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

沒嗅覺誤認鼻炎 原是嗅溝腦膜瘤作怪

沒嗅覺誤認鼻炎 原是嗅溝腦膜瘤作怪#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兩年多沒有嗅覺的五十歲吳女士,原以為是過敏性鼻炎嚴重,但因視力越來越模糊,到台北慈濟醫院就醫,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吳女士腦部長了一顆6到7公分的腫瘤,診斷為「嗅溝腦膜瘤(Olfactory groove meningioma)」,緊急開腦做腫瘤切除手術,切片檢驗為良性。術後即恢復視力,預後良好。嗅溝腦膜瘤 易與過敏性鼻炎症狀混淆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黃國烽醫師指出,腦膜瘤是起源於蜘蛛膜顆粒細胞的原發性腫瘤。大部分腦膜瘤長得很慢,可能存在5到10年,所以被發現時通常已長得很大,其中97%的腦膜瘤是良性的,另3%可能表現惡性特徵。長在前顱窩底篩板及其後方的腦膜瘤稱為嗅溝腦膜瘤,可分為單側或雙側,單側較多見,也可能一側腫瘤為主,再向對側延伸。逐漸失去嗅覺,是嗅溝腦膜瘤的早期症狀,若單側無嗅覺,則可判斷腫瘤位置在單側,只是許多單側嗅覺障礙,會因另側補償,而被忽略;但如果腫瘤已橫跨兩側,則雙側嗅覺都喪失,又容易與過敏性鼻炎症狀混淆。腦部腫瘤讓顱內壓增高 使視力減退視力減退,也是嗅溝腦膜瘤的常見症狀。黃國烽醫師表示,因腦部腫瘤會讓顱內壓增高、視盤水腫和繼發性萎縮,使得視力減退;也可能向後發展直接壓迫視神經,造成單眼或雙眼視力障礙。再者,腫瘤會影響額葉功能,可能引起精神症狀,病人會出現興奮、幻覺和妄想情形;也可能因顱內壓增高,病人表現出反應遲鈍和精神淡漠的狀況;少數病人還可能癲癇發作。嗅溝腦膜瘤大部分是隨機發生,其成因至今未明,少部分病人是因為家族遺傳的基因問題所引發。黃國烽醫師指出,文獻資料顯示,嗅溝腦膜瘤的發生以女性居多,年齡分布以50到70歲最常見,因此有醫界人士認為,停經及更年期的身體變化可能與腫瘤的生長有關。切除手術 是嗅溝腦膜瘤的典型治療方式手術切除腫瘤,是嗅溝腦膜瘤的典型治療方式,外科醫師會依腫瘤位置,選擇單側開腦或是雙側開腦進行手術。黃國烽醫師提到,切除腫瘤過程中,需仔細將腫瘤與粘黏的腦部組織與四周神經分離,並應用顯微手術,更精準清除腫瘤,避免殘留及減少損傷。病人術後保平靜心情,並以清淡飲食為主,遵照醫囑休養,預後狀況可以很好,恢復正常生活。黃國烽醫師提醒,務必時時關注自己的身體變化,一旦嗅覺或視力出現異常,或是家人朋友對您的精神狀態提出反映,務必提高警覺,若狀況持續未改善,甚至越趨嚴重,務必找專業醫師為您診斷治療,以避免發生不可挽救狀況。

鼻炎竟為T細胞淋巴癌 救命藥獲給付

鼻炎竟為T細胞淋巴癌 救命藥獲給付#鼻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7歲的阿明,鼻塞了好幾個月,一直以為是慢性鼻竇炎,走遍耳鼻喉科診所,卻都治不好。最後接受醫師建議,到大醫院做切片,病理報告上也僅顯示有發炎反應,沒辦法確定真正病因。不過,醫師卻發現,阿明的鼻塞在左側,而且鼻咽已經腫脹,懷疑是淋巴癌,再進一步檢驗後,證實是T細胞淋巴癌中很難纏的殺手,T細胞淋巴癌NK/T型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淋巴癌工作組小組召集人、高雄長庚醫院一般內科主任王銘崇醫師提及,阿明在原看診醫院接受了化學治療及放療,雖然症狀得到完全緩解,但兩年後不幸復發,進而轉診到高雄長庚醫院接續治療,預計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當時沒有很好的藥物組合能控制病情,很幸運的剛好有機會參加新一代化療藥物的臨床試驗,施打了半個療程後,症狀就已經消失,且在兩個療程間,就成功收集足夠的自體幹細胞,療程結束後直接可做移植手術,過程中完全沒有副作用。」毒性低、施打快提升生活品質 健保新藥有助移植成功王銘崇醫師表示,在新一代化療藥物未上市前,若遇到病患須收集自體幹細胞時,必須要先施打高劑量化療,讓癌細胞完全消除,通常病患都很痛苦,也不見得能有效收集到幹細胞。「新一代化療藥物在門診施打即可,前後僅需5分鐘,且顛覆傳統對於化療藥物需住院長時間滴注的印象,毒性亦較低,不用擔心對心臟或腎毒性等永久傷害,副作用可得到控制,除了患者生活品質能夠有更多掌握,也減輕家屬照顧上的負擔。」案例中的阿明用藥很快達疾病緩解後,係因收集幹細胞住了幾天院,就成功收集到足夠的幹細胞,不但沒影響生活與工作,效果也不錯。從移植成功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年了,阿明的狀況仍然良好,處於無疾病狀態。新一代化療藥物已經在今年10月1日正式獲得健保給付,不只對T細胞淋巴癌病友來說是一大福音,也給了NK/T型患者一線生機。王銘崇醫師表示,過去對於晚期NK/T型的治療常需選擇四至五種化學藥物的組合治療,毒性高卻始終沒有很好的治療成績,再加上這類疾病復發率高,且多屬頑固型,一般建議身體狀況佳的病友能在治療緩解期,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以延長整體存活期。無需合併其他化療 多線治療後反應率仍高達四成五!王銘崇醫師強調,T細胞淋巴癌的治療目標在於症狀的完全緩解,但即使得到完全緩解,也有很高的機率復發。因此一般建議,病患得到完全緩解後進行移植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案,至於僅能部份緩解的病友,也會考慮更換藥物,以達完全緩解,接受移植手術成功機率也較高。「新藥可單一治療無須合併其他化療。且經研究證實,新一代化療藥物在多重化療藥物組合治療失敗後,反應率仍可達四成五,在第一個療程就能看出成效,與傳統多重化療組合相比可有效延長整體存活期達3.7倍,從臨床上來看,效果令人期待。」無論如何,千萬別小看T細胞淋巴癌的威脅,務必及早就醫診斷,把握黃金治療期。

鼻炎習慣就好?不處理恐致全身危害

鼻炎習慣就好?不處理恐致全身危害#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在台灣,約有1/4的成人及1/3以上的兒童為過敏性鼻炎苦惱。近日春雨綿綿,忽冷忽熱又潮濕,兒科門診病患增多,常有家長對於小孩老是感冒、怎麼小孩老是經常感冒,晚上鼻塞、早上一直流鼻水,看完醫生會改善,但一停藥又跑出其他症狀,每次感冒都會拖延2、3週以上,是不是免疫力有問題?出現時常鼻塞、流鼻水且症狀反覆衛福部苗栗醫院兒科醫師荀泰威說明,這些小朋友其實是患有過敏性鼻炎,常見病況是會鼻塞、一直流鼻水,症狀反反覆覆好幾星期。每個患者的症狀不盡相同,嚴重度亦因人而異。季節性過敏鼻炎可能在一年中的某些時段發病,常見春天因花粉引起的過敏,全年性則可能整年都會有症狀,如塵蟎、霉菌或冷空氣引起的。過敏性鼻炎不處理 恐致全身性危害過敏性鼻炎的發生,主要跟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有些民眾會覺得既然是慢性鼻炎,只要習慣就好,荀泰威醫師提醒,過敏性鼻炎不處理的話,可能會造成全身性的健康危害。例如患童因鼻塞、流鼻水,時常張嘴呼吸,容易導致口腔細菌滋生,引起口臭、口角炎,甚至因而影響下巴骨骼發育,致使齒列不整,同時也容易併發中耳炎、鼻竇炎。夜間呼吸不順暢也容易造成睡眠不足、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效差等問題。荀泰威醫師說明,目前過敏性鼻炎並沒有根治的方法,預防發病可從11件事著手注意:1) 避免接觸過敏原。2) 保持家居清潔,避免塵埃積聚。3) 廚房、浴室要保持乾爽、通風。4) 時常清洗冷氣機隔塵網。5) 睡覺時應在鋪好被服後過一段時間才就寢,減少塵埃。6) 避免種植開花的植物。7) 被服要常清洗以防發霉。8) 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9) 保持家居空氣流通,切勿在患者面前吸煙。10) 室內溫度適宜保持約在25℃,前往冷氣設備的地方要帶外套。11) 確保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

春天狂打噴嚏 擾人鼻炎別亂停藥

春天狂打噴嚏 擾人鼻炎別亂停藥#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只要天氣一變冷鼻子就癢,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打噴嚏、鼻水流不停是過敏性鼻炎患者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睡眠。如何有效對抗過敏性鼻炎,最重要的就是遠離過敏原。過敏性鼻炎必須持續治療,尤其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持續發作會造成慢性鼻塞干擾睡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李國熙表示,過敏性鼻炎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感冒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國人每5人就有1位患有過敏性鼻炎,持續性的發作會造成慢性鼻炎導致慢性鼻塞,干擾睡眠品質,造成黑眼圈。嚴重者更加重打呼甚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血液循環造成影響使身體缺氧或慢性發炎。李國熙強調,一般來說,針對症狀輕重有不同的治療方式,症狀較輕的患者,會施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而中重度患者,則以口服類固醇或類固醇鼻噴劑為主。類固醇鼻噴劑需連續使用1~2月,且每兩週需逐次減量,待症狀明顯改善後就可以慢慢停止使用。不可斷然停藥 以免造成症狀加劇許多民眾對類固醇的安全性心存疑慮,李國熙醫師指出,類固醇鼻噴劑幾乎不會進入血液循環,而針對坊間常見的血管收縮鼻噴劑,雖然可有效通鼻,但連續使用會引發藥物性鼻炎產生藥物依賴性,一旦不噴,症狀加劇。此外,治療過敏性鼻炎者必須配合醫囑用藥,不可斷然停藥,以免造成反覆發作讓症狀更加嚴重。居家清潔根除過敏原,過敏性鼻炎的診斷除了上述明顯症狀外,也可透過抽血來檢測,找出過敏原。而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便是塵蟎與黴菌,李國熙說,過敏性鼻炎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只能藥物控制,然而最好的治療方式其實老話一句“預防甚於治療”,也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沒有過敏原就不會有過敏發作。醫師提供3項有效遠離過敏原的方法:1) 維持濕度/    使用除濕機,並將室內溫度維持24~28℃,濕度控制在50~65%,將可有效減少塵蟎的生長。2) 保持整潔/每週清理房間、每兩週更換寢具,並以定期以吸塵器掃除家中角落。3) 避免接觸過敏原/避免接觸污染空氣、花粉、刺激味道及冷熱變化。 

鼻塞多年無解?竟是鼻孔藏26年豆子惹禍

鼻塞多年無解?竟是鼻孔藏26年豆子惹禍#鼻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敢不敢賭一局?」這是從小到大,不管在玩遊戲、過年時,都會聽到的一句話;有些人為爭一口氣、炒熱氣氛,紛紛上前玩一把,不過「賭什麼」,還是要謹慎思考。中國一名女子,因長年鼻塞,誤當鼻炎不在意,沒想到情況加重,近日就醫發現,原來是自己在童年時與人打賭,將豆子吸入鼻子從未取出,竟造成鼻腔結石。6歲吸進豆子未取出 長期鼻塞誤當鼻炎俗話說「年少不懂事,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正巧比喻在這名女子身上。今年32歲的她,鼻塞已經長達20年之久,過去以為是鼻炎,不舒服就用藥水消炎舒緩;沒想到近日情況嚴重,決定到醫院就診,發現罹患的並不是鼻炎,竟是鼻腔中有異物才導致鼻塞。當地醫師透過手術,將病患鼻腔中的異物取出,發現竟是一枚圓形豆子,這時女子才恍然大悟,表示自己曾在6歲時與同學打賭,比賽將豆子吸進鼻孔,看誰能讓豆子在鼻中停留最久;沒想到她一吸就吸了26年,到最後連自己都忘記。醫師說,因為個案從未將豆子取出,才讓豆子在鼻腔中變成結石,飽受多年鼻塞之苦。 

女童鼻炎好不了 竟是「腺樣體肥大」惹禍

女童鼻炎好不了 竟是「腺樣體肥大」惹禍#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陳承璋/綜合報導)家中孩子若有反覆過敏鼻炎、打噴嚏、流鼻水,且至一般診所拿藥看都看不好,就要當心是否為「腺樣體肥大」!台中就有一名黃姓女童,因常有打噴嚏與流鼻水症狀,且這兩年來還因感冒併發鼻竇炎,導致日後只要症狀一復發,就得吃上三個禮拜的藥,若停藥一周,又會再發作,且影響到睡眠,白天精神不濟,進而讓成績退步學習力不佳,直到父母發現情況不對,才把女童帶至大醫院耳鼻喉科就診,一經檢查後確診為腺樣體肥大。腺樣體孩童時期最發達 成人後會退化台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明璋說明,腺樣體位於鼻腔後方的鼻咽腔正上方,又名咽扁桃,屬於淋巴組織,在免疫系統中主要負責辨認外來抗原。一般在孩童時期活動最為旺盛,青春期過後因全身免疫系統趨於成熟,功能就較不重要而會慢慢萎縮,大部份人到成年就會消失不見。長期過敏鼻炎 腺樣體可能異常增生然而,如果長期因為鼻過敏、鼻竇炎、胃酸逆流或環境中刺激性氣體(如香煙、揮發性氣體)等因素刺激,就會使得腺樣體反覆發炎而破壞原有結構,導致其肥厚增生。若腺樣體過度增生肥大,就會阻塞鼻腔後方造成鼻塞症狀,尤其是在平躺時最為明顯,因此會影響睡眠品質,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僅影響白天精神,嚴重時甚至會影響孩童生長發育。 張明璋表示,大多耳鼻喉症狀多少與腺樣體有所關聯,但因其位於鼻部最深處,需透過反射鏡、X光或內視鏡檢查才看的到,評估不易而容易被忽略。張明璋提醒,若孩子或成人長期受過敏性鼻炎、鼻竇炎、中耳炎等困擾,或者雖已經服藥控制鼻炎問題,但一停藥便立刻復發的民眾,建議到耳鼻喉科由專業醫師做徹底的檢查評估,一旦確認為腺樣體影響或其他病因,以現代的醫療技術,大部份的問題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

每4人1人有過敏鼻炎 自行亂買鼻噴劑恐惡化

每4人1人有過敏鼻炎 自行亂買鼻噴劑恐惡化#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時序進入春季,因氣侯潮濕溫暖有利於塵螨大量繁殖,另外,霾害襲臺、溫差劇烈等因素,都讓春季成了許多過敏民眾最怕的季節。而民眾即使過敏,第一件事情,很可能不會找醫師看診,反而會擅自到藥房購買各種鼻噴劑或是口服抗組織胺使用等藥物使用,雖這些藥物,的確能夠有效緩解過敏的症狀,但醫師就提醒了,民眾擅自用藥,恐怕會對身體帶來極大的副作用!婦過敏鼻炎 亂買鼻噴劑症狀惡化就有一名57歲女病患,自小就受過敏性鼻炎困擾,對於灰塵、塵蟎、冷空氣過敏,尤其每當寒流來襲症狀即更加嚴重。起初患者除了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控制外,亦自行購買含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緩解症狀,因改善效果快而連續使用1~2週才停止,卻反而更加惡化,就醫時已成「反彈性鼻塞」。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每4人即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對此,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黃弘孟醫師指出,目前過敏性鼻炎治療方式包含口服抗組織胺、鼻黏膜血管收縮劑、新式類固醇鼻噴劑。治療過敏鼻炎藥物 多數有副作用口服抗組織胺作用效果快,但治療效果並不持久,且易產生副作用;坊間藥局鼻噴劑多屬於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可暫時緩解鼻塞,但長期使用副作用大,會產生依賴性及黏膜上皮破壞增生,恐惡化形成藥物性鼻炎,長期下來鼻塞情形將更加嚴重。鼻噴劑 事實上不能使用超過十天黃弘孟醫師表示,國內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錯誤治療迷思!很多患者到院治療前自行至藥房購買鼻噴劑,初用立即見效,一用上癮,卻不知使用此類藥物不應超過10天。反而就診後卻對醫師開立的類固醇鼻噴劑有疑慮,不敢使用。臺灣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醫師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可以先服用口服抗組織胺,待症狀緩解後再逐步轉移到類固醇鼻噴劑,症狀穩定時即可單獨使用類固醇鼻噴劑並持續一段時間,以達到長效治療過敏症狀,同時醫師也強調,罹患過敏性鼻炎應有正確認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注意空氣品質、遠離過敏原。若出現不適,應針對症狀配合正確藥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

鼻炎真惱人 階梯式療法跟過敏說NO

鼻炎真惱人 階梯式療法跟過敏說NO#鼻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臺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約3成,過敏原包括塵螨、蟑螂、蝦蟹、黴菌等,8成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在20歲前會出現症狀,若父母皆有過敏,孩子罹病的年齡還會再提早。台南市立醫院耳鼻喉科王鐙慶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常合併過敏性結膜炎,會有眼鼻搔癢症狀,且這類患者罹患氣喘及異位性皮膚炎的機會也較高。過敏症狀繁多,患者較易鼻塞、中耳積水;鼻涕倒流引起的慢性咳嗽也蠻常見於過敏性鼻炎病患。避免過敏原為首要 需多管齊下王鐙慶醫師說,避免過敏原是治療過敏的第一步,但避免過敏原需多管齊下,只用單一方式或許可減少過敏原的量,但對症狀的改善可能沒有幫助。預防的方式可以使用防螨被套,使用高效能粒子空氣濾清機,居家避免使用地毯等。王鐙慶醫師也提到,過敏性鼻炎的藥物治療採用階梯式療法,在症狀輕微時可以單獨使用抗組織胺或短期使用去充血劑;症狀較嚴重時可以加上鼻內類固醇噴劑使用。在充分的藥物治療後,若仍無法改善鼻塞的症狀,可考慮接受下鼻甲手術、雷射手術、無線射頻手術以及冷觸氣化手術等,都可有效減低術後疼痛及縮短恢復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