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

公開管教孩子 恐增精神疾病發生率#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最近有部影片是媽媽在管教一名小女孩,要她承認自己是家人不是客人,因為是家人就要做家事;小女孩好委屈,一邊哭一邊說。此影片也造成好多家長討論,精神科醫師則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日後出現精神疾病的機率很高。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高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影片中這樣的管教方式,會使孩子延伸出強迫症、厭食症、憂鬱症機率很高,因為從小累積太多負面情緒;至於會這樣對待小孩的媽媽,基本上無論是焦慮與憂鬱的負面情緒都比較高。根據研究顯示,從小被負面情緒養大的小孩,則小孩會有負面情緒的機率也較高。累積太多負面能量 小孩會有雙重壓力如果媽媽的情緒無法有出口,累積太多負面能量,因為小孩是最沒有能力回擊與反擊,所以都會活在媽媽的期待之中;黃偉俐醫師進一步指出,這樣長大的小孩就會有雙重壓力,除了承續母親的負面能量,也包括母親的失敗與擔心,而會對孩子有過多的期待。黃偉俐醫師指出,門診中就曾有一名女病人自述,在幼年時,母親每次處罰她,就會要她在市場門口下跪。她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就被如此對待,導致她不敢上街購物,而且對自我要求非常嚴格,結果這名女子竟然在成年後自殺身亡。有負面情緒應求助社工、學校所以,黃偉俐醫師建議,媽媽本身若是有負面情緒,就應該要就醫求助,以免小孩子日後得到精神疾病及輕生的高風險,其次則是父母對小孩子的教育要有好的溝通;另外,就是在整個體系上要有好的介入,包括社工、學校心理諮詢與精神醫學要做結合,並應主動關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曬太陽防骨鬆 不塗防曬才有效

曬太陽防骨鬆 不塗防曬才有效#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維生素D可以從曬太陽來獲得;然而,國人卻普遍不愛曬太陽,如果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又沒有補充維生素D,可得要小心有很多疾病會上身。營養師提醒,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吸收,預防骨質疏鬆之外,也和心血管疾病、憂鬱症、失智症、癌症都有相關性,不要輕忽!骨質疏鬆和乳癌、卵巢癌都有相關性台北市中山醫院營養師林素貞表示,維生素D是人體必須營養素,目前研究發現,維生素D不只與骨骼與牙齒有關,還與老化和癌症有很大關係,如果維生素D缺乏,也和女性的乳癌、卵巢癌,男性攝護腺癌有關係,甚至失智症也有相關性。雖然食物中也可以攝取到維生素D;不過,林素貞營養師指出,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的包括有牛奶、奶酪、蛋黃、魚、肝臟與魚肝油,但是因為維生素D是油溶性,攝取這些食物有可能膽固醇太高,也有可能會導致攝取不足。手腳不要塗防曬乳 每天日曬10至15分鐘此外,雖然可以從日曬獲得維生素D,但是東方人卻很怕曬太陽;林素貞營養師進一步指出,西方人白皮膚不怕曬太陽,東方人卻不曬太陽,深怕會曬黑或是長斑,反而是維生素D缺乏比西方人高。所以,建議手腳不要塗防曬乳,每天曬10至15分鐘。嬰幼兒至成年人補充200IU 老年人是400IU然而現今空汙嚴重,陽光遭受阻隔,想要靠日曬獲得足夠維生素D有困難。林素貞營養師表示,越來越多人關注維生素D不足,所以目前會建議嬰幼兒至成年人每天要補充200IU,老年人是400IU;甚至於根據最新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維生素D普遍攝取不足,因而要上修每日維生素D的攝取量,預計在2017年4月底就會做出修正。(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避孕藥調經 恐增憂鬱風險!

避孕藥調經 恐增憂鬱風險!#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不少女性會使用避孕藥,不只是為了避免懷孕,有些人利用避孕藥可以調經的作用,自行到藥局購買避孕藥服用。然而,日前有研究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高。所以,要吃避孕藥之前,最好還是先就醫,確認是否適合服用。 研究:吃避孕藥易患憂鬱症 青少女最明顯衛生福利部八里療養院藥劑科藥師吳芝瑩表示,根據去年JAMA Psychiatry期刊所刊出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在長時間的追蹤之下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較容易患憂鬱症,而且以青少女的影響程度最顯著;這項研究共收案逾100萬名15至34歲丹麥女性,且自2000年起追蹤至2013年,平均追蹤時間約6年,主要是分析各種荷爾蒙避孕法跟罹患憂鬱症的相對風險。 用藥6個月內最常見吳芝瑩藥師指出,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含有雌激素及黃體激素之綜合避孕藥的女性,被診斷患有憂鬱症的機率比未服用者高出23%,尤其是開始服用的6個月內最常見;若服用只含有黃體激素的避孕藥,罹患憂鬱症機率更比未服用者高出34%,其中年齡介於15至19歲青少女更是高風險族群。上述青少女族群中,口服綜合避孕藥者罹患憂鬱症而需接受抗憂鬱藥治療的機率比起未服用者高出8成,而服用只含黃體激素避孕藥的,患上憂鬱症的機率更高出2倍。 服用避孕藥前 先諮詢醫師意見然而研究也發現,不只口服藥物有此影響,其他替代避孕措施,例如會釋放荷爾蒙的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及陰道避孕環等,甚至比起口服避孕藥者有更高的機率罹患憂鬱症。儘管如此,吳芝瑩藥師認為,此研究的最大目的在於提醒醫生及女性都需要注意這項潛在的副作用,毋須因此而感到驚恐甚至貿然停藥。吳芝瑩藥師建議,無論是要服用避孕藥或是採取相關避孕措施,最好都能先就醫接受評估並和醫生討論後再做決定較為妥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別誤會!香蕉、牛奶不助眠

別誤會!香蕉、牛奶不助眠#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聽到新聞報導指出幫助睡眠的黃金消夜是「香蕉與溫的低脂牛奶」,我就覺得還是該教大家正確知識。這就跟那時病毒型腸胃炎流行,媒體頻繁報導某醫師說不宜食用運動飲料、白吐司,是同樣荒謬的鬧劇。也像某次電視台採訪我,詢問是否有研究根據,表示睡太久的人容易得憂鬱症?事實上那是負相關,說的就是睡越多,憂鬱越少。睡前不要吃香蕉或任何乳製品新聞媒體一味追求收視率、點擊率,因此越聳動、越違反一般常識就變得越有報導價值。這種民粹加反智,真的是社會一大亂源。大家以為睡前吃香蕉能幫助睡眠,因為營養師說「香蕉富含色胺酸」,但色胺酸雖然可以轉化成腦中抗憂鬱化學物質5HT,但跟立即性睡眠無關,更何況量實在不多,影響不大。其實食物是脹氣的來源之一,吃不對食物就會產生脹氣。像過量的多醣類,如香蕉、地瓜、洋蔥等,都是脹氣生成的原因。對患有高比例乳糖不耐症的亞洲人來說,奶製品中的乳糖會造成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因此會有腹脹、腸子過度蠕動,甚至腹瀉的情形發生。所以,睡前千萬不要吃香蕉或任何乳製品,低不低脂更完全不是關鍵,是體質的問題。到時胃是脹的、腸子是亂動的,就算睡著了恐怕也一夜折騰,就像睡前運動過量造成肌肉乳酸堆積一樣,都無法一夜好眠。請傾聽你的身體,有進步的話多試幾次,沒用的就三振出局!有關睡前的吃吃喝喝、保健食品,以下2點提供大家參考:一、喝咖啡時機應落在下午5點前睡前避免咖啡因的攝取是重要的。尤其是晚飯後泡老人茶消磨時間、聊天更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老人其實真的需要睡眠,尤其是年紀越老,咖啡因造成的影響越大。那白天能不能喝咖啡呢?當然沒問題,只要在下午3至5點以前,一天不喝超過2杯都是可以的。不只媒體嚇唬人,醫師也會:「你有胃食道逆流,睡前不可以吃東西、不可以吃辣的、酸的、太油的,甜點、酒精和咖啡也都禁止。」我以前在一家聯合診所看診過一段時間,診所後面有一間胃鏡室,經常傳來這段雄壯威武的叮囑聲,病人都默默不敢回嘴。聽久了我開始想:「這樣活著不會太辛苦嗎?」我也偶有胃酸逆流,但只有在空腹吃又油又甜的臺式喜餅時才會,其他時間都不會啊!檢視身體狀況 生活更輕鬆記得醫師說的可能是不對的資訊,即使對也不一定適用於你,請學習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就會知道不該吃什麼。像我最近幾乎都不吃油條,因為吃完之後身體覺得怪怪的,可能摻有工業用的明礬。盡量喝瓶裝的氣泡礦泉水,喝一陣子之後覺得身體真的變健康了。我之前有位病人單喝可樂或茶飲之類的,誘發了輕微躁症,話不停、睡很少。其實只要留意一些食物、情緒、生活方式和睡眠的情形,跟醫生好好討論,有時答案很清楚,治療也就輕鬆了。二、保健食品治失眠 反應竟變遲鈍鈣片、GABA、褪黑激素,最近還有蜂王乳加芝麻與維他命E!其中,我曾應推銷業務的請託,自己試用看看GABA。是有點效,但很快就沒感覺了。以前聽說在臺大有位精神藥理教授就會試藥,連超可怕、副作用極大的抗精神病藥都敢試。試藥當然只服用很低的劑量,據說還是造成肌肉僵硬,很不舒服地過了一天。我膽子比較小,只敢試沒什麼副作用的抗憂鬱藥物,一般都試個1、2次,但有次足足試了一個禮拜,因為病人說吃了那個藥,睏到連眼睛都張不開。根據研究顯示,這款藥的副作用會隨時間而適應,但是病人說只會更嚴重,狠狠打了我的臉。於是我就吃了一個禮拜,真的反應越來越遲鈍,開車都覺得危險,這才知道盡信書不如無書,病人抱怨要認真聽。對保健品持開放態度對保健食品的態度其實也是要開放一點,只要安全、不要太貴,試試都無妨,請傾聽自己身體的反應。若要問多久有效?細胞的改變一般需4到8週,最多需要12週,所以中醫說等3個月是有道理的。只是嚴重失眠時,哪能等這麼久?停藥後不用再吃就能睡得著嗎?中藥可能有重金屬污染,也不確定對肝、腎的毒性,更難確保比受嚴格檢視的西藥安全。(本文摘自/失眠勿擾/如何出版)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

驚!20%民眾每周3天好憂鬱#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好憂鬱想自殺!約20%民眾每周超過3天感到憂鬱,45.1%民眾表示身邊有憂鬱症親友。而調查發現,青少年、大學生(13-21 歲)每周逾3天感到憂鬱的比例顯著甚至高於其他年齡層。另外,超過40%民眾表示,若罹患憂鬱症僅會讓親近親友知道,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比歐美低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常務理事李龍騰指出,一般門診中有不少憂鬱症病友,根據近代憂鬱症社區樣本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地區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相對較低,歐美可達10%至 15%,亞洲約 2%至 5%;會尋求專業協助比例約 20%-30%,與歐美約 50%相比也相對較低。不同專業可彼此支援,相互轉銜與持續關懷個案,讓患者及時獲得診治及痊癒。身邊有憂鬱症的親友,別忘適時紓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從調查發現,超過50%民眾知道憂鬱症屬於身心疾病,近60%民眾覺得憂鬱症無法完全康復;另有13%民眾表示若自己罹患憂鬱症,不會讓他人知道。她提醒,照顧者一定要給自己喘息空間,可以與其他親友輪流照顧,建立紓壓習慣。葉雅馨強調,從上述結果發現,多數人願意傾聽與陪伴,並協助尋求專業資源,有憂鬱情緒困擾者,千萬不用擔心說出來會被拒絕或沒人傾聽。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明,憂鬱情緒與憂鬱症並不一樣,憂鬱症會影響其社會及角色功能。他強調,憂鬱症是生理與心理的疾病,可以被治癒且能完全恢復角色功能。透過定期檢視情緒、建立紓壓習慣,例如:運動、參與社區活動、與親友聚會等,不但能預防憂鬱,也是讓憂鬱症狀好轉的方式。另外他也提醒罹患憂鬱症不是軟弱的表現,它是一種腦部的疾病,民眾可以透過傾聽、支持、陪伴及轉介四個步驟,陪伴身邊憂鬱親友。

半夜煮菜餵狗?桃花癲發作!

半夜煮菜餵狗?桃花癲發作!#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上週末高溫可達攝氏25度,本周開始竟降到10度,而在這春天氣溫多變化的時候,正是所謂「桃花癲」好發時間;「桃花癲」就是大部分人熟知的躁鬱症,又稱雙相症。精神科醫師提醒,天氣驟變門診確實有較多躁鬱症病人,若發現親人朋友出現情緒不穩、性情大變,應多加以關心!躁鬱症未好 自行停藥性情大變一名30多歲女子4年前因躁鬱症發作,會在半夜起床煮一堆東西去餵流浪狗,性情大變,還容易與同事起衝突,有次見路人喘不過氣要幫忙,反而在情急之下推倒路人,路人以為她要攻擊而報警。原來這名女子因為躁鬱症發作,卻在用藥治療半年後自行停藥,等到家人發現她又出現異常行為,就趕緊帶她就醫,目前已服藥控制4年沒有再發病。躁期發作忙東忙西、亂買車買房亞東醫院精神科醫師江惠綾表示,躁鬱症可分為躁期與鬱期,有些病人只有躁期,但有病人則是躁與鬱會輪流出現;躁期會過度開心或煩躁不安,鬱期則是會情緒低落,不想做事。 江惠綾醫師指出,躁期發作時,有病人會晚上不睡覺,或是睡一下就起床忙東忙西,一早就出門到處亂跑,並會做一些沒有計畫的事,例如去亂買東西或是隨便答應別人事情,甚至會有人去買車買房,這是躁期會讓人擔心之處。 壓力、工作太忙也可能發病鬱期則是會出現和躁期相反狀態;江惠綾醫師進一步指出,鬱期發作時,病人往往會在床上躺著不想出門,也不太想吃東西,但是也有人發病是躁期與鬱期輪流出現。 有的躁鬱症病人是因為壓力,工作太忙碌也會造成發病。江惠綾醫師表示,想要控制病情,一定要接受藥物治療,因為即使是辭掉工作減輕壓力,若是沒有用藥治療,是無法改善病況的。(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逾半憂鬱症 會伴隨焦慮症狀

逾半憂鬱症 會伴隨焦慮症狀#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焦慮是憂鬱的夥伴,有一半的憂鬱症病例會伴隨焦慮症狀。有時候焦慮會引發憂鬱,有時候是憂鬱引發焦慮,有時候它們同時存在,像一場夢魘的聯姻。不過,也極可能會出現焦慮抵消了憂鬱,反之亦然。焦慮與憂鬱是一對有趣的組合,在很多方面,他們是正好相反的經驗,但把它們混到一起時,你是得不到一個中間值的快樂,甚至恰好相反。幻化成恐慌的焦慮,是快轉後的夢魘。依照我們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方式,以及在我們四周的東西看起來,焦慮可能比憂鬱還更糟。焦慮是因自由而頭昏眼花智慧型手機、廣告(我想到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一句偉大的話-「它做到了所有的廣告要達成的效果:創造出可藉由購買東西來舒緩的一種焦慮。」)、推特跟隨者、臉書的讚、Instagram、資訊爆炸、沒有回覆的電子郵件、交友軟體、戰爭、快速推陳出新的科技、Uber的方案、氣候的變遷、人擠人的大眾交通工具、有關「後抗生素時代」的文章、修過圖的模特兒、Google引起的疑心病、無盡的選項﹝「焦慮是因自由而頭昏眼花」-齊克果﹞、線上購物、「我們該不該吃奶油?」的辯論、原子彈爆炸後的生活、那些我們應該要看的美國電視劇、所有我們應該要讀的得獎書籍、那些我們沒有聽說過的當紅明星、所有我們理當去感受的不足、即刻的滿足、持續的精神錯亂、工作工作工作、二十四小時的每件事。能與現代世界搭上線 焦慮是無可避免的也許要能夠真正與這個現代世界搭上線,就表示焦慮是無可避免的。但在這裡我們再一次必須要區分出焦慮和「焦慮」(anxiety & Anxiety)。比方說,我一直是個焦慮的人,我從小就對死亡感到非常煩惱,煩惱程度絕對大過一般的小孩。而且我十歲時會跑去我爸媽的床上,跟他們說我不敢上床睡覺,害怕我醒來時再也無法看得見或聽得見。我一直很怕面對陌生人,在週日晚上就因為煩惱週一早上而胃疼,有一次我甚至哭出來(當時我十四歲),因為我覺得同樣的音樂卻不像我小時候聽到的那麼好聽。可以說,我是一個敏感的孩子。但是適度焦慮(Anxiety proper)-廣泛性焦慮症,以及我同時也被診斷出的恐慌症,可能是(但並非一直都是)一種極端的情況。它有可能是一種讓你一整天都擔憂、超強級數的煩惱。也就是說,從我個人的經驗來看,焦慮比憂鬱好治療得多。(本文摘自/活著的理由/天下雜誌)

無精打采一整天 恐是憂鬱症警訊

無精打采一整天 恐是憂鬱症警訊#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憂鬱症的警訊很難察覺。尤其對沒有直接經歷過憂鬱症的人來說,即使碰上了也很難察覺。有部分原因是人們並不清楚憂鬱症真正的樣子是什麼。我們把「憂鬱症」當作是「傷心」的同義詞,這其實還好,就像我們把「飢荒」當作是「肚子餓」的同義詞一樣。雖然在憂鬱症和傷心之間的差異,就如「真正鬧飢荒」與「感覺有一點點餓」的差異一樣大。憂鬱是一種疾病 不像發疹子或咳嗽一樣外顯憂鬱是一種疾病,但它不像發疹子或咳嗽一樣外顯,它是難以辨識的,而且通常看不見。雖然它算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但不可思議的是,許多為它所苦的人卻無法在一開始就察覺到。不是因為它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它會的),而是因為那個不舒服的感覺似乎難以辨認,或是會和其他事情混淆。例如,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價值,你可能會想:「我覺得自己沒用,因為我就是不中用。」我們很難認定,這就是生病的徵兆。或者如果我們確認自己生病了,也極有可能是自我價值感太低加上身心疲勞,使得想要說出口的意願或能力都降低了。但不管如何,以下列出的情況,是我們最常拿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得了憂鬱症:疲勞-如果一個人總是沒有理由地、從早到晚無精打采。自我價值感低落-這是外人很難察覺的一點,尤其對那些不擅於表達情感的人更是如此,但自我價值低落正好對跨越憂鬱困境完全沒有益處。「精神運動遲緩」-在某些憂鬱症案例裡,可能會出現動作與言語的遲緩情況。失去胃口(不過食慾大開也有可能是一種徵兆)易怒(不過,客觀來說,那也可能是任何事的訊號)變得比平常更安靜或更內向失樂症-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字,是因為這是伍迪.艾倫電影《安妮.霍爾》最初的片名。它的意思,正如我所說的,無法對任何事情感到愉悅,甚至像欣賞日落、享受美食,或觀賞八零年代吉維.蔡斯(chevy chase)的喜劇那一類令人愉快的事。突然變內向-如果有人變得比平常更安靜或更內向了,他們有可能正處於意志消沉狀態。(我還記得有好幾次我連話都說不出來,感覺像是我的舌頭無法動彈。而講話這件事似乎毫無意義,別人在講的事情,就好像屬於另一個世界。)(本文摘自/活著的理由/天下雜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