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免疫系統出問題 腸道最先知道!

免疫系統出問題 腸道最先知道!#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同時也是我們的第二大腦,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都在腸道,同時亦支配了包括血清素和多巴胺等情緒因素,若腸道健康受損,可能導致過敏、氣喘,罹癌的風險也可能增高。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免疫系統疾病、抑鬱、自閉症等,這些看似無關的病症,居然都有可能是因為腸道出問題所惹的禍!然而腸道要健康的關鍵就是要培養好菌!好菌多才能使身體機能正常運作,提升免疫力。腸道不NG 排便警訊別忽視台灣已為高齡化社會,銀髮族因年齡的增長,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腸道功能跟著下降,導致排便情況改變;另外,隨著飲食西化、肉食主義,加上現代人運動不足、壓力大,這些也都是年輕族群常見便秘的原因。王輝明醫師說:「吃甚麼東西就排甚麼東西,腸道就像一面鏡子,腸道若健康,氣色自然就好,建議民眾可以從糞便顏色、形狀、氣味、次數等判斷腸道健康與否。」怎麼吃才有效? 補充益生菌是關鍵隨著年齡的成長,老年人體內的好菌逐漸降低,到了70歲左右大約只剩下10%,要怎麼吃才能讓腸道健康?王輝明醫師指出,腸道與心理疾病關係密切,情緒也是由它來掌控,若出現精神症狀,例如全身不對勁、情緒不穩定、易怒、神經質、對工作失去興趣、注意力不持久集中、消極、缺乏活力,那你可能是罹患了腸漏症。建議平時攝取益生菌增加腸道內好菌數目,減少致病壞菌數,使腸道達到菌相平衡。(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抗老化、延緩失智症 吃南瓜就對了

抗老化、延緩失智症 吃南瓜就對了#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夏末季節收割的南瓜經過幾個月的保存之後於晚秋熟成,從晚秋到初冬成為家家戶戶的桌上佳餚,是南瓜最好吃的時期。應選擇沉重且外形飽滿、蒂頭粗厚、切口枯萎成軟木塞狀的南瓜。購買切開的南瓜時,應選購果肉顏色較深,內膜很多且囊籽很大的。南瓜可提高免疫力 促進血液循環黃色果肉來自於β胡蘿蔔素的顏色,由此可知南瓜富含胡蘿蔔素,再加上具有高度抗氧化力的維他命C與E,可說是最強組合。南瓜可提高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有效預防生活習慣病和老化。南瓜大致分成西洋南瓜與日本南瓜,西洋南瓜的β胡蘿蔔素含量是日本南瓜的6倍左右,營養相當豐富。最近有研究報告指出,南瓜內含的維生素B3具有改善長期記憶的效果。維生素B3會通過血腦障壁,阻礙血管收縮素轉化(ACE)的作用,抑制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發作,被認為與有效改善阿茲海默型失智症的血管收縮素轉化抑制劑具有相同作用。維生素B3可以直達大腦發揮作用 血腦障壁是大腦血管壁的一種機制,避免血液中的物質輕易進入大腦。雖然這個機制可以避免大腦受到有害物質侵害,卻也讓有益大腦的營養成分無法通過,必須繞道才能進入大腦。不過,維生素B3可以直達大腦,發揮作用。加熱不會流失維生素B3,β胡蘿蔔素與維他命E屬於脂溶性營養素,將南瓜油炸或嫩煎有助於提高吸收率,做成焗烤、可樂餅或濃湯也很適合。此外,南瓜蒸過後吃起來更甜,可將蒸南瓜泡在醬油湯汁醃漬,或做成南瓜沙拉。(本文摘自/跟著醫學博士這樣吃,「記憶力」變好了!/采實文化出版)

翻來覆去睡不著 怎樣吃更健康?

翻來覆去睡不著 怎樣吃更健康?#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活壓力、情緒起伏、時差經歷、甲狀腺亢進、消化不良、過多咖啡因、藥物作用、或是正值經期、更年期時,都有可能造成失眠。睡眠不足會影響到身體內分泌、新陳代謝與免疫力,往往導致疲勞、情緒不佳、容易感染與健忘等問題。長久失眠更容易誘發慢性病發生。怎樣吃更健康1) 飲食原則暴飲暴食、常以零食甜點充飢、睡前飲食…不良的飲食習慣最容易影響睡眠。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嚥、維持飲食均衡,廣泛攝取全榖雜糧、新鮮蔬果、豆類、堅果種子等,有助於獲得充足營養,更容易入睡。紅棗、桂圓、蓮子、藕粉、百合、茯苓、芡實等,也能幫助安穩心神。2) 多補充哪些營養素,可從哪些食材中獲得 預防與改善 關鍵營養素   推薦來源 鎮靜與放鬆肌肉 鈣質 大豆製品、莧菜、紅鳳菜、芥藍、油菜、甘藷葉、青江菜、小白菜、芝麻、青花菜、秋葵、無花果等 鎂 小麥胚芽、蕎麥、薏仁、小麥、大豆製品、葵瓜子、南瓜子、芝麻、腰果、杏仁、松子、香蕉、黑棗等 有助於生成血清素與促進褪黑激素,改善情緒不穩與調節睡眠 色胺酸 糙米、燕麥、大麥、大豆製品、豌豆、海藻、香蕉、棗子、奇異果、無花果、花生、葵瓜子、南瓜子等 維持腦神經系統正常運作 維生素B群 營養酵母、小麥胚芽、蕎麥、豆製品、生鮮水果與蔬菜等 3) 哪些食物要忌食含酪胺酸高的起司、巧克力、茄子、馬鈴薯、糖、菠菜、番茄、紅酒,會刺激正腎上腺素保持警覺清醒。過量咖啡或茶飲料會使腎上腺過度活動與利尿,影響睡眠。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食物,需要長時間消化,因而影響睡眠。辛辣調味與碳酸飲料可能導致灼熱感與消化不良,高糖甜食容易造成高血糖,或是容易產氣的豆子、蔬菜,都會影響睡眠。【主菜】香蕉杏仁醬豆腐(二人份)  食材:嫩豆腐200公克、香蕉1根、豆漿優酪乳100毫升、杏仁15公克、新鮮迷迭香葉少許。 做法:1.    將杏仁先放入烤箱低溫烘烤,再以調理機打碎成杏仁泥。2.    再將香蕉、優酪乳、迷迭香加入調理機,與杏仁泥一起攪打混合成香蕉杏仁醬。3.    將香蕉杏仁醬澆淋在嫩豆腐上即可。功效解析:豆腐與豆漿優酪乳同時含有鈣、鎂、色胺酸與維生素B群等,能提供腦部豐富營養,維持腦神經系統正常運作。香蕉含有色胺酸,有助於生成血清素與促進褪黑激素,改善情緒不穩與調節睡眠。杏仁含有鎂,能放鬆肌肉,而迷迭香能減輕頭痛暈眩,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特別提醒:新鮮迷迭香風味重,用量不需太多。營養組成(一人份) 熱量 (大卡) 蛋白質 (公克)  脂肪 (公克)   醣類(公克)  膳食纖維(公克)  重要植化素與微量營養素 167 9 7 21 3 維生素B群、鈣、鎂 【配菜】醋拌嫩薑裙帶芽(二人份)食材:生鮮嫩裙帶菜100公克、嫩薑絲10公克、蘋果醋1大匙、糖1小匙、鹽1/4小匙、蔴油1/2小匙。 做法:1.    裙帶菜以冷開水浸泡一下,瀝乾。2.    將醋、糖、鹽、蔴油以溫開水調勻,成為醬汁。3.    將裙帶菜、薑絲、醬汁拌勻即可。功效解析:失眠者通常食慾不佳,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的惡性循環,醋拌嫩薑裙帶芽的酸甜滋味有助於開胃、回復食慾,其中蘋果醋能幫助調理已經紊亂的新陳代謝,裙帶菜中含有鈣、鎂等礦物質,有助於鬆弛緊繃的肌肉,嫩薑也有助於血液循環,改善睡眠品質。特別提醒:如果買不到新鮮的嫩裙帶菜,也可以乾燥裙帶菜泡水復形、瀝乾後取代。營養組成(一人份) 熱量 (大卡) 蛋白質(公克)     脂肪 (公克)   醣類(公克)      膳食纖維(公克) 重要植化素與微量營養素 35 0.4 1 6 2 鈣、鎂  還想知道更多養生食譜嗎?快參考《日日蔬療!對症素食抗病全書》(本文摘自/日日蔬療!對症素食抗病全書/繪虹企業)

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吃飯不喝水

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吃飯不喝水#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外科醫生用「左手」吃飯、內科醫生使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 用非慣用手吃飯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而且會改用較多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本文摘自/醫學博士才知道的驚人工作分配術/核果文化出版)

燕窩貴鬆鬆真的營養嗎?

燕窩貴鬆鬆真的營養嗎?#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採訪報導)燕窩一般都被認為是貴婦名媛最愛的美容保養聖品,然而,貴鬆鬆的燕窩真的有這麼高的營養價值嗎?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根據研究燕窩中的唾液酸,能調理生理機能、提升免疫力、滋陰潤燥並穩定神經與情緒,而且燕窩中的唾液酸含量約是蜂王漿的200倍,燕窩也富含對於皮膚具有美容保養作用的物質,像是EGF物質(表皮成長因子)、膠原蛋白、玻尿酸、製造彈力蛋白細胞FGF(線維芽細胞增殖因子)。燕窩分級無法區別營養價值在選購燕窩時,時常會看到業者將燕窩做1A、2A、3A等的分級,這樣的分級是否也能區別營養價值的高低呢?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1A、2A、3A是代表手指頭的大小,也就是一指幅、兩指幅、三指幅,以這個方式去認定燕窩的寬距,因此,這個分級僅是評判大小之用,並無法區別營養價值,消費者在選購時,應把重點放在燕窩有無用藥水水洗以及產區上面。售價不等於營養價值高低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洞燕因為生長在懸崖峭壁上,較少汙染但摘採較不容易,人工貴、產量又少,售價自然貴上許多;屋燕的燕窩因為容易取得,產量多,價格較便宜。此外,洞燕的燕窩因為築在峭壁上,比起屋燕而言,含有更大量礦物質。但依營養價值而論,如同平地高麗菜與高山高麗菜一樣,可能會在口感上會有比較脆或比較軟的差別,但營養方面沒有影響。購買燕窩時還需要注意哪些選擇標準?廣生堂營運長王靜美表示,消費者可從容易辨別的乾燥度與味道著手,應選擇沒有異味又全乾燥的產品,並掌握燕窩選購的3高原則:高品質、高規格、高安全性。禧元堂公關經理陳采寧表示,購買燕窩時要特別注意塗膠問題,若是燕窩泡水後拿起來較重的,外型看起來變少的就是有塗膠,因為有些膠只會在熱水中溶解,泡水之後燕窩也因為膠影響品質膨脹程度不大,也可拿起來聞聞看,有化學味的就有可能是塗膠。

鼻炎習慣就好?不處理恐致全身危害

鼻炎習慣就好?不處理恐致全身危害#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在台灣,約有1/4的成人及1/3以上的兒童為過敏性鼻炎苦惱。近日春雨綿綿,忽冷忽熱又潮濕,兒科門診病患增多,常有家長對於小孩老是感冒、怎麼小孩老是經常感冒,晚上鼻塞、早上一直流鼻水,看完醫生會改善,但一停藥又跑出其他症狀,每次感冒都會拖延2、3週以上,是不是免疫力有問題?出現時常鼻塞、流鼻水且症狀反覆衛福部苗栗醫院兒科醫師荀泰威說明,這些小朋友其實是患有過敏性鼻炎,常見病況是會鼻塞、一直流鼻水,症狀反反覆覆好幾星期。每個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嚴重度亦因人而異。季節性過敏鼻炎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段發病,常見春天因花粉引起的過敏,全年性則可能整年都會有症狀,如塵蟎、霉菌或冷空氣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不處理 恐致全身性危害過敏性鼻炎的發生,主要跟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有些民眾會覺得既然是慢性鼻炎,只要習慣就好,荀泰威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不處理的話,可能會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危害。例如患童因鼻塞、流鼻水,時常張嘴呼吸,容易導致口腔細菌滋生,引起口臭、口角炎,甚至因而影響下巴骨骼發育,致使齒列不整,同時也容易併發中耳炎、鼻竇炎。夜間呼吸不順暢也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效差等問題。荀泰威醫師說明,目前過敏性鼻炎並沒有根治的方法,預防發病可從11件事著手注意:1) 避免接觸過敏原。2) 保持家居清潔,避免塵埃積聚。3) 廚房、浴室要保持乾爽、通風。4) 時常清洗冷氣機隔塵網。5) 睡覺時應在鋪好被服後過一段時間才就寢,減少塵埃。6) 避免種植開花的植物。7) 被服要常清洗以防發霉。8)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9) 保持家居空氣流通,切勿在患者面前吸煙。10) 室內溫度適宜保持約在25℃,前往冷氣設備的地方要帶外套。11) 確保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

背硬梆梆、腳水腫 電腦病上身#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俗稱電腦病的「VDT症候群」受到矚目的時間,應該有長達20年了吧。當身體向前傾一直盯著電腦畫面,用手肘撐著身體敲打電腦鍵盤,持續一、兩個鐘頭都保持這兩種姿勢,脖子、肩膀、背部一定會變得硬邦邦。交感神經亢奮之後,手腳會冰冷、血液循環下降,腳部甚至還會浮腫。如果一直持續上身向前傾的姿勢,隨著交感神經取得優勢,呼吸也會跟著變淺變快,壓力也會讓免疫力下降。深呼吸過度換氣就可能會陷入恐慌我有一位從事和電腦相關工作的朋友。這份工作壓力大到讓他長期陷在恐慌中。當一個人的呼吸變淺變快後,會不自主地反覆深呼吸,如果在深呼吸的過程中過度換氣(呼吸量超過身體的需要),腦內的氧氣過度增加,會讓人陷入恐慌,我的朋友就是這種情形(其實就是「過度換氣症候群」)。這種情形讓他在往後的10年,花了大筆的錢到指壓師那兒報到才痊癒。其實,我有個完全不花一毛錢的預防對策,就是多做「伸展運動」。打電腦每過一個鐘頭就休息10分鐘,動動身體做做伸展運動,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紓解肩頸的痠痛。我朋友就是做了指壓之後,沒有修正上身向前傾的姿勢,所以脖子或肩膀一痛,就貼含類固醇的消炎痠痛貼布。不論是站或坐上身的重心要往後事實上,這類痠痛貼布的副作用足以使人致死,是非常危險的一種產品。簡便的痠痛貼布、消炎鎮痛劑(包括止痛劑在內),都會使交感神經緊張、讓血液循環變差。上身向前傾的姿勢不但會壓迫腸胃阻礙消化,還會造成肩頸的負擔讓人頭痛、頭暈,甚至發生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變。如果情況惡化,疼痛麻痺等不適症狀,今後有可能長伴你一生一世。大家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只要醒著不論是站是坐,都要抬頭挺胸,讓上身的重心往後,腹肌用力並伸展背肌。(本文摘自/你,就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大是文化出版)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

找不到病因?低體溫10病徵自我檢測#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現今正常體溫低於36度的「低體溫族群」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的負面因素。體溫下降1度 免疫力就降低3成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就降低3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或是感到不適遲遲無法治癒,難以維持健康狀態。現在醫院的門診病患,有7成左右的人是因「不定愁訴症候群」求醫。不定愁訴症候群是指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人體遍布許多神經,連結腦部且貫穿脊椎內部的「中樞神經」是所有神經的根基,從中樞神經分支出的「末梢神經」布滿身體各處。自律神經失調  「低體溫」就是萬病之源末梢神經又分成2種,一種是由將刺激與感覺傳達至大腦的「知覺神經」,以及接收大腦指令活動身體的「體性神經」,負責控制手腳活動與眨眼等動作。多數情況下,人可以透過自我意志控制體性神經。另一種末梢神經則是負責調節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吸收、荷爾蒙分泌、調節體溫等生命功能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不受個人意志控制,但我們的呼吸與心跳從未休止,就是因為自律神經不眠不休持續運作的關係。自律神經有「調節體溫」的作用。一旦自律神經失衡,人體就無法確實調節體溫;也就是說,只要維持穩定的自律神經平衡,就能維持最適體溫。值得注意的是,當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便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體溫偏低。長期睡眠不足、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的人,很容易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的不適症狀與疼痛。千萬不要小看「體溫少一度」的影響,不改善低體溫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就會引起慢性的身體不適與疼痛。隨之而來的免疫力降低也讓人容易生病、代謝遲緩、提早老化,百害而無一利。虛寒體質vs.低體溫的比較虛寒體質與低體溫看似相同,事實上完全是兩碼子事。一般來說,虛寒體質是指體表的一部分變冷,例如手腳冰冷,自己會有明顯的感覺。相對於此,低體溫則是指體內溫度較低,自己不會有「冰冷感」。無論哪種情形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不過相較之下,「低體溫」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虛寒體質更嚴重。正常體溫約36℃/虛寒體質=末梢神經障礙:手腳等肢體末梢冰冷正常體溫約35℃/低體溫=中樞神經障礙:身體內部冰冷「低溫族」自我檢測/請在下列符合描述的選項打勾1) 老是覺得身心倦怠、容易疲勞。2) 曾經為了減肥不吃正餐。3) 有肩膀痠痛、頭痛或便祕等任一問題。4) 觸摸腹部時感到冰冷、肚臍以下特別冰涼。5) 肌膚與頭髮沒有彈性、光澤。6) 早上爬不起來。7) 一到晚上雙腿就會水腫。8) 吃很少卻容易發胖。9) 動不動就感冒。10) 脾氣暴躁易怒、容易情緒低落。勾選項目越多,代表你可能是「低體溫」危險族群。(本文摘自/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采實文化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