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飲食西化、篩檢率低 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

飲食西化、篩檢率低 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由於飲食西化的影響,台灣大腸癌發生率逐年升高。國民健康局為符合民眾需求,對各年齡、各族群之健康照顧,期望透過每2年1次50至74歲之免費大腸癌篩檢,儘速降低國民大腸癌死亡率。但統計數據顯示,篩檢率仍低於3成。且在糞便潛血檢查篩檢為陽性的12萬人中,有高達4成民眾拒絕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原因多半為對清腸藥及灌氣的不適而排斥進一步檢查。由於消化性潰瘍與大腸癌初期症狀很類似,許多民眾常誤以為是潰瘍而自行買成藥解決,等到病況嚴重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原來罹患癌症,錯失早期治療的黃金時間。現代醫學發達,檢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內視鏡仍是目前臨床診斷腸胃道的利器,有其無可取代的價值。忍一時不適 換得健康內視鏡不但能直接檢視食道、胃及大腸組織有無潰瘍、發炎或惡性腫瘤等問題,當發現病灶或懷疑異常時,可以立即做切片檢查,甚至直接切除瘜肉。已有許多研究指出,早期發現大腸瘜肉,必要時予以切除,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的有效方法。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謝鈴琴主任表示,大腸鏡因為要在彎彎曲曲的腸道前進,常會壓迫、牽扯或拉緊腸壁外層,受檢者可能會產生想解便、腸子絞痛、腹脹等不適感受。如果能夠適度麻醉,在無知覺、無痛楚,非常放鬆的狀態下完成大腸鏡檢查,是可有效地減少受檢者恐懼和痛苦。因此,民眾在接受檢查前可與信任的臨床醫師討論麻醉的選擇。

國健局推動免費癌篩 預計77萬民眾受惠

國健局推動免費癌篩 預計77萬民眾受惠#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國民健康局持續推動全國性癌症篩檢服務,自102年6月1日起擴大辦理大腸癌及口腔癌篩檢。口腔癌篩檢之服務對象,除一般有吸菸或嚼檳榔民眾自30歲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外,自6月1日起,有嚼檳榔之原住民可提早自18歲即開始每2年1次免費篩檢;每2年1次之免費大腸癌篩檢服務對象,自6月1日起,由原本的50至69歲向上擴大至50至74歲民眾。兩者加總預計將有約77萬名以上民眾具補助資格。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8年「國民健康暨藥物濫用訪問調查」,原住民18歲以上男性嚼檳率為41.2%,為全國18歲以上男性嚼檳率(14.1%)的3倍;而原住民青少年男性嚼檳率亦高達15.6%。隨著人口邁向高齡化,大腸癌發生率隨之逐年提高,根據9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70至74歲長者大腸癌罹患率高達每10萬人中近260人。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表示,癌症篩檢為了更符合民眾需求,反映對各年齡、各族群之健康照顧,期望透過兩項癌症篩檢的擴大辦理,儘速降低我國民眾大腸癌及口腔癌死亡率。18至29歲有嚼檳榔原住民,可攜帶戶口名簿及健保卡到健保特約的牙科及耳鼻喉科接受檢查;大腸癌篩檢則可持健保卡到各醫院診所受檢。民眾若有任何問題亦可與各縣市衛生單位進行聯繫。

婦腹瀉嘔吐兩年 檢查竟為大腸癌三期

婦腹瀉嘔吐兩年 檢查竟為大腸癌三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如有長期腹瀉或嘔吐、腹脹現象的民眾,可要注意自己使否罹患大腸癌。台南日前有一名五十多歲的婦女,兩年前開始出現嘔吐及腹瀉的症狀,卻遲遲未就醫,直到近期因腹脹及便秘難受,所以到奇美醫院進行檢查,而院方則利用大腸鏡進行檢測,證實已經罹患大腸癌第三期。肚子出現問題長達兩年,才到醫院檢查?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高旭儒指出,過去病患因認為腹脹及腹瀉的症狀尚不明顯,因此等到病症嚴重化之後,才進行治療。對此,高旭儒說明,誘發大腸癌的患者,是由腸壁產生息肉開始,因初期較無任何徵兆,促使演變為癌症,且因症狀會因人而異,像是腹瀉、便秘交替或不明原因導致體重減輕等,民眾更應提高警覺。而要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腸息肉轉變成癌症前切除。所以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是偏好脂質食物的大腸癌高危險群,最好能定期進行大腸癌檢查。最後高旭儒提醒,台灣採用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為目前世界公認敏感度最高、效果最佳的檢查方法,經檢查後有潛血反應,再以大腸鏡進一步確診。年滿五十歲至六十九歲的民眾,切記每兩年到衛生所或醫療院所接受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以免錯失治療先機。.

樂公益/四川災區暑期青年國際志工隊說明會

樂公益/四川災區暑期青年國際志工隊說明會#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幾年前,四川發生大地震,有來自世界各國的NPO、NGO投入募款、賑災、救災、重建等,包含發源自台灣的慈濟、法鼓山、佛光山等團體也先後投入,許多單位都走在最前,做到現在。不幸的是,最近當地又發生大地震,幸好災情比上一場小很多。緣起於此,法青會(D.D.Y.P.)總會(青年發展院)與法社福慈事基金會共同舉辦「法青四川營隊」,該會每年皆於四川舉辦青年營隊,並在災區設有安心服務站,有眾多台灣青年踴躍參加,今年暑假預計招募12位,故特舉辦說明會與徵選活動,希望有志推廣參與國際志工者參加徵選,一起服務災民及當地學生,說明會兩天(必擇一參加才具有甄選培訓資格), 培訓日期: 6/8及6/9(甄選過後必參加此培訓才符合出營資格)。報名截止5/24,報名前先下載「2013四川營隊報名表」填寫完後,於線上報名時上傳此檔案。對象: 20~35歲海內外青年,預計出發日期:7月中旬出發,為期一個月,6月中旬公布正確出發日期,若未通過徵選,些許名額可能從缺,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詳細內容與參加辦法http://ddyp.ddm.org.tw/index.php?cmsid=27&event_id=34#.UY3j_6L-Esk。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法青四川營隊時間:102年5月18日(六)、5月26日(日);上午09:00~下午16:30說明會地點:德貴大樓(台北延平南路77號;捷運藍線西門站出口5;中山堂廣場斜對面)4樓洽詢:02-8978 2081轉3011報名:http://ddyp.ddm.org.tw/index.php?cmsid=27&event_id=34#.UY3j_6L-Esk

樂閱讀/影響「情緒」的三大要素

樂閱讀/影響「情緒」的三大要素#大腸癌

會影響人們「情緒」的因素,主要有三個。其中之一,就是「行動」。例如,憤怒的「情緒」湧現,如果無法控制,就很容易和暴力的「行動」連動。還有,人們如果落入憂鬱狀態的「情緒」中,就會有哪裡都不想去的念頭,產生成天繭居在家裡的「行動」。最惡劣的狀況,也可能導致所謂自殺的「行動」。影響情緒的第二個項目是「認知」。例如,有人在網路上寫你的壞話,讓你湧現了非常氣憤或悲傷的「情緒」。在短時間內,這種感覺盤據在大腦內,持續給予打擊。結果你逐漸不再相信他人,無論對任何事情都疑神疑鬼的。對待職場上的同仁也是一樣的。「會不會就是這個人,在網誌上寫我的壞話呢?」、「這個人現在對我不錯,問題是,不知何時會背叛我?」人們就會像這樣懷疑一切,而逐漸陷入被害妄想型的「認知」之中。之後,如果再看到其他網誌,也出現跟罵自己一樣的字眼,這狀況就會使他出現「又再寫我呢。連這個網誌也有罵我的人」的想法,逐步把自己逼進牛角尖裡。就這樣,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人們也可以單憑自己的幻想,製造出某種「認知」。當人們如果認定了「別人想要陷害我」的想法,那麼心中的不愉快、厭惡的感覺就會進一步提升。最初只是一小段網路文字而已,自己卻把它變成被陷害的妄想型認知。也可以說,因為這樣才讓不愉快的情緒擴增,並開啟了惡性循環。影響情緒的第三個要素為「思考」。就廣義的角度來看,思考也是一種「認知」,而思考的水準比較高。個人思考的形態,也會因此跟著改變。例如,「情緒」低落的時候,就會形成悲觀的認知,結果大多化為「看起來根本不會成功,所以我不做」或者「太勉強了,放棄吧」等「思考」。也就是說,人們將以負面的角度來判斷事物。用商業場合做比喻的話,就像正在討論是否要向新領域邁進時,突然陷入憂鬱的狀態,出現不必要的悲觀想法,最後因此下了「放棄」的決定。相反的狀況是,當周圍氣氛很熱烈的時候,人們也容易失去理性、陷於過度樂觀,導致做出「因無謀招來風險」的判斷。換句話說,「情緒」會左右一個人的「判斷力」。(本文作者/和田秀樹)(摘自/療癒好情緒/天下雜誌出版)

「腸」出問題! 瘜肉比率激增恐引大腸癌

「腸」出問題! 瘜肉比率激增恐引大腸癌#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採訪報導)最新罹癌統計,大腸癌四度奪冠,每日38人罹患腸癌,13人死於腸癌!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公布,國人腸道異常關鍵字冠軍為「瘜肉」,瘜肉問題已是國人腸道健康的最大隱憂。近年來,女性及年輕族群瘜肉比率激增,攀升一倍,速度高於男性;年輕世代更攀升八成。飲食西化、愛吃油炸燒烤不忌口,都是導致腸癌的危險因子,婆婆媽媽更要提防致命生活習慣。聯安預防機構院長鄭乃源表示,家庭主婦愛「撿菜尾」,不過這樣重覆加熱食物,還有許多食材加在一起,易造成吃進過多熱量、肥胖,恐對腸胃有弊無益;而年輕人則往往無肉不歡、愛喝含糖飲料,夜生活作息(造成免疫力出問題),以及這群高危族群較無定期健檢習慣,是造成女性及年輕世代「腸」出問題的主因。鄭乃源解釋,一般瘜肉轉變成癌症的機率為80%,但早期發現的瘜肉通常都是良性的,如果及早切除就可避免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鄭乃源說,腸道不會告訴你長出瘜肉了,通常症狀都不明顯、鑑別度不高,因此,定期檢查就變得非常重要。鄭乃源說,大腸癌是唯一可預防的癌症,不過光靠糞便潛血檢驗不夠,尤其高危險族群,因糞便潛血檢驗沒有診斷性、不夠仔細。通常驗出陽性的民眾,就是要進一步做大腸篩檢的動作,不過驗出陰性並不代表沒有問題,可能只是當時沒出血,還是有潛在罹癌的風險。鄭乃源建議腸癌高危險族群,應從30歲左右規劃完整腸鏡檢查,包括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以及大腸鏡檢查,掌握早期發現大腸癌前兆的黃金關鍵。但如果本身生活及飲食習慣不正常、或有抽菸喝酒習慣、體重過重、具家族疾病史民眾,更應積極改善生活作息,並提早開始規劃相關檢查。鄭乃源院長也提醒「切除不等於根除」,呼籲有瘜肉的民眾應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配合定期腸鏡複檢,以免腸瘜肉復發(切除瘜肉一年後應再檢查),而失去及早預防的時機。另外,飲食方面,對於食材的挑選可優先挑選含纖維量較高的五穀米,肉類以白肉取代紅肉的攝取;多吃蔬果、堅果及水溶性纖維,幫助帶出藏於腸道死角中的糞便,同時將每餐的蔬果量做有效的量化,如蔬菜至少每日2-3碗、水果每日3-4個拳頭,才是正確維護腸道健康的飲食計畫。(圖片來源/記者劉麥文攝影)

醫訊/南部大腸癌病友學習營

醫訊/南部大腸癌病友學習營#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據國健局大腸癌篩檢數據,發現在50~69歲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的民眾中,有8%被確診為大腸癌,此外,大腸癌也是國內十大癌症之首,患者平均年齡年年持續下降,最大的原因除了飲食西化、生活習慣,肉吃太多等,也沒有定期健檢習慣,否則早期發現可以及早治療。為此,阮綜合醫院癌症中心、癌症希望基金會特地舉辦「大腸癌病友學習營」,特邀請阮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趙東波醫師及營養室林秀娟營養師主講,主題內容為「大腸癌治療的新趨勢 」、「大腸癌治療期間營養面面觀」 ,參加對象為大腸癌病友及家屬。需事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人員設備項目規則流程名額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大腸癌病友學習營時間:102年5月4日(六)上午9:00~12:00地點:阮綜合醫院(高雄苓雅區成功1路162號)10樓大講堂洽詢:07-5810661轉110陳護理師

女性吸菸罹大腸癌風險 高出男性兩倍

女性吸菸罹大腸癌風險 高出男性兩倍#大腸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親愛的女性朋友們,你還在吸菸嗎?根據挪威研究人員發現,與男性相比,吸煙婦女患癌的風險更高。在查閱了60萬名患者的醫療記錄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吸煙女性患大腸癌的風險要比男性高出兩倍。這項發研究報告說,女性吸煙者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會高出19%,男性吸煙者患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吸煙者高9%。在這項研究中,近4000名吸煙者患了大腸癌。且女性如果在不到16歲就開始吸煙,或者連續吸煙長達10多年,那麼她們患大腸癌的風險就會大幅度增加。挪威特羅姆瑟大學的研究小組說,這項研究還發現,比男性吸煙更少的女性患大腸癌的機率仍然較高。不過,有關研究無法確定酒精和飲食是否會增加風險。不過,研究結果仍顯示,從生物學上講,女性更容易受到香菸的毒性作用影響。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