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塊

女童頸部腫塊兩個月未消 竟是淋巴管瘤

女童頸部腫塊兩個月未消 竟是淋巴管瘤#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9個月大的蔡姓女童,罹患頸部淋巴管瘤,父母擔心一般手術無法徹底清除淋巴管瘤,且怕傷及頸部的重要血管與神經,選擇經由機械手臂來進行手術,當天術後就可下床活動,讓父母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原來這名女童日前跌倒、結果左側的脖子瘀青且腫了起來,醫師判斷是一般的碰撞紅腫,給予藥膏回家擦,沒想到過了兩個月腫大部分並沒有消去,經由超音波掃描,醫師告知為女童長了不好的東西,家屬非常擔心。避免傷及血管、神經  選擇達文西手術後來在童綜合醫院進行電腦斷層掃描後,確診為頸部淋巴管瘤,近5公分大且位置在外頸靜脈下方,雖然是良性腫瘤,但若不及時治療,水瘤將會持續長大,且有壓迫頸靜脈導致腦部血液輸送問題。醫師建議經由開刀將水瘤切除,女童父母擔心一般手術無法徹底清除淋巴管瘤,且怕傷及頸部的重要血管與神經,加上術後傷痕近10公分,所以主動詢問並要求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  水瘤不治療  恐壓迫頸靜脈、喉部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蔡青劭醫師表示,頸部淋巴管瘤是一種淋巴組織的先天性疾病,大多在出生時已存在,9成都是在2歲以前發現,不儘早治療水瘤會越長越大,會造成頭頸部活動受限、壓迫喉部及氣管導致呼吸困難,也可能會影響咀嚼與吞咽。蔡青劭主任指出,因為女童體積小,進行一般手術時,切口必須夠大才能進行分離水瘤,術後傷痕明顯且大,若有傷及血管或神經風險時,則只能選擇部分切除。但使用機械手臂進行切除手術,藉由影像放大10倍,並僅由機械手臂進入切口內進行手術,在不傷及組織細胞與神經下,可完全切除水瘤。

乳房流出紅色分泌物 誤以為乳癌正妹痛哭分手

乳房流出紅色分泌物 誤以為乳癌正妹痛哭分手#腫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整理報導)日前女藝人余苑綺傳出發現胸部有腫塊,並伴隨乳房疼痛及分泌物,目前仍在確診中。事實上,近年門診有類似症狀的年輕女性患者比例明顯增加,一名未婚25歲年輕女子因乳房有腫塊及流出紅色分泌物,再加上有乳頭疼痛症狀,就自認是罹患乳癌而不敢告訴家人及男友,甚至在求診時因壓力過大而在診間痛哭並表示想與男友分手,所幸經醫師診斷後發現,該名女子為乳腺症並非乳癌,不須治療只要觀察即可。乳腺症症狀似乳癌 務必接受乳房檢查才確診對此,乳房專科池永昌醫師表示,乳腺症的臨床症狀常會跟乳癌混淆。當乳腺症發生時,也會在乳房摸到腫塊,且乳頭可能也有分泌物流出,另外也可能產生自發性疼痛或乳頭按壓疼痛,通常發生在月經週期剛開始之前,因為發生在適逢生育年齡女性的比例偏高,所以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罹患乳癌,雖乳腺症發生的確切原因並無一定的說法,但有可能是因體內雌激素平衡發生紊亂導致。池醫師說,該名女子的乳腺症屬良性,通常不需要治療,只需觀察,在停經後會自然消失。但也因為與乳癌症狀雷同,建議有相關症狀的女性,仍要接受乳房專科醫師的診察才能確定,切莫忌諱投醫而造成自我壓力,若疼痛症狀十分強烈,可以與醫生討論治療方式,而在臨床上,良性乳腺疾病發展成乳癌的可能性非常低。4不1檢查 定期確保乳房健康池醫師也呼籲,女性應有自我健康檢查的觀念,要留意乳房健康的變化,觀察疼痛的周期、腫塊與分泌物等,20~30歲的年輕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超音波乳房篩檢與自我檢測,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不飲酒、不攝取過量咖啡、不吃高脂肪飲食,避免體內賀爾蒙的不平衡。

以為腫塊不痛沒事 她竟乳癌第三期上身

以為腫塊不痛沒事 她竟乳癌第三期上身#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由於多數民眾總是抱持著就算摸到腫塊,只要不會痛就沒事的想法,使得乳癌不僅逐漸成為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症外,往往發現時也早已是晚期!日前,一名45歲的張女士,近兩年來雖然發現右側乳房有腫瘤,但因不會痛、腫塊感覺若無若有等沒有明顯的症狀,所以,總不以為意。直到接到衛生所的通知,告知她以能免費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才心想去檢查看看好了,結果一檢查卻發現這個不痛的腫塊,竟是乳癌第三期,且轉移至腋下淋巴。注意腫塊、定期篩檢 助即早發現治療台大醫院新竹分院乳房外科黃俊雄醫師表示,普遍民眾都誤以為「不會痛的乳房腫塊就沒關係」,但殊不知多數的乳癌,縱使腫瘤已經大到可觸摸得到了,也不見得會有疼痛症狀。因此建議民眾,第一若是乳房摸到不明的腫塊,不論有無疼痛症狀,都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症狀出現已經一段時間,卻忽略就醫時機的狀況,以致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機;第二則年滿四十五歲者,應2年規則的接受乳房攝影篩檢,再輔以每1~2年一次的乳房超音波檢查,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他口腔突然出現腫塊、潰瘍 檢查竟是惡性腫瘤

他口腔突然出現腫塊、潰瘍 檢查竟是惡性腫瘤#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口腔有腫塊或潰瘍別不在意,當心是惡性腫瘤!一名70歲男性,因右上顎牙齦處有個容易出血的腫塊,至醫院就診醫師時發現是略為黑色的腫塊合併表層潰瘍,切片檢查為口腔黑色素瘤,接受手術切除後逐漸恢復。口腔黑色病灶速就醫   以防是癌成大醫院口腔醫學科黃則達醫師說明,口腔黑色素瘤為罕見的口腔惡性腫瘤,約只占口腔惡性腫瘤中0.5%,好發於男性,年齡多為41至70歲。發生原因是由口腔黏膜中黑色素細胞癌化造成,而黑色素瘤為皮膚惡性腫瘤排名第三位,91.2%之黑色素瘤發生於人體皮膚表層,但約僅有1%之黑色素瘤會發生於口腔內,相較於人體皮膚黑色素瘤其治療後5年存活率約有92%而言,口腔黑色素瘤治療後約只有15%之存活率。存活率不高、預後差  及早發現保命口腔黑色素瘤治療會依病患腫瘤影響之範圍,頸部淋巴結轉移之狀況評估做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口腔黑色素瘤為治療預後較差的惡性腫瘤,所以預防及治療的重點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術後密切追蹤,有懷疑病灶儘快手術切除及確診,依病患個別狀況接受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如此才能遠離戰勝此一惡性腫瘤。

傷口亂處理遭染 他鼠蹊部長出大腫塊

傷口亂處理遭染 他鼠蹊部長出大腫塊#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一名30多歲的陳先生,因工作時不慎被鐵釘刺傷右小腿,起初傷口不大,便不以為意,也沒有特別包紮或是避免接觸到水,殊不知數天後,傷口周圍竟開始出現紅腫,因此,就自行到藥局買消炎藥及優碘擦拭傷口。然而,右小腿的傷口不但沒有改善,反而逐漸擴大形成潰瘍,且約一個月後,右側鼠蹊部甚至還長出一個腫塊,經過就醫治療後,它的傷口及腫塊仍持續擴大中,因此,在醫師的建議下,他接受了清創手術,並將發炎感染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及多種病菌培養,最後才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開放性傷口不包紮 當心造成皮膚潰瘍台大新竹分院感染科鄭琬豑醫師表示,非結核分枝桿菌雖然不像結核菌有高傳染力及致病力,但因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普遍存在於周遭環境中,如水、土壤等,因此,若有開放性傷口,又未妥善包紮處理,病菌就有機會從傷口進入,造成皮膚感染潰瘍,甚至沿著淋巴回流,引起周圍的淋巴結發炎腫大。若是本身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非結核分枝桿菌還可能造成各種器官感染,包括肺部、皮膚軟組織、淋巴結、骨骼、以及人工導管感染等。抗生素治療傷口無效 恐是分枝桿菌作祟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其他常見細菌相似,然而,其病菌培養與菌種鑑定較困難,因此,臨床上常難以早期診斷。鄭琬豑醫師提醒,若發生久不癒合的傷口感染,尤其是使用一般抗生素治療後,仍未出現改善時,就要考慮是否有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的可能性。一旦確認為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時,就需使用針對非結核分枝桿菌的藥物,並常需要合併外科引流或清創手術來治療。

男子洗澡摸到乳房有腫塊 就醫檢查竟罹乳癌

男子洗澡摸到乳房有腫塊 就醫檢查竟罹乳癌#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乳癌一直是台灣女性健康的最大殺手,因飲食習慣的改變,其威脅與日俱增,每年新增病更突破萬人以上,值得警惕的是,乳癌似乎也逐漸襲向男性!台中一名五十歲張姓男子,因平日工作與勞力相關,使他體魄強健,胸膛結實,不料某日洗澡時,意外摸到左側乳暈下方有不明腫塊,起初身為男子之身,所以不以為意,但腫塊經一個多月,還是未見消失,他抱著狐疑的心態,前往乳房外科看診,經醫師診斷,竟是乳癌第二期,還轉移周邊淋巴,使他大感震驚!得知罹乳癌大感震驚 男子說不出話來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醫師黃世民指出,張男聽到自己這樣一個鐵錚錚中年大叔竟然罹患了乳癌,頓時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但他立即決定配合醫師,接受左側乳房全切除手術,並接受半年的化療,現在復原狀況良好,追蹤尚未有癌細胞復發。男性對乳癌敏感度低 就醫時已錯過治療黃金期 黃世民表示,乳癌患者大多以女性為主,而大部分的男性對於乳癌的相關保健及預防之道缺乏敏感度,若有異常症狀時也多以為是其他發炎或感染病症,未積極就醫,以至於就醫時常常都已經是第二期甚至是第三期,延誤了治療的黃金時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院指出,雖過去的確曾收治過罹患乳癌的男性,最多一年一例,但今年頗為不尋常,像張男這樣的病例,竟然增加到兩例,黃世民也提醒,雖然男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僅為女性乳癌的1/100,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只要隨時發現乳房有不明的腫塊、變形,乳頭出血或有不明的分泌物時,就不要猶豫或等待,請立即前往醫院的乳房外科檢查。

腹主動脈瘤恐致死 症狀不明顯難察覺

腹主動脈瘤恐致死 症狀不明顯難察覺#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有位81歲的伯伯,因為腳趾的傷口反覆破皮又癒合、癒合又破皮,前後拖了超過2個月,且同時右下腹部隱約可見有個在搏動的腫塊,經診斷後發現周邊動脈阻塞及腹主動脈瘤,合併慢性腎衰竭。雖然透過血管置放動脈瘤支架手術後解決了相關問題,但最後仍因腸子動脈硬化的血管阻塞,導致嚴重併發症去世。年長男性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萬芳醫院心臟血管外科李紹榕醫師表示,現代人營養過剩,含糖飲料盛行,缺乏運動,且吸煙人口正逐漸成長,使得三高及各種動脈血管硬化衍生的問題患者持續增加中,此外,年長的男性也是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高危險群。而動脈硬化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主要原因,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有極高的機率會合併身體其他動脈阻塞產生病變,如心臟冠狀動脈、大腦血管及腎動脈的病變,因此,也會提高罹患心肌梗塞、腦中風或腎衰竭可能性。腹主動脈瘤不易察覺 民眾應多加留意腹主動脈瘤一直以來被醫界視為駭人的隱形殺手,此種疾病察覺不易,可能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奪走人命,同樣也是動脈硬化常見病症,腹主動脈瘤在患者的身體內如同裝上不定時炸彈,血管瘤悄悄地在體內擴大直到破裂,導致病患猝死。因此李紹榕醫師表示,65歲以上有動脈硬化病史的人,尤其是曾有高膽固醇、心絞痛或高血壓病史的病人,若在肚臍以上稍偏左或偏右的部位摸到圓形的有搏動腫塊的話,建議就要盡速至醫院做腹部超音波篩檢及電腦斷層確診,因為你可能已經罹患腹主動脈瘤。

把乳房腫瘤當瘀塊去推拿 腫塊愈來愈大!

把乳房腫瘤當瘀塊去推拿 腫塊愈來愈大!#腫塊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乳房有硬塊竟然跑去推拿?一名57歲婦人半年前因跌倒後,發現乳房有腫塊,卻誤以為是撞傷所致的瘀塊而跑去推拿,但腫塊依然存在且愈來愈大,家人發現不對帶至婦產科診所,醫師發現乳頭下方有3x4 cm腫塊,遂將婦人轉診至新光醫院,經穿刺檢查,確診為乳癌第3期。新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楊圳隆醫師表示,若發現乳房腫塊需盡早檢查,推拿有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或轉移,至於婦人無法切除的第3期乳癌,宜先作化學或荷爾蒙的治療,然後視治療反應情況再接受外科手術治療。這名陳姓婦人因之前夜班工作,生活作息不正常及外食,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病史,因為有定期做乳房篩檢的習慣,於今年的篩檢發現乳房微鈣化,進而做定位穿刺檢查,確診為0期乳癌(原位癌),經過乳房保留手術加上輔助性放射線治療,目前復原良好。楊圳隆說,0期乳癌治療可透過乳房保留手術的方式,幫助患者保住乳房外型,但仍需依照個人病情,評估是否適合乳房保留手術,包括腫瘤屬於多發性病灶、腫瘤位置離乳頭太近,或無法接受放射性治療的患者等,則都不建議以乳房保留手術治療。若是範圍太大的原位癌做乳房保留手術,術後會使乳房縮小,出現的凹陷及「大小奶」不對稱的情況,可切除全部乳腺後由整形外科醫師做皮瓣移位或矽膠隆乳重建漂亮的乳房。小範圍凹陷可以透過自體脂肪移植術來填補,讓病人回復正常的乳房外觀重拾自信。楊圳隆強調,乳癌治療第一步就是定期篩檢,才能早期發現乳癌,45歲以上婦女每兩年應做一次乳房篩檢,以便及早發現,依期別接受適當的治療。因乳癌本身較少有疼痛感,若乳房自我檢查發現腫塊、皮膚凹陷、發紅、浮腫潰瘍、疼痛、或乳頭有異常分泌、凹陷等變化及腋下淋巴腺腫等症狀,一定要就醫檢查。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