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

想要好「孕」到 睡前泡泡腳

想要好「孕」到 睡前泡泡腳#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7歲楊姓女性金融主管,生活緊張忙碌,結婚4年多一直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卻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失敗,也曾於北部看過中醫,但始終「孕氣差」,就醫問診後發現,患者身體緊繃、不易入眠,早上起床嘴巴苦苦的,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問題,總是控制不了情緒。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另一名35歲鄭姓女工程師,結婚2年多無法受孕,就診婦產科檢查無異常,吃過排卵藥也作過人工受孕都無成功,轉而尋求中醫治療,該患者很投入工作,尤其是靈感一來,總是三餐不正常、憋尿,常熬夜、睡眠品質差多夢,月經來量偏少,痛經,頭痛,發脾氣,乳房脹痛等不適症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王淑秋表示,臨床上常會遇到西醫檢查都正常,卻一直無法受孕的患者,他們的共同症狀為平日工作壓力大、個性急、肩膀痠緊、有不易入眠、淺眠、多夢等睡眠障礙、久坐少運動、經前乳房脹痛、經期莫名發脾氣等,此為「肝氣鬱滯」,情志抑鬱、氣血不和、衝任不能相滋、胞脈不暢,而不能攝精成孕。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出1倍王淑秋醫師指出,2014年「人類生殖醫學期刊」曾以501對夫妻研究發現,壓力大對於不孕症風險高1倍,2016年「流行病學期刊」以400名40歲以下女性為研究對象,發現女性在排卵期壓力指數上升1單位,受孕率下降46%。生活步調慢一點 懷孕就能快一點除了運動之外,也可透過穴道舒壓按摩,包含「太沖穴」、「三陰交穴」,醫師除了給予疏肝理氣藥之外,針對個人不同體質給予處方用藥,欲懷孕者每周應至少運動3次,散步或練瑜珈,睡前雙腳也可泡熱水,生活步調慢一點,懷孕就能快一點。

頭暈月經遲 就醫才知懷孕!

頭暈月經遲 就醫才知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9月墮胎潮」是指暑假期間許多未成年男女偷嚐禁果導致懷孕,開學後紛紛出現至醫院求診墮胎之現象,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指出,這些未成年懷孕的孩子除了缺乏避孕知識之外,也缺乏了懷孕等相關知識,許多未成年少女懷孕、肚皮隆起誤以為變胖,往往都等到頭暈噁心、腸胃不適就醫,才意外驗出懷孕。懷孕出期出血 誤以為是少量月經依據內政部統計104年未滿20歲的懷孕女性總計3,167人,占了全台灣產婦1%,衛福部南投醫院婦產科醫師鍾文振表示,許多未成年孩子是因為沒有避孕的知識而導致意外懷孕,據了解有些孩子平時經期不穩定,平常不會關心、計算自己的月經週期,有些孩子則是把懷孕初期的出血徵兆,誤以為是比較少量的月經。全程使用保險套 成功率達8至9成常見的避孕方式有安全期避孕法、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使用保險套,其中最方便的避孕法便是全程使用保險套,民眾可至便利商店或藥局購買,其成功率可達8至9成,可以避免精子與卵子相遇,購買方便且無副作用,既可避孕又可預防性傳染疾病,若使用方法正確並搭配其他的避孕方式,可以有效避孕。月經出現延遲 應保有警覺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下降,洪弘昌院長呼籲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應具備正確的兩性觀念與性知識,家長也應多關心子女的狀況,避免在成長過程中便因意外懷孕而中斷求學、付出不必要之代價,醫師並且提醒在性行為之後的月經出現延遲,就應保有警覺,不能排除懷孕的可能,若是未成年者更應盡快尋求相關醫療協助。

1人吃2人補? 懷孕怎麼吃最健康

1人吃2人補? 懷孕怎麼吃最健康#懷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好不容易終於懷孕了!這時準爸媽們當然滿心期盼能生個聰明又健康的寶寶。為了讓肚裡的小寶貝能得到最好的營養,準媽媽可能會開始大補特補。懷孕中的婦女當然需要比平常更多一點的營養,但如果沒有搞清楚寶寶需要的是什麼,毫無章法地亂補一通,不但會讓準媽媽的體重直線上升,也可能對寶貝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胎兒發育不良,有可能是基因異常或突變等問題,也有可能是媽媽胎盤供給不好或營養不足等問題所造成的。基因及母體胎盤的問題無法改變,唯一能掌握的是提供給寶寶的營養,因此媽媽們懷孕時的營養一定要特別注意,而孕期的營養也有基本的攝取原則可遵循。蛋白質 寶寶建構身體組織的原料懷孕初期很多準媽媽會因孕吐、反胃而食欲變的較差。當胃口不佳時,不用強迫自己一定要勉強多進食,但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建構身體組織的原料,對寶寶而言很重要,因此攝取量要比孕前稍微增多一些,才能提供胎兒足夠的養分。懷孕前三個月 開始吃葉酸準備懷孕的婦女們,前三個月就要開始吃葉酸。葉酸是體內一種不可或缺的維他命,是參與細胞合成的重要物質,並且有助於胎兒的神經管發育。此外,葉酸更是腦部脊椎發育的重要成分,因此對胎兒的成長及健康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胎兒的發育之外,葉酸對準媽媽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缺乏葉酸 恐致胎盤剝落懷孕期間若缺乏葉酸,可能會出現貧血、倦怠、臉色蒼白、暈眩、情緒低落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導致胎盤自動剝落、自發性流產、早產、生產困難、嬰兒容易夭折、罹患神經管缺陷、嬰兒體重過輕等狀況。因此,不管是為了寶寶或準媽媽著想,懷孕前後一定要攝取足夠的葉酸。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孕哺期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每天可補充四百微克的葉酸,懷孕期間可以增加至六百微克。除了媽媽以外,準爸爸也應該多吃含有葉酸的食物,才能維持受精卵的品質。深綠色蔬菜、豆類、水果都含有豐富的葉酸,準媽媽們只要一天吃三碗綠色蔬菜,攝取量就算足夠。(本文摘自/跟著楊晨醫師這樣做,養出長得高、不過敏得孩子/平安文化)

先別懷孕!抗C肝藥恐致畸胎

先別懷孕!抗C肝藥恐致畸胎#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當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損傷時,大多數病人都是透過抽血檢驗,才會發覺肝功能指標上升,而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若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超過肝臟的修復能力,纖維組織增生,肝臟變硬就很容易發展成肝硬化。肝纖維化、發炎 容易肝硬化萬一不幸感染C型肝炎的話,慢性C型肝炎的自癒機率非常低,因此所有C肝病人都必須接受醫師的評估,確認是否有需要積極治療,若C肝病毒量高、有較厲害的肝纖維化,或是發炎時應該鼓勵接受積極的治療,因為慢性C肝病人如果沒有接受治療,日後比較容易進展到肝硬化。發燒、畏寒、疲倦、肌肉痠痛在過去1、20年來,都是以長效型干擾素加口服雷巴威靈來治療,干擾素常見的副作用,在第一次接受干擾素注射治療約4小時後,可能會出現發燒、畏寒、疲倦、肌肉酸痛、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幾劑之後就會逐漸減緩,也可能出現掉髮的情形,停藥後自然恢復。情緒焦慮、憂鬱、煩躁、疲倦少部份病人在使用干擾素一段時間後會出現噁心及腹瀉,情緒方面變得比較焦慮、憂鬱、煩躁、疲倦及失眠,如果症狀相當嚴重,就必須考慮停藥,曾有憂鬱症病史者,更需小心使用,部分病人使用干擾素也可能誘發自體抗體,可能會罹患自體免疫甲狀腺病變。抗病毒藥 恐致懷孕畸胎至於口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靈(Ribavirin)的副作用主要是溶血性貧血,若血紅素下降至相當程度,則要減低劑量甚至停藥,除此之外,也可能會造成懷孕畸胎,所以在治療當中、停藥後6個月至1年內都需要避孕。

「1+6原則」 防茲卡先別懷孕

「1+6原則」 防茲卡先別懷孕#懷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茲卡疫情頻傳,預防措施調整為「1+6原則」!我國第7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個案,為20歲新加坡籍女性,居住於新加坡阿裕尼灣,9月1日起出現紅疹、關節痛、頭痛、結膜炎等症狀,9月3日入境台灣後因症狀持續,分別於9月4日、5日就醫,由醫院採檢通報,經二採檢驗確認感染茲卡病毒。暫停捐血1個月 延後懷孕6個月截至9月9日,新加坡累計確診304例,含2名孕婦,我國依據世界衛生組織9月6日公布之最新指引,已將茲卡性接觸傳染預防措施由原本的「2226原則」,調整為「1+6原則」,自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離境,應暫停捐血1個月,無論是否懷疑感染,都應採取安全性行為至少6個月,女性並應延後懷孕至少6個月。泰國、菲律賓、越南 列警示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將迄今持續具流行疫情或可能有本土傳播之60國或屬地,包括亞洲地區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6國及美國佛州布勞沃德郡(Broward)、邁阿密郡(Miami-Dade)、皮尼拉斯郡(Pinellas)、棕櫚灘郡(Palm Beach),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2級警示。離開流行區 「1+6原則」防護離開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後,請依循「1+6原則」進行防護,返國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茲卡病毒,應主動聯繫機場發燒篩檢站,返國後2週內如有不適,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醫師正確診斷治療,指揮中心也籲請臨床醫師如遇有疑似個案,記得詢問旅遊活動史並儘速通報。 

生1個孩子掉1顆牙 假的!

生1個孩子掉1顆牙 假的!#懷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女人有牙結石,跟男人有牙結石就是不太一樣,我幫一位妙齡女子檢查,看看明明沒甚麼牙結石,也沒甚麼牙菌斑(就是牙齒上白糊糊的那一層),可是牙肉卻全部成深紅色,紅的很怪,色質像沾了砂糖的紅色軟糖,還吹彈可破(就是用風吹或碰一下都會流血)。高溫期 細菌變得更活躍高溫期那幾天的賀爾蒙叫黃體激素,它的分子結構跟引起牙周病的細菌喜歡的一種成分很像,令細菌誤判,變的比平常活躍,所以,原本有牙周病的女生,會在高溫期那幾天更厲害的流血,有的甚至誇張到舌頭碰一碰就流血,高溫期就是避孕期,此時的卵子已經不能受精。體溫突降 就是月經來了所以如果女性朋友每天早晨好好量自己的體溫,畫成一張圖表的話,就能掌握自己身體的變化,女生會發現有幾天,會持續一個比平日高一點的體溫,在曲線圖上會呈現一個高原,就是高溫期,接著有一天體溫會突然下降,曲線上出現一個小山谷,就是月經來了。懷孕期 不停破壞牙周組織我看她年輕,不知嫁人了沒?有孩子了沒?「好,如果你在高溫期,牙肉會流幾天血,那麼將來有一天妳結婚了、懷孕了,會每天在流血!一直到孩子生下來,才有機會不流血的哦。」「因為懷孕九個月,就等於處在九個月的高溫期!因為是同一種荷爾蒙在作用!」她若有所悟的點點頭:「怪不得啦我懷孕的時候,牙肉很糟糕,真的是生了孩子才好。」我乘勝追擊!「如果高溫期那幾天,破壞會加速,那懷孕期間就是九個月不停破壞!你的牙周組織很快就減少了。」沒有牙周病 懷孕不掉牙「你大概聽說『懷一個孩子,掉一顆牙齒』吧?」「對呀」「不完全對,沒有牙周病的女人就不會這個樣子,大概古代的人牙齒都很差,有些女人還孕時,早就牙周病了,在懷孕期間終於『破壞完畢』,牙齒就鬆了。」(本文摘自/啊~請張嘴:張草看牙記/皇冠出版)

孕媽咪私密處易感染 保養這樣做?

孕媽咪私密處易感染 保養這樣做?#懷孕

(撰文/Megan Chen) (諮詢/林新醫院婦產部副部主任林宗毅醫師) (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圖說:懷孕是女人最喜悅的事情,但要小心私密處感染唷!) 懷孕是女人最辛苦也最喜悅的過程,看著肚子一天一天大起來,對於迎接新生命的喜悅無人能比,然而,隨著懷孕的開始,孕婦體內的荷爾蒙也跟著改變,身體也開始產生各種症狀,「私密處感染」就是其中之一。想透過外用藥或內服藥來改善,又擔心對寶寶造成影響,到底懷孕期間對於私密處的預防之道該怎麼做,才能保護媽媽也保護胎兒呢?就讓醫師來告訴你。 荷爾蒙改變 孕媽咪私密處感染最大因素   (圖說:私密處常見黴菌或細菌感染,可從顏色、味道、形狀來判斷。) 「為什麼孕媽咪容易有私密處感染的症狀呢?」婦產科林宗毅醫師解釋,最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女性孕期荷爾蒙的變化,懷孕期間女性動情素升高,會使得陰道分泌物增多,常讓孕媽咪感到黏膩不舒服,若再加上天氣悶熱,穿著不透氣的布料式褲裝,就很容易引發私密處不舒服。 至於常見的症狀有哪些?林醫師解釋,如果黴菌或細菌感染私密處的話,可以從分泌物的顏色、味道、形狀,以及有沒有不適感來做判斷,一般來講,正常的分泌物是無色無味,也沒有不舒服的感覺,但只要私處受到感染,分泌物可能會出現乳白、綠色的顏色,形狀也會變得黏稠,甚至會伴隨著搔癢、紅腫,嚴重連排尿都會有不舒服的刺痛感。 孕媽咪私密處感染 最好不要用藥?   (圖說:孕期私密處感染用藥會擔心,自然痊癒是最佳方式。) 很多人認為,孕媽咪因為肚子裡有寶寶,治療上最好不要用到藥物,林醫師認為,站在胎兒健康的立場,不使用藥物是最好的,但目前私密處常見用藥,也因考量到肚中胎兒,多半是不會影響懷孕安全,所以孕媽咪可以放心接受治療。 不過,林醫師說,最好、最棒的治療方式還是自己痊癒。林醫師補充,女性陰道本來就屬於弱酸性,裡頭住著乳酸桿菌來維持陰道弱酸性的環境,所以在發現自己陰道感染時,可藉著補充乳酸桿菌,及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就可重新建立私密處正常菌種生長,讓乳酸桿菌重新成為陰道的優勢菌,這樣就不容易私密處感染。 益生菌產品 選擇有投入人體臨床試驗尤佳   (圖說:購買益生菌產品認明國家標章,最好有臨床試驗才可靠。) 雖然適量補充益生菌,尤其是乳酸桿菌能夠預防私密處感染,問題是,坊間產品那麼多,到底要怎麼選擇才正確?林醫師解釋,當然最好是有投入正式人體臨床試驗是最棒的,這是能證實產品安全性的最佳代言,另外,有沒有通過衛福部認證之檢驗機構如SGS、全國公證、德國杜夫萊茵等,檢驗合格也是很重要的,透過這幾點,就能選到優良的乳酸菌攢品。 至於補充多少量才是最適合的呢?林醫師表示,最大的重點是持續,量的部分,消費者按照產品的說明書使用即可;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乳酸桿菌遇高溫會死亡,所以在攝取時應該搭配涼開水才對,早晨醒來或是睡前空腹用都很適合。 6生活習慣 避免私密處感染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是預防私密處感染的重要手段。林醫師分享,只要維持6項生活習慣,懷孕媽咪基本上就能避免私密處感染。 1)孕媽咪儘量穿裙裝,保持私密處的乾爽。 2)避免穿緊身褲襪。 3)如果有用護墊習慣的女性,最好要勤換護墊,大約每兩個小時就換一次是最適合。 4)喝的水量要夠,不要憋尿。 5)要懂得釋放壓力。 6)適度運動,不要久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