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豬流感病毒危機 1918年曾導致四千萬人死亡

豬流感病毒危機 1918年曾導致四千萬人死亡#免疫力

你可知道造成全世界恐慌的「豬流感」是什麼?若造成流行會有什麼後果?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將豬流感正式命名為「H1N1新型流感」,行政院衛生署疾管局也將其列為第一級法定傳染病。根據科學家的研究,H1N1型病毒曾於1918年曾造成全球約一半的人口遭到感染,四千萬人死亡,當時大規模傳染的流行性感冒稱為「西班牙流感」,其病毒就是H1N1型,此波流感在十八個月內造成全球四千萬人死亡,在高致死率的地方,最嚴重的甚至高達百分之百。微生物學家兼病理學家傑洛德.克拉漢博士(Gerald N. Callahan, Ph.D.)在《感染》(原水文化出版)一書中詳細揭開H1N1流感病毒的歷史起源以及感染過程。科學家稱最致命的流感病毒為A型流感,A型流感病毒是以兩種棘蛋白質(spike protein):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和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來感染人體細胞,而科學家就是依據這兩種棘蛋白質來分類流感病毒,以H1N1型來說,H是取自血球凝集素的英文字首,N則是神經胺酸酶字首。目前已知流感病毒至少會利用十五種不同的血球凝集素分子和九種不同的神經胺酸酶分子來組成各種不同型的流感。克拉漢博士指出,1918年的流感病毒H1N1的殺傷力之大難以想像,比一般A型流感病毒在人體肺部製造出來的病毒量還要多五十倍!感染到這個病毒的實驗老鼠體重在兩天之內就減少13%,四天之後,老鼠肺部的病毒量是一般A型流感病毒的三萬九千倍,致死率達百分之百。相對之下,其他A型流感病毒則完全不會致死。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過程,大約是受感染者打噴嚏或咳嗽時,將病毒散佈在空氣中,被未受感染者吸入,而造成傳染。在新感染者的體內,病毒會先入侵呼吸器官的上皮細胞,病毒會將黏膜上的黏液侵蝕掉,利用病毒裡面的血球凝集和黏膜下的呼吸道細胞結合,融入細胞內的病毒會成為病毒製造機,不斷產生更多病毒,直到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便在一瞬之間穿透細胞膜,再去攻擊其他細胞。漸漸地,呼吸道的細胞數量開始減少並引起發炎,而發炎會造成血管腫脹,使血管內的液體流出來,這些流出來的液體內帶有大量含有病毒的細胞和細胞膜,進一步加重發炎的狀況,並陸續出現浮腫、眼睛癢、高燒、頭痛、身體疼痛和喉嚨痛等症狀。病毒入侵血液和淋巴時,人體的免疫系統會開始啟動,但大部分的免疫抵禦過程都發生在淋巴結附近,所有的抵禦工作都由淋巴細胞來完成,若病毒仍不斷增加,肺部就會出現積水現象,造成呼吸困難,進而致死。由於傳染到流感時,人體的免疫系統需經過一至二個星期的時間,才能開始反擊入侵的病毒,在這段期間,病毒可以不斷的滋生蔓延。也就是說,在我們出現症狀之前,就已經開始散播病毒了,每次打噴嚏、咳嗽或親吻時,都在散播病毒。若免疫系統應付得宜,我們就會漸漸康復,同時也不再傳播病原。克拉漢博士在《感染》一書中提到,有些人的淋巴細胞運作非常有效率,但另一些人並非如此,因此當病毒席捲時很難令人察覺,被感染者有些可能會流鼻水或是發高燒,然後恢復健康或死亡,這一切都取決於病毒本身的厲害程度,以及人體免疫系統的因應能力。基本上小孩和老年人的免疫力比較弱,可以預知流感比較容易侵犯這兩群人。但根據科學家對於1918年流感大流行的瞭解,病毒反而是針對免疫力比較好的青壯年族群。目前人類對抗流感的方式就是疫苗,但病毒快速的變異方式,使得疫苗的效果有時並不明顯。但是人類恐怕得要加緊疫苗研發的腳步,才有可能追上病毒在人體與動物間移變(shift)的速度。(本文由原水文化出版社提供)

預防豬流感 ”吃喝噴洗按” 殺菌強身多管齊下

預防豬流感 ”吃喝噴洗按” 殺菌強身多管齊下#免疫力

WHO全球流感疫情警戒級數已提高到第五級,H1N1新型流感疫情加溫,熱帶氣旋變颱風、會不會襲台,弄得人心惶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陳玉娟醫師認為,其實把身體調理好,增加免疫力,是民眾防疫的不二法門。為此,陳玉娟醫師特別提出「吃、喝、噴、洗、按」五字防疫口訣,教導民眾從日常養生保健,提昇免疫力。■ 大蒜、菇類、真菌類、酵素等 有殺菌作用陳玉娟醫師建議民眾可以多吃大蒜、菇類和酵素等食品。大蒜中含有殺菌作用較強的「大蒜素」,可以殺滅腸道或抑制呼吸道中的病菌及皮膚上的黴菌,因此,大蒜素有「天然廣譜抗生素」的美稱。菇類、真菌類如松茸、巴西蘑菇、靈芝等,則含有多醣體,對增加抵抗力很有幫助。酵素是藉由供應全身細胞完整的生物能量,補充細胞營養,以供增殖細胞之需,讓細胞健康,自然就能啟動免疫力,防禦入侵的病毒、病菌。此外,多補充蛋白質及含有維生素A、C的食品,都能對感冒病毒產生抵抗力,保持身體正常新陳代謝。■ 黃耆、白朮、防風等中藥材茶飲 可增強免疫力在中醫的傳統方劑中,有不少藥方即是用來提升免疫力。黃耆有補氣的功效,可以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白朮主補脾胃,含精油成分,可舒緩腸胃道不適。防風有驅風功效,可預防感冒。另外,綠茶中含有兒茶素,對人體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還可能降低血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經衛署核可之喉嚨或鼻腔噴劑 疏風散邪、清熱解毒元朝就有用「普濟消毒飲」來治療瘟症,後來再將藥方研發成口腔噴劑,可直接透過粘膜吸收,效果也比喝到肚子再由腸胃吸收來得快。天氣變化時,民眾常有喉嚨或鼻子不舒服的經驗,此時可以利用一些經衛生署核可之喉嚨或鼻腔噴劑來疏風散邪、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咽喉腫痛等症狀發生。特殊體質、懷孕、長期慢性病者,請謹慎使用。■ 手工草藥香皂勤洗手 預防感染簡單又有效洗手是預防感染最重要簡單有效的方法,一般無法用清水洗手處可以使用乾洗手或藥用酒精加茶樹等精油協助抑制細菌生長。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研發手工草藥香皂:1.材料:自來水,橄欖油或其他如椰子油等基底油150ml,添加物—乾燥金銀花、黃花蜜草,氫氧化鈉21g。2.將藥材先用水煮過,取約50ml稍後與氫氧化鈉混合。3.將油放入燒杯中,隔水加熱至溫度38~40度左右。4.將藥汁倒入玻璃瓶中,再將氫氧化鈉倒進去攪拌(注意安全),此時水將升到60度以上,因此要將玻璃瓶放入裝有水的水桶內,使玻璃瓶內氫氧化鈉水溶液的溫度降到38~40度左右。切記,水桶裡的水不可超過玻璃瓶!5.將油倒入碗內,慢慢的將氫氧化鈉水溶液倒入碗中並慢慢的攪拌,再加入三分之一塊檸檬(除臭用)。攪拌30~40分鐘。6.攪拌成美乃滋稠稠的狀態後,再將其倒入模型中,等待凝固、變硬…。四到六個禮拜後,等到肥皂硬化時就可以使用。7.無法等待者可用加熱處理法用小火將皂基加熱,蓋上蓋子以保持沸騰的狀態,每三十分打開蓋子,均勻的攪拌皂基,大約兩小時的時間,放入模型裡等皂基變硬(大約1-2小時)即大功告成。8.氫氧化鈉是強鹼,使用必須注意安全,並且小心放置於孩童無法碰觸的地方。■ 膀胱經穴位按摩  強身防疫雙管齊下膀胱經從頭至足共六十九穴,與各臟腑大有關聯。足太陽膀胱經不通,容易罹患感冒、頭痛、全身痛、喉嚨痛,民眾可自行按摩承扶、委中等穴位鍛鍊膀胱經,來保健身體。另外,民眾還可在家做些簡單動作:將一腳平放在椅子上,另一腳站立地面伸直,將平放椅子上的腳伸直、腳尖往身體方向用力伸展,即可從腳底、小腿、大腿一直延伸刺激到膀胱經,完成後兩腳互換。■ 八角茴香與防禦流感沒有關係陳玉娟醫師強調,民眾常有錯誤觀念,認為八角茴香可以治療流感。目前克流感的製造是使用八角茴香種子所萃取分離的莽草酸(Shikimic acid),從西醫的理論來看,雖然八角茴香中含有克流感成分「莽草酸」,但並不等同於克流感,因為這些成分需要經過純化、毒理試驗等步驟,才能做成藥物。而滷味中的八角茴香,其作用包括開胃、散寒、驅蟲等,顯然與流感的治療沒有相關。

類似流感症狀 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類似流感症狀 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免疫力

因應H1N1新型流感來襲,行政院「H1N1新型流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4月28日成立,臺北市政府亦於同日下午2時成立「H1N1新型流感應變中心2級開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綜合院區,包括忠孝、仁愛、中興、和平、陽明與婦幼院區,隨即完成防疫流程,因應相關疫情。市立聯合醫院呼籲民眾,若曾經前往確定病例或可能病例所在國家旅遊(目前公佈確定病例國家包括墨西哥、美國、加拿大、西班牙與英國),或曾與上述回國民眾密切接觸者,請自行監測本身健康狀況。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醫務長王永衛說,若有類似流感症狀,例如:發燒超過攝氏38.5度、咳嗽、喉嚨痛、全身痠痛及噁心、腹瀉等,請盡速就醫。就醫也不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主動告知醫師您相關旅遊史或與可能病例接觸的經驗。其他相關資訊可撥打市民當家熱線1999,也可以撥打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國免付費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1922請求協助,提供您完善的就醫服務。王永衛表示,藉此也要提醒民眾, H1N1新型流感只會經由患者咽喉、鼻分泌物,或經由雙手、臉頰密切接觸而感染,與食用豬肉製品無關。由於目前國內尚未出現病例,仍請民眾防範傳染途徑,這段期間非必要避免至疫區旅行,僅量避免出入公眾場所,並且經常洗手,注重個人身體衛生,才是預防H1N1新型流感保健之道。

開學季勤洗手、多運動 預防感染腸病毒

開學季勤洗手、多運動 預防感染腸病毒#免疫力

在歡欣鼓舞過完新年,開學後再次回到學校,透過學童間密切接觸與交流,可能引發另一波腸病毒疫情,要如何預防感染腸病毒,讓衛生局告訴您該怎麼做!腸病毒通常在春、夏季及初秋流行,臺灣地處亞熱帶,所以全年都可能感染發生,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與教保育機構(幼稚園、托兒所、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3歲以下嬰幼兒因為免疫力較低,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高危險群。因此,民眾平時要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自外面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正確洗手,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腸病毒在環境中是一種很穩定的病毒,溫暖且相對濕度愈高,病毒的存活時間愈久,甚至可在一般的器具表面存活超過24小時,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可達8到12週之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再次提醒您預防及消毒方法如下:【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尤其是「搓」的步驟,要確實施行。【增強抵抗力】平時應該多注意營養與運動,正常作息及充足睡眠,提高抵抗力,讓我們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況。【避免接觸】在腸病毒的流行期,儘量減少出入多擁擠之公共場所,並避免接觸疑似病患,以防傳染。加強個人衛生,玩具常清洗、消毒,以防感染或藉由接觸而將病毒傳染給嬰幼兒。注意家中的清潔與通風,必要時戴口罩,避免感染他人或受他人感染。【正確就醫】小孩生病時,若有可疑的症狀發生,應迅速就醫,並請假在家多休息(請假至少一星期),才不致延誤病情。【消毒方法】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紫外線亦可降低病毒活性。【泡製消毒水】以泡製2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市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7%)1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20cc),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4瓶即等於5公升),攪拌均勻即可。【環境消毒】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嬰兒床柵欄極樓梯扶把等)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等做重點性消毒,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藉由紫外線殺滅病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