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負債

最新腸病毒71型疫苗保護力達99.21%,醫籲接種防「兒童殺手」捲土重來,降重症與死亡風險

最新腸病毒71型疫苗保護力達99.21%,醫籲接種防「兒童殺手」捲土重來,降重症與死亡風險#免疫負債

春暖花開時節,腸病毒疫情悄悄「萌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提醒,新冠疫後免疫負債尚未還清,造成腸病毒悶燒,去年秋冬疫情持續蔓延,預估今年腸病毒案例恐再創高峰,更擔心多年未流行的兒童殺手「腸病毒71型」捲土重來,呼籲家長在流行季前帶孩子施打疫苗。 免疫負債惹禍腸病毒悶燒 春夏疫情恐再創高峰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資料顯示,腸病毒疫情從去年4月中旬開始流行,直到今年1月中旬才低於流行閾值,正式脫離流行期。黃高彬表示,去年腸病毒疫情比較特殊,一般來說,腸病毒好發於每年4至6月及9至10月,春夏疫情規模通常較大,進入冬天就會結束。這次秋冬疫情延續至今年初才逐漸減少,可能與免疫負債有關。 黃高彬提醒,免疫負債問題恐怕會持續到今年底,今年腸病毒案例多於去年是可以預期的。腸病毒共有數十種以上病毒,根據實驗室監測顯示,去年秋冬腸病毒社區主要流行克沙奇病毒,不排除今年春天由其他病毒型主導,尤其擔心近年較少見的腸病毒71型可能會突然來襲。 腸病毒71型高重症死亡率 6歲以下兒童成重災區 台灣於民國87年爆發首波腸病毒嚴重疫情,當年造成405例重症兒童,奪走78名孩童性命。黃高彬回憶起那段腸病毒71型給全台灣感染科醫師的「震撼教育」,至今仍歷歷在目,此後腸病毒71型疫情大約以每3至4年為爆發流行週期,大多數病例都是6歲以下兒童。他分析,疫情週期與學齡前幼童世代有關,當沒有抗體的孩子累積到一定程度,腸病毒71型便會在社區引發大流行。 黃高彬表示,原本預期2019年至2020年會再度爆發腸病毒71型疫情,但受到新冠疫情防疫措施影響,戴口罩、社交距離等改變了台灣腸病毒疫情的流行趨勢。隨著口罩令解除,社區2023年開始出現零星病例,2024年疫情比2023年更加嚴重。到了2025年,隨著孩子的人際互動增加,戶外教學等活動恢復,加上免疫負債問題,疫情仍在持續攀升。 完整三期臨床試驗 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安全性高  保護力99.21% 幸好腸病毒71型疫苗問世,給孩子多一層保護,讓家長多一分安心。根據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最新公開的完整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疫苗保護力達99.21%,且可以100%有效降低因腸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住院機率。至於家長擔心的副作用問題,因為此疫苗抗原含量和佐劑含量較市面上其他疫苗產品來得低,副作用相對少,安全性高,連發燒比例都較低。 安特羅腸病毒71型第三期完整臨床試驗報告指出,這份台灣、越南共3993名兒童參與的試驗,其中接種疫苗後僅在越南收集到1例感染病例 ,經統計計算保護力高達99.21%。黃高彬表示,沒有任何疫苗能百分之百預防感染,台灣有2款腸病毒71型疫苗,製作方法相同,均獲得食藥署核准,其中委託國光生技生產的安特羅腸病毒71型疫苗僅需接種2劑、間隔28天,對兒童抗體產生效果好,因只需接種2劑,使用上的方便性成為家長考量因素,也可避免忘記接種時程。 黃高彬也分享了中國附醫的腸病毒71型疫苗臨床使用情況,他說,市售2款疫苗皆在中國附醫提供施打服務,因保護力與每劑費用相近,他發現大多數家長傾向選擇方便接種、花費較少的2劑型腸病毒疫苗。現階段腸病毒71型疫苗皆屬於自費疫苗,理想情況下,未來可視需求成為公費疫苗,以利提升民眾對此疫苗重要性的認識,讓疫苗接種更為普及。 黃高彬說,近年腸病毒71型盛行率較低,許多家長逐漸忽視威脅,但腸病毒71型重症率和死亡率仍相當高,疫情往往悄然發生,即使社區內僅有零星病例,一旦感染引發重症風險恐難以承擔,少子化已成國安問題,每一個孩子都應該健康成長,鼓勵家長為孩子投資健康,藉由少許費用為孩子提供最大保護。

70歲阿伯沒打過疫苗 染新冠10天內重症亡

70歲阿伯沒打過疫苗 染新冠10天內重症亡#免疫負債

一名70歲本身患有心衰竭與糖尿病的阿伯,因為擔心疫苗會帶來副作用,所以未曾接種過任何一劑新冠疫苗。某次確診後,一開始只有咳嗽與流鼻水,沒想到病情迅速惡化,在短短10天內因併發重症而死亡。台北頂埔中心診所張嘉興院長提醒,即便民眾自認不常出門、嚴格防疫,還是要接種疫苗,以降低重症風險。 新冠重症率較流感高 打了流感疫苗也要記得打新冠疫苗 全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新冠防疫已有經驗,也累積了不少相關知識,但由於現在新冠病毒感染多屬輕症,不少民眾對於防疫有些鬆懈。張嘉興院長表示,自從新冠疫情解封後,大家要償還「免疫負債」1,導致整體而言,全年的呼吸道傳染病病例為也是增加的趨勢。雖然近期新冠疫情沒有明顯升溫,但預計在過年放假期間,隨著氣溫更低,以及走春、團聚等活動易造成群聚感染,疫情可能因此上升甚至達到高峰。 長者、慢性病患者因新冠感染而引發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高2。張嘉興院長提醒,許多人誤認為流感比新冠病毒還嚴重,但其實新冠病毒的重症率較流感病毒更高,且這兩種病毒株都會不斷變異,所以過去的疫苗都已經沒有效果,千萬不能認為曾經打過疫苗、就不用再打,而要定期更新疫苗。若打已經打了流感疫苗也要記得更新最新JN.1新冠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親朋好友。 因副作用而猶豫?醫:別擔心!疫苗通過多重檢驗安全有效 流感和新冠症狀有什麼差異呢?張嘉興院長表示,流感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肌肉酸痛等,而新冠感染雖然也同樣會有發燒症狀,但近期觀察發燒的比例並不高。這兩種病毒都可以透過快篩檢測來區分,若民眾有出現疑似的症狀,可以使用家用快篩,或到診所就診。 自今年10月起,政府開始呼籲大眾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而自今年11月起,全民皆可接種新冠疫苗,張嘉興院長再次強調,高風險族群應優先接種,且流感和新冠疫苗都要打,才能獲得完整的保護3。此外,民眾對於疫苗的猶豫多來自對副作用的擔憂,但現在已有不少科學上的數據顯示,疫苗引發的嚴重不良反應,如:心肌炎,其發生率「極低」。張嘉興院長說明,政府提供民眾施打的疫苗都是通過多重、嚴格的檢驗才能上市,安全性和效果無庸置疑。疫苗可以降低染疫重症和死亡率的風險,鼓勵民眾應相信科學數據,別誤信民間以訛傳訛或受到媒體渲染影響。 張嘉興院長呼籲,為了因應接下來的疫情高峰期,提醒民眾要加強消毒、洗手和配戴口罩,而最有效的防疫措施仍是接種疫苗,記得新冠、流感疫苗都要打,把施打疫苗這當作提升健康的生活習慣,就像人需要吃飯、喝水一樣的重要且自然。

新冠病毒對幼兒具威脅!新冠流行期間,哮吼症增1倍,恐引發呼吸困難 專家籲:兒童快打新冠疫苗

新冠病毒對幼兒具威脅!新冠流行期間,哮吼症增1倍,恐引發呼吸困難 專家籲:兒童快打新冠疫苗#免疫負債

新冠疫苗已於10月與流感疫苗同步開打,小兒科醫師提醒,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至少是流感的3倍,重症病例也比流感多且嚴重,除了年長者要特別留心之外,3歲以下的幼兒更容易併發為哮吼、呼吸喘、熱性痙攣住院,近期一直都有這樣的個案,家長千萬不可輕忽。 臺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顏廷聿主治醫師表示,雖然兒童感染新冠病毒9成一開始多以輕症為主,像是會有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等上呼吸道症狀,但近期發現兒童常見的哮吼症狀在新冠流行期間,發生率增加了1倍多,以往如果一般病毒感染通常有5%的哮吼發生率,但新冠流行期間,發生率增加到12%。 兒童接種新冠疫苗能預防9成以上的嚴重併發症 顏廷聿醫師說明,哮吼指的是因病毒感染造成喉嚨腫脹、呼吸道狹窄,小朋友會有如狗吠般的咳嗽聲、吸氣喘鳴、聲音沙啞等情形,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困難。另外,每六個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就有一個會出現神經學症狀,例如:頭痛、熱性痙攣、抽筋、肌肉無力、反射異常、嗅/味覺異常…等。其中,會引起全身抽搐的熱性痙攣,並不少見,也是需要緊急送醫與住院的常見原因。 顏廷聿醫師表示,兒童染疫雖然不像年長者較有重症問題或者高死亡率,但如果有延伸併發症住院比率仍高。今年台大也有合併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個案,這些孩子原本沒有慢性疾病,但確診後卻除了發燒、皮疹、眼睛紅,甚至出現休克、併發血管瘤病變的狀況。南部也出現未接種疫苗幼童,新冠確診後併發腦炎,病程快速甚至是用藥都來不及的嚴重個案。 接種新冠疫苗,能預防9成以上的嚴重併發症,例如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的發生風險。但不少家長仍擔心孩童接種疫苗的安全性問題,顏廷聿醫師表示,兒童接種疫苗的副作用主要是發燒(3~10%)及局部施打部位疼痛,之前家長比較擔心的心肌炎比率相當低,且主要是發生在青少年至青壯年的男性個案。 長新冠問題恐影響兒童學習專注力 顏廷聿醫師指出,長新冠症狀不只成人有,其實各國都一直存在兒童長新冠問題;確診後若2個月後仍有殘餘症狀,都算是長新冠。根據臨床觀察,以0~3歲的孩子來說,長新冠的表現會有情緒不穩、睡眠不佳、食慾差、腹脹、腹瀉、鼻塞、咳嗽狀況,3歲以上學齡孩童則會有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或者是出現皮疹等皮膚問題,而青少年也有感疫後情緒不穩的個案,這些都會讓孩童的課堂學習與專注力受到影響。所以幼童接種疫苗不只是預防重症,也可以避免長新冠。 顏廷聿醫師呼籲,台灣過去經歷3~5年的防堵策略,所以民眾幾乎都面臨免疫負債的狀況。隨著新冠肺炎的病毒持續突變,即便之前接種過疫苗,現在半年過去也沒有保護力了,因此10月開始接種的最新JN.1新冠疫苗若符合條件建議趕快去接種。 另外,由於兒童免疫力不成熟,任何病毒在身體複製量都是高於成人,這也代表傳染力相當強,因此如果家中有長輩同住更要高度注意,兒童接種疫苗不但可以保護自己也可以保護家中的長輩。而如果家中有剛出生未滿六個月的小寶寶,由於還不能接種疫苗,家人就必須採用圍堵策略,除了接種疫苗外也要勤洗手,有感染就戴上口罩,盡量減少病毒帶到家裡,同時也要增加自己抵抗力來保護孩子。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

秋冬新冠、流感雙重威脅!醫籲:新冠病毒像間諜 伺機攻擊各個器官 千萬不可輕忽!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風險#免疫負債

許多人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再具威脅,但事實上新冠病毒尚未消失,從家醫科及耳鼻喉科門診量來看,疫情並未降溫;而同時間,原本以秋冬兩季為流行期的流感病毒也來攪局,今年夏季,已出現為數不少的病例數。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指出,過去三年新冠病毒肆虐,流感病毒因「免疫負債」而造成現今病毒十分活躍;且疫情結束後,國人頻繁出國也可能將南半球的流感病毒帶回國內,導致病毒已經一年四季都存在。他提醒,民眾應盡早接種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以提早獲得保護力。 流感+新冠 兩病毒加乘  加重長輩疾病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分享從9月初開始,就在10名疑似病患中篩檢出4名A型流感患者,顯示流感病毒的威脅早已來臨。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是新冠與流感重症的高危險族群,主要是因免疫功能較弱,難以有效抵禦病毒入侵,若同時有兩種以上病毒感染,加上本身伴隨的慢性疾病,多重影響下更容易增加疾病的嚴重度。 黃振國理事長表示,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雖然都會造成呼吸道感染,但新冠病毒的影響範圍更廣泛,「新冠病毒就像間諜般,會隱藏在各器官中,伺機攻擊心臟、肺臟等,甚至影響大腦導致有腦霧現象。」而流感多侷限在上呼吸道,但嚴重時仍可能導致心肌炎、肺炎等,也一樣不能輕忽。 病毒變異速度快 施打疫苗仍是防疫重點 針對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民眾會擔心現有疫苗是否有足夠保護力?對此黃振國理事長強調,病毒變異快速確實會影響疫苗的保護力,臨床的確有不少重複感染的案例,儘管如此,仍建議民眾要持續施打疫苗,「因為這次病毒的變異程度更大,接種最新的JN.1新冠疫苗能提供一定的保護力,減少重症的發生。」 坊間也有民眾擔心疫苗的副作用而不敢接種,黃振國理事長表示現今疫苗研發技術已經更加成熟,臨床試驗更充足且經持續監測後,安全性更高、副作用比例與嚴重程度都比過去低。他建議民眾可在身體狀況良好、選擇適當的時間並與醫師溝通自身狀況後施打疫苗,避免將其他病症與疫苗副作用相混淆。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醫界普遍預測新冠疫情下一波高峰將在秋冬報到,黃振國呼籲,接種疫苗仍是預防重症最有效的方法,千萬不要心存僥倖,畢竟病毒變異難以預測,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相同,應積極評估自身風險,透過施打疫苗來保護自己與家人,才是最佳防疫策略。

9月開學恐進入腸病毒高流行期!醫:免疫負債反覆感染比率增,71型易致重症更不可忽視

9月開學恐進入腸病毒高流行期!醫:免疫負債反覆感染比率增,71型易致重症更不可忽視#免疫負債

對小小孩的家長來說,最怕就是聽到學校腸病毒又開始流行!特別如果是腸病毒71型更是容易侵犯神經的類型,有相當高的機率造成腦膜炎甚至是腦幹腦炎引發神經性肺水腫,嚴重甚至會造成心肺衰竭,個案會在數小時內死亡,5歲以下的孩童是高風險群,一定要特別注意。 翁佩魁小兒專科診所副院長盧英仁醫師提到,1998年台灣發生過一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當時造成140萬名孩童感染,當中更有405個重症,甚至有78例死亡,死亡率從3%甚至衝到20%。 台灣處於亞熱帶一直是腸病毒好發環境,9月正值開學之時,小朋友很容易透過飛沫、糞便或者是丘疹中的水泡液散播病毒,盧英仁醫師說明,台灣每年3月下旬病例就會開始增多,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下降之後9月又開始流行,腸病毒幾乎已經算是全年度的流行疾病。 2週痊癒又感染,社區恐有2種以上病毒類型 這幾年由於免疫負債,盧英仁醫師提到,小朋友身上幾乎都沒有腸病毒的防護力,以往通常感染後3個月內都還有抗體,但這1、2年特別發現不少案例是感染後2週復原後,又感染另一種型態的腸病毒,這顯示社區內可能同時存在兩種或以上的腸病毒。 以台灣目前流行的腸病毒類型來說,是以克沙奇A型為主,通常典型症狀表現是嘴巴破、長疹子水泡、發燒,大約1週就會慢慢痊癒,但盧英仁醫師提醒,由於腸病毒71型是容易引發重症的類型,在症狀表現上家長更要留意,71型8~9成一樣會有手足口病,但疹子與克沙奇A型有差異的是,有可能只是小小紅疹不明顯,必須要仔細觀察才會發現。 由於71型會造成中樞神經的過度興奮及全身性發炎反應造成高血糖等情形,因此若感染腸病毒後有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昏睡症狀就是重症前兆,一定要馬上送醫。盧英仁醫師也說明,腸病毒71型分為4期病程,如果是重症會在很快幾天甚至幾小時內病情急轉直下,不可忽略致死的高風險率。 第一期(一般感染):嘴巴破、身上有丘疹水泡、高燒 第二期(腦脊髓炎期):高燒、昏睡、嘔吐、眼球動作異常、痙攣等 第三期自主神經失調:高血壓、心跳過快、肺水腫等 第四期(心臟衰竭):血壓急速下降、休克,致死率高 新疫苗防護力達9成5以上,有效減少71型重症機會 盧英仁醫師表示,腸病毒幾乎沒有特效藥,只能症狀治療,雖然一般腸病毒症狀家長都很熟悉,但如果要避免71型的重症,透過施打疫苗仍是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最新的腸病毒疫苗滿2個月~6歲就能施打,保護力達9成5以上,副作用相較於以往發燒比率較低,如果還是有發燒或注射部位疼痛,家長給予退燒藥以及局部冰敷都能獲得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腸病毒疫苗只需間隔28天即可完成施打,相較於其他疫苗動輒需要等待數月,縮短了完成免疫所需的時間。意味著可以更快獲得全面保護,減少感染風險。新一代疫苗的副作用較少,減少發燒的機率,可降低家長的擔憂、降低照顧負擔和孩童接種後的不適感,有助於提高接種意願,讓家長在面對孩童腸病毒威脅時能夠更加安心。 盧英仁醫師也提醒,腸病毒71型重症病患所造成的腦損傷,甚至後續都會需要呼吸器或是鼻胃管輔助,幾乎是永久性的傷害,因此隨著高流行期的到來,5歲以下孩童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感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更要強化抗體,透過施打疫苗來避免重症機會。目前只要滿2個月家長就可以帶寶寶施打疫苗,與五合一疫苗一起施打也沒問題,提早讓孩童擁有保護力也能減少疾病帶來的危害。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

夏天照樣感冒發燒!台大醫警告「流感全年化」威脅成型:不再秋冬限定#免疫負債

2024年是流感高峰年,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今年起截至8月初,流感重症人數已破千例,為近年最高,門急診人次更是去年的1.7倍,呼籲高齡長者應優先施打流感疫苗。但醫師示警,每年有超過半數老人未施打流感疫苗,面對全年化流感威脅,加上新冠免疫負債約還有1年才結束,施打長效型流感疫苗才能擁有完整保護力。

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連續增加,台灣反降溫?!醫提醒:12月疫情恐反撲!!

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連續增加,台灣反降溫?!醫提醒:12月疫情恐反撲!!#免疫負債

COVID-19病毒持續突變,根據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9月初公布的數據,截至8月底當周美國新冠肺炎住院人數已連續第7周增加。隨著氣溫變涼,台灣也即將要進入呼吸道疾病流行的高峰,醫師觀察,台灣近期是流感較為嚴重,但如果同時感染新冠肺炎,症狀嚴重度不可小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表示,儘管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看起來沒有流感嚴重,但仍舊不可小看可能到來的感染高峰;最主要原因是根據以往經驗,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往往晚國外約3個月,以美國目前的感染情形來看,台灣確實有可能在12~2月帶來另一波大流行。 邱政洵醫師說明,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相較在低點,但不代表可以降低警戒,特別是新冠肺炎的病毒株XBB傳播力相當強且變異快,因此,不僅是年長者與慢性疾病患者、孩童需要施打最新疫苗,其家人更要接種,因應秋冬可能帶來的感染高峰,施打疫苗還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 近期更要注意的還有孩童的群體感染較多是呼吸道病毒的混合感染,不少症狀都是嚴重咳嗽、發燒甚至變成嚴重肺炎,建議家中孩童只要有症狀,就應該在家休息避免傳染,有症狀更要及早就醫。 多重感染者眾,家中有長者、孩童都應接種最新疫苗 邱政洵醫師強調,現在的疾病已不能單一看待,由於整體「免疫負債」效應,很多病源都在社區內流竄,不少人可能會同時感染多種病毒,甚至進一步造成細菌感染,使症狀更加嚴重;新冠肺炎病毒株持續變異,因此建議還是要依照公共衛生單位的策略,接種最新變異株的新冠肺炎疫苗、更新抗體。 至於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的注意事項上,邱政洵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疫苗可以與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同施打,高風險族群經不起任何病毒的感染,只要家中有年長者或者孩童,最好全家都能夠接種,符合疫苗施打資格就趕快去打,自然能夠降低感染的嚴重度。 邱政洵醫師也強調,「與病毒共存」的概念是讓民眾不要過度焦慮,但仍舊不能輕忽公共衛生的重要性。平時多注意身體狀態,維持營養補充、睡眠充足與培養運動習慣,只要有一點症狀就不應勉強,多休息,就醫確認病症好好治療。秋冬即將來臨,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共同度過可能的感染高峰。 (圖/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  

Covid-19後流感疫情持續升溫 接種疫苗提升自身保護力

Covid-19後流感疫情持續升溫 接種疫苗提升自身保護力#免疫負債

面對秋冬流感流行期,根據統計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已逾10萬,疫情仍呈現上升趨勢。政府面對流感疫情,公費流感疫苗也於今日起跑開打,而今年度核可的公費流感疫苗選擇多,民眾不免有品牌迷思。協會邀請李秉穎榮譽理事長進行演講,提供衛教正確資訊,呼籲符合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身健康也為社區共同打造健康防疫網。 流感、RSV等疫情在社區升溫,接種疫苗仍是最佳解方 隨著國內走過新冠肺炎,防疫措施放寬,各式病毒如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腺病毒、腸病毒等感染逐漸流行起來,前幾年因為新冠肺炎,民眾普遍注重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範措施,讓呼吸道疾病傳染狀況都下降,反因此造成「免疫負債」,今年各種傳染病都較往年增加,且較不照過去季節分布出現。秋冬面臨流感流行期,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統計,近1年來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741例,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為多,其中更高達84%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 綜合整體可以看出,社區內呼吸道病毒活動度增加,群聚通報增加;年長者得流感後較易併發重症,對健康造成威脅,因此在符合接種條件與醫師評估之下,建議民眾仍是以接種疫苗為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最佳解方。 核可疫苗選擇多 正確衛教觀念打破品牌迷思 今年度疾管署採購4個品牌的四價流感疫苗,包含國光、賽諾菲、東洋及高端,不同品牌在製程與功效、副作用等表現各有不同,民眾可能也會有品牌迷思。台大兒童醫院李秉穎醫師表示,台灣政府對於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的範圍從2001年起逐年擴展,從65歲以上長者、醫護工作人員一直發展到包含嬰幼兒、學齡兒童、孕婦、50-64歲具高風險慢性病患,甚至包含50-64歲健康成人、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等,目的就是要打造健康防護網。 雖然各品牌流感疫苗在製程、適用年齡或副作用表現各有不同,但都已通過食藥署嚴格審查,4款流感疫苗在仿單資料的不良反應表現也都符合規範,呼籲民眾可以安心接種。甚至根據研究,流感疫苗會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病老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或降低缺血性中風發生率。 公費疫苗正式開打 呼籲民眾共同打造健康防護網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分2階段開打,第1階段於今日10/2(一)起開打,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第2階段自11/1(三)開始,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提醒民眾接流感疫苗時需注意: 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故不予接種。 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GBS)者,宜請醫師評估。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誠摯呼籲符合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之民眾積極前往接種,接種疫苗除了提升自身健康防護力,當大多數民眾都接種疫苗後更能形成健康防護網,確保自身及家人的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