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天天吃油炸食物 男子血便、大腸癌上身

天天吃油炸食物 男子血便、大腸癌上身#大腸癌

天天吃油炸食物,小心健康亮紅燈!台中一名40歲男子,連續一個月出現大量血便,就醫檢查才驚覺已罹患大腸癌二期,原來該名男子因工作關係常輪值大夜班,長期作息不正常,加上下班喜歡小酌一番、又好吃鹹酥雞等油炸食物,才導致大腸癌上身。這名男子因長期好吃油炸食品,因身體不適就醫檢查發現,已罹患大腸癌二期,腫瘤已長至3到5公分,藉由手術切除二十多公分乙狀結腸,並配合12次同步化放療,現在恢復狀況良好。男子表示,在治療期間,一天腹瀉2、30次,三餐只能吃流質食物,為了恢復健康,現在改吃蔬果青菜、全穀類食物,並配合運動,已漸漸恢復好氣色。根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大腸癌排名第二,台灣大腸癌發生機率增加,跟國人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油脂攝取過多有極大關係;預防大腸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吃蔬菜、水果,加上規律的運動,以及定期大腸鏡檢查。醫師提醒,有90%以上的大腸癌患者是50歲以上的人,政府免費提供50歲以上民眾大腸癌篩檢服務,若有大便潛血反應,則需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定期接受檢查、並及時清除大腸息肉,可以減少70%以上的大腸癌發生率。

化療與標靶各具優勢 健保給付合併使用於大腸癌

化療與標靶各具優勢 健保給付合併使用於大腸癌#大腸癌

由於現代醫學發展迅速,以前令人聞之喪膽的癌症,在今天已經發展出許多有效的治療藥物。但在使用各種化學治療或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造成癌症患者身體上短期或長期的傷害。因此癌友除想了解各種治療藥物的效果外,也憂慮這些藥物對身體造成負面的影響。台北榮民總醫院血液腫瘤科顏厥全醫師表示,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在這兩年已與肺癌及肝癌並駕其驅,而發病的年齡層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國健局也將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列為重點項目之一。手術治療仍是大腸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不過,近年來藥物的進步,更大幅改善病人的存活。目前用於大腸直腸癌的化療藥物主要有三種,分別為5-FU搭配葉酸(leucovorin,簡稱LV)、草酸鉑類的奧沙利鉑(Oxaliplatin)及喜樹鹼衍生物的抗癌妥(Irinotecan)。目前連續輸注5-FU/LV併用irinotecan(簡稱FOLFIRI)或oxaliplatin(簡稱FOLFOX)已成為腫瘤科醫師治療轉移性大腸癌最常用的兩種處方。2000年以後,標靶治療的發展更將轉移性大腸癌直腸的治療帶入一個新的境界。目前有兩種標靶治療藥物,分別為bevacizumab(又名Avastin癌思停)及cetuximab(又名Erbitux爾必得舒)。對於轉移性大腸癌的患者,若能妥善組合並循序使用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病人的平均存活期可達兩年以上。目前三種化療藥物與爾必得舒均有健保幾付,而且在今年06/01起,健保開始給付化療藥物抗癌妥合併使用標靶藥物癌思停於治療轉移性大腸癌上。此外,每一種腫瘤藥物多少都會造成患者健康上的損害。草酸鉑類藥物,如使用奧沙利鉑時,會引起病人的周邊神經病變,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引起休克。另一方面,少數病人因先天體質的問題,對抗癌妥的代謝較差,在接受抗癌妥治療後會發生嚴重的腹瀉及白血球數量下降等副作用。標靶藥物如爾必得舒,會引起皮膚乾燥、青春痘等症狀,癌思停則可能引起出血與傷口癒合不佳等問題。因此在接受此類治療時應由專業醫師謹慎評估,並定期追蹤,以期將副作用傷害降到最低。延伸閱讀「完整文章」: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203

OL每天久坐6小時 死亡率提高4成

OL每天久坐6小時 死亡率提高4成#大腸癌

最新一期的「美國流行病學期刊」指出,經常久坐的生活型態,可能會提高罹患大腸癌風險;坐得多不但有害健康,甚至會讓人丟了性命!美國研究指出,每天坐6小時以上的女性,死亡率比坐得少的女性高4成,成為辦公室一族警訊。醫學研究人員認為,「久坐」屬於能量消耗極低的類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久坐,可能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統計結果顯示,如果超過10年以上都是從事久坐類型的工作,得到大腸癌的風險是從來不曾從事靜態工作者的兩倍。美國癌症學會研究超過12萬人在14年內的健康狀況,發現每天坐超過6小時的女性,在研究期間死亡的機率,比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女性要高4成。對於男性方面,研究顯示每天坐下超過6小時的男性,死亡率比坐得少的男性高2成。研究指出,長期坐著對健康的損害,就像吸煙對身體的傷害,即使做運動也不能彌補。

疲勞頻頻呵欠竟是大腸癌惹的禍?

疲勞頻頻呵欠竟是大腸癌惹的禍?#大腸癌

惡性腫瘤蟬聯29年穩居十大死因之首,最新研究調查更顯示,國內平均每6分35秒就有一個人罹癌,速度還持續加快中。關鍵在於平時忽略定期檢查與初期癌症察覺不易,早期癌症患者不會感到身體有任何異狀或病痛,至於該如何把握治療黃金期?台北郵政醫院一般內科陳啟源醫師建議,可考慮國外新腫瘤指標的「FDP癌症風險檢測」,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中華民國臨床生化學會理事長賴明龍博士指出,一般傳統檢查如X光、超音波等,偵測出腫瘤通常已屆II、Ⅲ期,往往錯失黃金治療時機;FDP癌症檢測可在「癌症早期」偵測出來,大幅提高存活率。且不同於以往繁瑣的檢查流程,FDP癌症風險檢測,抽血5CC,兩週內可得知自己是否為罹癌高危險群,且準確率相較於其他腫瘤標記高許多,有助更早掌握體內細胞癌化程度。陳啟源醫師表示,以往大腸癌等多項癌症多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來,罹患癌症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臨床上20、40歲就罹患癌症大有人在,有一名38歲在內湖科技園區工作的陳姓高階主管,半年來經常感覺疲勞、頻打呵欠,原以為是工作繁重及壓力過大所致,不料再透過醫師建議做「FDP癌症風險檢測」與大腸鏡追蹤檢測後,竟意外發現是大腸癌Ⅱ期。陳啟源指出,其實有很多病人是在出現嚴重貧血症狀,甚至是排便習慣改變之後才來就醫,結果檢查出來才發現有腸胃道的癌症,但都已失去黃金治療期。

放射師疏失 老翁照X光摔死

放射師疏失 老翁照X光摔死#大腸癌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師蘇茂源四年前替蔡姓老翁照胸部X光時,未顧及老翁坐輪椅行動不便,讓他以站姿進行X光攝影,造成老翁體力不支後仰摔倒,頭部重擊地面,顱內出血致死。高等法院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判蘇茂源五個月徒刑,得易科罰金十五萬元,但考量雙方以一百二十萬元達成和解,因此予緩刑兩年,全案仍可上訴。家屬指控蘇姓放射師未詢問老翁是否可以站立攝影,但蘇姓放射師辯稱死者住院時曾經有過11次站立攝影的經驗,無法預料有跌倒之虞。高院認為,放射師攝影之前,應先詢問病患是否可以站立,若無法站立應該通知醫師改採不同姿勢攝影,因此認定蘇姓放射師確有過失。資深放射師表示,雖然站著拍攝影像較清楚,對醫師而言診斷價值較高,但仍以病患安全做最大考量。其實X光機能隨病患狀況調整,甚至可以讓家屬在一旁攙扶,醫院應加強對醫事人員的專業訓練,避免類似遺憾再度發生。

長期便秘易罹大腸癌 飲食切記少油、少辣、少肉

長期便秘易罹大腸癌 飲食切記少油、少辣、少肉#大腸癌

根據衛生署97年統計,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97年共有11,004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571名大腸癌個案(約87%)是發生在50歲以後。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表示,「長期便秘的民眾要特別注意,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臨床醫學研究發現,長期便秘會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因為人體吃下食物後,若食物的廢棄無法被腸道所排出,大腸裡會堆積糞便、廢棄物、以及消化後所產生的各種毒素,長期累積體內造成不正常的發酵,會導致大腸癌或其它疾病的發生。亞東醫院健康諮詢中心指出,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牛、豬、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機率增加30%,長期便秘的民眾必須特別注意,是罹患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建議有便秘的民眾,「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比如糙米類、蔬果類等,另外飲食要少油、少辣、少肉。」此外,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指出,運動可以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美國醫學研究並表示,運動可減少大腸瘜肉的發生、將要轉化變成癌症的進行性大腸瘜肉可以減少30%,並發現運動可以減少25%大腸癌的發生。

肥胖民眾罹患大腸癌機率 是體重正常者的1.6倍

肥胖民眾罹患大腸癌機率 是體重正常者的1.6倍#大腸癌

依衛生署97年癌症登記,大腸癌已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97年共有11,004人罹患大腸癌,其中9,571名大腸癌個案(約87%)是發生在50歲以後,亦即 50歲以上的國人,每天有26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癌,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50.1人,為50歲以下發生率的17倍。研究顯示每1~2年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18~33%之大腸癌死亡率。由於糞便潛血檢查不僅可以早期發現大腸癌,還可以發現大腸癌的癌前病變(瘜肉),經切除後可以避免進展為癌症,因此,為減少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危害,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50~69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惟至99年底,50~69歲民眾2年內曾接受糞便潛血篩檢之比率僅22%,仍是偏低。每2名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息肉,每23名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大腸癌個案國民健康局分析99年大腸癌篩檢資料顯示,99年有近100萬名50~69歲民眾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其中陽性個案69,024人,截至4月底已有46,374人(約67%)接受進一步確診,共發現大腸癌1,979人,亦即每23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大腸癌個案,另,發現瘜肉20,381人,約每2個陽性個案,可發現1名瘜肉個案,這些個案只要切除瘜肉,即可避免進展成大腸癌。99年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仍有22,650人尚未接受進一步確診,推估其中約有12,300人可能已有瘜肉或大腸癌的存在,因此,國民健康局邱局長淑媞呼籲如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的個案要儘早接受進一步確診,以免喪失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機會。此外,99年的大腸癌篩檢資料亦發現,約有49%的息肉和64%的大腸癌是位於直腸或乙狀結腸,但位於盲腸或升結腸的息肉和大腸癌亦分別有20%和15%,故糞便潛血檢查異常的民眾,若只有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是不夠的,應接受全大腸鏡確診,以免漏失位於盲腸或升結腸的息肉和大腸癌。另,比較93~97年篩檢與癌症登記之大腸癌個案期別分布顯示,經由糞便潛血檢篩檢發現的大腸癌,0~1期個案所佔的比率遠高於癌症登記,由21%提高至42%,並大幅降低第4期個案所佔比率,由23%降至9%。顯示糞便潛血篩檢確實可早期發現大腸癌,而1期以下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以高達8成以上。因此,邱局長淑媞呼籲篩檢可以早期發現沒有症狀的大腸癌,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沒有症狀,就心存僥倖不做篩檢,造成發現時已是大腸癌晚期,致5年存活率降至2成以下。端午佳節剛過,國人習慣吃粽子應景,由於粽子熱量高,邱署長文達提醒國人,吃過多的熱量易導致肥胖,而肥胖會使男性得到大腸癌的危險性增為1.6倍、女性增為1.2倍,因此,吃粽子要適量,並多吃高纖蔬菜,吃完了,也可以全家一起散步、運動,除可增進健康,還可培養家人感情,此外,也別忘了善用假期,陪同家人去做大腸癌篩檢,以維護家人健康。延伸閱讀「大腸癌年齡別發生率圖表」: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0604

毒塑引恐癌慌! WHO:對人體沒立即危害

毒塑引恐癌慌! WHO:對人體沒立即危害#大腸癌

針對台灣起雲劑遭黑心廠商加入塑化劑,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該單位從國際的觀點看待這個事件,並與世界各國的食品安全衛生主管當局交換資訊,這個化學物質雖有致癌風險有害生殖系統,不致對人體有立即危害。根據衛生署所公佈最新全國稽查結果,截至6月6日6時止,各縣市稽查販賣商家數12,907家,1,340家遭要求產品下架,下架產品數21,230項次。D-Day之後稽查抽驗產品,已送驗369件,完成161件,未篩檢出。據全球預警暨因應組提供由WHO出版的刊物「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WHO Guidelines for Drinking-Water Quality)第12章「化學品事實列舉」(Chemical fact sheets),由於摻入塑化劑的產品相當多元,每個人接觸塑化劑的途徑不盡相同,但一般來說,食物的攝取為主要來源。WHO說,人體對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為每公斤0.025毫克(mg)。也就是說,若以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則人體對塑化劑的每日可容忍攝取量為1.5毫克。此外,因塑化劑具環境賀爾蒙特性,WHO表示,無論飲用的或被汙染的地表水、地下水中,都含有這種化學物質,而WHO對於飲用水中塑化劑含量的建議「指引值」(Guideline value)為每公升不超過0.008毫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