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悶未警覺!第3次心肌梗塞險喪命

胸悶未警覺!第3次心肌梗塞險喪命#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65歲楊先生在10天內2次胸悶冒冷汗,卻沒意識到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嚴重警訊,等到第3次發病竟是突然失去意識、沒有心跳呼吸,經消防隊、急診及心導管人員10分鐘接力搶救才搶回一命。衛福部彰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指出,老天給了病患2次機會,都沒把握機會處理,第3次若非立即發現、快速處理,恐也無力回天。大腦在沒有呼吸5分鐘後開始缺氧楊先生11月27日因左胸很悶到診所看診,沒想到突然昏厥,旁人馬上通報溪湖消防隊,2名消防隊員到場時已無心跳呼吸。消防隊員林鈺璨表示,他們到診所只花了4分鐘,一路以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電擊及持續CPR(心肺復甦術)搶救,花5分鐘急駛到達彰化醫院急診,病患到院時已恢復心跳呼吸,他們持續急救,研判是「急性心肌梗塞」,馬上連絡心導管室接手。據研究,大腦在沒有呼吸5分鐘後開始缺氧,他擔心病患即使救回來也有腦部受損之虞,所幸沒有發生,消防隊員快速急救是關鍵。彰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指出,病患右冠狀動脈急性心肌梗塞,馬上進行心導管術,放了2支支架,恢復血流順暢。勿忽視心肌梗塞徵兆楊洽聞說,其實早在10天前,他就感覺到左胸悶悶的,也有點咳嗽,以為感冒到診所看診,回家後胸悶加劇、冒冷汗,他喝了熱水,半小時後好轉了就不介意,接下來的6天後,他又一次胸悶冒冷汗,也是喝熱水,忍個半小時就好了,沒想到第3次又胸悶,到診所就倒下了。王彥翔醫師表示,楊先生可能在10天前就已經血栓,那2次的胸悶若能就醫找出其心血管阻塞之處並趕快處理,就不會有第3次的生死搏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第3次發作心跳呼吸停止時,是在家裡而沒人發現或是反應過慢,大概也救不回來了,可見上天還是眷顧病患。病患沒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有45年抽菸史,王彥翔醫師說,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許多化學物質都會引起血管內皮慢性發炎,增加血栓產生的機率,提早心肌梗塞發生的時間,吸菸族不能不警惕。 心肌梗塞通常會胸悶或胸痛、冒冷汗或暈眩、嘔吐、心律不整等,少數會痛到左手臂、下巴等處,最普遍的是胸悶如重物壓住,這起案例顯示病情已經由胸悶顯現,有時間讓你去反應處置,是老天給你機會,千萬要趕快找醫院查看心血管狀況,錯過機會恐就永遠沒機會了。

政府給付口服C肝藥物 12週可治癒

政府給付口服C肝藥物 12週可治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國政府訂定2025年「根除C肝」的目標,自2017年給付全口服C肝藥物,目前已治療7萬多名病患,治療成效良好,療程僅需8至12週,特於明(2020)年持續編列81.6億預算,預計可治療5.1萬名肝苦人。目前全口服C肝藥物療程只需8至12週即可治癒,且治癒率高達98.5%,與12週療程相比,保守估計可為病友及家屬大幅省下醫療掛號費、車程往返時間及心理擔憂。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積極配合政府找出潛在C肝患者,今年度於永安里及草漯里進行「愛護小C肝,肝膽來照」C肝篩檢義診活動,篩檢人數351人,篩出14名C肝患者,篩出率4%,並轉介治療。2020年將進行戰力強化,「小C肝篩檢列車」將與各衛生所合作,結合成人健檢,針對C肝盛行率高地區,進行C型肝炎篩檢,預計達成1300位的C肝篩檢人數年度目標,並整合院內各科別合作,轉介C型肝炎民眾至腸胃科進行治療。部桃新屋分院率先針對偏鄉地區進行地域性C肝微根除計畫,大力強化院內患者治療,並擴大院外潛在患者篩檢,主動出擊於各里活動中心、關懷據點舉辦講座進行衛教宣導,鼓勵患者積極到院治療。根據院內統計,2017至2019年接受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患者為111位,治療成功率高達100%,可見全口服C肝藥物治療成效卓著。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醫療部主任黃嘉勳指出,桃園中老年人口比例高,加上居住偏遠,醫療可近性成為C肝防治與根除的重大挑戰。因交通不便、人口高齡化,當地居民對於自身健康多半未有警覺,若不及早發現、積極治療,待病情惡化,轉化成肝硬化、肝癌,反需付出更多的心力及治療費用,造成更多遺憾。黃嘉勳主任認為,如何全面「篩出」潛在C肝患者為現階段防治關鍵,除了結合成人健檢外,桃園醫院新屋分院明年也將推動特定族群(洗腎患者、愛滋病毒感染者、靜脈藥癮者)的微根除計畫,於桃園療養院合辦治療方案,預計將治療700位C肝藥癮者。黃嘉勳主任呼籲民眾善用政府篩檢資源掌握肝臟健康。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民國55年次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原住民則為40至60歲,搭配成人健康檢查服務終身接受一次C型肝炎篩檢服務。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

血糖失控老是覺得餓!中醫食療助改善#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奇病論》:「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因此糖尿病在中醫來看就是屬於消耗以及代謝異常的疾病,而會造成血糖高其實在中醫來看原因也非常多,包含傷風外感、營養過盛、機體代謝異常、老化導致肝腎虛損、飲食不節、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都有可能造成身體的血糖上升,而陰津虧損,燥熱內生就容易消耗身體的能量,所以血糖高底起伏不定的人特別容易感覺到餓。中醫著重調理脾胃 消化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目前的西方醫學大部分的治療著重在於末端的降低血糖,所以常常必須限制患者的飲食,而中醫的看法除了希望可以找到血糖上升的源頭病因外,對於高血糖給人體細胞造成傷害需要營養的治療和修復,西方醫學強調了血糖控制而忽視了營養。中醫治療高血糖著重在於解決血糖於身體在吸收利用的功能,調理脾胃使消化系統機能恢復正常,過多存在於血液裡面的葡萄糖才得以被人體再吸收以及利用,達到降血糖的目的。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賴睿昕認為,血糖高的患者必須注重營養均衡,而不僅僅是限制飲食。粗糧達到50%以上,「什麼都吃,什麼都不多吃,糧食、肉、蛋、奶、蔬果等都要均於攝取。過度控制飲食會造成隱性飢餓,反而對身體的運化功能造成傷害。糖尿病造成的病理性細胞缺氧,患者吃的再多也不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必須要轉化成「糖」,在胰島素的幫助下才能進入細胞,為人體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受損,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或者受體細胞不敏感,導致食物中的「糖」無法進入細胞,大量糖份停留在血液中,出現高血糖和飢餓感;另一方面糖尿病友在治療過程中對飲食的限制也會造成的營養不良。糖尿病一個主要治療措施就是控制飲食,糖尿病人不懂得選擇飲食,害怕血糖升高,不敢吃,胰島細胞得到的營養就越少,分泌的胰島素就越少,血糖就越高,併發症就越多,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食物多樣化 增加運動 飯後再吃水果高血糖的患者首先攝取的食物必須多樣化,以穀物為主,多吃粗糧、水果、蔬菜。攝入適量的營養素,避免所有的加工食品。其次要加強運動,每天6000萬步,保持肌肉和關節功能。而用餐順序也能有效地降低血糖,首先從蔬菜開始吃,幫助抑制血糖值急遽上升的蔬菜(包含菇類、海藻類)可以先行食用,再接著吃蛋白質主菜包含肉類、海鮮類、大豆類、或是乳製品等主菜囉。此時將蛋白質料理留下一半或是三分之一在吃碳水化合物等米飯、麵包、麵食、薯類等食物會讓血糖值上升,最後在吃水果。我常建議患者飯後吃水果,會緩和水果所產生的血糖急速上升作用,因為水果的糖大多屬於單醣類,吸收速度快,糖尿病人飯前吃水果,會使果糖很快被吸收,造成血糖快速增加,因此立即分泌大量胰島素,而對代謝不利。胰島素急速上升,固然使糖分很快下降,但如此很快又餓,為保護身體,等一下反而會吃更多,導致血糖更不穩定,胰島素不是只對糖分有作用,對很多代謝物質也都有作用,胰島素可促進葡萄糖進入肌肉細胞,以合成肝醣;但對脂肪組織的作用是,增加體脂肪合成,降低體脂肪分解,也就是增加身體脂肪。所以分泌太多的胰島素,對身體健康反而是不利的。吃飯要使胰島素分泌穩定,建議先喝湯再吃青菜再吃肉再吃飯最後水果。 高血糖食療 善用南瓜南瓜有一個特點,就是富含大量的微量元素鈷。鈷是人體胰島細胞合成胰島素必須的微量元素,適量攝入,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胰島素分泌的正常化,從而降低血糖。另外南瓜富含的果膠能和人體多餘的膽固醇結合,對防止膽固醇失調引起動脈硬化有幫助。所以建議糖友們想吃飯的時候把南瓜一起丟下去煮。推薦食用方法:南瓜適量,米適量,作法南瓜洗凈,切成小方塊,放入有水的鍋中,煮到六成熟的時候再把南瓜加入洗凈的米,用電鍋把米煮熟即可當主食食用。

壓力大提升痔瘡風險!吃這些改善痔瘡

壓力大提升痔瘡風險!吃這些改善痔瘡#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韓國瑜「得民調得痔瘡」金句掀熱議,嗆選戰對手迷信民調。雖然得民調不見得能代表最真實民意,但得痔瘡可是會讓人痛苦不已。中醫師分享幾道簡單料理,助你改善輕微痔瘡。壓力大提升痔瘡風險 氣血不通導致!投入選戰的政治人物壓力非同小可,而壓力大的人容易得痔瘡嗎?中醫師章晉瑋說,長期處在壓力狀態下的人,身體交感神經活化,血管收縮、周邊阻力提高,的確會造成痔瘡風險上升。中醫認為,痔瘡疾病的發生,與人體全身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的病理變化關係密切。章晉瑋醫師表示,多數患者本身臟腑就有問題,加上久坐久站或負重過度,肛門附近氣血不通暢導致而成。幾道料理改善痔瘡 治療重涼血、止血、潤腸有別於西醫認為痔瘡屬於其中一種靜脈曲張的表現,中醫古時沒有解剖概念,而是認為氣血循環不順暢,氣滯血瘀,積聚腫塊,才導致內痔或外痔的產生。輕微的內痔,章醫師說,能以500克鮮荸薺、150克紅糖,加適量水煮沸1小時,每天1碗,有清熱養陰的功效;而輕微便血情況,可以喝絲瓜豬肉湯來食療緩解。150g絲瓜、100g豬里肌肉,小火煮滾5分鐘,盛入碗中,撒上白胡椒粉和香油適量調味,清熱利腸。另外還有清蒸鱔魚,鱔魚切段、洗淨,淋上適量植物油及鹽巴調味,隔水蒸熟,搭配餐點一起食用,有助通血脈、祛風溫;或是以金針花、木耳煲湯,也有清熱消腫的功效,適用於濕熱脫肛、大便時肛門痛或便後滴血等症狀。章醫師指出,痔瘡病患通常屬於體內燥熱,治療都以涼血、止血、潤腸為主,常用涼血地黃湯、槐花散還有乙字湯和潤腸湯等藥方治療。若是有脫垂物外露、水腫、血栓,會加上桃仁、當歸尾等藥物,活血消腫、散瘀、行滯,還能透過澤瀉、檳榔,行氣、利水、消除腫脹。另外,如果腫脹物脫垂難復位,也會加上補中益氣湯和四物飲,調養脾胃。醫師提醒,痔瘡患者應該多吃高纖蔬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最重要的還是每天攝取足夠水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常見的錯誤保養 過度清潔卸妝去角質

常見的錯誤保養 過度清潔卸妝去角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正確的皮膚保養,除了防曬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是「皮膚屏障」的建立。皮膚屏障是身體面對外界最重要的一個天然保護層,是由皮膚表皮最外層的角質層所組成,構造就好比磚牆一樣,形成一層保護。覆蓋角質層的皮脂膜皮脂膜連接著角質細胞和皮膚細胞間,皮脂膜富含油脂,主要由皮脂線分泌的皮脂及角質層細胞崩解產生的脂質、汗線分泌的汗液乳化形成。健康人的表皮pH值呈現弱酸性4.5-6.0。而角質層的細胞就好比磚塊一樣,我們人體的角質層大部分是由大約20層大小不一的角質細胞所組成。這些磚塊裡富含了聚絲蛋白filaggrin和天然保濕因子,像是神經醯胺ceramide等等。 這些磚塊和水泥, 形成人體對外的第一線保護。正常的肌膚紋路是比較平整的, 可以在變化不定的外界環境中保持皮膚水分,抵禦外界有害物質侵入, 也防止體內水分蒸發,電解質流失。但是一旦表皮的保護屏障受損,角質層紊亂,外界刺激就能夠長驅直入,刺激底下的皮膚產生免疫發炎反應,造成皮膚搔癢、紅腫,甚至造成感染。皮膚在發炎的時候,容易刺激底下的黑色素細胞分泌黑色素,進一步造成色素沉澱,皮膚變黑。因此不平整的皮膚表面, 看起來也會比較暗沉,失去光澤。過度清潔、卸妝很多人誤以為使用溫熱的水,可以打開毛細孔,因此清潔得比較乾淨;殊不知這是錯誤觀念!過熱的水,其實會造成皮膚表面的天然保護油脂大量流失,反而造成皮膚屏障的受損。如果是習慣化妝的人,可使用卸妝乳卸妝,但是務必要確定也要把卸妝乳清洗乾淨,而罹患痘痘的朋友,儘量避開卸妝油。卸妝的過程應該輕輕搓揉就好,而不是大力的摩擦皮膚。門診常有病人問:「使用手工皂,是不是真的比較保養?」有一些民眾真的特別喜歡追求「手工、純天然植物萃取」。但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只要經過萃取、提煉,製程就不天然。盲目的覺得「天然的熊好(台語)」其實是一種迷思。因為天然的東西也可能破壞皮膚屏障,而手工皂在製成過程如果沒有經過嚴格的程序管控,反而會造成保存上的問題,或是刺激皮膚。手工皂裡的皂鹼是高鹼性物質,容易破壞表皮的皮脂膜和酸鹼平衡。比較好的清潔產品,應該使用溫和低敏,儘量貼近皮膚pH(弱酸性4.5-6)的產品,避免過熱的水,才能夠避免清潔過度,破壞了皮膚的保護層。過度盲目的去角質適度的去角質的確可以達到去除粉刺、美白、皮膚光滑的好處,但是過度盲目的去角質,反而會造成皮膚屏障的破壞,變成敏感肌。皮膚敏感,失去了保護力,容易動不動就發炎,久而久之反而皮膚變得更為粗糙黯沉。而且敏感肌一旦出現,很難恢復正常,需要經過長時間小心調養才會恢復。去角質後雖然隔天看起來皮膚會比較光亮,但不能夠過於頻繁。居家使用的低濃度果酸換膚,頻率約一周一次,最好不要天天使用,一旦出現不適就應該停止。醫療果酸療程為了治療青春痘去除粉刺, 一般而言濃度比較高,必須在皮膚科醫師的監督下使用,而且頻率也是2-4周一次,讓肌膚有足夠的修復時間,才能夠達到效果。儘量避免過度使用洗臉機或是習慣用洗臉海綿/刷,來大力搓揉皮膚。去角質後,更應該要注意保濕和防曬,讓皮膚能夠修復。(本文摘自/黑斑白斑有話要說/大塊文化)

不斷和別人比較 會無法認同自己!

不斷和別人比較 會無法認同自己!#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前提是根本不可能拿別人和自己比較,原因在於你只能以對方少量的資訊來判斷,所以造成高估或貶低對方的可能性很大。我舉自身為例,很慶幸有人對我說「你好有才華,就算罹患憂鬱症也能以個人身分這麼活躍」,不過那是因為對方只看見「現在的我」才會這麼說。身為部落客,單就「文章」來看,我不能說特別有才華,在學生時代國語成績只拿「二或三」,不算拿手。被問到「當作家的心情如何」時,我就像彆扭的學生般想老實說「哎呀,雖然自己很懶,但因為截稿日快到不寫不行,老覺得很焦急」。先不提這個。我在網路上心理健康類的部落客中,算小有名氣,自己分析原因有以下四點:1症狀比較早穩定。2剛開始經營的時候,沒有競爭對手。3有知名部落客誇我有趣,於是聲名遠播。4長期持續經營。1∼3說穿了是運氣好,可是要能把握那份運氣,我認為實際上應該靠的是4。我知道有幾個和我同時期開始做部落格的心理健康系部落客,現在幾乎都已經銷聲匿跡了。這個情形不限於心理健康類,懷著「部落格好像能賺錢」這種投機的想法而開始經營的人,在幾個月內就會敗退。我因為喜歡發文,所以在不賺錢的時期也得以繼續堅持下來。一般人不知道這樣的背景,只著眼於(看似)比自己優秀的部分,每個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努力,然而時勢所趨或恰巧運氣好之類的事,則是說來就來。相反地,我也知道有些人付出比別人數十倍、數百倍的努力,結果卻不如預期。坊間有許多關於「商場上的成功祕訣」的書籍,可惜幾乎都只是曇花一現,這是因為那位作者,正巧在那個時代,加上「碰巧」順利,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恐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子,沒錯是碰巧,就是碰巧。不過有一點不能忘記,那就是不能因為碰巧就隨便應付了事,仍要重複進行假設與驗證,並比別人採取更多的行動,就像是「百發總有一中」的策略。總而言之,我們和別人比較時,幾乎都看不見重點部分。能比較的本來就只有可以用數值測量的部分, 像是「 誰的身高比較高?」「 誰的體重比較重?」。比較「誰的水準比較高?」如同問「哪個男人比較溫柔?」一樣,答案誰也說不準。不斷和別人比較,會無法認同自己舉例來說,假設你是業務員,上個月營業額四十五萬日圓,這是相當不錯的成果,著實有進步。午休時間在吃午飯的時候,你聽到有人說「A那個傢伙上個月好像賣了五十萬日圓哦,真厲害∼」。你覺得不甘心,決心要超過A,而將這個月有目標設定在六十萬日圓。乍看之下,這彷彿是個正向積極的動機,可在我看來,這動機很不健康。首先,自己明明已經業蹟不錯,卻因為發現對手而燃起鬥志,就忘了自己進步的成果。人有受讚美的需求,一旦未獲誇讚就會若有所失。大家同樣都希望有人稱讚自己,卻誰也沒想要稱讚自己,因此請不吝誇讚自己。對自己過度施壓,會造成「輸掉就完了」的局面。可能有人個性適合讓壓力成為助力的方式,不過我認為這種思維方式對曾有心理疾病的人過於苛刻。現在我在家裡工作,感覺「今天工作表現很好」都不是處於焦躁的時候,而是在放鬆的狀態下。為了保持放鬆的狀態,我一向不與別人比較。你有你的價值,我有我的價值。(本文摘自/我們都有小憂鬱:運用療鬱象限圖的33種情緒解方,化解莫名的疲憊和心情鬱悶/時報出版)

從生活中養顏美肌 哪些食物要少碰?

從生活中養顏美肌 哪些食物要少碰?#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診間常被病人問到:「黃醫師,我是不是吃太多醬油,才會產生這種黑斑?」或是即興QA:「我的朋友介紹我吃這個XX食品、XXX營養素,說對我的皮膚白斑有幫助,請醫師幫我看看這些到底有沒有用?」究竟哪些東西對皮膚的保養有幫助?哪些又是無稽之談?到底該如何從日常生活中落實養顏美肌?生活在物質豐裕的現代社會, 如果「飲食攝取均衡」,很少會出現嚴重營養不夠的問題。少部分人或因宗教等不同因素,對飲食有特殊選擇,或是特別偏食,身體無法吸收的人,才會出現營養不均的皮膚疾病。像是前面提到的純素食患者,會因為缺乏維他命B12,而造成皮膚膚色變黑的情形,或是因為甲狀腺低下,造成皮膚胡蘿蔔素堆積,皮膚蠟黃。由於速食文化越來越普及,像是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以及速食店餐飲,想吃的東西都不難吃得到,每餐都吃得很飽,但如果仔細詢問,不難發現雖然吃得很飽,並沒有達到基本的飲食均衡,不少發育中的孩子、大朋友,特愛吃炸雞薯條,卡路里超標,卻營養失調。有些人為了瘦身,只吃蔬菜水果為主,不碰葷腥,缺乏了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皮膚當然就會暗沈缺乏彈性。飲食裡最重要的三大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脂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也是皮膚組織的原料,過與不及都不行。皮膚糖化會造成肌膚皺紋、暗沉、老化很多減重人士,會強調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但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能量的來源,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疲勞。但是過多的攝取,尤其是精製糖容易造成痘痘的產生,皮膚糖化也會造成肌膚皺紋、暗沉和老化。碳水化合物的來源是源自米飯、麵包,麵食類,標準量是一碗約240大卡,選擇不會讓血糖快速上升的多穀米為佳,分散在早中晚吃。如果要減重的人,晚上可以少吃一些,但不能夠完全不吃。三大元素的第二類,蛋白質是打造身體與皮膚的基石,與蛋白質和酵素、荷爾蒙、DNA的形成有關。人體的蛋白質是由20多種胺基酸所合成,但有9種是人體無法自己合成的胺基酸,必須透過食物攝取。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皮膚容易會有皺紋和鬆弛,也會比較暗沉。蛋白質是構成皮膚天然保濕因子的原料,進而保護肌膚的含水量。此外,預防黑色素生成的「半胱氨酸」,是胺基酸的一種。脂質是構成我們皮膚皮脂膜和荷爾蒙製造的原料之一;其中脂質的膽固醇和磷脂,可以促進抗氧化能力強的維生素吸收,預防老化,也與肌膚和頭髮的光澤有關。過量攝取當然會造成肥胖和代謝症候群,但攝取不足,會造成皮膚老化,失去光澤、乾燥等。脂質的攝取可以多攝取富含Omega-3 的來源,像是亞麻仁油、紫蘇油,能夠抑制皮膚和身體發炎,淋在沙拉中可以提高對於蔬菜的維生素和抗氧化成分攝取。(本文摘自/黑斑白斑有話要說/大塊文化)

定期檢視情緒 寫心情日記防憂鬱

定期檢視情緒 寫心情日記防憂鬱#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憂鬱是一種不快樂的情緒,當不快樂的情緒強度影響身心和生活、發作時間延長、發生頻率增加,就須專業介入。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說明,網路是現代新興的工具,帶來感官的反應,過度使用可能影響青少年的視力、姿勢及情緒等身心健康。她也強調了解與覺察情緒的重要性。建議可嘗試使用憂鬱情訊檢測APP或手寫心情日記做紀錄,了解自己當時實際的感受,屆時尋求醫療協助時,也能藉此份紀錄讓醫師更了解整體狀況,包含情緒起伏的時間點,情緒低落的前因後果等。呼籲有憂鬱情緒孩子的家長,適時調解自身的情緒,不受孩子負面的話語影響,把他每一點小進步都看成大進展,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情。隨時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 避免憂鬱上身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發現,12.4%青少年「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扣除睡眠時間,青少年每天有近五分之一的時間都感覺壓力大。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在憂鬱防治上,非常多的研究顯示「情緒篩檢」有助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因此基金會針對不同年齡層研製3種憂鬱情緒檢視量表,因應需求開發了「憂鬱檢測APP」,其中包含名人紓壓分享、放鬆練習、好圖分享等,提供民眾所在位置周邊包含醫療、諮商、支持等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資源供選擇。民眾可以時時檢視情緒,覺察自己的心理狀態,是有效防治憂鬱症的第一步。心理健康看不見 卻影響自我與周圍的人合隆毛廠總裁陳焜耀表示,過去曾因工作壓力陷入低潮,在兒子的邀約下一起參加了馬拉松,靠著跑步運動,促進及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他分享使用憂鬱檢測APP經驗,花2-3分鐘就知道自己的情緒狀況,可以提醒自己適時放鬆或需要找人談談、求助專業等。他提醒,心理健康是看不到,卻經常影響著自己及周圍的人,非常需要重視的事。使用檢測APP可客觀地了解自己情緒變化,透過持續記錄及回顧,就不會讓負面情緒累積而不自覺。透過書寫心情日記 與自己對話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140份,結果發現青少年心情不好時,僅不到2成青少年會「主動求助」。不想求助的原因以「不想麻煩對方」最多,其次為「說不出口」。13.5%受訪者「常」覺得孤單,越覺得自己「孤單」,其達憂鬱的比例越高,憂鬱程度越嚴重者,「與他人互動/聊天」而上網的比例越高。葉雅馨說,孤單與憂鬱相關,這與過去文獻結果一致,現在青少年習慣使用社群平台、即時通訊軟體發佈訊息與他人聯繫,雖然更及時便利,但仍有許多人感到孤單。透過書寫心情日記,記錄壓力的事情經過及後續處理方式,經由與自己對話,釐清問題與矛盾點,找出困擾的地方,學習篩檢自己的情緒,了解是否需尋求專業協助,甚至在未來遇到相似的壓力事件,就可回溯日記參考解決方式,避免再次陷入負面的情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