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旅行聚會約起來!免疫力也要超前部署

旅行聚會約起來!免疫力也要超前部署#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疫情趨緩,聚會、旅遊等社交活動開始恢復,不過因疫情長期待在家、少活動,造成免疫力下降,突然外出接觸病菌,很可能大病小病一起來。除了仍需嚴守防疫原則之外,也要讓免疫力超前部署,並做好呼吸道保養,才能玩的健康又盡興。全球疫情仍嚴峻 外出仍需遵守防疫原則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蘇一峰醫師表示,目前國內雖無新增案例,但至6/19為止,全球新冠肺炎人數已突破八百五十萬例,完全無趨緩跡象,一旦邊境開放,國內疫情將隨時再起,千萬別掉以輕心。因此,開始增加社交活動仍要遵守防疫原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都是自我保護的方法之一。由於目前無有效藥物和疫苗對抗新冠肺炎,只能靠身體免疫力,免疫力好,萬一感染也不易演變成重症。提升免疫力要從調整生活型態做起,作息正常、少菸酒,並養成運動習慣,室外運動比室內好,空污嚴重可改在室內,運動選擇以增加心肺功能為主。飲食方面以天然食物為主,少油、少鹽、少糖、少人工添加物,肉類勿攝取太多,以免引起身體發炎,進而影響免疫力。過度肥胖者最好從調整飲食及運動達到減重目的,研究發現,肥胖者得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重症比例較體重正常者高,新冠肺炎也是,肥胖會讓身體處於發炎狀態,免疫系統一直在工作而過勞,造成抗病能力下降,一旦感染,將增加重症及死亡機會。守護第一道防線 溫水加蜂蜜保養呼吸道維持第一線呼吸道的健康也是重要課題,有咳嗽問題要提早診治,平時若有輕微喉嚨乾癢、乾咳症狀,可在溫開水中加點枇杷膏或蜂蜜,可以止咳化痰,增加氣管黏液分泌,保持肺部濕潤,減緩對呼吸道的刺激,也可做為日常的生活保養。很多人因疫情而不敢或延緩就醫,久咳不處理,小病恐拖成大病。往往拖到影響睡眠才肯看醫生,蘇一峰醫師也特別提醒,只要感染病菌引發嚴重肺炎,肺部經歷一場大戰,肺泡細胞死亡之後,年紀越大,細胞再生能力就越差,肺纖維化風險就越高,一旦發生,將是不可逆的傷害,所以平時提升免疫力,做好日常保健,超前部署才是最佳防範之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

藥食同源 薑入菜可提升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薑在中醫有暖胃散寒、消痰、止嘔等功能,營養師指出,薑是「藥食同源」的最早代表,也有預防癌症、降低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維持正常免疫力等效用。值此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建議民眾可適度把薑入菜食用或以薑片泡茶飲用,能提升免疫力,但需注意安全攝取量,部分體質不適合食用者也應避免。生薑有發表散寒 溫胃止嘔功效東方人以薑為藥已有2千多年歷史,薑是藥食同源的最佳代表。郭綜合醫院營養師郭家伶表示,薑的價值在於其所含的植化素,薑辣素、薑油酮、薑烯酚。薑辣素是辣味來源,薑辣素會隨著薑越老而含量越高,所以嫩薑不辣、老薑超辣。薑油酮及薑烯酚提供香氣來源及溫暖身體。生薑裡的薑辣素在炮製過程受熱會轉變為薑烯酚或薑油酮等聚合物,更增強薑的藥效。郭家伶營養師指出,薑有暖胃功能,把薑吃下肚、經胃腸蠕動消化後,能量會傳導到四肢,在疫情期間吃薑入菜的食物,像磨成薑泥、製成薑片泡茶飲用都可以,能提供良好的免疫力。郭家伶營養師表示,生薑肉性味辛溫,有發表散寒、溫胃止嘔功效,還能解魚蟹之毒。而生薑皮富含精油、揮發油,性味辛涼,與生薑肉藥性正好相反,有利尿消腫功效。可用於燉煮、翻炒、熬湯等,或磨成薑泥直接加入飲品,十分方便,也可把老薑洗淨後帶皮切薄片,平鋪於竹篩上,不可疊放,曬到充分乾燥,再用食物調理機打成薑粉,放入密封罐保存。勿與抗凝血藥併用 體質陰虛者不適郭家伶營養師提醒,薑雖然好處多,但以下情形不適合食用:1.體質陰虛之人,像手腳心發熱、手心有汗、經常口乾、口唇異常乾燥、皮膚乾燥、明顯脫水症狀、脈博過速、心煩易怒、睡不好者。2.內熱較重的人,如有發高燒、肺熱燥咳、咳痰較黃、胃熱嘔吐、舌頭或臉部會異常潮紅、口臭、痔瘡出血、便秘等疾病者。3.生薑與抗凝血西藥併用,會增加凝血時間和出血的風險。一般生薑攝取量1天不要超過10克;乾薑攝取量1天勿超過2至3克。

免疫力非染疫關鍵?中醫談新冠肺炎

免疫力非染疫關鍵?中醫談新冠肺炎#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西醫為主流的時代,新冠肺炎的中醫治療被納入中國官方診療方案中。西醫尋找菌株,中醫則重「辨證」,透過望聞問切分析、判別疾病發展趨勢,進行診療。中醫無統一療方 重個別化治療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出,新冠肺炎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及不同體質等情況,進行辯證論治。換句話說,沒有統一的中藥療方,而是要根據患者體質個別化調整藥方進行治療。中醫師章晉瑋解析,理論上早期新冠肺炎多以寒濕阻滯為主要表現,肺協調呼吸「宣降」的五臟六腑,毛孔「打不開」,所以透過疏風發汗、健脾祛濕、利尿等方式,散寒、化濕來疏通。重症患者方面,往往是肺通調水道功能失常,水液瘀積在肺、瘀積在三焦毛孔,還有肺炎的咳、喘症狀,需要用藥方抗炎、抗痙攣;接著行氣化濕,再透過瀉肺下氣平喘,最後才化濕解毒。清熱解毒+祛濕 治療藥方不適用預防上海市中醫藥防控新冠病毒肺炎專家組組長吳銀根教授將新冠肺炎「疫毒」分為濕毒及熱毒,輕型患者主要為濕毒,重型患者則為熱毒。治療上,多以清熱解毒、祛濕的藥方為基礎,像是含有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16味成分的「肺炎1號方」(透解祛瘟顆粒),用於輕症患者。另外,還有結合射干麻黃湯、五苓散等藥劑的「清肺排毒湯」,治療喘咳、疏通淋巴循環,加強水分代謝來去除濕邪,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各型患者治療。兩種藥方目前中國官方宣稱都有相當高治癒率,但僅適合用於治療,不適用於預防。章晉瑋中醫師提醒,免疫功能並非罹病關鍵因素,而是病毒曝露量多寡,因此防範重點仍然是勤洗手、少碰眼耳口鼻,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維持適當免疫力、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密閉空間。(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不只病毒威脅 室內空污也會損免疫力

不只病毒威脅 室內空污也會損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流感與新冠肺炎的流行,許多人開始注重戴口罩及洗手的習慣,也很關心如何提升免疫力。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指出,很多因素都可能使人體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除了維持規律生活及運動習慣外,環境品質的改善更是不可或缺。PM2.5、甲醛是埋伏家中的隱形殺手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引起大眾對於群聚感染的恐慌,因此待在家的時間比平常多。病毒對身體影響的因素很多,包含內在免疫力,也就是由淋巴球等免疫細胞所構築的防線;此外,是結構性免疫力,氣道結構有問題時會造成病毒的停留時間延長,造成入侵肺部的機率增加;但最常被忽略的是環境免疫力,由於環境未能有效調節,造成氣道反覆發炎,引起呼吸道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能力下降。我們常認為家中的空氣十分潔淨,其實不然,室內空氣中充滿各式污染物,若不注意,忽略環境免疫力的調控關鍵,室內環境對健康的威脅恐更勝室外。除了病毒和細菌,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 VOCs)等有害污染物會進入我們的氣管、肺部,進而破壞呼吸道黏膜,甚至影響免疫系統,不僅增加病毒及相關病原體侵入的風險,更增加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機率,甚至癌症都可能找上門。 廣義的空氣污染包括戶外空氣污染和室內空氣污染。戶外空氣污染容易被量測,因此受到重視。不過對大多人來說,一天有近90%的時間都待在室內,室內空氣污染對大家的影響,比想像中更嚴重。香水、香氛蠟燭也會產生污染源周百謙醫師解釋,空氣污染包含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有毒氣體、生物性污染物等。揮發性有機物(VOCs)無所不在,在室外,VOC的主要來源是燃燒燃料和交通運輸所產生。室內來源除了吸菸、烹調等燃燒行為外,已被WHO證實為一級致癌物的甲醛,會從居家使用的裝潢隔板、家具、黏著劑,甚至新買的衣物當中釋放,且可持續釋放3-15年。隨著吸進的甲醛越多,對於呼吸道刺激症狀會愈趨嚴重。其他揮發性有機物也會透過日常的生活行為產生,從清潔劑、芳香劑或殺蟲劑,到香水、香氛蠟燭等都會釋放有害的污染源。這些污染源刺激皮膚和呼吸道,增加室內空氣污染風險、持續累積的結果造成環境健康品質下降。懸浮微粒則涵蓋非常廣,不同大小、地區的細懸浮微粒,可能因化學特性不同,對身體造成不同影響。綜觀而言,PM10因粒子較大,會被鼻腔捕捉,但一般常提到的PM2.5,粒子非常小會進入肺泡,進而影響呼吸道健康。其餘像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氣體,以及寵物的毛髮、寢具中的塵蟎、牆壁及夾板中的黴菌等生物污染,皆會隨著不同特性,引發人體過敏、呼吸道慢性發炎等問題。長期吸入污染物 恐失智、血液凝結功能異常周百謙醫師表示,空氣污染已被證明會造成表皮細胞的缺損,降低身體對於病毒第一線的免疫防禦能力,使身體更難抵禦疾病攻擊。像甲醛濃度超過0.1ppm時,即會傷害眼睛與黏膜細胞。長期吸入PM2.5、甲醛等污染物,隨著組織累積的濃度愈高,可能導致失智、細胞損傷、血液凝結功能等異常,甚至多種癌症。而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更是黴菌和塵蟎孳生的最佳環境。除了易引起過敏、皮膚炎等問題外,台中榮總研究發現,在某些黴菌高盛行率的區域,民眾會有肺部浸潤的狀況。此現象會使人體降低身體對細菌、病毒的防禦力,呼吸道、肺部更容易受外在病原體感染。很多人以為只要緊閉門窗就能避免戶外空氣污染進入室內,細懸浮微粒的粒子很小,可以經由縫隙進入室內,建議家中可使用空氣清淨機過濾室內空氣,空氣清淨機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被動式淨化是透過風壓將空氣送入空氣清淨機,藉由濾心去除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揮發性有機物、有毒氣體等;主動式淨化則是將淨化離子釋放到空氣中達到淨化效果。日常生活中應避免在密閉空間使用香水、指甲油、髮膠、蠟燭等會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污染源。如果經常鼻塞、口乾舌燥,胸悶胸痛,就要好好檢視空氣品質,創造一個空氣流動,適當溫控,有效過濾的循環性環境,提升環境免疫力。維持飲食均衡 不要只吃免疫食物周百謙醫師提醒,要維持良好免疫力,在飲食上務必營養均衡,不要刻意吃某種食物,蛋白質、胺基酸、脂質、醣類、礦物質、維生素都必須兼顧,降低系統性發炎,維護代謝平衡,身體各個系統才能發揮正常功能。同時養成規律作息及運動習慣,並且全面控制室內空氣品質,才可以從裡到外,有效提升免疫力。(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亮紅燈

海洋性貧血不敢吃肉補血 免疫亮紅燈#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血紅素一路狂掉,小心拉低免疫力!一名曾被診斷為輕度海洋性貧血的36歲女性,最近幾個月來,不但常感到頭暈虛弱,連感冒的頻率也有增加,外人看來皮膚、手指、眼結膜都有蒼白的現象,幾次檢查血紅素濃度持續在下降,她卻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不以為意,最後才發現其實還合併有缺鐵性貧血。合併缺鐵性貧血 血紅素狂掉女子之前血液檢查血紅素濃度在11.8至12.5 g/dl之間(正常值為12至16 g/dl),5個月前健檢發現血紅素濃度降至11.3 g/dl,自認為是海洋性貧血所造成而不以為意,近期追蹤時又降至9.8 g/dl,這才覺得不太對勁。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這名女子聽說海洋性貧血患者體內鐵質易聚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想到有人說肉類補鐵,因此很少吃肉類,想減少鐵的攝取,沒想到卻忽略輕度海洋性貧血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的可能性。檢驗發現,女子身體鐵質指標鐵蛋白(ferritin)只有3.6 ng/ml(正常值10至200ng/ml),有缺鐵性貧血,糞便潛血檢查陰性並無腸胃道或其他器官慢性出血的問題。經給予鐵劑服用,血紅素濃度與身體症狀逐漸改善。長期貧血 也會影響學習能力何一成醫師指出,貧血會引起頭昏、虛弱、皮膚蒼白等症狀,長期可能對心臟功能、免疫力、學習能力等造成影響;免疫力下降也可能增加各種病毒侵襲的機會。貧血形態多樣,其中缺鐵性貧血是因缺鐵所引起,海洋性貧血以前稱為地中海貧血,台灣帶因者約佔人口5到6%。醫學研究指出,海洋性貧血為遺傳性貧血,重症者需接受定期輸血等治療;輕度者血紅素正常或輕微下降不需特殊治療,要均衡飲食勿攝取過多鐵質,並注意優生保健。鐵攝取過多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何一成醫師提醒,輕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可能合併缺鐵性貧血,近年門診看到許多同時合併有兩種貧血者,缺鐵性貧血未及早治療,血紅素會持續下降。他提醒,貧血種類很多,治療方式不同,海洋性貧血的血紅素偏低是持續維持偏低的數值,不會一直往下降,如果出現持續下降時,應留意可能合併其他類別貧血,應就醫治療,不可隨意自行服用鐵劑,體內鐵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對肝臟、心臟、胰臟等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別讓這5大壞習慣 毀了你的免疫力!

別讓這5大壞習慣 毀了你的免疫力!#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疫情嚴峻,四周似乎危機四伏,即使我們身體裡有內建的防禦措施 – 免疫系統,但難保在這困難重重的時間點,病毒、細菌會不會乘虛而入,突破警戒線?想要拉高身體自我防衛的層級,大家開始想:「是不是有什麼辦法能提高免疫力呢?」美妝店、免稅店、大賣場裡,一定有許多健康食品,甚至貨架上還不乏宣稱有增強免疫力功效的商品,然而這些說法模糊,又無法用科學方法驗證商品,吃了是好,還是反而傷身呢?首先體內的免疫力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架構,需要的是平衡與協調,不是僅只有某一樣項目強就是好就是棒。記得,免疫系統裡有多種不同功能的細胞,我們該增強哪一種細胞,增強到數目多少呢?還有,增加了免疫細胞的數目,就等於增強細胞的能力了嗎?這些事情都比我們能想像的還要複雜,答案目前都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能解答。年紀、運動、飲食、和睡眠的內容,都會影響到我們的免疫力。年紀愈大,我們的胸腺萎縮,骨髓功能變得較沒效率,免疫系統的整體能力逐步變差。愈來愈容易感染,甚至會較容易發展出癌細胞。那麼,究竟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增強免疫力呢?首先,你可以改善這幾個壞習慣!◆不吃蔬果生活在台灣,很多人都認為自己是營養過剩,不過如果從一些微量營養素的角度來看,卻有民眾並沒有攝取到足夠的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少動物研究發現,不管是缺乏鋅,鐵,銅,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B6,或維生素C等,都可能會改變動物的免疫反應。不過缺乏單一微量元素對整體的免疫系統,會影響到什麼程度呢?目前研究結果還沒有帶來實際的定論,但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注意的事情是,務必檢視自己飲食的內容。假使自己是個很挑食,幾乎不吃蔬菜水果的肉食主義者,或是常常吃的少,吃的太固定,菜單不變,都可能會缺乏身體必須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最好還是要採取地中海飲食法,攝取大量的蔬菜水果喔。自行從真實食物中攝取到的維生素與礦物質,會比僅靠補充綜合維他命好,天然的最好喔。◆ 不運動假使一個人本來沒有運動習慣,剛開始運動的前幾天他可能覺得比較疲憊,但持之以恆後,變成一個保持運動習慣的人後,他很容易發現自己的精神變好了,也比較不會有一些小病痛或不舒服症狀。運動能改善我們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同時也讓人睡的更好,在在都能增進免疫力。不過,也不要突然之間變成健身狂。規律運動能增進免疫力,但過度健身反而會帶來反效果喔。◆ 不休息睡覺你過去可能就曾經發現,自己如果變得很忙,需要趕工、加班時,連續熬夜睡太少幾天後,就容易有些感冒症狀。其實沒睡飽,或睡眠品質不夠好,對身體而言是個明確的壓力,還會容易導致發炎。所以對成人來說,還是盡量睡到7到8個小時吧!另外一個會搞差身體的狀況就是壓力太大,壓力這件事情是很難量化的,每個人對同樣事情的反應也不同。當走在冰天雪地中,甲可能為了美景而感動,心情超好,但乙可能覺得太冷而壓力很大心情很差。另外,會影響身體狀況的,常常是慢性的壓力來源,像是與家人、伴侶、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關係不良,就容易長期影響免疫狀況。所以要理解到這些壓力帶來的身體傷害,試著靠改變行為、做瑜珈、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走出這些慢性壓力,或在壓力中獲得休息。◆ 抽菸這個幾乎可以說是醫師說到不想再說了的主題,但抽菸真的是百害無一利,當然也包括了會降低免疫力,所以,想提振自己的免疫力者,請別抽菸,有抽菸習慣者還是趕快戒菸吧。改變了以上的壞習慣,我們再來正向版。健康生活的準則以下是幾個健康生活的準則,跟著做,身體功能才會好,免疫力才不打折。● 飲食中含有大量蔬果● 規律運動● 維持健康體重● 若有飲酒習慣,節制一點,不要過量了● 睡眠足夠● 養成好習慣,平時多洗手,食物和飲水都煮熟、加熱後再進食。● 減少壓力● 該打的疫苗記得打。超過六十五歲的話,務必記得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疫苗能明顯降低因這些感染而引發的病症與死亡。還沒接種流感疫苗的趕快啊!(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吃保健食品前停看聽 避過度刺激免疫

吃保健食品前停看聽 避過度刺激免疫#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服用前先了解保健食品,以免過度刺激免疫反應,補身不成反傷身。現代人崇尚養生,保健食品(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營養補充劑、草藥和健康食品)幾乎成為每日必需品,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內有超過半數以上的人,攝取維生素保健食品。過量攝取保健食品,有害健康現代人愛用保健食品,常有混合食用或過量使用的現象。過量攝取兒茶素、蜂膠,導致尿毒升高;老人家喝牛奶加鈣片造成鈣中毒,這些都是醫院常見的案例。免疫力太強可能致命免疫系統可抵抗病魔入侵,但一旦有問題時,也可能危害自身的健康,前面所提到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就是免疫反應危害身體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疾病不是因為患者免疫力不夠,正好相反,是因為免疫力太強,才會導致器官受損。正確治療的方式,是抑制或調節免疫力,使其回歸均衡的狀態,而不是服用增強免疫力的保健食品,讓狀況越來越嚴重。部分營養素不需額外補充目前保健食品的研究結果矛盾,衝突不斷,一下可以治病,一下又會致命,身為消費者的你,到底該怎麼辦?哪些保健食品比較安全,怎麼吃最安心?1.維生素A危害居冠分析多年來的研究報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對身體造成的危害,高居所有維生素之首。因維生素A屬脂溶性,易沉積於體內,造成肝臟產生毒性,而國人飲食中,並不缺維生素A、β-胡蘿蔔素,不需額外補充。2.抗氧化劑小心使用抗氧化劑和免疫類保健食品,也要小心使用。抗氧化物可清除身體的自由基,達到預防疾病的效果。但近期研究發現,如果體內抗氧化物過量,反而會加速身體氧化,讓自由基增加。只要多吃蔬果,就可以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物。注意保健食品和藥物的交互作用維生素和保健食品,經常會和一般用藥(西藥)發生交互作用,所以醫師建議心、肝、腎有問題的人,使用前最好先跟醫療人員討論。常見的藥物交互作用:如魚油、大蒜、銀杏和阿斯匹靈並用,會產生出血危險;減肥藥「羅氏纖」會影響身體吸收脂溶性維生素,建議在吃藥後3~4小時,再補充1顆維生素。如果已經在服用某種保健食品和西藥,建議兩者都不要停掉,並和醫師討論如何調整,以免影響藥物療效。有些醫師在看診時發現,不少慢性病人情況都控制得不是很好,原來是保健食品有時吃,有時不吃,影響藥物濃度所致。慢性病人服用保健食品注意事項建議慢性病人在服用保健食品前,最好先跟醫師、藥師討論,並隨時觀察自己有無下列異常現象:1.皮膚發癢:可能是藥物過敏。2.心血管病人若發現早上刷牙會流血,或身上有瘀青,表示有出血現象,最好回醫院診治。3.保肝類保健食品(如菇蕈類),會啟動身體的「解藥基因」,讓藥物失效,最好和西藥間隔3~4小時再服用。身體細胞也有一定的承受力,維生素補充過量,會對身體造成毒性,並增加代謝負擔,所以最好在「每日建議量」範圍內。並且選擇綜合維生素,會比單一補充劑安全。(本文摘自/這樣吃提升免疫力就能抗病毒/人類文化出版社)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

咖哩可防疫?印度僅3人染武漢肺炎#免疫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已擴及40個國家,不過,全球人口排名第二、有13億人的印度,僅確診三例,且都已痊癒出院,而印度政府派包機從武漢接回的645人,經14天隔離觀察及檢測後也確認無人感染,外界認為,這可能與印度人愛吃咖哩有關。醫:薑黃素可提高免疫力彭溫雅中醫師表示,先不論咖哩能否抵抗武漢肺炎入侵,但咖哩中的薑黃素確實可以提高免疫力,建議防疫期間,不妨多吃咖哩料理。薑黃為咖哩主要的成分,而薑黃中的薑黃素能減少身體氧化壓力不平衡時產生的自由基,也就是「抗氧化」。此外,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薑黃素還具有抗癌、預防失智及提高免疫力等效果。咖哩成分還有豆蔻、茴香等辛香料,可舒緩上呼吸道不適症狀,並能減少口臭。彭溫雅中醫師建議,如果想透過咖哩、薑黃素來提高免疫力,還是以食物攝取較為保險,如果吃了這類食物,出現上火、便秘等不適症狀,就表示腸胃提出警示,不要再吃。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印度人視薑黃為傳統藥品,現代醫學分析薑黃具有抗發炎作用,原因在於薑黃內含的薑黃素,所以市面上有薑黃保健食品,薑黃粉也很常見。搭配十字花科蔬菜料理 增加抗發炎效果程涵宇營養師說,如果擔心咖哩熱量比較高,可以使用薑黃粉炒飯或炒青菜,不但風味獨特,也能增加抗發炎效果,原因是白蘿蔔或高麗菜等十字花科食物,內涵蘿蔔硫素,可以讓薑黃素效用更好。如果買得到未處理的薑黃塊,可以切片炒菜或切塊煮湯,和高麗菜與蘿蔔一起烹調都非常好,間也有賣薑黃茶,平時當茶飲來喝,也能對身體有助益。5種人不適合吃薑黃:*服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或凝血功能異常者*胃潰瘍*腎結石及膽囊疾病者*生理期*孕婦、準備受孕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