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障礙

中風後吞嚥困難、喝水嗆咳恐致命!5步驟「下巴阻抗運動」練喉嚨

中風後吞嚥困難、喝水嗆咳恐致命!5步驟「下巴阻抗運動」練喉嚨#吞嚥障礙

長者喝水要小心!身體狀況不佳的年長者常嗆咳,食物進入氣管後容易引發吸入性肺炎。75歲曾姓阿公中風後喝水及吃飯常嗆到,也常引起咳嗽,並多次引發吸入性肺炎,有致命危機,醫師建議家人考慮鼻胃管餵食,但阿公仍堅持由口進食。求診衛福部彰化醫院復健科,醫師以螢光吞嚥攝影檢查發現阿公咽部力量不足,進行咽部訓練後,改善嗆咳現象,降低風險。

吞嚥困難需要裝鼻胃管嗎?治療師:快學「吞嚥訓練」5招防嗆咳奪命

吞嚥困難需要裝鼻胃管嗎?治療師:快學「吞嚥訓練」5招防嗆咳奪命#吞嚥障礙

隨著長輩老化、失智,咀嚼進食能力也日漸退步,除了營養攝取不均及消化不佳等問題之外,還可能身陷嗆咳、吸入性肺炎等致命危機。《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提供「1量表」協助照護者判斷,長輩是否有吞嚥障礙問題,有助適時調整飲食質地,及早進行咀嚼吞嚥5招訓練,找出隱藏的健康風險。

老人家牙口不好,適合吃哪些食物?牙醫教淋「2神物」讓餐點更順口

老人家牙口不好,適合吃哪些食物?牙醫教淋「2神物」讓餐點更順口#吞嚥障礙

隨著家中長輩的年齡的增長以及疾病影響,吞嚥能力也會跟著產生退化,以前可以吃的食物,現在可能都難以下嚥,平常要怎麼照護長輩呢?日本牙醫師、營養師齋藤真由於《圖解!居家吞嚥照護全書》一書中,分享居家照護相關知識,包括預防噎到的吞嚥注意事項、口腔清潔保健等,幫助照護者輕鬆照護長輩。以下為原書摘文:

經皮內視鏡胃造口是什麼?比鼻胃管好嗎?醫揭適用者、優點一次看

經皮內視鏡胃造口是什麼?比鼻胃管好嗎?醫揭適用者、優點一次看#吞嚥障礙

71歲李阿嬤中風後因吞嚥功能受損,吃東西會嚴重嗆咳,因此需長期放置鼻胃管灌食。李阿嬤最怕的就是每月1次的鼻胃管更換,因每次新管子從鼻腔穿過咽喉進到食道再進到胃,過程就像燒灼般的不適;再加上臉上插了鼻胃管,即便李阿嬤已可拿著助行器簡單活動,但也不想出門讓其他人看到她的樣子。因此情緒低落,生活總是悶悶不樂⋯

2023農曆新年》年菜該吃什麼?營養師教你選「這6道」吃多也不胖

2023農曆新年》年菜該吃什麼?營養師教你選「這6道」吃多也不胖#吞嚥障礙

2023年農曆春節在即,隨著防疫政策、入境免隔離等措施的鬆綁,在外的遊子們也規劃返家齊聚一堂,與家人團聚吃飯同樂,消除一整年的辛勞。但過年團聚期間,圍爐菜色該如何調整,才能從飲食來維護免疫力及保持體態呢?《優活健康網》整理3個食材搭配小撇步以及6道營養年菜,給讀者參考,安心享用美食、健康過新年。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

吞嚥困難怎麼辦?台大專家教「3招訓練法」在家就可做#吞嚥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常有長輩因老化而吞嚥困難,吞不下又怕營養不良該怎麼辦?台大醫院副院長王亭貴表示,在社區中沒有明顯疾病的長者,有10~12%有吞嚥困難的問題,雖然看起來都還能經口進食,但一不小心,食物可能會誤入氣管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延伸閱讀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吞嚥困難常見症狀、高危險群台大醫院復健部醫師蕭名彥表示,除了高齡長者外,有腦傷、腦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症、頭頸癌病患如口腔癌,或是其他精神性吞嚥困難,也都是吞嚥困難的高危險群。吞嚥困難常見的表現主要分為3種:1.容易嗆到:常咳嗽、有痰、喉嚨癢2.吞不乾淨:得分多次吞、喉中有異物感、吞嚥很費力3.吞不下去:口水多、費力且有疼痛感,多為嚴重中樞神經性疾病導致吞嚥障礙評估方法則分為評估病史、透過臨床檢查確認生命跡象、口腔結構、吞嚥測試,以及儀器檢查,包含螢光透視吞嚥攝影檢查、吞嚥內視鏡檢查以及壓力檢查。蕭名彥說明,最常見的吞嚥攝影檢查,可透過X光評估完整吞嚥結構;吞嚥內視鏡則是可觀察到食物吞嚥時的全貌,以便評估是否有吞嚥障礙。吞嚥障礙居家訓練方法台大醫院復健部語言治療技術科主任張綺芬表示,對於治療吞嚥障礙的訓練方式,有直接與間接訓練2大原則,主要區分差別在於「有沒有用食物」。直接吞嚥訓練為利用直接進食食物,邊吃邊訓練;間接吞嚥訓練為強化舌頭、雙唇、臉頰、咽部、聲帶等部位肌肉,目的在於幫助吞得更安全。若只是一般因年齡老化,而非疾病所造成的吞嚥困難,張綺芬表示病患日常可透過以下「居家自我吞嚥訓練3方法」,目的就是要訓練聲帶肌肉,因為聲帶的緊度正是吞嚥能力的最後一道防線: 大聲說:盡量大聲說話,可以朗讀報紙、文章等喜歡的文句。 高聲唱:高聲唱歌、可跟著伴唱帶一起唱。 努力吃:只要可以吃得下、安全吞下食物,就要努力吃,吞嚥咀嚼的動作就是最佳的吞嚥訓練。吞嚥困難不一定適合喝營養品至於長輩只飲用營養補充品,會對健康或吞嚥安全造成影響嗎?蕭名彥回應,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飲用營養品,若未經過吞嚥障礙評估,正視吞嚥問題,除了在吞嚥過程中恐有嗆咳危險,長期沒有好好訓練吞嚥肌肉,更會導致肌力下降而連帶影響吞嚥能力。王亭貴最後強調,其實疾病與老年退化導致的吞嚥障礙並不同,若透過吞嚥訓練問題仍無改善,一定要就醫透過醫師評估治療。張綺芬則建議,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介入方式,若民眾或病患希望進行居家吞嚥訓練方法,亦需語言治療師的專業臨床評估與實際指導後,確認符合病患狀況及安全性再進行。

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

食物打成泥就易吞?台大營養師揭「常見照護迷思」#吞嚥障礙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採訪報導)78歲吳女士在去年中風癒後假牙不合,因而有吞嚥障礙問題,進食過程長且容易咳嗽,3個月體重減輕了3公斤。女兒擔心母親營養不良,用心購買媽媽愛吃的排骨便當,更費心地把食物剪碎。但吳女士仍因吸入性肺炎反覆住院。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吳女士可吃糊狀或濕潤細軟的食物(IDDSI 4~5),液體稠度(IDDSI 2~4),病患的進食與健康情況才大獲改善。另48歲王先生3年前罹患鼻咽癌已經痊癒,但最近進食時發現只能喝流質,有些流質會嗆到,有些流質吞不下,且體重減輕。王先生擔心癌症復發,經檢查後發現是因為放射性治療後肌肉纖維化導致吞嚥困難。經過醫療團隊評估後建議王先生調整液體濃稠度為低中度稠(IDDSI 1~2)。延伸閱讀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吞嚥困難飲食2大迷思台大醫院營養師鄭千惠指出,一般民眾或病患家屬對於吞嚥困難而進行飲食製備過程中,常出現2大迷思:1.吞嚥困難把食物剁碎或打成泥就好?不是什麼食物都只要切成小塊就能易於吞嚥,其實需考慮食物的軟硬度、食物與液體分布均不均勻的離散性,以及泥餐的黏度、食物離水等問題。2.使用液體增稠劑一定安全?液體太稀或太稠都可能有危險,若食物太稀太水恐會引發嗆咳或吸入性肺炎,太稠恐會卡在食道難以吞下;且當食物質地調整後,雖看似量有增加,卻常常忽略營養密度被減少的問題。吞嚥困難有7種飲食標準台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表示,為了讓營養師或病患家屬可以依據病患的個別吞嚥能力,調製安全且美味的食物,讓病患能早日經口進食,建議參考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來製備飲食,依吞嚥與咀嚼能力訂出7種不同等級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以符合個體差異,促進吞嚥安全。 固體食物分為 3~7級:分別是流質3級、糊狀4級、細碎及濕軟5 級、軟質及一口量6級、容易咀嚼7-EC級、食物原狀7級。 流質食物飲品分為 0~4 級:分別為稀薄0級、極微稠1級、低度稠2級、中度稠3級、高度稠4 級。        (食物質地依國際吞嚥困難飲食標準(IDDSI)分成7級。圖片提供:台大醫院)臨床照顧者若想居家調製安全食物,讓有吞嚥障礙的長輩或病患進食,陳珮蓉建議,可先至醫院復健科進行吞嚥困難評估,瞭解自己適合的食物質地與液體稠度,再利用簡易工具如:餐叉、湯匙、筷子、手指或針筒等,來測試食物質地的硬度、液體流速、黏附度、彈性等,藉由常見工具來協助自製的居家餐食質地一致化,再進而嘗試是否符合可吞嚥程度,增加被照顧者的進食安全。延伸閱讀失智嬤喝湯嗆咳住院1個月 吞嚥困難可以這樣做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

長輩吞嚥困難、常嗆咳怎麼辦?練口腔肌力「3招」搞定#吞嚥障礙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經過評估為咀嚼吞嚥異常;亦即每10位高齡者,就有1位有輕度以上咀嚼吞嚥障礙。這個數字,將會隨著台灣人口高齡化而越來越高,並且長者因咀嚼吞嚥困難所導致的「吸入性肺炎」,也成為威脅長者健康的原因之一,像李前總統就是吸入性肺炎引發後續的狀況而往生,因此不得不防。部分吸入性肺炎,是因為口腔不清潔,或是咀嚼吞嚥肌群失能, 導致口腔內許多呼吸性細菌或病原體,隨著食物與嘔吐物吸入或嗆入肺部,進到肺部而發生吸入性肺炎。正常吞嚥的5個時期1.預備期(Anticipatory Stage):是進食的第1步驟,大腦會觀察食物的大小、硬度、氣味及溫度,來選擇進食之食物,並接續後面的吞嚥動作。一般大家說好的食物應當具備色香味俱全,就是在指這個階段。2.準備動作期(Oral Preparatory Stage):大腦指揮口腔肌肉進行咀嚼,透過唇、舌、牙等將食物磨碎形成食團。3.口腔期(Oral Phase of the Swallow Stage):食團形成後,就可以進行吞嚥動作。吞嚥時食物經唇、 舌、齒、頰、顎等部位的協調將食糰往後送到咽喉,並啟動吞嚥反射動作。4.咽部期 (Pharyngeal Stage):此時軟顎向後上抬、喉前庭關閉、聲門關閉、會厭軟骨閉合、喉部上提,食物藉由上述協調動作向下運送,將食物更往後推,最後咽部清空,食糰經由上述動作進入食道。5.食道期 (Esophageal Stage):食糰經由食道蠕動將食物送至胃中。吞嚥障礙好發族群1.腦功能損傷族群:腦中風患者、失智症患者、腦神經系統有障礙之患者。2.身心障礙者族群:智能障礙、唐氏症等身心障礙患者。3.因疾病導致之吞嚥障礙族群:神經系統障礙患者、顳顎關節障礙、先天性口咽及舌頭部位構造異常者 : 如唇顎裂等、因手術、化療或放療等治療導致組織構造異常之患者。4.其他:營養不良者、口腔衛生不良,因缺牙而導致對咬牙不足者。 吞嚥訓練第一步:選擇正確食材質地一般民眾總認為把食物打碎、弄成泥狀就是好吞的食物。但是吞嚥的主要步驟是將食物變成食團,若是因過度處理食物,造成食團難以形成或是黏在舌頭上,反而會影響吞嚥有。有些食物本身質地就偏軟的,像香蕉、南瓜、水蜜桃不需用調理機打碎,只需經過適當處理,沒有牙齒也能嚼食,另外像馬鈴薯、酪梨等也都是富含營養,並且方便處理的軟食,而一般常見的豆花、廣東粥、義式蔬菜湯等,也都是外面小吃常見的餐點,非常方便取得,不需要太費力料理。選擇正確的食物質地,不僅能解決患者因咀嚼吞嚥障礙而造成的進食問題外,也能避免患者在進食時造成誤嚥而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此外,質地改善也能訓練患者由口進食,以漸進調整的方式慢慢地恢復患者的咀嚼吞嚥功能,提高患者在未來移除鼻胃管的機會。日常口腔運動訓練:臉部、嘴部、舌部1.臉部運動(1)按摩臉(面頰、上額、下巴、鼻子)直到溫熱。可用一條熱毛巾或手。(2)將臉向前嘟起、再向外拉開笑,重覆做。用到最大的拉張幅度。(3)用手將雙頰向後拉,同時將嘴向前嘟。(4)用手將雙頰向前推,同時笑,抗衡相反方向的阻力。(5)將嘴閉起來,由一邊挪向另一邊,挪動下頷。(6)將雙頰向內吸,然後放鬆。(7)將雙頰鼓氣,持續5秒鐘,然後吐氣放出。(8)雙頰鼓氣,嘴巴閉合,將氣由一邊送到另一邊,不可將氣洩出。(9)將雙眼閉起來用力擠,然後睜大。(10)閉單眼,輪替。(11)擠鼻子,持續5秒。(12)如果臉有一邊受損,用手將正常強的一邊面頰向下拉,同時試著用力擠臉部肌肉。2.嘴部運動(1)將雙唇閉緊,互相壓緊。(2)將嘴張大,同時試著將嘴嘟成「O狀」,不可閉緊,停住、放鬆。(3)吹口哨。(4)用一根小吸管吹,然後吸回空氣。(5)重複地說「pa,pa, pa……」,需快且清楚。(6)鈕扣運動—用3枚不同大小的鈕扣,每個鈕扣用線綁著,將最大的鈕扣,放在唇後牙前,輕輕的將綁在鈕扣上的線拉著,將嘴唇閉緊,以防鈕扣會自口中掉出。如此再試第2大的,再試最小的。3.舌部運動(1)用一塊潤濕的紗布,包裹住舌尖,然後小心溫和的向外拉。(2)將裹了紗布的舌頭,溫和的向左、右、上、下拉動。(3)嘴張開、將舌頭伸出,保持在中間,持續5秒。(4)將舌頭向嘴外伸,左右緩慢移動,慢慢加快速度,確定每次舌頭定碰到每一邊的嘴角。(5)將舌頭自口中伸出到外面、再拉回來。重覆做,維持快速度。(6)將嘴閉起來,舌頭在上唇裡面、上牙齦上左右來回移動,再換下唇。(7)將舌頭自口腔內向內頰向外頂,再換邊。(8)將舌頭向掃地一樣,自口腔內、碰到每顆牙齒,由一邊到另 一邊。(9)用舌頭黏嘴唇一整圈。再由反方向做。(10)張開嘴,伸出舌頭,碰上唇。面對吞嚥困難長輩 餵食時注意事項1.餵食時,坐姿很重要,應採坐立90度頭部微傾向前的餵食姿勢。2.選擇適合長輩的食物質地。3.給予長輩充裕的時間及安靜環境,減少進食的環境刺激,讓他可以專心進食。4.餵食的時候,要確定長輩已吞乾淨前一口後,再給下一口。5.若病人有嗆咳情形,應立刻停止進餐。6.餐後維持直立坐姿20~30分鐘,避免因打嗝而導致的嗆咳。7.餐後應以棉棒清潔口腔,維持口腔健康,並確定無殘留食物在口中。參考資料1.衛生福利部—咀嚼吞嚥障礙診治參考指引及健康照護手冊2.如何訓練及維持咀嚼吞嚥功能及預 防誤嚥的發生,黃純德醫生(本文獲家天使授權轉載,原文為:吞嚥困難原因多,日常訓練不可少|家天使-找看護第一品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