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

大腸癌罹患率攀升 定期篩檢不可少

大腸癌罹患率攀升 定期篩檢不可少#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近年來首度超過肝癌,成為罹癌人數破萬癌症之首位,且連續三年皆在萬人以上,居5大癌症之冠,根據衛生署99年度國人死因統計,死於癌症的病人之中,每10人就有1人是大腸直腸癌患者,為提升防治意識,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於建國百年前夕結合行政院衛生署、台北市衛生局、羅氏大藥廠,擴大舉辦第三屆「大腸直腸癌愛相挺活動」,號召百位腸癌病友共創金氏世界紀錄,排出全世界最長大腸圖,以震撼畫面呼籲國人重視腸癌防治。國民健康局副局長孔憲蘭說明,透過署內體系與各醫療院所的衛教活動,大腸癌篩檢率今年已成長至22%,為了再提高篩檢人次,大腸直腸癌已列為國內四大癌症篩檢之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林奇宏局長也呼籲,癌症預防以及早期診治都相當重要,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減少腸癌的發生;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更能提高存活率。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說明,「今年6月1日抗血管新生標靶藥通過健保給付,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第一線治療的利器,也為每年5,000位病友帶來治療福音。站在醫師的立場,除鼓勵病友要積極接受治療、主動與醫師討論自己的身體狀況外,加入病友團體、參與病友活動的確可以給予病友心靈上非常大的鼓勵,每一位病友都應該勇敢站出來!」

頭號殺手大腸癌    氣功輔助醫學治療效果佳

頭號殺手大腸癌 氣功輔助醫學治療效果佳#大腸癌

大腸癌已經變成台灣癌症頭號殺手!依據衛生署2011年2月25日新聞稿指出,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癌自95年起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有超過1萬人發生大腸癌、4千5百多人死於大腸癌。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並呼籲民眾,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目前西醫對大腸癌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並且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但是不管是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對身體而言都難免造成傷害。還有,因為治療的一些副作用,病人常有腹瀉的情形,可能十分鐘就要去廁所好幾次。其實任何的病變,都是預防更勝於治療,氣功師父李鳳山說,「練氣加上素食,才能汰換氣血,進而脫胎換骨。」他指出,「癌細胞是厭氧性的,吸氣能吸收大量氧氣,抑制癌細胞之生長,並能強化免疫系統。」 《聽!PH值會說話》一書作者泰德‧莫特醫師 (TED MORTER),行醫三十餘年,論文及演講深受各界矚目,他指出,「症狀的發生,是身體調節運作的結果,人們往往忽略自己的行為,其實那才是生病的原因。」他並表示,「身體很聰明,知道哪些事是不對勁的,只要給它機會,身體就會立刻進行修復。」李鳳山師父認為,「許多癌症患者,不是被癌細胞打敗的,而是被恐懼吞噬的。得到癌症的人,最需要的是心理建設。」即隨時隨地保正念與善念,改掉壞習慣、壞脾氣,並加強養靜、養神的功夫,當心定神靜時,身體機能自然恢復得快。李鳳山師父最後提供身體修養心法:面對問題,反省錯誤;接受事實,找到方法;掌握病因,改變結果。只要能夠安定自己的身心,加上醫學治療日新月異,就越容易將癌症治癒。(本文資料來源:梅門一氣流行養生學苑 )  不吃蔬果光喝果汁 醫師:糖、熱量過多易罹大腸癌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30 男人患大腸癌比例高 年齡逐年下降中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525 名嘴卵巢癌病逝 醫師籲勿輕忽腹部不適症狀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87 

不吃蔬果光喝果汁 醫師:糖、熱量過多易罹大腸癌

不吃蔬果光喝果汁 醫師:糖、熱量過多易罹大腸癌#大腸癌

飲料商在廣告中播出每天要蔬果579,如果做不到就要多喝果汁。但是澳洲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果汁不但沒有辦法降低癌症,反而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林新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許格豪醫師表示,重點不是果汁會引發癌症,而是果汁容易含有大量的糖份、熱量,這些才是導致誘發癌症的因素,如果吃進的是新鮮的蔬果,是可以幫助預防癌症。西澳大利亞醫院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邀請了918位大腸癌患者和1021位具有大腸癌危險因子的人,調查他們的飲食習慣,並且在接下來兩年時間當中,對他們進行隨機訪問,統計在這段時間中有多少人患上腸癌。結果顯示,多吃水果蔬菜有助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不過每天喝果汁反而可能增加患直腸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猜測,雖然水果中含有大量纖維素、維生素C和抗氧化劑,但這些物質會在加工成果汁的過程中大量流失,而果汁中含有大量糖分,可能會催生某些腫瘤。英國班戈大學(Bangor University)研究人員也發現不管是不是現榨果汁,果汁當中的含糖量都超過一般的攝取量。英國癌症研究專家內爾巴里(Nell Barrie)認為,不應該因為這項研究而不喝果汁,至少跟其他飲料相比,果汁更健康。許格豪醫師表示,果汁是高糖份、高熱量的飲料,而高糖份、高熱量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這些才是引起大腸癌最重要的原因。雖然處理蔬菜水果有時候很麻煩,但是直接吃蔬果可以完整攝取蔬果的營養,才能真正預防癌症的發生。許格豪醫師補充說明,台灣人容易陷入某些食物可以抗癌的迷思,反而造成營養不均衡,例如大蒜的確可以抗癌,但是要吃多少才可以抗癌呢?許醫師說一餐要吃一碗大蒜才有抗癌的功效,但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要預防癌症不是單吃某些食物就可以,一定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平時也要少吃紅肉,才能真正預防癌症。罹大腸癌免驚!健保給付化療加標靶 提高存活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401吃出活力健康 樂活飲食讓你開心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22陸媒:1天不排便=抽3包菸?沒嚇到「便祕者」反嚇壞「吸菸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1914

罹大腸癌免驚!健保給付化療加標靶  提高存活期

罹大腸癌免驚!健保給付化療加標靶 提高存活期#大腸癌

近年因政府積極推廣大腸癌篩檢,讓大腸癌無所遁形得以早期發現。多數患者確認罹癌時,最擔心自己到底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存活?所幸,今年六月一日起,健保開始給付化學治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作為大腸直腸癌轉移後的第一線用藥,大大提高患者的存活期及延長無病復發期。大腸直腸外科林資琛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分為四期,第一到三期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治療方式;第三期患者與有不良預後因素的第二期患者開刀治療後會再搭配化學治療。在化療藥物中,目前以5FU/LV(Fluorouracil+葉酸)為主,另外搭配如生物鹼衍生物(抗癌妥/Inrinotecan),以及草酸鉑類藥物(益樂鉑定/Oxaliplatin)等二到三種藥物為常用的治療組合。由於後兩者的治療效果差異不大,但受到藥物本身副作用的限制。對於晚期大腸癌的化療,林醫師針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說明,通常化療的療程須持續施打,但因益樂鉑定/oxalipaltin會造成周邊感覺神經的病變,出現手腳麻痺、感覺神經異常等狀況。且隨著藥物週期性的施打,副作用會持續累積,因此部分患者在接受8次以上化療後,常因為承受不了藥物的副作用而停止Oxaliplain的治療。因此目前可採取「stop-and-go」(打打停停)的治療方式,透過延長給藥週期,讓患者對於神經性副作用有緩解的時間,等不適感降低後再持續給藥治療。不過,醫師則表示鉑類藥物的神經毒性雖再停藥後可以改善症狀,但少部分病人的神經傷害仍無法完全復原。至於抗癌妥/inrinotecan藥物的副作用,過去醫師較困擾的腹瀉脫水及白血球下降狀況,因現在可合併給予止瀉藥及注射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加上醫護人員對病患作積極的衛教說明,已大幅減少因白血球過低造成休克或感染的情況。對此,醫師特別提醒,白血球降低是所有癌症治療中常見的症狀,因此患者如果突然出現發燒、持續腹瀉等症狀,千萬不可以輕易忽視。林醫師表示,目前許多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對於抗癌妥/inrinotecan類藥物的反應率佳,持續藥物治療超過兩年者不在少數,且抗癌妥/inrinotecan於今年六月一日起,由健保給付合併標靶藥物癌思停Avastin作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第一線用藥,使得晚期大腸直腸癌也可以有兩年以上的存活期,其中一至二成的病人更可經由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有效縮小腫瘤體積,進而得以手術根除。延伸閱讀: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401

「健康搜查隊」追擊大腸癌 美女米可白大談自己便便

「健康搜查隊」追擊大腸癌 美女米可白大談自己便便#大腸癌

現代人飲食越來越精緻化,導致罹患大腸癌人數逐年增加,一般人總以為便祕會造成大腸癌,也總以為每天解便就等於健健康康?結果其實不然,公視「健康搜查隊」本週要讓大家了解大腸癌的致病原因以及要如何注意飲食,並邀請羅東博愛醫院肝膽腸胃科李惟陽醫師、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楊成醫師與整合醫學專家林承箕醫師,帶觀眾一窺究竟。整合醫學林承箕醫師表示,排便正常是很重要,最好一天至少排便一次,多喝水、多運動,以及多吃纖維質食物如筍子、青菜、水果可讓排便順暢。「健康搜查隊」找來藝人許傑輝以及美女米可白大談自己的大便,美女米可白更是大方暢談自己最高紀錄幾天沒大便,甚至大剌剌形容自己的大便,讓現場的人聽了臉一陣青一陣白。別以為這個不愛大便又便祕的美女米可白就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喔,李楊成醫師透露一個案例,年僅30歲的張先生平常生活作息正常,不抽菸、不喝酒,而且熱愛運動,但仍然有時便秘,有時拉肚子,自恃身體健康的他認為有排便就好,結果後來發現有貧血症狀,竟然是罹患了大腸癌第三期,所以如果有陣子突然便祕,又有陣子突然拉肚子,這就很可能已經有些病徵了。到底是不是便祕會造成大腸癌?如果不是便祕的人,大便準時又正常的人怎麼會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到底導致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是甚麼?如果你有像美女米可白的症狀,到底算不算是大腸癌的高危險群?該怎麼改進大便的習慣?「健康搜查隊」幫你追蹤真正大腸癌的病灶與原因。公視「健康搜查隊」追擊大腸癌 9月25日晚間19:00敬請準時收看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

頻繁使用眼藥水易罹乾眼症? 醫師:兩者沒關聯#大腸癌

上班族長時間盯著電腦螢幕看眼睛容易乾澀,習慣拿起市售的人工淚液或眼藥水來幫眼睛補充「水分」,但卻有大陸網站指出,一天點眼藥水的次數超過6次,其實更容易罹患乾眼症!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認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性,反而是乾眼症的患者還必須靠著點眼藥水來緩解不適。

多吃蔬果、穀類並運動 防大腸癌

多吃蔬果、穀類並運動 防大腸癌#大腸癌

隨著國人生活及飲食方式日漸西化,國內罹患大腸直腸癌病患已逐年增加,根據中央健保局統計,2009年台灣大腸直腸癌為所有癌症死亡率之第三名,更是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有鑑於此,彰化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宏彰醫師遂號召社會工作部、病房單位、腫瘤中心、社區健康中心、院牧部、營養部,共同成立「常樂」病友關懷團體,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病患及其家屬提供正確的醫療指引,讓病患及其家屬有所遵循,避免盲目信從非正統、不正確的治療方式;此外亦希望提供一個病友交流分享的平台,讓病友們在抗癌路上不再孤單,且讓病友們在抗癌的過程中「常常喜樂」。陳宏彰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發表的95年癌症登記報告,國內大腸直腸癌的盛行率不斷攀升,首度超越肝癌,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大腸直腸癌幾乎變成「流行趨勢」了。因此教導一般民眾正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多攝取蔬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減少高脂肪類或高卡路里的食物,避免抽菸、喝酒,以便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臨床醫師是責無旁貸的。陳宏彰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發生其實相當緩慢,非常合適使用篩檢來發現。因此如何提高一般民眾積極接受檢查的意願,是預防大腸直腸癌的重要環節。近期國民健康局大規模推動糞便潛血檢查,就是要提早檢查出威脅國人健康的大腸直腸癌。一旦被診斷出大腸直腸癌,接下來的治療往往讓患者心力交瘁。傳統的治療方式,都是各專科自行診斷治療單打獨鬥,缺乏聯繫整合。患者經常無所適從,如今則是採用多專科團隊診療照護模式,使患者無論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都能得到最妥善的照護。延伸閱讀「妥善照護大腸癌患者」: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99

黏膜下腫瘤切除術 大腸癌「免截腸」

黏膜下腫瘤切除術 大腸癌「免截腸」#大腸癌

以往只要發現大腸癌,不論早期大腸癌,都是以傳統手術為主,必須截掉一段大腸並製作一個腸造口,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受影響。參與國健局免費糞便潛血篩檢,可以即早發現早期大腸癌以及大腸癌前的病變,即早接受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可以避免傳統截腸手術,是早期大腸癌的一大福音。署立彰化醫院肝膽腸胃科楊智超醫師說,黏膜下腫瘤切除術是利用內視鏡鏡找到病灶處,先施打特別染色液,確定腫瘤大小跟部位,經定位後給予黏膜下注射,最後再慢慢將腫瘤慢慢切開分離,將整層癌變或是早期癌症的病灶完全切除。引進這項技術,可以讓早期大腸癌以及大腸癌前病變不用接受開刀治療,讓患者不需挨刀以及承受腸造口的不方便,是早期大腸癌以及黏膜癌前病變患者的福音。一名64歲男性,大腸潛血反應測試陽性而安排大腸鏡檢查,經診斷發現有一大腸息肉,而且切片後發現有黏膜內大腸癌,証實為早期大腸癌,建議病患家屬接受黏膜下腫瘤切除,切除後黏膜傷口在幾星期後完全恢復,病患術後3天後可以進食,5天後出院。另一名62歲女性,大腸潛血反應測試呈陽性,安排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有二處2公分,且扁平息肉,病患進行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後第一天有出血,經止血後在術後的5天出院。兩位病患術後生活完全不受影響,只需規則性回診追蹤。延伸閱讀「黏膜下腫瘤切除術免截腸」: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1889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