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硬胃癌”好發年輕女性 胃鏡檢查不可懶

”硬胃癌”好發年輕女性 胃鏡檢查不可懶#胃癌

一位38歲女士,15年前因胃痛而照過胃鏡。後來,她也常有上腹不適的情形,但她只是去藥房或診所拿胃藥吃,比較好就不理它了!最近兩個月來,她除了上腹悶痛外也覺得容易腹脹,於是去藥局買胃藥服用,但此次服藥後症狀並無改善,加上最近明顯消瘦,因此就到該院腸胃科求診。經醫師詢問病史,她表示近來一直感覺腹脹沒有胃口,但是沒有吞嚥困難、沒有解黑便、沒有抽煙及喝酒,沒有接受過手術,也沒有胃癌、大腸癌的家族史,理學檢查腹部有些脹氣,但是沒有明顯的壓痛和腫塊,叩擊有腹水,但下肢沒有水腫。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 - 許丁壬醫師建議患者接受胃鏡檢查,檢查發現胃內腔變小且無法灌氣使胃內腔擴大,胃皺襞變粗形成巨大皺襞、胃粘膜潮紅且有很多的淺潰瘍和糜爛存在,在高度懷疑胃癌下做了切片檢查,結果證實是腺癌。於是又安排腹部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有腹水、胃壁明顯增厚、胃周圍有一些腫大的淋巴結,但肝臟、骨骼沒有轉移,其罹患的是胃癌中較少見的硬胃癌,因為無法開刀,患者只能接受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許丁壬醫師指出,硬胃癌是胃癌中較少見的,臨床上此症好發於女性,特別是年輕女性,因此有些學者認為硬胃癌內之女性賀爾蒙接受器較一般胃癌的陽性率高,所以發生在年輕女性的機率也較高。這類胃癌進行速率很快,往往一發現時多半已蔓延全胃,轉移至淋巴腺或發生癌性腹水,手術可切除率很低,所以預後很差。胃癌的診斷方法以胃鏡檢查為最準確,準確率達95%,但是硬胃癌的內視鏡觀察,並非如一般胃癌的大型鼓出腫瘤或深陷潰瘍,通常只可看到粘膜變色、巨大皺襞或者胃部膨脹不良,沒有看到明顯的潰瘍和腫瘤而沒有做切片檢查,所以有時候即使接受胃鏡檢查也會被誤診。一般而言,對於有腹部不適的病患,若年齡超過40歲或年齡不滿40歲但合併有長期腹脹、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貧血等應接受胃鏡檢查,以排除胃癌之可能性。對於無症狀的人,若有胃癌發生之危險因子,例如有胃癌家族史,常吃醃漬食品,有喝酒、抽煙習慣的人,許丁壬醫師也建議做胃鏡檢查。如果民眾不想做胃鏡,則可改用口服鋇劑上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但是對於較小的早期胃癌,有時X光不易看出。對於有疑問的病灶,宜進一步安排胃鏡及切片檢查。

胃癌手術後 口服抗癌藥物可延長存活率

胃癌手術後 口服抗癌藥物可延長存活率#胃癌

50出頭的王先生(化名)因上腹痛及解黑便來到急診,經內視鏡檢查發現竟然是胃癌,所幸身體其它部位經檢查後並無轉移跡象,經手術治療後,恢復順利。病理檢查顯示是二期胃癌,病患及家屬都詢問是否需要術後化學治療?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外科楊銘棋醫師表示,胃癌手術包含胃的切除與淋巴清除兩大部分,其中淋巴清除部分在國內常常做得不夠徹底,標準的淋巴清除範圍包含了胃週邊(第一級)及胃週邊較大血管(第二級)的淋巴清除,台北榮民總醫院吳秋文教授於2006年發表的前膽性研究報告指出,做到第二級淋巴清除病患的五年存活率為59.5%,明顯優於只做到第一級淋巴清除者的53.6%。至於術後是否要使用輔助性化學治療呢?楊銘棋醫師表示,2007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由日本多所醫學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結果給了明確的答案,針對第二期及第三期的胃癌患者經第二級淋巴清除的胃切除手術後,一組給予口服化學藥物一年,另一組則未給予,結果三年存活率,有給口服抗癌藥物這一組是80.1%,未給予這一組則是70.1%,明顯有10%的差距。因此,楊銘棋醫師指出,對於絕大多數可手術的胃癌而言,第二級淋巴清除的胃切除手術再加上術後的輔助抗癌藥物治療是目前標準治療模式。

捍“胃”健康 九成五民眾失守

捍“胃”健康 九成五民眾失守#胃癌

2008年,廖風德因急性心肌梗塞猝死、趙寧因膽囊癌病逝令人感到惋惜;藝人徐華鳳長期胃痛,警覺有異時已罹患胃癌第三期,所幸即時開刀處理、抗癌成功,讓她深刻體驗到定期檢查的重要性。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根據聯安2008年針對5,114位受檢者的健診數據統計顯示,腸胃及心血管危險因子出現異常的比例高,是威脅國人健康的兩大因素。前十大健康異常排名分別為:痔瘡、胃部異常、體重過重、脂肪肝、飯前血糖、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GPT(肝功能)、尿酸及低密度膽固醇偏高。  ■ 胃腸問題 位居健康異常之首鄭乃源院長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加上經常外食、熬夜及吃宵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出現腹脹、胃痛、便秘或腹瀉等不適症狀卻不以為意。5仟多位受檢者當中,高達九成五的受檢者檢查出發炎、潰瘍等異常,但卻僅有一成的受檢者在健檢前有主訴腸胃狀況不佳,顯見腸胃問題很容易被忽視,長時間下來,即可能發展成痔瘡、胃炎、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甚至錯過早期篩檢腸、胃癌的可能性。■ 七項心血管危險因子檢測異常比例高鄭乃源院長進一步指出,除了腸胃問題之外,十大健康異常排行中,即有高達六項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相關,包括超過五成的受檢者體重過重、近五成有脂肪肝、約兩至三成有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等異常現象,顯示除了腸胃問題外,心血管問題成為第二大的健康殺手,若不加以控制,即可能導致血脂代謝異常、血管阻塞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嚴重者甚至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及腦中風。建議民眾平時應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再透過運動,做好體重及血脂的控制,改善異常狀況以遠離疾病威脅。■ 健康異常的潛在危機--癌症鄭乃源院長表示,透過健康檢查除可及時掌握健康狀況,更能預防重大疾病或及時攔截致命的危機—癌症。根據聯安2008年統計,共篩檢出36位受檢者罹患癌症,其中女性罹患乳癌比例最高(7位)、男性罹患肝癌次居(6位),其他包括腸、胃、肺、鼻咽、子宮頸癌等;罹癌男性年齡集中在50~60歲,女性集中在40~50歲,但仍發現年僅33歲的受檢者,沒有家族病史也無不適症狀,卻罹患卵巢癌的案例,顯示罹癌年齡層有年輕化的趨勢,且不一定有徵兆可循。從聯安2008年受檢者的十大健康異常統計可反應出國人健康狀況,但許多民眾習慣自己當醫生,因而錯失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良機。鄭乃源院長建議,民眾應透過專業人員的諮詢,依據年齡、性別、個人及家族病史等因素,量身訂做符合需求的健診項目,透過定期做健檢了解身體發出的警訊,進而依循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改善作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高品質的健康人生!前往焦點企劃 》預防醫學院

貧血補「鐵」飯後服用效果佳

貧血補「鐵」飯後服用效果佳#胃癌

是否發現您只要一上班,臉色就更白,頭就暈的更厲害?您是否經常被信用卡高利債或者是高額的房貸壓力壓得透不過氣,胸悶氣鬱經常引發頭痛、頭暈呢?可是換了銀行、換了信用卡情況怎還是一樣呢?事實上,您可能有潛在的貧血原因,因而造成您的頭暈腦脹,無法應付繁忙的工作,貧血不是大病,病起來真要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戴承正主任表示,貧血的原因有許多種,依照血球的大小,我們將貧血分為巨球性貧血、小球性貧血以及正常球性貧血。 「巨球性貧血」大多由於維他命B12或葉酸的缺損而引起,引發的原因與萎縮性胃炎、飲酒過量經常有關。在胃癌患者接受過胃全切除後,多會引發維他命B12的缺損,因而造成巨球性貧血,這是因為胃壁細胞會分泌維生素B12吸收所必需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這個內在因子缺乏會造成造成維生素B12無法吸收或吸收降低,以致引發惡性貧血,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胃黏膜萎縮或胃切除。而葉酸缺乏則常由於飲食不當,缺乏綠葉蔬菜、肝臟、柑橘類水果、酵素等食物,或者是酗酒患者所引發之慢性酒精中毒,在血中的高濃度酒精可以阻斷骨髓對葉酸的反應,妨礙紅血球的生成,因而引發巨球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因為鐵的吸收不良或流失造成的一種後天性貧血。因體內缺乏鐵質〈例如慢性出血〉引起的,女性因月經與妊娠極易發生此疾病,男性可能因胃潰瘍或痔瘡出血,也會引起此病,缺鐵性貧血並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個症候,有相當多的疾病皆會引起。症狀輕微時通常沒有症狀。較嚴重時會有心悸、頭暈、怕冷、頭髮指甲變脆弱。嚴重時指甲成湯匙形,舌頭變粗糙,無痛性舌炎(舌頭味蕾消失、呈現光滑狀)、口角炎、、吞嚥困難。 戴承正主任說,缺鐵性貧血在醫療與護理上,會給予鐵劑增加血中鐵的濃度,一般服用鐵劑八星期,血色素可恢復到正常值,服用半年可補足鐵的存量。常用的口服藥物是硫酸亞鐵、葡萄酸亞鐵。若是吸收不良或胃切除的病人則考慮給予鐵劑之注射。注射常用的藥物是鐵─葡萄聚糖〈病人再48小時內會較有精神及食慾大增〉。在飲食食物方面,可考慮含鐵豐富之紅肉、內臟、蛋黃、葡萄乾、深綠色蔬菜等。護理方面由於鐵劑會刺激胃部,應在飯後服用。液態的鐵劑要充分稀釋並由吸管吸食,因為沒有稀釋過的鐵劑會使牙齒染色,鐵劑服用會引起便秘,所以要配合軟便劑與緩瀉劑使用。注射用的鐵劑會造成注射部位的皮膚顏色加深,所以要用Z字型注射方法。地中海型貧血則是一群先天的、慢性的、溶血性的貧血。紅血球的特徵為極薄、易碎。小孩會有生長與發育遲緩的現象。戴承正主任指出,此病的預後通常不好。一般分為主要地中海型、中間型、次要地中海型。症狀有脾臟腫大、黃疸、膽石病、足部潰瘍,患者骨頭會過度活動造成顱骨加厚,面似蒙古症。地中海型貧血在醫療與護理上可從以下幾點改善:1.輸血:大多可不必輸血,有時中型患者因感染而暫時性血紅素下降,此時輸血可回復。中型患者,在懷孕期間需要規則輸血,如果可能的話用冷凍血球以減少感染的機率,懷孕期間排鐵要暫停。2.排鐵:每年驗血內鐵質,若血鐵質 ( Feritin ) 大於2000mg/ml 時,每星期排鐵1-2天即可。 3.維他命之補充。4.健康檢查。5.飲食:以均衡營養為原則,最忌偏食。切忌服用含鐵藥物補血。飲茶可減少鐵的吸收。6.運動:促進新陳代謝,可增加血管彈性,對輸血時之注射有幫助。 特別注意骨骼病變所造成的傷害。7.脾臟切除:脾腫大、功能亢進時,經血液專科醫師認定後切除,在脾切除同時請外科醫師注意是否有膽囊結石現象。預防地中海型貧血的方法包括:1.婚前篩檢:未婚之男女均需篩檢是否為帶因,病患之對象及婚後未懷孕前更為必要。2.產前檢查:如夫妻均為帶因者或病患之配偶為帶因者應抽取胎兒檢體(絨毛採樣、羊膜穿刺、胎兒採血)檢查,若為重型胎兒可予人工流產,以免將來照顧上的負擔。此外,化療對於紅血球的影響:血紅蛋白量在男性為14-18 g/dL,而女性為12-16 g/dL,化學治療的目的在於破壞身體中的癌細胞,同時也可能破壞了骨髓中的正常造血細胞,當然包括了紅血球生成細胞,這就可能造成更低的血紅蛋白量,因為氧氣是由紅血球所攜帶,也就會造成身體細胞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血液檢驗可以測量血液中的紅血球數和血紅蛋白含量,病患應與醫師溝通您的疲勞和虛弱狀況是否必須在化療期間儘速處置。目前紅血球生成激素以運用在化療後病患避免貧血的發生,有研究指出,在一部份的病人施與紅血球生成激素注射後,減少輸血的必要性。貧血治療不難,在診斷確定以後,針對缺乏的營養素給予充足的補充,就有可能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對於地中海型貧血以及其他遺傳性貧血也應該與醫師配合定期堆追蹤血紅素的狀況,以避免有急遽的變化而不知悉的狀況。化學治療引起的貧血則應牢記多提醒您的主治醫師,針對不舒服的狀況早點處置,避免引發心臟的不適以及心臟功能受損。戴承正建議,當所有的貧血患者應當多休息,特別是在開始覺得疲累時,就應休息片刻。盡量減輕和避免過多的社交活動,以避免加重身體的負擔。吃東西可以改善不適狀態,因此當你感到疲倦或覺得不太舒服,應當考慮進食,並且增加液體食物的飲用。活動就是為了活應當動,所以不要吝於進行一些基本的運動,即使是短暫的散步也可以覺得活力充沛。起身時應當緩慢以避免頭暈現象的出現。這些都是針對貧血患者生活上的建議。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

無薪假薪水少3成 少了薪水不能少健康#胃癌

金融海嘯持續發威,無薪假情況更是持續延燒!根據調查,97年約有4成6的上班族放過無薪假,平均3成約一萬六左右的薪水,更有近8成的上班族表示有憂鬱傾向。趙強營養師表示,在持續蔓延的景氣寒流中,強大的壓力也讓民眾身體漸漸產生變化,最容易也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腸胃問題,像是胃脹、胃痛、腹瀉與便秘等。趙強營養師表示,雖然休無薪假少了薪水,身心承受龐大的壓力,但卻不能因此丟了健康,建議過去一直處於高壓力、工時長,身體健康早已亮紅燈的上班族,應把握無薪假好好調整身體,回復健康狀態,累積下次再出發的能量。避免壓力下所產生的腸道問題,其實可以借鏡世界長壽村的健康祕訣,從日常的飲食著手,就能輕鬆保健腸胃,吃出健康!根據研究指出,世界長壽村共同的健康秘訣,就在於天天飲用優酪乳,且此祕訣早在一百年前就被『乳酸菌之父』同時也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梅基尼可夫(Metchnikoff)所證實。世界上有幾處知名的長壽村,其中以保加利亞是百歲以上老人比例最高的國家。經過梅基尼可夫研究發現,重點在於當地居民大量食用優酪乳,因為優酪乳中的乳酸菌能抑制腸內腐敗菌的增殖,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延緩人類老化。有趣的是,當保加利亞人優酪乳的飲用量,從之前人均年消費量40公升下降至22公升的過程中,百歲老人量也跟著減少,顯示優酪乳的飲用量與健康長壽的相關性。趙強營養師也提醒:身體能否健康長壽,消化道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趙強營養師進一步說明:壓力大又生活緊張的現代人,如何用最方便的方式保養身體健康呢?長壽村民的健康秘訣-天天飲用優酪乳,可以作為我們很好的借鏡。雖然優酪乳所含的乳酸菌可以幫助腸胃健康,但是乳酸菌必須能通過胃酸與膽鹼的考驗於腸胃存活才能發揮效果,如「雷特氏B菌」,經人體實驗證實與健康食品認證,能有效抵抗胃酸及膽鹼的考驗直接到達腸胃,更可降低腸胃中壞菌-胃幽門螺旋桿菌(造成胃潰瘍、胃癌等的主因)數量,有效保護腸胃健康,避免毒素危害,是幫助健康長壽最方便簡單的選擇之ㄧ。

大腸癌症狀:便祕、便血、便不乾淨

大腸癌症狀:便祕、便血、便不乾淨#胃癌

國內十大癌症排行榜中,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95年由第三升至第二,僅次於肝癌,而其死亡率也只在肝癌、肺癌之下,高居第三,對國人的威脅正逐漸竄升。而這類患者除少部分與家族遺傳有關,大多是飲食與生活習慣所導致,最常見原因是抽菸、喝酒與飲食油膩、攝取紅肉等。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一般外科-姚逸興醫師指出,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的症狀是大便帶血,一般人往往誤以為是痔瘡出血,自行買藥治療,結果病情越來越糟,等到發現是癌症時已來不及。其次,罹患大腸癌容易便祕、大便習慣改變、或排便後覺得解不乾淨,到後來甚至大便變細,這是因為腫瘤變大,阻塞腸子,就如同家中水管阻塞、水流變小一樣,而這些都是初期到中期的症狀,一旦體重減輕、腹痛、腹脹、甚至腹水出現,癌症可能已進入中後期,姚醫師提醒,若有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要診斷大腸癌,肛門內診加糞便潛血反應檢查,是最常用的初步診斷,若糞便潛血呈陽性,則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查或大腸攝影,再配合病理切片,幾乎可以診斷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患者。有些人以為抽血可以篩檢大腸癌,並不正確,因為抽血檢出大腸癌的機率僅百分之六十,一般用於手術後追蹤。一旦確診為惡性腫瘤,必須儘快接受手術治療,術後有時須合併放射或化學治療。姚逸興醫師表示,過去直腸癌病患常因腫瘤擴散嚴重,須做永久性人工肛門,改由腹部排便;現在醫學發達,藉由術前的輔助性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可以有效減少癌細胞擴散,免去永久性人工肛門之苦。近年來運用腹腔鏡進行大腸切除術,開刀傷口變小,更大幅減少術後疼痛。此外,已知有大腸息肉者,姚醫師建議應每年定期檢查,因為部分大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預防勝於治療,凡年滿四十五歲民眾,最好安排每年定期健康檢查,飲食方面更須注意,避免抽菸、喝酒,而太油膩的食物也最好少碰為妙。

解出血便?!預防大腸癌 最好每年定期篩檢

解出血便?!預防大腸癌 最好每年定期篩檢#胃癌

大腸癌,以往都被認定是歐美西方人的疾病,但這幾年來,台灣大腸癌罹患人數節節昇高,已經超越胃癌。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地區癌症死亡人數,大腸直腸癌分別各佔男、女癌症第三大原因,僅次於肝癌和肺癌。隨著國人飲食方式,越來越接近西方飲食,缺乏纖維素攝取,大腸癌也將越來越多,更不容我們輕忽。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表示,大腸癌患者依據腫瘤發生部位不同,各有不同的表現。比方說,左側大腸癌常會排便習慣改變、突然間便祕、解出的糞便變細,或便祕腹瀉交替、解出血便、腸阻塞。如果腫瘤接近肛門,可有解不乾淨、裡急後重感;對於右側大腸癌患者,並不會出現阻塞症狀,多以貧血、腹部腫塊、腹痛表現。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患者還是先拜訪腸胃科醫師,評估是否須要進一步檢查。對於完全沒有症狀的人,就必須靠篩檢。蔡青岩醫師指出,大腸癌篩檢方式依據發生的危險機率,分為一般危險群和高危險群,其定義如下:一般危險群:汎指五十歲以上民眾。高危險群包括:家族史中有人罹患大腸癌或有人於六十歲前發現有腺瘤,即腺體型息肉。過去曾罹患大腸息肉、大腸癌、乳癌、卵巢癌、子宮癌病人。炎性大腸炎患者。多發性腺體型息肉症候群。多發性幼年性息肉患者。非息肉型遺傳性大腸癌家族。針對一般危險群,篩檢建議:每年糞便潛血檢驗,若為陽性反應則必須接受大腸鏡檢或大腸鋇劑攝影+乙狀結腸鏡檢。每五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如發現息肉且經切片證實為腺體型息肉,或發現超過一公分之息肉,均必須再接受大腸鏡將全部大腸檢查。或結合1與2,每年糞便潛血檢驗+乙狀結腸鏡檢。蔡醫師強調,對於高危險群中1.家族史,特別是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中,有人於五十五歲前即有大腸癌,或有人於六十歲前有腺瘤者,更須確實篩檢,建議於四十歲時開始檢查,方式如同一般危險群建議,其餘高危險群各有不同建議。大腸癌是一種生長較為緩慢的惡性腫瘤,對於各種治療,均有不錯效果。較早期大腸癌治療,預後五年存活率常可達八成以上,因此更值得早期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認識胃癌

認識胃癌#胃癌

胃癌的好發年齡以50~70歲佔大多數,男性比女性來得多。然而近年發現年紀在40歲以下者亦不在少數,尤其是年輕的女性。光田綜合醫院一般外科醫師 黃志仁指出一般而言,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飲食習慣與社會經濟階層有關。據統計喜吃煙燻及鹽漬物者,胃癌的發生率較高。食物內的硝酸鹽,經腸道細菌還原成亞硝酸鹽,再形成亞硝酸胺,經動物實驗證實,亞硝酸胺為一致癌物,可引起胃癌。由於醫學科技的進步,胃內視鏡的發明大大提高了早期診斷胃癌的機會。也是提高胃癌存活率最有效的方法。改良型式的胃鏡,直徑不及一公分,鏡管也是以材質較軟的玻璃纖維,在檢查過程中較敏感的人會稍嫌不適外,不會造成任何痛苦和傷害。檢查時要遵從醫師的指示輕鬆的吞嚥,胃鏡進入喉部後即平靜的進行腹部呼吸,則能輕鬆的接受檢查,通常只要幾分鐘即可檢查完畢;檢查完畢後,由於喉部麻醉作用將持續半小時,不要立即進行漱口或在一小時內吃東西,亦不要短時間內開車,以免發生危險。胃鏡除了可觀察胃部黏膜微小變化外,更可以適時地經由胃鏡做活體切片病理檢查及細胞學檢查,診斷十分正確。由於日本的胃癌發生率居世界之冠,他們對早期診斷的普查工作特別努力,早期胃癌的病例約佔1/3以上。因此,40歲以上之中老年人,最好每年能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民眾若有懷疑胃部疾病,可赴醫院作詳細的胃鏡檢查,以達到早期治療的目的。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