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

婦肺癌4期 免疫療法加化療控病情

婦肺癌4期 免疫療法加化療控病情#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1歲的羅女士罹肺癌第4期,走路會喘、舉步維艱、生活自理困難而心理受影響。最嚴重時曾經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咳嗽與劇痛,使用強效止痛劑與嗎啡都無法壓制疼痛。經化學治療合併免疫療法後,腫瘤縮小近一半,左肺積水狀況也減少了一半,病情獲穩定控制、重拾生活品質,還可以持續在老人院的志工工作。每40分鐘就有一人確診肺癌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肺癌已連續蟬聯十年癌症死亡率之首,且每年新診斷出肺癌的人口亦逐年攀升。根據 104年的癌症登記報告,約每40分鐘即有一人確診肺癌。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俊耀表示,以往晚期肺癌患者若不具特殊基因突變,或標靶藥物治療失敗後,就僅剩化學治療選項,但治療成效平均僅3成,死亡率高。現有免疫療法,可以依醫囑在第一線治療時併用免疫療法,讓晚期肺癌患者重新掌握機會。無特定基因型且PD-L1表現量高 建議第一線採免疫療法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表示,台灣9成以上的肺癌患者都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半數的患者確診時都已為晚期。免疫療法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喚醒自身免疫系統T細胞上「PD-1免疫檢查點」受到癌細胞壓制的免疫機制,讓免疫細胞可對腫瘤細胞發動持續性攻擊,越早使用免疫治療,效果越好。黃俊耀師表示,根據美國國家癌症資訊網臨床指引,無特定基因型且PD-L1表現量>50%的晚期肺癌患者,建議第一線單獨使用免疫療法治療。但對於無特定基因型且PD-L1表現量低(<50%)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治療。相較傳統治療無法殲滅所有癌細胞,易導致癌症復發,化療合併免疫療法有互補作用,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亦可活化免疫力,藉由自身的免疫系統對付殘存的癌細胞,降低復發機率。

血癌復發有解 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

血癌復發有解 雙特異抗體免疫療法#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三十多歲女士突感頭暈目眩,出現類似貧血症狀,就醫後發現體內白血球數量異常,確診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又稱血癌。雖接受標準化療,病情仍未達到緩解。之後接受雙特異抗體的免疫療法,有效控制病情,骨髓移植後至今身體狀態穩定。醫師指出,血癌即使化療後復發,仍有機會達到緩解,進行骨髓移植,並非是無藥可醫的絕症,患者不要放棄希望。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症狀往往又急又猛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李欣學說明,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台灣每年約新增兩百多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典型症狀包括異常發燒、異常出血、貧血、頭暈等,症狀往往又急又猛。驗血時,健康成年人白血球數值多為3,800-10,000,血癌患者白血球數值大多非常高,甚至達十幾萬、二十幾萬。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療包括化療及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等,治療困境在於,化療後約一半患者有復發情形,而化療使用的藥物若產生抗藥性,病患常無法達到長期存活。雙特異抗體 難治型、復發血癌多一項選擇李欣學醫師解釋,血癌患者須靠化療等藥物讓病情緩解,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成功率才會比較高。在過去,當化療失去效果,患者幾乎就無藥可用。2017年2月衛福部核准免疫療法用藥「雙特異抗體」,可用於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第二線治療,難治型或復發患者使用該藥,可達到病情緩解,爭取時間進行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全新機轉的「雙特異抗體」為癌症免疫療法之一,是以BiTE技術,除了擁有辨識癌細胞能力外,還可活化自體免疫細胞,徹底消滅癌細胞。簡單來說,自體免疫細胞比喻成警察,而癌細胞是小偷,雙特異抗體就像是有兩隻手,一手抓警察,另一隻手抓小偷,強制兩者碰面,這是過去免疫治療所無法做到的。李欣學醫師表示,約四、五成患者用藥後病情達到緩解。遵照醫囑用藥 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李欣學醫師也提醒,民眾若持續發高燒三天以上、小傷口血流不止,或出現異常頭暈等症狀,務必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另外,針對難治及復發型成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目前已有藥物可供選擇,患者依然還是有希望,只要遵照醫囑接受治療,便有機會緩解病情,延長壽命。(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台男口腔癌率居冠!免疫新藥來拯救

台男口腔癌率居冠!免疫新藥來拯救#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吳先生,30多歲因舌癌手術,手術後每年回診檢查,8年前陸續於扁桃腺、口腔、喉部、口咽和鼻咽交界處復發,總共接受過4次手術,5個療程約150幾次的放療、搭配化療和標靶治療。今年卻發現腫瘤再轉移到肝臟和肺臟,所幸透過癌症免疫療法,讓腫瘤消失獲得控制。台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 高居世界冠軍臺中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部主任林進清表示,頭頸癌依據原發部位不同,可分為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其中鱗狀細胞癌佔超過90%。台灣頭頸癌中人數最多的口腔癌,是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4位,也是死亡人數增加最多的癌症,台灣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更高居全世界第1。早期頭頸癌患者,主要以手術切除或放射線治療,而晚期頭頸癌病患,則需合併手術切除與放射線、化學治療。頭頸癌治療過去常見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選擇,但若無法抑制癌細胞,一再復發轉移,患者恐持續飽受手術、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痛苦。免疫療法雖副作用低 可能侵犯其他器官今年國內通過新免疫抗癌藥物,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適應症。治療頭頸癌一年存活率達37%,降低28%的死亡風險。不僅療效較傳統化療好,癌症免疫療法副作用的症狀也較化療低,讓患者在治療同時保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林進清主任表示,免疫療法副作用比外來化學毒性攻擊的傳統治療更小,未來癌症治療將有機會可跨越癌別,但可能侵犯更多器官,造成如免疫媒介性肺、結腸炎等,可能造成嚴重威脅甚至死亡。或是疲倦、搔癢、皮疹、便秘、噁心、腹瀉、以及食慾降低等,治療時應依醫師建議,隨時溝通,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肺癌患者福音! 新免疫療法問世

肺癌患者福音! 新免疫療法問世#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0歲的肺癌病患鄭媽媽,以往每當化療時,都無法起身下床,歷經嚴重化療副作用、嘔吐、嚴重掉髮,就連嗓子都變啞難受,一度對生命幾乎絕望,後在新一代免疫療法的治療下,治療的過程不再如此難以承受,才讓病情控制現曙光。肺癌早期難發現 成國人死因冠軍肺癌堪稱癌症中的最惡冠軍!不僅是國人癌症十大死因第一名,肺癌常屬晚期發現,也名列國人男女死因第一名,平均不到57分鐘就有1人死於肺癌。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健保給付癌症醫療費用,以肺癌117億最高,但台灣5年來每年仍有逾9千人死於肺癌。顯示肺癌治療方式選擇雖多,但是肺癌病患仍有治療困境。臺北榮民總醫院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表示,非小細胞肺癌佔肺癌逾9成,其中只有50%可接受標靶治療,但治療一段時間仍會產生抗藥性。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高尚志表示,免疫療法問世讓肺癌治療選擇更完整,但須透過檢測PD-L1表現量篩選病患。近期的新一代免疫療法可應用於第三、四期肺癌治療,不適用標靶的病患,無論PD-L1檢測結果如何皆適用。新一代免疫療法 副作用少、存活期長高尚志理事長補充,原先的免疫治療相較傳統化療,顯著降低治療的副作用,卻可能引起免疫系統對於正常組織的攻擊,比例雖低,但仍可能發生肺炎、肝炎、腸炎。一旦肺炎發生,就須暫停免疫療法治療肺炎,若反覆發生,肺癌無法完整治療。新一代免疫療法引起肺炎的機率低,且可顯著延長肺癌病友存活期。高尚志理事長叮嚀,肺癌病患除了應遵循照醫囑、定期回診,也需多喝水、健康飲食及適量運動,更要確實戒菸,且像是對呼吸道有刺激的環境:空氣汙染、油煙、二手菸、石棉等也需避免,而若有呼吸道不適的狀況發生,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

肺癌免疫療法 半年存活率達80%

肺癌免疫療法 半年存活率達80%#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不到57分鐘即有1人因肺癌死亡!根據衛福部2016年癌症死亡人數統計顯示,台灣肺癌死亡人數近30年成長5.7倍,5年存活率不到2成,到晚期存活率更低於5%。每一年全球更有約150萬人死於肺癌,因此肺癌的治療方式也在近幾十年來快速的發展。重新喚醒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一名83歲老先生因發燒呼吸喘住院接受治療,意外發現右下肺有一個5.7公分大的肺部腫瘤,經切片證實是晚期肺腺癌,接受約3次的免疫療法後,可以發現腫瘤大小縮小了將近1公分。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舒帆表示,除了傳統的開刀和化學治療方式外,重新喚醒免疫系統以攻擊癌症細胞的免疫療法也是近幾十年來肺癌治療的一大突破。鄭舒帆醫師表示,正常人體通過調控免疫檢查點,讓身體處於平衡的狀態,可避免產生過強的免疫反應以傷害正常的細胞。但是,腫瘤細胞通過抑制免疫檢查點蛋白讓這個機制被轉換到低下,使得腫瘤細胞可以過度的成長。免疫療法是為了要重新打破這個僵局,透過減少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抑制的作用,重新喚醒免疫系統達到治療癌症的效果。6個月的存活率可以達到80.2%目前靠著免疫治療,平均6個月的存活率可以達到80.2%,一年半為43%。而化學治療半年的存活率為72.4%。除此之外,免疫療法也和傳統的化學治療相比也有著明顯較低的副作用。鄭舒帆醫師表示,目前也有許多臨床研究結合了免疫療法和化學治療、標靶治療等等,而已經有臨床試驗顯示免疫療法合併化學治療效果更好。 由於免疫療法的出現,讓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朝精準醫療又邁進一步,但因為腫瘤特性的不同,雖然免疫療法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使用,但通過配合醫師安排的檢測,找出目前醫療上最適合每一個病人的治療方式,是肺癌治療的新里程碑。

血便誤當結石 沒想到竟是癌症作祟

血便誤當結石 沒想到竟是癌症作祟#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每年新增2,000名膀胱癌患者,然而膀胱癌30年來處於無新藥發展的瓶頸,即便接受化療療程,療程結束後復發機率仍高,最後還可能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所幸近期有新一代免疫療法使晚期膀胱癌治療出現希望,70歲賴伯伯也是在接受新的免疫療法後,至今已2年沒有復發,重拾美好的生活品質。70多歲的賴伯伯7、8年前小便有血,經診斷為膀胱結石,直到後來突然需摘除腎臟,嚇得讓他直奔台大醫院求診,化療期間常常噁心嘔吐、食欲下降,不僅病情無法被妥善控制,人都跟著瘦了一圈。所幸接受醫師建議接受新的療法治療,2年至今也控制得相當良好。膀胱癌不會疼痛 常被忽略就醫且因不會產生疼痛,容易被忽略而延遲就醫;通常確診時,往往都已是第三期至第四期,不得不面臨摘除膀胱的命運。臺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泌尿部主任蒲永孝表示,膀胱癌是泌尿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初期會有間歇性血尿的狀況,然而不少人會誤以為是過於勞累而不以為意,確診時往往都已經是第三期至第四期。水喝少、常憋尿都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苦無新藥發展,讓患者飽受副作用之苦,因此膀胱癌又被稱為「沙漠癌症」。台灣免疫暨腫瘤學會理事長張文震表示,新的免疫藥物對於患者一旦有效,可以持續治療很久,不但不會產生抗藥性,還能提升患者生活品質。新的療法未來也能應用於其他癌症治療領域,範疇十分廣泛。另外,張文震理事長也提醒,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吸菸、長期接觸染料或工業污染、服用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等,另外也要注意,平日水喝得少、常憋尿也容易讓膀胱癌找上門。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之外,若有血尿的狀況發生,一定要立即就醫檢查,千萬不可輕忽。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沈先生原本是職業軍人,退休後某日突然開始咳嗽,沒想到咳了2週後竟出現嚴重背痛症狀,就診後發現右肺整片泛白確定為肺癌末期。使用癌症免疫療法治療後,沈先生的腦部腫瘤幾近消失,肺部的狀況目前病情已獲得控制。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教授蔡俊明表示,台灣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近10年因著標靶治療興起,標靶治療雖然能讓患者能有個人化的治療選擇,但只能使用於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如沈先生一樣,一般的肺癌患者還是要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今年9月國內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蔡俊明教授表示,相較於化療藥的6個月,使用免疫療法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10.3個月,降低50%疾病惡化的風險。越早使用免疫療法 治療效果越好蔡俊明教授表示,台灣肺癌患者逾9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患者約佔6成,約4成未基因突變,和鱗狀及其他細胞肺癌的患者逾千人,在過去治療上就像沈先生一樣只能選擇化療,且到了晚期造成死亡的原因有9成是因為轉移,不僅效果有限,副作用也常造成患者的負擔。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小 但可能侵犯更多器官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多一項治療選擇,且研究顯示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治療效果越好,提供晚期肺癌患者新的治療希望。雖然和傳統化療比較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可能會侵犯更多的器官。蔡俊明教授提醒,免疫療法是一種透過病人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因此也有可能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病人的正常器官或組織,如免疫媒介性肺、結腸炎等,而有時這些問題會造成嚴重或致命的威脅甚至導致死亡。其他最常見的相關不良反應為疲倦、搔癢、皮疹、便秘、噁心、腹瀉、以及食慾降低等。建議在肺癌治療精進的同時,高危險族群還是要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頭頸癌治療再突破免疫療法助延命

頭頸癌治療再突破免疫療法助延命#免疫療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約有8千多人罹患頭頸癌,其中口腔癌已是2016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的第5位,頭頸癌復發率高是死亡率高居不下的主因之一。一位54歲的男性患者4年前罹患下咽癌,今年再度復發,使用一線化療藥物後成效不彰,決定改採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治療,治療期間不僅控制腫瘤發展,副作用亦控管得宜。新型藥物利用活化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超過半數的患者在治療後3至5年內會再復發,近期TFDA核准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有別於傳統放射線、化學藥物和標靶藥物利用外力阻斷癌細胞訊息,新型免疫療法藥物則是活化患者自己身體免疫細胞,用自身的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10年來頭頸癌因復發率高、治療效果差2016年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成功證實新型免疫療法藥物與其他任一傳統治療比較,可顯著增加頭頸癌患者的存活期,且有部份患者有長期存活的趨勢。楊慕華主任強調,過去10年頭頸癌治療一直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因為高復發率、治療效果不佳,患者一直無法獲得更好的存活率。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說明,傳統頭頸癌治療會發生疲倦、皮膚反應、掉髮、食慾不佳等影響生活品質的副作用,但新型免疫療法是加強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與傳統治療大不相同,副作用可能是在身體各器官組織發生發炎反應。張義芳主任表示,使用新型免疫療法藥物,患者將有機會得到比過去傳統治療更好的效果並保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Menu