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

冬季三九貼 禁食生冷、油膩

冬季三九貼 禁食生冷、油膩#免疫力

文/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  黃千甄醫師「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和夏季「三伏貼」同樣屬於天灸的一種。主要是利用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疾病,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三九天是在什麼時候呢?依照每年「冬至」後開始算起,第一個九天稱「一九」,第二個九天稱「二九」,第三個九天稱「三九」,今年的「一九」為99年12月31日,「二九」為明年100年1月9日,「三九」為100年1月18日。在冬至過後三個九天這段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段期間日出較晚、日落較早,天地間的陽氣相對處於低點,中醫強調人和大自然是互相呼應的,所以在這段期間人們常感到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除了容易感受寒邪,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寒性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痛、遺尿、遺精等。若能在這段期間利用辛散溫熱中藥敷貼於穴位,補充與激發人體的陽氣,一方面趨除寒邪,一方面提高身體抗病力,就能減緩上述疾病在冬日發作所帶來的困擾。臨床上常利用的藥物有元胡、細辛、白芥子等,加上生薑汁調製成膏狀,在背部穴位如:大椎、定喘、風門、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進行敷貼。通過對穴位的溫熱刺激不僅可以溫散寒邪,通過人體經絡的傳導去調節內在五臟六腑及氣血運行的狀態,以對抗寒冷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另一方面針對虛寒性體質或寒濕久留的人,可以提振陽氣、溫通陽氣,加強驅除寒濕邪氣、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因此可用以緩解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寒性風濕性關節痛、慢性腹瀉、遺精、遺尿等患者之發作頻率,另外容易反覆上呼吸道感染的小朋友也適合穴位敷貼。據現代研究,天灸治療的機理為:可降低血中嗜酸性白細胞數量而改善過敏體質。對肥大細胞(mast cell)膜有保護作用,抑制免疫球蛋白IgE形成。有研究報告指出,依此法連續三年穴位敷貼保養,有相當比例的患者可讓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病情獲得緩解。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簡便,無毒副作用,易被小兒接受;貼敷法可使藥物持續。必須注意孕婦、一歲以下小孩、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皮膚短時間敷貼即會大量起泡者,發燒和咽喉發炎者,並不適合此法;治療期間並不妨礙其他藥物的正常使用。三九貼後應注意事項:敷貼當日一定要禁食生冷、油膩以及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若皮膚起紅腫、搔癢立刻撕下藥餅,並塗擦適當之消炎藥膏。延伸閱讀「三九貼」:http://www.uho.com.tw/health.asp?aid=9637

解密謠言:原來,水分「排出」比「攝取」更重要!

解密謠言:原來,水分「排出」比「攝取」更重要!#免疫力

「水」會使物體變冷。而所有的物體在降溫時都會變硬,因此水分攝取過多,容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水雖然對生命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攝取過多的話,就如中醫稱為「水中毒」現象一般,對身體有害,容易引起各種疾病。相反的,三溫暖或泡溫泉、做運動等,充分流汗時,我們會感到全身舒暢!「全身舒暢」這種感覺在現代醫學來說,就是免疫力增強的現象。雖然對身體而言水分極為重要,但因為在體內積存過多反而有害,所以務必記得水分的「排出」比「攝取」重要這件事。我們的身體,擔任排出鹽分和水分功能的器官是腎臟和皮膚。因為器官也都是藉熱能在運作,所以水、綠茶、咖啡、果汁、清涼飲料等會使體溫降低的飲品,若大量飲用當然也會使腎臟和皮膚溫度降低、造成功能減退,以致妨礙水分的排出。為了預防血栓或因其他原因,需要多攝取水分的人,應該喝能夠溫暖身體又能促進排尿的花草茶、蜂蜜紅茶、薑湯、薑母紅茶、梅醬番茶等飲品。特別是體溫比年輕人低的老人,一到晚上隨著氣溫變低,體溫也變低,強行攝取過多水分會使身體寒涼,因此導致罹患寒涼相關疾病的機會大增,最糟的情況也許會因心肌梗塞或夜裡猝死而失去寶貴的生命。可見「夜間頻尿」的症狀,是老年人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防止疾病發生的身體機制。如此看來「睡前喝水」其實是很奇怪的療法。本文作者:石原結實。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發行。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

追求健康,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免疫力

當代文明、科技、醫藥日益進步,但人類的健康狀況卻並沒隨著改善,慢性病、癌症、精神狀態異常越來越多,反有越來越不健康的趨勢?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日常生活中影響我們身、心、靈的「毒素」日益增多。我們應該從以下幾部分來分析與檢討:1. 不尊敬、不愛惜大自然:自以為人定勝天,合成製造成千上萬的新化學物質及無數電磁輻射,改造、污染大自然的健康與環境。2. 不重營養:沒有節制,吃得太快、太多、太雜、太不均衡營養(雖然全球每ㄧ天約三千人死餘熱量、營養不足)。3 . 不知保養:排便習慣差、不運動、不流汗、淋巴循環差、生活作息不正常、肝臟轉換體內毒素能力減弱。4.不自我修養:貪、恨、怨、自私自利、負面思考、心靈遭受污染。像這樣,每天生活在毒海之中,身、心、靈ㄧ點一滴、不知不覺地長期受到侵蝕、危害而不知。真是名副其實的「毒你千遍也不厭倦」啊!      所以,要追求健康,一定要在體內毒素尚未沉積、細胞未變性前,就先做好體內環保和掃毒,這才能「事半功倍」。「攻擊」是最好的防禦,追求健康就是最佳防癌之道。制敵機先,掃毒要趁早,一登陸就殲滅掉:「垃圾不落地」「垃圾不過夜」,已進入體內的毒,要迅速掃除掉。更高段的則是敵人尚未發動,就已經被我們消滅,所以平日要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運動、睡眠與心情,減少毒素進入體內。    江博士出的書籍當中提到,前半部非常多面向且儘可能完整地介紹各種影響人類及大自然健康的毒,如:污染的土壤火山、空氣、食物、油、飲水、抗生素、農藥、重金屬…等,及多種排毒的實用方法以維持及促進健康。    後半部則介紹令人耳目一新及令人振奮的沸石及液態沸石。具4至12個四面體環面的沸石,內具無數形成”分子篩”的孔洞及管道,可吸附氨、有害物如甲醛、甲苯、吸濕、吸水、吸附放射性物質及重金屬如鉛、鎘;而液態沸石則更被研究、報告具抑制癌細胞、排毒解毒、調整體內酸鹼值、抗氧化、抗老、強化免疫力及消滅病毒及其他病原體…等改善健康的效果。

您的感冒好了沒?免疫力VS.感冒

您的感冒好了沒?免疫力VS.感冒#免疫力

入冬後流行性感冒病毒來勢洶洶所向披靡,臺灣從北到南無法倖免,各地紛傳疫情甚至有幾例併發重症(如肺炎、腦膜炎及心肌炎)的死亡報告,讓人談感冒色變。 在那時大小醫院診所人滿為患,全國民眾籠罩在流行感冒的陰影下。但是衛生署極力呼籲流行性感冒多會自行痊癒大家不必過度恐慌。這幕感冒大流行的鏡頭每年重覆上演,真的是令人招架無力,也讓人領教到生病那時後的切身之痛,同時深深感受健康是多美好可貴!當流行性感冒橫行肆虐時,我們到底是憑什麼抵抗之而使病情痊癒呢?在門診中經常可以聽到病患抱怨:「去醫院診所拿藥回來吃,病情非但不見起色,甚至越來越嚴重?」或者是「那醫生開的藥根本就沒效嘛!」,因此看完一家診所,藥還沒吃完覺得病情未好轉,又到另一家,拿了一大堆同樣的藥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這樣 的情況每每要靠醫師苦口婆心的解釋不是因為藥物無效,而是病程還沒有結束或者是病患的抵抗力較弱所至。此外有些人一感冒,就要求醫生打一針以便快快藥到病除,其實打針或吃藥對感冒的效用大抵是退燒止痛、鎮咳去痰,哪能夠殺死感冒病毒而縮短病程呢?真正能殺死感冒病毒是人體內與生俱來的抵抗力,醫師所給的藥物只不過是輔助物,其目的就是在病人以自身的抵抗力殺死病毒前,改善各種令人不適的症狀。這種抵抗力即醫學上所稱的「免疫力」,無庸置疑地,它是我們賴以對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利器。當感冒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裡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便會吞 食或攻擊之,並將其分解消化,接著巨噬細胞會將發動攻擊的訊息傳達給B型與T型淋巴球,B型淋巴球就製造如飛彈一樣的抗體摧毀病毒,此時T型淋巴球也進入戰鬥位置,它扮演這場感冒戰爭中的指揮家並且身先士卒投入沙場殺敵,同時也會分泌淋巴激素和介白質刺或活化其他免疫細胞。這一系列連鎖反應由上述各種免疫細胞所發揮的克敵威力就是免疫力。當然在這段期間,有些病毒會突破重圍去感染破壞人體呼吸道的細胞,造成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症狀。但一般說來「免疫力」 約需一週的時間才能將病毒掃除殆盡收拾江山。因此有些免疫力較差的如小孩子,老人、糖尿病、尿毒症、自體免疫疾病、接受器官遺植、服用免疫抑制劑等者,其 感冒過程會比較長,有極少數的人甚至於會併發重症而死亡。了解這些以後,現在起大家要建立正確的觀念;當流行性感冒侵襲後,千萬不可心急要立即治好感冒而亂投醫,它必須靠我們本身的免疫力,花一點時間運作來驅逐 消滅流行性感冒病毒,所以平時維護自己的免疫力為首要之務,它關係著感冒病情的長短與好壞。其原則為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保持愉快輕鬆的 心情及充足的睡眠,如此每當入冬流行性感冒來臨時,大家都可平安無事。(本文作者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 張棋楨醫師)

「藥」如何防治「H1N1新型流感」?

「藥」如何防治「H1N1新型流感」?#免疫力

「H1N1新型流感」傳染途徑,主要是透過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均具有傳染性,所以可能會在出現發燒症狀前就感染其他人,因此遠離感染源及勤洗手是最重要預防措施。Q1. 為什麼克流感(Tamiflu)與瑞樂沙(Relenza)可以治療H1N1新型流感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方喬玲說,流感病毒表面抗原中有一種很重要蛋白質,即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神經胺酸酶作用是促使複製的病毒從宿主細胞中釋放出來,同時幫助病毒穿透呼吸道粘膜細胞。所以,若是神經胺酸酶功能被抑制,病毒複製及感染能力就會受到破壞。克流感(Tamiflu)與瑞樂沙(Relenza)均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擴散,使新形成的病毒顆粒無法從被感染細胞中釋出、再去感染其他細胞。Q2. 使用克流感(Tamiflu)需注意那些事情呢?方喬玲指出,成人及青少年≧13歲用法是早晚各一粒,連吃五天。最好能夠在症狀出現後48小時內即開始服用,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它可以使流感患者提早2-3天恢復正常體能及活動力,同時也使流感症狀減輕。五天療程目的在於完全消滅病毒,若中途停藥致使病毒尚未完全殲滅,殘存病毒很可能會產生抗藥性。克流感最常見副作用是噁心及嘔吐,這些症狀是短暫且通常發生在服用第一個劑量時,方喬玲建議,可與食物併服以減少此副作用發生。近年來從上市報告中發現,流行性感冒患者服用克流感後,曾出現少數肝炎及肝指數上升現象,甚至有自我傷害及譫妄情況,尤其以兒童影響較多。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也因此要求在克流感說明書上加註,服用克流感可能會導致出現神經系統問題的警語。她強調,克流感懷孕的分級定為C級,孕婦及授乳婦女應經醫師評估後使用。在老年人或肝腎功能不佳的病患,一般是不須調整使用劑量。另外,克流感併用其它藥品尚無臨床上有意義的藥物交互作用產生,所以併用上無需擔心此問題。Q3. 使用瑞樂沙(Relenza)需注意那些事情呢」?方喬玲表示,瑞樂沙(Relenza)是一種口腔吸入劑,成人及年滿5歲兒童每日治療劑量為10mg(一天吸入兩次),持續使用五日。在治療第一天儘可能服用兩個劑量,但用藥間隔至少要2小時。它與克流感一樣,需於發病兩天內服用,效果較好。常見副作用包括:腹瀉、嘔心、咳嗽、頭暈、頭痛及鼻炎症狀等。瑞樂沙不建議施用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如氣喘或是慢性肺阻塞疾病),可能影響呼吸道功能減退;若是醫師同時處方瑞樂沙及吸入式支氣管擴張劑,必須在使用瑞樂沙前先用支氣管擴張劑。她還說,與克流感一樣,在上市後曾經被報導可能引起患者精神錯亂或是行為怪異等不良反應,目前兩者皆屬於新藥上市的安全監視中藥品,衛生署隨時監視上市後的使用情形。瑞樂沙懷孕的分級定為C級,使用前需與醫師討論,一般來說並不建議於懷孕或哺乳期間使用。在併用藥品方面,瑞樂沙已被證明具有很低的藥物交互作用風險。另外,肝腎功能不良病患皆不須調整瑞樂沙使用劑量。Q4. 需要先吃藥來預防H1N1新型流感嗎?答案是:不需要!方喬玲說,克流感與瑞樂沙不是疫苗,不會讓人體本身產生抗體,只有在接觸病患、旅遊後,出現類似症狀或有罹病高度風險時,才使用此類藥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個人先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是避免新型流感病毒造成大流行的不二法門。

出國遊學多留意 防護H1N1新型流感

出國遊學多留意 防護H1N1新型流感#免疫力

為因應暑期即將到來,國內各級學校多有舉辦遊留學活動,國人也會在暑假期間安排至國外旅遊。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統計,目前全球73個國家出現H1N1新型流感確定病例,病例總數達25288例。惟多國疫情均已趨緩,且多數病例為輕症患者,致死率並不如初期研判之高,因此教育部公布自98年6月10日起,全面恢復暑期留遊學等相關活動之辦理,惟應配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有症狀者減緩國際旅遊,且遵循各國防疫措施;另外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教育部及外交部研議訂定「留遊學H1N1疫情第4級國家注意事項」供民眾及各機關學校作為出國遊留學或旅遊之參考。目前疫情等級第4級國家包括:墨西哥、美國及加拿大,臺中市衛生局在此也呼籲本市市民,出國旅遊或遊留學,應遵循「留遊學H1N1新型流感疫情第4級國家注意事項」做好相關防護措施,才能有一個健康出遊的快樂假期。「留遊學H1N1疫情第4級國家注意事項」依作業時程分為出發前、飛航途中、國外期間、返國後等四個階段:(一)出發前:1.掌握相關疫情資訊:可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站瞭解前往地區之最新疫情狀況;各級學校也應掌握學生在國外動向資訊,並成立因應小組與訂定相關配套機制,以為因應。2.防疫用品:攜帶乾洗手液、口罩及個人藥品等。3.衛教宣導:注意個人衛生習慣,養成勤洗手、吃熟食不吃生食的習慣。4.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諮詢。5.駐外館處聯繫資料:提供學生我國駐外館處聯繫資料(可至外交部網站http://www.mofa.gov.tw)與教育部駐外文化組疫情專線手機,俾利提供及時之協助。(二)飛航途中:1.配戴口罩:飛航途中如果出現類流感症狀,請配戴口罩,並通報機組人員協助座位安排。2.入境通報:倘團員於旅途中有相關健康問題,領隊應於返國入境時向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疫官通報,並協助接受相關檢疫作為。(三)國外期間:1.邊境檢疫:配合國外各項防疫措施並遵守各國邊境檢疫規定。2.行程安排:領隊安排行程時,應避開人群聚集或空氣不流通處所。3.當地就醫:留遊學生如有類流感症狀或呼吸道症狀或身體不適,應儘速於當地就醫。4.遇急難時:儘速撥打我國駐外館處緊急聯絡電話,或聯繫「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旅外國人急難服務專線電話(0800-085-095)(國內免付費,海外需付費請撥當地國國際碼+886-880-085-095)另有旅外國人急難救助全球免付費專線電話800-0885-0885,因電信技術問題,目前暫僅適用22個國家或地區。5.病例即時通報:海外留遊學生若有H1N1疑似病例或確定病例請主動通報我駐外館處與國內學校,或我駐外館處獲知海外留遊學生感染H1N1,立即通報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專線電話1922,以減少境外移入病例。6.健康管理:疫情第四級以上國家如墨西哥、美、加等三國之留遊學生,國外停留期間作好健康管理,或由帶隊老師或訪問學校指導老師協助防護。(四)返國後:1.返國入境機場:配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檢疫相關作為。2.入境7日內:如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疑似傳染病症狀,請帶口罩做好預防措施,並儘速就醫,且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接觸史。以上相關訊息可上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網(http://www.cdc.gov.tw)查詢。

H1N1新流感之介紹

H1N1新流感之介紹#免疫力

新型流感的來勢洶洶,造成造成全球人民的緊急關注,目前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但何謂是新流感呢?我們民眾面對H1N1的攻擊應該如何因應且防治呢?「豬流感」,就是發生在豬隻的流行性感冒。由於豬隻感染豬流感,症狀都很輕微,不會造成豬隻大量死亡,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沒有列入為需通報的豬隻感染病。人類感染的豬流感之病毒是屬於H1N1 亞型(原流行於豬隻),屬於A 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H1N1、H1N2、H3N1 與H3N2。目前墨西哥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H1N1 病毒所引起。目前病毒株已經經過變異,只會影響到人,造成人與人間的傳染,但是不會再傳染給豬隻,所以我們並不用擔心會造成人畜間共通的傳染,所以煮熟的豬肉仍然可以安心食用。 H1N1 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 天到發病後7 天均有傳染性,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感染新流感時會出現以下症狀: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症狀,部分病例出現流鼻涕等症狀;與一般流感類似,故需採取檢體、利用基因檢驗方式確認其病毒種類,方可確認是否感染新流感。新流感的傳染方式主要是藉由患者咳嗽或噴嚏產生飛沫傳染、或透過手上的病毒,造成相互感染。所以,我們要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儘量少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並多加洗手、遠離患者,都是有效的預防措施。若是發生疑似症狀,應立即配戴口罩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病史與旅遊史及接觸史。感染新流感時,有沒有藥物可治療?目前抗流感病毒藥劑有兩類:本院所使用之抗流感病毒藥劑詳細介紹如下:抗流感病毒藥劑於症狀開始48小時內投藥效果較佳,且只對流感病毒有效,無法治療其它呼吸道感染及引起之併發症。藥物雖可預防但是不能取代疫苗,停藥後即喪失預防效果。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的最好的辦法,但在疫苗尚未上市前,各位國民應做好自我防護的工作:遠離感染源、避免前往H1N1新行流感發生地區;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注意個人保健、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參考資料: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本文作者 / 藥劑部 康淑雯藥師)

新流感來襲 口罩聰明選

新流感來襲 口罩聰明選#免疫力

近來新流感疾情(H1N1)危機四伏,很多民眾急於購買口罩,市售口罩有很多種,藥師公會全聯會提醒民眾,無論何種口罩,均使用一次即丟棄,而一般布質口罩隔絕度不佳,無法有效隔絕病毒飛沫傳播。● 選擇合適口罩有效防止飛沫傳染 病毒是透過空氣來傳播,在空氣中就像灰塵,若使用口罩來防止感染,應戴手術口罩,而不是活性碳口罩,活性碳口罩目的在吸附有機溶劑蒸汽與臭味,並不是防灰塵及飛沫等顆粒狀危害物,但如果手術口罩加上活性碳等於有雙重保障。 美國衛生署疾病管制中心(CDC)於1993年提出「防護1微米的微粒效果必須達95%以上」之指引,來規範防護肺結核病菌的口罩。美國CDC也指出通過美國N95認證之防塵口罩都可符合此規範。至於病毒是附著在病患之飛沫,基本上應要求病患戴防飛沫口罩,而接觸之醫護人員應戴上述經驗證通過之工業用防塵口罩。如:N95或 FFP1.FFP2.或醫療用手術口罩。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曾實際以不同大小之微粒進行測試,包括紗布口罩、布質印花或繡花口罩、醫用口罩、工業用口罩(其中N95為通過美國驗證口罩,FFP2、FFP1為通過歐盟驗證口罩),測試結果,就一微米95%捕集效率來看,三種工業用口罩都可達到此規範,而一般醫師所佩戴之手術口罩,效率僅達80-85%,無法達到此規範,更別說布質口罩,效果更差,紗布口罩微粒過濾效果為37%。 ● 佩戴時注意密合度 小心洩漏戴口罩若不密合,呼吸空氣將從不密合地方洩漏,將無法達到預防效果,工業用口罩一般設計為立體形狀,原因就在於能否與佩戴者之口鼻密合。 對於密合度問題,一般紗布、布質、或醫用口罩都是製作成平面型,而且都是依靠耳朵來固定口罩的帶子,由於臉型的弧度並非平面,再者耳朵無法承受過大張力,因此這類型口罩洩漏相當嚴重,初步估計,約達50%的洩漏比率,也就是雖然戴上口罩,但是只有50%真正經過口罩之過濾。工業用口罩一般製作成杯型,再加上鼻樑部位使用金屬條來固定形狀,外觀比較接近臉部輪廓,而工業用口罩一般使用頭帶方式固定口罩,固定較為緊密,因此密合情形較好,估計有10%的洩漏,雖然較平面口罩情況好,但使用時仍須注意其洩漏情形。 口罩要能密合臉部才能達到防護之效果,若所配戴的呼吸防護具過大過小或根本不是類似臉部外型,將會導致面體與臉部之間產生縫隙,而空氣中的危害物便會在未經濾材過濾的情況下進入面體之中,造成危害。圖2配戴一個過大的口罩,可明顯的看出下巴處一點都不密合。再者扁平式口罩鼻樑及臉頰部,都可明顯看出嚴重的洩漏。 ● 口罩正反面區別口罩有綠色及粉紅色,正反面如何區別,不是依顏色看正反面,要看看材質,防水層是在外側,布面是貼近口鼻處,一般口罩有三層:外層:PP潑水材質,可阻隔有病源的飛沫或血液附著中層:特殊率網,可阻隔細菌、粉塵內層:超柔細纖維, 可吸收汗水、油脂。一般民眾並不需要配戴N95,接觸高危險群的醫護人員或在醫院擔任看護員等人較需要N95,同時提醒民眾所有口罩使用一次均需拋棄,也不要放入紙類回收。N95口罩不能洗,否則裡面的結構就會被破壞。口罩的使用時間為多久應根據個人使用情況及環境而定。一般說來,N95口罩需要時常更換,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更換:感覺潮濕、呼吸不順暢、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跡或飛沫等異物、口罩損毀。(本文由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聯會提供)延伸閱讀:各種口罩的選擇及使用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