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

血癌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 癌友可省42萬藥費

血癌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 癌友可省42萬藥費#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青蛙王子高凌風因血癌逝世,使得此疾病再次獲得關注!醫師表示,以往血癌控制常為症狀控制,並未有較好的治療方法,直到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出現,才讓患者有了一線生機。台北榮民總醫院輸血醫學科邱宗傑醫師表示,以往針對血癌治療,常是利用藥物做症狀控制,如白血球增高、就吃藥降低指數、貧血就輸血等消極治療,直到化療與標靶藥物的出現,才讓血癌有效獲得控制;今年2月健保署通過標靶藥物用於治療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的健保給付,未來將嘉惠更多病患。邱宗傑醫師說明,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患者,不論年紀高低或是否有其他疾病共病問題,在第一線治療及復發治療上,都應該採用標靶搭配化療作為標準治療。化療加標靶治療 有效延長存活期此外,國外研究也顯示,與單用化療相比,採用標靶藥物搭配化療的患者,第3年的死亡風險約可降低1/3,整體反應率達90%,表示9成患者有明顯療效,可使血球恢復正常值,且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更可延長近20個月,故標靶藥物通過健保給付,能讓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品質。符合給付條件的患者,用藥劑量會依患者體型調整,以身高170公分、體重70公斤男性為例,健保給付一次療程的費用近42萬,將大幅減輕癌友經濟負擔。

定時服用標靶藥 腸胃道間質基瘤治癒率高!

定時服用標靶藥 腸胃道間質基瘤治癒率高!#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我國每年癌症新增個案數日漸攀升,且數字居高不下,已快突破十萬人,其可怕之處是大部份的癌症在發生之初,並不會產生任何症狀,直到出現各種身體警訊時,癌症的病程往往已來到末期。而腸胃道間質基瘤就是「無聲殺手」之一,當身體出現典型症狀嘔吐、噁心、腹脹或腹痛時,經過醫院診斷早已是末期,甚至癌細胞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對於突然得知罹患癌症末期的病患,無疑是一顆震撼彈!羅東博愛醫院血液腫瘤科游介宇醫師指出,腸胃道間質基瘤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肉瘤,它的發病率每百萬人口約在10~20人,最常發生的部位是消化系統的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迴腸)、食道和大腸,也可能轉移到肝臟、腹膜、腸系膜等處。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除非腫瘤位置是在小腸或是幽門處,才會有明顯的腹痛、嘔吐症狀,才能讓病患在腫瘤早期時就能被發現。標靶藥物問世 讓腸胃道間質基瘤癒後大幅提升值得慶幸的是,腸胃道間質基瘤被發現時,雖然有部分已是晚期,但它的治療因為標靶藥物相繼問世,讓五年存活的機率大幅提高,游介宇醫師表示,標靶藥物尚未出現時,多使用化學治療,但對腸胃道間質基瘤效果並不好,導致部分患者腫瘤在經手術切除後具有高復發風險,而標靶藥物像是第一線的基利克(Glivec)與第二線的舒癌特(Sutent)都讓存活率提升,且復發風險降低許多,甚至讓腸胃道間質基瘤的治療過程,相對於肺癌、大腸直腸癌等癌症的治療簡化不少。腸胃道間質基瘤可免除化、放療 能直接投標靶藥治療游介宇醫師表示,腸胃道間質基瘤手術切除之後,若是判定是高復發風險的病患,可進行口服標靶藥物的治療,值得一提的是腸胃道間質基瘤可以不用經由化療或放療的治療過程,病患手術後只要定期服用標靶藥物,病情大部分都能穩定控制,若第一線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或耐受不良,可再由第二線標靶藥物舒癌特(Sutent)進行控制,目前藥物都有健保給付,可減少病友負擔。游介宇強調,標靶藥物的問世讓腸胃道間質基瘤治療過程簡易,比起其他癌症治癒率相對高出許多,手術返家後自行定期服用標靶藥物,且規律回診追蹤,只要患者能有毅力,腸胃道間質基瘤的治療都能有不錯的成果,因此,鼓勵病友無須放棄任何希望,應積極接受治療。

七成肺癌確診已晚期 新標靶藥可增存活時間

七成肺癌確診已晚期 新標靶藥可增存活時間#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不幸罹患肺癌的人,又有新的標靶藥物可透過健保給付來治療了!台灣肺癌學會彭瑞鵬理事長表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於今年11月1日起,對於一線肺腺癌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治療,新增第二種健保給付標靶藥物,此一標靶藥物也是現階段唯一健保給付中,可延緩疾病惡化時間超過13個月的藥物,不僅增強第一線治療機會,也替病患爭取更多時間。標靶藥 可延長肺癌末期存活時間彭瑞鵬表示,台灣每年新增肺癌病患超過一萬名,死亡率居冠,可謂國人癌症一大殺手,近七成肺癌病患確診時已為晚期,隨著醫學演進及創新,目前治療的武器選擇多,晚期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醫療階段,標靶藥物已成為治療晚期基因變異肺癌的趨勢。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高尚志理事長也指出,肺腺癌佔肺癌比例最大宗,在台灣,近六成病患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現象,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產生變異,將加速癌細胞的增生及轉移,由於化療治療反應率只有3成多,標靶藥物可達到近8成,目前肺癌一線治療,健保新增了第二種標靶藥物給付,不僅受惠更多肺癌病患,同時也帶給醫師多一種治療選擇。

腎細胞癌患者逐年增加!「熱治療」加「標靶藥」成抗癌新契機?

腎細胞癌患者逐年增加!「熱治療」加「標靶藥」成抗癌新契機?#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因生活及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的改變,導致我國罹癌人數不斷攀升,癌症則持續蟬連十大死因之首三十年,嚴重威脅到國人健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雖肺癌暫居癌症發生率第一位,但國人罹患腎細胞癌的比例也逐年攀升,從每年數百例,激增到目前的每年上千例,儼然成為影響國人健康公敵之一!改善腫瘤微環境成抗癌主流腎細胞癌與其他癌症不一樣,病發前不會有明顯症狀來警示民眾,因此腎細胞癌也被稱作「沉默的癌症」,使得民眾出現腎細胞癌典型症狀「血尿」時,往往已是癌症晚期。所幸,在醫療科技極為發達的年代,對付癌症的標靶藥物相繼問世,例如紓癌特(Sutent)、特癌適(Torisel)、癌伏妥(Afinitor)等,且在健保支持給付之下,給予腎細胞癌患者許多治療的希望。過去數十年間醫療科技進步,治療觀念不斷更新變化,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腫瘤治療科主任季匡華醫師指出,過去對抗癌症的主流觀念,認為抗癌即是把癌細胞殺死,因此,化療與放射治療成為當時的主流;到了2000年後標靶藥物抬頭,不以殺死癌細胞為主,改以攻擊「腫瘤的弱點」及「控制腫瘤微環境」為訴求,例如紓癌特(Sutent)、特癌適(Torisel)及癌伏妥(Afinitor)等抑制腫瘤依賴的標靶藥物,以截斷供養癌細胞的血管來餓死癌細胞,廣義來看,多數的標靶藥物皆能改善腫瘤微環境,因此,其重要性漸漸開始被接受且認知。熱治療搭配標靶藥 治療效果可望如虎添翼季匡華強調,目前的標靶藥物,比起過去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介白素或干擾素更有成效,治療效果從一成大幅提升到六成之多,顯見控制腫瘤微環境的重要性。而除藥物治療之外,季醫師進一步提出,利用無線電波加熱腫瘤至四十二度左右的「熱治療」,可使腫瘤微環境產生重大轉變,像是免疫細胞活性增強、癌細胞養分供應線的阻斷,皆可與標靶藥物達到效果加乘的作用。雖然標靶藥物對於第四期後腎細胞癌有很好的效果,但始終會產生抗藥性,在第一線藥物與第二線藥物都已用盡時,同樣是改善腫瘤微環境的熱治療,在理論及研究上,也許能改變藥物抗藥性,且延長病患的存活時間!對此,季匡華說,熱治療在許多國家已有多年經驗,但目前我國仍處於研究階段,不過其效用在合併放療、化療的臨床經驗下已非常令人振奮,接下來熱療合併標靶藥物,將會更令人期待!提醒民眾罹癌不是絕症,且治療方式日新又新,不應放棄任何的治療希望。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入院時被診斷出得到腎細胞癌並且合併肺臟轉移,已是第四期病患,因積極接受醫師建議的各種治療,再加上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病人至今依然存活超過十年。目前腎細胞癌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有效的延長存活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主任說明,腎細胞癌是一種非常惡性且難以治療的癌症,國內每年約新增八百多名腎細胞癌病患,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所以當患者出現血尿、腰痛、摸到腫塊等症狀就醫時,多半已是晚期。除了手術外,腎細胞癌也可用放射線、化療、免疫製劑及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但腎細胞癌對傳統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反應並不佳,隨著標靶藥物上市,以往被認為不容易治療的轉移型病患,有了更好的方式可選擇,同時也大幅延長腎細胞癌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常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有四種,紓癌特、蕾莎瓦、特癌適及癌伏妥錠。標靶藥物中的紓癌特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口服藥物,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多數患者的腫塊會縮小,代表治療有效,副作用可能包括高血壓、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症狀等;而另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則是在使用過免疫療法失敗後,可向健保局申請的第二線治療用藥,可能出現包括皮膚紅疹、噁心、疲倦及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需特別注意。部分接受第一線用藥紓癌特的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時,醫師通常會轉換成另一藥物,但在使用一陣子後又出現對新的用藥產生抗藥性,若遇到此狀況時,則建議再換回第一次的藥物紓癌特,葉士芃主任表示,通常換回最初使用的標靶藥物時,都能再度有效抑制腫瘤變大,或許效果不及第一次使用時那麼明顯,但至少都能出現6-7個月的穩定狀況。葉醫師提醒,用藥即使出現抗藥性時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可嘗試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藥品。葉士芃提醒,初期腎癌沒有症狀,不易察覺,雖然發生率並不高,但若出現血尿、腰痠、腰痛、小便解不出來時,還是建議就醫接受檢查,千萬不要認為是因過於勞累所引起而不以為意,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

腎癌標靶「藥」你活 關鍵在病友不放棄!#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六十幾歲的男性,入院時被診斷出得到腎細胞癌並且合併肺臟轉移,已是第四期病患,因積極接受醫師建議的各種治療,再加上標靶藥物的問世,讓病人至今依然存活超過十年。目前腎細胞癌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有效的延長存活率,即使曾對某種藥物出現抗藥性,只要隔一段時間再使用,多數仍能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主任說明,腎細胞癌是一種非常惡性且難以治療的癌症,是腎臟本身長出的腫瘤,國內每年約新增八百多名腎細胞癌病患,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初期幾乎沒有症狀,所以當患者出現血尿、腰痛、摸到腫塊等症狀就醫時,多半已是晚期,無法經由手術切除治癒,僅能靠藥物控制。除了手術外,腎細胞癌也可用放射線、化療、免疫製劑及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但腎細胞癌對傳統的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反應並不佳,在過去,治療腎細胞癌主要是注射第二型介白素(Interleukin-II)及干擾素(Interferon)等藥物,通常可使得到緩解的機會約為10%-15%,但由於毒性太強常伴隨嚴重的副作用,以致影響病人生活品質。隨著標靶藥物上市,以往被認為不容易治療的轉移型病患,有了更好的方式可選擇,同時也大幅延長腎細胞癌病人的存活率。目前常用於腎細胞癌的標靶藥物有四種,Sunitinib(Sutent/紓癌特)、Sorafenib(Nexavar/蕾莎瓦)、Temsirolimus(Torisel/特癌適)以及Everolimus(Afinitor/癌伏妥錠)。標靶藥物中的紓癌特(Sutent)是目前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的第一線口服藥物,主要是利用攻擊腫瘤血管的機制,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針對轉移性亮細胞腎癌患者,對於紓癌特可以很快看到治療效果,多數患者的腫塊會縮小,代表治療有效,一般建議服藥四週,停藥二週,六週為一個治療的療程,副作用可能包括高血壓、手足症候群以及腸胃道症狀等,依據美國2011年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病患若出現高血壓與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時,病人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只要配合醫師謹慎處理副作用,病人的生活品質皆可獲得改善。另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則是在使用過免疫療法失敗後,可向健保局申請的第二線治療用藥,可能出現包括皮膚紅疹、噁心、疲倦及手足症候群的副作用,需特別注意。至於特癌適(Torisel)及癌伏妥錠這兩種標靶藥物是屬於同一類,主要都是作用在細胞生長的蛋白質上,可抑制mTOR的作用,減少腫瘤細胞生長和血管新生,這類型的藥物對於非亮細胞的腎細胞癌特別有效。部分接受第一線用藥紓癌特(Sutent)的患者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出現抗藥性,導致腫瘤沒有繼續縮小、治療出現瓶頸。此時,醫師通常會轉換成另一藥物,但在使用一陣子後又出現對新的用藥產生抗藥性,若遇到此狀況時,則建議再換回第一次的藥物紓癌特(Sutent),葉士芃主任表示,通常換回最初使用的標靶藥物時,都能再度有效抑制腫瘤變大,或許效果不及第一次使用時那麼明顯,但至少都能出現6-7個月的穩定狀況。而且,當兩次使用紓癌特的中間間隔時間越長,第二次使用紓癌特的病情可穩定時間也會越長。葉醫師提醒,用藥即使出現抗藥性時也不要輕言放棄治療,可嘗試第二線甚至第三線的藥品。腎細胞癌雖為極惡性的腫瘤,但因為標靶藥物的問世讓治療有所突破,目前已可有效延長存活時間,若不幸發現有腫瘤,絕對不要輕言放棄。葉士芃提醒,初期腎癌沒有症狀,不易察覺,雖然發生率並不高,但若出現血尿、腰痠、腰痛、小便解不出來時,還是建議就醫接受檢查,千萬不要認為是因過於勞累所引起而不以為意,導致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期。

腎細胞癌患的希望!標靶藥加醫病配合

腎細胞癌患的希望!標靶藥加醫病配合#標靶藥

近幾年來,體檢風氣盛行,不少人在無症狀下經超音波或電腦斷層(CT)檢查後察覺腎臟腫瘤,因而發現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由於腎臟位處後下背深處,僅被膜才有神經分布,如果沒有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檢查,腎細胞癌早期不易發現,當出現腰痛、血尿等症狀時有的已進入中晚期,所幸,治療這類疾病的標靶藥物問世,其中針對治療高危險腎細胞癌晚期的藥物特癌適(Torisel),健保也在今年元旦開始給付作為第一線用藥,未來除提升病患的整體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外,更可大幅減輕病患家庭的經濟負擔。台灣泌尿科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江博暉教授說明,早期腎細胞癌是可以治癒的,目前仍以開刀為主要治療方式,若腫瘤小於4公分可進行部分切除,也可利用冷凍治療將腫瘤去除,存活率達90%以上,而針對晚期腎細胞癌患者,由於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的效果不佳,過去僅能使用免疫療法,但效果有限,僅不到兩成的病患有效,目前則是使用標靶藥物做為第一線選擇,藥物主要可分成兩類:其一是抑制腫瘤的血管新生,阻斷腫瘤生長所需的氧氣和養分,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包含紓癌特(Sutent)及蕾莎瓦(Nexavar),其中紓癌特是目前健保針對亮細胞腎癌患者補助的第一線用藥,蕾莎瓦則是在使用免疫治療失敗後可提出申請的二線藥物;另一類標靶則是利用抑制mTOR的作用,避免細胞增生,包含特癌適(Torisel)以及癌伏妥(Afinitor)兩種藥物,其中特癌適針對高危險腎細胞癌晚期患者,不限定細胞類型,從今年元旦開始,已列入第一線健保給付。一名40幾歲的女性,因腰痛至北部某醫院求診,醫師診斷後認為是腎臟破裂,給予栓塞治療,出院後發現病灶似乎沒有解決,求診高雄長庚泌尿科,經切片後確認為腎細胞癌,且已轉移到淋巴。江博暉醫師表示,由於患者年僅40多歲,小孩仍就讀國小,當初求診時內心充滿恐懼,陪同在側的先生也擔心不已,而後積極配合醫師使用第一線標靶藥物紓癌特,並與醫師保持密切的聯繫,若產生副作用等不適症狀時,也立即與醫護人員反應進行處理,經電腦斷層追蹤經發現腫瘤大小雖然沒有縮減,但已呈現空洞狀,表示標靶藥物治療有效,病患與家屬也從憂鬱走出,對生命重新燃起希望。※標靶藥治療腎細胞癌由此案例可知,醫師們也需建立新的觀念:在病患服用標靶藥物後,腫瘤是否縮小並非判定治療有效與否的唯一方式,若腫瘤內部已產生壞死也代表著有效,應繼續給予同樣藥物並持續觀察追蹤,此外,病患無法承受藥物的副作用,也常是導致無法繼續使用藥品的關鍵之一,所以用藥前須做好衛教說明,並定期監控病人的生理狀況,血液、生化項目、心肺功能、荷爾蒙量等,並細心詢問病患是否有任何的不適需要協助,都能給予病人更多的希望與動力,江醫師舉例,有些病患在使用標靶藥物後產生疲倦,醫師往往會告知病人這是因為藥物副作用而產生,然而江醫師經過長期的臨床看診經驗發現,有疲倦感的病人有時是因為甲狀腺低下,此時若能適時補充甲狀腺藥物即可改善,讓病人可以充滿活力的面對病魔。目前標靶藥物產生的副作用,皆能以支持性的方式治療來改善,例如阻斷新的血管增生的紓癌特及蕾莎瓦兩種藥物可能產生手足症候群、疲倦、白血球及血紅素下降等狀況,此時若能提供手腳藥膏、漱口水並適時進行輸血並補充白血球生長因子,都能緩和病患不適的狀況,讓體力恢復繼續抗癌。在抗癌的過程中,醫師與病患雙方都有責任,醫師須作到用心、熱心與關心,而病患須遵照醫囑、密切配合,並用心照顧,這樣病人與醫療團隊才更有抗癌的信心,繼續堅持治療下去。也因為醫師與醫療團隊秉持良好的醫病關係,病人用藥遵從度高,且使用藥量維持在國外的藥物劑量標準上,使得病人獲得更好的醫療效果與品質。要讓標靶藥物發揮最大的功效,必須醫師與病患雙方保持密不可分的關係,病人積極配合醫師定時定量的服用藥物、定期回診追蹤,醫師也須隨時提高警覺注意病患可能發生的任何狀況,並適時給予病患鼓勵加油,「病人的配合加上醫師的用心,絕對是標靶藥物成功的不二法門。」

國衛院發現關鍵蛋白酶 可望研發免疫疾病標靶藥

國衛院發現關鍵蛋白酶 可望研發免疫疾病標靶藥#標靶藥

在本月初公佈的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由三位免疫學家獲得後,國家衛生研究院由特聘研究員譚澤華主任帶領的免疫醫學研究中心,也在本月10日於國際頂尖、免疫學第一名的期刊:自然雜誌,免疫學期刊(Nature Immunology;Impact Factor:26)發表突破性研究成果。自體免疫疾病與癌症皆為目前可能致死的重大傷病,是一種人體內自己的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正常細胞的疾病。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T淋巴細胞在轉錄因子過度活化刺激下,產生大量發炎相關之細胞激素或促進B淋巴細胞產生自體抗體,因而攻擊自體的健康組織及器官,造成發炎性多重系統慢性疾病,且至今尚未能獲得確實治療或控制。國衛院研究團隊所研究的一百餘位接受現行醫療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人中,超過八成的病人仍受病痛所苦,需要更進一步發展治療的方式。國衛院研究團隊與台中榮總合作歷經兩年研究發現,酵素蛋白激酶MAP4K3/GLK扮演承上啟下的角色,可促進T淋巴細胞之活化,並控制自體免疫反應。而這項研究成果,在國衛院技轉及育成中心的協助下,已獲得美國暫時性專利(Provisional Patent),目前台灣及美國的正式專利已進入申請階段,並將與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合作開發治療用之標靶藥物。(本新聞由 國家衛生研究院 提供)亂吃不動肥肉多多 醫師努力減重成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6&HN_Yr=0&HN_Mon=0天冷致血液循環變差 飲食清淡、多運動可改善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8&HN_Yr=0&HN_Mon=0吸菸恐讓聽力受損 長時間用耳機也不例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85&HN_Yr=0&HN_Mon=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