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

更長壽的關鍵? 研究:穩定的婚姻!

更長壽的關鍵? 研究:穩定的婚姻!#中年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編譯)有科學家聲稱,結婚可能是活得更長壽的關鍵,提高中年存活的機會。美國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未結過婚的人比在成年生活中有穩定婚姻的人,多出近3倍的早死機率!這是第一次有新的研究顯示,近年來沒有配偶的人在中年時期,有增加死亡風險的可能性。在40歲後單身,或是失去伴侶後不再結婚,會增加在中年早期死亡的風險和減少活到60歲的機會,即使把個性和危險行為,如吸菸、喝酒等因素考量進去,結婚的人仍是多出了2.3倍更容易生存的機率。這項新的研究是由艾琳西格爾博士和北卡羅萊納州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行為科學系的同事一起執行,她表示,在中年時期有個伴侶是有保護作用的。在中年時期單身或是失去伴侶後不再婚的情況下,不僅會增加死亡風險也會削減老年求生存的機率。她更補充,新的研究「慢性孤獨感」可能可以部分解釋調查結果。結婚和再婚長期以來一直與生存價值有關連,尤其是男性。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4,802位北卡羅萊納州大學校友心臟研究參與者,對1940年代出生的人進行不間斷的研究;參與者在40歲左右才開始加入研究,且在50歲左右時研究員會做個結論,他們也定期完成4份問卷。研究人員記錄了他們中年時期在婚姻和非婚姻狀況中的穩定性和改變模式,然後看看它對再晚十幾歲的人格特質、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危險行為有什麼影響,期間共有238人死亡,包括32名婦女。研究人員發現,那些從來沒有結婚的中年死亡的風險最高。比起曾經有段穩定婚姻的人,從未結過婚的人多出了約3倍成年死亡的機率;單身者和不再婚者,在中年早期死亡風險增加了四分之三,活到老年的可能性更是大幅降低。而中年的性格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煙、飲酒和不運動,只會略降低一點婚姻的好處。專家們說,結婚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的作用,儘管它沒有充分理由對健康有好處,不過婚姻幸福的人更容易吃得更健康,有更多的朋友,互相鼓勵、照顧;單身的人在中年可能有較大的影響。在七個歐洲國家進行的一個龐大的研究就發現,已婚的人享受更好的心理和身體健康,且高達15%的機率不太可能過早死。同時,美國研究人員也發現,有配有的心臟繞行手術病患,比起沒有配偶的病患,多出了3倍機率多活15 年。再加上瑞典的一項研究顯示,已婚保護你在以後的生活中對抗老年癡呆症,人在中年若有個伴作陪,發展老年痴呆的機會是可以減半的,中年離婚或是喪偶的話,風險就會增加3倍。這些研究都清楚的表明,已婚的人比那些已分居或離婚的有更好的生存環境,而且往往比單身活的時間更長。

中年男性要當心 心血管問題更甚癌症

中年男性要當心 心血管問題更甚癌症#中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中年男性是社會的中堅份子,而男性四十五至六十四歲是卻也是健康改變最關鍵的年齡,此時許多代謝疾病開始發展,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逐漸出現。從醫學上看來,中年男性具有最高的健康風險,是醫療介入價值最高,但也是介入最無力的一群,因為在此年齡層的人,重心仍放在打拚中的事業,對自己的健康通常絲毫不注意,也沒時間在意。阮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金蘭表示,「男性的健康問題比你想像的多太多!」相對地,六十五歲以上男性較在意自己的健康,主要是因為大多退休後,才發現病痛纏身;如果能在年輕時就控制危險因子,才可以擁有健康的老年生活,就不是成天往醫院跑。通常家中男性承受的壓力最大,再加上飲食不定時定量,菸、酒、應酬又多,腸胃自然不健康,易出現輕度胃炎和逆流性食道炎等上班族通病。  根據調查,中年人過重及肥胖者超過50%,高血壓盛行率高達三分之一,另有24%有血糖偏高問題,高尿酸、高血脂的比例也都相當高;但許多男性卻不自知,儘管輕微的胃部異常也不即刻就醫,還是必須定期追蹤檢測,以免引發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穿孔等嚴重後遺症。此外,很多人年紀輕輕就有腰圍過大,體脂肪比例過高,容易帶來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問題。許多人不知道,其實心血管疾病對生命的威脅高於癌症。阮綜合醫院院為提供最完善的健康檢查服務及客製化的「全身高科技健康檢查全餐」,除一般的全身性健康檢查之外,還備有全身癌症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對有癌症家族病史或想早期偵測癌症者,提供最精確的診斷。對懷疑有腦部疾病,或是如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高危險群,則可藉助頭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或是寶石能譜CT750電腦斷層攝影,進行心臟冠狀動脈檢查和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

中年視力衰退須注意 當心黃斑部病變

中年視力衰退須注意 當心黃斑部病變#中年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眼睛是人的靈魂之窗,而許多人到了中年後明顯感覺視力衰退,大多數人直覺認為是「老花眼」。其實並不一定如此!有可能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它是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視力退化常見的疾病之一,年紀越大,盛行率也越高,通常會由單側先發生,最後雙眼視力嚴重衰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歐美地區,「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往往是失明的首要原因。一般人多不知黃斑部在哪裡?所謂黃斑部,是在眼球正後方,位於視網膜中心;因為此處含有黃色色素,所以被稱為黃斑部。通常眼睛直視前方,光線透過眼角膜及水晶體,影像最後就是聚焦在黃斑部。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成為我們的中心視力,辨別形狀、顏色、光度、閱讀及其他精細工作的視力都需要靠它。阮綜合醫院眼科林娟宇醫師解釋,一旦黃斑部遭受傷害或破壞,視力會急速減退,影像的中心部會變暗模糊不清、景物變形、線條扭曲、物體大小改變、色覺辨別出現問題,雖暫時不至於全盲,卻會在閱讀或近距離看東西時產生困擾。若病變只侵犯一眼;而另一眼還正常,則早期的黃斑部病變是很難被發現的。病變原因如遺傳性黃斑部退化,或與眼部外傷、高度近視、感染、發炎有關。其危險因子包括遺傳、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抽煙、及長時間強光照射,其中「年齡」是最重要的因子,約有百分之七十的病患都與年紀老化有關。林娟宇醫師也提醒,到目前為止,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無法痊癒的,任何治療都只能阻止黃斑部病變的擴散。既然黃斑部病變是無法痊癒的,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日常生活中應該避免日曬,外出時配戴可隔絕紫外線的太陽眼鏡,避免近視的產生或度數增加成為高度近視。控制血壓、不抽煙也有預防的效果。飲食方面,可多食用富含抗氧化功能,如:維他命C、E、β蘿蔔素的食品。(資料來源:阮綜合月刊)

中年走路速度慢 小心失智與中風

中年走路速度慢 小心失智與中風#中年

簡單的方法就可以避免罹患老人痴呆與中風的風險,根據一篇美國最新研究報告發現,中年人若是慢慢走路,老年後,罹患老年癡呆症、中風的機率也比較大,依據走路的速度,像是「慢步族」晚年罹患老年癡呆或中風的風險,是「快走族」的1.5倍,且若是65歲以上,步行速度較快者,可以活得比較久。(照片取自英國每日郵報)波士頓醫學中心Erica Camargo醫師與其研究團隊,針對2400位,平均年齡為62歲的人做測試,對他們進行步行速度測試、步行時的手握力及認知功能測試,且追蹤他們長達11年之久,除了發現65歲以上,走路較快的人不易得老年癡呆外,若是步行時,握力較強的人中風機會也會減少大約42%,而研究人員也表示,步行速度較慢,腦容量也會較少,在記憶、語言、判斷力上都會較差。目前這項研究,被專家認為在評估罹患風險上有極重要的價值,有許多醫師認為,透過「步行速度」、「手握力」的兩項測試,就能評估早期的罹患風險,為早期老年癡呆、中風風險提供一個全新的方向,而這項研究也將於四月份的紐奧良「美國神經學會」年會上發表。

婦女中年後常見尿失禁 輕微症狀復健可改善

婦女中年後常見尿失禁 輕微症狀復健可改善#中年

根據網路媒體表示,1名中年婦女飽受漏尿之苦,因羞於求診,導致症狀更嚴重,大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任許鈞碩指出,中年婦女常有難於啟齒的尿失禁困擾,有人提重物、打噴嚏就會漏尿,也有人只要走路就會漏尿,尤其生產過後的婦女,或是肥胖、停經後老化、長期便祕等,都可能引起漏尿問題。臺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林鶴雄在衛教文章中表示,婦女尿失禁的定義為無法用意識來控制的漏尿情形,林鶴雄醫師在文章中指出,約有三分之一女性有尿失禁的困擾,且年紀愈大,發生率愈高,但有不少人會羞於啟齒,不會主動尋求治療,因此常延誤就醫,醫師表示,其實尿失禁有許多不同的成因,最常見的是「應力性尿失禁」,具高移動性尿道或尿道本身機能不全,當病患的腹壓上昇時,如咳嗽、打噴嚏、提重物、跳躍或大笑時,導致漏尿之發生,這樣的病患最常見,佔70%~80%,另外長期憋尿也會導致滿流性尿失禁,甚至造成腎功能傷害,膀胱容積變大且缺乏張力,尿失禁的診斷需由醫師作決定,患者可以簡單地記錄每日排尿時間、次數及尿失禁之頻率等,來協助診斷。在治療方面,林鶴雄醫師在文章表示,有行為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其他輔助辦法等,治療方法中,也可以同時使用多種方法來治療,則其效果會更佳,許鈞碩主任表示,若是輕微漏尿,通常做提肛運動的復健即可改善,雖然無法根治,但可以延緩接受手術的時間;但若是連走路、輕微咳嗽都會漏尿,就會建議患者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否接受手術治療。婦女尿失禁之診斷與治療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6504打噴嚏就漏尿 產後容易尿失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949該如何避免「尿失禁」呢?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6&id=30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