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放療與化療 會破壞免疫力?

放療與化療 會破壞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醫療有限、而自癒力無限」,如何在積極治療與免疫力取得平衡?迷失4:放療與化療會破壞免疫力?【正解】化療放療雖會破壞免疫力,但只是有限程度地使免疫力受傷,但卻達成了癌細胞無法生存的目的,而受傷的正常組織與免疫反應能很快恢復。腫瘤有強大的免疫抑制力量,以小毒攻大毒是一個不得不的作為。當腫瘤治療很有效的時候,化療或放療皆能重大地改善腫瘤微環境,但放療因為是局部的治療,破壞免疫力的程度較全身性的化療小。所以,臨床上手術前後做「同步放療+化療」後再去開刀的檢體,醫師大多可以發現腫瘤免疫微環境改善的證據。而此證據比只在單用放療或單用化療的時候(即沒有「同步一起做」的時候)明顯,那是因為「同步」殺腫瘤效果確實較高,免疫改善也因此更好。放療與化療的目的不是破壞免疫力,而是殺死腫瘤。破壞免疫力最大的元凶是腫瘤;如果是無效的化療與放療,的確除了破壞免疫力外沒太大的好處,因為腫瘤沒被殺死嘛。所以不能倒果為因,認為放療化療破壞免疫力,在免疫的章節我們會說明化療與放療增強免疫反應的原理。所謂放療化療導致好的壞的一起殺,也是一種過度簡化的說法。放射治療,即使不用質子治療,在物理上早已進步到95%以上劑量與50%以下劑量分別分布於腫瘤與正常組織上;化療物理上的差異不大,但開發藥物時,腫瘤的敏感度通常是最高的才會被選來治療,固然好的壞的都受影響,但壞細胞影響大。這就是「治療空間」,如果「治療空間」很小,大概這個癌就沒希望被治好了。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遵循著「適者生存」的道理,適當的治療策略一定是癌細胞無法生存、正常組織與免疫反應雖受傷但能很快恢復,否則就叫做過當的治療。大家應該正面的看待治療過程,並予以接受。畢竟,這是目前較有效果的方法。當然,我們很難預知治療結果,但避免過當,是我們經常交代自己醫療團隊的。關於免疫,有幾點說明:(一)看到的白血球降低便稱之為免疫力下降,這其實是錯誤的,應該看淋巴球比例較準確。在腫瘤微環境看到的免疫力指標,才是真正影響腫瘤的免疫力。腫瘤微環境免疫力好壞才是最重要的臨床上觀察化療或放療有效與否的決定因素。若治療沒有效,我們不僅看到癌細胞持續增長,也看到伴隨著的免疫力逐步下滑;反之,看到有效的治療,局部微環境免疫力以及身體的淋巴球比例也多半逐步恢復正常。(二)免疫有一個循環的概念,有一小段時間的壓抑,反而引起後續的免疫反彈,就是所謂的先蹲後跳。如果不蹲一下,也跳不高。癌病治療先引起局部發炎,很快地會帶來抗發炎與抑制發炎的力量,這是健康的,能讓組織修復。表面上看到的局部抗發炎(免疫抑制)增加,其實最終會引起全身整體的免疫力恢復。但持續的局部發炎或是全身性的發炎,就不容易再產生恢復性的免疫控制力量,反而是大忌。(三)癌細胞死於非命了,才會釋出激發免疫力的分子,除了幾種不常用的方法外,只有化療、放療會讓癌細胞一下子死於非命,這才有機會產生出真正的抗癌免疫力。如果讓癌細胞自自然然的生長與死亡,稱為正常凋亡,若像時序般的春生長、秋落葉,是激發不出免疫力的。切記,免疫力是在微環境戰鬥後,發炎後,再恢復,才能產生的。少了其中的發炎與恢復的步驟,人體不易產生真正的抗癌免疫力。不過,一般放療化療引起的細胞死亡經常是非「免疫性」的。發生「免疫性死亡」的前提是死亡的細胞要能釋放出「危險訊號」才行。常見的危險訊號,例如:ATP(能量之源)、熱休克蛋白,以及各種DAMP(傷害相關分子型態)的分泌,腫瘤內會伴隨有快速的免疫細胞浸潤,以及引發發炎反應。電熱治療會引起熱休克蛋白釋出到微環境中,是最有效的引發危險訊號方式之一。(本文摘自/自己的癌症自己救:改變腫瘤微環境,以自癒力克服癌症/時報出版)

改善過敏、免疫 試試「減敏飲食」

改善過敏、免疫 試試「減敏飲食」#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減敏飲食是目前大家最為熟知的飲食方法,可以針對過敏、免疫問題,或是腸漏症等問題,提供一定程度的症狀改善。首先,我們會先詢問病人是否知道哪些食物會觸發症狀,也許病患原本已經知道自己對牛奶不耐、喝酒會發疹等,再根據檢測結果,確切了解會引起病人免疫反應的食物來源。一些常見會引起急性過敏的食物,比如:蝦、蟹、草莓;或是牛奶、雞蛋和小麥這些誘發 IgG 引起的延遲性敏感反應,依據醫生對於病患疾病階段的評估,來決定飲食控制的程度,從降低攝取量到嚴格控制三至六個月的禁食,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建議有不同的「減敏飲食」規劃。1) 儘可能避開所有已知、會觸發 IgE 的急性過敏來源。2) 評估可能缺乏酵素而造成自己不耐受的食物,例如:乳糖不耐受或高組織胺的海鮮不耐受。3) 檢測是否有IgG 觸發的延遲性敏感反應,也就是俗稱的「慢性食物過敏」,台灣常見的來源有牛奶、雞蛋。4) 按照醫師的診斷,以輪替飲食的方式降低攝取量,或是限定期間禁食。醫師評估病患的狀況,如果只是一般輕微問題,考慮到營養均衡,不會太嚴格限制飲食。如果 IgG 觸發的延遲性敏感反應報告結果為輕度或中度,可以用「輪替飲食」的方法,將引起免疫反應的食物,每三天一間隔食用。主要目標是降低攝取的頻率,減輕消化的負擔,訓練身體對食物的耐受性。輪替飲食範例(四天):如果報告檢測出對雞蛋、牛奶、起司、鰻魚、杏仁、海帶有延遲性敏感反應,為觸發 IgG 免疫反應的食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奶類                     牛奶、巧達起司        羊奶雞蛋        蛋白、蛋黃肉類        雞肉           牛肉、羊肉   鴨、鵝          豬肉魚類        鱈魚           鮭魚、鱒魚   鰻魚        鮪魚、鰹魚澱粉        小麥、大麥     稻米、小米   燕麥、黑麥  玉米豆莢類    綠豆、四季豆         豌豆、花豆堅果        核桃           葵花子     杏仁        腰果、開心果蔬菜        韭菜、空心菜 花椰菜、油菜  A 菜、胡蘿蔔    彩椒、茄子、菠菜菇類        蘑菇、香菇          木耳        海帶水果        柑橘類       木瓜      芭樂     鳳梨減敏飲食相當簡單,也比較好執行。曾有一位 30 歲女性,在門診主訴體重逐年增加,生理期不規則、經前症候群嚴重,有非典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連帶著總膽固醇指數也開始異常上升,病人甚至開始擔心會有不孕的問題。當我幫她做慢性食物過敏的檢測時,報告測出對非常多食物都有延遲性敏感反應。根據臨床經驗,列出了需要控制的食物項目,並以她的飲食和烹飪習慣作為參考,提供了幾種簡單的食物。結果在短短十天的飲食控制下,審視飲食紀錄和飲食控制前後的症狀,發現將近一半的症狀都已獲得改善,頭痛、肌肉痠痛、肌肉僵硬、眼睛發癢的問題,通通都消失了。根據檢測結果列出的禁食清單:牛奶、雞蛋、小麥(勾芡、裹粉)馬鈴薯、玉米、黃豆及黃豆製品、薏仁、花豆、葵花子、核桃生薑、筍、海鮮類(九孔、蛤、魷魚、牡蠣)。減敏飲食示範菜單餐次        食物名稱        份量         重量 (g)早餐        白飯          1/2 碗      50          海帶          1         15          青江菜      1 盤         310          味噌          1 大匙     18          白芝麻油        1 大匙     5早點        杏仁粉      1         7午餐        白飯          3/4    150    豬大里肌        1 掌心大 70          空心菜      1 盤         155          甘藷葉      1 盤         125          大豆油      1 大匙     5          白芝麻油        1 大匙     5

驚!愈容易發怒 免疫力愈差

驚!愈容易發怒 免疫力愈差#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編輯整理)世界上既有經常傷風感冒的人,也有完全不曾感冒的人。或許有人認為這跟體力的好壞有關,事實上怒氣也是原因之一。因為激怒會使神經系統失去平衡、產生混亂,因此導致免疫系統也變得紊亂。所謂的免疫,是指排除入侵到體內的異物、防止疾病產生及恢復健康的功能。努力工作發揮免疫功能的就是血液裡的白血球,白血球會吃光黏在血管壁上的老舊細胞,有外敵入侵時則會展開攻擊。負責掌控這些白血球行動的就是自律神經。白血球又可以分為兩種,負責排除體積比較大的異物的顆粒球和攻擊細小病毒的淋巴球。平常負責守護身體的白血球,在交感神經過於活絡的狀況之下,顆粒球的數量會增加。如果增加太多,而侵入體內的異物很少,就會轉而攻擊身體必需的常住菌群。人體如果失去常住菌群,身體的屏障功能、抵抗病菌的能力就會降低。顆粒球的壽命很短,只有兩、三天,大量增生的顆粒球死去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傷害周遭的細胞。發怒會讓交感、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 導致免疫力下降相反地,如果副交感神經活動過剩,就容易罹患像異位性皮膚炎或花粉症等過敏性的疾病。由於發怒會讓交感、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因此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這也是愈容易發怒者,免疫力愈差,愈容易感冒或罹患流行性感冒的原因。如果只是容易感冒還好,當人的免疫系統失序的時候,恐怕也很容易罹患癌症。過度發怒會導致交感神經作用過剩,顆粒球增生,淋巴球就會減少。由於攻擊癌細胞也是淋巴球的功能,這種功能如果減弱,就有可能製造出癌細胞容易增生的環境。如前所述,如果動怒,守護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就無法順利運作、發揮功能。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已經不知不覺對疾病呈現毫無防備的狀況了。(本文摘自/打造身體一生不動怒的方法/天下雜誌出版) 

分泌唾液抗感冒?試試咀嚼硬米飯

分泌唾液抗感冒?試試咀嚼硬米飯#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所謂的咀嚼,也可以說是用來訓練出頸部或臉周肌肉的良好動作。透過咀嚼,臉部的肌肉可以變緊緻,輪廓也會改變,因此看起來就會比實際體重還要瘦。而且雙下巴或法令紋一旦消失,臉的感覺就會大大的改變,看起來甚至更年輕。試試以較硬的米飯為主 好好咀嚼當我們在咀嚼米飯的時候,自然分泌出來的「唾液」不只能幫我們變瘦,還潛藏著重返年輕的力量。而且,「好好咀嚼再吞」的效果,在醫學上也已經得到相關證實。唾液裡含有一種「防止老化、重返年輕」的荷爾蒙腮腺激素,它可讓細胞的新陳代謝活性化、促進熱能釋出,具有「讓肌膚、肌肉或骨頭等等更具活性的效果,啟動從身體內部重返年輕」的驚人力量。要不要試試看「以較硬的米飯為主,且能好好咀嚼」的減重瘦身法來消除斑點、細紋、暗沉呢?據說在唾液裡,不只含有消化能力,還有防止嘴巴或喉嚨乾燥、預防細菌和病毒侵入的效果。那些經常分泌唾液的人,不僅是對過敏或感冒的抵抗力變強,也有助免疫力提升,甚至較不容易罹癌。「咀嚼」米飯4效果1) 臉的肌肉變緊緻/可強化頸部或臉周肌肉,改變輪廓,看起來臉更小。2) 抑制飲食過量/粒狀的米會增加咀嚼的次數,避免吃太快或過多。3) 防止老化、重返年輕/唾液中的荷爾蒙有活化新陳代謝的作用,讓斑點、細紋、暗沉逐漸消失。4) 腸胃吸收&排出力提升/慢慢咀嚼米飯,胃會分泌消化液,機能開始活絡,消化吸收力會變強。(本文摘自/超驚人!餐餐吃飯讓你瘦!米飯瘦腹力/台灣廣廈出版)

注意!體溫下降1度 免疫力降低3成

注意!體溫下降1度 免疫力降低3成#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多數與「自律神經」有關。現今正常體溫低於三十六度的「低體溫族群」越來越多,大部分是老年人和女性。不過,這不表示年輕人與男性沒有低體溫的問題。因忙碌導致運動量不足,再加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及壓力等,現代生活充斥著讓人陷入低體溫危機的負面因素。醫學證實人的體溫下降一度,免疫力就降低三成。身體與生俱來的自然治癒力也會隨之下降,不只變得容易感冒,還會出現過敏症狀,或是感到不適遲遲無法治癒,難以維持健康狀態。「不定愁訴症候群」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現在醫院的門診病患,有七成左右的人是因「不定愁訴症候群」求醫。不定愁訴症候群是指原因不明的不適症狀,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人體遍布許多神經,連結腦部且貫穿脊椎內部的「中樞神經」是所有神經的根基,從中樞神經分支出的「末梢神經」布滿身體各處。末梢神經又分成兩種,一種是由將刺激與感覺傳達至大腦的「知覺神經」,以及接收大腦指令活動身體的「體性神經」,負責控制手腳活動與眨眼等動作。多數情況下,人可以透過自我意志控制體性神經。另一種末梢神經則是負責調節呼吸、血液循環、消化吸收、荷爾蒙分泌、調節體溫等生命功能的「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不受個人意志控制,但我們的呼吸與心跳從未休止,就是因為自律神經不眠不休持續運作的關係。睡眠不足、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 易自律神經失調而產生不適自律神經有「調節體溫」的作用。一旦自律神經失衡,人體就無法確實調節體溫;也就是說,只要維持穩定的自律神經平衡,就能維持最適體溫。值得注意的是,當自律神經功能異常,便會引起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體溫偏低。長期睡眠不足、工作繁重、精神壓力大的人,很容易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的不適症狀與疼痛。千萬不要小看「體溫少一度」的影響,不改善低體溫問題,自律神經失調就會引起慢性的身體不適與疼痛。隨之而來的免疫力降低也讓人容易生病、代謝遲緩、提早老化,百害而無一利。虛寒體質與低體溫看似相同,事實上完全是兩碼子事。一般來說,虛寒體質是指體表的一部分變冷,例如手腳冰冷,自己會有明顯的感覺。相對於此,低體溫則是指體內溫度較低,自己不會有「冰冷感」。無論哪種情形都會影響身體健康,不過相較之下,「低體溫」對健康造成的傷害比虛寒體質更嚴重。正常體溫約36℃/虛寒體質=末梢神經障礙:手腳等肢體末梢冰冷正常體溫約35℃/低體溫=中樞神經障礙:身體內部冰冷「低溫族」自我檢測/請在下列符合描述的選項打勾□ 老是覺得身心倦怠、容易疲勞。□ 曾經為了減肥不吃正餐。□ 有肩膀痠痛、頭痛或便祕等任一問題。□ 觸摸腹部時感到冰冷、肚臍以下特別冰涼。□ 肌膚與頭髮沒有彈性、光澤。□ 早上爬不起來。□ 一到晚上雙腿就會水腫。□ 吃很少卻容易發胖。□ 動不動就感冒。□ 脾氣暴躁易怒、容易情緒低落。勾選項目越多,代表你可能是「低體溫」危險族群。(本文摘自/神奇熱敷法:一條毛巾治好痠痛!/采實文化出版) 

多笑提高免疫力!神經肽攻擊癌細胞

多笑提高免疫力!神經肽攻擊癌細胞#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俗話說:「笑門福來。」最近,醫學研究已證明「笑」對人類健康產生各種影響,而事實上,越來越多的醫療設施已把「笑」當成一種手段,用來治療或預防疾病。「笑」所具備的健康效果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什麼?簡單地說,是「笑」能迅速有效地幫助人類提高免疫力。笑使大腦產生神經肽 攻擊癌細胞、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裡有一種自然殺手細胞,也叫做「NK細胞」,這種被歸類為淋巴球的細胞大約共有五十億個,據研究顯示,當人體的「NK細胞」全力發揮作用時,人類就不容易罹患癌症或染上其他傳染病。當人體內的免疫機能發揮作用時,「笑」能將喜悅與興奮傳向大腦,並產生一種叫做「神經肽」的神經傳導物質,這種物質經由血液、淋巴液流向全身,並對對癌細胞或病毒展開攻擊。相反的,據說人體處於精神壓力或強烈悲傷的籠罩下,NK細胞的作用減低,免疫力也隨之下降。所以說,人類的感情對健康所產生的影響完全出乎人類的想像。笑能強化新陳代謝 分泌止痛效果恩多芬甚至還有實驗指出,「笑」能使免疫力發生變化,比癌症免疫療法藥品的效果還驚人。「笑」不僅能幫助人體加強免疫力,還能帶來其他各種健康效果,譬如說,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記憶力,使大腦更加靈活等。此外,「笑」還能讓人體吸進大量氧氣,強化新陳代謝,調整自律神經,並使大腦分泌腦內荷爾蒙恩多芬。恩多芬是一種具有數倍嗎啡止痛效果的化學物質,是治療癌症時極為有效的止痛劑,最近開始利用這種療效的醫師也有增多的趨勢。(本文摘自/老後快適生活術/健行文化)

8成免疫細胞都在這!腸道健康很重要

8成免疫細胞都在這!腸道健康很重要#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人體有八成的免疫細胞,都存在於腸繫膜。換句話說,調整腸內環境是提升免疫機能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以進食的方式攝取營養,促進腸道機能。腸道消化吸收的營養,除了脂肪被淋巴管吸收外,剩下的都運往肝臟合成蛋白質、醣類、脂肪,供給全身細胞。點滴遠不足進食攝取營養 難提升免疫機能可是,點滴的營養一下子進入血管,真正抵達肝臟的也才三成左右。想當然營養的合成量不高,供給全身的營養十分有限。而且,點滴的營養幾乎是醣類,形成肌肉所需的蛋白質合成量非常少。這樣一來反而是增加癌細胞活力,很難提升抗癌所需的免疫機能。實際上,在營養狀態不佳的情況下動手術,預後會變得很糟糕。同樣的道理,也適用在抗癌藥物的治療上。營養不良只會產生強烈副作用,降低抗癌藥物的治療效果。病患營養狀態 攸關癌症治療功效最近還有日本健保不補貼的免疫活化療法和基因治療,被視為癌症治療的救星。但這些昂貴的新世代療法,遇到營養狀態不佳的病人,還是無法發揮預期的功效。遺憾的是,在一般的癌症治療現場,幾乎沒有醫療人員顧及到患者的這些層面。就連癌細胞取用醣類作為能源的事實,也沒有實際運用在醫療現場。意思是說,目前在癌症治療的第一線,我們最該注重的「營養」要素,甚至不在治療的範疇之內。(本文摘自/免疫營養生酮飲食/世茂出版)

講座/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策略講座

講座/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策略講座#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人體的免疫防禦機制能在第一線趕走疾病,讓身體不受病毒侵害。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衛教週報指出,長期處於工作或是心理壓力的情境下, 身體自動分泌的壓力荷爾蒙會顯著地抑制免疫力,必須適當補充營養素,經常抽菸、喝酒、過度肥胖者及經常進行劇烈運動的人, 也會因為體內氧化壓力高而抑制免疫力。因此,耕莘醫院舉辦「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策略講座」,邀請柯培婷營養師主講,簡單介紹增強免疫的飲食對策,讓民眾吃得正確、健康, 也吃出免疫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策略講座時間:106年10月19日(四)10:00~10:30地點:耕莘醫院放腫科治療區(新北市新店區中正路362號)洽詢:營養組(02)22193391 分機6501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