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不老靠生長荷爾蒙 11點熟睡很重要

不老靠生長荷爾蒙 11點熟睡很重要#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就算是同齡的人,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會造成生長荷爾蒙分泌量有很大的差異。年輕時因為分泌量旺盛,個別差異不大,但分泌量隨著年紀增長開始減少,就會有很大的不同。要怎麼樣讓生長荷爾蒙良好分泌呢?方法非常簡單,只要吃好、睡好、認真運動就可以了。晚上 11 點睡覺+運動 30 分鐘睡得好、按時攝取好的食物、持續運動,是促進整體荷爾蒙分泌的必要守則,對生長荷爾蒙的影響尤其大。生長荷爾蒙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的分泌最旺盛。但並不是入睡就會分泌,而是會配合睡眠週期。簡單來說,假設一天睡8小時,入睡後的3小時最熟睡,生長荷爾蒙一整天2/3的分泌量都在此時出現。所以即便睡著了,但容易醒來的淺眠不算,要充分熟睡才會旺盛分泌生長荷爾蒙,維持年輕。有很多肌肉才會產生許多荷爾蒙生長荷爾蒙與運動擁有分也分不開的密切關係。分泌量會在每天的不同時段變化, 入睡和運動的時候分泌最多。只要曬太陽就會促進褪黑激素分泌,因此只要晚上睡好,早上出門曬太陽,做一些會增長肌肉量的運動,就能同時管理生長荷爾蒙和褪黑激素。一旦上年紀,生長荷爾蒙分泌量極速減少,製造骨骼和肌肉等工作就無法在體內順利運作,肌肉量也會減少。在肌肉量持續減少的狀態下,不多做一些肌力運動的話,生長荷爾蒙就會分泌地更少。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體內的肌肉量和生長荷爾蒙也具有高度相關性。維持全身一定的肌肉量,對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有莫大幫助,因此,做些增加肌肉量的運動是好的。但如果體力不如從前,勉強進行強度過高的運動就容易受傷。 可以從健走或是爬樓梯開始,再漸漸增加強度;進行運用下肢肌力和全身的運動, 每天持續規律地進行 30 分鐘以上。生長荷爾蒙最大的敵人是壓力一旦壓力過大,稱為皮質醇的壓力荷爾蒙就會大量分泌;生長荷爾蒙的運作特性正好與之相反。只要皮質醇不斷大量分泌,就會影響生長荷爾蒙;若因壓力而煩躁、內心苦悶,生長荷爾蒙就會減少分泌,加速老化。壓力是萬病與老化之源,擁有開朗正向的心,是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並維持年輕活力的重要秘訣。想維持長久的年輕與健康,就要懂得排解壓力。(本文摘自/3週啟動青春關鍵:掌握3大荷爾蒙,只要3週從內到外重現年輕,不需要恢復期比醫美更有效!/橙實文化)

睡前30分鐘關螢幕 身心放鬆好入睡

睡前30分鐘關螢幕 身心放鬆好入睡#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為了更容易應對壓力,我們想要採取兩個層面的做法:主動和被動。主動壓力管理主動管理自己的壓力時,我們通常會使用有效減低壓力指數的方法,包括持續的運動、冥想,或是花時間和你喜歡的人在一起。這些方法也包括獲得充足的睡眠(七至九小時)和身體運作所需的適當養分。讓我們簡短說明一下最後這兩項,因為它們通常也會形成壓力來源。我知道七至九小時是很長的時間,我也了解忙碌的生活需要很多清醒的時間做好每一件事。就我自己身為母親、妻子、一家之主、演講者、作家、心理學家、教練、司機和偶一為之的廚師……,我也明白時間的珍貴價值。但重點是:如果你得到適當的睡眠,人生會是全新的開始。研究顯示,持續良好的睡眠可以幫助你:□ 減重□ 加強表現□ 減少壓力□ 更快樂□ 少生病□ 改善記憶□ 帶動創意□ 更有活力□ 更長壽所以,多睡一點吧!食物對壓力指數也有很大的影響。過多的糖分或咖啡因會增加壓力。加工食品的糖分、脂肪和鹽分都很高,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指數。脫水也會讓身體產生壓力。所以請選擇新鮮、富含所需營養的全食物:蛋白質、好的碳水化合物和健康的脂肪。揮別完美主義小訣竅:如何睡得好?獲得良好夜間睡眠的最好辦法,是發展一些有助放鬆的夜晚儀式。螢幕(電視、iPad 和智慧型手機)通常會刺激你的神經系統,所以睡前30分鐘先關掉它。把燈光調暗,看書、冥想或洗個熱水澡,讓身心準備放鬆並入睡。被動壓力管理現在我們來看看被動管理壓力的方法。這個策略在你知道自己的壓力指數正往上升時很有用。當你發現壓力達到六或以上時,請做些有助於減輕壓力的事。怎麼做?沒有所謂正確的方法。我建議每個人發展適合自己的有效策略清單。為什麼不只一個呢?因為有些情況需避免某些行動。比方說,如果我正在演講台上對著兩千人說話,而我的壓力指數真的很高時,我可沒辦法叫他們等我先去泡個澡。我的個案使用的一些方法包括:□ 深呼吸□ 冥想□ 聆聽激勵人心的音樂□ 看好笑的影片□ 在床上跳躍□ 吹泡泡□ 從事戶外活動□ 塗鴉□ 沖個熱水澡□ 散步□ 找樂觀的朋友聊天□ 禱告□ 做伏地挺身□ 騎單車練習活動 壓力減輕方式現在輪到你了。列出有助自己減輕壓力的清單,亦即你知道可以讓自己放鬆的活動。請至少列出十項。隨時帶著這張清單,可以放在皮夾裡、存在手機裡、放在桌上、車裡。當壓力指數升高時,進行清單中所列的項目活動。如果還是不能減輕你的壓力指數,試試另一個活動直到成功為止。(本文摘自/你比自己想的更完美/商周出版)

立刻入睡好健康?潛藏身體不適或疾病

立刻入睡好健康?潛藏身體不適或疾病#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有許多人「一上床馬上睡死」、「才剛躺平就立刻打呼」……大家都認為這樣的狀態代表了健康。相反地,「就算躺在床上卻怎麼也無法入睡」、「明明想睡,腦筋卻變得異常清醒」的人,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有睡眠障礙而感到不安。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不過,上床後直到進入深層睡眠為止,會先經過短暫的似睡非睡狀態─輕度睡眠,實驗證明這完全是正常狀態。調查中,人待在昏暗的室內,需經過幾分鐘才會進入睡眠狀態。而且研究結果發現:健康的人需要15至20分鐘才會進入睡眠。馬上睡著?小心!隱性睡眠不足正確來說,一上床馬上睡著表示你正處於睡眠不足,根本稱不上是健康狀態。睡眠不足會引發疾病,但其實若要說:睡眠不足等於疾病,一點也不誇張。一躺下不到八分鐘就睡著的人,有可能是身體不適或有某些隱性疾病,但是自己卻毫無所覺。晚上怎樣都睡不著的人,無須勉強自己一定要入睡。可以起身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回想這一整天過得如何、或是思考隔天的活動計畫或是閱讀等。當然,什麼都不做光是發呆也可以,等有點睡意了再上床睡覺。(本文摘自/睡不著、睡不好,絕對有救!/商周出版)

「夜型人」調作息 試試睡前提早洗澡

「夜型人」調作息 試試睡前提早洗澡#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很多人在起床時,覺得精神迷迷糊糊、爬不起來,就會覺得:「因為血壓低,所以早上起不來。」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血壓高低和早上起不來並沒有關聯。朝型人能夠神清氣爽的睡醒原本低血壓是指,血液從心臟擠壓出來的力量處於較弱的狀態,而這種推擠的力量一旦減弱,血液循環就會變差。這麼一來,就很難把養分送往全身,於是我們就會出現頭暈目眩、倦怠、食慾不振等症狀。但是,就算有低血壓的症狀,只要是朝型人,很多人也都能夠神清氣爽的睡醒。所謂的朝型人,就是早睡早起、上午時段體能狀況良好的人;另外,也有所謂的夜型人,視早起為畏途,直到黃昏才有精神。大家知道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嗎?朝型人和夜型人的不同 在於體溫上升的時段朝型人和夜型人最大的不同點就是,體溫上升的時段。朝型人到了晚上9點左右,體溫就會開始急遽下降,到了凌晨3點,體溫會降到最低。之後,又開始上升,到了早上6點體溫會升到最高點,人就可以輕輕鬆鬆起床了。而夜型人體溫開始下降的時間,同樣也是在晚上9點左右,但是體溫下降的速度緩慢又冗長,所以降到最低的時間是早上7點。因為體溫從早上7點才開始上升,所以不難想像早上起不來的畫面。夜型人調作息 睡前1、2小時先洗澡讓體溫上升再來因為人體生理時鐘的週期,原本是一天25小時,所以睡覺的時間如果往後延,朝型人要變成夜型人比較簡單,但是夜型人要變成朝型人很困難。因此我會建議,夜型人如果可以設法在睡前一、兩個小時,先洗澡讓體溫上升,或者在早上陽光射進屋內的時候,讓自己沐浴在陽光之中,可以慢慢改善早上起不來的狀況。夜型人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應該朝著成為朝型人的目標前進,努力調整生理節律。這麼一來,不但早上可以輕輕鬆鬆起床,也能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本文摘自/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養顏瘦身 × 提升免疫力 × 自癒百病,拯救上萬人的名醫教你日日好眠,擺脫所有文明病!/大是文化)

睡太多傷身!日睡9小時腦部恐退化

睡太多傷身!日睡9小時腦部恐退化#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睡眠與健康的關係眾說紛紜,從避免靜電累積的觀點來看,睡太多對身體其實不好。「睡太多對身體很不好?為什麼呢?」首先,長時間躺在床上不是一件好事。理由在於躺在床上形同處於絕緣狀態下,無法排除體內靜電。在戶外散步多少可以接觸到土壤或樹木;在家裡洗手或洗澡,也有機會排除體內靜電。不過躺在床上,卻沒有排除體內靜電的機會。一天睡9小時以上 腦部退化的程度顯著美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指出,一天睡九小時以上的人,三年來腦部退化的程度遠比一天睡六到八小時的人顯著,因此睡眠和阿茲海默症等失智疾病的關係也備受矚目。平常我們清醒時,用在思考或對話上的能量,只佔大腦整體消耗量的百分之五。修復受損神經細胞用掉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七十五是睡眠時用掉的。「身體休息的時候,大腦的活動反而活躍!」美國華盛頓大學的馬卡斯‧雷克爾博士,推導出了預設模式網路的理論。過去,一般都認為人在睡覺或發呆時,大腦不會進行有意義的活動。然而預設模式網路的理論,推翻了這個說法。預設(Default)是電腦用語,為「原始設定」的意思,也就是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標準狀態。這就好比汽車停下來,但引擎沒有關閉,隨時可以再行進的狀態。我們的大腦也具有協調腦內各種神經活動的作用。身體疲勞生病需要多休息 仍需每3小時起床一次換句話說,馬卡斯‧雷克爾博士發現,睡覺或發呆放空的時候,腦部使用的能量反而比較多。深入調查預設模式網路的連繫,有助於早期發現失智症,提供有效的治療。實際上,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預設模式網路的連繫都比較脆弱。「能量用得越多,體內靜電也會生成越多嗎?」是的。而且待在床舖這個絕緣體上,體內靜電會不斷累積。睡眠的時間越長,落雷帶來的風險就越大。因此我個人建議睡眠時間六小時就好,最多不要超過七小時。身體疲勞想多睡一點的時候,或是生病需要多休息的時候,也請每三個小時起床一次,稍微補充一些水份,不然到浴室洗手或洗臉也好,去庭園接觸土壤是最理想的。在乾燥的室內睡覺 容易使血流持續惡化當下不妨淺嘗鹽巴再補充水份,鹽富含鈉和氯等礦物質,體內靜電會更容易結合。不過有一個說法是,害怕罹患動脈硬化、高血壓、癌症的人,最好不要攝取太多鹽份,這一點請多加留意。另外,也請避免在乾燥的室內睡覺。這樣血液中的紅血球容易結合黏在一起,紅血球黏在一起再加上體內靜電的不良影響,血流就會持續惡化。心肌梗塞或中風等疾病,因為自律神經(自主調節內臟與血管的神經,無關意志)的影響,好發於冬天的早晨。其實在乾燥的房間裡睡覺,身上累積大量的體內靜電也是一個原因。(本文摘自/赤腳接地氣/世茂出版)

睡前喝一杯好入眠?錯!易淺眠更疲倦

睡前喝一杯好入眠?錯!易淺眠更疲倦#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編輯整理)常有人會在睡不著的時候「喝一杯」增加睡意。雖說酒精的確有助眠作用,卻會降低睡眠品質,造成睡眠週期紊亂、淺眠、半夜醒來等情形。睡不好,自然無法消除疲勞,導致早上醒來後睡眼惺忪、昏昏欲睡。睡眠品質低落會讓人一整天活力缺缺,容易疲倦、缺乏專注力,以至於工作效率降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睡前喝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 降低睡眠品質你是不是也常常動不動就喊累、無精打采、頭昏腦脹呢?如果是,你是不是常常喝酒,又或是有喝睡前酒的習慣呢?酒精是否會造成睡眠障礙,必須視個人體質而定,關於這點目前仍眾說紛紜。但基本上,酒精會影響人體的自律神經功能。人體白天是由「交感神經」主導,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而晚上睡覺時則改由「副交感神經」主導,抒解精神緊張,迫使肉體休息。睡前喝酒會使交感神經興奮,降低睡眠品質。除了睡前酒,晚餐吃什麼也會影響睡眠的品質。正如我前面所說的,人體夜間是由副交感神經主導,幫助身體休息,因此,晚餐應盡量吃「低脂」、「易消化」的食物。高脂食物會降低副交感神經的作用;而高油食物則因不易消化,導致睡覺期間內臟仍繼續活動,尤其像沙朗牛排這類高脂肪肉類,吃下後得花上四小時才能消化完畢,更是不宜出現在晚間的餐桌上。常聽人說:晚餐要吃得清淡健康,吃飽距離睡覺必須間隔兩小時以上。但說得容易做時難,若碰上加班、聚餐等情況,晚餐也會變消夜。建議你可從食物類型下手,晚上多吃黃綠色蔬菜、淺色蔬菜、薯類、海藻類、菇類、豆類、穀物類、水果等食物。而高脂肪肉類、乳製品、蛋類、海鮮類、油脂類、咖啡、酒類則盡量在早上攝取。這麼一來才能吃出均衡,吃出營養。應減少晚上運動量 盡量安排早上運動晚上激烈運動會抑制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如果你常在晚上運動,同時又有難以入睡的煩惱,應盡量避免在晚上慢跑,或從事激烈的肌肉訓練。有運動習慣是好事,但晚上激烈運動卻有可能造成睡不著、無法消除疲勞等負面作用。建議各位應減少晚上的運動量,盡量安排早上運動。除此之外,精神上的問題也會導致失眠,心神不寧、憂思煩惱、心事重重會刺激交感神經引發興奮。這時我們就得想點辦法,看看書、聽聽音樂,轉移注意力,阻止大腦繼續鑽牛角尖。(本文摘自/下半身,決定你的下半生/平安文化出版)

明察身體情緒 身體姿態正確就入睡

明察身體情緒 身體姿態正確就入睡#睡眠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慢慢地,我們還會發現到「體位」與「身體情緒」的關係。譬如,我們可能會因身體某一個部位的扭曲而感到鬱悶,甚至不太能講出話來。所以,許多人便會做一些身體的操練,像瑜伽、太極拳,或太極導引等等,希望能將體位調整過來。身體姿態正確 便能放鬆舒適入睡又譬如,人為什麼能睡覺?答案是:因為身體被調整到正確的位置。當人躺在床上時,剛開始會動來動去地試著調整出一個合適的姿態,當找到對的位置及姿勢後便睡著了。而且,每個人的姿態都可能不一樣,有的人像嬰兒般、有的是兩腳夾著棉被、有的要抱著枕頭、有的是側躺、有的是四肢開展成一大字,像日本人就一定要把被子平平整整地蓋在身上等等。當調到「身體情緒」合適的「體位」後,人便睡著了。你可不要小看這個「體位」,「身體情緒」就是透過「體位」去找到一個最佳及最舒適的組合,而這個組合剛好就是入睡的洞口。當「身體情緒」到位 再堅持也無法不睡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要對自己做催眠的練習,希望能錄下自己在催眠開始進行多久後才睡著,以及在催眠狀態中講了些什麼。我對著錄音機說:「我現在要開始讓自己入睡,但在睡著前我要先講一些事情。」結果,隔天醒來時發現,原來我就只錄下了一開始這句話,然後就沒了聲音,再隔幾分鐘之後就是一陣打呼聲。所以,當「身體情緒」到位時,就算再怎麼堅持也無法讓自己不睡著。像昨天,我原本想再等半個小時便可以進行腹膜透析,卻一不小心就睡著,醒來時已超過了兩個小時。因為當時我把手枕在頭後方,而這個動作就是我的催眠曲。所以,再堅定的意志力都不管用,管用的是身體的「體位」。我打算先從「體位」及「膚慰」的進行方式來研究「身體情緒」。(本文摘自/生命轉化的技藝學/心靈工坊)

冬天離不開被窩 你該知道的暖身良方

冬天離不開被窩 你該知道的暖身良方#睡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不知道哪來的順口溜說,這天氣,床以外的地方都叫遠方;手勾不到的地方都叫他鄉,你也會這樣抱著被窩放不開嗎?《黃帝內經》對一年四季的 起居這樣論述:「春三月,夜臥早起。夏三月,夜臥早起。秋三月,早臥早起。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陽光。」所以冬天早睡晚起賴點床是養生,但是賴著不起就大有問題了。冬天早上會賴床,不只是因為天冷被窩暖,其實很可能是前一晚的睡眠品質不佳而導致。大家都以為冬天很好睡,睡眠品質應該很好,但仔細想想就會發現,事實並不然。胃暖助好眠 吃對食物很重要由於天冷,冬天容易吃得過多、過晚、味道過重,這些熱呼呼的宵夜,例如麻辣鍋、煮滷味、鹽酥雞,吃到胃裡要消化可不容易,滿肚子的食物滾動著,想要睡熟睡深,真是難為身體了;腸胃不好睡眠品質也會不好,這就是中醫的「胃不如則臥不安」。但身體冷冷很難入睡,如果真的很需要暖胃才好睡,建議可以用藥膳粥品代替濃重的宵夜,例如兼具安神效果的「龍骨金針粥」就是很好選擇。一到冬天,手腳冰冷時常讓人夜裡很難入眠,即便睡著了,也會因為身體冷無法進入熟睡;淺眠的狀態熬到了天亮,氣溫逐漸回升,身體才開始進入熟睡期,自然會起床困難,需要在床上多窩一陣子。在醫聖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提到,川芎、艾頭、艾葉、澤蘭、桂枝、良薑、樟根、風陳、香茅、紅花等,都是從底打通身體經絡循環,排出體內濕氣與重金屬的良方,用中藥材足蒸成為睡前暖身的好選擇。慢走、泡澡,也能達到排汗的效果,為什麼要用足蒸?因為從腳底打通全身氣血是最簡便的方法,用蒸的可以快速活化身體微循環,足蒸二十分鐘有如慢跑六十分鐘的效果。足蒸達到的第一個效果就是蒸完後會大量排汗,且晚上能非常好睡,它能重啟微血管循環,提升身體自我療癒的功能,而且蒸足桶省水、保溫,減少睡前因泡澡或泡腳增加的麻煩。科技助好眠 製造安睡頻率環境明明睡了很久,起床後卻還是頭暈腦脹,覺得精神無法振奮,也是冬天早上起床時常有的感覺。營造幫助熟睡的環境很重要,除了溫度、寢具、燈光之外,周圍的電磁波也影響著腦波活動,近年來,科技為睡眠輔助增加了好方法。腦波狀態是決定人們睡眠階段的主要關鍵,不同階段睡眠腦波都不同,國人研究出了獨家專利的深睡頻率晶片,開啟後晶片會模擬創造一個良好自然頻率磁場,降低周遭高頻電波對人體的影響,主動協助深睡期延長。如同處在大自然的場域中,身體自然放鬆、腦波放慢,導引自然入睡、穩定整段睡眠而減少睡眠中斷,讓身心放鬆進入深睡期修復自我,睡醒時的精神狀態就會煥然一新。龍骨金針粥食材排骨3到4小塊、金針花6到8朵、蔥少許、白米1杯、鹽少許藥材龍骨10克(3錢)、牡蠣15克(5錢)、知母6克(2錢)、蓮子(乾品)30克(1兩)作法1. 金針花先浸水1小時,蓮子亦先浸水1小時。2. 龍骨、牡蠣和知母加入約1公升的水,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20分鐘,去渣濾汁。3. 白米洗淨連同排骨、蓮子加入中藥汁,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九分熟時加入金針花續煮至熟爛。中醫師叮嚀1. 龍骨有鎮靜安神,收斂消炎,固精,袪痰,止血的作用。2. 牡蠣有鎮靜、鎮痛、收斂、解熱、使腫塊消散或縮小的作用。但多服有礙腸胃,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資料提供:《食在好粥》,快樂文化出版(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25/126期/2/3月合刊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