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影音/每年逾3千人罹胃癌 和飲食習慣有關

影音/每年逾3千人罹胃癌 和飲食習慣有關#胃癌

醃漬入味的蘿蔔乾、香氣十足的烤香腸,還有鹹香的臘肉、加上青脆爽口的蒜苗,讓人食指大動。不過要小心、因為根據臨床統計發現,喜歡這類醃漬食物的人,胃癌的發生率比較高。根據衛生署去年十大主要癌症排名,胃癌位居第六位,雖然死亡率有下降,但每年平均有三千多人罹患胃癌。其中,男性又比女性容易發生,男性的發生率是女性的1.8倍。胃癌在日本、韓國、中國、台灣等地相當常見,除了飲食習慣外,幽門螺旋桿菌也是罹癌的原因之一。因為胃癌早期並無特殊症狀,因此國健局提醒,民眾平時要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和醃漬食物,另外不菸不酒,才是自保之道。優活聚焦:電磁波可攻擊我們? 國際研究說不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04&HN_Yr=0&HN_Mon=0徐華鳳胃癌發現雖三期 老人、女性療後不如預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5&HN_Yr=0&HN_Mon=0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 得年41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4&HN_Yr=0&HN_Mon=0

影音/勇抗胃癌3年 徐華鳳病逝

影音/勇抗胃癌3年 徐華鳳病逝#胃癌

2008年年初,徐華鳳發現自己長期的胃痛、竟然是胃癌第三期,在緊急開刀切除胃部之後,恢復狀況良好的她,還曾經擔任抗癌大使,拍下鼓勵癌友的影片。徐華鳳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二年前的六月,當時她披著俏皮的迷你裙婚紗,幸福洋溢的宣布她要結婚了!當時徐華鳳雖然身形消瘦、但氣色紅潤,面對抗癌過程,勇敢又樂觀,完全看不出來她經過六次化療,25次放射性治療。沒有胃的她,只能靠腸子來吸收食物。但沒想到這兩年病情出現變化,徐華鳳經常進出醫院,上個禮拜四住進醫院後,病情急轉直下,今天上午8點45分,因為癌細胞擴散,器官衰竭,不幸病逝、得年42歲。徐媽媽說,徐華鳳走得很安詳,也交代後事、希望簡單隆重。1989年因為參加佳樂中國小姐選美,而踏進了演藝圈,徐華鳳演過電視劇,也出過唱片跟寫真集,是許多人心中的性感女神。不過,她終究還是不敵病魔、結束42年的精采人生。優活聚焦:電磁波可攻擊我們? 國際研究說不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04&HN_Yr=0&HN_Mon=0徐華鳳胃癌發現雖三期 老人、女性療後不如預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5&HN_Yr=0&HN_Mon=0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 得年41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4&HN_Yr=0&HN_Mon=0

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 得年41歲

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 得年41歲#胃癌

與胃癌纏鬥將近3年的藝人徐華鳳,傳出在今天(6)上午病逝於台中榮總。其實徐華鳳在2008年年初進行檢查時,被驗出是胃癌第三期,經過手術切除之後,恢復的狀況相當良好,甚至在2009年的時候與相戀五年的富商湯偉結婚,還擔任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抗癌大使,激勵許多的胃癌病患;但是卻在今天傳出不幸的消息,因為癌細胞擴散,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得年41歲。根據了解,在她逝世的時候,丈夫湯偉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圖片翻攝自徐華鳳於2009年的婚紗照。)優活推薦:愛喝啤酒易罹胃癌!比喝葡萄酒風險更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2胃癌患者怎麼吃? 掌握3少2多1不原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29中年男性菸酒過度 罹患「胃癌」風險增高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256

徐華鳳胃癌發現雖三期 老人、女性療後不如預期

徐華鳳胃癌發現雖三期 老人、女性療後不如預期#胃癌

與胃癌纏鬥將近3年的藝人徐華鳳,傳出在今天(6)上午病逝於台中榮總。其實徐華鳳在2008年年初進行檢查時,被驗出是胃癌第三期,經過手術切除之後,恢復的狀況相當良好,甚至在2009年的時候與相戀五年的富商湯偉結婚,還擔任台灣癌症基金會的抗癌大使,激勵許多的胃癌病患。但是去年也傳出徐華鳳沒有依照醫師指示治療,放棄療程,一直到今年年初才又回到醫院治療,但是卻在今天傳出不幸的消息,因為癌細胞擴散,導致多重器官衰竭,得年41歲。(圖片是胃癌手術之後的切片,翻攝自維基百科)根據衛生署的統計數字顯示,胃癌在所有癌症致死的原因當中,排名在第六位,每年有兩千多人死於胃癌。馬偕醫院肝膽腸胃科的衛教文章表示,胃癌當中有五成以上是胃腺癌,一般來說在真正的癌症發展之前,通常會有一些前期的變化,但是這些早期的變化很少會有症狀,很少能立即被檢查出來。假如胃癌患者沒接受治療,癌細胞就會擴散出去,侵犯附近的器官。也可能經由血流或淋巴系統散佈至其它遠處的器官。至於胃癌的預後情況,年紀大的人、女性、體重下降快速的人、癌細胞轉移到淋巴系統的人,在之後的復原狀況都不是很好;如果轉移的癌細胞侵犯到食道、十二指腸、肝臟、神經等部位的病人,復原狀況也都不佳。根據過去的經驗發現,胃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大於90%,第二期大約50%,第三期15%或者更少,在第四期幾乎很少超過五年。該文章也表示,因為胃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通常病人發現胃癌的時候,通常都是第三、第四期了,整體的治療效果就會比較不好,所以醫師還是呼籲民眾,早期發現並治療是最重要的。優活聚焦:藝人徐華鳳胃癌病逝 得年41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84&HN_Yr=0&HN_Mon=0 晚期大腸癌合併療法 存活期可延長至28個月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9&HN_Yr=0&HN_Mon=0 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讓惡性腫瘤消失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968&HN_Yr=0&HN_Mon=0

中年男性菸酒過度 罹患「胃癌」風險增高

中年男性菸酒過度 罹患「胃癌」風險增高#胃癌

現代人不僅生活壓力大,連飲食習慣也和以往有極大的不同。種種的外在因素不僅讓身體造成負擔,更有可能引發胃癌。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嘉齊表示,胃癌在台灣盛行比例偏高,而胃癌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就已經確定是胃癌。王嘉齊醫師表示,胃癌患者通常有上腹部疼痛、不適、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甚至有黑便、消瘦和貧血等症狀。胃癌發生在男性身上的機率比女性來的高,其中最容易好發於50歲左右的中年男性,由於這時期的男性菸酒過度、生活壓力大,因此最容易讓胃癌找上門。王嘉齊醫師也說,有研究指出,全世界超過50%人口在消化系統上有幽門螺桿菌。而幽門螺旋桿菌大部分是在小時候抵抗力差,造成病從口入導致感染,但是到長大後才逐漸有症狀產生。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進而造成胃潰瘍。胃潰瘍通常出現在胃和十二指腸,並分為良性和惡性,要做切片檢驗才能確定是否有害。王嘉齊醫師提醒,一般胃癌的產生和飲食有極大的關聯。常吃醃漬、燒烤的人較容易有胃癌,有抽菸、喝酒的人也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另外,家族病史有胃癌的人也要多加注意,除了避免以上危險因子,也一定要定期到醫院做檢測,才能真正的預防胃癌發生。愛喝啤酒易罹胃癌!比喝葡萄酒風險更大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2胃酸過高致胃潰瘍? 醫師:主要是胃幽門桿菌引起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82胃癌患者怎麼吃? 掌握3少2多1不原則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29

愛喝啤酒易罹胃癌!比喝葡萄酒風險更大

愛喝啤酒易罹胃癌!比喝葡萄酒風險更大#胃癌

根據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男性酗酒的話,罹患胃癌的比例比小酌兩杯的人還要高。這項研究分析了超過50萬的歐洲成人,從數據當中可以發現到,如果一天喝超過四杯的男人,比起那些只喝一點點的男人,罹患胃癌的機會要多出一倍。至於在女性的部分,罹患胃癌的現象並不明顯。(圖片翻攝自HealBlog.net)這個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也表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喝酒一定會得到胃癌,只能證明兩者之間有極大的關連性,而且在研究中也指出,喝啤酒的人得胃癌的機會比葡萄酒還要高。最後研究人員提出一個假設,就是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是一種致癌物質,而這種物質如果太多,就會誘發身體產生病變,形成癌症。憂鬱症將成21世紀黑死病 台灣政府狀況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20爆炸案傷者黃銀裕本要進行植皮 肺發炎暫緩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8轎車輾過腳背微痛 竟成「腔室症候群」險截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119

胃癌患者怎麼吃? 掌握3少2多1不原則

胃癌患者怎麼吃? 掌握3少2多1不原則#胃癌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與家人同聚享受中秋美食,可說一大樂事,但全台卻有近兩萬名的胃癌患者,望著美味的月餅食不下嚥。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在今年的中秋前夕,邀請知名甜點達人陳妍希老師,根據「3少2多1不」的原則,設計胃癌患者適合吃的月餅,提醒飲食及HER2基因檢測都兼顧,給患者更多呵護。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表示,台灣為胃癌發生的高危險區,根據衛生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指出,97年各有男性1571人與女性827人因胃癌死亡,佔台灣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五位,全台約有一萬八千多名胃癌患者,其中約四成為轉移性胃癌,無論是胃癌病友本身或是家屬,常常對於胃容量減少之後的飲食準備感到困擾,特別是節慶飲食常常無法與家人共享,而感到遺憾,為此提出無論癌友或一般民眾都適用的餐點與月餅,以提升胃癌病友與家庭身心靈上的滿足。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正雄醫師表示,過去轉移性胃癌患者僅能依靠化療來控制病情,存活期通常不超過一年,且因為癌細胞轉移,多會造成嚴重腹水、吞嚥困難與腸阻塞,嚴重時無法進食,只能進行管灌飲食、或是經由腸造口灌食。張正雄醫師也表示,經歷過手術或化學治療之後,臨床上常見病人的體重減輕10公斤以上,而在醫學上體重減輕10%,即代表有需要接受營養照護。隨著醫療的進步,轉移性胃癌也早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臨床統計約有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為HER2陽性基因,張正雄醫師提出,一項名為ToGA的第三期全球臨床試驗報告已經證實,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可以抑制HER2蛋白質的過度反應,大幅延長中位存活期達35%,由11.8個月提升至16個月,突破過去轉移性胃癌治療上,中位存活期不超過一年的瓶頸。部分經治療達緩解的病人,將可因病情改善或暫停化療,而部分解除疲倦、噁心、疼痛、吞嚥困難、嘔吐、厭食與腹水的症狀,患者生活品質得以提升。在不適症狀緩解後,病人因體力恢復,自然會開始想嘗試吃過去熟悉喜歡的食物,此時要如何進行飲食型態的改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因為吃得好才能儲備面對未來挑戰的本錢。台灣癌症基金會賴怡君營養師表示,其實只要遵守「3少2多1不」的原則,胃癌飲食也能多樣化。所謂「3少2多1不」分別代表少量、少油脂、少纖維,多餐多蛋白,並且甜食不過量。這個原則的訂立,是考量胃癌病人胃容量的減少而設計的,例如針對胃切除的病人,因為胃容量縮減,餐後高濃度、高滲透壓食物直接進入小腸,容易造成傾食症候群,故應採取高蛋白低糖飲食,糖分的攝取減量,每日控制在100~130克為原則。且因為胃容量縮小,飲食習慣需更改為少量多餐,同時胃癌病人常伴隨腹瀉的困擾,所以纖維的攝取量也不應過多,如果要補充蔬菜類,可選擇像切細碎的葉菜類、可燉軟爛的胡蘿蔔或瓜類等,而水果的部分則像是木瓜、奇異果、火龍果與水蜜桃等等,質地柔軟,容易入口,都是不錯的選擇。營養師也特別提醒,傾食症候群也應該要注意「乾濕分離原則」,優先選擇乾式食物,液體食物應在餐後30~60分鐘或是餐與餐中間食用,避免加重傾食症候群的症狀。賴基銘醫師提醒,近年來烤肉成為中秋節的全民運動,若於中秋節應景食用燒烤類食物時,應優先攝取新鮮蔬菜增加抗氧化力,多準備適合的燒烤類蔬菜,或將烤肉片捲入蔥段、洋蔥等以增加風味,並避免食用烤焦的部位;此外吃燒烤不宜飲用酒精飲料,最好搭配新鮮水果、果汁或淡茶進食,才能降低對胃部黏膜的刺激。

「運動防護先驅」楊天放 擊敗胃癌重返體育界

「運動防護先驅」楊天放 擊敗胃癌重返體育界#胃癌

「台灣運動防護先驅」楊天放先生一直默默耕耘基層、長期為運動傷害防護工作努力奉獻,並曾獲頒體委會國光體育獎章;70歲的他在去年檢查出罹患胃癌,仍以堅強的鬥志接受治療,並再次回到運動場,讓人佩服。楊天放是在民國70年從國小老師轉攻運動傷害防護,並成為第一個赴美國專研防護的運動防護師,舉凡中華運動代表團隊參加亞奧運、國際錦標賽等,楊天放都是頭牌保姆,深獲運動員的信任。許多運動員都在他的精湛醫術下,得以延長運動生命,繼續為國爭光,包括金臂人黃平洋以及及女網名將詹詠然等 。不可思議的是,去年4月楊天放被醫生宣布罹患胃癌末期,只剩下3個月的生命,但他展現頑強的生命鬥志,歷經18次化療、25次放療,走出死亡陰影,再次挺著身子返回運動場。對於楊天放熱愛運動、關懷運動員,以及意志頑強、熱愛生命的這段奮鬥歷程,中華奧會副主席林鴻道相當感佩他的求生意志,並表達無比的敬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