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

捐血中心獨家血型解密 看看你是哪一型?

捐血中心獨家血型解密 看看你是哪一型?#新陳代謝

很多人都喜歡用血型來看人,但是血型真的跟個性有關係嗎?台北捐血中心為了增加捐血的趣味,特別在「i-blood」網路上開放投票,並且結合第一線接觸捐血人的護士意見,歸納出一些跟血型有關的趣味現象,昨天(5)選在年輕人最常去的峨眉捐血車,宣布這項「血型大解密」,希望能夠吸引更多年輕族群加入捐血的行列。(圖片為血型大解密活動現場,圖片翻攝自台北捐血中心。)台北捐血中心組長黃谷鶯表示,根據調查發現到,A型的人自覺對社會有強烈的責任感,捐血最勇敢不會唉唉叫;而且十分重視家庭和諧的感覺,所以捐血的時候,喜歡找有「阿母Fu」的護士。至於B型的人個性開朗灑脫,所以喜歡用捐血慶祝生日,喜上加喜,一舉數得;同時也可以觀察到,B型人非常重視美感,所以捐血的時候喜歡找辣妹護士扎針,超有fu!至於O型的人性格十分熱情、很愛交朋友,所以捐血的時候,常常會「ㄌㄠˋ人」一起捐血救人,同時在捐血的時候,最喜歡PO捐血照片打卡,跟朋友分享捐血的心情;最有趣的是,O型人非常有毅力、意志堅定,非常守信用,只要約好了捐血,即使颳颱風也會「拼命」來捐血。而AB型的人做事非常地有規劃,所有大小事情都要規劃,連收集紀念品也有規劃,可以說是收集捐血紀念品的達人。台北捐血中心企劃課長陳世利表示,不管是什麼血型,只要能夠捐血救人都行,因為根據台北捐血中心的統計,目前血庫存量中的可用血液不到4天,加上今年農曆新年假期連放9天,血液庫存可能會開天窗,因此陳世利呼籲民眾踴躍捐血,儲存足夠的血液安全庫存量,讓醫院的病患平安有安心地過年。

「捐血月」呼籲傳遞愛心 避免春節鬧血荒

「捐血月」呼籲傳遞愛心 避免春節鬧血荒#新陳代謝

血液基金會表示,農曆春節只剩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但是這個時候卻是最容易發生缺血的情況,為了能夠及早儲備充裕的醫療用血,讓血庫當中的血不至於短缺,使緊急受傷的病人可以及時得到足夠的血液補充,救回寶貴的性命。因此血液基金會特地在100年12月21日至101年1月21日間,舉辦「捐血月」的活動,呼籲民眾能夠發揮愛心,踴躍捐血。(圖片翻攝自血液基金會,為捐血月活動的贈品幸福御守,只要揪團捐血並拍照存證,上傳到血液基金會的網站,就有機會得到喔。)今年捐血月主題為「捐血一袋袋,愛心一代代」,希望捐血人能夠傳承愛心,鼓勵年輕一代踴躍捐血。先前總統馬英九先生也發表公開信,呼籲社會大眾踴躍加入捐血救人行列;同時馬總統也於12月14日捐出500c.c.的熱血,目前馬總統捐血已達182袋(每袋250c.c.),率先以實際行動響應捐血。而內政部役政署自97年開始持續推動「有情有役,替代役百萬西西捐血活動」,捐血量從97年136萬西西累計至100年,總計達772萬餘西西,成功帶動「役起熱血,讓愛延續」的捐血熱潮。除了政府推動的捐血活動之外,很多家庭也都挺身而出,說明「捐血傳承」的意義與體驗。其中王大柱先生全家5口都是捐血人,捐血總數高達近兩千袋;王先生表示,他們家是由太太率先捐血,他在太太引導下才開始定期捐血,二位女兒及兒子則是受父母影響陸續加入捐血救人行列。另一位謝天德先生,他目前捐血高達1,000袋,他的兒子謝明哲先生(18歲,捐血45袋)也在他的影響下,目前是定期的分離術捐血人。最後血液基金會仍持續呼籲,農曆年關將近,為儲備足夠的醫療用血,以應不時之需,希望大眾在捐血月期間,能夠發揮愛心,踴躍捐出熱血,去幫助需要輸血的傷病患者,讓他們可以即時挽回生命;同時捐血可以幫助自己身體的新陳代謝,讓自己的血液可以再生,不但可以幫助到別人,也可以讓自己健康。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

正常吃三餐 反而容易變胖?#新陳代謝

胖的人都是因為吃太多餐才會變胖的嗎?不見得喔。根據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超重的人不但沒有吃得比較多餐,反而更少。賓州馬里伍德大學的(Marywood University)的巴赫曼(Jessica Bachman)教授表示,一般人都認為,體重過重的人通常都是放任自己,完全沒有節制地進食,但是這樣觀念並不完全正確,根據她的研究發現,這這樣的觀念並不全然是對的。因為美國有60%的人有過胖的問題,所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委託巴赫曼教授進行相關的調查,她的研究團隊在一年內追蹤了250位體重超重的人,去觀察他們的飲食習慣,結果後來發現到他們所吃的餐數,比體重正常的人還要來得少,但是體重卻依然不動如山;同時他們也觀察到,雖然這些胖子吃得餐數很少,但是他們吃得多,而且運動量明顯地不足。巴赫曼教授表示,他並不清楚到底為什麼吃得餐數過少,卻反而更胖,但是她猜測這是因為這些瘦子會允許自己常常吃,反而不會擔心自己肚子餓,所以他們餓了就會吃,一次吃一點,飽了就停止,所以天吃進很多餐。反觀胖子限制自己只吃三餐,結果一次就吃進過量的食物,導致食物在身上囤積。還有胖子因為不常運動,所以新陳代謝較差,所以吃進同樣的食物,被消耗的熱量就有差別,所以巴赫曼教授建議想要瘦身的人,可以少量多餐,慢慢地增加運動量,才能更有效地減重。用太極對抗病魔! 累積正向能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5養育健康下一代 給婦女自在哺乳空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4下巴長期長痘 竟是牙齒長膿包所致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731

「重量級」中年婦女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會上門

「重量級」中年婦女要注意 子宮內膜癌會上門#新陳代謝

相較於子宮頸癌,國內較不常聽見子宮內膜癌,但實際上由於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台灣女性近幾年的癌症死亡者當中,子宮內膜癌患者逐漸增加。美國日前一項研究指出,尤其是停經後的婦女若不注意體重控制,未來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會大大增加。美國癌症協會過去針對3萬8000多名停經婦女做調查,發現有超過560名過重女性已被確診患有子宮內膜癌,意味著停經後的婦女若體重過度肥胖,未來很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研究者Victoria L. Stevens建議成年女性最好盡量避免體重的增加,加上年紀愈大,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逐漸變慢,除了飲食上的控制之外,也得養成運動的習慣。倘若女性體內有過多脂肪組織,容易讓腎上腺素與卵巢分泌的荷爾蒙轉變成雌激素,而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加上停經婦女體內的黃體素不足無法排卵,以至於出現雌激素過多、黃體素過少產生失衡的現象,久而久之在子宮內膜不斷加厚的情況下,發生病變成子宮內膜癌的機率就會提升。此外,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險群,也包括未曾生過小孩的婦女、家族有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遺傳史、曾患有其他癌症(如乳癌、大腸癌)的女性,以及因為肥胖引起的高血壓與糖尿病者都得小心。長期盯電腦用眼過度 當心急性青光眼致失明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71&HN_Yr=0&HN_Mon=0壢新醫院打造癌症中心 造福南桃園鄉親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6&HN_Yr=0&HN_Mon=0對-氯安非他命毒性強 不慎使用恐造成記憶損傷甚至致死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967&HN_Yr=0&HN_Mon=0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

糖尿病患受傷不用怕 新療法保命又保腳#新陳代謝

由於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較一般人差,只要腳部受傷很容易潰爛且發炎,以至於得靠著截肢手術保住性命,但大林慈濟醫院日前發現,可以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幫助患者免去切除腿部的命運,目前已有不少病患手術成功。糖尿病患者因為新陳代謝作用不佳,使得癒合傷口的膠原蛋白不足,讓病患只要腳部一受傷就會很難痊癒,因此被稱做「糖尿病足」。過去大多為不讓傷口潰爛危及患者生命,醫師都會建議做截肢手術;但是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許宏達醫師採用「腳部自由皮手術」,能幫助患者保腿又保命。許宏達醫師表示,該手術利用病患的健康組織與血管一同取下,蓋上傷口並連接動脈與靜脈。不過許宏達醫師也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用「腳部自由皮瓣手術」,仍有部分病患因為某些狀況,仍得做截肢手術才能活命。其實國外先前也有針對「糖尿病足」患者做研究,美國凱薩醫院《Kaiser Hospital》與夏威夷檀香山大學過去曾利用絲光綠蠅的蛆,放在傷口上清理壞死與遭感染的組織,發現部分的足部傷口復原狀況很好,未來會再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助糖尿病足患者。台中林新醫院心血管科吳士平醫師提醒,糖尿病患平時應多注意腳部,或是其它部位有無傷口,並建議盡量少穿太緊與腳趾外露的鞋子,以免因為忽略傷口出現潰爛。草莓般的可怕殺手「卡沙巴梅症候群」不可輕忽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5&HN_Yr=0&HN_Mon=0心肌梗塞誤以為胃痛 找錯科恐延誤治療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4&HN_Yr=0&HN_Mon=0嬰兒易感染肺炎鏈球菌 施打疫苗可預防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072&HN_Yr=0&HN_Mon=0

中醫美白護膚保健

中醫美白護膚保健#新陳代謝

膚質好是從古至今,人人所夢寐以求的,擁有光澤、紅潤、潔白的肌膚,總能吸引大多人的目光;而膚質是否能夠白淨、均勻,其實是靠體內臟腑的精氣神來維持的。保健與養生是不分季節、年齡的,而是一種日積月累的功夫,如果想要擁有好膚質,就必須從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強健身體的機能做起。在太陽底下,就必須要做好防曬,可選擇陽光威力弱的時段出門,出門時盡量行走在樹蔭下或走騎樓。隨身攜帶陽傘、戴寬邊帽子、太陽眼鏡、長袖衣服、褲子。使用防曬美白的乳液、隔離霜、防曬油、防曬乳霜。在飲食方面,一天至少要喝2,000~2,500cc的水,如果水份攝取不足,就不容易排除身體新陳代謝的毒素。另外也可多補充富含維他命C的水果,如檸檬、草莓、西瓜、柳橙等   在中藥方面,具有美白滋潤效果者如:玉竹、麥門冬、天門冬、黃精、白芷、白木耳、黑木耳、薏仁、茯苓、珍珠粉等。具有通絡活血,改善面部肌膚的血液循環,亦可達到潤膚滋顏的效果者如:玫瑰花、紅棗、當歸、枸杞子、丹參等,不過有些活血藥物,應由醫師指導使用,懷孕或經期則不宜自行食用。除了飲食和中藥以外,持續的穴位按摩也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的功效。常用的穴位,有陽白穴、腎俞穴、關元穴、氣海穴、合谷穴、曲池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等穴,按壓這些穴道的時候,需按到痠痠痛痛的感覺三秒鐘,再放鬆三秒鐘,一次約5~10分鐘,不知道穴道位置的人,也可延著眼眶周圍再順著鼻翼兩側,或連太陽穴一起按壓,同時可改善黑眼圈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平時要養成運動習慣,並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性,不熬夜、不抽煙,還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喝過多刺激性飲料,像是茶、咖啡、酒等容易讓神經緊張或興奮的飲料,都應儘量避免,另外適當的紓解壓力,保持心情愉快,自然可以擁有好膚質。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

孕媽咪的冬季衣服該如何選 才會保暖舒適?#新陳代謝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嬪嬙諮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系主任 鄭靜宜      中華文化服裝教育協會理事長 林明宜天氣冷颼颼,孕媽咪稍不注意就可能受到風寒而生病了,到底冬季孕媽咪該怎麼穿最舒適,同時又可保暖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系主任鄭靜宜表示,其實台灣冬季不像美、日等國有明顯的室內外溫差,所以穿著上只要掌握保暖和調節兩項原則即可。對於保暖,孕媽咪們可別以為穿的越厚重就越能保暖,保暖與否會牽涉到布料的纖維組織,有些材質無論屬於那種纖維,穿起來都會比較保暖。以下幾種常見材質的介紹,可供孕媽咪們在選擇時參考:天然纖維包括羊毛、兔毛等動物毛皮類的材質,都具有很好的保暖功效。棉的保暖性其實並不高,反而比較適合夏天,不過如果經過處理也能達到保暖效果。像是經過刷毛(如:法蘭絨)、夾層(如:棉襖)處理的衣服,會像棉被一樣能增加滯留的空氣,使散熱受到空氣阻隔,而提高保暖度。人造纖維若不屬於機能性吸濕排汗纖維,穿著時最好裡面先穿一件天然纖維的貼身衣服,再穿上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這樣比較不會在冬天時產生靜電。此外,由於孕婦新陳代謝比一般人旺盛,即便在冬天,也較容易流汗,所以必須有棉質衣服幫助吸汗,若只穿非機能性吸濕排汗的人造纖維衣物,很容易引起皮膚搔癢,尤其孕婦皮膚特別敏感,腹部容易有乾癢症,因此要盡量避免較長時間直接接觸人造纖維。為避免人造纖維引起皮膚的不適,孕媽咪可選擇機能性布料。機能性布料是在經過特殊技術改質或後加工處理後,可達到吸濕排汗的效果,經過認證的機能性布料,孕婦可以更放心選用,所以也不見得非選擇羊毛等天然纖維布料不可。目前在國內外都有機能性紡織品認證單位,而紡拓會驗證的「台灣機能性紡織品驗證」項目有17項,對消費者有更多的保障,例如通過「透濕防水紡織品」驗證的衣服,代表有透濕功效,穿著時裡面即使流汗也不覺得悶。假如冬天穿厚外套,想要防風又防水,又怕裡面會因為流汗而感到悶,改用此布料,就可以讓汗氣透出,而外面的風和雨水卻進不去,穿起來相當舒適,尤其有些需要騎機車或外出上班的孕媽咪,可參考選擇。有哪些款式是孕婦冬季的必選單品?鄭靜宜主任表示,怎麼穿可依個人喜好及生活型態做決定,像有些媽咪肚子較大時,很不習慣穿褲裝,或是穿褲裝很容易在腰部勒出一圈紅色痕跡,如果孕媽咪屬於較敏感的皮膚,還是建議穿背心裙、傘狀衣比較好。對於偏愛休閒風的孕媽咪,還是可以穿著褲裝,不過建議選擇彈性材質為佳,如含萊卡纖維的褲子(成份標中會標示),就算很合身,仍然有一定的彈性,在蹲、坐時比較不會不舒服。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pantology.asp?year=2010&mon=11&id=346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

吃過量或太快 是「體寒」的元兇?#新陳代謝

對於預防及治療疾病而言,「改善體寒」及「清理因代謝廢物而混濁的血液」這兩件事的重要性,在第一章已充分說明。這一章我就針對「食」的方面,說明讓身體溫熱的方法。首先,為了去除「體寒」,在飲食方面有兩個重點: 少量並充分咀嚼。充分攝取纖維豐富及有利尿作用的食物。這兩個要點是飲食的基本原則。若無充分咀嚼,囫圇吞棗的結果,不僅會造成消化不良,而且會因為沒有得到飽足感,一不小心就因飲食過量而導致肥胖。我想大家都知道,吃得過量和肥胖是造成血液混濁的元兇。另外,就算不是吃得過多,一旦便祕,原本應該和大便一起排出的膽固醇、脂肪、糖等多餘物質會被身體吸收,使得血液混濁。防止便祕也是使血液乾淨的重要條件,所以平時就要多吃海藻、豆類、胚芽、玄米、蔬菜等,攝取食物纖維以促進排便。糖、脂肪等營養過剩物質、和食物一起吃進體內的化學調味料、農藥、戴奧辛、致癌物質等……以上各種「有害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物纖維能把它們和大便一起排出體外,可說是「腸內的清道夫」。而且,食物纖維能使雙歧桿菌和乳酸菌增生,此類菌能改善腸內環境、產生各種維生的作用。譬如說,胡蘿蔔或蘋果等所含的維生素BX(對胺基苯甲酸,PABA)就是乳酸菌的發育因子。因為有利尿作用,也可作為淨化血液之用。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會隨著汗、眼屎、鼻屎、糞便、尿、痰等排出體外,其中排出最多的是尿。換句話說,能夠利尿的食物,如紅豆、黑豆、葡萄、梨子、花草茶、紅茶等,都對淨化血液有很大的效果。曾有某位德國醫學家直言:「世上有兩位名醫。一是發燒、一是食慾不振。」感染症等發炎性病症當然不用說,膠原病、癌症、風濕、心肌梗塞等,絕大多數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都是發燒、食慾不振。如果說「發燒」、「食慾不振」是生病的結果,那麼生病的原因儘管如此,現代醫學的治療,只要一發燒就急著退燒,又以「為了補充營養」為由而讓病患吃多。這並不符合自然法則。包括日本在內的先進國家,雖然醫學進步日新月異,但各種病症和病患人數卻有增無減,這都是因為治療時違反了自然法則。從野生動物們沒有醫院、醫生、護士照顧,但絕大部分都能身體健康、安享天年這一點來看就知道了,因為野生動物們生病時,絕不會勉強吃東西,發燒時也不會去做退燒這種蠢事。發燒是白血球強化吞噬病菌及殺菌力的一種現象。另外,發燒時淋巴球、NK 細胞(自然殺傷細胞)的力量也會上升,也就是增強免疫力。而身體會產生食慾不振的現象是為了讓腸胃休息。腸胃負責消化功能,可說「胃腸力=生命力」,所以,食慾不振是身體需要時間讓腸胃恢復功能,是治療疾病的自然反應。無論未來的醫學會出現多麼神奇驚異的治療法,我想都不可能勝過「發燒」及「食慾不振」這兩位名醫吧!本文作者:石原結實。摘自: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社發行。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book.asp?id=100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