臺大醫院皮膚部朱家瑜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皮膚屏障異常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疾病,常見症狀為搔癢難耐、脫屑、紅疹等。朱家瑜醫師強調,異位性皮膚炎其實是一種會反覆發生的慢性疾病,病友可能終其一生都需要與其對抗。傳統治療待加強 病友夢想實踐受阻礙朱家瑜醫師提及,患者最在意的病症是「搔癢感」,因搔癢感大幅影響睡眠品質。然而,對於患者而言,傳統治療對於癢感改善仍有待加強。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有三部曲可參考,第一部以保濕劑、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為主;第二部可加上局部免疫抑制藥膏、紫外線照光療法、短暫口服類固醇;第三部使用口服免疫調節劑。但類固醇及免疫調節劑會全面壓制免疫系統,患者可能免疫力降低,若自行停藥也可能面臨更嚴重的發炎反應,患者易陷入惡化→用藥→停藥→再度惡化的惡性循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賴柏如醫師引用國外成人病友調查為例,超過7成病友的工作與家庭生活受到影響、7成表示運動或興趣受到限制、5成表示夢想實現受阻。此外,根據皮膚病學研究雜誌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焦慮及憂慮的機率是一般民眾的2倍以上。挑戰極限影片首映 盼各界重視患者需求為鼓勵病友恢復治療信心、呼籲大眾給予病患支持,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特別推出《異外人生 異氣相挺–勇敢追夢我挺你》微電影。特邀胡先生分享他的「異」外人生,講述曾因為疾病影響工作、阻擾跑步的夢想,在積極治療後成功挑戰馬拉松的故事。兩位醫師亦同步呼籲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友除了日常照護外,也可主動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透過積極治療,走出異膚人生。

排肝氣鬱結3步驟 擺脫憂鬱助好眠

排肝氣鬱結3步驟 擺脫憂鬱助好眠#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因受挫情緒調節不當,導致精神相關疾病。依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disability)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但是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的人罹患它,只是有時候因醫生的疏忽沒有診斷出來,有時是病人本身不肯承認罹患了這疾病。憂鬱症有那些症狀?憂鬱症之診斷,大致上是指大概有持續兩週的心情低落,又伴隨著以下的生理機能的障礙,才能做憂鬱症的診斷。1)情緒憂鬱:心情低落或煩躁、易怒、容易落淚。2)負面思考:感到無助、絕望、沒有價值、罪惡感,甚至有自殺的企圖或念頭。3)認知失常:反應遲鈍(或混亂)、無法專心、記憶差、工作能力減退。4)生活失序:疲倦、食慾不振(或過盛)、失眠(或嗜睡)、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其中睡眠障礙更容易導致症狀加重。針對憂鬱症 中西醫論調不同西醫看待憂鬱症主歸因於大腦神經傳導出現問題,而中醫看待憂鬱症則歸因於五臟中心、肝、脾三臟失衡而導致身心失調。中醫認為「肝」是影響憂鬱症最重要的臟腑。中、西醫對肝的解釋不同,西醫指的是實質臟器肝臟,而中醫除實質臟器外還包含其他相關組織及功能性象徵,例如肝主筋和爪,包含人體的韌帶、筋膜、指甲和神經系統;肝主「藏血」和「疏泄」,指的是肝能儲存血液及調節全身血量供應,能疏通人體的氣機血行以調節情志活動的功能。長期肝氣鬱結 易出現精神恍惚、淺眠多夢等症狀若長期受挫情緒抑鬱,導致肝疏泄不足,則會「肝氣鬱結」。肝氣鬱結會使人容易有負面情緒,並會有胸脅脹滿、胸悶喘不過氣、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若是肝氣鬱久而化火,擾亂心神,則會使人焦躁易怒,伴隨失眠、頭痛、眼睛酸澀等症狀。又久鬱轉虛,耗血傷營,導致心失所養,則更易出現情緒低落、精神恍惚、淺眠多夢等症狀。排憂解鬱三步驟第一步、陽光和飲食是重要關鍵大腦分泌足夠的血清素,可以幫助保持一整天好心情,而白天充分的日曬則是關鍵,而且,血清素到晚上會轉變成幫助入睡的褪黑激素,改善睡眠促進良性循環;另外,多食用含「色胺酸」的火雞胸肉、南瓜子、蛋、堅果類,有足量的色胺酸則可以產生足量的血清素來幫助抗失眠、抗憂鬱。第二步、勤運動:導引與按蹻導引是以骨骼肌的運動為主的主動運動,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等,須配合呼吸,與氣功關係密切;按蹻是需要借他人之力,使肌肉與關節發生運動的被動運動,即不是鍛鍊者自己運動,包括現代的推拿、按摩等,平時可藉由主動的導引與被動的按蹻使氣機舒暢、血行順暢來改善憂鬱及睡眠的症狀。第三步、練呼吸:調節自律神經藉由練習深沉緩慢的腹式呼吸,調整吸氣吐氣時間的比例-吐氣時間較吸氣時間長,藉由呼吸去反向調節自律神經,讓情緒、身體得以放鬆,以有效改善憂鬱及失眠的狀況。睡眠佳則心情愉快,心情愉快則睡眠佳,希望大家都注意陽光與飲食、勤運動、練呼吸來排憂解鬱睡好眠。

不只是憂鬱練習 找到你的核心情緒

不只是憂鬱練習 找到你的核心情緒#憂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從頭到腳慢慢審視你的身體,以尋找任何情緒,無論這情緒有多麼細微或微妙。當你找到某種感覺時,問自己以下的每個問題,以找出最適合的核心情緒。務必要慢慢進行。一次檢查一種情緒。給自己充裕的時間(花三十秒鐘審視你的身體尋找每一種情緒,這將會感覺花很久時間)。回答下面的每個問題,並在你現在找到的每一種情緒旁邊打勾。只要接受你注意到的東西,並且抗拒評估「你是否應該有這種感覺」的誘惑:•我感到憤怒嗎?•我感到悲傷嗎?•我感到恐懼嗎?•我感到厭惡嗎?•我感到喜悅嗎?•我感到興奮嗎?•我感到性興奮嗎?選擇一個你正在經歷的核心情緒。盡量注意情緒本身就好;不要去思考情緒,只是感受它就好。停留三十秒,一邊深呼吸。當你和那種情緒一起停留更久,會發生什麼事?寫下你注意到的三件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你正在經歷的情緒完成下面的句子。不要去判斷或思考,當你的身體感覺到這種情緒時,只要讓它告訴你答案就好。我對____很生氣,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難過,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害怕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厭惡,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我對____感到高興,而且想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我對____很興奮,而且想要和___________________分享。我對____產生性興奮,我的幻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摘自/不只是憂鬱/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